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

ID:9017082

大小:6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15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_第1页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_第2页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_第3页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_第4页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_第5页
资源描述: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背诵能默写。     2理解诗歌大致内涵,学会运用名句。 教学重点     1名句理解:具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教学难点    理解李白由曲折变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导语 你知李白多少?引入学生对李白的介绍。进而引出校本课程――《走近诗仙 感受浪漫》,明确本课学习《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读一读(老师订正读音及停顿) 酣han    清发fa    逸兴xing    扁pian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说一说(老

2、师纠正字义及句意) 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4议一议(老师重在引导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

3、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5写一写(学习名句的运用) 运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造一句话。 6作业 背诵,隔周默写 《登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吟诵诗歌的基本方法。2、能力目标:赏析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深深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首联颔联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沉郁悲凉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的又一颗璀璨的明星,与李白并成

4、为双子星座,韩愈曾推崇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杜甫,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歌《登高》。(板书课题作者)明朝学者胡应麟曾这样评价《登高》:“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那么这首诗歌究竟好在何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跟随着老师的范读初步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并注意字音和断句。  二、整体感知  1在导语创设的情境中跟随音乐范读诗歌。  2学生集体诵读。  找出学生诵读的差距,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诵读。  3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诗句内容。  4学生概括该诗内容,明确前

5、两联以写景为主,后两联以抒情为主。三、细读文本,咀嚼字句,品味感情。  1首联中写猿的叫声为何用“啸”而不用“啼”?  引导学生结合岳飞《满江红》中的诗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来理解诗中的悲壮、悲愤(板书)之情。并通过诵读来把握诗人的感情。  2颔联中把“落木”换成“落叶”行不行?  比较分析曹植《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引用林庚《说木叶》中的句子:“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至

6、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之所以冒险用“落木”而不用“落叶”,是因为作者想形成一种空阔、萧瑟、凄凉的诗境。  该联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体会该联气势恢宏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悲叹(板书)人生短暂的情感。  3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  引宋人罗大经评“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

7、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千愁万绪集于一端,八重悲意层层叠加,一字一悲,一句三叹,情感更趋沉郁,诗意更见悲慨。    如果说“登高之意悲九重”的话,还有一重悲指什么?    研习:想为国事尽力而不能,想借酒浇愁而不得——让杜甫悲愁郁结,不得排遣,更是悲上加悲!  “悲”是这首诗的诗眼,这种情感在这联诗中得到了集中地体现,学生通过品读、思考、讨论把隐藏在该诗中的种种情感统统挖掘了出来。  4有人说:“这首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境界宏大,而后两联只感叹自己的命运,境界不像前面的诗句那样开阔,这首诗的前后诗句并不吻合。”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8、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更深一层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艰难苦恨”表明了世事的艰难和两鬓苍苍却功业无成的遗憾。作者愁社稷,愁苍生,形象在此得到了升华。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