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3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3

ID:81924176

大小:353.3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2-07-06

上传者:U-1390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3_第1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3_第2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3_第3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3_第4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3_第5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3_第6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3_第7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3_第8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3_第9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3_第10页
资源描述: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13一、选择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N2和O3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N2所含原子数相等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C.常温常压下28gCO与22.4LO2所含分子数相等D.16gCH4与18gNH所含质子数相等解析:选B。A项,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O3和N2比较,O3所含原子数为N2所含原子数的3/2倍;B项,一个甲基(—CH3)和一个羟基(—OH)所含电子数都是9个;C项,常温常压下,28gCO的物质的量为1mol,22.4LO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D项,16gCH4中所含质子数为10mol,而18gNH中所含质子数为11mol。.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易溶解碘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答案:B.等体积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比为1:2:3,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A.1:2:3B.1:6:9C.1:3:3D.1:3:6答案:B.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答案:A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相互转化及其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现象。在电流作用下,基态氖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这一过程要吸收能量,不会发出红色光;而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将释放能量,从而产生红色光,故A项正确。].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中,是利用密度不同分离的是A.把石油经分馏分离成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B.煎中药时用水在煮沸条件下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C.把大豆磨碎后,用水溶解其中的可溶性成分,经过滤后,分成豆浆和豆渣D.做饭洗米时淘去米中的沙【答案】D【解析】A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B利用的物质的溶解性,C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只有D项涉及物质的密度。.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钠跟水反应:Na+2H2O===Na++2OH-+H2↑第15页,共15页

1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2H+===CO2↑+H2OC.稀硫酸与锌反应:H2SO4+Zn===Zn2++SO+H2↑D.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解析:A项电荷不守恒,B项CaCO3不应拆写成离子形式,C项H2SO4应拆写成离子形式。答案:D.(2009·江西省南昌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将含有O2和CH4的混合气体置于盛有23.4gNa2O2的密闭容器中,电火花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压强为零(150℃),将残留物溶于水中,无气体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体积比为2:1B.残留物只有Na2CO3C.原混合气体中O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D.残留物只有Na2CO3和NaOH答案:D.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够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A.BaCl2+K2SO4=BaSO4↓+2KClB.BaCO3+H2SO4=BaSO4↓+CO2↑+H2OC.Ba(NO3)2+H2SO4=BaSO4↓+2HNO3D.Ba(OH)2+2KHSO4=BaSO4↓+K2SO4+2H2O答案:AC.甲、乙、丙、丁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钾溶液、碳酸钠溶液、盐酸中的一种。已知甲和丙可以反应,甲和丁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一定是氢氧化钙溶液B.乙一定是硝酸钾溶液C.丙不可能是碳酸钠溶液D.丁只能是盐酸答案:B.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D.给分散系通直流电时,阳极周围黑色加深解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错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Fe2O3为红棕色,而磁流体为黑色,C错误。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胶粒带正电荷,电泳时阴极附近黑色加深,D错误。答案:B.9.2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A.0.2mol中子B.0.4mol电子C.0.2mol质子D.0.4mol分子解析:由2Na+2D2O===2NaOD+D2↑知,产生的气体为0.2mol;0.2molD2含有0.4mol中子、0.4mol质子、0.4mol电子。第15页,共15页

2答案:B.(2011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三期中)在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1mo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1mol铁粉,充分搅拌后,Fe溶解,溶液中不存在Fe3+,同时析出0.1molAg。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氧化性:Zn2+>Cu2+>Fe3+>Ag+B.Fe3+氧化性大于Cu2+C.溶液中Cu2+与Fe2+物质的量之比为1∶2D.1molFe可还原2molFe3+解析:选A。根据反应2Ag++Fe=== 2Ag+Fe2+0.05mol  0.1mol2Fe3+ + Fe===3Fe2+0.1mol  0.05mol说明Ag+、Fe3+氧化性比Cu2+、Zn2+大,A项结论错误,B、C、D项正确。.下列六种物质:①Na2O ②Na2O2 ③NaCl ④Na2CO3溶液 ⑤NaOH ⑥NaHCO3其中不能与CO2反应的是A.①④B.②③C.③⑥D.⑤⑥解析:①Na2O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②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③NaCl不能与CO2反应;④Na2CO3溶液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⑤NaOH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⑥NaHCO3不能与CO2反应。答案:C.Na2O2与水反应能够产生O2,这一反应在呼吸面具、潜水艇及太空飞船中可为人体提供呼吸所用的O2。下面对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2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C.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2O2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D.这是一个置换反应,有单质O2产生答案:A.(2010年哈师大附中等三校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氯化镁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B.煤可经分馏获得洁净的燃料C.非金属材料中不可以含有金属元素D.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和溶液解析:制镁是电解熔融的MgCl2;煤的加工是干馏;无机非金属材料中也可以有金属元素,如普通玻璃。答案:D.(2011年广西桂林高三调研考试)向红色溶液X中通入气体Y,溶液逐渐褪色,下列对X、Y第15页,共15页

