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

ID:83412180

大小:48.4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3-07-14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四川省石室中学高2023届高三4月模拟检测试题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在于是否用“身体”创作。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应用,人工智能的计算、学习、推理等能力具有了质的改变和提升。但即使人工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身体的某些功能。它终究不是人类的身体。而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2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艺术创作的触发是由艺术家主体和外部客体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清代画家郑板桥画竹,正是因为他看到了“院中之竹”后,“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这个“画意”就是艺术创作的冲动。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具有一种能动的选择性。这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同的。虽然人工智能现在也可以通过看图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微软小冰2017年就具有了“看图创作现代诗”的技能,但显而易见的是,人工智能的“看”与人类通过身体的“看”具有本质的不同。人工智能的“看”与其说是一种“看”,不如说是“数据分析”。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所看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关于事物的数据、程序、编码等内容。通过分析所“看”之物的数据,人工智能再调动内存数据库,找到合适的模型、编程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3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整个身体都会进入到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状态。如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强调要进入到“虚静”的状态。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其实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将自己的想象、情感、志向、思想等内容通过艺术表达出来。而对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来说,其艺术创作过程仅仅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自己所“创作”的艺术为何物,对于它们来说,这些艺术仅仅是冰冷的数字与毫无温度的符号而已。与艺术家有生命的人的身体不同,影响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

14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也在改造着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自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当人通过劳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毫无疑问,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实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另一方面对象的特质也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对主体形成了某种反作用。正所谓“文如其人”——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同时“人如其文”——人也会受到文的反作用。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过程来说,即使它可以对人工智能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也仅仅是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经验和情感的积累,而且这些积累是作为一种数据和符号保存在人工智能的储存器之中,这显然与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截然不同。5以上从身体的角度对艺术家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区别进行了比较,并认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身体”不同于人工智能机械化、数字化的“身体”。正因如此,我们才认为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终究还是人类的艺术创作,只不过这里的媒介不再是人类的身体和基本的艺术创作工具,而是变成了具有某种智能的工具而已。所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可以表现为: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二、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以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三、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摘编自张新科《艺术、身体与人工智能》)材料二:1在媒体沟通会现场,技术团队展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的部分绘画作品,不论是构图、色彩还是虚实,小冰的作品都已经趋近于真人的绘画表达。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同时,因其对200余位艺术家画作的全面学习,还能在小冰的画作中看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相关专业人士评价小冰画作:构图很好,静物抽象的涂抹,动物造型的表现能力,艺术的感觉很准,假装不经意的表现。看起来极其不经意,但是该到的点都到了,而且又都能点到为止,整个画面随意而灵动,敢于大虚大实,敢于让很多东西淹没在黑暗之中。2在小冰的命题创作《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系列中,观众可以惊喜地看到很多绘画先贤的“复活”:比如使用弗兰茨·马尔克的笔法绘制的在稻田中停落的飞机;比如好似莫奈绘画的人物徜徉在花海中,远处却是明灭的灰霾城市。可以想见,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3可以这样认为,人工智能在创造领域的探索并不应以击败人类为目标,而应着眼于在达到与相应人类创造者的同等水准前提下,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优势,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摘编自“中国美术家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郑板桥画竹和微软小冰“看图创作现代诗”都是通过“看”进行艺术创作的,这说明艺术家和人工智能都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B.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过程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可见其数据库的大小决定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水准。C.从微软小冰创作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可以看到绘画先贤的“复活”,这是人工智能把自己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的结果。

2D.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还能通过学习人类艺术而具有一些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强调要进入到“虚静”的状态,这可以看出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的过程。B.“人如其文”这--说法说明了艺术创作对象的特质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对艺术创作主体形成了某种反作用。C.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因为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的艺术创作的。D.人工智能在创造领域的探索,有助于发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优势和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更好的未来。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艺术从主题、形式到技术都令人惊叹,面对人工智能对传统艺术的挑战,公众和学界都应保持理性和宽容。”B.“当人工智能艺术形成‘人格’之后,一切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理念、常识或将不复存在,也会导致对人类艺术的取缔。”C.“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艺术创造里面有多少劳动的成分,人工智能就可以代替多少,并且现在已经实现了。”D.“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能模仿人脑的某些作用,但仍然不像人类身体那样感知外部环境、进入创作状态,只是‘人工’而非‘人类’行为。”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光明前景的认识。【答案】1D2.C3.D4.①材料一先使用设问开篇,用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引发关注,并引出“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这一观点。②然后从身体的角度出发,论证了艺术创作的动力、过程以及对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艺术家个人的反作用,并分别对艺术家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区别进行了比较。③最后,得出了“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的结论,并概括了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5.

