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03∕T 04-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蚌埠市)

DB3403∕T 04-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蚌埠市)

ID:83097306

大小:1.52 MB

页数:104页

时间:2023-08-12

上传者:130****3912
DB3403∕T 04-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蚌埠市)_第1页
DB3403∕T 04-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蚌埠市)_第2页
DB3403∕T 04-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蚌埠市)_第3页
DB3403∕T 04-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蚌埠市)_第4页
DB3403∕T 04-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蚌埠市)_第5页
DB3403∕T 04-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蚌埠市)_第6页
DB3403∕T 04-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蚌埠市)_第7页
DB3403∕T 04-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蚌埠市)_第8页
DB3403∕T 04-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蚌埠市)_第9页
DB3403∕T 04-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蚌埠市)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3403∕T 04-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蚌埠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45.040.01P51DB3403安徽省蚌埠市地方标准DB3403/T04—2020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2020-06-10发布2020-07-10实施蚌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3403/T04—2020前言本规范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范由蚌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蚌埠云轨交通有限公司、比亚迪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安徽省轨道交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比亚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蚌埠市建筑管理局、蚌埠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阮惠强、刘焕明、郝长亮、李强、郝吉峰、吴成贵、郭宇波、刘广涛、黄创诚、史晓昕、周骞、高克军、陈广辉、彭博、王赛宁、凌建祥、郑留洋、张清善、吴阳、马辉、李蔚忠、秦康、刘玉林、刘宁萍、何淼君、李锋、邹景峰。

3,....,~.k户占5=J~~

4DB3403/T04—2020目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基本规定...............................................................................................................................34.1一般规定.................................................................................................................34.2工程质量验收单元划分..........................................................................................44.3工程质量验收..........................................................................................................45基础.......................................................................................................................................55.1一般规定.................................................................................................................55.2钢筋混凝土基础.....................................................................................................55.3桩基础.....................................................................................................................65.4承台.........................................................................................................................65.5质量检验.................................................................................................................76轨道梁桥工程.......................................................................................................................76.1一般规定.................................................................................................................76.2墩柱与盖梁..............................................................................................................76.3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106.4钢轨道梁...............................................................................................................136.5线形调整................................................................................................................146.6质量检验................................................................................................................147车站与综合车场.................................................................................................................217.1一般规定...............................................................................................................217.2钢结构工程...........................................................................................................217.3混凝土结构施工...................................................................................................247.4砌体结构施工.......................................................................................................247.5动力与照明...........................................................................................................247.6电缆.......................................................................................................................257.7防雷与接地...........................................................................................................277.8静电轨...................................................................................................................277.9给水排水...............................................................................................................277.10通风空调.............................................................................................................277.11电梯、自动扶梯.................................................................................................277.12车场设备.............................................................................................................287.13质量检验.............................................................................................................298道岔.....................................................................................................................................358.1一般规定...............................................................................................................358.2道岔平台...............................................................................................................368.3道岔及控制装置安装...........................................................................................371

5DB3403/T04—20208.4系统调试..............................................................................................................388.5质量检验..............................................................................................................409供电系统............................................................................................................................419.1一般规定..............................................................................................................419.2变电所..................................................................................................................419.3充电设备..............................................................................................................469.4电力监控系统......................................................................................................469.5电缆......................................................................................................................479.6质量检验..............................................................................................................4710信号系统..........................................................................................................................4910.1一般规定............................................................................................................4910.2自动监控(ATS)子系统.................................................................................4910.3自动防护(ATP)子系统.................................................................................5010.4自动运行(ATO)子系统.................................................................................5110.5全电联锁子系统................................................................................................5110.6DCS子系统.........................................................................................................5310.7计轴子系统........................................................................................................5410.8电缆、光缆线路................................................................................................5510.9电源系统及接地信号系统................................................................................5910.10全自动运行(GoA4).....................................................................................5910.11质量检验..........................................................................................................5911通信系统..........................................................................................................................6111.1一般规定............................................................................................................6111.2通信管线............................................................................................................6111.3通信线路............................................................................................................6311.4传输系统............................................................................................................6711.5无线通信系统....................................................................................................6811.6时钟系统............................................................................................................7011.7广播系统............................................................................................................7011.8乘客信息系统....................................................................................................7111.9视频监控系统....................................................................................................7111.10门禁系统..........................................................................................................7211.11电源系统及接地..............................................................................................7211.12质量检验..........................................................................................................7412自动售检票系统..............................................................................................................7612.1一般规定............................................................................................................7612.2管槽安装............................................................................................................7612.3线缆敷设............................................................................................................7612.4设备安装............................................................................................................7712.5质量检验............................................................................................................78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7913.1一般规定............................................................................................................7913.2设备安装及配线................................................................................................792

6DB3403/T04—202013.3质量检验.............................................................................................................7914站台门...............................................................................................................................8014.1一般规定.............................................................................................................8014.2门体结构安装.....................................................................................................8014.3系统设备安装.....................................................................................................8114.4系统调试.............................................................................................................8114.5质量检验.............................................................................................................8215装饰与装修.......................................................................................................................8615.1一般规定.............................................................................................................8614.2饰面.....................................................................................................................8715.3涂装.....................................................................................................................8715.4质量检验..............................................................................................................8816试运行...............................................................................................................................8916.1一般规定.............................................................................................................8916.2基础条件.............................................................................................................8916.3系统能力调试.....................................................................................................9116.4行车演练.............................................................................................................91附录A工程单位、分部、分项、检验工程划分表..........................................................923

74η『一,23b

8DB3403/T04—2020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1范围本规范包含了基本规定及基础、轨道梁桥工程、车站与综合车场、道岔、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站台门、装饰与装修、试运行等相关内容。本规范适用于蚌埠市行政区域内小运量、专用路权,以高架为主,最高运行速度不宜超过80km/h,高峰小时断面客运量不宜超过1万人次的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新建工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985.2埋弧焊的推荐坡口GB/T1231钢结构用高强大六角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3632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10433电弧螺柱用圆柱头焊钉GB/T11345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16899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5014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

9DB3403/T04—2020GB/T502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3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10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3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39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81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382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90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601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14跨座式单轨交通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9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2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100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210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CJJ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T18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CJJ/T235城镇桥梁钢结构防腐蚀涂装工程技术规程CJJ183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技术规范JGJ8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T201石膏砌块砌体技术规程JT/T722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G/TF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YD/T1120通信电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漏泄同轴电缆WS39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胶轮有轨电车rubber-tyredtram采用橡胶车轮,由储能设备驱动的有轨电车,利用走行轮和导向轮,实现在轨道梁上行进和转向的车2

10DB3403/T04—2020辆,可采用全自动驾驶技术。3.2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rubber-tyredtramtransitsystem由胶轮有轨电车、轨道梁桥、供电、通信、信号等系统组成,在专用线路上运营,可实现建筑和环境友好的低运量交通系统。3.3轨道梁trackbeam承载车辆荷载和列车运行导向的结构,同时也是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疏散通道等的载体。3.4轨道梁桥trackgirderbridge轨道梁与直接支承轨道梁的桥墩、台及基础组成的桥梁体系。3.5指形板fingerjointplate轨道梁与直接支承轨道梁的桥墩、台及基础组成的桥梁体系。3.6滑移道岔sliderswitch通过滑块结构的水平移动,改变滑块与道岔前方和后方轨道梁的衔接方式,实现胶轮有轨电车行驶方向转换的机械设备。3.7综合车场integrateddepot设有停车线、检修线、洗车线等设施的场所,全线的运营管理中心,承担列车的日常停放、维护、检修、充电和清洁等功能。3.8道岔桥turnoutbridge设置在高架线路段,用于安装道岔及附属设备的桥式平台。3.9道岔平台turnoutplateform设置在地面线路段,用于安装道岔及附属设备的坑式平台。4基本规定4.1一般规定4.1.1施工现场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具备相应的职业卫生警示标识,并有施工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记录及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发放记录。4.1.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应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37号》中有关要求执行。4.1.3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对其外观、规格、型号进行验收,质量证明文件、资料应齐全;b)凡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材料和产品,应按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检;c)有防腐、防潮、防虫和防霉变要求的材料,应进行复检;d)各系统的设备及软件应是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的产品,并应有认证证书和认证标识;3

11DB3403/T04—2020e)设备、材料到货后应进行开箱检查,检查产品的包装外观是否完整,产品的规格、型号是否与订货合同相符,检验、试验报告是否齐全。4.1.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b)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隐蔽工程施工完成后未经检查认可,不应进行下道工序施工;c)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施工试验和检验;d)各专业、系统之间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接口协调;e)不应损坏原有绝热、防水、防潮、防腐、绝缘构造;不应损伤、破坏受力的钢筋及构件;f)各类质量检测报告、检测验收记录和其他工程技术管理资料,应及时填写,并应由责任人签字确认。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的归档、整理应符合CJJ/T180的有关规定。4.1.5工程质量验收中使用的检验设备、仪器等的检定和精度要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强检计量器具(A类)、周期管理计量器具(B类)、一般管理计量器具(C类)的规定,不应超期使用。4.1.6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测应符合GB/T50308和GB50911的有关规定。4.1.7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地方有关标准规定。4.2工程质量验收单元划分4.2.1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划分为单位工程及子单位工程、分部及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以及职业卫生三同时验收,包括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编制职业病防护设计专篇,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4.2.2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宜按下列规定划分:a)轨道梁桥的单位、子单位工程划分宜符合下列规定:1)轨道梁桥工程宜为一个单位工程;2)分期施工的、分标段施工的范围内的轨道梁工程宜分别划分为子单位工程。b)车站与综合车场的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划分宜符合下列规定:1)每座独立的车站与综合车场宜为一个单位工程;2)分期施工的、分标段施工的范围内的车站与综合车场工程宜分别划分为子单位工程。c)道岔的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划分宜符合下列规定:1)具有独立功能的道岔系统宜为一个单位工程;2)分期施工的、分标段施工的范围内的道岔工程宜分别划分为子单位工程。d)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独立的线性工程宜各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分期施工的、分标段施工的上述工程宜分别划分为子单位工程;e)具有独立功能的站台门工程宜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分期施工的、分标段施工的宜划分为一个子单位工程。4.2.3分部及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GB50300的有关规定。4.2.4工程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划分宜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执行。4.2.5施工前,应由施工单位制定分部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方案,并由监理单位审核。附录A及相关专业验收规范未涵盖的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可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施工等单位协商确定。4.3工程质量验收4

12DB3403/T04—20204.3.1胶轮有轨电车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及子分部工程、单位及子单位工程、项目工程和竣工验收的顺序进行验收。4.3.2检验批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a)对工程实体和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实物检验;b)工程实体和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资料检查。4.3.3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及子单位工程的质量验收应符合GB50300的有关规定。4.3.4项目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a)项目所含的单位及子单位工程均应完成验收;b)对不影响运营安全及使用功能的缓建、缓验项目应经相关部门同意;c)单位及子单位工程验收中提出的问题应已整改完成;d)设备系统经联合调试应符合运营整体功能要求;e)应通过对试运营有影响的专项验收。4.3.5竣工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a)项目工程质量验收中提出的问题应已整改完成;b)应进行至少3个月的综合联调与试运行;c)综合联调与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已整改完成,并应有试运行总结报告;d)应已完成全部专项验收。4.3.6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执行。5基础5.1一般规定5.1.1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或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的地基,应在施工前进行试挖或试钻,获得相应工艺参数后再正式施工。5.1.2基础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核对各桥墩基础的坐标和高程;在确认无误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施工,对换填地基、强夯地基、桩基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监理单位总监、建设项目负责人确认签字后方可实施。5.1.3基础施工应有完善的施工记录和监控手段,混凝土灌注桩严禁有夹层和松散层。5.1.4车站与综合车场地基处理、基础施工、基坑支护、地下水控制、土方施工应符合GB51004和GB50202的有关规定。5.1.5轨道梁基础施工应符合CJJ2的有关规定。5.1.6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基础附近的地下管线资料进行核实,宜进行详细探测,确定其具体位置、范围、深度,对线路与道路、河渠交叉里程、交角、方向、高程等资料进行放线核对,若与设计图中不符,应及时通知到设计单位。5.1.7桩基础钻孔完成后,应及时清孔与灌注桩身混凝土,并确保清底和成桩质量。5.1.8本章未规定的地基基础施工与质量控制及监测,应符合GB51004、JGJ94和GB50202中有关规定以及国家相关标准要求。5.2钢筋混凝土基础5.2.1基坑顶面应设置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的设施。基坑顶有机动车道或大型设备时,坑顶边与机动车道、5

13DB3403/T04—2020大型设备、设施间应留有不小于1m宽的护道。5.2.2围堰施工、集水井排水、井点降水和基坑开挖施工应符合CJJ2的有关规定。5.2.3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开挖完成后,应会同设计、勘探单位实地验槽,确认地基承载力应符合GB50202中附录A的规定。5.2.4当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或出现超挖、被水浸泡现象时,应按设计要求处理,并应结合现场情况,编制专项地基处理方案。5.2.5轨道梁扩大基础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回填施工应符合CJJ2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回填材料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基坑回填前,应排净积水、清除软弱层。5.2.6车站与综合车场桩基或条基开挖前,严格控制测量放线,验线合格方可开挖,按轴线控制开挖截面尺寸,根据土质及深度确定开挖坡度。5.2.7基础模板制作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应符合CJJ2中有关规定。5.3桩基础5.3.1轨道梁桥桩基钻孔施工、清孔施工应符合CJJ2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钻机的选型宜根据孔径、孔深、桩位水文、地质情况确定;b)开孔位置必须准确,孔位偏差不得大于5cm;c)钻孔应连续进行。因故停钻时,有钻杆的钻机应将钻头提离孔底5m以上,其它钻机应提出孔外,孔口应加护盖;d)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e)清孔宜分两次进行,成孔后进行第一次清孔,钢筋笼、导管下放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清孔。5.3.2灌注桩吊装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应符合CJJ2的有关规定。5.3.3人工挖孔桩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及JGJ94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桩基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b)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桩基混凝土强度等级。5.3.4灌注混凝土前,应测量沉渣厚度,端承桩控制沉渣厚度不大于5cm,摩擦桩控制沉渣厚度不大于10cm,不得采用加长桩长代替。5.3.5灌注桩竖向钢筋应均匀对称于桩孔中心,桩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75mm,要求保护层垫块与桩身混凝土等强度,并与钢筋笼连接牢固。5.4承台5.4.1承台施工前的施工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进行基桩工程质量验收,确认符合设计要求;b)桩顶混凝土表面应按水平施工缝要求进行凿毛;c)应修复清理桩头预留钢筋,桩体埋入承台长度及预留钢筋锚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d)基坑开挖前应结合施工调查、基坑土体安全、桩基与地基施工安全、基坑侧壁土层与荷载条件、环境安全等因素制订安全专项方案。5.4.2承台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承台基底为软弱土层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避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沉降;b)承台混凝土应在无水条件下浇筑,浇筑方案应符合施工设计要求;6

14DB3403/T04—2020c)承台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d)大体积混凝土承台采取温控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多条输送泵管浇筑时,输送泵管间距不宜大于10m,并宜由远及近浇筑;2)采用汽车布料杆输送浇筑时,应根据布料杆工作半径确定布料点数量,各布料点浇筑速度应保持均衡;3)宜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方法,也可采用全面分层、分块分层浇筑方法,层与层之间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4)混凝土分层浇筑应采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并应沿高度均匀上升,分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5)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宜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抹面次数宜适当增加;6)应有排除积水或混凝土泌水的有效技术措施。e)水中高桩承台采用套箱法施工时,应符合CJJ2的有关规定。5.5质量检验5.5.1轨道梁基础、承台质量检验应符合CJJ2的有关规定。5.5.2车站与综合车场基础施工涉及的模板、钢筋、混凝土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应符合GB50202的有关规定。5.5.3灌注桩质量检验其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应符合CJJ2的有关规定。6轨道梁桥工程6.1一般规定6.1.1本章适用于墩柱与盖梁、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钢轨道梁的施工及验收,未作规定的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6.1.2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轨道梁、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预制钢筋混凝土轨道梁以及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预制钢筋混凝土轨道梁、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宜在工厂预制。预制场的生产条件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生产。6.1.3钢轨道梁梁体宜分段在工厂制作,运至现场拼装。预制厂及存放场地设置监测点,定期对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进行沉降监测。6.1.4钢轨道梁采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6.1.5预埋件及预留孔道位置应准确,安装应牢固,安装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6.1.6施工测量及监测应符合GB/T50308和GB50911的有关规定。6.1.7混凝土轨道梁与钢轨道梁走行面抗滑构造深度施工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质量检验方法宜按JTGF80/1中相关规定以及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6.1.8施工单位应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对首件轨道梁的制作按本规范第6.6节中有关要求进行检验,并形成轨道梁首件检验记录。6.2墩柱与盖梁6.2.1钢筋混凝土墩柱与盖梁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JTG/TF50中有关规定,还应满足下列规定:a)柱式墩台模板、支架应满足强度、刚度要求,稳定计算中应考虑风力影响。在交通繁华路段施工盖梁应采用整体组装模板、快装组合支架;7

15DB3403/T04—2020b)墩柱的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完成。墩柱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基础混凝土顶面做凿毛处理,清除锚筋污锈,混凝土宜水平分层浇筑,每次浇筑高度宜为1.5-2m;c)采用预制混凝土管做柱身外模时,预制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础面宜采用凹槽接头,凹槽深度不得小于5cm;2)上下管节安装就位后,应采用四根竖方木对称设置在管柱四周并绑扎牢固,防止撞击错位;3)管柱外模应设斜撑,保证浇筑时的稳定;4)管接口应采用水泥砂浆封闭。6.2.2钢管混凝土柱与盖梁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还应满足下列规定:a)钢管柱制作与安装:1)采用成品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应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书;2)制造厂自行卷制的钢管柱,所采用的板材应平直,表面未受冲击,未锈蚀,当表面有轻微锈蚀、麻点、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钢板厚度负偏差值的1/2,<12mm钢管壁厚允许偏差为±10%设计壁厚,≥12mm钢管壁厚允许负偏差为-1.2mm;3)钢管柱焊缝的施工与检验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GB50205的有关规定;4)钢管柱的制作长度可依运输和吊装条件确定;5)钢管柱制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2-1的要求:表6.2.2-1钢管柱制作允许偏差偏差名称示意图允许值d<355.6mm:±1%d钢管外径d≥355.6mm:±0.75%d,最大为±6mm纵向弯曲f≤0.2%Ld<355.6mm:±1%d椭圆度d≥355.6mm:±0.75%d,最大为±6mm6)钢管柱外表面的除锈等级、粗糙度、防锈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作为临时防锈措施时,钢管外表面防锈干漆膜厚不宜小于100μm,涂装遍数不应少于2遍;钢管内表面应保持清洁,防止积水;现场施焊部位暂不涂装,待焊接完成后补涂;7)钢管柱制作完成、检查合格后可进行除锈、涂装。施工现场进行焊接的焊缝除锈的方法可采用喷射或动力工具除锈,喷射除锈质量等级应不低于Sa2.5级,动力工具除锈质量等级不应低于St3级;8)钢管柱吊装就位并校正后,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临时固定结构需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9)钢管柱的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5.2-2的要求;8

16DB3403/T04—2020表6.2.2-2钢管柱安装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1地脚螺栓中心线偏移±5mm2墩柱中心线偏移±5mm3墩柱顶面标高±10mm4墩柱顶面水平度5mm5墩柱垂直度长度的1/1000,最大不大于15mm6基础标高±3mm7相邻墩柱顶面高程差±3mm10)钢管柱上端口应包封,防止雨水及异物进入管内。b)管内混凝土施工:1)混凝土施工前应有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实施;2)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根据混凝土的浇灌工艺确定;采用预拌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收缩性应符合设计要求;3)管内混凝土浇筑可采用常规人工浇捣法、高位抛落无振捣法、导管浇筑法、泵送顶升法;4)管内混凝土浇筑采用常规人工浇捣法时,应注意混凝土一次浇灌高度不宜超过1.5m,高度超过1.5m时,应采用串筒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当管径不小于400mm时,宜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插点应均匀,每点振捣时间约为15s~30s;当管径小于400mm时,可采用外部振动器(附着式振动器)于钢管外部振捣;振动器位置应随管内混凝土面的升高而调整,每次宜升高1m~1.5m;5)管内混凝土采用高位抛落无振捣法时,当管径不小于300mm,高度不小于4m时,宜采用高位抛落无振捣法;当抛落高度不足4m时,应辅以插入振动器振实;6)带内隔板或穿心构件的钢管在浇筑混凝土时宜保证节点以上不少于3m的混凝土;7)管内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完成。当浮浆过厚时,应刮去浮浆。混凝土养护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8)管内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可用敲击钢管的方法检查。有穿心构件者应选取部分构件进行超声波检测。检测构件数不宜少于总构件数的25%,且不应少于3根;9)管内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采用同等条件养护的钢筋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评定。c)钢结构用的高强度螺栓、螺母及垫圈应按照设计强度级别选用,其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应符合GB/T1231和GB/T3632的有关规定,并应有防松动标记和防腐蚀措施;d)埋入式钢管钢筋混凝土柱脚的构造、埋置深度和钢筋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e)端承式钢管钢筋混凝土柱柱脚的构造及连接锚固件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柱脚螺栓连接与焊接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JTG/TF50的有关规定;f)钢管柱外壳及内部混凝土结构接地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性能测试由专业检测单位统一完成。6.2.3钢管混凝土墩柱与盖梁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完成。钢管墩柱与盖梁的焊制与防腐应符合CJJ2中有关规定。6.2.4预制钢筋混凝土墩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基础杯口在安装前应校核尺寸,确认合格。杯口与预制件接触面均应凿毛,埋件应除锈并校核位置,合格后方可安装;9

17DB3403/T04—2020b)预制柱安装就位后应采用硬木楔或钢楔固定,并加斜撑保持柱体稳定,在确保稳定后方可摘去吊钩;c)安装后应及时浇筑杯口混凝土至楔口底部,浇筑二次混凝土,待杯口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斜撑。6.2.5盖梁为悬臂梁时,混凝土应从悬臂端开始浇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盖梁拆除底模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6.2.6预制混凝土盖梁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预制盖梁安装前,应对接头混凝土面凿毛,预埋件应除锈;b)在墩柱上安装预制盖梁时,应对墩柱进行固定和支撑,确保稳定;c)盖梁就位时,应检查轴线和各部尺寸,确认合格后方可固定,浇筑接头混凝土。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临时固定设施。6.2.7支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支座安装平面位置和顶面高程必须正确,不得偏斜、脱空、不均匀受力;b)支座应全数检查合格证,合格后方可使用;c)支座与梁底及垫石之间必须密贴,间隙不得大于0.3mm。垫层材料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d)支座锚栓的埋置深度和外露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e)支座型号、支座活动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完后连接板应及时拆除。6.2.8伸缩缝处伸缩装置安装前应对照设计要求、产品说明,对成品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安装时应按安装气温确定装置定位,保证设计伸缩量。6.3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6.3.1现浇钢筋混凝土轨道梁、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施工除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JTG/TF50中有关规定外,现浇支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支架的地基承载力及支架强度、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按规定进行专家评审;b)应有简便可行的落架拆模措施;c)各种支架和模板安装后,宜采取预压方法消除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等非弹性变形;d)安装支架时,应根据梁体和支架的弹性、非弹性变形设置预拱度,预拱度并满足设计要求;e)支架底部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不得被水浸泡;f)现浇支架应有预防不均匀沉降措施。6.3.2预制钢筋混凝土轨道梁、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JTG/TF50中有关规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预制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应采用能满足专用高精度要求的可调式模板及配套设备;b)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够满足预应力轨道梁各部形状、尺寸及预埋件的精度要求;c)模板应能有效适应平面曲线、竖曲线;d)预制预应力轨道梁可调式模板系统总装精度其允许误差应符合表6.3.2-1的规定:10

18DB3403/T04—2020表6.3.2-1模板系统总装精度允许误差项目允许误差侧模板底边线的直线度≤2mm工作面表面不平整度≤2mm/m2竖曲线调节装置线形直线度≤3mm/4m倒角±3mm底模台车顶面不平整度≤2mm/m2活动平台之间及活动平台与车体接缝(顶面)≤3mm台车全长±20mm台车宽度±5mm端模宽度±0.5mm端模高度±1mm指形板预埋槽座尺寸±0.5mm预应力筋孔位置≤2mme)预制预应力轨道梁可调节式模板零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生产9榀预应力轨道梁后应对模板系统作一次零调整,在每榀梁制作调模前应根据前一榀梁脱模后检测的制作误差结果对模板进行相应调整;2)零调整项目包括吊臂挠度调整、核定侧模加力器标尺刻度零读数、在直线状态时轨道梁宽度调整、侧模加力器的调整、侧模板线形调整和底模台车零调整。f)端模安装符合下列规定:1)应先安装伸缩缝指形板座的固定工装,再安装指形板座预埋件,预埋件与相应的固定工装应贴合紧密;2)应按预应力轨道梁制作专项方案中的梁体平面线形在台车上的端模放线位置吊装端模;3)端模底部设置垫块厚度应满足制作专项方案中的梁体端面处的预设反拱值要求,并应采用螺栓连接固定;4)端模倾角、转角和端模底部内边线与梁体中心线夹角应符合预应力轨道梁制作专项方案中的各项规定值,其允许误差应符合表6.3.2-2的规定:表6.3.2-2端模安装允许误差项目允许误差梁长(顶部测两组值,底部测两组值,取平均值)±5mm端模倾角、转角与梁体中心线夹角误差±2/1000rad端模预埋件应紧贴密合,且垂直于端模无间隙g)侧模调整和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台车进入浇筑台位前,应按预应力轨道梁制作专项方案的要求将指形板、侧模板调整完毕;11