3的推断正确的是A.若X为品红溶液,则Y一定为Cl2或SO2B.若X为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则Y可能是O3C.若X为含KSCN的氯化铁溶液,则Y一定为HID.若X为含硫酸氢钠的石蕊溶液,则Y可能为SO2解析:选B。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有氯气、二氧化硫、臭氧等气体,A错;臭氧能氧化酚酞,B正确;硫化氢、二氧化硫等还原性气体都能将Fe3+转化成Fe2+,使溶液红色褪去,C错;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也不能与硫酸氢钠反应,降低溶液酸性,D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双选)A.NH3溶于水后,水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HB.NH3在铂存在下与O2反应生成NO2C.铵盐都能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D.碳酸铵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经碱石灰干燥后可得纯净的NH3解析:选AB。NH3溶于水,大部分生成NH3·H2O,NH3·H2O只有小部分发生电离,溶液中只有少量NH;NH3在铂催化加热条件下被O2氧化生成NO。.在SiO2+3CSiC+2CO↑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A.36∶30B.60∶36C.2∶1D.1∶2答案:D.设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B.1.5mol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C.常温常压下,46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D.0.10molFe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为0.10nA答案:C.加热mgNaHCO3使其分解,并按以下步骤继续变化,最后得到NaHCO3的质量不可能是A.0.5mgB.mgC.2mgD.0.8mg解析:选C。上述转化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有2NaHCO3Na2CO3+CO2↑+H2O,CO2+C2CO,2CO+O22CO2,CO2+NaOH===NaHCO3,CO2+2NaOH===Na2CO3+H2O。由上述反应得如下关系:2NaHCO3~CO2~2CO~2CO2~2NaHCO3当CO燃烧产生的CO2与NaOH恰好反应只生成NaHCO3时,NaHCO3的质量最大,为mg。若NaOH第15页,共15页

4过量或CO2有剩余,则生成NaHCO3的质量小于mg。.下列叙述中性质递变正确的是:A.K+、Cl-、Cl的微粒半径依次增大;B.HF、HCl、HBr稳定性依次减弱;C.H2SO4、H2SeO4、H2AsO4酸性依次增强;D.I2、Br2、Cl2沸点依次升高答案:B.X、Y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mXa+与nYb-,得m+a=n-bB.X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C.X、Y一定不是同周期元素D.若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X一定大于HnY解析:选B。由mXa+和nYb-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可列式m-a=n+b(核外电子相等),A错;在短周期中符合条件的只有O2-、F-与S2-、Cl-两对组合,X2-的还原性大于Y-的还原性,B正确;Na+和Mg2+是同一周期的,C错;当X的原子半径大于Y时,X的非金属性弱于Y,故HmX的稳定性应小于HnY,D错。.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瓦耳斯力是粒子之间的三种作用力。下列晶体①Na2O2 ②SiO2 ③石墨④金刚石 ⑤NaCl ⑥白磷中,含有两种作用力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④⑥D.①②③⑥解析:选B。Na2O2晶体中含离子键、共价键;石墨层内是共价键,层与层之间是范德瓦耳斯力;白磷晶体中存在共价键、范德瓦耳斯力。.某元素R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R,则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是A.H2RO3B.HRO3C.H3RO4D.H2RO4答案:D.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KI、NaBr、BaCl2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将白色物质溶入水得无色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在无色溶液中加入新制取的氯水,然后再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白色固体中既有KI,又有BaCl2B.白色固体中既有NaBr,又有BaCl2C.白色固体中可能有NaBr第15页,共15页

5D.白色固体中肯定没有NaBr答案:AD注:该白色固体可能含有一种或两种物质,所以既然判断出溶液中肯定含有KI和BaCl2两种物质,则溶液中就不会再含有第三种了,答案为AD.(2011年云南昆明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氯原子对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O3+Cl===ClO+O2;ΔH1,ClO+O===Cl+O2;ΔH2。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3+O===2O2;Δ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反应O3+O===2O2的ΔH=E1-E3②O3+O===2O2是放热反应③ΔH=ΔH1+ΔH2④大气层中的臭氧无法再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B。因为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正确;根据盖斯定律,ΔH=E3-E2=ΔH1+ΔH2,①错、③正确;闪电会使反应3O22O3发生,④错误;B选项正确。.下列性质中,能说明乙醇宜作燃料的是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 在选择燃料时,应从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值高),燃料的储量(储量大,可再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无影响或尽可能小)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乙醇燃烧热值高,充分燃烧生成物为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且可以由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发酵制取,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是所有可燃物燃烧时的共性,故①错误。答案: D.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 ΔH=-293.23kJ/mol,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s)+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kJ/molB.S(g)+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kJ/molC.1mol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大于1mol硫和1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D.1mol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小于1mol硫和1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答案: 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②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③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效果好 ④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更低第15页,共15页

