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ID:83096092

大小:5.03 MB

页数:7页

时间:2023-08-11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测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1月调研测历史试卷历史测试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自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发现稻壳痕迹以来,在距今9千年至4千年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史前遗址中,多有水稻遗存的发现。历史记载表明,大禹治水时就已将冰稻种子卑湿之地:《诗》《书》等早期文献对“稻”也多有提及。这些发现表明A.水稻的种植开始于旧石器时代B.原始农业推动了早期文明的发展C.“南稻北栗”的农业格局形成D.文献记裁须依靠考古发现来印证2.右图所示为甘肃省镇原出土的铜质“秦诏版”,其正面以阴文书刻40字:“甘六年皇帝尽并非天下诸候,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秦诏版”主要反映了A.大一统国家的建设B.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C.区域经济文化的交融D.汉字书写材料的演变3.西汉初年律法规定平民有“父母丧”仍得服徭役,汉宣帝(前74--前48年在位)时则改为“自今诸有父母长者勿繇事(芳役),使得收敛送终,尽其子道”。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A.黄老学说重回主流B.政府保障小农经济C.主流价值观得到弘扬D.儒法逍思想走向融合4.唐代的扬州被视为大唐重镇,唐人诗句中对扬州的描绘随处可见。

1上述诗句,可以佐证唐代扬州城①水路交通便利②市场交易繁荣⑧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④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5.研究发现,在西夏文文献中常出现双姓氏名字,如翟嵬名九、张讹三茂:在西夏文草书户籍账残卷中,一个乡里中30户有不少是党项族与汉族通婚的家庭。而《未史.太宗纪》记载,宋至道元年(995年)八月“禁西北缘边诸州民与内属戎人昏娶”。据此可知A.宋与西夏政权关系紧张B.末朝社会风气封闭保守C.理学精神彤响社会生活D.民族交融趋势不可逆转6.未代对屡试不第而又年岁偏大的士子,给予“特奏名进士”“特奏名诸科”等功名。明朗洪武年间,在会试正榜之外增设副榜(乙榜),遴选副榜举人充任府、州、县学的教官。宋明朝廷的科举政策A.有利于社会稳定B.不利于公平竞争C.完善了录取途径D.束缚了士人思想7.清末御史张瑞荫在总结清代政治时说:“内阁之制,在前明有严嵩之好,张居正之专擅,周延儒、温体仁之邪佞倾国。及至本朝-.自设军机处后,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雁臣,断不至有权臣。”明清两朝臣下的差异,主要是由于A.清朝革除了明朝政治的弊病B.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C.军机处的设質削弱了内阁职权D.监察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8.湖南《巴陵县志》记载:“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广人挟重金来侧红茶,农人颇获其利。”湖南各产茶县竞相仿制,“湖红”产销量大增,据《平江县志》载:“道光末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湖红”的产销表明A.湖南是中国红茶的发源地B.海外需求刺激了红茶生产C.商业资本助推近代工业兴起D.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9.康有为认为,“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唔《六经》也。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严复也认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由是观之,他们意在A.维护儒学地位B.调和中西文化C.倡导变法图强D.抵制共和革命10.民国前期,中央和地方都可以铸造钱币。下列为部分省区铸造发行的银币。这凸显出当时A.近代交通事业发展B.铸币工艺技术进步C.货币市场走向统一D.地方势力各自为政

211.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的“群众党”,“不是少数人空想的革命团体”,“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这一《决议案)A.提出了国共合作方针B.促进了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总结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深刻教训12.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重申,向社会主义过渡将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些论断A.意在说明民主革命的艰巨性B.开始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C.吸取了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D.强调了发展新民生主义的必要性13.1950年1月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举行,参会的代表总共400人,工人占20%,农民占5%,工商界占13.5%,文化教育界占20%,军政机关占9.75%,还包括少数民族、宗教界等代表。会议通过了有关建设新重庆的2I2件提案,选举产生了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由此可知,会议的举行A.巩固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运行C.调动了民众抗美援朝的积极性D.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为根本任务14.1964年1月中法正式建交,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这一事件在当时被西方称为“外交核爆炸”,媒体形容中法建交是“在一块密不透风的铁板上撕开了一道裂缝”。这一重大外交事件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C.引发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15.下表为中国初级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表(单位:亿美元)。注:初级产品,指未经加工的或粗加工的原料或农产品,包括粮食、能源和矿产等.表中所示变化趋势表明我国A.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B.对外贸易顺差不断缩小C.开始主导国际原料市场D.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國的特殊地区,被称为核心区。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秦汉时期、唐末至北宋时期、明清时期)的核心区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3材料——据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1)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核心区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历史核心区的主要因素。(5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郭嵩焘是清政府派往西欧的首任公便(1876-1879年),他将从上海到伦敦途中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日记刊行后,遭到顽固派的攻击、谩骂,书版最终被清廷中斥禁毁。1879年,郭嵩焘黯然回国,在孤独责骂中度过余生。死前他写下这样的诗句:“流传百代千龄后,定有人间识此人。”《使西纪程》内容节选

