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摩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

毕摩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

ID:75673457

大小:7.36 MB

页数:93页

时间:2023-12-21

上传者:笑似︶ㄣ無奈
毕摩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_第1页
毕摩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_第2页
毕摩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_第3页
毕摩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_第4页
毕摩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_第5页
毕摩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_第6页
毕摩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_第7页
毕摩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_第8页
毕摩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_第9页
毕摩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_第10页
资源描述:

《毕摩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毕摩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以凉山彝族为例学科教学(美术)专业研究生:巫娅婷指导老师:陶旭泉摘要:在美术教育领域的新课改要求下,将本土特色和教学大纲相结合,根据学校所在地的资源优势,广泛吸收民族的地方的优秀文化,创建出既具有地方特色又不违背普遍教育大纲的课程资源,以促进美术课程的繁荣和师生的发展,并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适应本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补充新鲜的地域性资源到美术课程中,利于学生主动的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美术教育领域倡导丰富地域美术课程,在现实生活中也日益凸现出地域文化资源的消失淡化现象,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竭力的想保护地域文化资源遗产,他们认为地域文化资源是需要人们长期的积淀和传承的,否则就会衰退,因此,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由于地域优势,笔者选择了本土的毕摩文化作为切入口,因为从表面上看毕摩只是彝族在宗教活动中与鬼神沟通的司职人员,但深入分析会发现,毕摩他们身系的是彝族的本位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集大成者。毕摩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反应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其他文化的共同性,具有文学、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文字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美术教育学的角度对毕摩文化加以探究、开发和利用,也将尽力从采取不同的调查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从多学科的交融中,开辟出关于如何将毕摩文化资源应用到美术教育领域的途径,以做到将现代与传统融合,将社会需求和地方特色相融合,将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此外,此文将从选题缘由,毕摩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开发与运用毕摩文化课程资源的意义和现状等方面来深入探究毕摩文化课程资源,找出其科学的开发方法和理论依据,进而开发以毕摩文化为核心的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另外,本课题也将结合毕摩文化美术课程的教学案例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对教师,课程和学生等多方面做出一个科学性的评价与反馈。关键词:毕摩文化美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I Bimocultureandfineartscurriculuminprimaryschoolsinthe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acasestudyofYipeopleinLiangshanMajor:SubjectTeaching(FineArt)Graduate:WuYatingTeacher:TaoXuquanAbstract:Underthenewrequirementsofarteducation,allaspectsshouldgivefullplaytotheadvantageoflocalresourcesandtheschool'scurriculum,whileexcellentlocalculturewasintroducedintothecurriculumofschoolteaching,inordertocreatingadistinctivelocalcurriculumandpromotingtheprosperityofartcoursesanddevelopmentofteaching.Furthermore,theneedofindividualdevelopmentofstudentsandthespecialnatureofadaptingthelocaleconomicandculturaldevelopmentwasfulfilled.FreshregionalresourceswereSupplementedtotheartcurriculum,contributetoactivelyparticipatinginculturalheritagingandexchangingforstudents.Localartcurriculumisveryimportantforarteducation,butinreallife,localculturalresourcesaredisappearing.Communityknowledgeablepeoplethinkthatlocalculturalresourcesmustbeprotected,otherwiseitwilldecline.Therefore,thedevelopmentandusingoflocalculturalresourcesisveryimportant.Inthisnewbackground,IchosedthelocalBimocultureastheentrypoint,basedonlocaladvantages.Whilewatchingfromthesurface,Bimowasjustansecretarypersonnelinthereligiousactivitieswhoresponsibleforcommunicatingwiththespirits,butin-depthanalysiswewillfindthatBimoshowedafamily-basedcultureofonenation,alsoBimowasamasteroftheYinationalityculture.Bimocultureisauniqueculturalphenomenoninthehistoryofworldcivilizationwhichreflectedthediversityandcommonalityofhumanculturefromothercultures,withliterature,history,anthropology,religiousstudies,science,philologyandsoon.Bimoculturehaditsownlongtraditioninpainting,dough,embroidery,papercuttingwoodcutsandotheraspects.IfBimoculturewasdevelopedandusedproperly.Butthisarticlehaveprovidedanotherwaytoexplore,develop,anduseofBimoCultureIII intheperspectiveofarteducation.Also,thisarticlewilltrytotakedifferentinvestigation,throughacombinationoftheoryandpracticefromablendofmulti-disciplinary,openupwaysonhowtoappliedBimoculturalresourcestothefieldofarteducation.Inordertoachievethecombinationofmodernityandtradition,thesocialneedsandtheintegrationoflocalfeatures,thescientificandpractical.Inaddition,thisarticlewillexplorethewaysofcurriculumresourcesaboutBimoculturethroughtopics,historyandcurrentsituation,thedefinitionofrelatedconcepts,developingandapplicatingthesignificanceandstatusofcurriculumresourcesBimoculture,anddoin-depthanalysisaboutBimoculturecurriculumresourcesthroughthemethodofliteratureresearch,scientificresearch,imageinterpretation,fieldvisits,interviewsandcaseanalysis,findoutthescientificdevelopmentmethodandthetheorybasis,Keywords:BimoCultureArtEducationCurriculumResources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IV 目次摘要.................................................................IABSTRACT............................................................III目次1绪论...............................................................11.1选题的缘起.....................................................11.1.1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为地方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机会.........11.1.2凉山少数民族地区需要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11.1.3为了传承并发展民间美术.....................................21.2选择凉山毕摩文化作为案例的缘由.................................21.2.1凉山彝族毕摩文化的优势.....................................21.2.2本人在这项课题中的地理优势.................................21.3开发应用凉山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的意义.........................31.3.1引导学生了解并传承和创新毕摩文化...........................31.3.2强化学生对凉山地区毕摩美术文化的保护意识...................31.3.3有效的丰富凉山地区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41.4本课题研究的历史及现状.........................................41.4.1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状...................................41.4.2毕摩文化开发与应用的现状...................................61.5研究的方法....................................................101.5.1文献研究法................................................101.5.2图像考释法................................................101.5.3田野考察法................................................111.5.4访谈法....................................................111.5.5案例分析法................................................112概念界定..........................................................122.1课程资源......................................................122.2美术课程资源的界定............................................122.3地方美术课程资源..............................................123毕摩文化概况......................................................134凉山地区毕摩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164.1美术教师对美术新课程的认识....................................164.2美术教师对美术课程资源的了解程度..............................164.3教师对凉山地区美术课程资源的认识..............................17V 4.4教师对凉山地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能力和实践现状....174.5凉山地区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所面临的困境............184.5.1山区学校美术教学基础差,硬件设施严重缺失..................184.5.2学生、家长及学校对美术的学习态度冷淡......................194.5.3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淡薄....................................194.5.4教学方法陈旧..............................................194.5.5学校和社会联系不够紧密....................................205小学美术课程开发和应用的理论依据及基本原则........................215.1强调个性的原则................................................215.2强调人文的原则................................................215.3强调综合与探索的原则..........................................216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226.1确立课程资源开发目标的准则....................................226.1.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26.1.2社会发展的需求............................................226.1.3美术学科的性质............................................226.2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目标............................226.2.1知识技能目标..............................................236.2.2过程与方法目标............................................236.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237凉山地区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选择依据....................247.1从毕摩文化美术课程目标的角度筛选。............................247.2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筛选......................................247.3从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进行筛选....................................247.4从教师个人素质出发筛选........................................247.5从毕摩文化美术资源具有审美性的原则进行筛选....................248基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毕摩文化资源分析..............................258.1凉山毕摩绘画艺术..............................................258.1.1毕摩绘画的题材............................................258.1.2毕摩绘画的艺术特点........................................288.2毕摩木版画、木刻等艺术........................................348.3毕摩捏塑艺术..................................................368.4毕摩剪纸刺绣艺术..............................................379课程中毕摩文化资源的内容组织......................................40VI 9.1以文化领域来确定美术课程的主题单元............................409.2以近远景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年级内容..............................409.3以问题为中心的组织方式........................................419.4以活动为中心的组织方式........................................4210开发以毕摩文化为核心的美术课程的具体思路.........................4310.1开发的原则...................................................4310.1.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310.1.2因地制宜的原则...........................................4310.1.3校内外资源融合的原则.....................................4410.2开发的模式...................................................4410.2.1教学渗透模式.............................................4410.2.2介入校本课程模式.........................................4410.2.3综合实践模式.............................................4510.3开发的一般步骤...............................................4510.3.1情境分析.................................................4510.3.2资源梳理.................................................4510.3.3教学设计.................................................4610.3.4教学活动开展.............................................4610.3.5教学评价.................................................4610.3.6教学反思.................................................4610.4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具体的开发内容...........................4710.4.1“造型.表现”开发的内容...................................4710.4.2“设计与应用”领域开发的内容..............................4710.4.3“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开发的内容..........................4810.4.