3①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可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②人工智能可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体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可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③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可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项,“都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艺术家的“看”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而人工智能的“看”却与艺术家的“看”有着本质的不同。B项,“可见其数据库的大小决定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水准”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中“影响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可知,影响因素还有“学习能力的强弱”。C项,“通过艺术对象化的结果”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四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这显然与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截然不同”可知,人工智能不能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项,“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因为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的艺术创作的”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五段可知题干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终究还是人类的艺术创作”。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论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表述的是人们对人工智能艺术应当持有的态度。B项,表述的是人工智能艺术形成“人格”之后,对人类文明和艺术的冲击与颠覆。C项,表述的是人工智能对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的完成和对艺术创造里面劳动成分的代替,与“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实践”的论点相反。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有5个自然段,通过通读原文,可以知道这段材料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4首先,提出论点。第一自然段中首先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这样的问句来开头,可以说吸引了读者的兴趣,接下来就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如“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最终得出“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的观点。其次,分析论点。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这部分三个自然段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讲述的内容分别是“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也在改造着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自己。”都是从身体的角度出发论述对艺术家艺术创作作用力。在其中也阐述了艺术家的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区别,并进行了比较。最后,总结论点。第五自然段对以上阐述进行总结,并得出“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的结论,并概括了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综合探究能力。要想谈谈“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光明前景”,需要结合材料一中的第五自然段以及材料二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如:①材料一原文“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可以表现为: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二、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以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三、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以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②材料二原文“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优势,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可以知道,人工智能还可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③材料二原文“可以想见,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可以知道,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④材料二原文“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还能在小冰的画作中看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可以知道,人工智能可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体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蓝色冰河(节选)汤成难

5索朗老人一早就去了铁悬桥,他要去看看河面的冰冻情况。一夜过后,冰又厚了一层。这条冰河是查村通往县城的唯一途径。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他们就动身了。索朗老人、多吉、达瓦、达瓦父亲,四个人组成一支队伍,此行目的是将多吉和达瓦送到县城的学校去。学校还有十一天就开学了,如果路上顺利,需要步行十天,这样正好能在开学前赶到。他们要沿着山脚下的赞斯卡河谷徒步前行,河谷里的光线还不太好,两侧高高的山峦遮挡了阳光,四周十分寒冷。宽阔的河面只剩下窄窄的一道,水流奔袭,蓝色水流涌动处可以看到冰的厚度,足足有一尺多厚。四个人排成一队,当头的是达瓦父亲,两个孩子在中间,索朗老人在最后。他们都戴着雪镜,说是雪镜,不过是用墨汁涂抹在眼镜上而已。大风四起,狂风夹杂着雪珠,平地又升起一片白雾,无法看清脚下。在冰河上行走,每一步都暗藏险情。每年都有被冲进冰层之下的人,每年都有死于冰河的人。他们身上背着几十斤重的行李——十天的干粮、木柴、铝锅、水壶、碗、帐篷,蹚水的靴子,以及孩子们的衣物。肩上的背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脚下打滑,尤其是在有坡度的雪上,每走几步就会摔倒一次,滑出很远。每当这时,达瓦的父亲就会笑起来,两个孩子也跟着一阵笑。不久前的一场雪覆盖大地,又结成一道薄薄的浮冰,脚踩上去,嘎吱一声,落在另一层冰面上。鞋底很快便沾上了冰块,厚厚的,得用力跺一脚,或者坐下来使劲敲掉。为了保持体力,四个人并不说话,山谷静悄悄的,耳边只有冰碴破裂的清脆声。孩子们这一去不知几年才能回来,县城离查村有三百多公里,那里有一个福利学校,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捐赠的。查村附近没有学校,当然,查村的孩子大多是不读书的,他们一辈子在山坳里放羊、割草,过着繁重又简单的生活。几年前,一些开明的父母把孩子送到福利学校去。去福利学校的孩子无法每学期回家,因为路上耽搁的时间太久,且危险四伏。休息的时候,两个孩子便坐到一起窃窃私语。多吉问达瓦,你想去上学吗?达瓦摇了摇头,又点点头。达瓦很想做村里的孩子王,他以为今年不去上学,这样自己就成为村里年龄较大的那一个了。达瓦也问多吉,想去上学吗?多吉想了会儿,点了点头,又摇摇头。多吉内心是复杂的,他多么想去县城啊,可又害怕离开查村。多吉问索朗老人,什么时候可以回来?唔,我的小多吉啊,索朗老人一边整理背包一边说,还没有到那儿就想着回来咯。我会想念我的羊。多吉低着头说。唔,到那儿你就不会想念啦。可是……多吉皱了皱眉,顺便把快要流出来的鼻涕用袖子擦掉。他们继续上路了,多吉走在索朗老人前面,他放慢脚步,对索朗老人说,我还没和我的羊道别呢。唔,羊儿们知道我们的小多吉去读书啦。

