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反思中的视野问题 -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

德国历史反思中的视野问题 -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

ID:8268008

大小:79.2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3-15

德国历史反思中的视野问题 -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_第1页
德国历史反思中的视野问题 -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_第2页
德国历史反思中的视野问题 -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_第3页
资源描述:

《德国历史反思中的视野问题 -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1月/7日/第004版历史学德国历史反思中的视野问题景德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史浪潮席卷国际史学界。与许多国家一样,德国史学界也出现了全球史研究热。初看起来,对于以深刻反思纳粹历史为己任的德国史学界来说,突破传统的民族国家史学框架,把历史研究的视野扩大到欧洲乃至全世界,通过从民族国家史到社会史再到全球史的视野转移与创新,逐步深化对纳粹历史的反思,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回顾20世纪德国历史学走过的历程就会发现,研究视野的创新与历史反思之间的关系远非如此简单。在传统视野下同

2、样可以反思历史传统的民族国家视野并不一定妨碍历史反思。自19世纪以来,德国历史学是以民族国家为研究对象的民族史学。作为民族主义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历史学家曾不遗余力地为本国的统一、建设与扩张摇旗呐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结束以后,德国史学界对本国历史道路的深刻反思才真正开始。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下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这种反思以20世纪60年代初“费歇尔争论”为标志。弗里茨·费歇尔以众多档案资料为依据,揭示了德国政府在战争爆发之际就备有庞大的扩张与兼并计划这一事实,认为德国蓄谋已久,对战争爆发负有重大责

3、任。他的著述挑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以来德国史学界关于本国没有特别重大战争责任、欧洲各国共同“滑入”战争这一正统观点,引发了西德学术界和舆论界的一场大论战。虽然以格哈德·黎特为代表的保守派进行了激烈反击,但费歇尔在左翼媒体、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支持下,最终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不过,德国史学界后来的结论是:虽然费歇尔对德意志帝国的对外政策进行了激烈批判,但他更多是出于历史学者的道德义愤,其研究领域和方法并没有多少创新之处,与传统史学没有多大区别;更为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挖掘深层次的国内原因,揭示德国推行扩张政策是为了转移国内社会矛

4、盾、维护其统治地位;要实现这一研究目标,就必须将视野转向国内,转向社会史和经济史。在此观点引导下,自70年代起,西德史学界开始了向社会史的大转折。其实,“费歇尔争论”证明,只要对极端民族主义采取批评的眼光,即便在研究领域与方法上没有创新,也能够实现对本国历史的反思。在传统的研究领域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击败极端民族主义史学观点,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意义。忽视传统领域的研究,对反思历史是很不利的。这在欧洲关于一战爆发原因的争论中得到了验证。欧洲史学界长期存在一个学术逻辑上无法绕开的理由:只有对一战爆发前相关国家的外交战略和危机对策进行比较研

5、究,才能确定各国对一战爆发应负的责任份额,从而确定德国是不是罪魁祸首。自“费歇尔争论”以来几十年里,无人能够填补这一研究空白。对于传统的外交史专家来说,精通多门语言,并找到新的具有突破意义的档案资料,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而社会史学派则对外交史避之唯恐不及。直到2012年,在剑桥大学任教的澳大利亚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克拉克通过对英、德、法、俄、奥和塞尔维亚等国相关档案的挖掘与研究,在《梦游者:1914年欧洲是如何走向战争的》一书中得出结论:不能说德国对一战爆发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而应该说欧洲大国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书德译本一出版,便受

6、到德国保守派的欢迎,再次引发了关于一战责任的激烈辩论。社会史学派虽然进行了及时反击,但由于缺乏势均力敌的、具备国际视野的实证比较研究,其反击略显苍白无力。视野创新未必是反思标志第1页共3页研究视野的创新不一定意味着政治思想的转变。相反,在特定情况下,视野创新还可能是民族主义史学的变种。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文化史学家卡尔·兰普雷希特提出以经济生活与民族心理为核心的“文化时代”理论,以替代以国家政治为中心的兰克史学,但这一创新之举遭到德意志帝国主流历史学家的毁灭性打击。虽然他提出与现代社会史学很相近的史学理念,但并没有突破民族主义

7、史学的藩篱。他提出文化史理念的目的也在于撰写一部从古到今的德意志民族通史,为帝国的民族主义政治服务。由于德意志民族在古代和中世纪缺乏一个明确的政治中心,难以用兰克史学的核心概念来撰写这段历史,因此必须创造一个以经济与精神生活为内容的文化概念。在民族主义立场上,兰普雷希特与其他历史学家没有多大区别。一战爆发后,他也积极参与德国政府针对协约国而发动的“文化战争”,并到比利时前线为德国军队鼓舞士气、搜集情报,因积劳成疾而过早去世。可见,在兰普雷希特那里,学术视野的创新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政治思想方面的批判与反思。在一战后德国“族民史”(Volk

8、s-geschichte)学派那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例子。一战后,德国主流历史学家仍然坚持以国家政治为核心的政治史,但也有少数历史学家提出以人民生活为主题的“族民史”理念,开始用社会学方法研究东欧地区德意志居民的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