19DB3403/T04—20202)梁体钢筋骨架随台车一起送入钢筋混凝土浇筑位置后,应调节台车纵、横向位置,并应使台车准确就位;3)应按预应力轨道梁制作专项方案的要求依次调节各加力器,模板应调整至规定线形;4)底部应安装密封胶条,内模应有防浮压栓,侧模应有地脚拉杆,侧模安装调整后的允许误差应符合表6.3.2-2的要求:表6.3.2-3侧模安装允许误差检验项目允许误差跨中处线形板面与台车面高度误差±3mmh)吊装应采用专用的吊具,并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吊点进行吊装;i)轨道梁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存梁场应平整坚实,并有完善的排水系统;2)存梁顺序应依据铺设计划制定;3)存放梁的支点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4)在梁存放过程中梁体的预埋金属件外露表面均应进行防锈处理;5)吊装完成后,应使用配套的指形板进行安装检查,合格后可用黄油封堵指形板座螺孔;6)存梁时,每片梁均应按施工图设置桥铭牌,并应标明:梁号、梁长、梁重、曲线半径、制造工厂及制造时间,梁号应为全线统一编号;7)应具有防止轨道梁及其附件损伤的措施。6.3.3预制轨道梁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构件预制与运输要求:1)预制场地应平整、坚实,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2)预制台座应坚固、无沉陷,台座表面应平整光滑,在2m长度上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2mm。气温变化大时应设伸缩缝;3)台座应根据施工图设置预拱度;4)构件移运及堆放应符合CJJ2的有关要求。预制轨道梁宜使用平板拖车运输,运输时应有可靠的专用工装支垫防护措施,并应防止意外冲撞损伤梁体。b)预制轨道梁吊装要求:1)预制轨道梁构件吊点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经计算确定。构件的吊环应竖直。吊绳与起吊构件的交角小于60°时应设置吊梁;2)构件吊运时混凝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3)施工现场内运输道路应畅通,吊装场地平整、坚实,在电力架空线路附近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风力6级(含)以上时,不得进行吊装作业;4)起重机工作半径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5)严禁起重机斜拉斜吊,严禁轮胎起重机吊重物行驶;6)使用双机台吊同一构件时,吊车臂杆应保持一定距离,必须设专人指挥,每一单机必须按降效25%作业。c)预制轨道梁安装要求:1)架设前应编制施工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应对桥墩垫石顶面高程、中线坐标尺寸及每孔跨距进行复测,误差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才能架设;12

20DB3403/T04—20202)安装前应清除构件上的附着物,摩擦面应保持干燥、清洁。安装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构件产生变形;3)应对施工使用的支架、支承、吊具以及不同受力状态下钢轨道梁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4)应按发运和包装清单对进场的构件、零部件查验产品合格证及材料质量证明;5)安装轨道梁段的桥墩结构图纸其竣工里程、高程及中线位置坐标测量资料;6)根据现场地形、跨径、起吊能力选择合适的安装方法。6.4钢轨道梁6.4.1钢轨道梁加工制作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JTG/TF50中有关规定。6.4.2钢梁出厂前应进行试装,并应按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验收。6.4.3钢梁出厂前,施工单位应对钢梁质量和应交付的文件进行验收,确认合格。6.4.4制梁厂应提供以下资料:a)钢轨道梁出厂检验资料和合格证;b)钢材和其他材料质量证明书及复验检测报告;c)轨道梁的拼装布置图和设计文件等资料;d)工厂试拼装记录,主要包括轨道梁的尺寸、预拱度、侧向弯曲、工地栓孔重合率等记录;e)焊缝无损检验报告和焊缝重大修补记录;f)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测试报告、涂层检测资料;g)高强度螺栓产品合格证及连接副性能测试报告;h)构件发运和包装清单。6.4.5钢轨道梁及构件存放要分种类码放整齐、叠放不宜超过3层,并应防止倾覆,叠放时相互之间采用垫木分开,且各层间的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6.4.6钢轨道梁及构件间应留有适当空隙,便于吊装人员操作和查对。6.4.7钢轨道梁及构件存放场地存贮和运输时,应按拼装顺号编号,并按吊运顺序安排贮存位置。6.4.8钢轨道梁及构件运输时,应用钢丝绳将其牢靠固定,应在与钢丝绳接触的边缘加垫,防止损伤梁体及其构件。6.4.9包装和发运应按公路运输有关规定办理。6.4.10钢轨道梁在运输、拼装过程中,应采用专用吊具,并有确保梁体不发生扭转、翘曲、侧倾的措施;在吊装就位时,测量应配合,并应保持梁体同步、支垫平稳、安全施工。6.4.11钢轨道梁吊装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6.3.3条中有关规定。6.4.12钢轨道梁安装要求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3.3条中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高强度螺栓栓合梁安装时,冲钉数量不宜少于总孔数的10%,安装螺栓不宜少于螺栓孔总数的20%;b)安装用的冲钉直径宜小于孔径0.3mm,冲钉圆柱部分的长度应不大于板束厚度;c)吊装构件时,应等构件完全固定后方可摘除吊钩;d)安装过程中,每完成一个节间应测量其位置、高程和预拱度,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校正。6.4.13高强螺栓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a)安装前应复检出厂所附摩擦面试件的抗滑移系数,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b)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在同批内配套使用;c)使用前,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按出厂批号复验扭矩系数或紧固轴力,其平均值和标准值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扭矩系数平均值应为0.11~0.15,其标准偏差应小于或等于0.01;13

21DB3403/T04—2020d)高强螺栓应顺畅穿入孔内,不得强行敲入,若螺栓不能自由穿入时,可采用铰刀或锉刀修整螺栓孔,不得采用气割扩孔,扩孔数量应征得设计同意,同一栓接节点的穿入方向应一致;e)施拧高强度螺栓时,不得采用冲击拧紧、间断拧紧方法。拧紧后的节点板与钢梁间不得有间隙;f)施拧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采用的扭矩扳手,应定期进行标定,作业前应进行校正,其扭矩误差不得超过使用扭矩值的±5%。6.4.14支座的安装应符合轨道梁的设计要求,检验标准应符合本规范第6.6节相关规定。6.4.15钢轨道梁的现场拼装焊接应按经批准的焊接工艺执行,施工单位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等各种参数及参数的组合,应在安装之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6.4.16在焊接前应清除焊缝及焊缝周边30mm范围内的铁锈、氧化层、油污和水分等,使其表面露出金属光泽,并在除锈后24h内进行焊接。6.4.17工地焊接应有防风防雨措施,雨天不得露天作业;焊缝应进行无损探伤检测,焊缝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JTG/TF50和GB50205中有关规定。6.4.18钢轨道梁工地拼装完成后应进行表面除锈、防腐,除锈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防腐施工应符合CJJ/T235的有关规定。6.4.19钢轨道梁涂装完成后,在自然光下检查时,涂装面应平整均匀一致,无漏涂、起泡、裂纹、气孔和返锈等现象,允许有不影响防护性能的轻微橘皮、流挂和刷痕,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6.5线形调整6.5.1轨道梁安装后线形应连续、平直、圆顺,并应满足下列调整要求:a)线形调整应在架设安装一批连续及一定数量的轨道梁以后进行;b)应按上下行线路同向、同时进行线形调整;c)平曲线段的线性调整应从圆曲线处开始,向两端延伸调整;d)线性调整应按下列顺序进行:1)调整相邻梁端的梁缝间隙;2)调整梁体垂直度及横坡超高值;3)调整梁体中心线间距及线路中心线;4)调整梁端连接处的水平线形和竖向线形矢高;5)调整轨道梁线路梁端轨面绝对标高。6.5.2调整合格后的轨道梁线路应经过至少3个月的试运行;试运行结束时应进行线路综合检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轨道梁连接处的指形板平实密贴,螺栓紧固可靠;b)轨道梁支座锚固螺栓无松动情况,支座无脱空情况;c)轨道梁线路线形无异常变化。6.6质量检验6.6.1现浇混凝土墩柱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无孔洞、露筋、蜂窝、麻面;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试件试验报告、观察。14

22DB3403/T04—20202)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制作质量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与钢管应紧密结合,无空隙;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手锤敲击检查或检查超声波检测报告。b)一般项目1)现浇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6.1-1的规定;表6.6.1-1现浇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检验频率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范围点数墩台身长+15,02用钢尺量每个墩台或尺寸厚+10,-84用钢尺量,每侧上、下各1点每个节段顶面高程±104用水准仪测量轴线偏位104用经纬仪测量,纵、横各2点表面垂直度≤0.25%H且不大于25每个墩台或2用经纬仪测量或垂线和钢尺量表面平整度8每个节段4用2m直尺,塞尺量节段间错台54用钢尺和塞尺量预埋件位置5每件4经纬仪放线,用钢尺量注:H为柱高(mm)。2)现浇混凝土墩柱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6.1-2的规定。表6.6.1-2现浇混凝土墩柱允许偏差检验频率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范围点数断面长、宽用钢尺量,长、宽各1点,圆±52尺寸(直径)柱量2点顶面高程±101用水准仪测量垂直度≤0.2%H,且不大于15每根柱2用经纬仪测量或垂线和钢尺量轴线偏位82用经纬仪测量平整度52用2m直尺、塞尺量节段间错台34用钢板尺和塞尺量注:H为柱高(mm)。6.6.2预制安装混凝土墩柱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柱与基础连接处必须接触严密、焊接牢固、混凝土灌注密实,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用焊缝量规量测、检查试件试验报告。2)混凝土柱表面应无孔洞、露筋、蜂窝、麻面和缺棱角现象;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b)一般项目15

23DB3403/T04—20201)预制安装混凝土墩柱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6.2-1的规定;表6.6.2-1预制安装混凝土墩柱柱制作允许偏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项目检验方法(mm)范围点数断面长、宽±54用钢尺量,长、宽各1点,圆柱量2点尺寸(直径)每根柱顶面高程±102用钢尺量预应力筋孔道位置10每个孔道2侧向弯曲H/7502沿构件全高拉线,用钢尺量每个柱平整度322m直尺、塞尺量注:H为柱高(mm)。2)预制安装混凝土墩柱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6.2-2规定。表6.6.2-2预制安装混凝土墩柱安装允许偏差检验频率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范围点数平面位置102用经纬仪测量,纵、横向各1点埋入基础深度不小于设计要求1用钢尺量相邻间距±101用钢尺量≤0.5%H,且不大每个柱用经纬仪测量或用垂线和钢尺量,垂直度2于20纵横向各1点墩、柱顶高程±101用水准仪测量节段间错台34用钢板尺和塞尺量注:H为柱高(mm)。6.6.3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梁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梁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试件试验报告。2)盖梁表面应无孔洞、露筋、蜂窝、麻面;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b)一般项目1)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梁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6.3的规定。16

24DB3403/T04—2020表6.6.3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梁制作允许偏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项目检验方法(mm)范围点数+20长2用钢尺量,两侧各1点-10盖梁尺寸+10每个盖梁宽36.10用钢尺量,两端及中间各1点高±54盖梁轴线偏位84用经纬仪测量,纵横各2点盖梁顶面高程0,-5每个盖梁3用水准仪测量,两端及中间各1点平整度52用2m直尺、塞尺量支座垫石预留位置10每个4用钢尺量,纵横各2点高程±21用水准仪测量预埋件位置每件轴线51经纬仪放线,用钢尺量6.6.4现浇钢筋混凝土轨道梁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现浇钢筋混凝土轨道梁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试件试验报告。2)混凝土轨道梁走行面抗滑构造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200m测1处。检验方法:宜按JTGF80/1中有关规定。b)一般项目1)现浇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6.4的规定;表6.6.4现浇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允许偏差检验频率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范围点数轴线偏位103用经纬仪测量梁板顶面高程±103-5用水准仪测量高+5,-10断面尺宽±301-3个断面用钢尺量寸(mm)每跨顶、底、腹板厚+10,0长度+5,-102用钢尺量横坡(%)±0.151-3用水准仪测量顺桥向每侧面每平整度8用2m直尺、塞尺量10m测1点2)结构表面应无孔洞、露筋、蜂窝、麻面和宽度超过0.15mm的收缩裂缝。17

25DB3403/T04—2020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用读数放大镜观测。6.6.5预制钢筋混凝土轨道梁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预制钢筋混凝土轨道梁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试件试验报告。2)混凝土轨道梁走行面抗滑构造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200m测1处。检验方法:宜按JTGF80/1中有关规定。3)预应力管道压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试件强度试验报告。b)一般项目1)预制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6.5-1的规定;表6.6.5-1预制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制作允许偏差检验频率项目检验方法梁范围点数高0,-10断面尺寸用钢尺量,端部、L/4处和中宽±55(mm)每个构件间各1点顶、底、腹板厚±5长度0,-104用钢尺量,两侧上、下各1点L/1000且沿构件全长拉线,用钢尺量,侧向弯曲2不大于10左右各1点每个构件对角线长度差151用钢尺量平整度82用2m直尺、塞尺量注:L为构件长度(mm)。2)预制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6.5-2的规定;表6.6.5-2预制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安装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安装精度要求梁端轨面高程±15mm梁端轨面横坡7/1000rad线形调整直线<+5mm(弦长4m)平面线形矢高曲线±20mm(弦长20m)竖向线形矢高<+5mm(弦长4m)18

26DB3403/T04—2020表6.6.5-2(续)检查项目安装精度要求纵向调整±15mm横向调整±20mm支座安装竖向调整±2mm锚固螺栓预紧力矩根据螺栓型号确定轨道梁缝+10mm行走面、导向面和稳定面高差≤2mm指形板安装紧固螺栓低于板表面≥1mm紧固螺栓预紧力矩根据螺栓型号确定线间距0mm~+25mm线路中心0mm~+25mm3)混凝土表面应无孔洞、露筋、蜂窝、麻面和宽度超过0.15mm的收缩裂缝。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读数放大镜观测。6.6.6钢轨道梁制作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钢材、焊接材料、涂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出厂合格证和厂方提供的材料性能试验报告,并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抽样复验。2)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等紧固件及其连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出厂合格证和厂方提供的性能试验报告,并按出厂批每批抽取8副做扭矩系数复验。3)高强螺栓的栓接板面(摩擦面)除锈处理后的抗滑移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出厂检验报告,并对厂方每出厂批提供的3组试件进行复验。4)焊缝探伤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检验数量:超声波:100%;射线:10%。检验方法:检查超声波和射线探伤记录或报告。5)涂装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涂装前钢材表面不得有焊渣、灰尘、油污、水和毛刺等。钢材表面除锈等级和粗糙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用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规定的标准图片对照检查。(2)涂装遍数应符合设计要求,每一涂层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厚度的90%,涂装干膜总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厚度;19

27DB3403/T04—2020检验数量:按设计规定数量检查,设计无规定时,每10m2检测5处,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50mm测点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检验方法:用干膜测厚仪检查。6)焊钉焊接后应进行弯曲试验检查,其焊缝和热影响区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检验数量: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少于3件;被抽查构件中,每件检查焊钉数量的1%,但不得少于1个。检验方法:观察、焊钉弯曲30°后用角尺量。7)钢轨道梁走行面抗滑构造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200m测1处。检验方法:宜按JTGF80/1中有关规定。b)一般项目1)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检验数量:同类部件抽查10%,且不少于3件;被抽查的部件中,每一类型焊缝按条数抽查5%,且不少于1条;每条检查1处,总抽查数应不少于5处。检验方法:观察,用卡尺或焊缝量规检查。2)钢轨道梁制作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表6.6.6的规定;表6.6.6钢轨道梁制作及安装精度要求项目允许误差备注简支梁长(弦长)±10mm简支梁体系连续梁长(弦长)±15mm连续梁体系跨度±10mm钢梁横截面对角线差4mm平面线形≤L/2000mmL为跨度梁宽±2mm走行面垂直度±5/1000rad梁体高度±10mm至少实测两组高度值分别与设计值比较±5mm或设计起拱值10%,预拱值精度测量放样点的精度误差取较大值走行面高程差±10mm走行面局部平整度±3mm/4m导向面局部平整度±3mm/4m左右梁内侧面间距0~﹢5mm测量导向轮所在的高度位置接缝板面差(走行面)≤2mm接缝板面差(侧面)≤2mm测量导向轮所在的高度位置导向面指形板螺栓孔凹槽≤2mm螺栓孔引起的下凹20

28DB3403/T04—20203)焊钉根部应均匀,焊脚立面的局部未熔合或不足360°的焊脚应进行修补。检验数量:按总焊钉数量抽查1%,且不得少于10个。检验方法:观察。6.6.7钢轨道梁现场安装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高强螺栓连接质量检验应符合相关规定。其扭矩偏差不得超过±10%;检验数量:抽查5%,且不少于2个。检验方法:用测力扳手。2)焊缝探伤检验应符合相关规定;b)一般项目1)钢梁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6.7的规定;表6.6.7钢梁安装允许偏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项目检验方法(mm)范围点数轴线偏位钢梁中线102用全站仪测量两孔相邻横轴线偏位梁中线相对52用全站仪测量偏差每件或每个安装段墩台处梁底±104用全站仪测量梁底标高两孔相邻横54用全站仪测量梁相对高差2)焊缝外观质量检验应符合相关规定。7车站与综合车场7.1一般规定7.1.1本章适用于车站与综合车场结构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施工与质量控制,未作规定的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7.1.2钢结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GB50755的有关规定。7.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应符合GB50666的有关规定。7.1.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应符合GB50924的有关规定。7.1.5电力试验应符合GB50150的有关规定。7.1.6给水与排水施工应符合GB50242的有关规定。7.1.7电气设备的施工及质量验收应符合GB5226.1的有关规定。7.1.8通用机械设备的施工及质量验收应符合GB50231的有关规定。7.1.9本章节施工还应符合GB/T50378的有关规定。7.2钢结构工程21

29DB3403/T04—20207.2.1钢结构焊接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a)碳素结构钢应在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低合金结构钢应在完成焊接24h以后,进行焊缝探伤检验;b)焊缝施焊后应在工艺规定的位置做好标识;c)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GB/T11345的有关规定。一级、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应符合表7.2.1的规定。表7.2.1一、二级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焊缝质量等级一级二级内部缺陷评定等级2级3级检验等级B级B级超声波探伤探伤比例100%20%评定等级ⅡⅢ内部缺陷检验等级AB级AB级射线探伤探伤比例100%20%注:探伤比例的计数方法应按以下原则确定:(1)对工厂制作焊缝,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当焊缝长度不足200mm时,应对整条焊缝进行探伤;(2)对现场安装焊缝,应按同一类型、同一施焊条件的焊缝条数计算百分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并应不少于1条焊缝。7.2.2焊钉(栓钉)焊接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a)施工单位对其采用的焊钉和钢材焊接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b)焊钉焊接后应进行弯曲试验检查,其焊缝和热影响区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c)焊钉根部焊脚应均匀,焊脚立面的局部未熔合或不足360º的焊脚应进行修补。7.2.3紧固件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a)构件的紧固件连接节点和拼接接头,应在检验合格后进行紧固加工。经验收合格的紧固件连接节点和连接接头,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进行防腐和防火涂装。接触腐蚀性介质的接头应用防腐腻子等材料封闭;b)钢结构制作和安装工程应符合GB50205的有关规定分别进行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当高强度螺栓连接节点按承压型连接或张拉型连接进行强度设计时,可不进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c)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拧顺序和初拧、复拧扭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和JGJ82的有关规定;d)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螺栓丝扣外露应为2~3扣,其中允许有10%的螺栓丝扣外露1扣或4扣;e)高强度螺栓连接磨擦面应保持干燥、整洁,不应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氧气铁皮、污垢等,除设计要求外磨擦面不应涂漆;f)高强度螺栓应自由穿入螺栓孔。高强度螺栓孔不应采用气割扩孔,扩孔数量应征得设计同意,扩孔后的孔径不应超过1.2d(d为螺栓直径);g)所使用的扭力扳手需每月进行扭力标定,满足试验要求方可进行使用。7.2.4钢管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柱脚安装时,锚栓宜使用导入器或护套;22

30DB3403/T04—2020b)首节钢管柱安装后应及时进行垂直度、标高和轴线位置校正,钢管柱的垂直度可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量;校正合格后钢柱须可靠固定,并应进行柱底二次灌浆,灌浆前应清除柱底板与基础面间杂物;c)首节以上的钢管柱定位轴线应从地面控制轴线直接引上,不得从下层柱的轴线引上;钢管柱校正垂直度时,应确定钢梁接头焊接的收缩量,并应预留焊缝收缩变形值;d)倾斜钢管柱可采用三维坐标测量法进行测校,也可采用柱顶投影点结合标高进行测校,校正合格后宜采用刚性支撑固定。7.2.5钢梁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钢梁宜采用两点起吊;当单根钢梁长度大于21m,采用两点吊装不能满足构件强度和变形要求时,宜设置3~4个吊装点吊装或采用平衡梁吊装,吊点位置应通过计算确定;b)钢梁可采用一机一吊或一机串吊的方式吊装,就位后应立即临时固定连接;c)钢梁面的标高及两端高差可采用水准仪与标尺进行测量,校正完成后应进行永久性连接;d)安装过程中所采用的的临时结构,应通过计算确定,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7.2.6支撑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交叉支撑宜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组合吊装;b)无特殊规定时,支撑构件的校正宜在相邻结构校正固定后进行;c)屈曲约束支撑应按设计文件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装。7.2.7桁架(屋架)安装应在钢柱校正合格后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钢桁架(屋架)可采用整榀或分段安装;b)钢桁架(屋架)应在起扳和吊装过程中防止产生变形;c)单榀钢桁架(屋架)安装时应采用缆绳或刚性支撑增加侧向临时约束。7.2.8钢铸件或铸钢节点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出厂时应标识清晰的安装基准标记;b)现场焊接应严格按焊接工艺专项方案施焊和检验。7.2.9由多个构件在地面组拼的重型组合构件吊装时,吊点位置和数量应经计算确定。7.2.10后安装构件应根据设计文件或吊装工况的要求进行安装,其加工长度宜根据现场实际测量确定;当后安装构件与己完成结构采用焊接连接时,应采取减少焊接变形和焊接残余应力措施。7.2.11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a)压型金属板安装应在钢结构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合格后进行;b)压型金属板成型后,其基板不应有裂纹;c)有涂层、镀层压型金属板成型后,涂、镀层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剥落和擦痕等缺陷;d)压型金属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11-1的规定。表7.2.11-1压型金属板的尺寸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波距±2.0截面高度≤70±1.5波高压型钢板截面高度>70±2.0侧向弯曲在测量长度h1范围内20.0注:h1为测量长度,指板长扣除两端各0.5m后的长度范围内任选10m或实际长度(小于10m时)。23

31DB3403/T04—2020e)压型金属板成型后,表面应干净,不应有明显凹凸和皱褶;f)压型金属板施工现场制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11-2的规定;表7.2.11-2压型金属板施工现场制作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载面高度≤70+10.0,-0.2压型金属板的覆盖宽度截面高度>70+6.0,-2.0板长±9.0横向剪切6.0泛水板、包角板尺寸板长±6.0折弯曲宽度±3.0泛水板、包角板尺寸折弯曲夹角2°g)压型金属板应在支承构件上可靠搭接,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表7.2.11-3所规定的数值;表7.2.11-3压型金属板在支承构件上的搭接长度项目搭接长度(mm)截面高度>70375屋面坡度<1/10250截面高度≤70屋面坡度≥1/10200墙面120h)组合楼板中压型钢板与主体结构(梁)的锚固支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50mm,端部锚固件连接可靠,设置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7.3混凝土结构施工7.3.1模板及脚手架工程施工应符合GB51210的有关规定。7.3.2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GB50204的有关规定。7.4砌体结构施工7.4.1车站与综合车场的砌体结构施工应符合GB50924的有关规定。7.4.2车站与综合车场的基础及地梁采用砖胎膜砌筑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7.4.3隔墙采用石膏砌块砌筑时,其施工及验收应符合JGJ/T201的有关规定。7.5动力与照明7.5.1动力与照明的施工除应符合GB50147、GB50150、GB50169、及GB50303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设备、器材的安装应牢固可靠,箱、柜门扇应有闭锁装置;b)室外箱体还要有防雨措施;24

