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52771

大小:3.20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重庆南开中学高2025级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69分。本卷共46题,每题1.5分,共69分。下列题目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或错选不给分。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M行星可能是()A.月球或金星B.水星或木星C.水星或金星D.火星或土星2.和地球相比,M行星没有生命的主要原因是()①没有坚硬的陆地表面②距离太阳更近,表面温度过高③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④没有液态水和适合呼吸的大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距离太阳由近及远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据图可看出,M天体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内,可知M天体可能为水星和金星,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是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的存在,所以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②正确;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④正确;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与坚硬的地表无关,①错误;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些星球有着厚厚的岩石地壳,同地球表面一样存在沙石、土地,所以统称为类地行星。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19年开始并慢慢加剧,预计2025年达到峰值,然后回落,太阳活动的强弱可通过太阳黑子数量判读,下图为“太阳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太阳黑子出现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太阳内部4.推测第26个太阳活动周期开始于()A.2030年B.2036年C.2040年D.2046年【答案】3.A4.A【解析】【3题详解】由所学太阳大气结构知识可知,①是光球层,②是色球层,③是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在①光球层,A正确;②色球层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③日冕层的太阳活动是日冕物质抛射,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无法观测到太阳内部活动,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第25个太阳周期于2019年开始,则下一个周期开始的年份约为11年后,即2030年开始,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大气层的特点:①光球层:光球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它发出的可见光最强,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②色球层:色球位于光球之外,由于色球发出的可见光总量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因此人们平常看不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时或者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③日冕层: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用肉眼看见。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在大陆地壳的某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推测该地层形成于()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宙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莫霍面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处B.甲圈层属于地球外部圈层C.大洋地壳平均厚度比大陆地壳小D.软流层位于乙圈层最顶部【答案】5.B6.C【解析】【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在中生代晚三叠纪至白垩纪末,是恐龙的活跃期,这一时期属于中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6题详解】莫霍界面距离地表平均深度33千米,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地面以下2900千米深处应为古登堡面,A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的范围比地壳大,因此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B错误;据图可知,大洋地壳平均厚度比大陆地壳小,C正确;据图可知,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而不是顶部,D错误。故选C。【点睛】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下图为“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大气成分主要分布于()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8.受人类活动影响,部分地区该大气成分浓度降低,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大气透明度提高B.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C.大气透明度降低D.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答案】7.B8.B【解析】【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0-12千米属于对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5干米高度间的气层属于平流层,55干米以上属于高层大气;读图可知,该大气成分浓度最大的高度在25千米~35千米,属于平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大气成分在25~35千米高度范围内浓度最高,该高度范围是平流层,故该大气成分最可能是臭氧,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臭氧减少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B正确、D错误;臭氧浓度与大气透明度无关,AC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黑夜时低至-183℃,下图(左)为“玉兔号月球车”。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下图(右)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玉兔号月球车”上“太阳翼”接收的辐射是()A.①B.②C.③D.⑤10.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C.④强、⑤强D.①强、③弱【答案】9.A10.D【解析】【9题详解】根据图b中各箭头的指向判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③为大气逆辐射,⑤为地面辐射,玉兔号月球车的太阳翼接受到是太阳辐射,与图b中的①相似,A正确、ABC错误;故选A。【1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⑤为地面辐射,逆辐射;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①强,气温高;而夜晚地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③弱,气温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先通过大气圈,然后到达地面。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紫外光和红外光被削弱多,可见光被削弱少。而太阳辐射能又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下图为“我国某时东部沿海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丁、丙、甲、乙B.甲、乙、丁、丙C.丙、丁、甲、乙D.丙、丁、乙、甲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为白天B.此时甲处最可能为阴雨天气C.此时乙处气流上升D.此时近地面风向为由海到陆【答案】11.B12.C【解析】【11题详解】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所以气压甲大于丙,乙大于丁。