6母羊快要产子了。多吉又转过头说。唔,我的小多吉啊,别担心,佛祖会保佑它们的。积雪还在加深,覆盖着山川大地。风吹着冰口,发出尖啸之声。傍晚,他们经过一处宽阔的河面,脚下的冰一踩一个坑,冰冷的河水瞬间涌出,多吉和达瓦的靴子很快被河水浸湿。他们不得不停下来,坐在一块干燥的石头上。索朗老人帮多吉脱下靴子,倒出许多雪水,又使劲拧干袜子。达瓦的小脚丫也被冻得通红,人也开始打哆嗦。达瓦的父亲赶紧生起一小堆火,给他们烤干袜子和鞋,毕竟这才是出发的第一天,接下来还有更艰难的路要走。达瓦和多吉说,他们会顺利到达县城的,因为他的阿妈向佛祖祈求过了。他褪下一只手套,从脖子里拽出一串念珠给多吉看,这是他的阿妈从山顶寺庙里求回来的。多吉也脱掉手套,红通通的小手在念珠上摩挲一阵。多吉没有阿妈,他的阿妈在他出生时就死了。他也没有喝过阿妈的奶水,索朗老人用羊奶喂他。等多吉学会说话了,他问爷爷,他的阿妈呢?索朗老人便指着一只母羊告诉他,我的小多吉啊,母羊就是你的阿妈咯。多吉想起那个在查村逗留的年轻人。当他合上本子的时候,一张照片从本子里面缓缓飘了下来。这是什么?多吉看着纸片问道。是照片,蝴蝶的照片,这叫蓝色闪蝶。年轻人捡起来递给多吉,说是几年前在非洲拍的。照片里蝴蝶很大,具有金属般的蓝色光泽,硕大的翅膀使它们在天空像轻盈的鸟一样翱翔。年轻人把照片送给了多吉。非洲在哪里?非洲离这儿远吗?多吉问年轻人。哦,年轻人想了想,指着冰河说,得先从这儿走出去才行。四个人走了一整天,现在又饿又累。他们找到一个背风处,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夜空中繁星点点,多吉还睡不着觉,伸出半个脑袋看着头顶的天空。他的眼前突然闪过一颗蓝色的东西,啊,是蓝色闪蝶。多吉还没叫出声来,蓝色就不见了,他不知道是自己眼花了还是真的看见闪蝶了。他皱了皱眉,轻轻叹了口气。……一连两天,太阳都没有出现,灰蒙蒙的天空使人的眼睛看不远,他们握紧拐杖,在雪地里缓慢前进。好在到了第三天,头顶浓重的乌云开始变得稀薄,它们慢慢地被撕裂,露出一点一点的淡蓝来。蓝色,蓝色。多吉指着天空告诉达瓦。这时候蓝色的出现,让多吉感到十分欣喜。他们停下来歇歇,仿佛为了庆祝这消失已久的蓝天。达瓦想看一看多吉的蓝色闪蝶照片,多吉便解开背包找出来,他们的目光立即被粘连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片金属一样的蓝。一个问:它有手掌这么大吗?

