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与骈文复兴资料

阮元与骈文复兴资料

ID:79474966

大小:79.8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17

阮元与骈文复兴资料_第1页
阮元与骈文复兴资料_第2页
阮元与骈文复兴资料_第3页
阮元与骈文复兴资料_第4页
阮元与骈文复兴资料_第5页
阮元与骈文复兴资料_第6页
阮元与骈文复兴资料_第7页
资源描述:

《阮元与骈文复兴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阮元与骈文复兴骈文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体,其与散体文并行发展构成了古代文章流变的主要内容,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清初随着陈维崧、吴绮、章藻功等作家的出现,骈文开始走上了一条全面复兴的道路,不仅在之后的乾、嘉、道及光绪时期形成了两次创作高潮,涌现出许多骈文名家,而且又具有更宽广的发展领域,最终能够与古文平分秋色。①以形式美为本质特征的骈文,成为六朝一代之文学和唐宋文章的主体部分,在清代又整体复兴。不能不提到阮元这位著名学者,他大力恢复骈文在文学史上的强势地位,对其复兴可以说是功不可没。阮元(1764—1849)字伯元,一字梁伯,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

2、(1789)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又尝总会试,得人称盛,一时名士如张惠言、陈寿棋、王引之、许宗彦、姚文田、郝懿行等均出其门。阮元学问渊博,所至以经术文章倡导后进,督学浙江时,修《经籍纂诂》;及巡抚浙江,立诂经精舍,延王昶、孙星衍主讲席;督两广,立学海堂,以古学课士。组织修纂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清经解》等大型书籍,取并世学者钱大听、汪中、刘台拱、钱塘、孔广森、张惠言、焦循、凌廷堪等诸家遗书,整理刊布,嘉惠士林。阮元虽为达官,一生不废学,于经史、小学、天算、舆地、金石、校勘均造其微,而尤长于治经,识解通达,洞见精微。著有《研经室集》。他的

3、骈文创作,《四六从话后序》以流丽之笔,发精湛之思,“源流支别,了然于胸”。《兰亭秋楔诗序》则有如写意,融情、景、思于一体,不炫博,不逞才,平实中具隽永之致,饶有魏晋人雅趣。虽不以文显,而文格自高。集中还有《叶氏庐墓诗文序》、《重修会稽大禹陵碑》、《重修郑公祠碑》、《历山铭》也都是情文俱佳之作。嘉庆初年至道光初骈文创作蔚为大观,理论上也颇有建树。阮元提出“文言说”、“文韵说”,进而发展为“骈散合一”的理论主张,从与古文平分秋色到要与桐城古文争正统地位O阮元深于选学,重中“文笔之辨”,对于桐城文派古文提出批评,②促进了骈文的长足发展。阮元关于“文”的论述,见于《文言

4、说》、《文韵说》、《与友人论古文书》、《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学海堂文笔策问》等文章。在《文言说》中,他根据自己对“文”的理解,旗帜鲜明地力辨骈文为正统的合法性,用文字训诂的方法求证了“文”的基本意义与特征:孔子于《乾》、《坤》之言,自名曰“文”,此千古文章之祖也。为文章者,不务协音以成韵,修词以达远,使人易诵易记,而惟恐以单行之语,纵横恣肆,动辄千言万字,不知此乃古人所谓直言之言,论难之语,非言之有文者也,非孔子之所谓文也。《文言》数百字,几于句句用韵,孔于此发明《乾》、《坤》之蕴,诠释“四德”之名,几费修词之意,冀达意外之言。要使远近易诵,古今易传,

5、公卿学士皆能记诵,以通天地万物,以警国家身心,不但多用韵,抑且多用偶。……凡偶,皆文也,于物两色相偶而交错之,乃得名曰“文”。文即象其形也。然则千古之文,莫大于孔子之言《易》。孔子以用韵比偶之法,错综其言而自名曰“文”。何后人之必欲反孔子之道,而自命曰“文”,且尊之曰"古”也?推尊《易》之《文言》为万世文章之祖,认定孔子所作《文言》,奇偶相生,音韵相和,一切声音比偶之“文”,皆为“正统”,这暗寓阮元企图抬出圣人,建立骈文的新文统,借以与桐城古文家由韩、欧上溯《左传》、《史记》的古文文统相抗衡。③阮元主张“文”即是用韵对偶,这一观点有两大理论支柱,一是他所谓“沉思

6、翰藻”说,二是《文韵说》。《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中的一段文字明确提到了“沉思翰藻”说:昭明所选,名之曰"文”,盖必“文”而后选也,非“文”则不选也。经也,子也,史也,皆不可专名之为“文”也,故昭明《文选序》后三段,特明其不选之故。必“沉思”“翰藻”,始名之为“文”,始以入选也。……孔子《文言》实为万世文章之祖。此篇奇偶相生,音韵相和,如青白之成文,如咸韶之合节,非清言质说者比也,非振笔纵书者比也,非佶屈涩语者比也。是故昭明以为:经也,子也,史也,非可专名之为文也;专名为文,必“沉思”“翰藻”而后可也。从《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之句中摘出“沉思”

7、、“翰藻”两词,作为骈文的特征,这是阮元的创见。“沉思翰藻”说的用意及侧重点是与推崇古文的桐城派争夺文章正统。④前面所引《文言说》中托古自尊,矛头指向隐约可见。在《与友人论古文书》中,他更明白表示:昭明《选序》,体例甚明,后人读之,苦不加意。《选序》之法,于经、子、史三家,不加甄录,为其以立意纪事为本,非沉思翰藻之比也。今之为古文者,以彼所弃,为我所取,立意之外,惟有纪事,是乃子史正流,终与文章有别。千年坠绪,无人敢言,偶一论之,闻者掩耳,非聪颖特达深思好问如足下者,元未尝少为指画也。⑤这里,他运用“正名”之法,借自己拈出的《文选》“沉思翰藻”的选文标准来发挥,

8、批驳当时的古文家所作之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