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语文课程标准

ID:82014691

大小:25.20 MB

页数:70页

时间:2022-06-23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语文课程标准_第1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语文课程标准_第2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语文课程标准_第3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语文课程标准_第4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语文课程标准_第5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语文课程标准_第6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语文课程标准_第7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语文课程标准_第8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语文课程标准_第9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语文课程标准_第10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语文课程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主编吴忠豪第三章0102识字教学文献导读识字教学的基本原理识字、写字教学03识字教学设计04识字教学技能本章学习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识字教学改革的历程以及当代识字教学改革的主要实验;了解当下识字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识字教学案例研究,掌握识字教学的策略、过程与方法。运用教学策略与方法,尝试设计识字教学教案。通过网络平台和微格教学,进行识字课堂教学实践,掌握识字教学技能。识字教学文献导读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识字教学改革的历程二、识字教学的主要实验三、当下识字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第一节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识字教学改革的

2、历程▪1956年国家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规定小学第一、二学年的阅读教学以识字为重点,在这两年里比较集中地教会儿童认识必要数量的(不超过1500个)常用汉字。▪197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明确规定:“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常用字3000个左右。”“识字教学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二、识字教学的主要实验1.集中识字▪代表:“两山一所”▪宗旨:通过一、二年级快速、大量地识字,使学生尽早实现大量阅读,从而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主要特点:(1)先

3、学一批构字率高的最常用汉字;(2)打好识字的四大基础;(3)吸收传统识字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掌握汉字规律,自学生字。2.分散识字▪代表:1958年南京师大附小斯霞老师▪主要特点: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和掌握。3.注音识字▪代表:1982年在佳木斯第三小学、拜泉县育英小学和讷河市实验小学开始首轮实验,1992年起向全国范围推广。▪宗旨:发展儿童语言,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重点,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4.韵语识字▪代表:1987年,辽宁省东港市姜兆臣老师开始韵语识字实验,后

4、由中央教科所、辽宁省东港市教育局组织推广与实施。▪宗旨: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主张“三先三后”的识字原则,即: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部分,先形象后抽象5.字族文识字▪代表: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于20世纪60年代始创,并从1980年开始进行实验,后由四川省乐山市教委、科委组织推广与实施。▪特点: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经验,以及注音识字重视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中识字的经验,将三者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和“字义类推”的特点。6.字理识字▪代表:20世纪90年代初,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

5、所贾国均。▪特点:(1)依据汉字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教学识字,主要有图示法、点拨法、联想法、演示法、歌诀法、猜谜法等。(2)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并有助于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7.听读识字▪代表:1984年开始,天津教育科学院谷锦屏老师。▪特点:(1)强调整体认读生字,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2)为汉字学习提供了“字义场”,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3)如果再辅以汉字的结构知识,加上拼音识字的配合,则学生的识字效率会大大提高。8.奇特联想识字▪代表:1989年开

6、始,浙江省温岭市的李卫民老师。▪特点:在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对字的音、形、义的分析,找出三者之间的联系点,进行离奇、特别的联想,并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物象,以增强记忆,然后通过暗示学习巩固识字效果。8.四结合识字▪代表:1994年以来,四结合识字已经发展为利用计算机技术改革小学读写教学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特点:把识字教学、查用字典、汉字编码和汉字打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做到“识字、查字、编码、打字”四结合。三、当下识字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1.借助拼音与摆脱拼音1)汉语拼音与识字;2)汉语拼音与阅读;3)汉语拼音与写话。

7、2.“先识字,后读书”与“边读书,边识字”▪古代语文教学:先教学生识一二千字,再教学生读写文章;▪民国初期:强调识字和阅读结合,逐渐将识字任务分散到各年级完成,但教材编写仍主张以识字为先;▪1982年“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打破“先识字,后读书”的传统,以学好汉语拼音为前提,引导学生先读拼音的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自主识字。3.多认少写,识写分流▪“多认”:利于学生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情感的丰富、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少写”: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因“认”、“写”相互掣肘而出现既认不快又写不好的结果。▪识写分流:要求认识

8、的字,只要求认识,没有其他要求;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识记、写端正、了解意思和会运用。4.弘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