7一个回答:是的。一个又问:它能飞很远吗?一个又回答:是的。一个再问:它也能飞很高吗?一个再回答:是的。他们就这样一问一答,或一答一问,直到索朗老人催促上路了,才停止了对话。向前走了一段路后,多吉问索朗老人,县城里有蝴蝶吗?索朗老人说,我的小多吉啊,快赶路吧,县城里什么都有。有蓝颜色的吗?嗯,县城里什么颜色都有。多吉闭上眼睛,眼前便出现一只蓝色闪蝶,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下牙紧紧地咬住上唇。(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县城前,大家做了充分准备,用墨汁涂抹在眼镜上制成雪镜,并准备了几十斤重的行李。B.大风四起、平地起雾、冰面打滑、光线不好等因素影响着他们能否在开学前顺利赶到学校。C.达瓦阿妈出于对行程的担忧,前往山顶寺庙向佛祖祈求,带回念珠让达瓦一路随身携带着。D.索朗老人指着一只母羊告诉多吉“母羊就是你的阿妈咯”,表现祖孙二人对小动物的喜爱。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叙述以线性顺序为主,“第二天”“傍晚”“一连两天”等时间词标志着情节的发展。B.小说选取富有地域特色的意象——“冰河”,它既是行程的阻碍,又是通往希望的途径。C.从年轻人和多吉的交谈中,可见年轻人的见多识广、视野开阔,也侧面反映查村的闭塞。D.“头顶浓重的乌云开始变得稀薄”,隐喻着冰河之路已经走完,多吉的心情也变得欣喜。8.文中画波浪线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多吉怎样的心理?结合文本分析。9.“蓝色的天空、蓝色的河流、蓝色的蝴蝶”,小说中一直闪烁着的“蓝色”有怎样的内涵?【答案】6.D7.D8.①想去县城又害怕离开查村的复杂心理。②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未知世界的向往。如“非洲在哪里?非洲离这儿远吗”。③对拥有照片的自得。三个“是的”表明了他的自豪。9.①蓝色的天空和河流,意味着这块土地的辽阔、宁静,冰河纯净圣洁,是一道壮丽神奇的风景。②蓝色的蝴蝶来自年轻人带来的照片,代表着外面的世界,象征着希望,表达了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③蓝色构成小说的基调,小说里有淡淡的快乐也有淡淡的忧伤。④蓝色是作者悲悯情怀的反映,她以扎实温情的笔触观照偏远地区人民的日常与变故,抒写了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8【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表现祖孙二人对小动物的喜爱”错误,结合原文“多吉没有阿妈,他的阿妈在他出生时就死了。他也没有喝过阿妈的奶水,索朗老人用羊奶喂他。等多吉学会说话了,他问爷爷,他的阿妈呢?索朗老人便指着一只母羊告诉他,我的小多吉啊,母羊就是你的阿妈咯”可知,索朗老人这么说是为了安抚多吉。选项“表现祖孙二人对小动物的喜爱”曲解文意,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隐喻着冰河之路已经走完,多吉的心情也变得欣喜”错误,结合原文“是照片,蝴蝶的照片,这叫蓝色闪蝶。年轻人捡起来递给多吉,说是几年前在非洲拍的。照片里蝴蝶很大,具有金属般的蓝色光泽,硕大的翅膀使它们在天空像轻盈的鸟一样翱翔”“一连两天,太阳都没有出现,灰蒙蒙的天空使人的眼睛看不远,他们握紧拐杖,在雪地里缓慢前进。好在到了第三天,头顶浓重的乌云开始变得稀薄,它们慢慢地被撕裂,露出一点一点的淡蓝来”“蓝色,蓝色。多吉指着天空告诉达瓦。这时候蓝色的出现,让多吉感到十分欣喜。他们停下来歇歇,仿佛为了庆祝这消失已久的蓝天”“达瓦想看一看多吉的蓝色闪蝶照片,多吉便解开背包找出来,他们的目光立即被粘连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片金属一样的蓝”可知,“头顶浓重的乌云开始变得稀薄”是指消失已久的蓝天又再次出现了,让多吉联想到了蓝色闪蝶照片,感到十分欣喜。选项“隐喻着冰河之路已经走完,多吉的心情也变得欣喜”于文无据,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原文“我会想念我的羊。多吉低着头说”“母羊快要产子了。多吉又转过头说”可知,想去县城又害怕离开查村的复杂心理。结合原文“这是什么?多吉看着纸片问道”“非洲在哪里?非洲离这儿远吗?多吉问年轻人”可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未知世界的向往。结合原文“一个回答:是的”“一个又回答:是的”“一个再回答:是的”可知,对拥有照片的自得。三个“是的”表明了他的自豪。【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9结合原文“蓝色,蓝色。多吉指着天空告诉达瓦。这时候蓝色的出现,让多吉感到十分欣喜。他们停下来歇歇,仿佛为了庆祝这消失已久的蓝天”可知,蓝色的天空和河流,意味着这块土地的辽阔、宁静,冰河纯净圣洁,是一道壮丽神奇的风景。结合原文“照片里蝴蝶很大,具有金属般的蓝色光泽,硕大的翅膀使它们在天空像轻盈的鸟一样翱翔”可知,蓝色的蝴蝶来自年轻人带来的照片,代表着外面的世界,象征着希望,表达了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结合原文“达瓦想看一看多吉的蓝色闪蝶照片,多吉便解开背包找出来,他们的目光立即被粘连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片金属一样的蓝”可知,蓝色构成小说的基调,小说里有淡淡的快乐也有淡淡的忧伤。结合原文“多吉闭上眼睛,眼前便出现一只蓝色闪蝶,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下牙紧紧地咬住上唇”可知,蓝色是作者悲悯情怀的反映,她以扎实温情的笔触观照偏远地区人民的日常与变故,抒写了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宜有以损夺其权。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日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晃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上施行其策。相敕掾吏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节选自《汉书·魏相传》)