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开发内容.............................4911毕摩美术课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案例).................5011.1应用的原则...................................................5011.1.1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原则...............................5011.1.2开放性原则...............................................5011.2资源利用的方法...............................................5211.2.1课外采风法...............................................5211.2.2理论与实践结合法.........................................5211.2.3改编扩展法...............................................5211.3毕摩文化美术课程的教学案例...................................52VII 11.3.1教学模式.................................................5211.3.2当地毕摩文化中美术资源的调查.............................5311.3.3教学设计理念.............................................5411.3.4教学目标.................................................5511.3.5教学重点和难点...........................................5511.3.6课程的结构...............................................5511.3.7教学过程.................................................5611.3.8《毕摩风情——毕摩绘画》课堂教学设计......................5911.3.9案例分析.................................................6111.4其他案例简述.................................................6111.4.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6111.4.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6211.4.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6311.4.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6312成功案例的借鉴...................................................6412.1教学案例.....................................................6412.2案例分析.....................................................6513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的评价...............................6613.1关于课程资源开发运用评价的原则...............................6613.1.1持续性原则...............................................6613.1.2关注过程的原则...........................................6613.2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应用评价内容.........................6613.2.1对课程方案的评价.........................................6613.2.2对学生作业成绩的评价.....................................6713.2.3对教师的评价.............................................6713.3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应用评价体系.........................6713.3.1评价主体多元化...........................................6713.3.2评价内容多元化...........................................6714结语.............................................................68参考文献............................................................69附录................................................................70致谢................................................................82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83VIII 1绪论1.1选题的缘起1.1.1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为地方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机会课程资源这一观念的提出就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的,切合了当代课程的发展理念,并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作为此次课改的重要目标。在20世纪末,国家针顺应课程改革的社会趋势,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并优化其内部结构。因此,国家对课程改革做出了重大规定,要求课程改革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在推进国家教学大纲的同时,必须顺应地方的文化特色,并将国家大纲,学校课程和本土课程结合起来,以进行多元化教育,实现教育传承发展文化的目的。对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关于美术课程改革的建议:“应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例如,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艺术作坊、艺术家工作室、和有关工厂、车间以及当地1文物资源等”。这就说明了在实施美术课程资源改革时,应该把民族的,地区性的美术和文化资源充分引入到课程资源改革中,再结合国家普遍性的大纲教育,努力开发出兼具普遍美术教育目的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这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和阐释地方美术文化资源,而且也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术文化,并使这些传统获得新的生命力,继续在课程资源领域发光发热。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乘着这个契机充分挖掘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1.1.2凉山少数民族地区需要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跟本土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是息息相关的,经济水平越高文化就越兴盛,反之,越贫乏,不得而知的是凉山彝族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就很难跟省内城市学校相比较,经过调查在凉山地区中小美术教育面临诸多的困境,如师资结构不平衡,教育设备不齐全以及当地人对美术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凉山地区也并没有能够让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图书馆,至于画廊艺术工作室更是无从谈起,电脑网络也是只有少之又少的学校才有的条件,并且受经济,地理以及汉族文化的影响,毕摩文化正在慢慢的流失。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就要考虑到凉山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中挖掘出能够蕴含彝族毕摩文化内涵的课程要素。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2001年7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2003年4月1 1.1.3为了传承并发展民间美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民间美术正逐渐走向消亡,因此弘扬并培育民族精神,加强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把民间美术传承和发展下去,最可行有效的方法是教育,把民间美术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课程资源。探究我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资源,将各类民间美术课程资源补充到现有的艺术教学内容之中,是传承,保护中国民间美术最有效的方法。1.2选择凉山毕摩文化作为案例的缘由1.2.1凉山彝族毕摩文化的优势首先,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的西南部,面积约为6.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28万人(2005年末),其中彝族人口为192万人占凉山州总人口数的44.9%,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其中昭觉县,美姑县,布拖县,金阳县等大约有2万多平方千米,为大凉山的腹心地带,彝族人口有90%以上。凉山州美姑县面积为2731.6平方公里,全县人口为18.6万人,而彝族人口为总人口的98.2%。是中国典型的彝族聚居地,以美姑为中心的“依诺”土语地区是凉山及凉山周边地区彝族的发源之地,作为凉山及凉山周边彝族的腹心地带,美姑的传统文化的保留是最为突出的。并且美姑是毕摩宗师阿苏拉则的故乡,有“索诺毕源头”之称(毕摩源头在美姑县黄茅埂),美姑的彝族毕摩是整个所有彝族地区最多的(据不安全统计,美姑县18万的人口中就有8600多人)毕摩典籍内容最为丰富,经书收藏也最为完整,是毕摩文化最浓厚的地区,因彝族文化聚宝盆而文明海内外。1.2.2本人在这项课题中的地理优势本人选取《毕摩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以凉山彝族为例》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人家住凉山州西昌市,虽为汉族但从小就对彝族人的生活习性耳濡目染,对彝族文化也算比较了解,跟彝族交流起来没有困难,这为对课题的实地调查研究和对彝族毕摩的访谈调查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凉山地区二十几年的生活让我看到了凉山地区美术教育的一些问题,并且发现针对毕摩文化课程的开发和应用在凉山地区是空白的,并且凉山地区的美术教育没有凸显本土特色,让我深切的体会民族地区美术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因此萌发了对凉山彝族地区美术教育的研究,并且为凉山彝族地区开发一门具有凉山彝族特色的美术课程。最后,我希望通过我的此次研究能够使彝族毕摩文化资源融入到当地小学美2 术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能够对彝族本土的毕摩文化美术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是美术的教育功能在彝族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得到有效的发挥最终是毕摩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1.3开发应用凉山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的意义1.3.1引导学生了解并传承和创新毕摩文化凉山是全国毕摩文化最浓郁的地方,彝族文物,景观都受毕摩文化的影响,像雕像支格阿龙射日月,大型毕摩仪式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美术教学素材。此外,毕摩文化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从美术教学的角度研究并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欣赏评述毕摩文化的雕塑和画像,并在泥塑和绘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使学生从内心接受并愿意传播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觉的了解并传承毕摩文化,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去彝区进行实地调查,或访问一些毕摩,另外,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毕摩文化的艺术品,此外,还可以在校园里开展毕摩文化展览和探讨等。通过这些活动,希望能将毕摩艺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并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到本土美术文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中来。并在校园举办相关毕摩文化资料及学习成果展览,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并传播毕摩文化。1.3.2强化学生对凉山地区毕摩美术文化的保护意识毕摩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对凉山毕摩文化的传承发扬,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现今大家更关注的是那些时尚和新潮的前卫美术,而往往忽视了身边的本土美术。作为一名美术教育者,就更应该去发现和挖掘这些美术资源,并引导学生了解、甄别、学习和利用本土的美术资源。此外,还应让学生们懂得这些都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以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研究这些美术资源,以起到传承发展的作用。毕摩文化是彝族人民的文化但它同时也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不少少数民族的汉化导致少数民族的文化逐渐消失,而民族的自尊本质就是尊重自己的文化。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政策、推崇等系统工程来弘扬它。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毕摩传统民间艺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使学生对毕摩文化形成一种认同感,在学生逐步了解当地文化的过去和现在的同时,才能求得当地文化未来的发展。在这种认同感的熏陶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主动的去发现调查身边的文化艺术,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价值观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3 1.3.3有效的丰富凉山地区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凉山地区由于受经济的影响,美术教育相对落后,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严重不足,在凉山地区开发美术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在学习实践阶段缺乏学习材料的现状,随处可用的美术素材可以使美术课具有地方特色,由于毕摩文化本身于其他文化的差异,所以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与其他地区课程资源存在差异性是必然的,凉山地区的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学校美术教育。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并让学生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特色,使得教学相长,满足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和学习毕摩美术文化,进而增强学生的乡土认同感,并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1.4本课题研究的历史及现状1.4.1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状1.4.1.1国外中小学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状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对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比较深入,由于当时的实践研究已相当丰富,因此他们在做理论研究时多注重将美术的学科性和生活性相结合,并对课程资源的灵活性和渠道性进行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如:澳大利亚课程资源开发的特点:认为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应在教师的角色里注入新的内容,老师应积极参与到课程资源开发和相关课程实施的决策中去;要求课程的内容应为“选择或改编而不是新编”;这也就规定了课程资源的开发渠道应该是由师生和社区成员共同参与的可持续的动态过程。美国课程资源开发的经验:美国实行的是三级管理的模式,即国家,学校,地区相结合开发课程资源的模式。各地方在开发地方特色课程资源时,应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来进行,而这些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又可以作为学校具体课程开发的指导;此外,学校教师和校长也可以参与社区和学校的课程开发和决策。这种模式保证了美国各级的课程开发权利及民主决策,因而教师也成为开发课程的生力军。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颁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确保了学生艺术学习所需要的丰富资源。比如教师、家长、地方艺术组织可以相互沟通融合,为扩展和深化学生的艺术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我们将目光回归东方,可以看看日本是怎样开发课程资源的。21世纪初,日本学校开始实行一周五日制教学,它的目的在于既能保证国家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又能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综合性学习。这对开展特性教学和设定特色学科提供了时间和制度保障,并为教师创造性地编制学校课程提供了时间。因此,当日本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时,可以跨学科综合性的开发,在发展戏剧、旅游、手工制作等4 特色课程的同时,也可以兼顾传统音乐、茶艺、传统表演等本土性的课程,还可以开发多元文化研究等国际综合课程。以此来达到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又能紧跟国家的教学大纲。对于此,日本在艺术领域制订了《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图画工作编》,要求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与儿童的实际相吻合,并要求教师利用多种途径,如作品呢鉴赏,制作图书和影像资料等,实行多元化的开发,好让学生在多元化的环境下领略艺术的魅力,形成文化认同力和包容力。这些措施无疑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1.4.1.2我国中小学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状一直以来教育的体制和经济的体制是相适应的,所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对教育的质量和需求不断增大,所以国家不断的进行课程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就不断的颁布各种指导性的文件来对学校的美术课程进行扩展,并且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也逐渐成为所关注的问题,从图1.1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国家对课程开发的重视和愿望。5 图1.1课程开发利用的文件1.4.2毕摩文化开发与应用的现状1.4.2.1毕摩文化研究方面毕摩文化是中国彝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世界民族宗教的一朵奇葩,1996年6 9月,在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国内相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中国成立了“中国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会员遍及国内外,日、美、德、韩、捷克、波兰等国家和地区的许多知名专家学者都参与其中。自“中心”成立以来,积极与国内外的学者和相关机构合作,致力能通过学术研究,加强对毕摩文化学术上的保护,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并先后翻译了无数的书籍。其中《凉山彝族驱鬼经》采用古彝文、国际音标、中文直译意译对照的四行对译法,成书共9000多行,向世人展示了彝族毕摩经典的丰富内涵,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列为世界民间文学的宝典。