32DB3403/T04—2020c)动力箱、照明箱、电控箱的金属外壳应接地,接地线的另一端应与变电所低压柜的接地线连接;一级负荷,在失电时要进行自动倒接试验;d)除正常照明外,三级负荷和非消防电源要进行自动切除试验;e)应急照明电源和不间断电源要进行失电自动倒接和负荷试验,并验证对整条线路进行可靠性试验。7.6电缆7.6.1电缆支架、桥架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缆支架、桥架、桥架支持装置的规格型号、材质、支架层间距及支架、桥架承载力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架、桥架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显著扭曲、焊接牢固;b)电缆支架、桥架、桥架支持装置的安装的路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c)金属电缆支架、桥架、桥架支持装置的接地连接应可靠,电缆支架接地扁钢的材质、规格、型号等应符合设计要求;d)当直线段钢制梯架、托盘、槽盒长度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梯架梯架、托盘、槽盒长度超过15m时或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时,应设置伸缩节或补偿装置;e)电缆支架、桥架、桥架支持装置的表面光滑无毛刺、耐久稳固、外观平齐、无锈蚀;f)电缆支架、桥架、桥架支持装置的安装应整齐、平直、稳固;支架、桥架支持装置的固定方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各支架的同层横担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不宜大于15mm;左右走向的桥架支持装置安装高度应水平,其水平高度偏差不宜大于10mm。固定电缆支架、桥架支持装置的膨胀螺栓安装到位后,套管表面应与钢筋混凝土表面齐平。螺栓丝扣外露不少于3扣;g)支架、桥架施工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GB50147、GB50150、GB50169以及GB50614的有关规定。7.6.2电力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力电缆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规格、型号、长度及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订货合同要求、应有相应质量证明文件、出厂检测试验报告、使用说明书。电缆中间接头及终端头等附件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与电缆的规格、型号应匹配,且符合设计要求;b)电缆线路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敷设前应摇测绝缘电阻值;2)电力电缆与设备的连接方法正确,固定牢固,绝缘良好,终端头接地可靠、电缆在终端处的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3)电力电缆终端头的相色标志应与系统相位一致,各带电部位相间及对地的安全净距应满足相应电压等级的电气间隙的规定、且保证电缆头表面清洁、无杂物;4)电缆终端和接头的制作及连接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电缆终端和接头应加强绝缘、密封防潮及机械保护;5)电力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的电缆护层剥切长度、绝缘包扎长度及芯线连接强度应符合电缆头制作工艺要求;单相电力电缆的铠装或屏蔽层应有一端接地;铠装电缆钢带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后接地;电缆屏蔽层应按设计要求的接地方式接地;6)电力电缆终端头的接地线的截面积选用标准:当电缆截面积为120mm2及以下时,接地线的截面积不得小于16mm2;电缆截面积为150mm2以上时,接地线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c)电缆敷设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并工艺统一,敷设后应及时整理,做到横平竖直,排列整齐,少交叉,垂直敷设或大于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固定;d)在电缆终端、电缆中间接头、以及电缆拐弯处、电缆夹层内等地方的电缆上装设标志牌,注明电25

33DB3403/T04—2020缆线路编号、电缆规格、型号与起讫地点;标志牌规格应统一,字迹清晰,挂装牢靠;弱电回路的电缆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电缆敷设完成后,应使用防火材料封堵相关孔洞;e)金属电缆保护管应接地可靠;单芯电缆穿钢管敷设时、应对钢管进行去磁处理;电缆固定金具或绑扎物不得构成闭合磁路;电缆保护管的管口应封堵严密;电缆保护管垂直引出地面时的高度不宜小于2m,且固定牢靠。7.6.3控制电缆、光缆应符合下列规定:a)控制电缆、光缆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规格、型号、长度及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及订货合同要求、应有相应质量证明文件、出厂检测试验报告、使用说明书;b)电缆线路应符合设计要求:1)电缆的敷设路径、变径弯曲半径、终端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通过道路及构筑物时应穿管保护,并应有路径示意图;2)电缆敷设前应摇测绝缘电阻值,控制电线和电缆,线间、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3)控制电缆与设备的连接方法正确,固定牢固,绝缘良好,终端头接地可靠、终端处的预留长度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4)控制电缆在制造长度内不允许有中间接头;5)电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表7.13.2的规定。c)控制电缆(包括铠装层和屏蔽层)的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1)屏蔽层接地:屏蔽层均为一端接地,交流设备与交流设备间的电缆在始端就近接地;交流设备与直流设备间的电缆在交流侧就近接地,直流设备与直流设备间电缆在始端接地;2)铠装层接地:电缆连接变电所内部时,铠装层要一端接地,另一端浮空;连接变电所外部设备时,铠装层要两端接地;3)铠装层一端接地时:交流设备与交流设备间的电缆在始端就近接地,交流设备与直流设备间的电缆在交流侧就近接地,直流设备与直流设备间的电缆在始端接地;4)控制电缆接地截面积为4mm2。d)同一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线和保护接地线应分别设置,并直接与接地体可靠连接,不得在与接地体连接之前并联连接;e)控制电缆的电气试验项目应符合相关规定且试验合格;光缆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一个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续损耗应符合设计规定;2)中继光纤线路衰减测试值应小于设计计算值。f)电缆在支架或桥架上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在支架上的排列层次应符合设计要求;2)控制电缆在每层支架上的排列不宜超过1层,在桥架上的排列不宜超过2层;3)电缆在支架或桥架上应排列整齐,绑扎牢固,电缆进出支架、桥架及转弯处、直线段每隔3m应用绑带绑扎固定。g)电缆敷设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并工艺统一,敷设后应及时整理,做到横平竖直,排列整齐,避免交叉重叠,使其整齐美观,并应及时在电缆两终端等地方的电缆上装设标志牌,注明电缆线路编号、电缆规格、型号与起讫地点;标志牌规格应统一,字迹清晰,挂装牢靠;弱电回路的电缆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电缆敷设完成后,应使用防火材料封堵所有相关孔洞;h)控制电缆、光缆预留有芯线,预留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i)电缆层无垃圾、无积水、照明良好、电缆孔洞需封堵完毕、进入夹层人孔的爬梯安装完毕。7.6.4母线安装应符合GB50303中有关规定。26

34DB3403/T04—20207.7防雷与接地7.7.1车站、综合车场段建筑防雷接地施工应符合GB50601的有关规定;由于区间轨道梁为钢结构构件组成,区间轨道梁全线钢结构做好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带与连接范围内的金属管道等金属体末端之间的直流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3Ω,并采用每根独立基础柱作为防直击雷引下线,独立基础柱内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每根柱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7.7.2车站、综合车场弱电设备房、控制中心调度大厅、控制室、电力监控室宜设置防静电地板,接地要求应符合GB50174及设计有关要求。7.8静电轨7.8.1静电轨在安装前及安装完成后需要检查静电轨外观,要求总成表面清洁,干净,无掉漆,磕碰,漆面划伤等。7.8.2静电轨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完成后检查项目:a)静电轨安装板上表面距走行面上表面的安装公差应符合设计要求;b)静电轨中心线至轨道梁内部侧面安装公差应符合设计要求。7.8.3静电轨接地方式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宜采用不小于16mm2单芯电缆接入车站等电位接地端子箱,接地电阻不大于4Ω。7.9给水排水7.9.1阀门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GB/T50299的有关规定。7.9.2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及阀门的水压试验、排水管道的灌水和通球及通水试验、给水管道的通水试验及冲洗消毒检测、卫生器具通水试验、具有溢流功能的器具满水试验、排水试验、消火栓系统测试等应符合GB50242的有关规定。7.9.3给水与排水工程验收应符合GB50242和GB50268的有关规定。7.9.4消火栓系统施工及验收应符合GB50974的有关规定。7.10通风空调7.10.1管道穿越墙体和楼板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间应采用阻燃材料填塞密实;当穿越防火分区时,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防火封堵。7.10.2管道与设备连接前,系统管道水压试验、冲洗(吹洗)试验应合格。7.10.3隐蔽的设备及阀门应设置检修口,并应满足检修和维护需要。7.10.4用于检查、试验和调试的器具、仪器及仪表应检定合格,并应在有效期内。7.10.5通风与空调工程所使用的材料与设备应有中文质量证明文件,并齐全有效。质量证明文件应反映材料与设备的品种、规格、数量和性能指标,并与实际进场材料和设备相符。7.10.6施工单位应对进场材料与设备进行检查和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与设备,不应在工程中使用。绝热材料和风机盘管进场时,应符合GB50411的有关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验。7.10.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GB50243和WS394的有关规定。7.11电梯、自动扶梯7.11.1电梯、自动扶梯的施工,其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应符合GB50310、GB16899及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施工。27

35DB3403/T04—20207.12车场设备7.12.1车场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特种设备,或安装设备与非安装设备,其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a)设备开箱应按下列项目进行检查,并应作记录:1)箱号、箱数以及包装;2)设备的名称、型号和规格;3)装箱清单、设备技术文件、资料及专用工具;4)设备有无缺损件,表面有无损坏和锈蚀等;5)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b)车场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合同的要求,并应提供相应的技术文件包括试验大纲、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c)设备及其零部件和专用工具,均应妥善保管,不应使其变形、损坏、锈蚀、错乱或丢失;d)设备基础的位置、几何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及验收应符合GB50204的有相关规定;e)设备基础的钢筋混凝土强度、中心线坐标、标高、尺寸和地脚螺栓孔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f)设备基础表面和地脚螺栓预留孔中的油污、碎石、泥土、积水等均应清除干净;预埋地脚螺栓和螺母应保护完好;放置垫铁部位的表面应凿平;g)现场需要焊接时,应按设计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焊接工人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焊条应有合格证;h)设备的保护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材质应符合设计规定,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i)设备的涂装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涂层应均匀、牢固、无损伤;j)设备的几何精度应经检验合格、润滑、液压、冷却、水、气、电气、仪器控制等装置应按系统检验,符合要求后应进行试运转;k)试运转结束后应对设备几何精度进行复查;紧固件应进行复紧;对润滑剂的清洁度应进行检查,需要时应更换;l)电气设备应符合GB5226.1及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m)通用机械设备的安装应符合GB50231及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n)安装的机械设备、零部件和主要材料,必须符合工程设计和其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明;o)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中采用的各种计量和检测器具、仪器、仪表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其精度等级应满足被检测项目的精度要求。7.12.2电池包拆装装置a)电池包拆装装置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连接桥,使地沟两侧地面连通,电池承载车能够顺利通过;连接桥下方加深地沟,方便工作人员通过;b)活动梁两侧的固定梁上需设置锁定插销的插孔;c)移车台的传动系统及电器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d)装置设置处不宜有横桥向坡度;活动梁移动范围内,严禁有障碍物;e)装置安装完成后,活动梁两端高差不超过±2mm;f)连接桥、活动梁、电池承载车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负荷试验,试验载荷应为额定载荷的1.25倍。7.12.3车辆清洗机系统a)车辆清洗机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车辆清洗机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和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出厂试验记录;2)设备外观应完好美观,油漆涂层应符合要求;28

36DB3403/T04—20203)设备附件应齐全,随机技术资料应完整。b)车辆清洗机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混凝土基础、水泵基础、电缆沟应符合设计要求;2)设备位置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沿轨道梁轴线方向应为±50mm,垂直轨道梁轴线方向应为±10mm。c)车辆清洗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清洗平台的立柱中心位置应正确,结构尺寸、垂直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不得侵入限界;2)安装清洗平台的转轴中心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行程限位应可靠,转动方向应正确;3)各门柱安装的中心位置、门框间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1)预湿门柱可调整喷嘴角度,应达到对车体表面均匀喷水;(2)洗涤液门柱喷液应均匀;刷辊旋转方向应正确,刷毛展开应满足刷洗要求;(3)清洗门柱喷水应均匀;刷辊旋转方向应正确,刷毛展开应满足刷洗要求。4)水泵及配套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泵及阀门安装位置、进出水口位置及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2)水泵与各部件连接、管路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3)对管路清洗水流速不应小于1.5m/s。5)电气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备所有外壳都应有接地扁钢与接地网可靠连接,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2)控制台、接线盒端子排编号应与设计要求一致;(3)机电设备应有防水措施;(4)电缆型号、安装配管应满足设计要求。6)信号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信号装置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2)信号装置应满足设备运行和保证安全的需要。7)整机安装完成后,循环水系统、管沟、场平等应清洗干净。d)运行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屏应能进行自动清洗、预湿、喷液、清洗、刷辊启停程序控制,并应能手动控制单项作业;2)红外检测车辆出入位置应准确;3)信号应清晰,并应能准确辨认和传递警示信息和无障碍等要求;4)各门柱喷嘴位置及角度应满足喷射需达到的覆盖的范围要求;5)蓄水池液位控制应符合设计要求;6)清洗全过程中,所有设备外壳均不得带电,并应可靠接地;7)毛刷的转速、切入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8)清洗水泵的水量和水压应满足设计要求。7.13质量检验7.13.1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采用的原材料及成品进行现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原材料及半成品,按相关规定进行复验,见证取样、送样;检验数量:全数检查。29

37DB3403/T04—2020检验方法: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检验报告及现场抽样复验报告等。2)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要求;主要受力钢结构构件焊接时,焊缝质量均需满足一级焊缝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检验报告及现场抽样复验报告等。3)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焊工合格证及其认可范围、有效期。4)本规范规定要求全焊透的一级焊缝100%检验,二级焊缝的局部检验定为抽样检验;检验数量:资料全数检查;同类焊缝抽查10%,且不应少于3条。检验方法:检查超声波或射线探伤记录,观察检查,用焊缝量规抽查测量。5)焊钉及焊接瓷环的规格、尺寸及偏差应符合GB/T10433的有关规定;检验数量:按量抽查1%,且不应少于10套。检验方法:用钢尺和游标卡尺量测。6)紧固标准件及螺母、垫圈等标准配件,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的检验报告;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等。7)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基础轴线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8)焊缝应进行无损检验,其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本规范中规定的一级质量标准;检验数量:每一规格按数量抽查5%,且不应少于3个。检验方法:超声波探伤或检查检验报告。9)桁架(屋架)结构支座定位轴线的位置、标高、跨中的垂直度、侧向弯曲矢高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按支座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4处。检验方法:用全站仪和钢尺实测。10)钢铸件或铸钢节点所采用的原材料,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等。11)金属压型板及制造金属压型板所采用的原材料,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等。12)压型金属板、泛水板和包角板等应固定可靠、牢固、防腐涂料涂刷和密封材料敷设应完好,连接件数量、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等。30

38DB3403/T04—202013)压型金属板应在支承构件上可靠搭接,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本规范中表6.2.11-3的规定的数值;检验数量:按搭接部位总长度抽查10%,且不应少于10m。检验方法:观察和用钢尺检查。14)钢结构防腐涂料、稀释剂和固化剂等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等。15)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品种和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经过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等。16)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对涂层厚度无要求时,涂层干漆膜总厚度:室外应为150μm,室内应为125μm,其允许偏差为-25μm。遍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允许偏差为-5μm;检验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用干漆膜测厚仪检查。每个构件检测5处,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50mm测点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b)一般项目1)钢板和型钢厚度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检验数量:每一品种、规格的钢板抽查5处。检验方法:用游标卡尺量测。2)焊缝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表7.13.1-1中的规定;表7.13.1-1对接焊缝及完全熔透组合焊缝尺寸允许偏差(mm)序号项目图例允许偏差一、二级三级对接焊缝1B<20:0~3.0B<20:0~4.0余高CB≥20:0~4.0B≥20:0~5.0对接焊缝d<0.15t,d<0.15t,2错边d且≤2.0且≤3.0注:t表示钢板厚度。检验数量: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被抽查构件中,每种焊缝按条数各抽查5%,但不应少于1条;每条检查1处,总抽查数不应少于10处。检验方法:用焊缝量规检查。3)焊成凹形的角焊缝,焊缝金属与母材间应平缓过渡;加工成凹形的角焊缝,不得在其表面留下切痕。检验数量: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31

39DB3403/T04—2020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焊缝感观应达到:外形均匀、成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渡较平滑,焊渣和飞溅物基本清除干净;检验数量: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被抽查构件中,每种焊缝按数量各抽查5%,总抽查处不应少于5处。检验方法:观察检查。5)永久性普通螺栓紧固应牢固、可靠,外露丝扣不应少于2扣;检验数量:按连接节点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小锤敲击检查。6)钢梁的中心线及标高基准点等标记应齐全;检验数量:按同类构件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观察检查。7)钢梁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关本规范的规定;检验数量:按钢梁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和钢尺现场实测。8)钢桁架安装其支座中心对定位轴线的偏差不应大于10mm;钢桁架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10mm;检验数量:按同类构件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榀。检验方法:用拉线和钢尺现场实测。9)压型金属板的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表面质量、涂层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检验数量:每种规格抽查5%,且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观察和用10倍放大镜检查及尺量。10)压型金属板安装应平整、顺直,板面不应有施工残留物和污物。檐口和墙面下端应呈直线,不应有未经处理的错钻孔洞;检验数量:按面积抽查10%,且不应少于10m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11)构件表面不应误涂、漏涂,涂层不应脱皮和返锈等。涂层应均匀、无明显皱皮、流坠、针眼和气泡等。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7.13.2电缆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电缆支架、桥架、桥架支撑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观察设备外观及形状。2)电缆材料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观察设备外观及形状。b)一般项目1)电缆支架、桥架的水平间距允许偏差0~100mm,电缆桥架水平安装间距为1.5m~3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应大于2m;检验数量:按每个检验批的支架总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1处。32

40DB3403/T04—2020检验方法:观察/尺量。2)弱电电缆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或在线槽内敷设时,与具有强磁场或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应大于0.8m,屏蔽线应单独接地;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3)电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表7.13.2的规定;表7.13.2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与电缆直径的倍值允许倍值电缆种类电缆保护层结构多芯单芯非铠装型、屏蔽型软电缆6控制电缆铠装型、铜屏蔽型12其他10橡皮绝缘电缆橡皮或聚乙烯护套1010无铠装1520塑料绝缘电缆有铠装1215检验数量:按每个检验批的弯头数量各抽查10%,且不得少于1个弯头。检验方法:观察/尺量。7.13.3防雷设备安装,其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应符合GB50601中有关规定;接地装置安装,其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应符合GB50303中有关规定。7.13.4静电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静电轨材料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观察设备外观及形状。b)一般项目1)静电轨安装板上表面距走行面上表面的安装公差为±2mm,静电轨中心线至轨道梁内部侧面安装公差为±2mm;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2)静电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接地,接地电阻小于等于4Ω,且静电轨安装不应侵入应答器非金属区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接地电阻测试仪、观察/尺量。7.13.5给水系统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给水系统应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生活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应符合GB5749的有关规定;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检查材质证明书及检测报告。2)室内直埋给水管道(塑料管道和复合管道除外)应按设计文件要求做防腐处理。埋地管道防腐层材质和结构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33

41DB3403/T04—2020检验数量:每20m检查1处,且总数不少于5处。检验方法:观察或局部解剖检查。3)水泵就位前的基础混凝土强度、坐标、标高、尺寸和螺栓孔位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检查交接记录,钢尺测量。4)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取顶层(或水箱间内)和首层两处消火栓做试射试验,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为合格;检验数量:两处。检验方法:实地试射检查。b)一般项目1)生产、生活给水采用热镀锌管时应采用加厚热镀锌管,热镀锌层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检查材质证明书,检查进场检验记录。2)金属伸缩节及金属软管的设置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检查现场安装位置。3)当球墨铸铁管采用橡胶圈接口方式明装敷设时,接口及转弯处固定设施设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与设计文件对照现场检查。4)箱式消火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栓口应朝外,且不应安装在门轴侧;(2)栓口中心应距地面1.1m,允许偏差应为±20mm;(3)阀门中心应距箱侧面140mm、距箱后内表面100mm,允许偏差应为±5mm;(4)消火栓箱体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3mm。检验数量:每个检验批检查1处。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钢尺量测。7.13.6排水系统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生活污水管道的坡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及GB50242的有关规定;检验数量:按系统内直线管段长度每30m抽查2段,不足30m不少于1段。检验方法:用水准仪或水平尺、拉线和钢尺量测检查。2)排水塑料管伸缩节装设位置及做法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水平管道伸缩节间距不应大于4m,立管层高小于4m时,每两层应设置一个,大于4m时,每层应设置一个;检验数量:不少于5个伸缩节区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排水主立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应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应达到100%;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通球试验检查。b)一般项目1)在生活污水管道上应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并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及GB50242的有关规定;34

42DB3403/T04—2020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钢尺量测。2)架空敷设的明装生活污水、雨水排水管道,应设卡箍或其他固定件加固安装;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观察。7.13.7热水供应系统与卫生器具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车场内的热水供应系统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GB50242的有关规定;b)车场内的卫生器具安装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GB50242的有关规定。7.13.8通风与空调,其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应符合GB50243及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7.13.9车场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设备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项目,并应填写验收记录:1)设备的整体外观检查应符合本章规定和设计要求;2)设备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及动作的有效性能检查应符合设备设计和技术文件的要求;3)功能测试检验,应符合各设备设计和技术文件的要求。b)工程竣工验收应提供下列资料:1)原材料、设备的合格证及说明书;2)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或洽商记录;3)调试记录;4)隐蔽工程施工及验收记录;5)质量评定记录;6)易损件图册;7)竣工图;8)设备供货商随机文件资料;9)工程声像资料。c)专业设备的性能试验后,应对工程的适用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工程验收前应检查车场设备的运行工况;d)特种设备安装及验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GB50235及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e)车场的电气设备的安装,其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应符合GB50147、GB50169、GB50171、GB50254、GB50303、GB50601、GB50150、及GB50300的有关规定;f)车场的设备的安装,其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应符合GB50339、GB50166、及GB50300的有关规定;g)车场的其它机械设备的安装,其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应符合GB50231、GB5226.1及GB50300的有关规定。8道岔8.1一般规定8.1.1道岔平台形式分钢筋混凝土平台和钢结构平台,同一组道岔应在同一类型平台上;安装道岔设备前应对道岔平台的土建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土建施工质量应满足道岔设备安装要求。8.1.2道岔设备安装应符合道岔设备限界要求,并应满足车辆行驶和安全运营的条件。道岔设备安装调试应检查道岔设计与制造符合“故障-安全”原则。35

43DB3403/T04—20208.1.3道岔设备及器材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a)道岔平台土建工程应全部完成,如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台,其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b)吊装设备应能满足吊装要求。8.1.4安装的设备应在工厂调试试验并经过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安装现场。安装所采用的材料、半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应进行现场验收。8.1.5安装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8.1.6道岔平台上的供电电缆、通信及信号电缆、道岔控制电缆等应按电压等级分别布置在道岔平台两侧的电缆槽内。8.1.7道岔设备及预埋件防腐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以及JT/T722的有关规定。8.1.8道岔设备安装完后应作单机调试、系统调试、联合调试(包括转辙调试和接口调试),以及车辆通行试验,工程施工和验收应按质量检验评定要求进行质量评定。8.1.9道岔区应有安全附属设施、安全隔离设施、足够的检修空间,并设有安全通道,道岔区应有照明、供维修使用的电源和消防措施。8.1.10现场配焊处所用焊条、焊丝和焊剂应与被连接件的材料相适应。8.1.11现场配焊处焊接接头的形式与尺寸应符合GB/T985.1和GB/T985.2的有关规定。8.1.12现场配焊处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测,焊缝表面不应有裂纹、气孔、夹渣、弧坑裂纹、咬边等缺陷,检测标准应符合GB50205的规定。8.2道岔平台8.2.1钢筋混凝土道岔平台其底板应采用二次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台框架结构应保证水平度要求。8.2.2钢筋混凝土平台钢筋加工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a)运至现场的每批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b)钢筋接头宜采用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当采用搭接焊接时,其搭接长度应大于所使用的钢筋直径的10倍,工艺应按设计要求执行;c)钢筋绑扎应牢固稳定,不应变形、松脱和开焊。钢筋混凝土保护层、钢筋级别、直径、数量、间距、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d)钢筋绑扎后宜用同标号砂浆垫块支垫,支垫间距宜为1m,并按行列式或交错式摆放,应与钢筋固定牢固;e)钢筋绑扎间距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2的要求。表8.2.2钢筋绑扎间距尺寸允许偏差表项目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间距±10水平钢筋间距±10骨架长度±20骨架宽度±5弯曲钢筋位置±108.2.3钢筋混凝土平台安装道岔底板下的支撑脚应满足下列要求:36