10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B.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C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D.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即《易经》或《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四书”之一。B.雒阳,即洛阳,中国古都之一,东周、东汉、西晋都曾在此建都。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为“有司”。D.封事,是密封的奏章的意思,古代臣下上书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露。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相才识卓异,却遭无妄之灾。魏相任茂陵县令时,茂陵治理得非常好;任河南太守时,因得罪了前丞相之子,且有人状告其滥杀无辜,魏相被关进监狱。B.魏相知恩图报,心系朝廷安危。魏相受到重用担任要职后,提出了应想办法削弱霍家权势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汉宣帝的采纳,朝廷隐患最终得以消除。C.魏相殚精竭虑,辅佐皇帝治国。魏相通晓《易经》,喜欢研究汉朝旧事和大臣奏章,选择当朝建国以来处事的妥善方法以及贤臣言论,奏请皇帝施行。D.魏相广布耳目,了解各地情况。魏相命令下属查访各地的事务,还让他们利用休假的机会了解各处的奇闻异事,返回后进行汇报,因而地方官无法欺骗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2)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14.武库令辞官而去为什么令魏相十分紧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0.C11.A12.A13.(1)题写其中一份为副本,掌领尚书省事务的官员先开阅副本,如果奏书的内容不当,就搁置起来不上报皇帝。(2)宣帝才开始亲自处理朝政,励精图治,选择贤臣,考核其名称和实际。

1114.①担心大将军霍光会认为自己是因为丞相死了而不礼遇丞相的儿子;②担忧那些当朝权贵责备自己。【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不久,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宾客诈称桑弘羊要到客舍来了。县丞没有按时去谒见这个宾客,他就把县丞绑了起来。魏相怀疑宾客有奸诈,就把他逮捕拘押,审讯他了解到了他的罪行,判决这个宾客在街头处死,因此茂陵治理得非常好。“御史止传”是“诈称”的宾语,其中“传”是“客舍”,是“止”的宾语,应在“传”后断开;排除AB;“丞”是“缚”的宾语;而“相”指“魏相”,是下个句子的主语,应在“相”前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四书’之一”错。应为“五经”之一。“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因得罪了前丞相之子”错误。结合原文“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雏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魏相是因为治郡严峻,以致担任武库令的前丞相之子因害怕受罚而辞职,魏相并没有得罪前丞相之子。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本题得分点有:(1)“署”,意为“签名,题写”;“领”,意为“兼任较低的官职”;“屏”,意为“除去,排除”。(2)“始”,意为“才”;“万机”,意为“当政者处理的各种重要事务”;“练”,意为“选择”。【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12相关语句是“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可见武库令辞官而去让魏相紧张的原因,一是担心大将军霍光会认为自己是因为丞相死了而不礼遇丞相的儿子;二是担忧那些当朝权贵责备自己。参考译文: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后来迁徙到平陵。魏相年轻时学习《易》,做郡里的卒史,被举为贤良,因为对答策问名次在前,做了茂陵县令。不久,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宾客诈称桑弘羊要到客舍来了。县丞没有按时去谒见这个宾客,他就把县丞绑了起来。魏相怀疑宾客有奸诈,就把他逮捕拘押,审讯他了解到了他的罪行,判决这个宾客在街头处死,因此茂陵治理得非常好。后来魏相迁升为河南太守,禁止坏人恶事,地方豪强十分畏服。正巧这时丞相车千秋死了,此前车千秋的儿子做雒阳兵器库的长官,他自己看到父亲死了,而魏相治理郡事十分严峻,恐怕时间长了会受罪责,于是就自己辞了官。魏相派佐助自己的掾属追去喊他回来,终于没有回来。魏相自己遗憾地叹道:“大将军听到这个武库令辞了官,一定会以为我是因为丞相死了而不礼遇他的儿子。假使那些当世的权贵责备我,危险啊!”车千秋这个做武库令的儿子到了长安,大将军霍光果然因此责备魏相。后来又有人状告魏相杀戮无罪的人,这事下到了主管的官署。于是就把魏相交给廷尉治罪。魏相被关在监狱里很久,过了冬天,正巧碰上朝廷赦免犯人而被释放。几年后,宣帝即位,征召魏相进入朝廷做大司农,后来又升迁为御史大夫。四年后,大将军霍光死了,皇帝思念他的功劳与德行,让他的儿子霍禹做右将军,让霍光的侄子乐平侯霍山又掌领尚书省事务。魏相通过平恩侯许伯向皇帝上书,认为应该想法削弱他们的权势。根据过去的做法,凡是进上密信的,都要写成二封,题写其中一份为副本,掌领尚书省事务的官员先开阅副本,如果奏书的内容不当,就搁置起来不上报皇帝。魏相又因为许伯而专门告诉这些人要去掉副封,以防止密信被他们阻塞或隐藏。宣帝看过密信后十分称赞,分别下诏给能够参与内朝之议的大臣知道,一切都按照魏相所说的办理。这样,霍氏让人毒杀许皇后这件事才被宣帝知道。于是,罢免了霍氏家族中霍光之子、霍光兄霍去病的两个孙子的侯爵爵位,令他们回家闲居,霍家别的亲属也都出朝廷到郡县去做官了。在这个时候韦贤因为年老有病免去丞相职务,魏相于是代替韦贤做了丞相。到后来霍氏的人怨恨魏相,又畏惧他,打算假称太后有诏令,先把丞相魏相召来杀了,然后废黜天子。事情被发觉,霍氏的人被杀了。宣帝才开始亲自处理朝廷政事,励精图治,选择贤臣,考核名实,魏相作为丞相,总管各官署的事务,很得皇上的欢心。魏相通晓《易经》,有学习的想法喜欢研究汉朝旧事和大臣奏章,认为古今体制不同,如今重要的在于奉行旧例罢了。多次列举汉朝以来国家方便处理事务的方法措施,以及贤臣贾谊、晃错、董仲舒等所说的话,上奏请求施行它们,皇上施行这些策略。魏相下令给橡史,他们去访各地以及休假回来,从家里回到府中,就要说说各处的奇闻异事。有时有反叛或者风雨天灾等,郡里没有上报,魏相总是上奏这些事。管理政事九年,神爵三年去世,谥号叫做宪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题冷泉亭①