根据调查发现毕摩文化的研究最早在1947年,关于毕摩文化的研究有如下资料表1.2所示:表1.2关于毕摩文化研究的相关书籍时间文献名姓名出版社1982年《支格阿鲁》额尔格培讲述、四川民族出版社新克整理1984年《之子宜乍》岭光电翻译中央民族大学彝族历史文献编译室编印1986年《普兹楠兹──彝族祭祀词》黄建民、罗希吾云南民族出版社戈翻译1986年《彝文〈劝善经〉译注》马学良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7年《图腾层次论》杨和林云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尔比尔吉》(凉山彝文资料选译第三集)凉山州集成编委西南民族学院印刷厂印会编1989年《阿松黑》、《白夺书》收入《尼租谱系》李春富、李增华云南民族出版社,译注1990年《凉山彝族民间故事选》白芝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年《彝族创世志》(三卷)朝贤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彝族风俗志》巴莫姊妹彝学小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组1993.8《彝族母石崇拜及其神话传说》钟仕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物始纪略》(三集七卷)毕节地区彝文翻四川民族出版社译组1993年《凉山民间文学文学集成》(上)(下),凉山州集成编委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会编7 1994.9《通天人之际的彝巫“腊摩”》王光荣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4《彝巫列传—禹步、步虚声、巫歌声》李世康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2《彝族祖先崇拜研究》王丽珠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6《彝族典籍文化研究》朱崇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6《凉山彝族礼俗》王昌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9年《彝族源流》(十六卷)毕节地区彝文翻贵州民族出版社译组1998年《凉山彝族驱鬼经》魏明德台湾利氏学社2002年《凉山美姑〈勒俄特依〉调查研究》工腾隆日本大东文化大学2003.1《古代彝族毕摩绘画》张纯德云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彝族源流》(十六卷)毕节地区彝文翻贵州民族出版社译组2004.8《大凉山美姑民间艺术研究》曾明、罗曲四川民族出版社本土的学者受彝族文化濡化并且有些学者就是毕摩,他们对毕摩文化的研究具有相当的价值性的,美姑县毕摩文化研究中心在1996年和2004年出版了凉山州彝学会的内部刊物:《美姑彝族毕摩文化调查研究.艺术专辑》和《美姑彝族毕摩文化调查研究.论文专辑》两本书,书中对毕摩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毕摩绘画艺术、木版画、竹编、剪纸等艺术的图解,《美姑彝族毕摩文化调查研究.论文专辑》不仅对有对美姑彝族的简介还有彝族毕摩宗教活动的简介、毕摩经书的简介。对毕摩经书和毕摩仪式做了系统的整理和记录,为后来毕摩绘画等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线索,收录了许多当地彝族学者关于毕摩文化的论文。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其他地区的中外国学者进行的研究如表3.3所示:8 表1.3关于毕摩文化研究的国内外论文时间名称姓名出版社2000.8《凉山彝族的宗教蜕变》魏明德[法]云南教育出版社《国外学者彝学研究文集》2000.8《彝族的家支制度与祖先崇拜》,樱井龙彦[日]云南教育出版社《国外学者彝学研究文集》2000.8《有关凉月地区彝族诺苏支系宗教的六项论题》魏明德[法]云南教育出版社《国外学者彝学研究文集》2000.8《中国彝族经典(指路经)的社会教育功能》樊秀丽、藤川云南教育出版社《国外学者彝学研究文集》,信夫[日]2000.3《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对生物多样性马尔子《凉山民族研究》的保护》2000.3《凉山彝族生育魂崇拜观念》蔡富莲《凉山民族研究》1997《毕摩及毕摩经文散议》巴且日火《凉山民族研究》1997《毕摩信仰的社会功能》徐铭《凉山民族研究》2003.2《凉山彝族的疾病信仰与仪式医疗》巴莫阿依《凉山彝学》1997.3《关于彝族毕摩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巴莫阿依《凉山彝学》2000.2《毕摩文化在彝族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龙倮贵、师有《凉山彝学》福1999.2《毕摩与彝族民间文学》,白刊宁《彝族文化》1986.1《明代凉山黑彝反抗土司斗争》徐铭《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4.8《毕摩艺术形态的特征、概述》摩瑟磁火《凉山彝族文化艺术研究》2004.8《浅谈凉山毕摩文化》黄承宗《凉山彝族文化艺术研究》2004.8《凉山毕摩及毕摩文化研究》巴旦日火《凉山彝族文化艺术研究》1993.10《毕摩文化研究三题》巴莫阿依《凉山民族研究》2005《民间文化——毕摩文化大赏》于林1.4.2.2毕摩文化的开发方面毕摩文化属于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毕摩文化进行开发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毕摩文化的开发仅局限在旅游产业方面,开发形9 式单一,缺乏文化活力。此外,毕摩文化还面临着逐渐被同化的危局。因此,对毕摩文化进行多元化开发就显得急不可待,尤其是深度挖掘其自身的文化优势,并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一种地域优势,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天,人们认识到了毕摩文化所蕴含的价值是巨大的,对毕摩文化进行有效的开发可以给彝族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人们通过不断摸索,探索出了一条相对可行的道路。这条道路主要是综合利用彝族地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民间歌舞等旅游资源,建立“彝族毕摩文化生态保护地”或“彝族毕摩文化生态博物馆”,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毕摩文化的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了包括彝族民居建筑、生产生活设施等内容的原生资源,并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进而以原生态的形式全方位展示毕摩文化。与此同时,当地也积极培养和引进毕摩文化专家、表演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导游等旅游人才,进一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和综合素质。从这样的情况来看,毕摩文化的开发还是有待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毕摩文化的许多珍贵资料是由毕摩亲自掌握的,但是在老毕摩去世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传承毕摩这一职业,毕摩后继无人,毕摩文化也就出现了断层的现象,毕摩的资料也跟着被遗忘或丢失。为了给后代留下这笔珍贵的遗产我们需要对毕摩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因为毕摩文化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当中的行为文化,例如各种仪式和风俗习惯,它们的载体都不是实物,如果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些行为就会慢慢被取代和消失。1.5研究的方法1.5.1文献研究法根据凉山地区美术教育和毕摩文化及毕摩绘画作为收集资料的线索,查找相关文献资料,阅读了《彝族毕摩文化研究》《彝族原始宗教艺术文化初探》《凉山毕摩》等介绍毕摩文化的书籍,清楚了解到毕摩文化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同时查找多元文化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并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来查找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并通过互联网查找国外相关研究资料,以及对相关文件资料的整理分析。为后面的调查、访问等工作做好准备,对毕摩文化的全貌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清楚课程开发的一般方法和步骤。1.5.2图像考释法毕摩绘画艺术活动中包含了综合艺术、装置艺术、雕塑等图画以外的艺术活动,这更加丰富了彝族毕摩的艺术活动内容。要解读毕摩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更深层的意义,就应该从相关图像作品入手,并结合作品产生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等10 背景中来解读作品,将毕摩绘画中所涉及的造型艺术,形式表现方法揭示出来。对毕摩文化中所出现的有意义的图像进行考究解释,更直观的认识毕摩文化,感受毕摩文化中的内涵。所以我对毕摩经书中的毕摩绘画作品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把绘画题材,绘画形式和构图方式进行分类。1.5.3田野考察法凉山美姑是凉山州乃至全国毕摩最多、最集中,毕摩的知识水平最高,法器最完备,经书最为丰富的地方,是毕摩文化之乡。对美姑县的考察是深入了解毕摩文化最直接的方式,考察当地传统文化,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凉山地区随处可见彝族,随处可感受到毕摩文化的气息,在凉山的考察是必不可少的。此次我对彝族瓦朗河村寨进行考察,亲自走到彝族村寨,和毕摩面对面的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到毕摩文化。亲眼看一场毕摩作毕法事。图片,文字的收集才会打动人心。1.5.4访谈法对凉山地区彝族毕摩及彝族进行访谈,了解毕摩文化及毕摩绘画的内容和形式。深刻了解毕摩文化的内涵,并且对当地彝族学校及汉族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针对毕摩文化了解程度相关问题进行采访,深入了解在凉山地区这一特殊文化环境中,学生对毕摩文化的了解程度。对后期课程开发应用的实施有个预想。在开发和利用美术课程资源时,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学能力、表述能力和科研能力,还要充分考察本地区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可利用性、可行性、现状和局限性。达到对毕摩文化课程开发的可能性有所了解。1.5.5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毕摩绘画作为研究的重点,要深入探讨毕摩文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情况,就必须进行个案分析,分析那些课程开发实例和优秀的课程设计,借鉴可行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过程,来完善自己的课程内容、目标设计。11 2概念界定2.1课程资源资源就是资材来源的意思。课程资源是指直接参与课程形成的所需要素。国外学者有把课程资源分为活动组织、课程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阐释,这也为中国学者探究课程资源提供了借鉴。因此,结合本国的实际,我国学者将课程资源分为三级,分别为:国家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学校课程资源。2.2美术课程资源的界定资源的多质性决定了其用途的广泛性,这也使资源带上了多学科性的特点。一种资源通常可以被许多门学科课程用来开发和利用。比如人,既可以做为社会学的课程资源,也可以作为文学的素材,通过素材可以让学生了解一类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环境,并研究当时的社会形态等,但同时也可以作为美术学科的课程资源,可以作为人体绘画和肖像绘画的素材。美术课程资源包含在课程资源之中,符合课程资源的总体要求和规律,但具有自身的特点,如果按美术课程资源的功能来进行划分,可以将美术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的和条件性的资源,条件性的资源通常是指为了保证美术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材料和设备。而素材性美术课程资源是构成美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资源。2.3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每个地区经济文化都具有各自的差异性,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解决。因此,国家统一制定的美术课程资源并不能很好的适应每个地方的特殊性,必须将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由于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具有地域性、生态性、综合性和多元性等特点,各地在开发与运用课程资源时就应该将国家美术资源和乡土美术资源结合起来,将共性与个性结合起来,以起到既跟着国家统一的课程教育目的走,又能充分的展现本土的特色,使美术课程资源得以多元化,并具有强有力的适应力和生命力。据此,国家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规定了本土文化课程应该在学校教育课程中占有一定位置和比例。此外,在《美术学科教育学》和《美术教育学》等专业理论书中都可以看到对乡土美术资源的解释和强调其重要性。12 3毕摩文化概况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是有着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广泛聚居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份。其中,在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地。从实地调查中可以发现,彝族有着多种原始图腾崇拜,这些图腾崇拜大体可分为三大类:自然神崇拜、祖先崇拜和家神崇拜。在这种图腾崇拜的影响下,彝族人民也形成相应的形成了三种图腾世界观,即为天界神图腾世界观、地界神图腾世界观、地下界灵图腾世界观。(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天、地、人三界)而彝族沟通这三界的能人就是毕摩。“毕摩”的地位相对于汉文化里的司仪和巫师的地位,起着祭祀、祈祷、占卜的作用。可以在生产生活中祈求神灵,占卜吉凶和预测未来,因此,人们也把他们称作祭司。毕摩一词的来源完全是音译的结果,因为在彝语中“毕”的发音就是“念经”的意思,而“摩”的发音就是有知识的长者。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有知识的长者在念经,这也符合毕摩的外在形式,因为他们在做一些祷告、祭祀、占卜仪式时往往会向神灵说一些密语,这些密语就是他与三界神灵沟通的语言,正好符合了毕摩“说唱”特点毕摩在彝族宗教活动中通晓彝文并且以经典和法器来从事宗教活动,毕摩都是为男性,通常是父子相传,有少数的也是拜师授业,他们所使用的经典有各类祭祀用的经文和占卜经,包括了算命,择吉,敬神,超度,开路,安魂,招魂等等,都是有关历史,天文,医学、谱牒,诗文,历法,神话等典籍,多数为毕摩手抄,珍藏和通晓。毕摩在彝族社会里是少有的知识分子,在彝族奴隶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彝族古谚有说:“兹莫来了毕摩不起来示礼,毕摩起来示礼反而毕摩无礼”兹莫在彝族的奴隶社会是最高的统治者,到每一个地方所有人都得起来示敬,但是毕摩按照习惯是可以不起立的,可见毕摩的地位与特权。我可以这样说毕摩代表的是彝族宗教的方方面面,换句话说,彝族的原始宗教活动都是由毕摩从事的。那到底何为毕摩文化呢?徐铭认为:“毕摩文化是各种巫术和彝文经典的综2合体。”左玉堂则认为:“毕摩文化有很大的范畴,广义上讲,毕摩文化包括彝族的语言、文字、哲学、风俗、伦理、天文、医学、农学等等方面;但从狭义上讲,毕摩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一毕摩的原始巫术,二是毕摩的宗教经典。这两部分是3毕摩文化的核心和基础部分。”莫阿依博士认为:“毕摩文化是由毕摩创造并且传承的,通常是以经书和仪式为载体,从文化的主体看毕摩文化是毕摩这个特殊的神职群体所创造和传承的,但从毕摩文化的载体来看,毕摩文化不同于我们日常的文化和仪式文化或是口承文化。在内容方面看来,毕摩文化是包含了彝族诸多2马学良《民族语言教学文集》,第66页,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3马学良《民族语言教学文集》,第44页,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13 4方面的百科全书。”从表面看来,毕摩只是彝族在宗教活动中沟通鬼神的司职人员。但深入分析会发现,正如著名的彝学专家和语言学家马学良所说的,毕摩他们身系一族的本位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集大成者。毕摩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在书写文化与口头传统的交融中完成。毕摩文化从发轫,繁荣到鼎盛,不仅促成了彝族意识形态的巨变,还渗透到了彝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深远。毕摩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和其他文化的共同性,具有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文学,以及文字学和艺术学等等学科的研究价值。它不仅凝聚了彝族文化的核心意义,而且还关系到彝族社会结构,文化传承,历史发展,民族认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等的问题。彝族的毕摩文化是彝族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在自然生态环境中为适应自然环境和改造自然环境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图3.1身穿作毕服饰的毕摩图3.2正在给笔者讲解毕摩知识的毕摩(笔者拍摄)(笔者拍摄)图3.3所用经书、法铃铛图3.4毕摩法扇(笔者拍摄)(笔者拍摄)4李零灿:《东巴教的占卜》,载于《东巴文化研究》,云南出版社,1991年版14 图3.5毕摩法器(笔者拍摄)图3.6毕摩法扇(笔者拍摄)综上,从广义的角度来分析毕摩文化,它是彝族人民与毕摩共同创造出来的,并且是以巫术祭祀仪式和鬼神观念为主要内容,并且以祖先崇拜作为核心,通过仪式的形式存在的文化综合体,还是彝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包括范围之广,有语言文学,天文地理,哲学思想,医药卫生等等方面,表现的是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多层次性。狭义的来讲,毕摩文化就是指毕摩的经典,毕摩行为和毕摩仪式。经过考察,发现毕摩文化应当包括综合历史文化,原始巫术文化,仪式行为,毕摩经典四个层次的内容。就综合历史文化层次来讲,彝族文化的多元聚合在毕摩文化中尤为明显。毕摩文化的内容涉及及其广泛,我们通常从表面上看,认为毕摩文化披着一件神秘的外衣,处处都是鬼神,时时都有巫术,但是当我们剥离的这件神秘的外衣时会发现毕摩文化的内容包含了彝族人对的社会,自然,人生的独到认识。还包含了彝族的传说,史事,经典的神话等等。比如《驱鬼经》它不仅是一本经文,还主要讲的在远古时代彝族的哈依狄古,兹敏阿基,祖先阿维列库,莫克德支等狩猎征战时的奇异的事情,用诗歌般的语言来描述阿维列库在狩猎中遇到了化为美女的兹兹尼渣,然后与兹兹尼渣结为了夫妻,忠贞不渝的妻子为了给丈夫治病,历经了艰辛去寻找药草,却被丈夫所谋害,最后兹兹尼渣变成了厉鬼报仇,这是一个浪漫且凄婉的爱情故事。而《指路经》名义上是给祖先的亡魂指路引路,让亡魂可以在毕摩的指引下回归祖界与其他祖先团聚,但事实上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彝族的迁徙史,地理志和风俗志。《防癞经》表面上是驱除麻风病,但是事实上讲述的是许多疾病的传播过程和应该怎样来预防麻风病等。《招兵经》的气势宏伟,招引天兵天将来驱赶魔鬼,但实质是彝族历史上许多战争的场面描述,如此等等。再者,毕摩在通常在做仪式之前都会念《毕谱.颂毕》来追述和歌颂有名望的祖先,求祖先保佑仪式成功,这种联名的谱系已经是一种惯例了。15 4凉山地区毕摩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近几年来,凉山州积极响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对凉山各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因为西昌市作为凉山州州府,不管是经济还是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带头作用和相对先进性,所以笔者以凉山州西昌市区和西昌市各农村小学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4.1美术教师对美术新课程的认识图表4.1美术教师对美术新课程的认识70%有清楚的认识有所了解20%10%基本不了解通过表4.1,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有10%的教师基本不了解美术新课程,绝大部分的教师有大致的了解,只有20%的教师对美术新课程认识的比较清楚,对美术新课程认识清楚的教师通常是年轻的美术教师,她们对新课程的接受能力比较强,精力旺盛,愿意接受新事物,而年龄大的老师对于新课程有了解的愿望,但由于很多因素就把新课程放一边。4.2美术教师对美术课程资源的了解程度图表4.2美术教师对美术课程资源的了解程度80%很了解了解不全面几乎不了解从来没听说过5%4%11%从表4.2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凉山绝大的美术教师是了解美术课程资源的但是不全面,能够清楚的全面的认识美术课程资源的教师只有5%,这种状况对于开发美术课程资源是很不利的,教师作为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却对美术课程资源知之甚少,所以教育理论知识有待提高。