6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解析: 化石燃料只有在适当的温度和有足量氧气存在的情况下才能燃烧充分。化石燃料含硫元素,不经处理直接燃烧可产生污染环境的SO2,氧气不足时不完全燃烧又会产生CO,SO2、CO都会污染环境。化石燃料(煤)经深加工后变为气体燃料除去了硫,不仅可以减少SO2的生成,而且能燃烧充分,提高燃烧效率,所以①④的说法是错误的。答案: C.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答案: C.下列分子中,键的极性最强的是A.PH3B.H2SC.HClD.HI答案:C.超重元素的假说预言自然界中可存在原子序数为114号的稳定同位素,试根据原子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预测正确的是A.位于第七周期,第ⅣA族B.X是非金属元素C.XO2是酸性氧化物D.X元素的化合价有+2和+4答案:AD原子序数为114,利用减数法(原子序数减去每个周期元素的种类)114—2—8—8—18—18—32—32=—4(结果为正数从左向右数几列;结果为负数从右向左数几列)为—4,从右向左数4列,所以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ⅣA族,故A正确;第ⅣA族是碳族元素,C、Si是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Sn、Pb已经是金属元素,所以114号元素因为金属元素,故BC错误;依据C元素有+2、+4价可推测X元素也有+2和+4两种化合价,D正确。.某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A.只有x+1B.可能是x+8或x+18C.可能是x+2D.可能是x+1或x+11或x+25答案: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周期元素中,VII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B.VI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C.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与它的族序数相等答案:C.外围电子构型为4f75d16s2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四周期ⅦB族B.第五周期ⅢB族C.第六周期ⅦB族D.第六周期ⅢB族答案:D [因6s上有两个电子,所以该元素在第六周期,5d和6s电子之和为3,在ⅢB族。].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第15页,共15页

7A.H2OB.CH4C.SiH4D.NH4+答案:A.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答案:A.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的是A.PCl3B.BCl3C.NH3D.CH2O答案:B [PCl3、NH3中的中心原子——P、N原子各有1对孤对电子,跟周围的三个σ键相互排斥,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这两个分子都为三角锥形;CH2O的几何构型虽为平面三角形,但不是正三角形。].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元素的某种原子核内无中子,Y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有下列含该三种元素的化学式:①X2Y2Z2②X2YZ3③X2YZ2④X2Y2Z4⑤X3YZ4⑥XYZ3,其中可能存在对应分子的是A.②B.②④C.②⑤⑥D.①②③④答案:D.已知通常分子中所含的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参考下表中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判断下列分子中,受热时最不稳定的是化学键H—HH—ClH—BrH—I键能kJ·mol-1436.0431.8366298.7A.氢气B.氯化氢C.溴化氢D.碘化氢答案:D.已知:H2(g)+1/2O2(g)===H2O(l) ΔH=-285.83kJ/molCO(g)+1/2O2(g)===CO2(g) ΔH=-282.9kJ/mol若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可生成5.4gH2O(l),并放出114.3kJ热量,则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A.0.22molB.0.15molC.0.1molD.0.05mol答案: C.已知下列几种烷烃的燃烧热数据如下:烷烃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燃烧热(kJ·mol-1)890156022202880据此判断,表示戊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5H12(l)+8O2(g)===5CO2(g)+6H2O(l)第15页,共15页