13辛弃疾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山木润,琅玕②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③,今为客。【注】①冷泉亭:亭在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的深水潭中,为西湖名胜之一。②琅玕(lánggān):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③吾家,指作者的家乡历城(今济南),素有“泉城”美誉。15.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写冷泉亭附近的风景,下片写游亭的活动及由此生发的感情。B.开头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路两旁树木整齐挺立的雄伟之势。C.“谁信”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D.整首词托物言志,借“翠竹”“鸾凤”等意象表达词人高洁的情操、美好的理想。16.此词的词眼为“恨”,词中体现了哪些“恨”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思念故乡的伤感。“风物本吾家”句,作者由冷泉亭周围景物触发了对与此相似的家乡的思念,以及归不得的伤感之情。②家国之痛。当时北方的中国在异族统治之下,作者“本吾家”“今为客”之叹,饱含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之叹了。③壮志难酬的苦闷“醉舞”两句,作者以鸾凤自比,表明自己正直高尚,才华横溢,却只能借酒浇愁,排遣苦闷,寄居江南,不能收复失地,壮志难酬。【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整首词托物言志”错。此词还采用借景抒情手法,词人借冷泉亭周围与家乡相似的景物抒发思乡之情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哀叹。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思念故乡的伤感。“风物本吾家”句,词人因看到冷泉亭周围的景物有与家乡相似的地方,而词人家乡已被金人占领,故联想到被金人占领的北方失地,以及归不得的伤感之情。因此,这里的“恨”有词人的思乡之“恨”。

14家国之痛。借景抒情,词人借冷泉亭周围与家乡相似的景物抒发思乡之情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哀叹,当时北方的中国在异族统治之下,作者“本吾家”“今为客”之叹,饱含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之叹了。壮志难酬的苦闷。“醉舞”两句,“鸾凤”汉族传说中的神鸟。比喻贤良、俊美的人,这里喻诗人怀才,但为什么“醉舞”?那只能是怀才不遇,难以实现理想,所以诗人应是怀才不遇,难以实现理想的形象,于是解酒消愁。作者以鸾凤自比,表明自己正直高尚,才华横溢,却只能借酒浇愁,排遣苦闷,寄居江南,不能收复失地,壮志难酬。(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孔子提出了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形象作镜鉴的修养方法。(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自古以来,梅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借写梅花抒发高洁的情志或隐逸的情怀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内自省也③.连峰去天不盈尺④.枯松倒挂倚绝壁⑤.遥知不是雪⑥.为有暗香来示例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示例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盈”“倚”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现有工作人员近40人,其中设计师团队15人,90后占80%。年轻人更了解年轻人,对流行趋势来说更能心领神会,这对启示文创设计灵感很有帮助。文创产品从一个点子到最终成品,平均需要3到6个月。点子或者创意,常常是灵光一闪,①。因此,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捕捉灵感,及时创作,力争制作出最满意的产品。在文创产品孕育过程中,产品经理也会介入。面对设计师们②的创意,产品经理王红把自己比作“拽缰绳的人”。“比如,用什么材质呈现,是塑料、金属、树脂,还是毛绒?尺寸多大?颜色如何搭配?这些细节都由产品经理把关。”她说。