44DB3403/T04—2020a)支撑脚的材质、规格、防腐应符合道岔安装设计要求;b)支撑脚与基础内的主钢筋采用绑扎方法连接,连接点不应少于两处;c)支撑脚的位置应符合道岔安装设计要求,偏差宜控制在±20mm内;d)支撑脚底部与预留基坑的接触面应平整,宜用膨胀螺栓固定。8.2.4钢筋混凝土平台模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模板表面应光滑,平整,模板与钢筋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层应涂刷隔离剂;b)模板支立后不应有变形,松脱;c)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埋孔洞的支立件在浇筑时应无质量缺陷;d)不应影响道岔底板的安装,应利于混凝土的浇筑;e)模板支立应牢固,交接处应严密,支架应稳定,模板支立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4规定。表8.2.4模板支立允许偏差表项目允许偏差轴线位移(mm)±5结构断面尺寸(mm)15侧面垂直度(‰)10模板高度(mm)±10相邻模板接缝错位(mm)2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偏差(mm)10传动轴外套管支立中心(mm)±208.2.5钢筋混凝土平台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a)浇筑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进行检查,应清除模内杂物,检查合格后才能浇筑;b)道岔的每一处凸台应一次浇筑完成,同组道岔凸台的浇筑间隔时间不应大于3h,应控制钢筋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和塌落度;c)浇筑时应充分振捣。拆模后,凸台表面应光滑平整、无裂纹、孔洞、夹砂等明显缺陷,道岔底板下应无空洞;d)宜从浇筑结束时的6h~12h后开始不定期浇水养护,防止凸台表面开裂。养护期不宜少于14d。每组道岔的基础浇筑时留置的钢筋混凝土强度试件数量不应少于2组;e)混凝土强度大于2.5MPa时,方可拆除非承重模板。8.2.6钢结构平台安装构件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应符合设计规定及本规范第5.2.2条中第3款的规定。8.2.7现场配焊处所用焊条、焊丝和焊剂应与被连接件的材料相适应。8.2.8现场配焊处焊接接头的形式与尺寸应符合GB/T985.1和GB/T985.2的有关规定。8.3道岔及控制装置安装8.3.1道岔设备应在工厂制造中检查:使用的主要材料质量、外购外协件质量;焊接焊缝质量;道岔梁精度、控制装置功能、涂装涂料质量;组装后道岔长度、线型及线向偏差;梁的走形面整体或局部高低偏差、直线度、错位;道岔的转辙量、转辙时间;转辙时电机的峰值电流、电压等项目应经制造厂和使用方验收合格后才能出厂及安装。8.3.2道岔及控制装置安装后应通过转辙试验和联锁试验验证其功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7

45DB3403/T04—2020a)应满足道岔控制和检测的功能,能按照信号系统发出的指令,使道岔完成解锁、转辙、锁定和信号反馈;b)应满足系统检测、故障诊断、故障保护和报警功能;c)应满足能将道岔实际位置传给信号系统的表示功能;d)应满足联锁电路要求,联锁控制应采用安全型继电器;e)信号联锁与道岔控制电路之间的传输通路应正常,传输的信息应满足联锁及控制装置的运用需求。8.3.3道岔控制装置安装应检查道岔控制的故障—安全性能,在使用中严禁有错误表示。8.3.4控制柜及接线盒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安装位置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b)紧固件应防腐蚀,宜采用标准件;c)安装应牢固,封闭应良好,并有防潮和防虫鼠害的措施;d)柜体的接地应牢固良好,门体应选用截面积不小于4mm2黄绿色绝缘铜芯软导线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e)柜体应垂直和水平,柜体位置尺寸与设计尺寸偏差不应大于100mm;f)电缆进入控制柜和接线盒封口处应密封。8.3.5电缆安装和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敷设的电缆应符合设计要求;b)电缆外皮应完整,无破损,不应有绞拧、护层折裂等机械损伤;c)控制柜至转辙电机、接线盒的电缆应设置穿线槽或电缆沟;d)进入控制柜内的电缆电线应排列整齐,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e)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应固定牢固,不应使所接端子受到外力作用;f)柜箱内的电缆线应按水平或垂直有规律地配置,不应任意歪斜和交叉连接;g)配线应整洁、美观,编号应正确,字迹应清晰且不易脱色;h)电器间的连接线缆端部应绞紧,不应松散、断股,可动部位两端应用卡子固定;i)电缆固定敷设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倍的电缆直径,移动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10倍电缆直径;j)控制柜外部的通讯电缆与信号电缆应经过屏蔽,并将屏蔽层与控制柜接地连接在一起;k)道岔上的电缆应敷设于线槽或金属管中,在线槽或金属管不便敷设或有相对位移安全的场合,可采用软管敷设。8.3.6线槽及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结合部平直,接板严密,槽盖齐全,盖好后应平整、无翘角,接口处应作接地处理;b)出线口应无毛刺,位置正确;c)电缆支架所用材料应平直和无显著扭曲,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d)线槽支架面漆应涂刷均匀,粘合应牢固,不应有漆面起层、皱皮等缺陷。8.3.7限位开关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限位开关安装前需进行功能检查,手动拨动开关摆杆,使用万用表检测触点的通断是否正常,且保证无卡顿现象;b)限位开关的安装应保证触发时与触发挡块可靠接触,滚珠摆杆应停止在触发挡块平面上;开关触发时的触发角度应在20°~60°之间。8.4系统调试8.4.1道岔设备调试试验应在道岔安装施工完成后进行,并应具备下列条件:38

46DB3403/T04—2020a)道岔设备安装已按限界设计检查并完全合格;b)相邻轨道梁已安装就位;c)配电电源可正常供电,提供的电源电压符合技术文件规定;d)信号设施安装到位并能使用,与信号接口联线应按联锁要求完成;e)道岔设备润滑系统能正常工作;f)道岔平台或道岔桥内无影响调试进行的施工或障碍;g)道岔安装已经过安装质量检查合格,并有安全保障措施。8.4.2道岔调试应包括以下内容:a)电源调试;b)工作保护接地的电阻值小于等于4Ω,防雷保护接地的电阻值测试小于等于10Ω;c)锁闭装置的解锁、闭锁调试;d)电机启动、运转、制动调试;e)位置开关位置及动作调试;f)道岔梁间和道岔两端与相邻轨道梁间接缝板接缝间隙调整;g)道岔转辙电机调试,保证伺服电机启停无卡滞、异响,同时测量道岔电机工作行程;转辙时间调试,通过调整电机工作参数,保证道岔转辙时间符合设计需求;h)在人工手动模式下,人工手动道岔运转调试;i)在手控操作模式下,道岔运转调试;j)在现场操作模式下,道岔运转调试;k)在集中控制模式下,道岔运转调试;l)道岔设备的安装接口和专业接口调整试验。8.4.3道岔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a)道岔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b)道岔从信号发出、解锁、转辙、锁定到信号回馈的全过程应运转正常,无杂音,无渗漏,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c)道岔安装调试应无故障连续转辙2000次以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8.4.4调试后的接口应满足下列规定:a)与给排水专业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1)道岔平台上安装的道岔线缆管道和相应设施不应阻碍积水排放;2)道岔使用的电缆沟(或电缆槽)应确保沟内排水畅通。b)与低压配电专业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1)为道岔提供电源的切换箱应提供AC380V/AC220V双电源;2)道岔设备接地点应设置在固定端合适位置;3)动照配电箱至道岔控制柜之间的配电线路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c)与信号系统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1)信号系统及道岔控制装置的电路接口宜采用继电器接口;2)道岔控制电路接口应与信号系统接口一致。8.4.5道岔就位放线和找正、调平应符合下列规定:a)道岔安装前应按施工设计图和测量专业移交的线路基准点作为安装测量基准,确定道岔安装基准线;b)道岔安装基准线与道岔平台实际轴线的纵向和横向距离允许偏差应为±3mm;39

47DB3403/T04—2020c)应按照道岔安装设计图确定道岔岔前、岔后、里程坐标点及道岔走行面高程,其测量偏差应在设计规定范围内;d)道岔平台的基准线与道岔底板的安装基准线应为同一基准线,确定后应设永久性中心标板或者基准点永久性标记;e)道岔设备定位基准确定后,设备的找正、调平应在确定的测量位置上进行检测,复检时不应改变原来测量的位置。8.4.6道岔梁梁体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a)梁体形状尺寸应准确;检测工具、仪器应一致;检查项目、检测工具、检测方法及检测频率进行检查验收;b)梁体外表不应有缺陷,梁体表面平整,梁体涂装完成后,在自然光线下检查时,涂装面应平整光滑,在规定的梁体部位,用规定的颜色、字体及标识的内容做好标识。8.4.7道岔驱动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转辙电机行程开关支架安装角度应正确,不应阻碍其他部件的运动;b)手动转辙减速装置的离合器开合时应无异响、无动作失灵、无卡滞。8.4.8锁定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机在启动或制动时转子应无轴向窜动,制动器应有手动释放装置;b)锁定推杆与锁定槽镶块左右总间隙不应大于2mm;c)将电机制动器释放后,运动推杆系统应转动灵活,推杆应进出自如;d)锁定装置行程开关应与相应的机械结构配合调整,动作应正确,应不阻碍其他部件运动;e)锁定装置的锁定槽安装后应确保道岔转辙量达到设计要求,道岔线型应符合设计的线型图要求;f)转辙距离允许偏差为±3mm。8.5质量检验8.5.1钢筋混凝土道岔平台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道岔安装底板表面光滑、平整、无裂纹、孔洞、夹砂等明显缺陷,道岔底板下无空洞;2)道岔区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道岔平台上不应有积水;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b)一般项目1)同组道岔各底板的基准中心线与放线基准线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2mm;2)台车走行轨与道岔底板应固定牢固,走行轨的走行面应符合台车走行要求,水平允许偏差应为±1mm;3)道岔底板上应预留钢筋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孔,振捣孔设置不应影响底板强度;4)同组道岔的两相邻台车走行轨的轨道高低偏差不应大于2mm。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8.5.2钢结构道岔平台应符合如下要求:a)主控项目1)道岔安装底板表面光滑、平整、无裂纹等明显缺陷;2)道岔区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道岔平台上不应有积水;40

48DB3403/T04—2020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b)一般项目1)同组道岔各底板的基准中心线与放线基准线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2mm;2)台车走行轨与道岔底板应固定牢固,走行轨的走行面应符合台车走行要求,水平允许偏差应为±1mm;3)同组道岔的两相邻台车走行轨的轨道高低偏差不应大于2mm;4)钢结构平台应满足道岔平台框架结构应保证平面度不大于2‰。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8.5.3道岔及控制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道岔的类型、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规定;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查验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证明文件,观察检查、尺量、清点。2)道岔梁端与轨道梁段接缝允许误差为0~10mm;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尺量。3)道岔及控制装置安装后应通过转辙试验和联锁试验查验证其功能应符合安全性和可靠性;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查验试验报告。b)一般项目1)道岔及控制设备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5.3的规定。表8.5.3道岔及控制设备安装允许偏差项目检查位置及内容检测方法允许偏差道岔梁全长直线状态钢卷尺测量±10mm整体在梁的走行面纵向中心线上用细白线、直角尺3mm/4m高低在梁的走行面纵向中线上,测定梁接偏差局部用钢尺、水平仪测量±2mm口部(2+2)m处的尺寸偏差直线在梁的导向面及走行走行面用水平仪测,导向整体3mm/4m度面中心点处测量线向偏差面用细白线、直角尺测量9供电系统9.1一般规定9.1.1本章适用于供电系统工程的施工与验收,未作规定的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9.1.2电力试验应符合GB50150的有关规定。9.2变电所41

49DB3403/T04—20209.2.1基础预埋件应符合下列规定:a)运达现场的各种预埋件、原材料,按进场批次进行检验,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应有相应质量证明文件、材质检验报告(镀锌产品除有材质证明文件外还应有镀锌质量证明文件);b)各设备基础预埋件的材料、规格、尺寸、制作及预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产品技术规定保持一致;预埋的设备基础槽钢(钢板)应直接放在结构层上,接触面应平整、受力均匀;c)设备基础预埋件顶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d)设备基础预埋螺栓的直径及外露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埋设应垂直,丝扣应完好;e)设备基础预埋件应可靠接地,接地方式、接地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基础不少于两处可靠接地;直流开关柜等直流设备采用绝缘安装,确保小车能顺利进出舱体,不能有卡滞现象;其固定螺栓不得接触地面下的结构钢筋;f)基础预埋施工测量使用的仪器,应具有在有效期内的计量检定合格证书;同一轴线的基础应一次测定;测量标桩应齐全,如有疑问或遗失时应进行复测补桩;g)设备基础的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露筋等缺陷;h)设备基础预埋件的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基础预埋件与地面的固定应牢固可靠,固定连接部焊接处应经防腐处理不得有锈蚀;设备基础预埋件型钢的安装顶部宜高出地坪地面10mm,不得低于地面。9.2.2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接地装置所用材料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材质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有相应质量证明文件、材质检验报告;b)土建施工应移交接地电阻值竣工资料,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c)接地干线至少应在不同的两点与接地网相连接;每一设备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应单独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严禁将几个部件串联接地;变电所内接地干线应贯通为一体,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敷设位置不得妨碍设备拆卸与维修,且便于检查;2)沿建筑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宜为300mm,地线与墙壁距离宜为10mm。d)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应采取补偿措施;e)变电所内所有接地线其露出地面部分及埋入地下部分均应作防腐处理;f)变、配电设备的接地母排至少应在不同的两点与地干线连接;所有高、低压配电、开关柜及栅栏门绞链处应用软铜线进行连接、所有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采用镀锌的螺栓、防松垫圈、螺母连接,以保持接地良好;g)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装钢套管保护;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时,应设置补偿器;接地用单芯电缆穿钢管敷设时,应对钢管进行去磁处理;h)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电焊搭接连接。搭接长度:扁钢为其宽度的两倍(至少焊接三个棱边)、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扁钢与角钢连接时,除在扁钢两侧焊接外,还应将扁钢本体弯成直角形(或加焊L形扁钢)与角钢焊接成一个整体,也可由钢带或钢带弯成的卡子与钢管或角钢焊接,所有焊接处应牢固,不得有假焊或漏焊现象;所有焊接部位应进行防腐处理(一遍防锈漆二层富锌漆),涂漆均匀、无漏涂现象;i)接地体(线)为铜或铜与钢的连接工艺采用热剂焊(放热焊接)时,其熔接接头应符合后述规定:1)被连接的导体应完全包在接头里;2)要保证连接部位的金属完全平滑,连接牢固;3)热剂焊(放热焊接)接头的表面应平滑;热剂焊(放热焊接)的接头应无贯穿性的气孔。j)变电所内所有接地干线,其表面应涂以用2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变电所内所42

50DB3403/T04—2020有需要悬挂临时接地线的地点均应设置接地螺栓或接线板,接地螺栓或接线板应符合设计要求。9.2.3开关柜应符合下列规定:a)开关柜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产品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开关柜内各功能元器件(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互感器、避雷器、母线等)设备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规定;2)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应有相应质量证明文件、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图纸;3)开关柜体应无破损、变形,外壳无锈蚀;4)开关柜内各功能元器件的所有零部件应齐全完整、无机械损伤;充气部件应无渗漏、SF6气体充至规定压力值;各元器件的绝缘部件不得有变形、受潮,绝缘体表面应光滑、无裂纹和破损;5)开关柜内各功能元器件应安装牢固、安全净距应符合相关规定;各元器件的本体安装水平面误差应小于2mm、纵与横轴安装误差不得大于±3mm;6)开关柜附属安装的微机测控保护装置、综合自动化装置的各项功能及主控单元的接口,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各装置应有中文使用说明书及图纸;7)开关柜内二次设备各元器件应完好无损、固定牢靠;各元器件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元器件各类功能标签应齐全、准确;柜内二次回路接线应正确、背面(安装)接线图应图物相符,布线美观、牢固,应保证与一次部分有足够的安全距离。b)开关柜及母线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值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c)开关柜之间的连接应正确,并与设计主接线图相符,连接方法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规定,柜之间母线连接应牢固、可靠;1)断路器进行当地手动、电动分合闸及远动遥控时应准确可靠、事故情况下能满足继电保护的需要、紧急状况时能在当地机械脱扣分闸、断路器分合闸指示牌应动作可靠、显示准确;2)断路器与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之间的联锁关系,应满足电气控制原理图和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联锁条件;3)断路器应有防电气误操作的“五防”功能、并应优先采用电气闭锁的方式;防误装置应备有专用的解锁工具(钥匙)。d)开关柜采用非绝缘法安装的,本体应直接可靠接地;开关柜安装排列应整齐正确;e)开关柜与基础的连接应牢固稳定、所有紧固件应为不锈钢材质;开关柜内应清洁、无杂物、应有防止小动物进入的封堵措施;f)开关柜内的二次回路布线宜采用线槽或线把,配线应排列整齐、固定牢靠;二次回路接线应接触良好,每个接线端子同一侧所接芯线不得超过两根,柜内配线不得有接头,芯线应无损伤;当采用压接端子连接方式时,压接端子的规格应与导线规格匹配,压接端子的握着力及接触电阻值应符合产品的规定;二次回路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回路编号,其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印制牢固、不易脱色;g)开关柜上各种成套装置、仪表、继电器、显示器、开关、熔断器、指示灯具等应安装牢固、端正、显示正确;可操动部分应动作灵活、准确;h)开关柜门应开启灵活,关闭良好,并应有锁闭功能;开关柜门应用软铜导线与接地装置可靠接地;柜内巡视检修照明灯应齐全、良好;i)引入开关柜的电缆应排列整齐、避免交叉、固定牢靠、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每根电缆须系有电缆标志牌,标志牌制作应正确清晰、标明电缆回路编号、电缆规格型号、起始点,并宜工艺统一;j)所有操作手柄(断路器操作手柄、隔离开关操作手柄、接地刀闸操作手柄、储能操作手柄)在柜43

51DB3403/T04—2020体侧面设置固定的存放位置;k)柜内接地母线、设备接地,柜内接地母排应在整排柜子内贯通,并在柜子的两侧各引一根电缆至接地母排处,接地电缆应符合设计标准;l)安装在柜体外侧的避雷器其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需分开,单独与接地母排连接;m)开关柜、布线系统以及继电保护系统必须交接试验合格。9.2.4变压器a)变压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变压器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及订货合同要求、应有相应质量证明文件、出厂检测试验报告、使用说明书、图纸;2)所有附件应齐全完好、无机械损伤;各部绝缘体应完好无破损、无裂缝及气泡;进出引线及抽头引线绝缘包扎完好、固定牢固;各部连接螺栓应齐全;各部铁件无锈蚀;3)器身检查:需绝缘的各部件间绝缘应良好;铁心无多点接地现象;各绕组线圈完好、无变形移位、绕组外壳表面应干净清洁;器身各部零件无移位、松动;所有连接螺栓应紧固,防松螺母锁紧。b)变压器的安装位置、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出引线安全净距应符合相关规定;变压器的接地应正确、可靠;c)变压器调压切换装置的连接位置应正确、接触良好、标志清楚;d)变压器在装卸和运输前应调查道路情况,制订安全措施;变压器在运输、安装时应有防雨、防潮、防倾倒措施;顶升变压器时,应将千斤顶顶在器身指定部位,升降操作应协调,各点受力应均匀;e)变压器在钢筋混凝土基础面上的支撑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器身支撑点的正下方应采用具备将其受压应力合理分散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结构支撑,且其连接应牢固可靠,满足设计的防震措施要求;f)干式变压器安装后整体器身应完整、无歪斜偏位现象;g)变压器铭牌及运行编号标志应齐全、清晰并便于观察;变压器进出线标志及相色标志应正确,且符合相关规定;h)变压器与引接线的连接、进出引线接线端子的规格型号、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与引接线的连接螺栓应用力矩扳手紧固,其紧固力矩应符表9.2.4的规定,连接部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连接部及线路导线应受力均匀、不得有应力变形现象;表9.2.4钢制螺栓的紧固力距值螺栓规格(mm)力距值(N.m)M88.8~10.8M1017.7~22.6M1231.4~39.2M1451.0~60.8M1678.5~98.1M1898.0~127.4M20156.9~196.2M24274.6~343.2i)采用强排散热的风机应安装牢固、转向正确、转动时应灵活可靠、运转时无振动、无过热现象;44

52DB3403/T04—2020j)感温探头符合产品安装要求,安装位置可靠,传感线走线美观;k)高、低压电缆支架需有弧度,保证电缆与支架均匀接触,支架与电缆之间增加外护套,保证电缆、变压器、布线系统以及继电保护系统的交接试验合格。9.2.5交直流电源装置a)交直流电源装置(含交流、直流充电、直流馈电、蓄电池、事故照明切换)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本系统中各种设备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及订货合同要求、应有相应质量证明文件、出厂检测试验报告、使用说明书、图纸;交、直流屏供货的蓄电池规格、容量和电池数量应符合设计及订货合同要求;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充放电记录及充放电曲线图等;b)交、直流屏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设计规定,交、直流屏采用非绝缘法安装,屏体应直接可靠接地;c)各种交、直流电源装置的充、放电功能与切换功能、绝缘等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流充电及监控装置应具备各种状态下的充电功能及切换功能;直流系统监测正负极母线对地绝缘的功能应有效;电池组对屏内支架应绝缘良好、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0.5MΩ。封堵良好,散热在柜体上部和侧面,下部封堵良好。正式电源未投入之前,禁止蓄电池投入使用。电压巡检插头采用上插头,具有放松措施。蓄电池电极处有绝缘防护帽。柜内照明、通风功能应正常;2)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充电、监控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下列规定:(1)直流充电及监控装置能在正常情况下由恒压状态自动对蓄电池组进行浮充电、当蓄电池组容量或电压低于整定值时应自动转换为限流主充状态,且转换条件和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规定;(2)自动控制功能应自动定期对蓄电池组进行均衡充电,确保电池组随时具备额定容量;(3)直流充电机模块及监控系统的过流、过压保护及报警功能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要求,应能满足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技术要求,其远方进行四遥的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4)直流监控系统应具有且对蓄电池组容量过低、电压过高、过低及母线绝缘的监控、报警功能及远方四遥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3)蓄电池组的充放电容量或倍率校验应符合产品技术规定,按规定放电率终了时电池组容量应为标称容量。不合标准电池的电压不得低于电池组单体电池平均值的2%;电压不合标准的电池数量,不得超过该组电池数量的5%。蓄电池组失去浮充电源后,全事故停电时间范围内,最大冲击负荷下的母线电压不应低于87.5%的额定值;4)交流屏中的各种保护及报警、两路进线电源自动切换应符合设计要求;5)事故照明切换屏:应在失电时自动快速将蓄电池组电源切换至事故照明系统供电;6)交、直流屏内各元器件、成套装置、仪表、继电器、显示器、开关、熔断器、指示灯具等应安装牢固、端正、显示正确;可操动部分应动作灵活、准确。各设备的功能标签应齐全、准确;屏内二次回路接线应正确、背面(安装)接线图应图物相符。d)蓄电池组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1)蓄电池组应排列整齐,连接正确可靠;2)电池外观无变形、无破损;接线柱无锈蚀,无变形、连接螺栓应紧固;电池间连线应连接可靠、无虚接和松动现象;3)蓄电池的外壳应清洁、干燥,电池编号的位置和颜色醒目;4)交、直流屏与基础的连接应牢固稳定、所有紧固件应为不锈钢材质;屏内应清洁、无杂物、应有防尘、防小动物的封堵措施。e)交、直流屏内的二次回路布线应符合设计要求:1)交、直流屏内的二次回路布线宜采用线槽或线把、配线应排列整齐、固定牢靠;45

53DB3403/T04—20202)二次回路接线应接触良好、每个接线端子同一侧所接芯线不得超过两根、柜内配线不得有接头、芯线应无损伤;当采用压接端子连接方式时,压接端子的规格应与导线规格匹配、压接端子的握着力及接触电阻值应符合产品的规定;3)二次回路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回路编号,其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印制牢固、不易脱色;4)交、直流屏门应开启灵活,关闭良好、屏门应用软铜导线与接地装置可靠接地;屏内巡视检修照明灯应齐全、良好;5)引入交、直流屏内的电缆应排列整齐、避免交叉、固定牢靠、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每根电缆须系有电缆标志牌,标志牌应正确清晰、标明电缆回路编号、电缆规格型号、起始点;6)强、弱电回路的电缆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铠装电缆钢带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后接地;电缆屏蔽层应按设计要求的接地方式接地。9.3充电设备9.3.1施工前后均应对充电设备外观进行检查,设备外观平整,无龟裂,色调均匀,无明显色差。9.3.2充电柜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机柜安装环境:温度-20℃~50℃,相对湿度5%~95%(无冷凝),无多尘环境,且符合消防要求;b)安装地板承重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地板应平整、无倾斜;c)设备周围的空间应当满足机柜前门距离障碍物不小于800mm,后门距障碍物不小于800mm,柜顶部距障碍物不小于500mm;d)室外安装时应搭建雨棚。9.3.3顶部充电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充电装置安装可采用吊顶式或立柱式;b)顶部充电装置弓箱安装接触面与轨道梁梁顶顶部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c)吊顶式安装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吊顶式顶部充电装置基础承载应满足设计要求;2)吊顶式顶部充电装置管线应按设计要求在安装基础顶部边缘预留;3)吊顶式顶部充电装置接地应与安装基础通过金属结构接地,接地电阻≤4Ω。d)立柱式安装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立柱式顶部充电装置基础承载应满足设计要求;2)立柱式顶部充电装置管线应按设计要求在安装基础底部边缘预留;3)立柱式顶部充电装置接地应与安装基础通过预埋件和结构钢筋结构接地,接地电阻≤4Ω。9.4电力监控系统9.4.1监控系统设备应在干燥通风的室内保存,无变形、受潮、漆面受损等缺陷,运输时应采取防振、防潮、防止框架变形和漆面受损措施。9.4.2安装监控系统设备的设备房应符合下列规定:a)室内装修和防静电地板安装工作应全部结束;b)设备基础预埋件、设备底座支架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c)门窗应安装完毕,设备房应有防尘措施;d)空调设备安装应调试完毕,环境温度及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9.4.3监控系统硬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监控系统的设备及附件的规格、型号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种接插件的规格应与设备接口一46