8ΔH=-3540kJ·mol-1B.C5H12(l)+8O2(g)===5CO2(g)+6H2O(g)ΔH=-3540kJ·mol-1C.C5H12(l)+8O2(g)===5CO2(g)+6H2O(g)ΔH=+3540kJ·mol-1D.C5H12(l)+8O2(g)===5CO2(g)+6H2O(l)ΔH=+3540kJ·mol-1解析:戊烷燃烧放热,ΔH小于零,产物水是液态,A正确。答案:A.(2011·长沙高二检测)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kJ/mol,实验室测得4molSO2发生上述化学反应时放出314.3kJ热量,SO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40%B.50%C.80%D.90%解析: SO2的转化率为:×100%=80%。答案: C.已知H2(g)+Br2(l)=2HBr(g)△H=-72kJ/mol,蒸发1mol液溴变Br2(g)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H2(g)Br2(g)HBr(g)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a369则表中a为A.404B.260C.230D.200答案:D.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1411.0kJ·mol-1和1366.8kJ·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A.-44.2kJ·mol-1B.+44.2kJ·mol-1C.-330kJ·mol-1D.+330kJ·mol-1答案:A.(2011年云南昆明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B.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是指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的快慢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解析:选C。纯液体和固体无浓度可言,故A说法错误。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B错误。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反应快慢的物理量,C项正确。并非速率快现象就明显,D说法错误。.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CO和1mol水蒸气放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CO(g)+H2OCO2(g)+H2(g)达平衡后,得到0.6molCO2;再通入0.3mol水蒸气,达到新平衡状态后,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第15页,共15页

9A.0.9molB.0.8molC.0.7molD.0.6mol解析: 此题是利用转化率的变化来判断物质的量的范围的一种新方法。加入0.3mol水蒸气使原平衡向右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H2O的转化率减小。原平衡CO、H2O的转化率都为60%,新平衡时CO的转化率大于60%,H2O的转化率小于60%。所以1mol×60%n,Q>0B.m>n+p,Q>0C.m>n,Q<0D.m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压强增大,v正、v逆都增大,且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答案: C.常温时有以下三种溶液:a.Ba(OH)2,b.NaOH,c.NH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溶液的pH:a>b>cB.同pH的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pH:a>b>c第15页,共15页

10C.中和同pH、同体积的三种溶液消耗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的体积:a=b=cD.同pH的三种溶液稀释不同倍数,pH仍相同,则三种溶液稀释的倍数:a>b>c解析:选A。a为二元强碱,b为一元强碱,c为一元弱碱,A正确;pH相等,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稀释后,一水合氨越稀越电离,使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增加,其他不变,所以pH为c>a=b,B错误;pH相等,溶液的浓度大小比较为c>b=2a,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为c>a=b,C错误;对于强碱,稀释相同体积后,pH也相等,D错误。.在不同温度下,水达到电离平衡时c(H+)与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00℃时,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等于7B.25℃时,0.2mol/LBa(OH)2溶液和0.2mol/L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7C.25℃时,0.2mol/LNaOH溶液与0.2mol/L醋酸等体积混合后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等于7D.25℃时,pH=12的氨水和pH=2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大于7解析: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pH=12的NaOH溶液中OH-的浓度是1mol/L,pH=2的H2SO4溶液中H+的浓度是0.01mol/L,二者等体积混合不能恰好中和,A选项错误;0.2mol/LBa(OH)2溶液中OH-的浓度是0.4mol/L,0.2mol/LHCl溶液中H+的浓度是0.2mol/L,故二者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不等于7,B选项错误;25℃时,0.2mol/LNaOH溶液与0.2mol/L醋酸等体积混合后恰好中和,但生成的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故C选项错误。答案:D.下列水解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①Na2CO3:CO32-+2H2OH2CO3+2OH-②NH4Cl:NH4++H2ONH3·H2O+OH-③NaF:F-+H2O===HF+OH-④CuSO4:Cu2++2H2OCu(OH)2+2H+⑤NaHCO3:HCO3-+H2OH3O++CO32-⑥Na2SO3:SO32-+H2OHSO3-+OH-A.①②③B.④⑤⑥C.④⑥D.②④⑥解析: 遵循水解离子方程式的规则判断:①CO32-水解应分两步写。②NH4+水解是NH4+结合水电离出的OH-而生成NH3·H2O和H+。③用了等号,应用“”,⑤是HCO3-的电离方程式。故④、⑥正确。答案: C.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l-)>c(NH4+)>c(H+)=c(OH第15页,共15页

11-)B.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C.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D.常温下,同浓度的Na2S与NaHS溶液相比,Na2S溶液的pH大解析: 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存在NH4+、H+、Cl-和OH-四种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原则,应存在下列等式关系:c(NH4+)+c(H+)=c(Cl-)+c(OH-),因pH=7,所以c(OH-)=c(H+),因此c(NH4+)=c(Cl-),A错;pH=4的醋酸溶液中除含H+和CH3COO-外还含有OH-,当对醋酸溶液进行稀释时,c(H+)和c(CH3COO-)减小,但根据c(H+)·c(OH-)=1×10-14知,c(OH-)将增大,故B错;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时,后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多,故C错;而Na2S和NaHS同浓度时,Na2S更易水解,故其pH大。答案: D.(08北京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c(SO42-)>c(NH4+)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C.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D.向0.1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c(OH-)/c(NH3·H2O)增大答案:C.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2NiOOH+2H2OCd(OH)2+2Ni(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e-+OH-===NiOOH+H2O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化学知识,要知道充电是电解过程,放电是原电池反应,故B项错误,放电到负极反应为Cd-2e-+2OH-===Cd(OH)2,故负极的碱性减弱,因此C项错误;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NiOOH+2H2O+2e-===2Ni(OH)2+2OH-,负极反应为:Cd-2e-+2OH-===Cd(OH)2,故OH-向负极移动,D项错误。答案: A.下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第15页,共15页