16 4.3教师对凉山地区美术课程资源的认识图表4.3教师对凉山地区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的认识30%有丰富的资源有较丰富的资源40%资源不多需要用心找18%资源较少,没有价值3%9%没有资源一个地区是否有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是没有固定标准的,开发者有着丰富的课程开发经验并且对新课程标准如数家珍,那么他就会从中挖掘出珍贵的课程资源,凉山彝族自治州虽然有着丰富的毕摩文化资源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在逐渐的淡忘毕摩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具有研究和甄别优秀资源的能力。4.4教师对凉山地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能力和实践现状表4.4美术教师选择利用的美术教学资源10094806045教学参考书4030网络资源209课外书籍地方课程资源0图表4.5凉山地区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现状62%开发利用过,并效果良好开发利用过,效果一般有开发的想法27%觉得开发没有意义8%3%17 根据表4.4和表4.5的显示,我们可以看出在凉山地区的美术教师对教课书的依赖程度是很大的,地方性的课程资源很少被利用起来,这样的状况可以看出凉山地区的美术教育是没有活力的,许多老师的开发意识淡薄,有大部分的教师有过开发的愿望但是因为缺乏指导和其他因素所以并没有真正实施过,再者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空间是极大的。4.5凉山地区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所面临的困境图表4.6开发面临的困境100858065教学限制60教师自身能力缺乏3535社会不理解403025学校不支持同事不支持2010学生家长不支持学生不支持0根据表4.6的结果显示,开发美术课程资源面临的困难有几方面,首先是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课程在学校不受重视导致学校没有给美术教学提供经费,再者,许多美术课程都被其他课程占用,课堂教学时间随之减少很难开展教学活动。而一部分的教师则认为自身能力有限也不想挣扎于看不到成效的事情上。在近来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虽然越来越高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美术也只能给主科目让路,家长看重的是孩子的成绩,是不是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而不是美术素养的提高,所以不愿让孩子花太多精力在美术上。最后导致的是学生对美术也提不起兴趣,美术课程的开发就很难进行下去。4.5.1山区学校美术教学基础差,硬件设施严重缺失学校设施不达标:凉山州很多学校美术设施不达标,大部分的学校没有美术教室,也没有安装电脑,难以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教师还往往停留在一支笔、一本书和一张嘴的阶段,无法给学生形成一种直观有效的讲解。学生学具欠缺:美术课上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是动手操作的机会;动手操作可以深入美术的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并且感受美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能学到该选用怎样的材料、该用什么技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长期以来,家长对美术教18 育并没有引起重视,再由于经济和升学压力等因素,往往很少给学生配备相应的美术学具,却将重点投入到其他学科工具书和练习册的购买上。学生基础差:凉山州是个偏避的山区,美术教师缺少,、在中小学很多学校把美术课作为语文数学最好的补课时间和机会,久而久之,美术教育落后,学生美术基础也就越来越差。4.5.2学生、家长及学校对美术的学习态度冷淡迫于升学压力,学生和家长往往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语、数、外等主课上面,进而忽视了美术学科的教育,从而将美术学科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此外,由于家长和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美术学科在塑造个人性格、能力和价值观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造成了家长和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冷漠。冷淡的态度决定了成效不大的行动,学校在家长、学生冷淡态度和竞争压力的影响下,也存在着对美术学科不重视的现象,一切的教学计划都要为关乎升学的主课让路,造成了主课经常占用美术学科教育的现象。日积月累之后,美术学科便退居边缘地位,学生在课程上也不大能认真听讲,能对美术教育进行课外拓展的行为越来越少,而美术教育似乎就变成了少数艺体生的专利,进而使美术教育失去了基础教育的功能。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学校的比积极引导,导致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会逐渐减弱。4.5.3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淡薄美术在学校教育中处于尴尬的地位,走在经常为其他学科让路的道路上,久而久之部分的美术教师也对美术的教学工作失去了活力和信心,开发美术课程资源也就自然成了多余的事。教师缺乏必要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导致一些课程资源的长期搁置,敷衍探究,功能淡化和大量浪费。此外,相关部门引导的失位,造成了美术教师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拘束。这就严重阻碍了美术教育的改革,必然也淡化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4.5.4教学方法陈旧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美术学科教学方法的探究精神,导致“数年如一日”的教学模式不断重复,这不仅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学生的艺术需求,面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很多美术老师不愿意花更多精力去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地方性课程,而是照本宣科的按着统一的大纲教材进行教学。这不仅培养不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更体现不出美术教学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在长期“教师讲学生画”老方法的影响下,使得美术教学逐渐失去活力,让学生也失去19 了学习的动力,便不能充分的激起学生学习兴趣。4.5.5学校和社会联系不够紧密从调查研究的情况来看,社会其他机构人员普遍不清楚美术的新课改,在他们心目中美术课依然是画画,跟其他活动和其他学科都没有关系。面对着得天独厚的本土文化美术资源,甚至连教师也只局限于三尺讲台,不会将课堂外延至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或者只是对当地美术文化浅尝辄止的探索,明确不了探究的最终目标,也感受不到当地美术文化所带来的美术教育价值。因此,联系的不紧密就造成了社会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进而导致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主体的不重视。也正因为如此,深厚的地方文化美术资源才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并在国家统一美术大纲的指引下,需要结合地方和社会实际,进行主动性的探索,将普遍性和特殊性,学习性和社会性结合起来。20 5小学美术课程开发和应用的理论依据及基本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是美术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广泛,在美术教学的工作中如何进行开发,如何充分的利用本土地域资源,使本土资源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在很多成功的实例上我们看到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能够促进美术的学习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慢慢随着美术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延伸,从强调美术学习目标计划到强调学习的过程,从强调学科知识的获取到强调学生的学习经验获得和学习体验,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到强调学生、教师、环境多重因素的整合,到今天美术课堂教学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传授,而是师生间的交往和互动,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过程。5.1强调个性的原则由于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不同于中学大学学生,所以趣味教学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来构思一些学生熟悉而又有趣的游戏、比赛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设计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其次,在看待学生作品的时候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更不能简单的用“像与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让学生在创造中失去自由意识成为“克隆”的新一代。5.2强调人文的原则美术新课程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凝聚这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观、个性、美、自由等精神都内蕴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教师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来让学生感受这种浓郁的人文精神。5.3强调综合与探索的原则美术学科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但是并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密切的联系,涉及了哲学、美学、文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学科,并且还与音乐舞蹈、影视等各类艺术学科相互交叉、融会贯通,美术教育的外延触及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既能认识、把握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又能从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来认识美术,学习美术和运用美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开放视野、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审美品格。21 6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6.1确立课程资源开发目标的准则6.1.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美术课程开发的目标主要考虑的是学生,所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需要都制约课程目标的制定,在制定目标的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和个性培养以及情感形成来进行。只有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和需求才能制定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毕摩文化美术课程直接作用的对象是凉山彝族地区的学生。但通过调查分析之后发现凉山学校现在施行的是“大一统”的美术课程,不能兼顾地方以及个性的差异,彝族学生在学习汉族美术课本的过程中,因为难以适应汉族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对汉族历史文化及神话传说也并不了解,于是产生自卑心理。再者,彝族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识不当导致他们没有民族自豪感,并逐渐背离自己的文化,民族语言也逐渐消失,所以本课题的开发目标从学生现实情况出发来制定的。6.1.2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凉山经济的发展,彝族人民同汉族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出现了彝族被汉化的局面,优秀的民族文化逐渐的在被人们遗忘,很多年轻的彝族人现在不会写彝文,甚至不会说彝语,缺乏对自己民族的热爱之情,久而久之他们的后辈很难为他们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这将脱离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文化的多元性需要优秀的文化的存在,所以本课程开发目标确定的现实依据是满足彝族地区的需求。6.1.3美术学科的性质学科性质的不同决定了此学科的课程内容体系,同时还决定了此课程的任务。然而美术学科最重要的性质是传递美术文化同时跟育人相统一,而传授美术最根本的出发点是满足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精神的需要,毕摩文化美术课程的开发是依据美术学科性质制定出反映当地彝族文化特色的,希望的是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增加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学生审美能力。到达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目的。6.2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补充现在彝族地区美术课程中的不足,突出地方特色并且满足当地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毕摩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并且能够弘扬和发展毕摩文化,在吸收民族文化精华智慧的基础上,学会关注社会和关注民族,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最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因此在22 制定课程目标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的教学的三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5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6.2.1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凉山地区彝族的历史、毕摩文化、彝族的习俗产生发展和现状;(2)了解凉山毕摩文化和其他地区彝族毕摩文化的多元性;(3)认识地域性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4)对毕摩文化中毕摩经典的文献经籍书法艺术、毕摩绘画、毕摩宗教音乐舞蹈形式、毕摩服饰和剪纸刺绣艺术、雕刻、竹木草藤编扎、泥塑、神话传说等等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具备欣赏和分析毕摩艺术作品的。(5)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知道所用的美术媒材和清楚制作美术作品的方法,对作品能够有基础的艺术感知能力,在学习和制作过程中能够创新和对美术产生兴趣。(6)了解毕摩文化中美术作品与工艺的知识、特征和价值,知道泥塑及草编的基本程序,并且学会运用制作手法,在接触手工材料时能对材料的特性有基本的了解,继而正确的使用材料和工具,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意意识和能力。6.2.2过程与方法目标(1)具有搜集和选择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2)具有整理所搜集资料和表达的能力;6.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去了解和认识身边的事物,学会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成果,并且把它转变成美术作品,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2)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来,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身边的美、家乡的文化魅力;并且上升到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3)通过毕摩文化美术课程的学习,能够大致了解毕摩文化以及各类毕摩艺术的题材和形式、能够多角度的欣赏和认识毕摩艺术,在了解的基础上再掌握毕摩艺术作品的制作方法。在美术学习中认识民族文化,在文化氛围中感受艺术魅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增强自豪感和消除民族偏见。(4)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例如美术与文化、美术与自然等的关系,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进行探究式学习。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3 7凉山地区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选择依据在选择毕摩文化时不能不加以选择直接把毕摩文化的全部内容照搬到美术教学中,这是不科学的,在选择课程资源的时候需要选择具有能够体现毕摩文化内涵和魅力的精华的部分,这样的内容才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7.1从毕摩文化美术课程目标的角度筛选。本课题选择的内容是能够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且能弥补地域差异性导致的课程适应力的不足,可以填补国家美术课程内容的空白。最后能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快速形成,要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要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毕摩文化。7.2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筛选毕摩文化美术课程内容需要适合相应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毕摩文化中许多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深奥的,在对待这种问题时要满足学生的兴趣,趣味学习是吸引学生最有效的方法,有趣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充满想象,挖掘学生创造力,助于更快的消化学习内容。7.3从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进行筛选毕摩文化美术课程内容要选择反映毕摩文化特点并且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内容。因为,毕摩文化蕴涵比较丰富,在内容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背景,选择符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的内容,体现其彝族特色,这样才能让学生容易接受。7.4从教师个人素质出发筛选进行美术教学的引导者是教师,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要与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相适应,选择的内容如果美术教师不感兴趣或是很不熟悉,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有些也就很难开展下去。7.5从毕摩文化美术资源具有审美性的原则进行筛选所选的毕摩文化中的美术资源是毕摩文化中积极的、纯正的、并且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在毕摩文化中有许多是关于宗教和仪式的,有阴暗的代表落后思想的,在选择内容时就要充分考虑到美术学科的基本特点,选取毕摩文化中能够积极向上的美术资源,而避免选取具有落后于思想的美术资源,同时毕摩文化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资源要将毕摩文化有价值的一面展示出来,使学生了解到毕摩文化的价值和魅力。24 8基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毕摩文化资源分析8.1凉山毕摩绘画艺术毕摩绘画艺术是中国古代彝族历代先民因为宗教信仰的需要,以彝族历史为背景,以择吉,以预测卜卦等为题材的彝族经籍,用民间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系统和形象生动的图解、释义而再创作的绘画艺术。