在高空,丙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丁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近地面,甲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乙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所以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甲乙丁丙,故选B。【12题详解】近地面,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表明陆地气温低于海洋,为夜晚,A错。甲处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B错。乙处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C正确。甲为高压,乙为低压,近地面风向为由陆到海,D错。故选C。【点睛】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①地面受热不均,导致近地面气温出现差异;②近地面气温出现差异,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③同一水平面出现高低气压差异;④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最终形成热力环流。下图为“某日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①、②、③、④四处中,风力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14.②处的风向最可能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答案】13.C14.C【解析】【13题详解】等压线越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观察“某日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可知,③处等压线最密集,③处风力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在北半球,气旋(低压系统)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周边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流入,②处在气旋的西侧,风向为西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台风和飓风都是一种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称作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某实验设置四种下垫面,即绿地、环保透水混凝土砖铺装、草皮空心砖铺装和不透水釉面砖铺装,对各下垫面进行降雨、径流模拟,记录一定时间内的下渗量,下图为“四种下垫面累积土壤入渗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四种下垫面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下渗B.降水C.水汽输送D.蒸发16.为美化环境并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城市下垫面最宜选择()A.草皮空心砖B.环保透水混凝土砖铺C.不透水釉面砖D.绿地【答案】15.A16.D【解析】【15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实验反映的是不同地表状况下渗水量的多少,故四种下垫面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A正确、排除BCD;故选A。【16题详解】实践数据显示,绿地累积土壤入渗量最大,绿地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可以减轻城市内涝现象,绿地又能美化城市环境,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思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下图为“太平洋170°W三个观测站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①、②、③三处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③①18.三处海水深度超过1km后,海水温度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受太阳活动影响小B.受地热能的影响大C.受太阳辐射影响小D.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答案】17.C18.C【解析】【17题详解】根据海水表层水温可以判断纬度的高低,由图可知,①地表层水温20℃,②地表层水温25℃,③地表层水温15℃,根据海水水温由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递减可知,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为③①②,C正确、AB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表层受到太阳辐射升温明显,超过一千米深度后,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减小,水温变化较小,C正确;1千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较小,与太阳活动、地热能、人类活动影响小无关,排除ABD;故选C。【点睛】海水温度分布规律:表层水平方向:1、不同纬度的海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3、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垂直分布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2022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在台风“梅花”助力下,钱塘江上掀起大浪,吸引众多游客观赏,下图为“杭州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钱塘江大潮属于()A.潮汐B.海啸C.海浪D.洋流20.形成钱塘江大潮的主要原因是()①杭州湾口大肚小,利于增大潮差②此时正值丰水期,水量大③农历十五前后引潮力大④沿岸岛屿众多,容易成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9.A20.A【解析】【19题详解】钱塘江大潮主要是地球在太阳、月亮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的,属于潮汐,A正确;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或风暴造成的海水剧烈波动,海水冲上陆地,往往造成灾害,B错误;波浪主要是由于气压的变化和受风的作用形成的,并不是天体引力,C错误;洋流是海水的大规模运动,成因有受风的吹拂作用、海水密度、海水补偿作用形成,与天体引力无关,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杭州湾口大肚小,有利于增大潮差,①正确;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河流夏秋季节降水较多,此时正值丰水期,水量大,②正确;农历十五前后引潮力大,潮汐起落明显,③正确;潮汐是月球、太阳的引潮力产生的,与岛屿众多无关,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21.下图为“洋流等温线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向北流动,②向南流动B.①为暖流,位于北半球C.②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D.②为暖流,位于南半球【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阅读“洋流等温线示意图”,洋流的流向为等温线突出的方向,①②均向北流动,A错误;根据等温线的变化规律,①越往北温度越低,处在北半球,②越往北温度越高,处在南半球,①洋流为暖流,B正确,②洋流为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CD错误。故选B。为“四种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序号和地貌名称、外力作用的组合,正确的是() A.①-蘑菇石-冰川侵蚀B.②-溶洞-流水溶蚀C.③-冲积扇-流水侵蚀D.④-沙丘-风力搬运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地貌:常见于我国东南沿海B.②地貌:岩石主要为花岗岩C.③地貌:只位于入海口处D.④地貌:主风向为从右到左【答案】22.B23.D【解析】【22题详解】读图可知,①蘑菇石为风力侵蚀形成,A错。②溶洞为喀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形成,B正确。③河口三角洲为流水沉积形成,C错。④沙丘为风力沉积形成,D错。故选B。【23题详解】①地貌为风蚀蘑菇,多位于干旱地区,常见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A错。②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岩石多为可溶性较强的碳酸盐岩(如石灰岩),B错。③地貌为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或入湖口,C错。④地貌为沙丘,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所以主风向为从右到左,D正确。故选D。