54DB3403/T04—2020致;b)设备应有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保修证书,设备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c)主机及其外设的配置和位置应便于维护人员操作及监视。9.4.4操作系统软件、监控系统软件、系统的响应时间、数据上传率等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9.4.5监控主站软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模拟盘或大屏幕及其驱动单元的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b)软件运行应稳定可靠,功能实现应正常;c)软件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应易于操作。9.4.6监控站模拟盘的安装应牢固,无变形、污渍的缺陷。模拟盘上显示元件,光带颜色指示位置应正确并应符合设计要求。9.4.7供电复示系统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设备的规格、型号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整齐牢固,接地应可靠;b)软件运行应稳定可靠,功能实现应正常;c)线缆的规格、型号及安装路径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标牌、线号管标示的内容和字迹应清晰,标志应正确;d)供电复示系统通信设备与主站通信设备连接应可靠,传输应正常;e)供电复示系统对所监控各种对象的显示应正确。9.4.8监控系统调试前应符合下列规定:a)控制中心主站至各分站的专用通信通道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能使用;b)控制中心主站、各分站应有稳定可靠电源。9.4.9监控主站调试应包括下列内容:a)监控系统的启动、自检和切换装置应能正常、可靠工作,并应符合设计要求;b)监控系统与通信设备传输应正常;c)监控系统和被控设备遥控动作应可靠,遥信显示应正确,遥测和故障点标定应准确;d)UPS、蓄电池屏、配电屏二次回路绝缘电阻与工频耐压试验应满足设计要求;e)监控系统的各类选配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应用软件应满足可靠性、可扩展性的要求,并应易于操作。9.4.10监控分站调试应包括下列内容:a)分站各监控单元、接口单元性能应良好,整机工作应正常,并应符合设计要求;b)分站通信单元与通信设备传输应正常;c)各分站与供电设备、遥控动作应正确可靠,遥信显示应正确,遥测和故障点标定应准确;d)二次回路绝缘电阻与工频耐压试验应满足设计要求;e)各种选配功能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应用软件应满足可靠性、可扩展性要求,并应易于操作。9.4.11监控主站接地铜排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Ω。9.5电缆电缆施工与质量检验应符合本规范第6.6节和第6.13节中相关规定。9.6质量检验9.6.1变电所安装工程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47

55DB3403/T04—20201)变电所的设备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观察设备外观及形状。2)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观察检查。3)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并查阅接地电阻测试记录。4)配线电缆、电线不得破损、受潮、扭曲、折皱;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b)一般项目1)开关柜基础预埋件顶面平面度和直线度允许偏差1mm/m,全长不超过2mm,整体平整度每平方米平面误差不超过±1mm;其它设备基础预埋件顶面度和直线度允许偏差1mm/m,全长不超过5mm;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2)开关柜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6.1规定;表9.6.1开关柜安装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垂直度(每米)<1.5相邻两柜顶部<2水平偏差成列柜顶部<5相邻两柜边<1柜间偏差成列柜面<5柜间接缝<2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3)基础预埋螺栓的中心距允许偏差±2mm,外露长度+20mm;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4)基础外形偏差范围应在0~+20mm间;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5)接地干线支持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m~1.5m,垂直部分宜为1.5m~3m,转弯部分宜为0.3m~0.5m;检验数量:按不同部位各抽查10%,且均不得少于1处。检验方法:观察/尺量。48

56DB3403/T04—20206)干式变压器安装允许偏差:基础钢的顶部平直度每米<1mm,全长<5mm;外壳安装的每米垂直度<1.5mm;盘顶垂直度<2mm,盘顶平整度<1mm;外壳中心与器身中心<5mm。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9.6.2充电设备安装工程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充电设备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观察设备外观及形状。2)配线电缆、电线不得破损、受潮、扭曲、折皱;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b)一般项目1)充电柜底板平整度公差应小于0.25%;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2)立柱式充电装置弓箱安装接触面与轨道梁梁顶顶部安装距离允许误差<50mm;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3)立柱式充电装置弓箱安装中心与轨道梁中心距离允许误差<15mm;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4)吊顶式充电装置弓箱安装接触面与轨道梁梁顶顶部安装距离允许误差<50mm;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5)吊顶式充电装置弓箱安装中心与轨道梁中心距离允许误差<15mm。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10信号系统10.1一般规定10.1.1本章适用于信号系统工程的施工与验收,未作规定的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10.1.2信号系统安装主要指线路沿线信号设备安装及配套车载设备安装。10.1.3线路轨旁设备的安装不应侵入设备限界。10.2自动监控(ATS)子系统10.2.1ATS子系统硬件结构由智控中心设备、智控室/集中站设备、停车线设备、车辆识别系统等组成,ATS设备的规格、型号、安装位置、顺序、方向应符合设计规定。10.2.2机架(柜)安装应符合下规定:a)ATS机架(柜)进场时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进行验收,架(柜)符合现行业相关行业标准、相49

57DB3403/T04—2020关产品的技术规定及设计要求;1)检查机柜的外包装及外观应无损伤;2)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及技术资料应完整、正确;3)检查内部器材应无损伤,安装牢固;4)检查机架应无损伤、变形,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b)ATS子系统器材进场,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均应进行验收,各类器材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技术标准;c)ATS机架(柜)的安装位置、排列顺序、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柜高度和颜色应与合同及业主需求/设计要求相符合,走线方式宜顶部和底部均可出线;d)ATS机架(柜)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ATS机架(柜)与走线架连接应牢固、密贴、平直,底座着地不悬空;2)ATS机架(柜)安装应横平竖直、端正稳固,与相临架(柜)在同一直线上,高低在同一平面上;排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3)ATS机架(柜)应安装在槽钢制作的基础底座上;4)ATS机架(柜)安装垂直偏差小于1.5‰;5)相邻两机架(柜)立面偏差小于1mm,成排安装立面偏差小于2mm。10.2.3ATS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ATS设备应根据合同及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装箱单开箱检查清点,ATS设备及备品、备件数量及型号正确,随机技术文件、产品合格证齐全;b)智控中心及智控室/集中站设备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智控中心室内设备机柜、各类表示盘及其他设备的外壳分别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2的多股铜芯绝缘软线引至室内等电位地线端子,接地电阻小于1Ω;2)各智控室/集中站设备室的ATS机柜外壳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2的多股铜芯绝缘软线引至设备室等电位地线端子总接地板;3)如设备机柜底座为槽钢制作,底座应与智控中心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相接接;4)成排底座接在连接线不少于2点。c)智控中心ATS设备和车站ATS设备(若有配置)的设备铭牌标示完整,设备外壳无变形、漆层无脱落;d)ATS设备之间配线的规格、型号等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配线布置平直无交叉;在防静电地板下布线时应放置在电缆走线槽内;e)ATS设备之间配线的线缆号牌应按规定标准清楚;f)安装在ATS机柜中的设备应稳固,各10.3自动防护(ATP)子系统10.3.1机架(柜)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ATP机架(柜)进场时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进行验收,架(柜)符合现行相关行业标准、相关产品的技术规定及设计要求;b)ATP机架(柜)的安装位置、排列顺序、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c)ATP机架(柜)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ATP机架(柜)应按照设备布置图进行组装,架子组装应方正,设备横梁间距合适;50

58DB3403/T04—20202)ATP机架(柜)与相临架(柜)连接应牢固、平直,底座着地不悬空。机架(柜)安装应横平竖直、端正稳固,每列架(柜)应在同一直线上,同类机架(柜)高低在同一平面上;排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3)机架(柜)与走线架(槽)连接后,走线架(槽)应平直、牢固;走线架应与ATP机架绝缘。d)安装垂直偏差小于1.5‰;e)相邻两机架(柜)立面偏差小于1mm,成排安装立面偏差小于2mm。10.4自动运行(ATO)子系统10.4.1机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ATO机架(柜)进场时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进行验收,架(柜)符合现行相关行业标准、相关产品的技术规定及设计要求:1)检查机柜的外包装及外观应无损伤;2)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及技术资料应完整、正确;3)检查内部器材应无损伤,安装牢固;4)检查机架应无损伤、变形,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b)ATO子系统器材进场,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均应进行验收,各类器材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技术标准;c)ATO机架(柜)的安装位置、排列顺序、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柜高度和颜色应与合同及业主需求/设计要求相符合,走线方式宜顶部和底部均可出线;d)ATO机架(柜)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ATO机架(柜)与走线架连接应牢固、密贴、平直,底座着地不悬空;2)ATO机架(柜)安装应横平竖直、端正稳固,与相临架(柜)在同一直线上,高低在同一平面上;排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3)ATO机架接地可靠,并符合要求;4)安装垂直偏差小于1.5‰;5)相邻两机架立面偏差小于1mm,成排安装立面偏差小于2mm。10.4.2ATO机柜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机柜外壳无变形,漆层无脱落;机柜安装垂直、牢固,通风、防尘良好,温控系统功能符合设计要求;b)插座固定牢固,插头、插座接触良好,应有防松动装置;c)机柜接地端子与车辆构架连接的地线应采用截面10mm2的导线连接,导线尽量短;d)模块插接固定良好,配件及铅封齐全;e)ATO机柜与机架连接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10.5全电联锁子系统10.5.1全电联锁轨道旁设备的安装应检查轨道梁周边安装条件,对有非金属区安装要求的设备应检查非金属区条件是否满足,条件符合后再进行安装。10.5.2矮型信号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矮型信号机及其附属设施进场时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b)矮型信号机应设在车辆运行方向右侧,不得已需设置于左侧时,应由建设单位批准;51

59DB3403/T04—2020c)信号机的设置位置和显示方向,应保证从车辆、车列上不致于误认为邻线的信号机;d)信号机构的型号、规格和灯光配列应符合设计要求;e)LED小型化信号机的显示距离和角度应满足设计规定,当信号机显示灯光二极管点亮不足70%,应报警(若系统配置报警功能);f)矮型信号机基础埋设应平稳,与地面的倾斜量不应大于60:1;g)信号机构内部设备安装布置合理,设备安装牢固,不卡碰,各紧固件应上紧;h)信号机名称应书写在机构中间或机构正面基础上,名称符号应与竣工图相符。字体为60mm×40mm的直体字,字迹清晰、端正。底色为白色者写黑字,底色为黑色者写白字;i)联锁计算机应采用的安全型冗余结构,安装时需要严格按照安装图纸施工,设备接线按要求连接,摆放整齐,做好标识去向;设备铭牌标示完整,设备外壳无变形、漆层无脱落;j)联锁计算机安装时需对其规格、型号进行检查,安装时做好机壳接地,外壳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2的多股铜芯绝缘软线引至室内等电位地线端子,接地电阻小于1Ω;k)联锁设备安装时严禁插移动硬盘等,若调试需要插移动硬盘需要做好防病毒措施;l)联锁机柜板卡安装要做好防静电措施,严禁带电随意插拔板卡;m)安装在联锁机柜中的设备应稳固,各类连接插头连接良好,各部固定螺栓应齐全。10.5.3高柱信号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高柱信号机及其附属设施进场时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b)高柱色灯信号机机柱类型、埋深、机构安装高度及安装限界应符合设计规定。信号机柱埋深不足时,应采取加固措施进行防护;c)机柱的弯曲度不应大于机柱长度的1/200;d)高柱信号机光源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灯泡为光源时,其灯座应调整灵活,以满足显示距离的要求,并应使用有主、副灯丝的专用灯泡;2)当采用LED为光源时,其电气特性应符合产品技术标准和设计规定。e)信号机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信号机配线型号及规格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技术要求;2)绝缘软线不得有损伤、老化现象;3)绝缘软线不得有中间接头;4)绝缘软线两端芯线可用爪形线环,铜线绕制线环或冷压接线端子压接等方式做头;5)绝缘软线在机柱、电线引入管进出口处应加防护。采用橡皮电缆或塑料绝缘电缆时,可不加防护。f)高柱信号机灯室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灯室之间不得串光;2)色玻璃及透镜应清洁、明亮,并应无影响显示的斑点和裂纹;3)机构盖关闭应严密,并应无渗、漏水现象。g)高柱信号机组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部组件安装应齐全,并应无破损、裂纹现象;2)各部件连接件连接应正确,紧固件平衡应紧固;3)各开口销安装应正确,劈开角度应为60°~90°。h)信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52

60DB3403/T04—20201)信标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2)信标安装不得侵入限界;3)信标安装应端正、牢靠,中心线与轨道梁中心线应平行一致,信标与车载天线中心线、相互距离应保持一致,并应符合设计要求;4)连接到有源信标的电缆应防护、固定。10.5.4信号机单体安装试验应检查下列内容符合设计文件要求:a)信号机灯光排列;b)显示距离满足设计要求。10.5.5分线盘(柜)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分线盘(柜)进场应进行验收,盘面(柜内)布置及规格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b)分线端子盘(柜)安装的位置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c)电缆引入盘柜应符合设计要求,所有电缆的屏蔽层应连接并可靠接地;d)分线盘(柜)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e)分线盘架号应在正面的上方居中,层号应在左侧;分线盘端子上应有去向铭牌。10.5.6机架(柜)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全电联锁机架(柜)进场时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进行验收,架(柜)符合现行相关行业标准、相关产品的技术规定及设计要求;b)全电联锁机架(柜)的安装位置、排列顺序、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架高度和颜色应与室内其他设备相一致;c)全电联锁机架(柜)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架(柜)与底座、架(柜)之间、架(柜)与走线架、走线架与走线架及预埋螺栓连接牢固、密贴、平直,底座着地不悬空;2)机架(柜)安装应横平竖直、端正稳固,每列架(柜)应在同一直线上,同类机架(柜)高低在同一平面上;排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10.5.7全电联锁机安装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联锁机柜等设备进场应进行验收,其规格型号符合设计文件要求;b)全电联锁的联锁机、执表机、控显机、微机监测等设备安装位置、排列顺序应符合设计文件;c)联锁驱动和表示采集应与施工图纸相符。10.5.8全电联锁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联锁计算机应采用的安全型冗余结构,安装时需要严格按照安装图纸施工,设备接线按要求连接,摆放整齐,做好标识去向;设备铭牌标示完整,设备外壳无变形、漆层无脱落;b)联锁计算机安装时需对其规格、型号进行检查,安装时做好机壳接地,外壳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2的多股铜芯绝缘软线引至室内等电位地线端子,接地电阻小于1Ω;c)联锁设备安装时严禁插移动硬盘等,若调试需要插移动硬盘需要做好防病毒措施;d)联锁机柜板卡安装要做好防静电措施,严禁带电随意插拔板卡;e)安装在联锁机柜中的设备应稳固,各类连接插头连接良好,各部固定螺栓应齐全。10.6DCS子系统10.6.1DCS系统设备的规格、型号、安装位置、顺序、方向应符合设计规定。10.6.2轨旁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53

61DB3403/T04—2020a)轨旁DCS天线通过轨道梁盖梁预埋立杆安装天线设备或轨道梁内敷设天线装置的形式安装,轨旁天线的安装不得侵入车辆设备限界;b)如轨旁天线采用立杆安装,立杆支架焊接满足结构力学及强度,满足AP杆及设备安装要求,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及安装,特殊条件下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10.6.3机架(柜)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DCS机架(柜)进场时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进行验收,架(柜)符合现行相关行业标准、相关产品的技术规定及设计要求;b)DCS机架(柜)的安装位置、排列顺序、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c)DCS机架(柜)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DCS机架(柜)应按照设备布置图进行组装,架子组装应方正,设备横梁间距合适;2)DCS机架(柜)与相临架(柜)连接应牢固、平直,底座着地不悬空。机架(柜)安装应横平竖直、端正稳固,每列架(柜)应在同一直线上,同类机架(柜)高低在同一平面上;排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3)机架(柜)与走线架(槽)连接后,走线架(槽)应平直、牢固;走线架应与DCS机架绝缘。10.6.4DCS系统硬件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硬件表面无划伤痕迹,机柜标识及厂标;b)接地系统设计、等电位接地排;c)接线空间和等电位接线端子。10.6.5DCS子系统组网方式、组网规则:a)组网方式:车地无线采用LTE技术综合承载,建立A、B两张独立的安全环网;b)组网规划:A网独立承载信号业务,B网承载信号、PIS、CCTV、语音等业务;c)A、B网IP地址划分需要由建设、运营管理部门统一规划,施工时严格按照IP地址表配置交换机、路由器及其他网络设备;d)网络设备安装严禁插移动硬盘等,若调试需要插移动硬盘需要做好防病毒措施;e)网管设备安装要做好防静电措施,严禁随意触碰设备。10.7计轴子系统10.7.1计轴机架(柜)进场时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进行验收,架(柜)符合现行业相关行业标准、相关产品的技术规定及设计要求;a)检查机柜的外包装及外观应无损伤;b)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及技术资料应完整、正确;c)检查内部器材应无损伤,安装牢固;d)检查机架应无损伤、变形,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10.7.2计轴子系统器材进场,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均应进行验收,各类器材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技术标准。10.7.3计轴机架(柜)的安装位置、排列顺序、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柜高度和颜色应与合同及业主需求/设计要求相符合,走线方式宜顶部和底部均可出线;10.7.4计轴机架(柜)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a)计轴机架(柜)与走线架连接应牢固、密贴、平直,底座着地不悬空;b)计轴机架(柜)安装应横平竖直、端正稳固,与相临架(柜)在同一直线上,高低在同一平面上;排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54

62DB3403/T04—2020c)计轴机架(柜)应安装在槽钢制作的基础底座上;d)计轴机架(柜)安装垂直偏差小于1.5‰;e)相邻两机架(柜)立面偏差小于1mm,成排安装立面偏差小于2mm。10.7.5计轴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计轴设备应根据合同及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装箱单开箱检查清点,计轴设备及备品、备件数量及型号正确,随机技术文件、产品合格证齐全;b)设备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备的外壳分别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2的多股铜芯绝缘软线引至室内等电位地线端子,接地电阻小于1Ω;2)如设备机柜底座为槽钢制作,底座应与智控中心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相接接;3)成排底座接在连接线不少于2点。c)车站计轴设备(若有配置)的设备铭牌标示完整,设备外壳无变形、漆层无脱落;d)计轴设备之间配线的规格、型号等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配线布置平直无交叉;在防静电地板下布线时应放置在电缆走线槽内;e)计轴设备之间配线的线缆号牌应按规定标准清楚;f)安装在计轴机柜中的设备应稳固,各类连接插头连接良好,各部固定螺栓应齐全。10.7.6车载/轨旁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车载设备的配线应采用线槽或管道防护,并应与车辆控制的配线径路分开单独敷设;各种配线应标有线号,焊接或压接良好,焊点应有套管防护,配线整齐牢固;b)车载设备的各种配线与车辆接口的电路配线应与车体绝缘,采用500V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不小于20MΩ;c)计轴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计轴电子盒及轮轴检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2)计轴电子盒及轮轴检测传感器的连接电缆的长度不宜大于8m;3)计轴电子盒及轮轴检测传感器的安装不得侵入限界。d)速度表、模式开关、表示灯与报警装置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e)信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信标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2)信标安装不得侵入限界;3)信标安装应端正、牢靠,中心线与轨道梁中心线应平行一致,信标与车载天线中心线、相互距离应保持一致,并应符合设计要求;4)连接到有源信标的电缆应防护、固定。f)ATP车载接收天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线安装于车辆运行方向第一位车辆转向架后方,当车辆编组增多时,天线安装于车辆运行方向第一位车辆转向架后方和末位车辆转向架前方;2)天线中心向轨内偏移量为100mm±5mm。g)如有测速雷达,其安装应按说明书执行,安装位置和高度符合设计要求;h)测速传感器安装于车辆运行方向第一位非牵引转向架上,当车辆编组增多时,测速传感器安装于车辆运行方向第一位和末位非牵引转向架上。10.8电缆、光缆线路55

63DB3403/T04—202010.8.1电缆、光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电缆、光缆进场需进行验收或因有异议送有资质试验室抽样检测时,对其绝缘电阻等主要参数进行测试。普通电缆、光缆线间绝缘电阻及任意芯线对地绝缘电阻阻值不得小于500MΩ/km;综合扭绞电缆、光缆线间绝缘电阻及任意芯线对地绝缘电阻阻值不得小于3000MΩ/km;特殊规格的电缆、光缆,电气特性应符合产品规定及设计要求;b)对所有电缆、光缆的外观进行检查有无损伤,并进行单盘测试,质量符合规定;c)电缆、光缆敷设前,应对运到工地的电缆、光缆进行单盘检测,对电缆、光缆的规格、程式进行数量清点和外观检查(外观应无明显损坏),光缆用OTDR检测光纤有无断点,其衰耗值应符出厂要求;d)电缆、光缆的敷设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e)电缆、光缆敷设时应满足下列规定:1)电缆、光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光缆外径的15倍,不得出现背扣、小弯现象;2)平行于轨道的直埋电缆、光缆距最近轨底边缘的距离为:线路外侧不得小于1.5m;当路肩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光缆的斜面距离不得小于1.5m时,可减至不小于1.0m;在线路间时,不得小于1.0m;当线间距为4.5m时,不得小于1m;平行于公路的直埋电缆、光缆距公路面、排水沟边沿不得小于1m;3)电缆、光缆支架上或同沟直埋的同层电缆、光缆,不应交叉、扭绞;4)电缆、光缆与其它设施平行或相交时,其距离与防护措施应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5)根据设计要求敷设光缆的A、B端,光缆宜整盘敷设,以减少中间接头。f)普通护套电缆、光缆在环境温度低于-5℃、耐寒护套电缆、光缆在环境温度低于-10℃敷设时,应采取保暖措施;g)电缆、光缆径路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h)电缆、光缆每端储备长度及其埋深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外电缆、光缆每端储备量不得小于2m,20m以下电缆不得小于1m;2)室外电缆、光缆进入室内的储备量不得小于5m;3)电缆、光缆过桥在桥的两端的储备量为2m;4)电缆、光缆地下接续时,接续点每端电缆、光缆的储备量不得小于1m;5)室外箱盒设备处的储备电缆、光缆埋设深度同引入的电缆沟深。受条件限制不能与引入沟同深时,可减少埋设深度,但不得小于200m,箱盒设备处并有围桩等进行防护。i)电缆、光缆埋设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达到C13级标准;2)表面不得出现粗糙和明显的丢边掉角现象。j)电缆、光缆埋设标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电缆、光缆的首端、末端、转向或分支处安装电缆、光缆埋设标,直埋电缆应设标示桩;2)直埋电缆的上、下应有细沙或软土,回填应无石块、砖头等尖锐硬物;3)长度大于500m的电缆、光缆径路,中间又无转向或分支电缆、光缆埋设标,应每隔不到500m的距离安装一电缆、光缆埋设标;4)电缆、光缆地下接续处,应安装电缆、光缆埋设标;5)电缆、光缆穿越障碍物而需标明电缆实际路径的适当地点应安装电缆、光缆埋设标;6)根据安装地点的不同,电缆、光缆埋设标上应标明埋深,直线、拐弯或分支,地下接续处应标写“接续标”字样及接头编号。56

64DB3403/T04—2020k)布放到支架上的电缆、光缆应排列整齐,宜间隔2米左右进行电缆、光缆的绑扎。10.8.2电缆、光缆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缆、光缆穿越轨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用镀锌钢管或焊接钢管防护;b)电缆、光缆采用电缆、光缆槽防护时,电缆、光缆槽的埋设深度为盖顶面距地面200mm~300mm或按设计要求;c)电缆、光缆防护用管、槽等器材进场时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d)电缆、光缆线路防护设施的设置地点、设置方式、设置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e)当采用金属管(槽)作防护时,应经热镀锌、涂漆等防腐处理。各类防护用管(槽)的两端口处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电缆、光缆引入室内的引入孔应用防火材料封堵严密;f)电缆、光缆防护所用防护管内径应为电缆、光缆集合外径的1.5倍以上;g)高架线路上电缆、光缆的裸露部分应采取防紫外线防护措施;h)室内电缆、光缆地表裸露部分应采取防鼠防护措施;i)电缆、光缆线穿过伸缩缝应按设计规定预留伸缩余量。10.8.3电缆、光缆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缆、光缆的支架、线槽进场时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b)电缆、光缆桥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光缆桥架安装位置正确,固定牢固,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2)电缆、光缆桥架的同层托板应在同一水平线上。c)金属线槽应接地,接缝处应有连接线或跨接线;d)槽与槽之间、槽与设备盘(箱)之间、槽与盖之间、盖与盖之间的连接处,应对合严密;e)线槽与桥架连接处应垂直,连接应牢固;f)支架在安装前应经热镀锌、涂漆等防腐处理,安装用膨胀螺栓应垂直于安装切面,胀管应全部在切面下,安装完毕应涂刷防锈油漆,并对支架采取接地措施;g)支架安装应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并应固定牢。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安装应间距均匀,同层托臂应在同一水平面上;h)线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直,并应排列整齐。垂直排列的线槽拐弯时,其弯曲弧度应一致。10.8.4电缆、光缆接续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缆、光缆接续材料进场应进行检查,其规格、型号及质量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及设计要求;b)各种扭绞电缆、光缆在进行接续(包括箱盒内主电缆、光缆与各分支电缆、光缆的连接)时,应A端应与B端相接,相同芯组内相同颜色的芯线相接;c)电缆、光缆接续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光缆的接头应水平放置,接头两端各300mm内不得弯曲;2)屏蔽连接线及电缆、光缆芯线焊接时不得使用腐蚀性焊剂,焊接牢固;3)两条光纤的接头端面处理好,切割面与轴向不垂直有夹角,夹角在多模光纤应小于3º在单模光纤应小于1º,两条光纤同轴度应符合要求。d)电缆、光缆箱盒接续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光缆芯线不得有任何损伤。每根芯线应保留有能再进行2次接续的储备量;2)电缆、光缆芯线连接时,端子应稳固,芯线间及芯线与螺母间应放置铜垫圈并拧紧;57