有的不完全是图解和释义,有彝族历史文献系列的连环画形式的插图,也有历史文献零星的插图,形成图文并茂,图之间有联系但又可以单独成幅,它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毕摩绘画表现手法朴实及生动、构思非常奇妙、造型简洁夸张,是彝族传统文化艺术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绘画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8.1.1毕摩绘画的题材8.1.1.1以虎、老鹰、鸟等动物崇拜为题材的毕摩绘画彝族人把自己民族称作虎,所以在彝族虎图腾崇拜是随处可见的。毕摩用鹰爪作法器,悬挂在法帽上,把鹰作为自己的儿子,希望自己有能像鹰一样的勇气和力量,所以在法事的时候要请神鹰和跳鹰舞。彝族还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从竹而生的,所以也把竹子作为崇拜的对象,在彝族先民中有许多的崇拜传说,比如还有葫芦崇拜,马樱花崇拜等等。有很多图腾沿用至今。图8.1以虎题材的毕摩绘画图8.2以鸟为题材的毕摩宗教画谱学旺——彝族宗教画谱学旺——彝族宗教画图8.3以鸟为题材的毕摩绘画图8.4以鸟为题材的毕摩宗教画谱学旺——彝族宗教画张纯德——彝族古代毕摩画25 图8.5毕摩绘画虎(笔者拍摄于博物馆)图8.6毕摩绘画凤凰图8.7毕摩彩色孔雀(笔者拍摄于博物馆)(笔者拍摄)图8.3—图8.7,图中所表现的就是彝对虎和鸟的崇拜,这样的毕摩绘画一般出现在经书中作为插图来补充经书的内容。8.1.1.2以火、龙、石头、山等崇拜为题材的毕摩绘画彝族属于山地民族,所有的生活都离不开山,所以山神也是彝族人民所崇拜的,在彝族人看来山神关系到他们的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等,他们还崇拜火、龙26 和石头,所以在彝族里石碑是代表神位的,灵石还可以治病。图8.8以龙为题材的毕摩绘画图8.9以火为题材的毕摩绘画普学旺——彝族原始宗教画张纯德——彝族古代毕摩绘画8.1.1.3以祖先崇拜为题材的毕摩绘画彝族的先民们认为死亡只是躯体的消逝,精神是永远存在的,精神灵魂会保佑他的后代,所以祖先是彝族人最为崇拜的。这种崇拜通常表现为求祖先保佑和表达子孙对祖先的孝道。这样的题材是毕摩经常绘画的。图8.10、图8.11表现希望能够得到祖先的庇佑和表现子孙对祖先的尊崇。图8.10以祖先为题材的毕摩画图8.11以祖先崇拜为题材的毕摩绘画张纯德——彝族古代毕摩绘画张纯德——彝族古代毕摩绘画8.1.1.4人生题材的毕摩绘画毕摩测算、卜卦,一般都关于灾祸、子女、寿命、命运的,这些场景在毕摩绘画中也常有表现。27 图8.12以人生为题材的毕摩画图8.13以人生为题材的毕摩画张纯德——彝族古代毕摩绘画张纯德——彝族古代毕摩绘画8.1.1.5关于择日之类的毕摩绘画在彝族的社会中择日是很有讲究的,所以关于择日的毕摩绘画也有很多,大概有四十多种,在毕摩绘画中占很大的比例,这类绘画体现的是婚配、狩猎、收获等,例如,图8.14、图8.15表现就是饲养牲畜和盖房屋的题材。图8.14以择日为题材的毕摩画图8.15以择日为题材的毕摩画张纯德——彝族古代毕摩绘画张纯德——彝族古代毕摩绘画8.1.2毕摩绘画的艺术特点毕摩绘画作为彝族民间绘画的种类之一,绘画的主题都来源于彝族的信仰崇拜,它的表现手法非常多有比较写实的也有比较夸张的,还有很生动的,虽然都是同一题材,但都没有完全相同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在描绘彝族美丽动人的故事,毕摩绘画是彝族毕摩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更是彝族绘画的根基,在许多的宗教活动中,彝族先民是非常喜欢用符号、图式代替文字的,因为绘画的更直观和形象。28 8.1.2.1绘画构图毕摩绘画的构图不是采用立体表现的手法,而是通过二维平面的绘画技巧,主要以白色为背景色,并采取远近纵伸的手法将在不同时空的东西放在同一幅画里,把所有这一主题相关的事物都放一起,这种仰天可以观天象,俯视则可以观地法,近处的远处的事物都在眼前,这种表现方法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透视法则,而是毕摩绘画特有的。毕摩绘画的技巧是通过自由组合心中意象来表现,而不是以一个固定的点来观察景物。例如图8.16,图中的物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支格阿尔在画面的正中,而上方又是日月图腾。铁叉、弓箭、钢网兜铜锤等武器被分别安排在支格阿尔的左右两边,下方为长着翅膀的飞马,在这幅画中表现的是英雄支格阿尔用钢网兜和铜锤制服了雷神,并用神鹰赐予的铁叉和弓箭射日捉月,最后降服了吃人的飞马。图8.16毕摩画支格阿尔图8.17毕摩画支格阿尔图8.18毕摩画支格阿尔笔者拍摄笔者拍摄于博物馆笔者拍摄于博物馆8.1.2.2画面用色毕摩绘画在用色方面是以黑白为主要颜色的,这样的色彩感觉与彝族的服饰和漆器形成极大的反差,图8.19为笔者收集到的彩色毕摩画,这个也只是把孔雀的翅膀等部位平涂成红色的,从整体看上去白红黑的画面效果有古朴凝重的感觉,主观的表现装饰性,超越客观的真实效果。29 图8.19毕摩绘画龙笔者拍摄8.1.2.3绘画线条毕摩绘画是以线条造型的,毕摩在画时充分考虑了线条的用法,不仅要粗细适中又要表现美感,在画画时他们会有不同粗细的笔,也用传统的木笔,行笔较快,线条往往有种古拙与生动的感觉,线条的基本变化有:曲直变化、虚实变化和粗细变化。运用这种变化形式主要是表现三层含义,首先是做基本的绘画构型,其次是运用点和线的组合来表现画面的秩序感,最后通过线条的变化来表现绘画的整体感。图8.20造型的线图8.21装饰性的线8.1.2.4物象造型毕摩绘画的造型是毕摩绘画的独特之处,毕摩绘画的物象造型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纯粹模仿,而是经过艺术家主观能动性的加工,对具象进行抽象化的提炼,通过事物的外表看到内在的东西。30 图8.22人物的基本造型图8.23动物的基本造型图8.24吉克木依毕摩画的绵阳(左)和鱼(右)如图8.22所示表现的是最基本的人物造型,可以看到用圆圈来表示头部,用点来表现眼睛、口耳朵,用上下对称的两个三角形来表现人的身躯,连接处就是腰,画个圆就是腰带(肚子),手脚的表现使用折线来表示的,在每个折线的末端加短线就是手指、脚趾,向四面张开,,这样看似乎是人体被切开的剖面,整个人都是几何图形,形成一个四肢张开的人体骨架,人物没有具体的外貌,更没有动态的姿势,也没有体积感都是用平面的表现手法,动物的表现更具特色,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通过侧面来描绘的。凉山毕摩绘画的这种造型方式主要抓住事物的典型的特征,以局部来概括整体,以一斑来见全豹。毕摩绘画用线条来作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乍一看好像是远古时代的岩画,但是仔细看它并不是以鲜明的轮廓线来表现实物,而是用简单又显稚拙的线条来表现事物的内部,由内而外的抽象表达事物,反应的是彝族人追求质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视觉。8.2毕摩竹木草藤编扎艺术彝族毕摩竹木草藤编扎艺术品也是丰富多彩的,很大一部分竹木草藤编扎艺术品是用于彝族原始宗教的信仰活动中的,属于毕摩祭祀时亲手制作的工艺品。比如:丧礼中的尖刀草祖灵、驼魂松马,在巫术活动中的草人、草鬼怪、草马等。据相关资料透露,凉山彝族毕摩祭祀的草扎艺术就有200多种,有这些草扎艺术品有真实姓名的阿史呷呷、阿史博博、阿史乌几,也有无名无姓的冥间的君王、31 博学多才的毕摩祭司、智慧的王子,同时也有斯尔色乃、囚尔阿撒等虚无的精灵,还有似是而非的山经水怪,有神有鬼,还有毕摩祭祀用的各种竹编法器,其中神扇、虽然是法器但是属于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图8.25法扇关于这些竹木草编的艺术品每件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比如“草人”,凉山彝族称“和密”,传说是古时候云南彝族地区有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张孝是前妻所生,有一次继母生病生命垂危,医药无效,听闻如果可以得到皇宫里的凤凰,用来配一副药便可见效,张孝为继母配来药,继母病逐渐痊愈,这是皇帝查出,捉拿了张孝并定了死罪,继母心甚不忍,于是对自己的亲身儿子张礼说:“儿啊,你的哥哥为了我的病才遭殃的,他的孝心让我非常感动,现在你该替他去死才能尽兄弟之义。”张礼同意替哥哥去死,但张孝是个孝义之子,不愿弟弟为自己去死,于是兄弟两在刑场上都争着受刑,皇帝见了非常感动,不忍心处死,但是国法不可容,就改用稻草人来顶替张孝,让稻草人负罪替死。所以后来毕摩祭司在宗教仪式中制作草人来背负鬼怪邪魔去死。32 图8.26毕摩草扎图8.27毕摩草人(笔者拍摄于博物馆)33 图8.28毕摩草扎图8.29毕摩草扎图解①草猫②凶公鸡③凶兔子④草狗⑤草鸡8.2毕摩木版画、木刻等艺术彝族毕摩雕刻艺术文化分为石雕艺术文化和木雕艺术文化,石雕以龙、虎、狮、麒麟以及各种神像为主。木雕艺术用在装饰门、窗、等陈列用品上,大多数有花鸟虫鱼、日月星辰、虎豹雄狮,栩栩如生,繁而不乱具有审美情趣和艺术感染力。在毕摩木雕艺术中首推的是毕摩祭司的法杖(有虎头龙身鱼尾的形状)和房屋庙宇的门档龙柱及灵牌面龙坊等。在毕摩木雕艺术作品中,不乏原始宗教艺术文化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和偶像崇拜等等的内容。凉山毕摩的神扇彝语称“青克”,是毕摩木刻的代表,其结构和形状是先用竹签编制成一个圆盘,圆盘当中一般有9个眼或是7个眼,这个“眼”指用竹编出来的方格。然后用一根樱木来做一柄夹着圆盘。柄身像蛇,意思是指一条龙。在前端有嘴的形状,在柄上有雕刻的各种动物,雕刻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柄上雕一只雄鹰,含义为毕摩神黑鹰,一只老虎含义是毕摩神白虎,一只豺狼叫34 吞邪豺狼。第二种是也有一只雄鹰和一只老虎,但是把豺狼换成了青蛙叫毕摩神蛙。拥有毕摩神蛙神扇的是凉山州美姑县沙马支系各家族独有的。柄像剑柄,柄尾像鱼尾。木柄上雕的鹰、虎、豺、龙都是凶猛的禽兽,有真镇邪降魔的威力,而蛙在彝族的传说中是上古时代最聪明的动物。在这里蛙代表的是一种智慧或神药。图8.30法扇图解释义图图8.31法器图8.32木刻鬼板图8.33木刻面具(笔者拍摄于博物馆)35 图8.34毕摩刻画印章图8.35毕摩弧形面具(笔者拍摄于博物馆)(笔者拍摄于博物馆)8.3毕摩捏塑艺术彝族传统的捏塑工艺可分为泥塑和面塑两种。彝族传统的泥塑工艺,多取材为粘泥土。但无论是泥塑还是面塑工艺多以传说中的人物或图腾物为主要题材,比如:水神、火神、雷神、龙神各种神像果怪,用于祭祀和驱邪除魔的宗教活动中。凉山毕摩泥塑艺术有神怪泥塑群、泥臣、泥毕摩、泥鸡、泥猪、泥狗等等制作方法及其简单,用粘性较强的泥土,在石板上反复的揉捏后,先捏1个大泥团作为身躯,再把四肢和耳朵、头等部分用泥揉捏好后分别安上,再用木棍竹片点出眼睛、鼻子、嘴。图36.泥猪图8.37泥毕摩36 图8.38泥鸭、泥羊图8.39泥狗图8.40泥蛇图8.41泥鸡图8.42泥鬼8.4毕摩剪纸刺绣艺术彝族传统的毕摩剪纸刺绣艺术多用于妇女传统的服饰工艺中,但部分用于原始宗教信仰活动中,在为死者祭献的时候,孝女或孝媳要给死者绣上有日月、雾霭、云星、龙和阿龙英雄、毕摩祭司的“嘎边”(荷绣包),亡灵带着这些荷包上37 路才能享受在人家没有享受过的,但在各地彝族祭祀仪式用的花剪纸类型都不相同,每一种形式的流传区域都是很有限的,基本上都有当地的特色。各地彝族民间剪纸的纹样内容题材来源于当地实际的自然环境中,同当地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界中的生灵万物密切相关。凉山美姑县彝族毕摩祭司剪纸纹样有梳子、羊圈、篦子、太阳、月亮、猫、猪蹄、绵阳角、荷包、天梯、衣领口、鸡冠花等等图案,在剪纸内容不仅包括了动物、植物、还有天文物象和变形的文字等。在凉山彝族毕摩祭司在为祖先举行超度仪式的时候都会有剪纸艺术,通常以白纸和色纸作为原料,剪出像火镰、牛、荷包、牛、刀、箭、月、门、星等图案来祭祀祖先。在毕摩剪纸刺绣艺术中蕴涵和反映了原始宗教的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等等方面的意识。艺术特点:毕摩剪纸的篇幅比较小,图案都很简单,都没有对场景的铺设只是对单个物象的刻画。剪纸的纹样比较粗犷,因为毕摩剪纸的用途不在于装饰,还有需要剪的都是比较长条的连续图案,运剪的过程中即为的不方面,所以有时都显的比较粗糙。其次,毕摩剪纸的手法都是偏于写实,通常也会运用夸张的手法和变形的手法,如图8.43太阳,图8.44月亮。图8.43太阳图8.44月亮在毕摩剪纸中将太阳和月亮的特点扩大,太阳光的放射感表现扩大,再用变形的方法将圆形的太阳画成有棱角的,充分让人感受到太阳光的刺眼。而月亮的处理方法则是抓住月亮成弯月时的形态,来进行变形和修饰。这种剪纸的图形总的来说是偏向写实的,但这种写实方式不是我们所说的照搬一个物体的形态来进行一成不变的描述,它是抓住物体的每个特征来进行写实,取舍多余的成分、概括和提炼。如图8.45猪蹄,图8.46绵阳角、图8.47公鸡冠、图8.48猫,以牲畜的一部分来代表整体,这种省去没有特点的部分,留下最具代表的部分的手法符合彝族人的审美习惯,他们追求的是在简单中传神,清晰里传达紧凑的艺术感染力。38 图8.45猪蹄图8.46绵阳角图8.47公鸡冠图8.48猫39 9课程中毕摩文化资源的内容组织9.1以文化领域来确定美术课程的主题单元根据小学生年龄的不同阶段来将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分为三个学段的学习(如图9.1)。图9.1一方面主要是开发毕摩文化中的美术课程资源,毕摩文化资源包括了衣、食、住、行等以及毕摩物件的资源,毕摩文化的特色是通过有型的物件来体现的,比如有法器、泥塑、剪纸、绘画作品等。处于低学段1-2年级的学生就可以用凉山常见的泥土来造型表现自己对毕摩文化的感受,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欲望,一二年级学生天性爱玩泥,思想无拘无束,这个阶段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愉快的学习。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达到学生学习的最好效果,使学生掌握更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增进协调合作能力。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教学实验基地,去对毕摩仪式中的泥土,草扎用具进行实地收集,并且可以对草扎艺术中的各种草种进行认识,继而用不同的草种来进行制作,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第三学段5-6年级高年级的学生,从凉山州博物馆中的毕摩文化入手,通过对博物馆中毕摩文化的表现方式的认识,进行毕摩文化的价值宣传,为抢救和保护毕摩文化。后附表1(学习主题的方案)9.2以近远景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年级内容在组织学年主题内容的时候,按照同心圆的方式来进行,即以毕摩文化美术资源为圆心,逐步展开到对中国其他民族文化和世界民族文化的学习中去,先由近处看远处,以认识身边的事物为中心再扩展到周围的事物。最后横向的认识自40 己的文化,思考本土文化。再不断的比较中发现自己文化的亮点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以凉山毕摩文化为中心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的毕摩文化,最后到中国的民族文化。(图9.2)图9.29.3以问题为中心的组织方式“问题”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跟学生相关的和引起学生兴趣的课程素材,以这种地域素材为中心要求了学生学习地域文化和生活经验,所以这样的组织方式既有学科知识,又有地域文化的内容。(如图9.3)图9.341 9.4以活动为中心的组织方式在课堂活动中,不同的活动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内容,课堂活动需要教师来组织也需要学生参与,所以课堂主题一旦确立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围绕这个主题来开展,并且在设计主题时教师要注意层次和内容的结构要符合教材的内容性质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结构。(如图9.4)图9.442 10开发以毕摩文化为核心的美术课程的具体思路10.1开发的原则10.1.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人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保障。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事业的充分开展,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课程资源的开发运应,而课程目标的设置也要往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靠拢。现今关于人才定义越来越偏重于人才的适用性,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时,既要顺应社会的需求,也要考虑本土的需求,因为得到社会认可和本地认可的人才才能发挥其作用。而这一目标实现的最好的开发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习,让人才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能适应社会和本地的需求。显然,教育不是被动的迎合社会的,在顺应社会的时候也在改造着自身,这样,课程教学的设置就应考虑到本地的需求以及学校的教学,但如果脱离了社会需求,往往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因此,在课程的设置时,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和全面培养人才的宗旨,学校也应有相应的美术课程开发的意识,采取一些措施促进美术教师对于本土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但由于美术学科的非主科性质,一些学校因条件限制会忽视其重要性,一些认可其开发的学校又会因观念而不重视其教学效果。因而,开发美术教育资源就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的进行开发。在教学主体上,教师既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时,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色,对教学资源进行“去粗取精”的加工。在政策因素上,地方的教育部门应对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刺激教师对于本地教育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加大对学校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并引导本土课程的开发,设置和编写。毕摩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着巨大的本土需求价值和传承价值,可以使毕摩文化的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民间艺术传承的目的。因此,在开发和利用毕摩文化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来开展。10.1.2因地制宜的原则新课改的施行要求教师不仅要开展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利用好身边的民间美术资源,来丰富美术教育的课程资源,使得美术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本土美术教育课程一般是课程中传播本地的民族美术文化,但在进行此种美术课程的创新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尤其要考虑教学工具和材料的成本和获取方式。如果成本过高,很多学生会无法承受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获取方式较为较难,也不利于课程开展。所以,工具和获取方式应成为我们在开发毕摩美术课程资源的考虑因素,而毕摩美术课程的开发就应以就地取材,并充分运43 用当地的各种资源,优化毕摩美术的教学。此外,学生在进行毕摩艺术创作时,也应互通有无,利用身边易取得的材料,以节约成本。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本土艺术的兴趣,又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还可以让学生分享各自的经验,并充分领略本土艺术的特色,以达到掌握毕摩绘画技巧的目的和新课改的要求。10.1.3校内外资源融合的原则开发资源应该将校内外的资源进行整合,校内资源主要是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资源,校外的资源主要是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去参观相应的毕摩艺术,有条件还可以带领学生考察和收集相关的本土美术资料,并对毕摩艺术的走访进行记录或是临摹,让学生在亲身体会中培养自己的主动性和对本土美术资源的兴趣。此外,通过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利用,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其次,还应将历史和现代结合起来,毕摩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而这就为现代的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如果我们只局限于毕摩艺术的历史传统中,不做现代性的突破,不融入现代性的美术资源,毕摩美术教育资源就会失去强有力的生命力。另外,如果我们过多的注重现代性,就会使毕摩美术资源的开发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我们所能进行的毕摩传统美术开发的资源也就屈指可数了,这样的开发也会失去其民族性和地域性。其三,毕摩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还应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而不局限于美术学科内部。因为毕摩美术资源还具有较高的人文和历史价值,而美术教育的拓展就是多学科的交融,如果我们只单从美术角度来开发毕摩美术资源,会将毕摩美术资源简单的从空间中抽离出来,导致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割裂。为了能让毕摩美术资源开发呈现出原生态、民族性的特点,是有必要和其他学科结合的。10.2开发的模式10.2.1教学渗透模式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毕摩文化渗透进美术教学,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出发并且加上自己美术教育的经验和思想结合美术内容是老师主导和课程主导的利用策略。