12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2e-―→3I-2TiO2/S++3I-―→2TiO2/S+I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B.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的浓度不会减少D.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解析:A项,放电时Li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项,充电时Li0.85Ni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项,用水作电解度时,Li要与水反应;D项放电时正极得电子而吸引阳离子Li+。答案:D.氢氧燃料电池用于航天飞船,电极反应产生的水,经冷凝后可作为航天员的饮用水,其电极反应如下:负极:2H2+4OH--4e-===4H2O正极:O2+2H2O+4e-===4OH-当得到1.8L饮用水时,电池内转移的电子数约为A.1.8molB.3.6molC.100molD.200mol解析: n(H2O)==100mol,由===2H2O,可知n(e-)=2×100mol=200mol。答案: D.(2011·日照高二期末)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解析: 乙烧杯中锌与铜没有接触,不能构成原电池,但锌可以与稀H2SO4直接反应,放出H2。甲烧杯中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形成了原电池,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锌为负极,铜片上有第15页,共15页

13H2放出,加快了锌的溶解,故只有C项正确。答案: C.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双选)A.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2H2O+4e-===4OH-B.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腐蚀,主要原因是海水含氧量高于河水C.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锌作负极,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D.在空气中,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解析:选BD。选项A,钢铁吸氧腐蚀时,O2在正极获得电子,选项B,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腐蚀,主要原因不是海水含氧量高于河水,而是海水中电解质的浓度高于河水,在海水中更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选项C,是因为轮船主要用铁造外壳,铁在海水中易被腐蚀。镶入比铁活泼的锌块,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失去电子先被腐蚀,从而起到保护铁的作用,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选项D,在潮湿空气中铁板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镀锌铁板则不容易被腐蚀,锌比铁活泼,锌铁构成原电池,铁作正极被保护。.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  )A.1∶9B.1∶1C.1∶2D.1∶4[答案]D[解析]设Ba(OH)2溶液的体积为V1,NaHSO4溶液的体积为V2,NaH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由Ba2++SO===BaSO4↓得如下关系:.向10.00mL0.01mol/L某一元酸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NaOH溶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A是弱酸B.b点表示的溶液中:2c(Na+)=c(A-)+c(HA)C.c点时:V=10.00mLD.b、c、d点表示的溶液中:c(Na+)+c(H+)=c(A-)+c(OH-)答案:C.下列关于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B.可用Na2O2除去N2中的水蒸气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解析:Na2O2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生成O2,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Na2O2与H2O反应放出O2,除去水蒸气时引入了杂质O2,B错误;Na2O2与H2O反应时,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C错误。答案: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H2O2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②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第15页,共15页

14③F2、Cl2、Br2、I2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④NCl3、PCl3、CO2、CS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e-稳定结构⑤若X的质子数为a,中子数为b,则原子可表示为abX⑥由于非金属性Cl>Br>I,所以酸性HCl>HBr>HI⑦由于氨和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NH3分子极易溶于水⑧原子序数为34号的元素属于长周期的副族元素A.②⑤⑥⑧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⑦D.③⑤⑦⑧答案:A.(2011·潍坊一模)2011年9月29日,“长征-2F”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上太空,火箭中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CH3-NH-NH-CH3)和四氧化二氮(N2O4)。在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料发生反应:CH3-NH-NH-CH3+2N2O4→2CO2+3N2+4H2O提供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燃料绿色环保,在燃烧过程中不会造成任何环境污染B.该反应中N2O4是氧化剂,偏二甲肼是还原剂C.CO2是氧化产物,N2是还原产物D.每有0.6molN2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2.4NA答案:B【解析】燃料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少量的N2O4(或NO2),造成大气污染,A项错;反应中N2O4是氧化剂,偏二甲肼是还原剂,CO2是氧化产物,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项正确,C项错误;结合N2O4分析,每有3molN2生成时,电子转移数目为16NA,则D项中转移电子数目应为3.2NA,D项错。第15页,共15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