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实验资料

模式识别实验资料

ID:6696331

大小:36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1-22

模式识别实验资料_第1页
模式识别实验资料_第2页
模式识别实验资料_第3页
模式识别实验资料_第4页
模式识别实验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式识别实验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1图像的贝叶斯分类1.1实验目的将模式识别方法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掌握利用最小错分概率贝叶斯分类器进行图像分类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1.2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HPD538、MATLAB1.3实验原理1.3.1基本原理阈值化分割算法是计算机视觉中的常用算法,对灰度图象的阈值分割就是先确定一个处于图像灰度取值范围内的灰度阈值,然后将图像中每个像素的灰度值与这个阈值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的结果将对应的像素划分为两类,灰度值大于阈值的像素划分为一类,小于阈值的划分为另一类,等于阈值的可任意划分到两类中的任何一类。此过程中,确定阈值是分

2、割的关键。对一般的图像进行分割处理通常对图像的灰度分布有一定的假设,或者说是基于一定的图像模型。最常用的模型可描述如下:假设图像由具有单峰灰度分布的目标和背景组成,处于目标和背景内部相邻像素间的灰度值是高度相关的,但处于目标和背景交界处两边的像素灰度值有较大差别,此时,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基本上可看作是由分别对应于目标和背景的两个单峰直方图混合构成。而且这两个分布应大小接近,且均值足够远,方差足够小,这种情况下直方图呈现较明显的双峰。类似地,如果图像中包含多个单峰灰度目标,则直方图可能呈现较明显的多峰。上述图像模型只是理想情况,有时图像中目标和背景的

3、灰度值有部分交错。这时如用全局阈值进行分割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分割误差包括将目标分为背景和将背景分为目标两大类。实际应用中应尽量减小错误分割的概率,常用的一种方法为选取最优阈值。这里所谓的最优阈值,就是指能使误分割概率最小的分割阈值。图像的直方图可以看成是对灰度值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一种近似。如一幅图像中只包含目标和背景两类灰度区域,那么直方图所代表的灰度值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表示为目标和背景两类灰度值概率密度函数的加权和。如果概率密度函数形式已知,就有可能计算出使目标和背景两类误分割概率最小的最优阈值。假设目标与背景两类像素值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混有加

4、性高斯噪声,上述分类问题可以使用模式识别中的最小错分概率贝叶斯分类器来解决。以与分别表示目标与背景的灰度分布概率密度函数,与分别表示两类的先验概率,则图像的混合概率密度函数可用下式表示式中和分别为、是针对背景和目标两类区域灰度均值与的标准差。若假定目标的灰度较亮,其灰度均值为,背景的灰度较暗,其灰度均值为,因此有现若规定一门限值对图像进行分割,势必会产生将目标划分为背景和将背景划分为目标这两类错误。通过适当选择阈值,可令这两类错误概率为最小,则该阈值即为最佳阈值。把目标错分为背景的概率可表示为把背景错分为目标的概率可表示为总的误差概率为为求得使误

5、差概率最小的阈值,可将对求导并令导数为零,可得代换后,可得此时,若设,则有若还有的条件,则这时的最优阈值就是两类区域灰度均值与的平均值。上面的推导是针对图像灰度值服从正态分布时的情况,如果灰度值服从其它分布,依理也可求出最优阈值来。一般情况下,在不清楚灰度值分布时,通常可假定灰度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本课题中亦可使用此方法来求得最优阈值,来对实验图像进行分割。1.3.2最优阈值的迭代算法在实际使用最优阈值进行分割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迭代算法来求得最优阈值。设有一幅数字图像,混有加性高斯噪声,可表示为此处假设图像上各点的噪声相互独立,且具有零均值,如

6、果通过阈值分割将图像分为目标与背景两部分,则每一部分仍然有噪声点随机作用于其上,于是,目标和可表示为迭代过程中,会多次地对和求均值,则可见,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目标和背景的平均灰度都趋向于真实值。因此,用迭代算法求得的最佳阈值不受噪声干扰的影响。利用最优阈值对实验图像进行分割的迭代步骤为:(1)确定一个初始阈值,可取为式中,和为图像灰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2)利用第k次迭代得到的阈值将图像分为目标和背景两大区域,其中(3)计算区域和的灰度均值和。(4)计算新的阈值,其中(5)如果小于允许的误差,则结束,否则,转步骤(2)。利用迭代法求得最优阈值后

7、,仍需进行一些人工调整才能将此阈值用于实验图像的分割,这是因为,这种最优阈值仍然属于全局阈值,它利用了图像中所有像素点的信息,但当光照不均匀时,图像中部分区域的灰度值可能差距较大,造成计算出的最优阈值分割效果不理想,此时,可设一人工经验因子进行校正。四、实验步骤及程序理解最优阈值迭代算法,设计程序实现对自选图像的最优阈值分割。a=imread('d:/lena.bmp');figure(1)imshow(a)b=a(:);Smax=max(b);Smin=min(b);T0=(Smax+Smin)/2;delta=1;whiledelta>=0.

8、1clearR1R2m=1;l=1;forn=1:65536;ifb(n)<=T0R1(m)=b(n);m=m+1;elseR2(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