15文创产品让承载厚重历史的文物走向大众,一方面大众通过产品进一步了解文物,另一方面也会向博物馆反馈,甚至希望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这正是我们期待的,通过博物馆与观众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拓展文物的生命力。”为此,博物馆更要严格把关文创产品质量。文物文创产品要注重品控,做到品质与颜值并存。文创产品的“外皮”可以轻松有趣,但最终展示的是③的“瓤儿”。“你要用现代方式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沈明杰说,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让人们对文物产生兴趣,继而才能走近。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结合文段所给语境,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产品经理王红把自己比作“拽缰绳的人”刚才那几个是自己人,最近才联系上的B.文创产品让承载厚重历史的文物走向大众与会教师结合当前历史统编教材进行分享C.你要用现代方式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下个月的演讲比赛D.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让人们对文物产生兴趣,继而才能走近阅读这一本书,会让我们更好地走近《红楼梦》中的人物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稍纵即逝;②天马行空;③古色古香。19.D20.年轻人更了解年轻人,对流行趋势更能心领神会,这对启发文创设计灵感很有帮助。【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所填成语应是“灵光一闪”的近义词,可用“稍纵即逝”。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过去了(多指时间、机会)。②所填成语必须符合“创意”的特性,又要与“拽缰绳的人”呼应,可用“天马行空”。天马行空: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多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受拘束。③所填成语要结合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内在特点,又要呼应后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填“古色古香”。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19题详解】

16本题考查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的能力。A.分别指自身,王红和跟自己一边的人。B.分别指过去的事实和历史学科。C.没有具体的指称对象,泛指任何一个文创作者;指交谈的具体对象。D.都是“靠近,了解”的意思,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不合逻辑,“对……来说”使用错误,主客颠倒,去掉“来说”。搭配不当,“启示……灵感”中改“启示”为“启发”。(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喷气式民航客机通常以略低于音速的高亚音速飞行。当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时,机翼上表面某些区域的气流速度可能已经达到音速,令飞行阻力急剧增加。第一、二代喷气式客机采用的多是传统的古典翼型,古典翼型适合于低速及亚音速飞行,在这种速度范围内,它们具有较高的气动效率。但是,随着飞行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古典翼型的设计已不可能适应高速巡航飞行的要求。因此,需要寻求一种①,又能保持较高气动效率的翼型。C919的机翼设计运用的是超临界翼型。②,超临界翼型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将近100千米/小时;如果用同一厚度标准来设计古典翼型和超临界翼型,超临界翼型的整体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在C919飞机上,超临界机翼与发动机、机身和吊挂之间还采用了性能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这些设计进一步提高了C919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通常,飞机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机翼较近,两者之间难免产生阻力干扰。设计人员经过反复论证研究,③,使发动机与机翼之间的阻力干扰达到了“1+1<2”的设计效果,让两者一起面对的阻力小于分别面对时的阻力和。21.划线句子能否改成“当飞行速度达到音速时,机翼上表面区域的气流速度已经达到音速,令飞行阻力急剧增加”?请说明理由。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不能。原文中的“接近”一词与前一句“^以略低于音速的高亚音速飞行”呼应;“某些”“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逻辑上更严谨,去掉之后显得过于绝对。22.(1)既能适应高速巡航飞行(2)相对于古典翼型(3)采用局部融合方案

17【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表达准确、严密的能力。分析改句与原句的不同,一是原句有“接近”一词,“接近”是形容词,表程度和范围,说明飞行速度还没有到音速,与前文“以略低于音速的高亚音速飞行”呼应;而改句缺少这个词的修饰,语言和逻辑不严密。二是原句“某些区域”“可能已经达到音速”中“某些”“可能”是对表达内容的限定,更符合实际情况;而改句缺少这种限定,语言不准确,逻辑不严密。【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1)处,“既……又”呼应说明新的翼型的优点,前文说古典翼型的设计“已不可能适应高速巡航飞行的要求”,此处应填:既能适应高速巡航飞行。(2)处,下文“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将近100千米/小时”是说超临界翼型与古典翼型进行比较,应填:相对于古典翼型。(3)处,前文有“性能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此处是说设计人员采用了这一方案,应填:采用局部融合方案。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白居易在《感鹤》诗中写到: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白鹤卓然不群,不食腐鼠肉,不饮盗泉水,保持着高洁的品格,然而突然有一天,它欲念忽起,跳进肮脏的水池,开始和群鸡争抢稻粱腥膻,不复是纯洁高雅之物。这不禁让我们产生思考:天性为什么就改变了呢?初心为什么不易保持?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忘却所来、迷失所往?请结合你自身的成长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是谁动了我们的天性?“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足见这是一只卓然不群、高洁自守的仙鹤。若能保持本性,矢志不渝,倒不失为一段佳话。遗憾的是,一时的贪念让其为人所获,沦为主人池中玩物,与群鸡争食,与乌鸦老鹰相亲,不复纯洁高雅之物。前后天渊之别,妍媸各异,令人唏嘘。

