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ID:82314558

大小:2.21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3-11-13

上传者:138****4567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_第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_第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_第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_第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_第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_第10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学习目标】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3.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学习重难点】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2.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领域的成就,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3.结合港澳回归和两岸关系的发展,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学习过程】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它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实质是“左”倾错误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2)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3)内容(4)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8/18

12.平反冤假错案拨乱反正(1)原则:实事求是和有错必纠。(2)表现3.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时间:1981年6月。(2)内容: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意义: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二、改革开放进程1.开始实施(1)对内改革阶段性①农村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渐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②城市推进: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1984年开始,核心:增强企业活力。(2)对外开放①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②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2.逐步深化(1)中共十二大:1982年召开,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2)中共十三大:1987年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3)中共十四大:199218/18

2年召开,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2000年10月召开,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5)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为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3.稳步推进: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构想(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2)内涵: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3)实践:港澳回归。祖国统一迈出重要一步。①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2.台湾问题对台方针由“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的重大转变。(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两岸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2)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3)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与海基会董事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4)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现了反对明确提出了大陆可用“非和平手段”处理台湾问题的底线。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5)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171“思考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8/18

3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对外开放,建立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到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阅读教材P172“学思之窗”:这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及实施,对深化内地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起到怎样的作用?提示:有利于促进内地和香港、澳门等经贸联系,有利于加强内地和香港、澳门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交流。发掘教材:读一读1.阅读图片“《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论员文章”(P169)信息解读: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这篇文章被视为当时中国一个重要的“政治宣言”,在全党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继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阅读图片“10月1日,在世博园中国馆前广场举行中国国家馆日升旗仪式。”(P171)信息解读: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此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3.阅读图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P172)信息解读: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18/18

4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4.阅读图片“习近平、马英九历史性握手”(P173)信息解读:2015年11月7日下午3时,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握手致意,实现历史性会晤。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双方在两岸关系制度化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良性互动对话。【合作探究】一、探究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史论要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3.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对点训练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解析:本题关键在于读取关键词信息,“改革开放”“18/18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重新焕发生机”,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出符合题意的是C项。而A、B、D三项都是具体的单方面的表现。答案:C2.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一“转折点”出现在()A.1949年B.1956年C.1978年D.1992年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故选C。答案:C二、探究二改革开放的进程史论要点1.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特点(1)内容①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③逐步探索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特点①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广、推动。②由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③由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④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构成①建立经济特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模式。②确定沿海沿江沿边和省会开放城市,提高我国的出口创汇能力和经济效益,逐步加强向内地进行技术和管理的辐射作用。③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使对外开放向区域经济方面延伸,将开放格局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④18/18

6在设立和确定经济特区、沿海沿江沿边和省会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这三个开放层次的基础上,作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最后一个层次就是将开放辐射和延伸到内陆地区。(2)意义①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②为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创造了有利条件。③为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点训练1.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了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A.人民公社社员企盼丰衣足食B.旧中国农民的悲惨生活C.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答案:D2.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其突破口是()A.建立经济特区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C.开放沿海城市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因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其突破口是建立经济特区。故本题答案:为A。答案:A三、探究三(核心素养)“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素养解读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的影响(1)“一国两制”理论经受了各种考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香港和澳门在“一国两制”指导下,顺利实现回归,迈出了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也为完全统一奠定了基础。(3)港澳的回归,对台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台湾人民有很大的启示和积极影响,有助于增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理解和支持,增强他们以此次方针实现完全统一的信心,减少其疑虑和抵触,有利于统一阻力的减少。18/18

72.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的影响史料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1984年2月22日)解读史料选自1984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的谈话,邓小平在此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它成为中国关于祖国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为解决争端、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对点训练1.全国人大第十二届四次会议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施政。以下对“一国两制”的解读错误的是()A.“一国两制”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B.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D.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可以保留军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一国两制”是一个中国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为港澳回归开辟途径。台湾回归后可以保留军队。港澳回归大陆派驻军队。故选D。答案:D2.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相关知识。题干这一转变的原因是“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故选B。答案:B18/18

83.下面是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伴随80年代初的拨乱反正已完成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理论成果;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并非材料主旨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探讨中国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的深化明立意:以著作和目录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抓关键:根据题干信息“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可知,该书的主旨是强调改革的趋势和方向。排干扰:据材料信息“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可知,本书探讨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清算“左”倾错误、总结理论成果、记录改革历程均与主旨不符。答案:D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中共十九大的主题。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党的探索前所未有材料一: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国民收入92.9%7.1%工业总产值100%——18/18