有利于美术课程目标的实现,被渗透的课程资源针对本地学生、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学生对身边的资源比较熟悉,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0.2.2介入校本课程模式毕摩文化被开发成课程资源过后就可以进入美术教学的课堂,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得以利用的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成为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就可以在不同44 6的学习领域来进行利用,如:“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10.2.3综合实践模式学生通过综合实践能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能体现学校或本土的地域特色就离不开本土资源的利用。在综合实践中美术学科可以与其他学科交融起来,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教学策略的调整。学生通过活动构建他们的学习经验。活动过后教师要及时搜集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反馈的信息,分析利用效果,不断优化资源的利用率。10.3开发的一般步骤10.3.1情境分析要对毕摩美术教育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开发与利用,就必须要对地方情景做深入的分析。而开展社会调查就是此分析的最佳方式。调查的对象一般是教师、学生、地方美术教研员、社会人员等;方法上可以采取访谈法或是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一下三方面的内容:(1)学生喜欢或是想了解那种类型的美术资源。(2)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3)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研究现状及成果。(4)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调查结果会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美术课程的编写和美术课程的教学提供重要的原始资料。10.3.2资源梳理凉山地区美术资源的整理是开发和利用美术资源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首先要对凉山彝族的历史和文化及社会现状做出深入的研究,并且要认识到美术新课标的精神,根据美术新课标的要求再根据凉山地区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和发展需要再将资源进行整理归类。筛选出最具地方特色和美术学科利用价值的资源。在毕摩文化中有关于毕摩绝技、毕摩作毕仪式、毕摩舞蹈、说唱等等丰富的资源,每一种资源都跟毕摩文化紧密联系。虽然都具备凉山彝族毕摩特色但是不是每一个都适合用来开发美术课程的,比如毕摩整体的作毕仪式,关系到很多的宗教知识,作为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到其中的含义,只会认为这些属于迷信巫术,我们只有挑出作弊仪式中所用到的法器来进行研究,比如经书里面有许多的毕摩绘画,这个通过老师的解释学生是很好理解的。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5 10.3.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开发利用环节中最重要的过程,教学设计如果不能做好那么前期的准备工作就等于白费,在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对之前整理出来的美术课程资源进行加工整合,是创作性的使用资源的过程。如何将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这是次环节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在绘画、欣赏之间要寻找、连接点,在学习绘画的时候结合欣赏,学生才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色彩搭配,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个东西。10.3.4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活动的开展阶段要充分的发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只有学生充分的加入到活动之中教师才可以去关注到在活动阶段出现的问题,并且活动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体验过程。在毕摩文化美术课程绘画课程当中,我们可以把时间充分的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想办法怎样才能做出与毕摩绘画相同风格的作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会有更浓厚的表现欲望和更强烈的创造欲望。这样可以释放学生的想象空间也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来。10.3.5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既要注重学生的画面成绩也就是造型能力,但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比如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的表现能力是参差不齐的,但是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只看画面效果,还要深挖学生在作品上付出的精力,挖掘出学生除了绘画表现力的其他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表现分别进行指导,增强教学效果。要考虑到学生是不是学会了合作和学习,关注到学生美术学习的探索过程。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取学生自评。让学生感觉到美术学习的快乐、增强自信心从而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10.3.6教学反思美术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对每一为老师都是新的课题,在研究中遇到问题是难免的,在此项研究中要针对自己的情况来进行分析,比如:在资源整理调查方面、教学设计方面、教学活动方面逐一的进行分析,在毕摩文化美术课程的应用当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学生似乎对毕摩文化很好奇,对毕摩绘画的表现很感兴趣,但是在教学内容来看似乎太多太慢,教学时间不够等问题,那么应该在下次进行教学中及时的调整和修改教学方案。46 10.4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具体的开发内容本次课程的开发是从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角度并结合学科的特点来划分领域的,划分出的领域有:“综合.探索”、“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四个领域。学习活动方式可以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10.4.1“造型.表现”开发的内容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是这样解释“造型.表现”的如图10.1图10.1所以,凡是以视觉造型的美术活动都列入到这一学习领域的范围中来,比如毕摩文化美术中的毕摩绘画,鬼板画,各种泥塑,剪纸、草扎,毕摩作毕的一切法器等都用这一领域要开发的内容。学生可以尽情的体验毕摩绘画带来随心的线条表现方式和泥塑简洁的刻画感受。该学习领域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毕摩文化美术资源的基本态度和创作方法,让学生理解毕摩文化美术中稚拙与成熟、神秘与直白、夸张与写实、质朴与柔媚、粗犷与细腻,从而让学生看到彝族人民的乐观、智慧和善良的品质,最后让学生热爱毕摩文化,为学习其他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础,10.4.2“设计与应用”领域开发的内容本领域的学习是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经验,把对熟悉的事物的感知运用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大多数毕摩艺术作品都只是由毕摩靠自身的经验和想法来制作的不需要专业的技法,毕摩艺术的创造者是生活在在自然界中的彝人制作的,简易、朴质、形象是大多数毕摩艺术作品的特点,学生在操作起来是具备相应的能力的。比如:毕摩剪纸,泥人塑造还有草扎艺术中都可以作为这一学习领域开发的内容。学生只要学习到泥人制作的方法和剪纸的诀窍,就可以随意设计属于自己的作品。在这个领域的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对毕摩艺术作品的创作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学生可以临摹毕摩绘画的线条感受线条的表现方式,也可根据创作绘画的手法自由发挥,结合欣赏毕摩作品的体会,去寻找自己的启示,运用在自己的设计中。比如说,在讲解毕摩绘画的构图特点和造型表现方法后,可以让学生临摹简单的绘画作品先去感受基本的线条运用手法,再来自由创作心目47 中的绘画作品,这样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心中有数,知道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具有毕摩文化特色的。10.4.3“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开发的内容这个领域的可以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毕摩艺术作品,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所以在这个领域的学习分为理性的鉴别和直观的欣赏,由于毕摩文化本身存在着两面性,积极的与阴暗的,精华的和落后的都是并存的,也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拿到课堂中学习,在欣赏毕摩美术作品的时候要具备一定的欣赏基础才能将好与不好的美术作品分离出来。首先,具有敢取敢舍的态度,在毕摩文化艺术作品中,有许多是宗教仪式上用到的有部分的内容是颓废、阴暗的。表现的封建迷信主题是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因此在对毕摩文化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的时候需要主要挑选的内容仔细筛选取真善美的部分。舍弃一些宣言迷信、报复的颓废思想的负面东西。第二,欣赏毕摩文化美术作品要联系到彝族的民风民俗,毕摩文化美术作品既然是毕摩祭司所创造的艺术,这些作品必然与彝族毕摩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美术作品很多是融于一定的宗教活动中的,因此在欣赏毕摩文化美术作品之前必须对毕摩宗教仪式和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有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深入挖掘到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例如:我们在做对毕摩绘画的欣赏时,就的明白毕摩绘画实在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并且知道画中的神话故事传说是怎样的。又如:泥塑作品欣赏中,会看到很多老虎、狼、毕摩的形象,我们就该对彝族的崇拜有所了解,知道他们崇拜老虎,彝族认为自己是老虎的儿子,崇拜毕摩,因为毕摩是彝族中最位高权重的,所以在他们的刺绣绘画当中都会经常出现这些形象。第三,了彝族的历史及民间故事,许多的毕摩作品都是有关彝族的历史和民间流传的故事的,要欣赏这类作品就需要对彝族的历史及神话传说进行了解,比如,彝族创世诗史《勒俄特依6》记载了“彝族先民曾与日月作斗争的神话故事,在强7大的大自然面前,不可抗拒的日月威力导致对日月星辰的崇拜”,所以在彝族刺绣和剪纸、绘画上都有日月的纹样。第四,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去理解毕摩艺术作品,毕摩文化与其他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毕摩文化与三星堆的文化就极为相似,只有每个民族文化都大放光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辉煌。“评述”一词侧重于对艺术作品质量意义的评价。因而“欣赏.评述”领域就要求学生应从美术与社会、文化关系等方面来探索作品的美术形式语言的特点并研究其意义。7四川省民间文艺研究会翻译.《勒俄特依》.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60年48 10.4.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开发内容“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8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我们大体可将美术学习领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指学科内部的互通层次,即在一个美术学科中同时包括了其他几个领域的学习,比如:在学习毕摩绘画这一环节,除了欣赏和评述优秀的绘画作品外外还要求学生自己临摹和创作毕摩绘画。第二,是指跨学科的贯通层次,就是美术学科不止涉及自身,在深入研究后,还要涉及与其相关的历史、音乐、舞蹈等学科。只有通过跨学科的探究,我们才能得出一个完整全面的课程资源。毕摩文化不仅只与美术有关,还与具有其历史价值、社会价值,通过对他的研究我们甚至可以找出与其结合的舞蹈、音乐等艺术领域,比如,毕摩泥塑很多都是以舞蹈者为原型的,涉及很多历史知识和舞蹈动作。此外,毕摩在传承中的说唱本来就是一种音乐艺术;另外,各种相近的学科间具有贯通互融性,也要求我们要进行跨学科研究。因此,在开发毕摩美术课程资源的时候,要跨学科广泛考察,才能得出一个全面的毕摩美术课程资源。第三,是指学科的社会实践层次。在进行完整的理论阐释和升华后,要进行质的飞跃就必须进行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完善理论,完善了的理论反过来又能很好指导实践。因此,在进行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时,就应当将这种研究延伸到校外生活,把毕摩艺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这种原型,通过身体力行来传承发扬民族地区文化。比如可调查当地的毕摩文化美术遗产,向毕摩的传人了解毕摩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还可以通过用临摹和实录的方式来表达调查结果。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9 11毕摩美术课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案例)11.1应用的原则11.1.1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原则在开展课程时,我们既要考虑学生的共同性又要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共同性表现在学生处于同一年龄阶段,认知结构基本一致,差异性表现在学校里面也许有汉族和彝族两种学生,他们存在着文化差异。我们就要采用多样性的教学策略来进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的丰富: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同时存在,有图片资源又有文字音像资源。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全面完整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多种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方法来营造学习环境,(1)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实地调查法,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毕摩文化,这些教学内容可在历史博物馆和毕摩文化表演现场进行。此外,还可以采用情景讲解法,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同过写作和讲演的方式来阐释毕摩文化。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从不同角度命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解,最后由老师点评总结。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拓展学生们的艺术视野(2)在现代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利用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比如制作多媒体,通过影片和照片,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和学习毕摩文化,并通过多媒体的制作形象的展示毕摩文化的发展历程、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在课后可要求学生临摹作品,或搜集整理相应的资料,并写出自己的心得和心声。作为课后拓展,以求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11.1.2开放性原则11.1.2.1内容的开放性毕摩文化内容丰富,所涉及的领域广,不仅包括文学、历史、宗教方面的还包括了现实生活资源,这些都可以作为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毕摩美术绘画、剪纸艺术、泥塑、彝族服饰制作等等都可以使毕摩美术教学大放光彩。11.1.2.2关系的开放性采用民主教学,师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见解给予表扬与修正。让学生的开拓性、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师生一起讨论学生的错误观点,使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处于平等地位,学习氛围轻松愉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50 11.1.2.3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作业形式突破了传统的作业形式,作业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来定,比如说学生可以是调查、参观、讨论或是写感受的方式来完成作业,让美术作业具体趣味性和吸引力。11.1.2.4情境性原则(1)充分运用实物资源实物教学历来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不仅能充分展示课程中心主题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映像。对于毕摩文化在美术这方面的实物资源又较为丰富,因而应当在美术课程的理论讲解中带上实物让学生对毕摩文化产生新的认知,在实物样品绘画中让学生自由发挥对毕摩文化的见解。(2)充分利用历史材料资源毕摩绘画作品的内容丰富多彩,绘画作品中都有自己的故事,毕摩用自己的方式把引人深省的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表现出来,我们在教学中利用这些吸引人的小故事更能把美术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到有血有肉的艺术,可以增加美术作品的人文气息。(3)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出活动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彝族火把节来让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火把节期间都会有毕摩的杂技表演,观看表演时可以让学生研究毕摩的法器仪式等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经历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也改变了教学在教室中进行的模式,既可以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美术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获得学习的乐趣又激发了学习的动机。11.1.2.4建构性原则(1)利用学生的经验资源对学生而言美术知识是以经验的方式存在的,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到学生已有的经验资源,凉山地区彝族学校中的很多学生都是彝族同学,他们对毕摩文化都不陌生,对很多毕摩文化中所讲的他们都会有亲身的感受,所以在进行美术教育的时候只需让他们讲讲经验然后进行分析就可以到达美术文化知识的学习了。(2)注意循序渐进奥苏贝尔曾这样意指学生的认知结构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以抽象而且富含多彩内容的毕摩文化为核心的美术课程,教学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把握层次性与渐进性。先从简单的通俗易懂的开始,层层递进让学生层次性的学习;51 从初级的理论知识渐渐深入到高级哲学之中,让学生渐进性的把握毕摩文化的民族特色精华。11.2资源利用的方法11.2.1课外采风法地方名胜古迹、民族起居建筑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凉山州的奴隶社会博物馆、彝族村寨等等正式这一特色的佳境之地。美术教学的外出写生恰逢是教师教学的扑捉点,带领学生利用课中或者课余时间去现场写生绘画,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11.2.2理论与实践结合法利用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毕摩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譬如毕摩文化中的草扎艺术,外表看着生僻古怪,制作过程繁琐复杂,一时不能使学生产生太大兴趣。