65DB3403/T04—20203)接头装置宜按设计要求进行编号;4)电缆、光缆箱盒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密封性和防腐性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10.8.5电缆、光缆间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缆、光缆引入电缆、光缆间时,在电缆、光缆转弯处应均匀光华,整齐美观,不得出现硬弯或背扣现象,电缆、光缆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规定;b)电缆、光缆引入电缆、光缆间时,电缆、光缆应采用电缆、光缆支架分层固定,电缆、光缆排列整齐。每根电缆、光缆上标有电缆用途和去向的铭牌。10.8.6箱盒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变压器箱、继电器箱、分向电缆、光缆盒、终端电缆、光缆盒进场应进行检验,其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符合相关行业标准,无损伤、裂纹、脱焊、锈蚀,密封良好;b)箱盒钢筋混凝土基础强度达到C8级标准,钢筋混凝土电缆、光缆槽及盖板的强度达到C18级标准,安装的所有基础及电缆、光缆槽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础不得有断裂及影响强度的裂纹;2)不得有明显的丢边掉角现象;3)基础螺栓应竖立垂直,距离正确,外露部分有防锈措施;4)电缆、光缆槽不得露筋;5)各种变压器箱及电缆、光缆盒基础埋设为基础顶面距地面150mm~250mm,继电器箱基础埋设为基础顶面距地面200mm~300mm。c)计轴系统用终端电缆、光缆盒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终端电缆、光缆盒的引线口背向所属疏散网,基础面与底面平;2)终端电缆、光缆盒中心正对轨缝相应区段侧的第一、二横梁中心。d)中间接续的终端电缆、光缆盒、分向电缆、光缆盒宜与轨道平行安装(终端电缆、光缆盒基础与轨道平行、分向电缆、光缆盒两基础连线与轨道垂直);e)高柱色灯信号机的变压器箱、终端电缆、光缆盒应安装在显示方向一侧,箱盒引线孔正对信号机柱中心,变压器箱引线孔边缘至信号机柱边缘宜为470mm,终端盒引线孔至信号机柱边缘宜为400mm~470mm;f)电缆、光缆引入箱盒后引入孔格内应用绝缘胶灌注(包括无电缆引入的备用孔格),绝缘胶灌注深度宜为30mm,表面平整。电缆、光缆切剥做头时不得损伤电缆芯线和绝缘,绝缘胶面低于电缆护套切剥口5mm~10mm;g)箱盒内端子编号应符合下列要求:1)终端电缆、光缆盒端子编号从基础开始,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号;2)分向电缆、光缆盒端子编号,面对信号楼,以“1点钟”位置为1号端子(该1号端子应是弯六柱端子板上左边的第一个端子),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号;3)变压器箱端子编号,靠箱边为奇数,靠设备边为偶数,站在面向箱子引线孔侧端子自右向左依次编号。h)箱盒内电缆、光缆配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引入箱盒内的电缆、光缆应在端子上与其它电缆或设备软电线进行连接,每根芯线留有能做2~3次线环的余量;备用芯线的长度应能够保证与最远端端子进行配线连接;2)芯线线环按顺时针绕制,在端子上芯线线环间及线环与螺母间应垫垫圈。i)箱盒名称书写应符合下列要求:58

66DB3403/T04—20201)终端电缆、光缆盒、分向电缆、光缆盒、变压器箱、轨道设备器材防护箱均应书写名称标示,标示宜印在箱盒盖子上,字体大小适中。10.8.7防雷及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防雷设备进场应进行验收,其质量及性能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及设计要求;b)智控中心/设备集中站/智控室综合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1Ω;c)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地装置宜采用镀锌钢材(钢管、圆钢、角钢)、铜板、石墨或符合设计;2)接地体的埋深不得小于800mm;3)各种接地体距设备或建筑物不得小于1500mm;4)接地体与引接线部分应焊接牢固,引接线露出地面部分应涂调和漆,地下部分应涂机械油,但接地体除外;5)在土壤电阻率较高,接地电阻难以达到标准时,应采用降阻剂或按设计方法安装接地体;6)地下部分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等,外取的土壤不应有较强的腐、蚀性;在回填土时应分层穷实,室外接地沟回填宜有100mm~300mm高度的防沉层;7)不应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极或接地线;8)接地体的引接线应采用双根镀锌铁线或扁钢、圆钢(盘条)、铜芯电缆,引线截面积符合设计要求。d)室内控制台、电源屏、人工解锁按扭盘、各种机架(柜)等设备的外壳或架体,应采用不小于6mm2多股铜芯塑料软线分别接至公用安全接地装置。10.9电源系统及接地信号系统应配备UPS不间断电源,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10.11节电源系统及接地中的相关规定。10.10全自动运行(GoA4)运营管理模式的可靠性、稳定性应符合设计要求。10.11质量检验10.11.1系统设备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信号系统ATS子系统硬件设备、自动防护(ATP)子系统硬件设备、自动运行(ATO)子系统硬件设备、全电联锁子系统设备、DCS子系统设备、计轴子系统设备进场检查,其型号、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观察设备外观及形状。2)机架(柜)电路插板的规格、数量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观察检查。3)联动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和操作手册。4)系统设备供功能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59

67DB3403/T04—2020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和操作手册,完成线路系统调试及与其他系统设备接口调试,具备使用条件,提供试运行所必需的测试、初验报告。b)一般项目1)设备安装位置、机架及底座的加固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2)设备安装牢固,排列整齐,漆饰完好,铭牌、标记清楚正确,并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抽测20%。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机架(柜)安装的垂直倾斜角度偏差应小于机架(柜)高度的1‰;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10.11.2光、电缆敷设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光、电缆及配套器材进场验收数量、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齐全,光、电缆无压扁、护套损伤、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和订货合同检查实物和质量证明文件。2)光、电缆单盘检测光缆长度、衰耗符合设计或订货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检测光缆;用万用表、直流电桥、500V兆欧表、电容耦合测试仪等检测电缆。3)电缆芯线应按顺序一一对应接续,接续完成后应检查无错线、断线,绝缘良好;检验数量:抽查20%。检验方法:用万用表检查错线和断线,用兆欧表抽查测试线间、对地绝缘电阻。4)电缆接头的埋深、固定方式、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检查随工检验记录。5)芯线按光纤色谱排列顺序对应接续;光纤接续部位应进行热缩加强管保护,加强管收缩均匀、无气泡;检验数量:抽查20%。检验方法:观察检查。b)一般项目1)光、电缆线路标桩的埋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标桩应埋设在光电缆径路的正上方,接续标桩应埋设在接续点的正上方,标识清楚;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对照设计文件检查。2)光缆敷设、接续或固定安装时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电缆敷设和接续时,铝护套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铅护套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7.5倍;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检查随工检验记录。60

68DB3403/T04—20203)光、电缆线路余留的位置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4)光、电缆线路区间内敷设应每隔100m挂标识,引入口挂标识,标识清楚,注明光、电缆属性。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11通信系统11.1一般规定11.1.1本章适用于通信系统工程的施工与验收,未作规定的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11.1.2本章包含多个独立系统,在满足以下规定的同时还应满足各专业现有国家标准的要求。11.1.3通信系统工程质量验收除应满足本章规定外,还应符合GB50382的有关规定。11.2通信管线11.2.1通信管线的规格、型号、数量及预埋、安装、敷设的位置与径路,应符合设计要求。11.2.2通信管线应有足够的刚度及强度,管厚符合国家标准。11.2.3支架、桥架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a)支架、桥架及配件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数量、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支架、桥架应有足够的刚度以及强度,对电缆提供可靠的支撑;c)支架、桥架及配件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固定牢固。在有坡度(弧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构架上时,其安装坡度(弧度)应与电缆沟或建筑物构架的坡度(弧度)相同;d)支架、桥架及配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液滴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应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的建筑物上;e)桥架与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交织时,距离不小于500mm;f)支架、桥架及配件安装在同区间时,严禁超出设备界限;g)支架、桥架及配件宜经过热镀锌处理,切口处不应有卷边,表面应光洁、无毛刺,尺寸应准确,并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架与吊架的各臂应连接牢固;h)支架、桥架及配件安装时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安装位置偏差不宜大于50mm;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吊架应间距均匀,同层托板应在同一水平面上;i)安装金属线槽及保护管用的支架、桥架间距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j)敷设电缆用的支架、桥架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水平敷设时宜为0.8m~1.5m;垂直敷设时宜为1.0m;k)两段间应用跨线接通,桥架应具有可靠的接地。11.2.4线槽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a)线槽及配件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数量、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线槽及配件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对电缆提供可靠的支撑;c)线槽终端应进行防鼠防火封堵;d)金属线槽采用焊接连接时应牢固,内层平整,不应有明显的变形,埋设时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螺栓固定应连接牢固;e)槽与槽之间、槽与设备盘(箱)之间、槽与盖之间、盖与盖之间的连接处,应对合严密;61

69DB3403/T04—2020f)线槽与机架连接处应垂直,连接牢固;g)金属线槽应接地,接缝处应有连接线或跨接线,预埋线槽时,线槽的连接处、出线口、分线盒,均应做防水处理;h)当强电电缆与弱电电缆在同一径路用线槽敷设时,应分线槽敷设。若需要敷设在同一线槽内,应采用带金属隔板的金属线槽,分开敷设;i)金属线槽宜经过热镀锌处理。在缆线转弯处,槽道开口的大小应与缆线相适应,切口处应光滑,不应有卷边,内、外壁及盖板表面应光洁、无毛刺,尺寸准确。槽底与盖板均应平整,侧壁应与槽底垂直;j)线槽经过变形缝时,线槽本身就断开,槽内用连接板搭接,不许固定,保护地线和槽内导线均应留有补偿余量;k)预埋线槽的出线口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槽的出线口宜与地面、墙面平齐;l)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m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m)线槽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不大于50mm;n)当直接由线槽内引出电缆时,应采用适合的护圈保护电缆;o)线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其上部与楼板之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间;垂直排列的线槽拐弯时,其弯曲弧度应一致;线槽拐直角弯时,其弯头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倍。11.2.5保护管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a)保护管及配件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保护管两端管口应做防火密封;c)金属保护管应可靠接地,金属保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电气连通性;d)预埋保护管宜采用整根材料,如必须连接时,在连接处应做防水处理;预埋保护管管口应做防护处理;e)保护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金属保护管宜经过镀锌处理,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关口应光滑、无锐边,内、外壁应光洁、无毛刺,尺寸准确;2)埋入墙或钢筋混凝土内时,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3)保护管途径最短,排列整齐;4)保护管煨管要求:直角弯不超过两个,角度值合值超过270°时,应安装拉线盒。f)保护管增设接线盒或者拉线盒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线盒或拉线盒开口朝向应方便施工。预埋箱、盒位置应正确,并固定牢固;g)保护管应有防堵塞措施;h)预埋保护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伸入箱、盒内的长度不小于5mm,并固定牢固,多根管伸入时应排列整齐;2)预埋的保护管引出表面时,管口宜伸出表面200mm;当从地下引入落地式盘(箱)时,宜高出盘(箱)底内面50mm;3)预埋的金属保护管,管外不应涂漆;4)预埋保护管埋入墙或混泥土内时,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mm;5)预埋保护管在浇筑前应固定,防止浇筑过程中移动偏移;6)保护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用管卡固定时,管卡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11.2.6管道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62

70DB3403/T04—2020a)通信管道所用的器材在使用之前应进行检查,其数量、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通信管道应进行试通,不能通过标准拉棒但能通过比标准拉棒直径小1mm的拉棒的孔段占试通总数(孔段)的比例不大于10%;1)钢材、塑料等单孔组群的通信管道,2孔及以下试全部管孔,3孔至6孔抽试2孔,6孔以上每增加5孔多抽试1孔。c)人(手)孔四壁及基础表面应平整,铁件安装牢固,管道窗口处理美观;d)人(手)孔口圈安装质量、位置、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e)管道口应进行防火防鼠封堵。11.2.7线缆布放应符合以下规定:a)电源线、信号线及辅料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电源线、信号线不应破损、受潮、扭曲、折皱,线径正确;每根电源线或信号线不应断线、错线,线间绝缘、组间绝缘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或设计要求;c)数条水平线槽垂直排列时,布放应按强电、弱电的顺序从上至下排列;d)线槽内的线缆、电线应排列整齐,不应扭绞、交叉及溢出线槽;e)缆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缆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f)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线槽内敷设时,与具有强磁场和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应大于0.8m,屏蔽线应单端接地;g)电源线与信号线交叉敷设时,应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h)过伸缩缝、转接盒及缆线终端处应做余留处理;i)线槽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宜大于50%,保护管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宜大于40%;j)室内光缆宜在金属线槽中敷设,在桥架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层;应有必要的防护措施;转弯处应保持足够的弯曲半径,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光缆连接线两端的余留、处理应符合工艺要求;k)线槽内的线缆绑扎应做到整齐、清晰及美观,一般按类分组,机柜内部和外部线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线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l)绑扎成束的线缆转弯时,应尽量采用大弯曲半径以免在线缆转弯处应力过大造成内芯断芯;m)具体绑扎如图所示:11.3通信线路11.3.1光、电缆和光、电缆配线架的规格、型号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成品的低(无)烟、低63

71DB3403/T04—2020(无)卤、阻燃特性,应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测试报告。11.3.2光电缆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a)光、电缆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1)数量、型号、规格、质量符合设计和订货合同的要求;2)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齐全;3)光电缆无压扁、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4)光、电缆外护层(套)不得有破损、变形或扭伤,接头处应密封良好。b)光、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和径路复测,测试指标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及设计要求;c)光、电缆线路的径路、敷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d)光、电缆线路的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e)光、电缆线路的防雷设施的设置地点、区段、数量、方式和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f)光、电缆线路的防蚀和防电磁设施的设置地点、区段、数量、方式和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g)光、电缆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h)光缆敷设、接续或固定安装时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电缆敷设的接续时,铝护套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铅护套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7.5倍;i)光、电缆线路余留的设置位置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1.3.3电缆接续及引入终端应符合以下规定:a)电缆芯线应按顺序一一对应接续,接续完成后应检查无错线、断线,绝缘良好;b)直埋电缆接头套管应做绝缘防腐处理并将接头加以保护。人(手)孔内的电缆接线头应放在托板架上,相邻接头放置位置应错开;c)电缆接头的埋深、固定方式、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d)电缆引入室内时,其金属护套与相连接的室内金属构件间应绝缘;e)分歧尾巴电缆接入干线的端别应与干线端别相对应;f)接线盒、分线盒、交接箱的配线应卡接牢固、排列整齐、序号正确,并应有相应的标识;g)数字电缆引入应接在数字配线架(DDF)上,音频电缆引入应接在总配线架(MDF)上;h)数字配线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数字配线架的型号、规格和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架体安装应牢固可靠,紧固件应齐全且安装牢固;2)数字配线架上的标志应齐全、清晰、耐久可靠;连接器单元上应有标识;3)同轴头焊接应牢固、可靠;4)架内同轴缆应进行绑扎并有适当的余留;5)数字配架线接地应可靠。i)总配线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总配线架的型号、规格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架体安装应牢固可靠,紧固件应齐全且安装牢固;2)总配线架上的标志应齐全、清晰、耐久可靠;卡接(绕接)模块上应有标识;3)接线端子应卡接(绕接)牢固,接触可靠;4)接线排上任意互不相连的两接线端子之间以及任一接线端子和金属固定件之间,其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0MΩ;5)总配线架的总地线和交换机的地线应实现等电位连接;引入总配线架的用户电缆其屏蔽层在电路两端应接地,局端应在入局界面出进线室内与地线总汇集排连接接地。接地应可靠;64

72DB3403/T04—20206)总配线架告警系统应能发出可见可闻的告警信号。j)引入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1)成端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6倍;2)室内电缆分线盒、交接箱安装在墙上时,其位置及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从引入口到分线盒的电缆宜用线槽保护。k)接头装置宜按设计要求进行编号;l)电缆进入引入室后,上下行标识应清晰、准确。11.3.4光缆接续及引入终端应符合以下规定:a)光纤接续时应按光纤色谱、排列顺序,一一对应接续;光纤接续部位应用热缩加强保护管,加强管收缩应均匀、无气泡;光纤收容时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40mm;b)直埋光缆的金属外护套和加强芯应紧固在接头盒内。两侧的金属外护套、金属加强芯应绝缘;c)光缆接头的埋深、固定方式、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直埋光缆接头埋于地下时,应设防护;d)光缆引入室内时,应做绝缘接头,室内室外金属护层及金属加强芯应断开,并彼此绝缘;e)室内光缆应终端在光配线架或光终端盒上。光配线架或光终端盒的安装位置及面板排列应符合设计要求;f)光配线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配线架的型号、规格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架体安装应牢固可靠,紧固件应齐全且安装牢固;2)光配线架上的标志应齐全、清晰、耐久可靠;光缆终端区光缆进、出应有标识;3)光纤盘纤盘内,光纤的盘留弯曲半径应大于40mm;4)裸光纤与尾纤的接续接头应加热熔保护管保护并按顺序加以排列固定;5)余留尾纤应按单元进行盘留,盘留弯曲半径应大于50mm。g)光缆接续后的光纤收容余长单端引入引出不应小于0.8m,两端引入引出不应小于1.2m;h)光缆接续后应余留2m~3m;光缆接头处的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护套外径的20倍;i)光缆进入引入室后,上下行标识应清晰、准确。11.3.5光电缆线路特性检测应符合以下规定:a)光缆线路在一个区间(中继段)内,每根光纤的背向散射曲线应平滑,无阶跃反射峰,接续损耗平均值应符合下列指标:1)单模光纤≤0.08dB(1310nm、1550nm);2)多模光纤≤0.2dB。b)光缆线路区间(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测试值应小于设计计算值;c)光缆线路区间(中继段)s点的最小回波损耗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STM-11550nm波长不应小于20dB;2)STM-41310nm波长不应小于20dB;3)STM-41550nm波长不应小于24dB;4)STM-161310nm波长不应小于24dB;5)STM-641550nm波长不应小于27dB。d)区间通信电缆低频四线组因频段电特性指标应符合表11.3.5-1的规定。65

73DB3403/T04—2020表11.3.5-1低频四线组音频段电特性标准序号项目测量频率单位标准换算0.9mm线径环阻(20℃)直流Ω/km≤570.7mm线径环阻(20℃)直流Ω/km≤961实测值/L0.6mm线径环阻(20℃)直流Ω/km≤1320.5mm线径环阻(20℃)直流Ω/km≤1902环阻不平衡(20℃)直流Ω≤2—0.9mm、0.7mm线径绝缘电阻直流MΩ.km≥100003实测值×(L+?�)0.6mm、0.5mm线径绝缘电阻直流MΩ.k≥5000电气绝所有芯线与金属外护套间直流V≥1800(2min)—4缘强度芯线间直流V≥1000(2min)—5交流对地不平衡衰减800HzdB≥65—6近端串音衰减800HzdB≥74—7近端串音防卫度800HzdB≥61—调度回线800HzmV≤1.25用杂音测试器测量时,应用高阻挡。轨道交通区段输入端并接阻抗值8杂音计电压一般回线800HzmV≤2.5等于电缆输入阻抗(峰值)Z,其实测值应乘以600/Z注:L为音频段电缆实际长度,单位为km。?�为电缆线路各种附属设备的等效绝缘电阻的总长度,单位为km。?�=?+?+?+?头分歧盒区间式中:?——每个接头绝缘电阻为???MΩ,等效电缆100m;头?——按实际分歧电缆长度计算;分歧?——电缆分线盒等效电缆2km;盒?——每个区间电话端子板等效电缆10km。区间e)市话电缆直流电特性指标应符合本规范表11.3.5-2的规定:表11.3.5-2市话电缆直流电特性标准序号项目单位标准换算0.8mm线径单线环阻(20℃)Ω/km≤740.6mm线径单线环阻(20℃)Ω/km≤1321实测值/L0.5mm线径单线环阻(20℃)Ω/km≤1900.4mm线径单线环阻(20℃)Ω/km≤296≥3000(填充式电缆)2绝缘电阻MΩ·km实测值×(L+?�)≥10000(非填充式电缆)66

74DB3403/T04—202011.4传输系统11.4.1传输系统调试前,应符合下列规定:a)设备安装已完成,机柜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符合设计要求。支架安装位置及单元电路板位置正确、插入可靠;b)设备配线已完成,检查核对无误,端子连接方式和质量符合要求,相应的接插件装配正确并可靠连接;c)引入交直流电源和电源设备安装已完成,并符合设备使用要求;d)设备已可靠接地,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e)设备单机加电后运转良好、内置风扇正常启动,各单机显示状态符合当前实际运行情况;f)设备单机性能调试宜在设备开机通电30min后进行;g)系统调试前,确认通信线路、单机设备等正常,网管数据配置正确;h)设备间环境调节设备安装完成,并正常运行;i)施工技术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面板配置、配线径路、通道运用,了解光纤配线架(ODF)、数字配线架(DDF)、音频配线架(VDF)、综合配线架的端子分配。11.4.2传输系统设备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a)传输设备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数量、型号、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机架(柜)电路插板的规格、数量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c)设备安装位置、机架及底座的加固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d)设备安装牢固,排列整齐,漆饰完好,铭牌、标记清楚正确,并符合设计要求;e)机柜(架)对地加固,或固定在底座上。机柜(架)安装应垂直,调节其偏差不大于机柜(架)高度的1‰;当相邻机柜(架)相互靠拢时,其间隙不大3mm;相邻机柜(架)正立面平齐;f)底座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加工和固定:1)底座固定方式符合设计要求;2)根据机柜(架)尺寸加工底座,并做好接地;3)地面铺设防静电地板时,底座采用膨胀螺栓直接固定在房屋地面上,并与房屋防静电地板等高。g)传输系统电源及接地装置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11.11.1条和第11.11.5条的规定。11.4.3传输系统设备配线应符合以下规定:a)传输设备的配线光、电缆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数量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配线表示齐全、清晰、不易脱落;b)配线电缆和电线的芯线应无错线或断线、混线,中间不得有接头。配线电缆芯线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1)音频配线电缆不应小于50M;2)高频配线电缆不应小于100M;3)同轴配线电缆不应小于1000M。c)音频配线电缆近端串音衰减不应小于7dB;d)光缆尾纤应按定的纤序链接设备,光缆尾纤应单独布放并用垫衬固定,不得挤压、扭曲、捆绑,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mm;e)光缆衰减应符合设计要求;f)电源端子配线应正确,配线两端的标志应齐全;g)设备地线需连接良好;h)电缆、电线的屏蔽护套应接地可靠,并应与接地线就近连接;67

75DB3403/T04—2020i)配线电缆、电线的走向、路由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j)配线电缆在电缆走道上应顺序平直排列,电缆槽道内配线应顺直,线糟内敷设时,不得溢出,配线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外径的5倍;k)电缆芯线的编扎应按色谱顺序分线,余留的芯线长度应符合更换编扎线最长芯线的要求;l)设备配线采用焊接时,焊接后芯线绝缘层应无烫伤、开裂及后缩现象,绝缘层离开端子边缘露铜不宜大于1mm;m)设备配线采用绕接时,绕线应严密、紧贴,不应有叠绕。铜线出去绝缘外皮后,在绕线柱上的最少匝数:当芯线直径为0.4mm~0.5mm时应为6~8匝;0.6mm~1.0mm时应为4~6匝,不接触绕接柱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n)设备配线采用卡接时,卡接电缆芯线的卡接端子应接触牢固;o)高频线、低频线、电源线应分开绑扎,交、直流配线应分开布放。根据不同的应用识别不同的线缆型号规格,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光纤、各种通信线等,按不同的路由分开布放;p)通信电缆与电源线的平行距离不小于50mm;q)各种线缆应均匀绑扎固定,按顺序出线,布放应顺直、整齐,无扭绞、交叉;r)防静电地板下敷设时,应留有净空。11.5无线通信系统11.5.1无线通信系统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复测,检查天线杆、机房的位置的确认,基站布点位置的确认,设备安装方式的确认。11.5.2天线应符合以下规定:a)天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b)立杆安装高度、方向和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c)天线防雷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线杆应设有单独的避雷针,避雷针引下线应做固定并与接地体连接良好;2)天线避雷地线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3)天线避雷针对天线的保护角度应小于45°。d)馈线不得有接头,天馈线连接处及馈线与室外防雷器的连接处应做防水处理;e)天馈线的技术性能应满足下列规定:1)天馈线驻波比在工作频段内不应大于1.5;2)按馈线长度和部件计算的总衰减应符合技术指标要求。f)馈线引入机房前,在墙洞入口处应做滴水弯;g)馈线引入机房前应加装SPD电涌保护;h)SPD电涌保护应符合GB50343的有关规定;i)天线避雷地线接地体与连接线(如扁钢)等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j)钢丝绳拉线固定处应装有绝缘子,并应在侧墙上涌膨胀螺栓固定牢固,引入馈线的房檐易摩擦部位应采取防护措施;k)站厅天线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无线信号对站厅的覆盖要求。11.5.3漏泄同轴电缆应符合以下规定:a)漏泄同轴电缆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数量、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漏泄同轴电缆电性能的主要指标纵向衰减常数和耦合损耗符合设计要求;c)漏泄同轴电缆应在现场进行单盘测试。其直流电气特性应符合表11.5.3-1的规定。交流电气特性宜68