4综合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自拟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材料一蒙学教材,即古代专门为儿童编写的启蒙教育课本。宋代以《三字经》《百家姓》为代表的蒙学教材广为流传,历代沿用。以《三字经》为例,它语言生动活泼,文字通俗易学,表达简明扼要,格式富有韵味。宋代“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往为世家所垄断的文化逐渐向社会下层移动,“农工商各教子读书,虽牧儿磕妇(为往田野送饭的妇女),亦能口诵古人言语"。著名学者也参与蒙学教材的编写,如朱熹的《童蒙须知》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一一摘编自秦海骰《谈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材料二民国建立后,以法令的形式规定“各种教科书,务合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教科书,一律禁用”。19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共和国新教科书》,经教育部审定,很快被各地学校普遍采用。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各种教育思潮竞相呈现,主张课程改革要面向生活、面向科学。1920年教育部规定:截至1922年,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大批白话文作品和翻译作品,都被选进了国文教科书,题材内容涉及中外古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科书文章体裁日趋多样化,包括书信、传记、讲演,故事、科技说明等日常应用文体。——摘编自曲铁华《中国近代中小学教材的改革》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作出了统一教材制度的战略决策,加强了教科书编审工作力度。从19S4年开始编辑出版的中小学各科教科书,集中全国之力协同攻关,选调和集中一批学科专家、名师和专业编辑,全部采取集体讨论的工作制度和社内外相结合的编写方式,保障了救材质量。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1954年至1956年编成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材,包括教学大纲30种30册,课本93种233册”。这套教材的编写出版使全国所有地方,学校、学生都使用上了高水平、权成性、国家級的全学科救材,解决了过去供应迟缓、版本不一、发行混乱的问题,开启了新中国“一纲一本、统编统用”的新时代。——摘编自《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材评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蒙学教材兴盛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年中小学教材编写的特点,分析其成因。(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统--编订中小学教材的意义。(8分)

52023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1月调研测试卷历史参考答案1~5BACAD6~10ABBCD11~15BDADD1.B。A、D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新石器时代,水稻种植是原始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2.A。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下诏统一度量衡制度。B项不是材料主旨,C、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3.C。材料表明的变化是,平民有“父母丧”从仍需服徭役到免服徭役以为父母送终尽孝。A、D项错误,B项过于宽泛而不准确。4.A。从诗句透露的信息看,①②成立。③④不能据材料明确得出。5.D。A、B、C项不能据材料信息得出。材料反映出宋夏时期的跨民族婚姻,并未受到宋夏之间政治关系的阻碍,尤其是在西夏境内和宋朝西北边境州县。6.A。宋代的“特奏名进士”、明朝的会试副榜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科举考试录取名额,有利于笼络读书人,从而稳定社会秩序。7.B。A项错误,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C项属于表面信息而非实质。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君主大权独揽,臣下唯君是听。8.B。A、C、D项不能据材料信息有效得出。材料强调的是在19世纪中期,湖南红茶受到外销市场的刺激而产量激增。9.C。康有为、严复都把西方学术(强国之道)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等同视之,实际上为接纳和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制造历史依据。10.D。A项不是材料主旨,B项不能据材料有效得出。各省银币图案等样式不一,折射出的是各地各自为政,故C项错误、D项正确。11.B。B项符合材料主题。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次高潮。故D项错误。12.D。A项不是材料主旨,B项错在“开始认识到”,C项与史实不符。毛泽东强调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无产阶级不能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要经历一个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3.A。从代表的构成看,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性和人民性,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政权性质,巩固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C、D项与史实不符。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奠定日后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不能等同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运行。14.D。中法建交意味着曾分属两个不同阵营的两个大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这打破了美苏控制的两极世界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A、B、C项与史实不符。15.D。图表数据表明,21世纪初的十年,中国初级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不断扩大(进口值大于出口值)。能源、矿产及农产品等初级产品进口的增加,是工业制造能力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的反映。A项不符合史实,B、C项结论错误。

616.(20分)(1)图1形成了以开封(东京)为首都的黄河中下游核心区。唐末至北宋时期,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北宋以东京为都城)。与此同时,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加快,为连接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大运河应运修建,推动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联系。据此判定图1为唐末至北宋时期。(5分)图2形成了以长安和关中地区为核心的黄河中游核心区。秦汉时期都城先后在咸阳、长安。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关中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关中地区作为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据此判定图2为秦汉时期。(5分)图3形成了以都城北京为核心的北方核心区和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南方核心区。明清时期首都均设在北京,南宋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商品经济发达。大运河增强了北方政治核心区与南方经济核心区的联系。据此判定图3为明清时期。(5分)(2)因素:经济重心、政治中心(首都)、文化发展、军事实力、交通情况。(5分)17.(12分)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提示:材料提供了近代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的日记《使西纪程》部分内容以及其人生境遇。材料涉及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洋务运动、西学东渐、近代外交;材料反映当时国人对西方的了解认识涉及西方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工业城市文明发展、国际关系等方面。需要考生综合以上信息来拟定合适的观点。观点示例:郭嵩焘的人生境遇反映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发展;《使西纪程》日记内容反映当时国人对世界的认识理解。18.(23分)(1)背景:宋代重视文治,教育发展;理学的兴起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工商业兴盛,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化启蒙的需要。(每点2分,任意3点即可,共6分)(2)特点:宗旨要符合共和民主、科学理念;白话文逐步取代文言文;内容体裁多样。(每点1分,共3分)原因:民国建立,民主共和成为潮流;新文化运动发展,文学革命推动;受到西方教育理念影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每点2分,任意3点即可,共6分)(3)意义: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体现国家意志,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后来的教材编写提供经验借鉴和人才基础。(每点2分,共8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