9商品零售额95.8%4.2%党的政策温暖你我材料二:201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如今,海南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2018年4月,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区。材料三:2017年12月4日,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于台湾逝世,《乡愁》是他漂泊异乡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了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更体现了诗人期望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1)根据材料一,你能分析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图表中结论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南成为经济特区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是哪次大会做出的抉择?(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制定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来解决台湾同胞的“乡愁”问题?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审读关键审读通则引导词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说明答案:来自材料信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答案:来自教材基础知识。第(2)(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答案:来源于材料和教材。提示词第(1)问,分析——简要说明;概括——扼要归纳。第(2)(3)问,说明——解释清楚。限制词第(1)问,时空限定——1956年;内容限定——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第(2)问,内容限定——海南成为特区。第(3)问,内容限定——解决台湾同胞的“乡愁”。核心词第(1)问,结论和原因;第(2)问,政策与会议;第(3)问,基本方针。第二步读材料:提信息第(1)问,依据“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可知,表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私有制经济比例很小,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的出现与三大改造有关。18/18

10第(2)问,依据材料二“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由此可知,海南成为经济特区是因为改革开放政策。这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第(3)问,根据材料“于台湾逝世”“《乡愁》”“期望中华民族早日统一”可知,材料强调祖国统一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第三步列要点·组答案:(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2)改革开放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课后评估】1.下图一文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此文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伟大转折”是指()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析:据所学可知,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据“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可知,“伟大转折”是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C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其“转折”主要体现在()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18/18

11C.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答案:C3.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1980年粮食产量为5.02亿公斤,第二年为6.70亿公斤,第三年达到7.15亿公斤。其主要原因在于()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形成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4.1984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B.改变分配方式C.巩固公有制的地位D.增强企业活力解析:材料的时间是“1984年”,据材料“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可知,这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D项正确。答案:D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中,标志着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第一步的是()A.上海B.广州C.厦门D.海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故C符合题意。答案:C18/18

126.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实现了港澳回归答案:B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01年,中国加入了()A.亚太经合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C.欧盟D.北美自由贸易区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故本题答案:为B。答案:B8.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图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A.“一国两制”B.国共合作C.和平共处D.统一战线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中国成功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借鉴,因此方框中的内容应是“一国两制”,A项符合题意。答案:A9.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C.“台独”基础被铲除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18/18

13解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的关系,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材料叙述的内容体现了海峡两岸关系获得了重大进展。因此,答案:为B。答案:B10.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A.祖国统一B.外交成就C.军队建设D.民族团结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涉及的事件有三个,分别是海峡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都是关于我国在统一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因此反映的共同主题应为祖国统一,其他各项均未涉及,故选A。答案:A11.下表反映了1978~2017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有()类别1978年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亿元)73.233453.93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55.2629472全区粮食产量(万吨)116.98368.2①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②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③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78~2017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18/18

14,由此判断这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的本质是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1978年后实行改革,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12.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产品购销权、定价权、资金使用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确立市场定价,建立合理价格体系B.改革计划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C.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D.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解析: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中反映的与企业改革直接相关,与改革计划经济相去甚远,故B项错误;通过《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使企业拥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激发企业活力,故C项正确;材料“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产品购销权、定价权、资金使用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强调的是发挥企业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13.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A.有助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蕴含着“一国两制”思想C.基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加强D.标志着两岸关系的重大转折解析: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A项错误;据材料“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可知,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蕴含着“一国两制”思想,故B项正确;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加强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C项错误;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两岸关系的重大转折,故D项错误。答案:B14.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18/18

15当年的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想家”的T恤衫,在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老兵们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台胞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B.“台湾特别行政区”得到台胞普遍认同C.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奠定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基础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反映了他们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A符合题意,正确。故选A。答案:A15.2017年台湾民众调查显示,45.9%的台湾民众支持国民党在“中华民国”的宪法基础上,为了两岸和平发展与人民生计,继续与中国大陆交流协商,34%则不支持。材料说明()A.民众支持是两岸统一最终途径B.“九二共识”得到了广泛认可C.两岸和平与发展符合主流民意D.“一国两制”是统一根本方法解析:据材料“45.9%的台湾民众支持……继续与中国大陆交流协商,34%则不支持”说明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关系的主流,故C项正确。答案:C16.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我国外交、对外开放大事年表时间大事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又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18/18

161980年个经济特区,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1992年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018年在青岛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习近平作了主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说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外交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发展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不断扩大发展的对外开放对我国产生的重大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目的:扩大对外贸易;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外交背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出现各国与中国建交热潮;拥有一个良好的外交国际环境。(2)发展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并发挥积极推动作用。18/18

17(3)影响: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扩大我国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启示:对外开放是时代潮流,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18/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