但是通过草扎艺术的文化含义讲解及制作工艺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动脑动手的学习能力,还带动了学生传承家乡文化,贴近了大自然。11.2.3改编扩展法本课题的开发可借鉴国家现使用的教材内容来进行改编,在教材内容上可以在包含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从知识点和内容方面来扩充。11.3毕摩文化美术课程的教学案例11.3.1教学模式毕摩文化美术课程的开发我采用“2+1”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此模式是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加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开发和探究活动为主。第一课时运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图片、实物、视频等等有关课程开展的相关资料,通过欣赏图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毕摩文化,然后进行讨论和分析毕摩文化中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以自主表达的方式来讲解自己对彝族文化的了解,和了解学生的居住环境来确定课外考察的主题,学生自由成立考察小组,指定考察计划。在考察之前教师提供考察成果的样本,供学生参考学习。课外考察活动安排在双休日进行,按原计划开展考察活动,考察的成果为图片和文字,考察活动结束后,开展成果展,老师和同学共同点评和提出建议,并且老师给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引导学生把学习引入更深层次的探究活动中去。这是教师可以从考察成果中挑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资料吸收进课程资源的素材,帮52 助开展下一轮教学活动。如图(11.1)图11.1“毕摩绘画”主题课程的开发过程(如图11.2):图11.2将课程资源的调查分为“细查”和“粗查”两步,粗查就是对毕摩文化进行大致的了解,如:毕摩历史、各种仪式、毕摩艺术等等。细查就是不仅要了解毕摩艺术中的表现内容,还要对里面的文化内涵、制作工艺、图案象征意义等进行了解,细查的目的就在于为主题资源的筛选做好充足的准备。11.3.2当地毕摩文化中美术资源的调查类别特点绘画的主题都来源于彝族的信仰崇拜,它的表现手法非常多有比较写实的也有比较夸张的。毕摩绘画用线条来作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乍一看好像是远古时代的岩画,毕摩绘画但是仔细看它并不是以鲜明的轮廓线来表现实物,而是用简单又显稚拙的线条来表现事物的内部,由内而外的抽象表达事物,反应的是彝族人追求质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视觉。53 毕摩泥塑传统的泥塑工艺,多取材为粘泥土。但无论是泥塑还是面塑工艺多以传说中的人物或图腾物为主要题材,比如:水神、火神、雷神、龙神各种神像果怪,用于祭祀和驱邪除魔的宗教活动中。毕摩剪纸毕摩剪纸的篇幅比较小,图案都很简单,都没有对场景的铺设只是对单个物象的刻画。剪纸的纹样比较粗犷,因为毕摩剪纸的用途不在于装饰,还有需要剪的都是比较长条的连续图案,运剪的过程中即为的不方便,所以有时都显的比较粗糙。其次,毕摩剪纸的手法都是偏于写实,有时也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插神枝的内容丰富多彩,涵义深邃,涉及了彝族文化的方方面面。神枝的功能有三毕摩神枝、鬼板类:一有灵性,可以通神;二可以镇妖除魔,挡咒防凶;三是可以保护毕摩自身,战胜众鬼。很大一部分竹木草藤编扎艺术品是用于彝族原始宗教的信仰活动中的,属于毕摩祭毕摩竹木草编祀时亲手制作的工艺品。彝族毕摩雕刻艺术文化分为石雕艺术文化和木雕艺术文化,石雕以龙、虎、狮、麒毕摩木刻麟以及各种神像为主。木雕艺术用在装饰门、窗、等陈列用品上,大多数有花鸟虫鱼、日月星辰、虎豹雄狮,栩栩如生,繁而不乱具有审美情趣和艺术感染力。在对当地毕摩文化美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从所调查的资源中筛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毕摩美术资源,在这一主题确立要基于几方面的考虑:一毕摩绘画是毕摩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二这个课题能够有适合彝族学生的需求,是彝族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课程资源,有适应性;三毕摩绘画有丰富的审美内涵,针对毕摩绘画的造型、线条、用色、构图能够开展有效的引导教学。此课程目标的确立考虑到了三方面的因素:一知识;二技能;三情感态度。“毕摩绘画”的教学主题的知识目标是了解毕摩绘画所表现出的大概的表现内容,和毕摩绘画的存在形式,技能目标是通过对毕摩绘画造型、线条、构图的鉴赏提高美术鉴赏的水平并且能用文字或语言绘画等方式来描述作品以及作品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情感目标是培养彝族学生对毕摩文化的兴趣,提高发扬和保护毕摩文化的意识。11.3.3教学设计理念《毕摩绘画》这一课时是引导学生了解毕摩文化的风格特点和意蕴。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否了解毕摩文化?了解多少?然后告诉学生要了解彝族文化就要了解彝族的毕摩文化,因为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精华。但是我们从哪些地方能直观的感受到毕54 摩文化呢?在欣赏毕摩文化的时候要注意的是毕摩绘画的构图、色彩和线条的使用形式,接着将欣赏中所提到的问题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并描述作品,分析和评价作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毕摩绘画的表现形式。最后让学生创作作品,检查学生对毕摩绘画的了解情况。这节课把欣赏活动和学生平时对毕摩文化认识的积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创作能力。这节课的基本情况如图11.3图11.311.3.4教学目标⑴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毕摩绘画作品中大概的表现内容,能用文字或语言绘画等方式来描述作品以及作品给自己带来的感受。⑵学生能够对毕摩绘画有整体的把握,了解毕摩绘画的艺术特点。⑶能够借鉴毕摩绘画中线条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副作品。11.3.5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欣赏毕摩绘画的线条表现方式。(2)培养学生能够用语音文字来表达艺术作品给自己带来的感受。难点:了解毕摩绘画中表现的具体内容,能够借鉴毕摩绘画线条表现方式来创作一幅具有彝族风情的画。11.3.6课程的结构我设计的这堂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当然两个部分都分别涉及了美术课程学习的四个领域,如图11.4。55 图11.411.3.7教学过程11.3.7.1版块一:毕摩绘画欣赏A导入:以电影《毕摩记》的片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毕摩文化有大致的感受,并且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心里准备。展示毕摩绘画的相关图片:a.以虎、鹰、鸟等崇拜为题材的毕摩绘画b.以火、山、龙石头等崇拜为题材的毕摩绘画c.以先祖崇拜为题材的毕摩绘画d.以人生为题材的毕摩绘画e.以择日为题材的毕摩绘画分析:把各种动物植物作为崇拜的原因。毕摩绘画的构图特点:绘画的构图,具体指画面中物体之间的位置方向,范围距离和大小关系"凉山毕摩绘画不是再现三维立体的纵深空间,没有远近的透视,背景是空白的,在这二维平面上超越时空局限,无所谓瞬间的约束,可以把不同时空的事物放在同一幅画面中,将所有与某一主题相关的事物并置。毕摩绘画画面用色特点:色彩是黑白二色,与彝族服饰的色彩和漆器的红、黄、黑三色形成强烈的反差,显得极为朴素。毕摩绘画的造型特点:毕摩绘画的造型是毕摩绘画的独特之处,凉山毕摩绘画采用的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纯粹模仿再现,而是经过主观思维的提炼和抽象来进行表达,它不仅能表达事物的外表还能像X射线一样看到内里。B.课堂探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认识到了毕摩绘画艺术的表现方法,所以我展示毕摩绘画作品,师生一起讨论绘画作品中表现出内容和深刻的含义,教师带领学生思考问题,在探讨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意识。C.师生探讨56 毕摩绘画的造型要素。对毕摩绘画中的图案色彩等进行语言描述,师生一起总结毕摩绘画的艺术特点。D.作品的欣赏通过欣赏毕摩绘画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毕摩绘画艺术,教师讲解毕摩绘画的造型手法,探讨毕摩绘画的色彩运用和绘画内容内涵。总结出色彩是黑白二色,与彝族服饰的色彩和漆器的红、黄、黑三色形成强烈的反差,显得极为朴素。毕摩绘画的造型是毕摩绘画的独特之处,凉山毕摩绘画采用的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纯粹模仿再现,而是经过主观思维的提炼和抽象来进行表达,它不仅能表达事物的外表还能像X射线一样看到内里。最后,从毕摩绘画中挖掘毕摩文化的内涵,分析探讨毕摩绘画中折射的人生哲理,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如何鉴别艺术作品,在培养学生欣赏审美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尊重民族文化并且有意识的传承民族文化,最终将民族艺术作品创新。11.3.7.2版块二:进行毕摩绘画的创作和设计教师做好课前准备,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调查分析。让学生收集上课相关资料。分小组,让学生准备上课需要的绘画工具。教师对毕摩绘画范例进行讲解,该如何运用线条和该如何抓住动植物的造型特征来进行绘画,如何对他们进行夸张变形,通过对毕摩文化中神话传说的解读让学生去想象和体验,可以选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方式来表现所感所想的,激发想象里和唤起创造的欲望。C.完成毕摩绘画的造型表现。教师往往通过“观察到理解再到表现讲解”的方法来教授手绘线条,在观察的时候,教师会特意将某个细节夸张化,比如将一条河用一些夸张的线条表现出来,而将河的其他地方淡化,在讲解时就着重引导学生向线条靠拢,从整体上感受物体的形状。之后教师在河里加入鱼等动物,使学生将注意点放在河的一部分,教师进而通过部分来讲解细节的处理办法,使学生理解这是一条实实在在流着的河,不止是一些曲线,让学生加深理解和印象。之后再在观察的基础上找出表现特征形状的方法。因此,学生再学习相关毕摩文化美术作品时,也应该使用这种办法,在老师的逐步讲解下完毕摩绘画的设计。D.作品展示及表演毕摩舞蹈。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组织学生表演一些毕摩舞蹈,由学生自自己评价、同学间互评,最后由老师引导总结及点评。57 11.3.7.3版块三:教学评价A.学生自评和互评(表11.5)B.教师评价(表11.6)表11.5表11.658 11.3.8《毕摩风情——毕摩绘画》课堂教学设计授课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课题毕摩风情——毕摩绘画学习领域欣赏课时1教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毕摩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了解毕摩文化中艺术表现方式,重点了解毕摩绘画作学品中的表现内容。目标过程与方法:欣赏、提问、展示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毕摩文化和艺术产生兴趣,并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能够借鉴毕摩绘画中的表现形式创作一副作品。教感受毕摩风情,欣赏毕摩绘画的教了解毕摩绘画的具体表现教学线条表现方式;培养学生能够用学内容,能够借鉴毕摩绘画线重语言文字来表达艺术作品给自己难条的表现方式来创作一副具多媒体课件点带来的感受。点具有毕摩风情的画。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由电影《毕摩记》片段导入,使学生学生欣赏电影片段。从视以电影片段导入,让学生亲从整体感知毕摩文化的独特魅力。介觉和听觉上领略毕摩风自感受毕摩风情,视频和音绍毕摩文化的地位和现状,呼吁学生情。继而反思,毕摩文化乐的结合,让学生身临其了解毕摩文化,担起传承和创新毕摩的现状,激起使命感。境,胜过前言万语的解说。文化的重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铺垫。从直观的图片入手,让学生展示毕摩作毕仪式图片,并解说作毕学生:从图片中具体感受了解毕摩文化中的具体内的含义,继而引出毕摩综合文化的含毕摩文化的具体内容,学容,从而让学生产生疑问,义。生产生疑惑,毕摩文化不毕摩文化是不是只是迷信新课就是迷信活动吗?活动。在有疑问的基础上教师用讲解毕摩作毕时所念的《驱鬼经》,《招学生带着疑问听讲解,解讲神话故事的方式加以说兵经》等涉及的内容及内涵。用神话决心中疑惑。明和阐述毕摩文化的内涵。故事来进一步阐述毕摩文化并不只是不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表面看的迷信活动。还能加深学生对毕摩文化的理解。展示毕摩作毕时所用法器,及相关物学生欣赏图片。找出各个由整体到细节的把握层层件。如面具、神枝、竹木草藤编扎、物件的特点。深入,,让学生感受毕摩风59 木刻版画、木刻、捏塑、剪纸刺绣等。情,讲解毕摩文化的特点突进一步解说各个物件其中的艺术内出与众不同之处。涵。展示毕摩绘画,让学生自己感受绘画学生:欣赏图片,用眼观展示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先内容,用语言来描述画中内容,教师察,用脑思考,用语言描对毕摩绘画特色有大概的加以补充,并讲解其中内涵。述,毕摩绘画中的内容。感知并且对毕摩表现人物、动物的手法有大概的了解。教师对毕摩绘画题材进行分类展示,学生欣赏图片,听教师讲从感性的对毕摩文化、毕摩对毕摩绘画从绘画构图、画面用色、解,感受不同的毕摩绘画。绘画的了解再到理性的分绘画线条、物象造型几个方面进行详析,一步步深入,让学生接细的分析。受起来更轻松。小结:这堂课所学内容并告诉学生学生从图片中感受毕摩文从课堂内容中提醒学生,为毕摩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一个独特化的魅力,听老师的呼吁。什么我们要学习毕摩文化,总结的现象,具有历史、宗教、人类学、为什么要对毕摩文化进行文学、艺术学等等学科的研究价值,传承,把这节课提上一个高它是彝族文化的核心,我们作为大凉度,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美山的一份子,应该了解并清楚的认识术知识。到毕摩文化的深刻含义,它是我们的财富,我们只有爱自己家乡的文化才能爱我们的国家。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毕摩文化正在渐渐消失,我们是不是该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保护去传承它?课堂作业:收集毕摩文化的资料,临摹并练习创作一副毕摩绘画。作品展示与评价60 11.3.9案例分析本案例在教学的三个维度指导下设置了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毕摩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了解毕摩文化中艺术的表现方式,重点了解毕摩绘画作品的表现内容,最后激发学生对毕摩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并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且表现美。能够借鉴绘画中的表现形式创作一副作品。在课堂上课程导入部分播放的电影片段是一些彝族学生可能熟悉的场景,没有见过的学生也可能听说过,所以电影片段的导入是为了让学生对毕摩文化有整体的印象,接着展示的图片资料都是从生活中收集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毕摩绘画作品,学生在通过电影的导入再到欣赏的图片会对毕摩艺术作品产生强烈的想去了解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鉴赏毕摩绘画,写出自我的感受反思和临摹作品,让学生对毕摩文化的概念有整体的把握,并且逐渐了解和认识毕摩绘画中所蕴含的内涵和历史,继而发展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并把这种能力转化成持久文化认同感和艺术鉴赏力。在案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展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的了解毕摩绘画。教学过程中有紧有送,张弛有度,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愉快的学习。案例分为一个课时,最后作业是创作一副作品,这让学生学以致用,在了解的基础上来创作加深对毕摩绘画的理解。最后从评价阶段,遵循个性指导,评价不局限于画的像与不像,而是看学生的创作力和在画面所花的精力,抓住学生的亮点。11.4其他案例简述11.4.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毕摩泥塑——多姿的泥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泥塑艺术,感受丰富多彩的毕摩泥塑艺术特点。能够运用揉捏粘等手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泥塑作品的造型寓意,和手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泥塑的创作形式和制作技艺、表现的毕摩文化特色。教学准备:橡皮泥或泥、泥塑配备工具、牙签、泥塑的图片、毕摩泥塑作品实物教学建议:让学生能够从视觉上感受到毕摩泥塑跟其他泥塑,如汉代泥塑、天津“泥人张”泥塑等的不同,认识到毕摩泥塑作品的稚拙与成熟,神秘与直白,夸张与写实,粗犷与细腻,让学生看到彝族人民的乐观智慧和善良的品质,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天性,学习毕摩泥塑大胆创作和不拘小节的创作技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可加入故事情节,将彝族人的神话故事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从内心深入61 起接受这一创作形式,并且激起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自己创作出的作品用故事性的形式展示出来。(2)毕摩草扎艺术——神奇的草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草扎艺术,感受,丰富多彩的草扎艺术,能够了解草扎的手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草扎作品的造型寓意,和造型的多样化。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草扎的创作形式和制作技艺、表现的毕摩文化特色。教学准备:稻草或塑料管,长短不一的树枝,剪刀,绳子,草扎的图片,毕摩草扎的作品实物。教学建议:让学生从各式各样的草扎作品中感受,毕摩草扎艺术的特别,使学生感受到毕摩草扎艺术的神秘与直白、稚拙与成熟、夸张与写实,粗犷与细腻,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并不是完全的写实,而是需要我们带有想象的去看待作品。让学生看到彝族人民的乐观智慧和善良的品质,充分发挥小学生的爱玩的天性,学习毕摩草扎大胆创作和不拘小节的创作技巧。使学生知道彝族毕摩草扎的用处但要告诉学生草扎艺术的价值和特色,让学生知道我们学习的是毕摩对草扎的一种创作形式而不是要像他们一样用于某些活动。11.4.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毕摩剪纸——巧手与剪刀教学目标: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认识到毕摩剪纸的特点,通过看一看、动一动的剪纸练习学习到剪纸的剪刻技巧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运用毕摩剪纸的创作手法完成2-3幅剪纸作品。使学生对毕摩剪纸有所认识,唤起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毕摩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抽象的物象来表现具体的形态,摸索剪纸的小窍门,运用折、剪、刻等等技法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设计剪纸作品能力。主要掌握毕摩剪纸造型的特点。教学难点:剪纸在设计和剪刻时要注意表现的毕摩文化特色。教学准备: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教学建议:让学生感受到毕摩剪纸的特色,虽然大部分的毕摩剪纸都显得比较粗糙,但通常剪纸作品都是运用写实的手法,加以夸张和变形,夸张手法主要表现在将一个事物的特点扩大,舍去多余、概括和提炼。留下最具代表性的部分的手法才是符合彝族人的审美习惯。使学生明白彝族人追求的是在简单中传神,清晰里传达紧凑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看到彝族人民的乐观智慧和善良的品质62 11.4.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毕摩绘画——多彩的生活教学目标:欣赏毕摩绘画作品,使学生认识了解毕摩绘画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用文字语言或是绘画语言来描述作品或是作品给自己的感受。学生能够了解毕摩绘画的艺术特点。教学重点:欣赏毕摩绘画的线条表现方式和绘画内涵。教学难点:能够学会毕摩绘画的线条表现方式创作一副具有彝族风情的画。教学准备:若干毕摩绘画作品、《毕摩记》电影片段教学建议:毕摩绘画的学习作为欣赏课来上就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摩绘画的内容,认识到毕摩绘画的构图和用色特点。毕摩绘画作品内容的展示都是有故事情节的,教师可以挑选有趣的故事来讲解,让学生感兴趣,或者由学生看图说话,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给自己的感受。