18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强调的是人天性的难以改变,本质的不可逆转。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境遇的不同,我们总会无奈地发现,有的人确实如那只鹤一般发生了质的改变。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动了我们的天性?“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和塑造,就如同一个正在消化过程中的胃,不显山不露水,就将一切改变成它想要的样子。好的环境,往往能点石成金。而坏的氛围,同样能噬魂销骨,改变天性。孟子与孔子并称,位列亚圣。试想,若不是孟母睿智地三迁,中国文化史中,将会多一个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籍籍无名的祭祀司仪或者市井商人,而少一位承前启后、启迪蒙昧的古圣先哲,这将是多么大的损失!所幸,孟母伟大,让孟子在好的环境里耳濡目染,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实现了人生质的飞跃。反之,日本侵华之时,在本国招募的士兵,有的曾经连杀鸡都不敢,可是在军国主义的蛊惑下,却在中国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这些士兵在恶的土壤中,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天性。环境对一个人本性的影响和改造可见一斑,不容小觑。既然如此,为什么同样是大千世界,却是千人千面,而非千篇一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虽生于淤泥,却天性纯洁,保持了天然的风流态度,历来为人称颂。出身不可选择,际遇亦有偶然,环境从无完美,这些可能都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保持本真,不改天性,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秉持这大丈夫本色的苏武,让卫律吓不倒,李陵劝不降;一身大丈夫傲骨的文天祥,让威逼褪色,让利诱无光;堪称大丈夫典范的闻一多,让战士激情澎湃,令敌人闻风丧胆。他们,从不会因为环境和际遇的改变,而让骨子里多一丁点的媚态,更不会因为他人的威胁和诱惑,而让膝盖有一丁点的绵软,自持一副大丈夫的铁骨,从来都是铮铮作响,本色不改。我们不管生在何处,长在何方,环境对我们天性的影响固然不可否认,但是我们要善于在良好的环境中因势利导,完善天性;在恶劣的环境中,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因为,我本青山,环境奈我何?他人奈我何?能动我天性者,舍我其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第一段话,引用了白居易《感鹤》中的诗句,第二段话对诗句进行了解读:白鹤天性高洁,卓然不群,可是忽然有一天它欲念忽起,改变了天性。最后提示语中用三个问题,启发考生进行深入思索。

19材料通过诗句呈现出一种现象:原本天性纯洁高雅之物,却改变了天性,令人扼腕叹息。当然,人之初有性善的部分,也有性恶的成分,这里的“天性”指的是性善的部分。这只鹤的天性为什么会改变呢?首先是因为它一时糊涂,陡生贪念,沦为主人池中之物;其次是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生活在肮脏的水池里,与群鸡争食,与乌鸦老鹰相亲近,久而久之,难免近墨者黑,深受影响,变了天性。可见,天性的改变,外因与环境有关,内因与自身的坚守有关。坚持初心不改,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外在的环境一旦变得恶劣、低俗、困难重重、险象环生、举步维艰,意志力不坚强、韧性不够、忍受不了诱惑、害怕吃苦受罪的人就很容易改变初心,扭曲天性,甚至变得面目全非。当然,环境只是外因,天性是否会改变,初心是否能坚守,根本原因还在于内因,在于一个人意志力是否坚强,是否对自身品性有磨砺,是否对初心矢志不渝,是否对天性爱如至宝,是否能抵制诱惑,是否能战胜挫折,是否不人云亦云。题目要求“结合你自身的成长实际,写一篇文章”,文体可以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主题为坚守天性,就要将坚守的过程作为叙写重点,以体现坚守的不易和价值;主题若与改变天性有关,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凸显改变前后的天壤之别,从而体现出坚守天性的可贵。若写议论文,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首先谈天性的价值和意义,然后谈改变天性的原因,最后谈坚守天性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谈。立意:1.改了初心,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2.我的天性我做主。3.坚守初心,保真天性。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天性从未改。

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