76DB3403/T04—2020作为漏泄同轴电缆在批量出厂前在厂内进行抽测的检验项目,或采用工厂提供的出厂测试记录。交流电气特性主要检查特性阻抗、电压驻波比、标称藕合损耗、传输衰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表11.5.3-1漏泄同轴电缆单盘测试直流电气性能漏缆规格代号序号项目单位423222内导体直流电阻光滑铜管-0.691.091MΩ/km20℃.max螺旋皱纹铜管0.88--2外导体直流电阻200C,maxMΩ/km0.420.571.203绝缘介电强度d.c.,1minV1500010000100004绝缘电阻,minMΩ.km5000d)漏泄同轴电缆支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支架的位置、安装强度及距离轨面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吊夹的安装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3)多根漏泄同轴电缆吊夹安装位置之间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e)漏泄同轴电缆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架或地面区段漏泄同轴电缆的开口方向应面向列车;2)漏泄同轴电缆应符合YD/T1120的有关规定;3)漏泄同轴电缆不应急剧弯曲,弯曲半径应符合表11.5.3-2的规定:表11.5.3-2漏泄同轴电缆最小弯曲半径规格代号项目单位423222最小弯曲半径(单次弯曲)mm600400240最小弯曲半径(多次弯曲)mm1020760500f)漏泄同轴电缆的连接应保持原漏泄同轴电缆结构及开槽间距不变,固定接头应接续可靠、连接牢固,装配后接头外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g)漏泄同轴电缆装配后,应进行下列项目测试:1)直流电气特性应测试内、外导体直流电阻、绝缘介电强度、绝缘电阻等,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2)交流电气特性应测试电压驻波比和传输衰减,其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h)漏泄同轴电缆装配结束后,应进行中继段静态场强测试,其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i)漏泄同轴电缆吊挂后最大下垂幅度应在0.15m~0.2m范围内(在20℃时);j)连接器装配后接头外部应进行防护,并固定可靠;k)合路器与分路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修剪合路器原配电缆长度;系统改造时,两个分路器之间的连接电缆长度应符合系统改造设计要求;分路器空余端要求接上相应的终端负载。11.5.4无线通信设备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a)无线通信设备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无线设备安装和配线应符合本规范第11.4.2条和第11.4.3条的规定;c)高架及地面区间直放站应设置独立的防护地线。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69

77DB3403/T04—2020d)无线设备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e)馈线在室内应路由合理,支撑牢固;f)机车台应安装在便于维修的位置,控制盒应安装在便于司机操作的位置。在机车上敷设电缆应固定牢靠,并留一定的余量;g)直放站的安装位置除应有必要的供电和照明设备外,还应符合防水、防盗、防寒、散热等要求;h)整个无线通信在设备信号覆盖率应大于95%;i)本系统须对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对周边其它设备产生不良影响。11.6时钟系统11.6.1时钟系统应包括标准时间管理中心(含标准信号接收单元和维护终端)、母钟。a)母钟:接收标准时间信号,与自身所设的时间信号源进行比较、校正、处理后,发送时间信号给所属子系统的装置;b)子钟:接收母钟所发送的时间信号,进行显示的装置;c)北京标准时间:中国国家标准校时台所发送的中国国内统一标准时间。11.6.2时钟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时钟设备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数量、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时间设备机架(柜)电路插板的规格、数量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c)标准信号接收单元的接收天线头应安装在室外,且周围无明显遮挡物;时间信号接收器应安装在室内,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d)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e)时钟设备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11.4.2条的规定;f)时钟系统电源设备及接地装置应符合本规范第11.11.1条及第11.11.5条;g)特殊情况时钟子系统应能单独运行。11.6.3时钟设备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a)时钟设备的配线电缆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时钟设备的缆线布放应符合本规范第11.4.3条的规定;c)时钟系统电源配线应符合本规范第11.11.2条的规定;d)时钟系统的地线布放应符合本规范第11.11.5条的规定。11.7广播系统11.7.1广播系统的施工应包括控制中心、各车站安装广播系统设备或扬声器的场所。11.7.2广播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广播系统控制设备、噪声传感器、扬声器及电缆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数量、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广播系统室内设备的机架(柜)电路插板的规格、数量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c)安装扬声器严禁超出设备界限,不得影响与行车的信号和标志;d)外场扬声器安装用电杆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e)露天扬声器馈线引入室内时,应装设真空保安器;f)露天扬声器馈线引入室内时,应加SPD防雷保护;g)控制中心和车站广播的负载区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h)控制中心录音设备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录音功能应正常;70

78DB3403/T04—2020i)广播系统室内设备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11.4.2条的规定;j)广播系统控制设备、扬声器的安装位置与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k)扬声器支撑架安装应牢固,扬声器单元或零部件应安装紧密;l)广播系统电源设备及接地装置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11.11.1条及第11.11.5条;m)扬声器安装支架应安装固定,要有相应的强度、和刚度。11.7.3广播设备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a)广播设备的配线电缆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数量、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音频信号输入的馈线应用屏蔽软线;c)广播系统室内设备的缆线布放应符合本规范第11.2.7条的规定;d)广播系统电源配线应符合本规范第11.11.2条的规定;e)广播系统地线的布放应符合本规范第11.11.5条的规定;f)广播设备应设有专门的接地地线,不与防雷接地或供电接地共享地线。11.8乘客信息系统11.8.1乘客信息系统的施工应包括控制中心、各车站等安装乘客信息系统设备的场所。11.8.2乘客信息显示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视频设备设计应满足实用性、先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要求;b)系统应采用技术成熟、性能先进、使用可靠的定型产品;c)乘客信息显示设备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数量、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d)乘客信息显示设备机架(柜)电路插板的规格、数量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e)电子显示设备屏幕的安装位置应不受外来光直射,周围没有遮挡物;f)电子显示设备的保护接地端子应有明确标记并接地良好。在熔断器和开关电源处应有明确标记;g)电子显示设备的支撑架应安装牢固;h)电子显示设备安装高度就应适中,显示屏不应超于2m;i)乘客信息显示设备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11.4.2条的规定;j)乘客信息显示系统电源设备及接地装置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11.11.1条及第11.11.5条的规定。11.8.3乘客信息显示设备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a)显示屏的配线电缆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乘客信息显示设备的配线应符合本规范第11.4.3条的规定;c)乘客信息显示系统电源配线应符合本规范第11.11.2条的规定;d)乘客信息显示系统地线的布放应符合本规范第11.11.5条的规定;e)电子显示设备配线成端应有预留。11.9视频监控系统11.9.1视频监控系统应由中心控制设备、图像摄取、图像显示、图像录制、图像存储及视频信号传输等构成。设备应包括摄像机、视频控制矩阵、存储设备、解码器、字符发生器、视频服务器、视频控制设备等。11.9.2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视频监控设备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数量、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视频监控设备机架(柜)电路插板的规格、数量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c)在室外露天处安装摄像机时,避雷针和摄像装置的安装应牢靠、稳固;d)监视器的安装位置应使屏幕不受外来光直射,当有不可避免的光时,应加遮光罩遮挡;71

79DB3403/T04—2020e)在监视目标的环境中可见光照明不足或摄像机隐蔽安装监视时,宜选用红外灯作光源;f)设置的高度,室内距地面不宜低于2.5m;室外距地面不宜低于3.5m。室外如采用立杆安装,立杆的强度和稳定度应满足摄像机的使用要求;g)监视器装设在固定的机架和柜内时,应采取通风散热措施;h)监视器的外部可调节部分,应暴露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并可加保护盖;i)保护盖尺寸规格应与摄像机、镜头等相配套,并应与现场环境相协调;j)视频监控机架及机内设备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11.4.2条的规定;k)视频监控系统电源设备及接地装置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11.11.1条及第11.11.5条;l)监视器安装数量应合理分布,各分区应全区覆盖;m)出入口等重点位置应采用专机监视。11.9.3视频监控设备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a)视频监控设备的配线电缆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视频监控系统电缆的敷设应符合本规范第11.4.3条的规定;c)视频监控系统电源配线应符合本规范第11.11.2条的规定;d)视频监控系统地线的布放应符合本规范第11.11.5条的规定;e)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6m的余量,并不得影响摄像机转动;f)摄像机的电缆和电源线均应固定,并不得用插头承受电缆的自重;g)室外设备连接电缆时,宜从设备的下部进线;h)视频监控系统用同轴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15倍;i)传输电缆的衰减、阻抗应满足竣工文件要求,网络数据传输电缆的传输速率、带宽应符合竣工文件要求,传输光缆的衰减应符合竣工文件要求;j)应使用线缆分析设备分别测量传输电缆的衰减和阻抗、网络电缆的传输和带宽光缆的衰减;k)线缆接接续点和终端应进行统一编号、设置永久标识。11.10门禁系统施工及验收应符合GB50396的有关规定。11.11电源系统及接地11.11.1电源系统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源设备到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数量、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交、直流配电设备的进、出线配电开关及保护装置的数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c)蓄电池架(柜)的加工形式、规格尺寸和平面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d)电源设备的绝缘性能应满足以下规定:1)电源设备的带电部分与金属外壳间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MΩ;2)电源配线的芯线对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e)电源设备的基础型钢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应符合室内地面荷载要求;f)电源设备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g)电源设备应表面平整,标志齐全,漆色一致,安装整洁;h)电源设备机柜安装的垂直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i)蓄电池安装应排列整齐,距离均匀一致,蓄电池连接接触良好。11.11.2电源系统设备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源设备配线用电源线应采用整段线料,中间禁止有接头;b)连接柜(箱)面板上的电器及控制板等可动部位的电源线应采用多股铜芯软电源线,敷设长度应72

80DB3403/T04—2020有适当余留;c)引入或引出交流不间断电源装置的电源线、缆和控制线、缆应分开敷设,在电缆支架上平行敷设时应保持150mm的距离,并对支架采取接地措施;d)直流电源线应以线色区别正、负极性,直流电源正负极严禁错接与短路,接触应牢固;交流电源线应以线色区别相线、零线、地线,严禁错接与短路,接触应牢固;e)电源设备的输出电源线、缆应成束绑扎,除设计要求以外,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线路的绝缘导线不应穿于同一导管内;f)所有电源设备线、缆绑扎固定后不应妨碍手动开关或抽出式部件的拉出或推入;g)走线架上布放电源配线的绑扎在横铁下不应有交叉,在地槽内放电源线应平直并拢,地槽应清洁,盖板应严密。11.11.3电源系统指标检测及功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的输出电压稳定性、波形畸变系数、频率、相位等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规定;b)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的手动与自动转换功能,自动稳压及稳流功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c)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的切换时间及切换电压值、输出电压、频率、负荷充放电时间等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d)电源设备的输出过电压、欠电压和过电流防护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e)交流配电柜(箱)的机械电气双重连锁功能、手动切换功能、自动切换装置的延时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f)通信电源系统进行人工或自动转换时,对通信设备供电不得中断;g)蓄电池组的容量应能符合设计要求。11.11.4电源监控系统功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源监控系统应具有对全线各站、车辆段、停车场的通信电源设备进行遥控、遥信、遥测的功能;b)电源监控系统应能保存各站电源设备故障告警的历史信息;c)电源监控系统的系统软件应具有设置权限等功能,并能记录相应的登入登出操作;d)控制中心监控系统应采用汉语言,应具备图形显示、曲线显示、颜色显示等方式,应能打印各种状态、信息、参数数据表和动态图形;e)车站与综合车场电源监控设备数字量输入、输出点的动作应符合设计要求;f)车站与综合车场电源监控设备的模拟量输入精度检测应符合设计要求;g)车站与综合车场电源监控设备模拟输出控制效果应符合设计要求;h)关闭控制中心网管的监控主机或断开传输通道,电源监控系统全部车站与综合车场监控设备及受控电源设备运行应正常;i)关闭车站与综合车场监控设备电源后,车站与综合车场电源设备应运行正常,重新受电后,车站与综合车场监控设备应能自动检测电源设备的运行、记录状态并予以恢复。11.11.5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接地装置的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接地系统的接地类型、引入方式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c)通信系统的以下部分均应接地:1)通信电源设备的基础型钢、金属框架、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柜门;2)通信设备、监控设备的机架、机壳;3)电缆线路的金属护套和屏蔽层,防护用金属管路、金属桥架;73

81DB3403/T04—20204)电源。d)电源系统接地保护或接零保护可靠,且有标识;e)独立设置接地体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满足以下规定:1)安全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2)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3)联合地接地电阻1Ω~4Ω。f)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接地方式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g)接地装置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h)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应采取防腐措施,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i)地线盘(箱)、接地铜排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地铜排和螺栓结合紧密、导电性良好;2)接地铜排端子分配符合设计要求;3)地线盘(箱)端子应连接紧密。j)通信设备接地线与交流配电设备的接地线宜分开敷设。11.12质量检验11.12.1通信系统工程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通信设备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观察设备外观及形状。2)机架(柜)电路插板的规格、数量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观察检查。3)配线电缆、电线不得破损、受潮、扭曲、折皱;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时钟安装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所有子钟安装位置应远离自动喷淋系统的喷头,且安装高度为下沿距地面不小于2.2m。室外安装的子钟应具有防雷、防水保护功能;检验数量:抽测30%。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并核对检查。5)母钟及子钟的自动校时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人为使母钟、子钟的时间产生误差,进行母钟及子钟的自动校时功能试验。6)电子显示设备屏幕的安装位置应不受外来光直射,周围没有遮挡物;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7)电子显示设备的保护接地端子应有明确标记并接地良好。在熔断器和开关电源处应有警告标志;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74

82DB3403/T04—20208)在室外露天处安装摄像机时,避雷针和摄像装置的安装应牢靠、稳固;检验数量:抽测20%。检验方法:观察检查。9)视频监控系统各车站网管设备和控制中心网管设备的数据通信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抽测20%。检验方法:模拟网管系统信息通过专用数据信道送至控制中心网管设备,进行功能试验。b)一般项目1)设备安装位置、机架及底座的加固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2)设备安装牢固,排列整齐,漆饰完好,铭牌、标记清楚正确,并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机架(柜)安装的垂直倾斜角度偏差应小于机架(柜)高度的1‰;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4)传输系统电源及接地装置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定;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5)配线电缆、光缆的走向、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6)通信系统其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GB50382的有关规定;7)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8)接地装置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定;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9)桥架或线槽应直接进入机架或机柜内;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10)电子显示设备的支撑架应安装牢固;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11)摄像机在符合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的条件下,其安装高度:室内离地不宜低于2.5米;室外离地不宜低于3.5米;检验数量:抽测20%。检验方法:尺量检查。11.12.2其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符合本规范的同时还应符合GB50395的有关规定。75

83DB3403/T04—202012自动售检票系统12.1一般规定12.1.1本章适用于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的施工与验收,未作规定的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12.1.2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的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GB/T50381的有关规定。12.2管槽安装12.2.1金属配管预埋应符合下列规定:a)管件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金属配管不得采用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得采用套管熔焊连接;c)当金属配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保证可靠接地连通;d)镀锌的钢导管,可挠性导管不得熔焊跨接接地线,以专用接地卡跨接的两卡间连线为铜芯软导线时,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12.2.2金属线槽预埋应符合下列规定:a)金属线槽预埋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金属线槽应采取防水、防尘措施,并能承受车站地面相同的压力,并应符合设计要求。12.2.3分向盒、接线盒预埋应符合下列规定:a)分向盒、接线盒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分向盒、接线盒处应采取防水、除尘措施,能承受车站地面相同的压力,并应符合设计要求。12.2.4金属线槽、金属导线、接线盒、分向盒应电气连接,并可靠接地。12.2.5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无毛刺,各种附件齐全。12.2.6线槽的接口应平整,接缝处应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角,出线口的位置准确。12.2.7线槽的所有非导电部分的铁件均应相互连接和跨接,使之成为一连续导体,并做好整体接地。12.2.8金属线槽、金属导管及可挠性导管经过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时,工艺上应采取保护措施。12.2.9线槽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时,线槽本身应断开,槽内用内连接板搭接,不需固定。保护地线和槽内导线均应留有补偿余量。12.3线缆敷设12.3.1线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数据线缆、电源电缆、控制电缆的型号、规格、数量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数据线缆和控制电缆与电源电缆应分管分槽敷设;线缆出入口处,应做密封处理;c)配线用的分线设备及部件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设备技术条件的规定;d)数据线缆、控制电缆、电源电缆在管槽内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槽内线缆敷设应平直,无扭绞、打圈等现象。线缆在管槽内应无接头;2)线缆敷设时应有一定余量,在设备出线处根据实际情况预留,还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的规定;3)敷设于水平槽内的线缆,每个3m~5m宜绑扎固定;敷设于垂直线槽内的线缆每个2m宜绑扎固定;4)线缆两端及经过分线盒处应有标签,表明线缆的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应清晰、准确、牢固。e)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76

84DB3403/T04—202012.3.2线缆的引入和接续应符合下列规定:a)配线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配线设备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设备技术条件规定;b)线缆引入、成端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线缆引入时,引入口应加防护;2)配线设备端子跳线排列整齐顺直;配线箱底孔引进电缆后应堵牢。c)光纤接续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模光纤接续平均损耗不应大于0.1dB,多模光纤接续平均损耗不应大于0.2dB;2)光纤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40mm。d)数据电缆终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线缆中间不允许有接头;2)线缆终接处不许牢固,接触良好;3)线缆终接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的要求。e)电源电缆接续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源电缆接线应正确;2)截面积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直接与设备的端子连接;3)截面积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拧紧搪锡或接续端子后与设备端子连接;4)截面积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端子连接;多股铜芯线与插接式端子连接前,端部拧紧搪锡;5)每个设备端子接线不多于2根电线;6)电源电缆的芯线连接管和端子规格应与芯线的规格适配,不得采用开口端子。12.4设备安装12.4.1车站终端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终端设备的进场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备安装前应对设备进行开箱检查,设备应完整无缺、附件资料应齐全;2)终端设备的型号、规格、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3)终端设备外形完整,表面完好,无划痕及破损;设备的外形尺寸,设备内的各主要部件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4)终端设备接地点和设备接地应连接可靠;5)终端设备构件连接应紧密、牢固,安装用的紧固件应有防锈层。b)终端设备安装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备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2)设备安装的通道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各类终端设备周围应留出足够的操作和维护空间;4)设备、底座应安装牢固,底座与地面间应做防水处理;设备安装应垂直水平,垂直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12.4.2机房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打印机、编码分拣机和机柜的型号、规格、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b)各种机柜插接件应插接追却、牢固;c)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打印机和编码分拣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77

85DB3403/T04—20201)安装应稳定、牢固,位置准确,符合设计要求;2)通风散热应符合设计要求。d)机柜的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柜固定牢固,垂直、水平允许偏差应为2mm;2)同列机柜正面应位于同一平面,允许偏差应为5mm;3)非标准件、漆色与设备漆色应一致。e)设备的附件及备件全完整;f)设备的迹象漆饰良好、无严重脱漆和锈蚀;g)机房照明应符合设计要求。12.4.3电源系统及接地设备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10.11节的相关规定。12.5质量检验12.5.1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观察设备外观及形状。2)机架(柜)电路插板的规格、数量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观察检查。3)配线电缆、电线不得破损、受潮、扭曲、折皱;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b)一般项目1)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2)设备安装牢固,排列整齐,漆饰完好,铭牌、标记清楚正确,并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机架(柜)安装的垂直倾斜角度偏差应小于机架(柜)高度的1‰;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4)接地装置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定;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5桥架或线槽应直接进入机架或机柜内;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12.5.2其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符合本规范的同时还应符合GB/T50381的有关规定。78

86DB3403/T04—20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3.1一般规定13.1.1本章适用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的施工与验收,未作规定的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13.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验收还应符合GB50399和GB50166的有关规定。13.2设备安装及配线13.2.1设备、材料进场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设备、材料及配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有清单、使用说明书、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国家法定质检机构的检验报告等文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强制认证(认可)的产品还应有认证(认可)证书和认证(认可)标识;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要设备应是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的产品。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应与检验报告一致;c)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非国家强制认证(认可)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应与检验报告一致;d)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及配件表面应无明显刮痕、毛刺等机械损伤,紧固部位应无松动;e)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及配件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13.2.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GB50166的有关规定。13.3质量检验13.3.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观察设备外观及形状。2)控制箱、柜、盘的安装位置与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发热元件应安装在散热良好的位置,各种机柜插接件应插接准确、牢固,机箱应漆饰良好,应无脱漆和锈蚀,机柜设备安装应牢固;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设备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备配线线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2)布线不宜交叉,线束应绑扎整齐,线槽出线应顺直。配线绝缘层不应破损、受潮、扭曲、折皱,段内不应有接头,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3)插接式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应超过2根,并应留有不小于200mm的余量;4)在进、出设备的部位和转弯处,应转弯圆滑,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技术文件要求;5)设备间的线缆布放应平直整齐,绑扎应牢固。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b)一般项目1)设备安装应牢固、配件齐全,不应有损伤变形和破损;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79

87DB3403/T04—20202)消防控制室内设备应留出操作和维护空间;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尺量检查。3)地脚螺栓应垂直、牢固,其安装深度和露出地面高度应符合设备安装要求,螺栓应完好无损。检验数量: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尺量检查。13.3.2其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符合本规范的同时还应符合GB50166的有关规定。14站台门14.1一般规定14.1.1站台门的门体结构安装、系统设备安装、系统调试施工及质量验收应符合本章规定。14.1.2控制基标交接检验应填写交接记录表,内容应符合CJJ183的有关规定。14.1.3设备进场验收应填写验收记录,内容应符合CJJ183的有关规定。14.2门体结构安装14.2.1基础放线及钻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a)与轨道中心线平行方向设计值与实测值偏差值在±20mm范围内;b)与轨道中心线垂直方向设计值与实测值偏差值在0mm~+5mm范围内;c)钻孔孔位偏差应在±2mm范围内;d)钻孔孔垂直度<3‰;e)孔直径偏差应在±4mm范围内。14.2.2站台门门体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固定门安装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直线段抽检50%,曲线段全检;b)固定门安装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联接螺栓和定位螺钉应有可靠的防松设计,安装调整完成后应检查防松零件是否可靠;2)在站台侧与相邻门体平面度差值应≤2mm,每侧站台固定门应整齐调整安装在一个垂直平面内;3)门体安装垂直度沿垂直于轨道中心线方向应≤1.5mm。c)滑动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滑动门距站台面高度应在滑动门门高设计值±6mm范围内;2)固定门玻璃间隙应满足设计要求。d)门体外观应符合下列规定:1)门体间隙满足安装总体要求;2)门体外观无明显凹凸、断裂、变形和表面涂层脱落等缺陷;3)门体外表面无明显焊痕,拉丝均匀;4)胶条粘接牢固、平整、美观,外露侧无连接接头;5)玻璃与门体框架间隙左右、上下一致;6)站台门单元侧盒罩板平整、门缝间隙均匀。14.2.3站台门滑动门门体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14.2.4站台门门体间隙及安装定位定位应符合设计要求。14.2.5站台门开门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80

88DB3403/T04—2020a)站台门开门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b)滑动门开门净宽度:1800mm,开门净高度:≥1200mm;c)滑动门(ASD)开门尺寸应为1800mm±5mm。14.2.6站台门限界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站台门门体安装应满足限界的要求,同时符合下列规定:站台门体与轨道梁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b)站台门安装限界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除车站曲线部分外,以轨道中心线为基准线,测量站台门靠轨道梁侧外边缘到基准线距离值与设计值的偏差应控制在0mm-5mm范围;2)以站台中心线为基点,测量左右两端滑动门开门位置中心线到基点的的距离误差应在±10mm范围内。14.3系统设备安装:系统设备的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设应符合CJJ183的有关规定。14.4系统调试14.4.1就地控制盘(PSL)功能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站台门系统正常启动下,PSL性能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与PSC连线正确,连接牢固;2)PSC无报警信号输出。b)PSL的功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灯测试按钮被按下,ASD门关好指示灯、ASD解除互锁指示灯、开门按钮和关门按钮应点亮,释放灯测试按钮,它们回复原位;2)在转动操作允许钥匙旋钮开关时,同时按动PSL的开门按钮,所选轨道的短编组车辆车门对应的滑动门(ASD)应能正常打开,报警信号应能正常显示,站台门开门状态指示灯应点亮,信号模拟器的所有滑动门(ASD)门关好指示灯关闭;3)在转动操作允许钥匙旋钮开关时,同时按动PSL的关门按钮,所选轨道的短编组车辆车门对应的滑动门(ASD)应能正常关闭,报警信号应能正常显示,站台门开门状态指示灯应熄灭,信号模拟器的所有滑动门(ASD)门关好指示灯打开;4)当PSL的“互锁解除”钥匙开关转动到“通”的位置时,“互锁解除”指示灯应点亮,信号系统(SIG)和站台门联锁控制应被解除,列车可以驶离站台。14.4.2紧急控制盘(IBP)功能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站台门/站台门系统正常启动下,IBP性能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与PSC连线正确,连接牢固;2)PSC无报警信号输出。b)IBP的功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IBP上操作允许旋钮,按下的开门按钮,所选轨道的所有带门机的车门对应滑动门(ASD)应能正常打开,报警信号应能正常显示,站台门开门状态指示灯(红色)应点亮,滑动门(ASD)应能正常打开,报警信号正常显示。信号模拟器的所有滑动门(ASD)门关好指示灯关闭;2)在IBP上操作允许旋钮,按下的关门按钮,车门对应滑动门(ASD)应能正常关闭,报警信号正常显示。信号模拟器的所有滑动门(ASD)门关好指示灯打开;3)当IBP的互锁解除钥匙开关打开时,信号模拟器的所有滑动门(ASD)互锁解除指示灯打开。14.4.3中央控制盘(PSC)功能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81