逐渐的深入到构图和用色特点。让学生看到彝族人民的乐观智慧和善良的品质。11.4.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毕摩木刻——以刀代笔教学目标:欣赏毕摩木刻作品,体会木刻作品的独特艺术美,并且引导学生认识木刻的表现语言感受木刻与一般绘画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了解毕摩木刻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语言。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形象的设计。教学准备:木板、木刻刀、木刻图片、油墨颜料、滚筒、印纸、木蘑菇教学建议:毕摩木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美术表现形式,与平时所看到的绘画作品不同,所以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在课程展开时不仅介绍毕摩木刻的特点和制作方法,也会讲解木刻的出现,从而木刻的出现和发展作为本课的补充知识,既而激发学生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来表现美术作品。再者,让学生认识到彝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善良的品质。63 12成功案例的借鉴面具跟原始巫术乐曲舞蹈等一脉相传,同时也跟民间的戏曲和信仰观念又是相依相存的,面具脸谱融合了民间审美观念和文化观念的内容。无论是哪一种面具艺术都是通过各种造型手段和装饰来表现审美的,都跟这个民族和地区的民俗风情相结合的,从而展示出民众的理想和愿望。12.1教学案例见图12.164 图12.112.2案例分析这个案例中所用的草纸是湘西比较常见的一种材料,草纸的纹理粗且纸张厚。在此案例中教师利用纸的特质结合当地的面具文化教学生制作面具,在制作面具的同时感受文化,教师注重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又能让我们感受到轻松的学习气氛,学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美术课堂上不仅学习了美术知识也增加了对土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发扬了土家文化。65 13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的评价13.1关于课程资源开发运用评价的原则13.1.1持续性原则凉山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设置的出发点,课程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评价中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在本门课中的学习态度、价值取向、合作实践能力的变化和发展。13.1.2关注过程的原则毕摩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应重点关注其实施的过程及过程评价。因为通过实施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行为、一致和态度。通过过程评价我们能够了解学生的兴趣、投入程度和探索净胜。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关注过程的变化,并在过程中不断完成课程开发的理论和行动,以开发既符合国家教学要求又符合学生自身特色的课程资源。只有如此,我们也才能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不断参与课程学习的动力,也才能够让学生领悟民族文化的精髓。13.2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应用评价内容13.2.1对课程方案的评价对毕摩美术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包括学校环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13.2.1.1学校环境的评价环境分析是毕摩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毕摩美术课程开发的前提,也是检测毕摩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因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不断的对学校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到最优的突破口对本土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看其过程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观察开发的结果是否符合本地的特色。只有对毕摩文化课程资源的学校环境进行正确的,合理的评价和分析,才能正确把握住课程的目标,才能合理的确定课程内容。13.2.1.2课程目标的评价毕摩文化课程目标的评价是围绕着五个要素展开的,是否符合国家课程大纲;是否具有当地办学特色;是否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是否推动民族文化发展;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了其文化认同感。66 13.2.1.3课程内容的评价课程内容的评价应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围绕美术学科特点展开,二是围绕趣味性和民族性展开;三是围绕实践结果和预期目标展开;四是围绕课程开发的程度展开。13.2.1.4教学方法的评价可以从四个点切入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一是课程内容;二是教学规律;三是灵活性和多元性;四是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趣味性。13.2.2对学生作业成绩的评价从学生的作业成绩入手,可以考察学生对毕摩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程度以及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反过来也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教学相长模式的推动下,毕摩文化美术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并使当地文化得以传承下去。因此,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文化的发展性、主体的反思性、艺术的传承性入手。13.2.3对教师的评价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旨在提高当地美术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寻找、鉴赏、开发和研究的能力,并以此来扩大教师的教学视野和知识层面,让美术教师向着广、精、深的方面向发展。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就应从以下三点入手:是否提升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课程开发的能力;是否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13.3毕摩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应用评价体系13.3.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家长、学生等人员来共同参与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信息反馈,不断的完善自己在实施毕摩文化美术课程的方案,确保学校毕摩文化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更是可以提高对毕摩文化的认识、理解。可以增强他们对毕摩文化认同。13.3.2评价内容多元化传统的作品展示已不符合当代教育内容评价发展的要求,还需要深入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实践能力、理论水平、创新精神等综合性的素质。67 14结语目前,我国的美术课程缺乏地方的民族性和适应性,在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什么形式与地方美术资源结合才能很好地适应凉山本土的特殊情况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开发美术课程着看来传承彝族毕摩文化是应该考虑的课程价值。本文以开发美术课程为依托选取了凉山彝族地区的毕摩文化中的美术资源作为开发研究的对象,并针对凉山彝族地区国家美术课程的不足,探讨凉山地区毕摩文化美术课程的开发的必要性、教学方法、课程目标和教学评价。为了体现出美术课程与本土文化及生活的紧密相连性,同时提高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能力和认知兴趣,进而体会到本土民族文化与美术艺术文化相生相依的深意,自发的学习与传承她,使彝族学生辩证的认识到文化与民族自尊心在同一重要高度上,使毕摩文化的长流于世的愿望在美术课程中得以实现、得到升华。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所以论文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会为本研究做出更多的努力。68 参考文献[1]巴莫阿依.彝族祖灵信仰研究[M].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8月版[2]孟慧英.彝族毕摩文化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3年3月版[3]刘小幸.母体崇拜—彝族祖灵葫芦溯原[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4月版[4]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年5月版[5]陶旭泉.美术新课程教学技能训练[M].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6]派纳.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课程:走向新的身份[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7]段兆兵.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原理与策略[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版[8]钟启泉.课程的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8年5月版[9]艾斯纳.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M].2008年4月版[10]艾阿牛史日、吉郎伍野.凉山毕摩.浙江人民出版社[M].2007年1月版[11]龙倮贵.彝族原始宗教艺术文化初探.四川出版集团[M].2010年4月版[12]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出版社[M].2000年9月版[13]秦华.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M].2012年2月版[14]翁震宇.美术教育概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M].2009年9月版[15]陈雅玲.怎样开发利用美术课程资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6年2月版[16]尹少淳.走进文化的美术课堂.西南师范出版社[M].2006年1月版[17]王立民.美术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M].2001年9月版[18]中国美姑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美姑彝族毕摩文化调查研究艺术专辑.西昌市昌马氏印务部[M].2008年4月版[19]顾平.美术教育学导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20]张华.当代教师进修丛书·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1]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22]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21]李力加.美术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西南师范出版社,2011年版69 附录附录1(毕摩文化的表现方式的学习主题方案)(一)研究的主题毕摩文化的表现方式毕摩文化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各种祭祀仪式,包括:“晓补”(祈愿安康的节日仪式)、占卜之术、巫医混合的毕摩苏尼医术、历法与天文、毕摩的语言艺术、说唱艺术、绘画艺术等。不仅具有文字学、历史学价值还具有宗教哲学价值、音乐舞蹈及美术学价值等,如何认清毕摩文化的价值,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度去认识今天的毕摩文化,该怎样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得到正确的理解,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外来文化是这节课至关重要的。(二)研究主题的确定依据毕摩文化现象是存在于凉山地区学生生活的现实的课程资源,凉山州面积6.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有428(2005年末),彝族人达192万人,占了总人口的44.9%,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哪怕是汉族学生对对彝族非常熟悉,对于毕摩文化多少也是有了解的,学生正处在毕摩文化知识富集的土壤中,这刚好为学生挖掘和学习毕摩文化提供了便利,也让学生在这种自主学习中加深了对乡土的认识(三)一学年的主题学习的单元目标1.了解毕摩文化的发展变化和历史,感受毕摩文化承载的时代特征。2.通过对毕摩文化表现方式的了解,能够基本的了解毕摩文化和知道毕摩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分析审美能力。3.通过学生在自由的收集资料活动交流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甄别信息好坏的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4.通过对毕摩文化各种表现方式的了解,让学生认清毕摩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保护毕摩文化。(四)一学年主题单元的内容70 (五)活动主题单元的指导计划单元l:过去的毕摩仪式71 单元2:今天的毕摩仪式72 附录二:考察手记2013年7月2日,我来到了西昌的市边上的一个彝族村——哇郎河进行考察,这个村庄有20多户人,一共不到两百人,都是彝族。他们主要的经济活动是农业,种植最多的是土豆和玉米,这个村子一共有3个毕摩,一个苏尼,我采访的对象是三个毕摩中年纪最大的毕摩——押铁王家,70岁。通过对毕摩押铁王家的采访我收集到了很多宝贵的资料。时间:2013年7月2日地点:哇郎河彝族村调查对象:押铁王家通过对押铁王家的调查发现,在彝族生活中有两种重要的角色,苏尼和毕摩,但是苏尼和毕摩有一些共同点,共同之处是都可以驱鬼,但是毕摩所做的都是按照经文上所写的来进行,不会随意的进行。苏尼没有经文,一切活动都是靠自己,但是也有一定的规矩,有一定规范的语言,每个人懂的多少不一样。毕摩是祖传的有人教经文,从几岁就开始学,苏尼不祖传、不世袭也没有专门的学习。下面是押铁王家的陈述,笔者用第一人称“我”来陈述。我八岁开始跟着父亲学毕摩,十五岁开始学习怎么做仪式和学习经文,父亲做的仪式很多,但是他父亲很喜欢喝酒,有些仪式做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还没做完他就睡着了,慢慢的人家就不请他了,在27岁的时候,我开始单独做仪式,我一个月可以做5-6次,我第一次做的仪式是麻黑古家,他们结婚两年生了一个娃娃,但是只活了两个月,娃娃就死了,他们家请我去是驱赶不让他们生娃娃的鬼,这个仪式做了三天,从第一天晚上8点到第三天晚上10点多,第一天就是驱鬼祈子,准备些树枝做草鬼,插成圣枝,再用猪头和羊胛肉来祭神⋯⋯⋯⋯⋯⋯⋯,主人要坐在火塘正中央的位置,家人和村里的客人坐在主人的左边,大毕摩坐在右边,小毕摩就挨着大毕摩,毕摩后面是毕摩神位,再右边才是坐拜访的客人,毕摩要做几个草偶叫作妖女鬼、女鬼、男鬼,还要做三个泥人,称作泥鬼,一个男的一个女的,还有一个儿子称为风湿病鬼,之后就开始念经,念经的时候屋里的可以走动,气氛没有那么严肃的⋯⋯最后做完仪式毕摩要自己回家,主人不能送毕摩回家。押铁王家的毕摩主神是老鹰、老虎和自己父母亲的灵魂,毕摩认为灵魂如果变成神那就是好的,人就可以把它们供奉起来,但是要是变成鬼,就会转过来加害子孙,会使全家人生病。我们彝族人做的灵牌有几种,不像汉族的,男的灵牌要用红色的线缠起来再73 用羊毛包起来,然后放在灵桶里。女的就用黑毛线缠;用蓝色缠的是没有子孙的人;做了坏事和夭折的人他们的灵牌是挂在灵桶外的,在灵牌放到山洞后,毕摩会送上一杯酒,在人火花过后是要骨灰撒到山上的松树上的,因为我们认为松树是有生命的根子。74 毕摩押铁王家押铁王家的法扇经书和法铃签筒经书木刻卜鸡股骨卜75 以羊胛骨占卜炙羊骨卜鸡蛋卜绕棚仪式接受毕摩散出的圣水和吉祥灰76 卸孽神座仪式猪架骨占卜仪式招神兵仪式大型作毕仪式中进行摔跤过牲毕摩作毕77 法铃、法环经书祖灵盒支格阿龙支格阿龙支格阿龙78 时间:2013年7月23日地点:西昌市河西乡采访对象:加斯吉哈60岁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西昌市航天中学的老师加斯里古,在交流中知道加斯里古的父亲就是一个毕摩,我以为他也是,结果他说他一直在外面读书他不会“做迷信”,听到“做迷信”三个字我有点疑惑,因为我认为毕摩不仅仅是做迷信,他作为毕摩的亲儿子,有这种看法我还是有点小小的失望。但是他觉得神奇的地方是父亲真的可以在沸水中捞物,舔铧口等等绝技,这些绝技是在没有做任何手脚的情况下进行的,他说毕摩都会这些绝技。通过加斯里古老师的引荐我采访到了他的父亲加斯吉哈。以下笔者以第一人称“我”来陈述对毕摩加斯吉哈的采访。我六岁开始学毕摩,我的父亲不是毕摩所以我学毕摩是跟我们村子里一个瞎子——阿生牛阿莫学的,当时的学费很便宜的,我牵了一只羊过去就跟他学了,只要有仪式我就跟着他去,但是因为他是瞎子还是有一些缺陷的,他的经书不是很多,所以私底下我自己抄了其他毕摩的经文,毕摩的仪式很多,做不同的仪式需要不同的经书,我十六岁才有自己的经书,到了十八岁才开始自己独立做仪式的。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学毕摩了,他们觉得都挣不到钱,现在也有写小孩给我当徒弟,以前我们的学费很便宜,现在都很贵了,一个人少说也是几千。现在每个月收入也就是一两千块钱。每年每家都会有祈福仪式,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因为生病来找我的,现在经济发达了,很多病在医院就可以看好了。几年前我们村有个叫伦子金里的,全身肿胀了,心脏也有问题,我给他做仪式,用了一头牛,做了些草偶送出去,这个娃娃的病就好了,还有一个妇女快死了,我也是用一头牛作的,后面她又活了几年。我们每种仪式都会插神枝,神枝都有四十几种插法,平时通用的就是神扇、经书、毕摩斗笠、法铃、神签,在自己家门前挂上羽毛,在作驱鬼仪式的时候就拿下来用,平时就用来辟邪。毕摩加斯吉哈带着徒弟做祈福仪式79 毕摩绝技:口叼烧红的铁链沸水捞物舔烧红的铧口吃火毕摩舞蹈80 81 致谢时间飞逝,转眼间两年的研究生学习时光即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两年的时间里我努力的一步步向美术教育靠的更近,并开始学会理性的思考问题,让思想一步步走向成熟,去体验学习美术教育时的快乐和进行美术教学的满足感,从胆怯的不敢走上讲台到能够每天盼望走上讲台去面对可爱天真的学生,这一步是我两年来最大的收获;在这里我沉醉于硕士论文的写作,从最初的选题到开题,从开始写作到完成,我都付出了无比巨大的努力,如今,汇聚了两年心血的作品即将落稿,心中难免有些惶恐,只怕不能像孜孜不倦教诲我的导师呈上满意的一份答卷。本论文能够顺利的完成,我要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陶旭泉教授,是他孜孜不倦的引领我走向美术教育教学之路的,导师的工作作风严谨,专业知识渊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风范,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是我这一生学习的榜样。本论文从选题到论文的完成整个过程都得到了导师陶旭泉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我努力的同时导师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感谢导师陶旭泉教授!同时感谢肖卫东老师在论文修改期间给我提了宝贵建议;感谢唐剑辉老师在论文评审时提出的珍贵建议,让我的论文更加完善,感谢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蔡光洁老师、向思楼老师、陶晶老师、吴丹老师在研究生期间对我的精心教诲。再者,感谢毕摩押铁王家,给我提供了大量的论文写作资料,让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的调查工作和写作。感谢加斯里古老师及他的父亲加斯吉哈在我完成论文的道路上给我提供极大的帮助,感谢我的朋友朱元章,在论文写作阶段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我的朋友王云,在表格制作阶段给予我的帮助,感谢我的室友马敏、朱真怡、邓溱在生活中给予我的关心和照顾。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在整个读研期间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并且在毕摩文化实地调查时一路陪我走过,让我有更大的勇气和信心走到最后。我衷心地感谢这一路不吝啬于给我帮助的所有人,谢谢你们!82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1.负责四川师范大学第九批科研创新项目《毕摩文化在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以凉山彝族为例》获得B等2.四川师范大学“尚美杯”第十三届大学生艺术节“纸墨飘香”美术、书法、篆刻比赛美术类专业组优秀奖8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