89DB3403/T04—2020a)在站台门系统正常启动下,报警及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与PSC连线正确,连接牢固;2)主控计算机程序安装正确并正常运行;3)PSC无报警信号输出。b)报警及监控的功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通过操作PSL开/关门按钮,确认滑动门(ASD)的状态及报警显示在PSCMMS显示屏上;2)站台门/站台门单元接口模块开关转换到手动模式时,确认滑动门(ASD)的状态及报警显示MMS显示屏上;3)ASD的开关门情况应能在PSCMMS显示屏上显示;4)ASD关门状态下进行3次障碍物检测时,报警信号应能在MMS显示屏上显示;5)驱动电源模块的报警信号应能在PSCMMS显示屏上显示;6)控制电源模块的报警信号应能在PSCMMS显示屏上显示。14.4.4系统接口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站台门/站台门系统正常启动下,接口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与PSC连线正确,连接牢固;2)PSC无报警信号输出。b)接口和系统的功能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低压配电系统能向站台门提供各类电源等级电源以及接地端子,运行正常;2)信号系统能向站台门系统发送各类开/关门指令以及其它状态信号等,并能接收到站台门系统传送的开/关门状态信号等,信号线路连接正确,信号发送/接收运行正常;3)站台门系统能向设备监控系统发送开/关门状态信息、系统故障报警信息等,线路连接正确,信息发送/接收正常;4)站台门/站台门系统正常开/关5000次,系统与系统接口均运行正常,无故障发生。14.4.5系统联合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站台门/站台门系统正常启动下,144小时系统联合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台门系统的可用性(SA)不得低于99.9%;2)不能出现列车运行延误的问题。b)系统联合调试过程中系统功能应正常;1)当列车停靠在站台正确位置时,站台门系统将收到信号(SIG)系统发出的站台门/站台门开门信号;2)站台门和车门打开(如信号系统不采用列车自动驾驶系统时,采用手动开门方式);3)乘客上/下车;4)司机手动关门;5)站台门和车门关闭;6)信号(SIG)系统收到站台门完全关闭信号,允许列车发车。14.5质量检验14.5.1设备进场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随机文件应包括下列资料:1)产品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2)装箱单。82

90DB3403/T04—2020b)设备零部件应与装箱单内容相符;c)站台门滑动门门体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d)设备包装应完好,外观不应存在明显的破损;检验数量:每台设备。检验方法:检查设备量保证资料和进场验收记录。14.5.2控制基表点交接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安装前应进行轨道控制基表点的现场确认,交接应有完整的签字记录;b)每侧站台门安装应设置轨道中心线、有效站台中心线及不少于3个轨道控制基表点;c)控制基表交接检验应填写控制基表交接记录表,应符合现行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技术规范》CJJ183附录B的规定。检验数量:每个门。检验方法:检查、观察。14.5.3测量及交接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主电源开关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符合站台门系统的过载保护能力;(2)应能从站台门设备房入口处方便的接近。检验数量:每个车站。检验方法:检查、观察。2)接地端子排应完整;检验数量:每个车站。检验方法:检查、观察。3)站台门安装区域应符合下列规定:(1)土建结构应符合施工图限界尺寸;(2)土建结构应符合施工图净空尺寸;(3)站台门安装的土建预埋件或预留孔洞定位尺寸应符合设计施工图要求。检验数量:每个门。检验方法:检查、观察、测量记录。b)一般项目1)站台门设备房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台门供电电源应按二级负荷供电;(2)站台门设备房内应设有电器照明;(3)站台门设备房内应通风良好;(4)人员能方便地进入站台门设备房;(5)电源零线和接地线应分开。站台门设备房内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阻值不应大于4Ω;(6)设备房常年温度不应超过30℃;(7)空调送风口不应设置在站台门设备正上方;(8)站台门设备房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及防啮齿类动物措施。检验数量:每个门。检验方法:检查、观察。14.5.4测量交接检验应填写土建交接记录表,应符合CJJ183中附录C的规定。83

91DB3403/T04—202014.5.5门体结构安装工程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门体结构应有等电位连接电缆;2)门机梁及立柱之间应连接可靠牢固;3)底部支撑结构与土建结构之间的接触表面应平整;4)安装完成后应能适应车站土建结构垂直方向10mm沉降量;5)站台门门体的安装应使门机导轨中心线与站台结构完成面平行,门机导轨中心线与门槛面的平行度小于1mm/门;检验数量:每个门。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观察。b)一般项目1)立柱应垂直于轨道面;2)装在立柱上的不锈钢或铝合金装饰板应平滑牢固且外观良好;3)各门体立柱间距应符合涉及面要求;4)门机梁到轨道中心线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5)连接螺栓的扭矩应符合设计要求;6)紧固螺栓应有防松措施。检验数量:每个门。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观察。14.5.6滑动门、应急门和固定门安装工程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在轨道侧,应能通过滑动门上的手动把手开启滑动门,应能通过应急门上的推杆锁开启应急门;2)滑动门、应急门开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应急门可开启并定位90°;4)滑动门、应急门的每一扇门体应能在站台侧用同一规格专业钥匙正常开启;5)门体安装应牢固可靠,并应符合限界要求;检验数量:每个门。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观察。b)一般项目1)外观应良好;2)滑动门、应急门开关门状况应良好;3)每侧站台固定门和应急门应在同一个平面安装;固定门玻璃与立柱间隙应均匀。检验数量:每个门。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观察。14.5.7紧固件安装工程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立柱及其紧固件应防锈;b)门机梁及其门机梁上的设备紧固件应防锈;c)盖板及其密封条紧固件应防锈;d)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等门体紧固件应防锈;e)线槽紧固件应防锈。检验数量:每个门。84

92DB3403/T04—2020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观察。14.5.8设备柜安装工程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设备柜的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2)电气绝缘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设备柜。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观察。b)一般项目1)设备柜安装应牢固可靠,并应符合设计要求;2)设备柜应标有中文名称;3)设备柜内的设备,其接线应正确、牢固、整齐、标志应清晰齐全;4)设备柜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设备柜。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观察。14.5.9线槽和线缆安装工程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动力线和通讯线的表面应无划伤或破损;2)动力线和通信线终端头和接头的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3)线槽的安装路径、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4)动力线和通讯线应分开放置在不同的线槽内;5)线缆防护管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6)通讯线的屏蔽层、线槽和线缆保护管的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7)线槽及其支架、托架应牢固可靠;8)轨道侧线槽安装应能承受设计要求的风压;检验数量:每个车站。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观察。b)一般项目1)线缆保护管安装应牢固、排列整齐,管口应光滑,并应符合设计要求;2)线缆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控制电缆的最小允许半径不大于10D。检验数量:每个车站。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观察。14.5.10电源及监控系统安装工程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应具有过流、过压保护,当电压在±10%范围内波动时,站台门系统应能正常工作;当电压超过10%时,站台门系统应自动保护;2)驱动电源、控制电源与外电源的隔离阻抗不应小于5MΩ;3)动力电缆、控制电缆应采用不同线槽敷设或同槽分室;4)门体金属结构之间应采用电线(缆)相连,保持等电位连接;5)滑动门、应急门应安装关闭且锁紧装置,应能检测门状态,在门体超过规定时间未关闭时,应有生光报警;85

93DB3403/T04—2020检验数量:每个车站。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观察。b)一般项目1)驱动电源和控制电源供电回路宜相互独立设置;2)站台门设备房或固定侧盒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线;软线和无防护套电缆应在导管、线槽或能确保起到等效防护作用的装置中使用;3)导管、线槽的敷设应整齐牢固;线槽内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净截面积60%;导管内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导管内净截面积40%;软管固定间距不应大于1m,端头固定间距不应大于0.1m;4)接地线应采用黄绿相间的绝缘导线。检验数量:每个车站。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观察。14.5.11电源及监控系统安装工程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站台门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的接口符合双方接口文件技术条款要求;2)站台门系统与信号系统的口符合双方接口文件技术条款要求;3)主监控系统对各单元及系统的状态及故障信息的监视功能符合合同要求;4)站台门系统5级控制功能要求;5)具有断相、错相保护装置或功能;6)具有短路保护装置、过载保护装置;7)滑动门、应急门安全开关应动作可靠;检验数量:每个车站。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观察。b)一般项目1)站台门安装后每个单元应进行运行试验和功能测试;一侧完整的站台门应连续进行5000次运行监测,监测期间站台门应运行平稳、无运行故障;2)在列车正常运行状况下,站台门不宜产生因风压差引起的风哨声;在站台侧距离站台门1m离地1.5m处测量站台门运行噪声不应大于70dB(A);3)站台门的外观表面应保持平整,无破损,无刮花;轨道侧手动把手和推杆应有清晰的操作标识,透明部件上应有清晰的防撞标识;4)当站台门开关运行时,门扇与立柱、门扇下端与地面之间各自的间隙在整个长度上应基本一致;5)设备房、门体等部位应保持清洁。检验数量:每个车站。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观察。15装饰与装修15.1一般规定15.1.1装饰与装修所用材料的质量与环保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其品种、规格、强度和镶贴、涂饰方法以及图案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15.1.2饰面和涂装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确认预埋件、预留孔洞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86

94DB3403/T04—2020b)基体表面的灰尘、油渍、污垢应清除干净。15.1.3饰面和涂装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振动等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15.1.4饰面和涂装施工时环境温度和湿度应符合CJJ2的有关规定。15.1.5本章未规定的装饰与装修工程施工与质量检验应符合GB50210中有关规定以及国家相关标准规定。14.2饰面15.2.1镶贴、安装饰面宜选用水泥基粘结材料。15.2.2为保证镶贴、安装饰面的质量,其基体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满足设计要求,且表面应处理成平整、粗糙的基面。15.2.3水泥砂浆抹面应符合CJJ2的有关规定,还应满足下列规定:a)不同材料基体结合处、暗埋管线的孔槽处应挂钢丝网或纤维网加强。网材与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b)抹灰总厚度不宜大于25mm;c)修补找平用水泥砂浆宜与大面积抹灰所用水泥砂浆一致,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大面积水泥抹灰砂浆。15.2.4饰面砖镶贴应符合CJJ2的有关规定,还应满足下列规定:a)施工前应进行试拼,使饰面砖前后左右的花纹、颜色基本一致,纹理通顺,接缝严密吻合,角度垂直,线条顺直;b)施工前应检查基层平整情况,偏差不满足本规范规定时应事先凿平或修补;c)露天饰面砖在顶面阳角处,应采用顶面面砖压立面面砖构造。在底面阳角处,应采用立面最低一排面砖压底面面砖构造。15.2.5饰面板安装应符合CJJ2的规定,还应满足下列规定:a)对金属饰面板骨架的横竖杆件,宜通过连接件采用膨胀螺栓或与预埋的锚固件焊接的方式与结构固定。骨架安装后宜用经纬仪对横竖杆件进行贯通测量,确认中心线、表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b)金属饰面板应自下而上安装,每安装两排应吊线检查一次,以便及时消除误差。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应采用橡胶条或密封膏等弹性材料处理。15.3涂装15.3.1涂装所采用的腻子、封底材料、中间层涂料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时,应与面层涂料相配套。溶剂型涂料应采用配套稀释剂。15.3.2涂装前对基层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铲除基层上的掉粉、起砂、空鼓、剥离和石灰爆裂点;b)基层缺棱掉角处可采用1:3水泥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较大凹坑、缝隙应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填补找平;c)基层应满刮腻子。待腻子干燥后应采用细砂纸磨平、打光,使表面平整光滑,线角顺直。15.3.3涂料的工作粘度或稠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以在施涂时不流坠、无刷纹为准。涂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得添加稀释剂或水。15.3.4涂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采用刷涂时宜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难后易、先边后面的顺序进行;b)采用滚涂宜先用蘸取涂料的毛辊将涂料大致涂在基层上并使涂料均匀展开,再蘸取涂料按一定方87

95DB3403/T04—2020向满滚一遍。阴角及上下收口处应采用排笔刷涂找齐;c)采用机械喷涂时喷枪应与墙面保持垂直并匀速平行移动,两行重叠宽度宜为前一次喷涂宽度的1/3。喷枪压力宜控制在0.4MPa~0.8MPa之间;d)多人配合流水涂装作业时,应顺同一方向涂饰并应处理好接茬部位;e)采用机械喷涂时,应将不喷涂的部位遮盖,不得沾污。15.3.5施涂溶剂型涂料时,后一遍涂料必须在前一遍涂料干燥后进行;施涂水性或乳液涂料时,后一遍涂料必须在前一遍涂料表干后进行。15.3.6每层涂料施涂厚度应符合要求,涂层应均匀、色泽一致,层间结合牢固。同一墙面应采用同一批号的涂料。15.4质量检验15.4.1水泥砂浆抹面的质量检验应符合CJJ2的有关规定。15.4.2镶饰面板、贴饰面砖的质量检验应符合CJJ2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砂浆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2)面板、面砖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b)一般项目1)金属饰面板表面应平整、洁净、色泽协调,无变色、泛碱、污痕和显著的光泽损坏,接缝处应填嵌密实、平直、宽窄均匀,颜色一致;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2)安装异形面、转角线等部位的金属饰面板时,裁板尺寸应准确,边角整齐光滑,搭接尺寸及方向应正确。板材安装时严禁采用对接,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透缝现象。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和质检资料。15.4.3涂饰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1)涂饰材料的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2)涂料涂刷遍数、范围、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同一个面按≤500m2为一个检验批,一个面不足500m2也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每100m2至少检验一处。检验方法:观察、用涂层测厚仪检查。b)一般项目1)涂层涂刷后表面应平整光洁,色泽一致。不得有脱皮、漏刷、返锈、透底、流坠和皱纹等现象。检验数量:全数检查。88

96DB3403/T04—2020检验方法:观察。16试运行16.1一般规定16.1.1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试运行的目的应通过系统功能测试检验、运行图参数测试、故障模拟、应急救援演练、按图行车,检验各系统在正常与非正常条件下运输组织的适应能力,验证行车组织方式能否满足运营要求;检验设备故障和自然灾害条件下的应急处理能力。16.1.2试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a)系统总联调完成验收后,应开展系统试运行,包括“系统能力调试”和“行车演练”;b)系统总联调完成项目工程质量验收后,应按规定运行图和服务要求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试运行,其中按照开通运营时列车运行图连续组织行车20日以上且关键指标应符合相关规定;c)在完成总联调可能遗留的调试项目后,应对系统总联调的结果进行检验,对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16.1.3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项目试运行完成并通过第三方组织的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后方可投入初期运营。16.1.4为明确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工程项目试运行前设备系统功能和初期运营管理等方面应能达到的基本要求,制定相关章节标准。16.2基础条件16.2.1项目工程验收应取得如下文件:a)项目所含单位工程均已完成设计及合同约定的内容,并通过了单位工程验收。对不影响运营安全及使用功能的缓建、缓验项目已经相关部门同意;b)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提出的遗留问题、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责令整改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c)设备系统经联合调试符合运营整体功能要求,并已由相关单位出具认可文件;d)已通过对试运行有影响的相关专项验收。16.2.2工程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a)区间、车站及综合车场轨道梁应通过限界检测和验收,设施设备应无侵限现象,线路上运行的车辆等均不超出所运行线路的限界;b)线路、道岔、轨道梁桥等结构工程应符合本标准相关章节的要求;c)车站、自动扶梯、电梯、楼梯等车站建筑应符合本标准相关章节的要求;d)车站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导向标志、无障碍设施等,车站禁人区域应有明确标志,并设有阻挡外界人、物进入的防范设施;e)应建立结构工程的沉降监测系统、对结构的沉降进行实时监测;f)车站、控制中心、变电所等工程应符合消防、环保、抗震、防雷等要求;g)救援疏散应符合标准相关章节要求。16.2.3线路和轨道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89

97DB3403/T04—2020a)线路和轨道工程应符合本标准相关章节要求;b)信号标准等设施应符合本标准相关要求,并应配置齐全、标志清晰、牢固可靠;c)不应有妨碍行车瞭望的构筑物、树木和其他物体;有妨碍行车瞭望建筑物的,应采取限速等保证行车安全的措施;d)正线或车场尚未使用的道岔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e)轨道工程尽端应设置车档。16.2.4车辆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完成车辆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提交测试报告结果应合格;b)车内安全标志、引导标志、无障碍设施、广播设备、灭火器、安全锤、乘客紧急通话装置、乘客服务信息等设施齐全;c)车辆应配备满足道路交通法规要求的前照灯、示宽灯、方向指示灯、尾灯、后视镜和图像记录仪。16.2.5供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力监控系统应具备对全线供电系统设备的遥控、遥信、遥测和遥调功能;b)应完成主要电气元件开关的整定值校核;c)应急照明、应急电源和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应符合GB50490的有关规定;d)供电系统与城市电网的管理分界应设有隔离开关或断路器;e)接地安全标志应齐全清晰,安全工具应放置到位。16.2.5通信及列车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a)通信各子系统应符合GB50382和GB50490的有关规定;b)无线通信系统信号覆盖度和场强测试应合格;c)视频监控摄像机应具备存储功能,存储内容保持时间不应少于90d;d)无线调度、广播等重要语音应录音,录音设备宜集中设置,录音保存时间不应少于90d;e)通信及列车控制系统应进行144h连续测试;f)列车控制系统应取得可空载运行的安全证书;g)列车控制系统应能显示车辆位置,并应具备显示、控制道岔和记录回放功能;h)控制中心与轨旁设备与车载设备间的安全控制信息传递应安全可靠;i)应完成综合车场、车站和正线系统之间的相关接口调试。16.2.6消防及给排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a)消防及给排水系统应符合GB50490的有关规定;b)消防器材和消防泵房内相关设备应配置齐全,消火栓箱门应有闭锁装置;c)给水系统宜采取防冻措施,生活用水具有水质检测合格报告。16.2.7综合车场应符合下列规定:a)综合车场周界宜设围蔽设施,有电区和无电区之间应有隔离设施和警示标志;b)综合车场应具备配属列车停放、调试的条件,并应具备运营阶段必要的设备、材料、抢修和救援器材以及存放设施;c)综合车场内安全生产标志标牌应安装到位。16.2.8运行应按设计速度和最高速度运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轨道梁在荷载作用下位置、结构牢固、可靠度满足设计标准;b)供电系统设备满足列车运行的需求,稳定性、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90

98DB3403/T04—2020c)通信及列车控制系统设备再使用中各项功能符合设计要求。16.3系统能力调试16.3.1车辆系统能力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于测试中发现的影响行车安全和客运服务的车辆故障应完成整改,对整改项目应通过有效性验证;b)应急照明和应急通风功能、车载蓄电池容量应符合GB50490的有关规定;c)在线路坡度最大的路段上,列车故障牵引能力和联挂救援能力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16.3.2动力照明最大负荷能力测试,供电系统相关设备不应发生误动作,其电压波动、电力谐波、功率因数、三相不平衡度、供电效率等应在设计文件要求的允许范围内。16.3.3在火灾工况下,通风空调防排烟系统的防排烟能力模拟试验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16.3.4给水排水与消防系统的最大排水能力测试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16.3.5自动售票系统、自动扶梯与电梯和站台门系统应通过设备最大处理能力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16.4行车演练16.4.1专项科目演练应出具演练及联调联试报告。16.4.2试运行最后20d运行图仿真演练的运营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a)列车运行图兑现率不应低于98.5%;b)列车正点率不应低于98%;c)列车服务可靠度不应低于2.5万列公里/次;d)列车退出正线运营故障率不应高于0.5次/万列公里;e)车辆系统故障率应低于5次/万列公里;f)列车控制系统故障率不应高于1次/万列公里;g)供电系统故障率不应高于0.2次/万列公里;h)站台门故障率不应高于1次/万次。16.4.3多专业联动综合演练应出具演练报告。16.4.4各阶段演练完成后,未能达标的项目应重新进行测试。16.4.5试运行后应如实写出试运行结论性总结报告,内容应包括试运行基本情况、设施设备可靠性和故障率指标等,并应给出投入初期运营的建议。91

99DB3403/T04—2020附录A工程单位、分部、分项、检验工程划分表序号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天然地基与基地基每个基坑1地基与基础础模板、钢筋、混凝土每个基础桩基承台垫层混凝土、模板、钢筋、混凝土每个承台墩台模板和支架、钢筋、混凝土每个浇筑段或每座墩台墩柱与盖梁模板和支架、钢筋、混凝土每个墩柱、盖梁模板、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每片梁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混凝土梁安装每片梁轨道梁桥分期施工、模板和支架、钢筋、混凝土每个浇筑段1工程分段施工2轨道梁桥结构预应力每个施工段现浇混凝土梁钢主梁安装每个安装段混凝土梁每个施工段构件制作、焊接、紧固件连接、构件组装、每个制作段钢轨道梁预拼装、构件安装、涂装钢轨道梁安装每个制作段支座安装每个安装段饰面、涂装每片梁、每个装饰面3装饰与装修伸缩装置每道伸缩装置92

100DB3403/T04—2020续表附录A序号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地基与基础车站与综合车场车站、车1结构根据GB50300附录B表及设计施工图确定场土建装饰与装修屋面动力与照明动力箱、照明箱、电控箱每个车(站)场电缆电缆支架桥架、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每个车(站)场2电气防雷与接地引下线、接地体、接闪器每个车(站)场车站与综分期施工、静电轨静电轨安装每个车(站)场2合车场分段施工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给给水系统每个车场水设备安装、管道防腐、绝热、管道冲洗消毒排水系统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雨水管道及配件安装每个车站、车场3给水排水热水供应系统管道及配件安装、辅助设备安装、防腐、绝热每个车场卫生器具安装、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卫生器卫生器具每个车场具排水管道安装4通风空调根据设计内容确定每台设备5电梯、自动扶梯设备进场验收、土建交接检验、整机安装验收每台设备6车场设备设备进场验收每台设备1控制装置安装电缆安装敷设、控制装置安装、线槽及支架安装每个道岔分期施工、3道岔分段施工2道岔设备安装道岔设备安装、道岔调试每个道岔93

101DB3403/T04—2020续表附录A序号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1变电所接地装置、开关柜、变压器、交直流电源装置每个装置分期施工、2充电设备充电柜、充电装置每个设备4供电分段施工3电力监控系统监控系统设备、供电复试系统、监控站调试每个设备、系统4电缆电缆支架桥架、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每个设备自动监控子系统、自动防分期施工、护子系统、自动运行子系5信号系统1设备安装、设备配线每座车(站)场/区间分段施工统、全电联锁子系统、DCS子系统、电缆、光缆线路支架、吊架安装、线槽安装、保护管安装、管道安装、1通信管线每座车(站)场线缆布放2通信线路光电缆敷设、电缆接续及引入、光缆接续及引入、每座车(站)场/区间3传输系统设备安装、设备配线一个系统4无线通信系统天线杆安装、馈线安装、漏泄同轴电缆安装、设备安装每座车(站)场/区间分期施工、5时钟系统设备安装、设备配线每座车(站)场6通信系统分段施工6广播系统设备安装、设备配线每座车(站)场7乘客信息系统设备安装、设备配线每座车(站)场8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设备配线每座车(站)场9门禁系统设备安装、设备配线每座车站电源设备安装、电源设备配线、接地安装每个车(站)场10电源系统及接地电源系统性能检测、电源系统功能检验、电源监控系统一个系统检验94

102DB3403/T04—2020续表附录A序号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1管槽预留预埋及安装线槽安装、导管安装每座车站自动售检分期施工、72线缆敷设线缆敷设、线缆引入和接续每座车站票系统分段施工3设备安装车站终端设备安装、机房设备安装每座车站火灾自动分期施工、8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安装、设备配线每座车(站)场报警系统分段施工1机械部分安装门体结构安装、紧固件安装每座车站电源系统、线缆敷设、线槽桥架安装、分期施工、2电气部分安装每座车站9站台门设备柜安装分段施工系统单体调试、5000次运行测试、信号3系统调试每座车站系统调试、监控系统调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5

103DB3403/T04—2020占59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