【点睛】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下图为“废黄河三角洲形成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a时期,甲、乙、丙三处土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甲、丙、乙B.乙、甲、丙C.甲、乙、丙D.丙、乙、甲25.和b时期三角洲快速发展无关的是()A.水下坡度平缓B.中上游水土保持见效C.海水顶托作用D.渤海海浪侵蚀作用弱【答案】24.D25.B【解析】 【24题详解】此处位于古黄河三角洲附近,土层的形成原因是流水堆积作用。越靠下部堆积时间越早,故丙最先形成,之后依次乙、甲形成。故选D。【25题详解】b时期三角洲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当时黄河在此入海,从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在此沉积。图中可见此处水下坡度平缓,进一步促进了泥沙的堆积,再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和渤海湾较弱的潮流作用,导致泥沙堆积体被侵蚀较少,因此发展很快。当时为1128年至1855年,此时间段内我国没有进行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故选B。【点睛】河流的河口段是河流的终段,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泥沙淤积,多发育三角洲,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多适合农耕。牛轭是重要的农具,是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在某些地区,随时间推移,流淌的河流愈发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的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为牛轭湖。下图为“牛轭湖形成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牛轭湖的形成顺序,正确的是()A.①④②③B.④①②③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27.推测牛轭湖分布最多的地区可能是()A.云贵高原B.东北平原C.东南丘陵D.横断山区【答案】26.C27.B【解析】【26题详解】牛轭湖的形成过程,首先河流摆动形成弯曲;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流越来越弯曲;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泥沙堆积,原有河曲与新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故顺序为④①③②,故选C。【27题详解】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的影响较大,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存在较多牛轭湖,B正确。云贵高原、东南丘陵、横断山区大多数河流的落差大,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牛轭湖较少。故选B。【点睛】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为“法国诺曼底海岸某地貌形成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该地貌的形成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29.推测该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海浪侵蚀B.海浪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答案】28.C29.A【解析】【28题详解】由于岩性、构造差异,海浪侵蚀形成不规则海岸,形成海蚀崖,在海独崖与高潮海面接触处,常有海蚀穴形成(②);海蚀穴逐渐扩大后(③),上部的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陡崖,残留的岩石形成海蚀柱(①),所以该地貌的形成顺序为②③①,C正确,ABD错误。故选C。【29题详解】由上题可知,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浪侵蚀,与海浪堆积关系较小,A正确,B错误。法国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风力侵蚀、风力堆积作用不显著,CD错误。故选A。【点睛】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携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观察地貌是地理野外实践的重要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30.地貌观察的顺序是()A.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B.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C.从宏观到微观、从线到点D.从微观到宏观、从面到线31.能反映地貌形态特征的是()A.高度和坡度的组合B.坡度和坡向的组合 C.高度和坡向的组合D.高度和面积的组合【答案】30.A31.A【解析】【30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地貌的观察需选择观察点,从宏观到微观,由面到点,其观察内容包括:形态、形状、面积、物质组成、破碎程度等,A正确、BCD错误;故选A。【3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貌观察的一般顺序: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观察视野内的大地貌,如五大地形;观察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观察微观地貌,如河岸、坡向坡度等。下图为“某地森林植被垂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该地植被喜光程度由强到弱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甲、丁、丙、乙C.乙、丙、丁、甲D.丙、乙、甲、丁33.该地森林垂直分层越多,说明()①气温越高②降水量越多③气温越低④降水量越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32.B33.A【解析】【32题详解】在森林中上层光线最强,由于植物遮挡,越往下光线越少。植物有喜光植物和耐阴植物,顶层是喜光的高大的乔木,最下面是耐阴的一些草本植物。图中植被喜光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丁丙乙,故选B。【33题详解】 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类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故选A。【点睛】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植被对自然环境具有指示作用,下图为“我国某地植被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4.该地植被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荒漠C.常绿硬叶林D.落叶阔叶林35.该地植被的主要特点有()A.树干高大B.四季常绿C.针状叶片D.发育板根【答案】34.B35.C【解析】【34题详解】该地该植被地下部分的根系发达,地上部分却矮小,可知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所在区域主要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B正确。热带雨林、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其树干一般较为高大。故选B。35题详解】结合图可以看出,该植被地下根系相当长、根系发达,而地上植被矮小,而且叶子变成细刺,可减少蒸发,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干旱缺水的自然环境,所以该地植被呈针状叶片,C正确。其树干低矮,不可能四季常绿,AB错。发育板根为热带雨林的特点,D错。故选C。【点睛】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代存在“社稷祭祀”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人对土地的崇拜。五色土是指在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的土壤,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36.和黑色土相比,红色土()A.黏粒比重高B.表层盐分高C.土层较浅薄D.成土速度慢 37.改良红色土壤以满足耕作需要的合理措施是()A.引淡淋盐B.增施绿肥C.引水灌溉D.平整土地【答案】36.A37.B【解析】【36题详解】红色土与黑色土相比,主要是他们成土环境的不同。红色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南方地区降水多,淋溶作用强,成土母质中易溶于水的钙成分不断的流失,土壤中多以铁和铝元素为主,土壤黏粒比重高,土壤多呈酸性,A正确;南方红色土分布地区降水充足,土壤淋溶作用强,盐分不易在土壤中积累,B错误;土层的厚薄和土壤的类型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比较旺盛,因此成土的速度比黑色土分布地区速度要快,D错误;故选A。【37题详解】由于红色土壤分布地区气候湿热、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较低,因此,应增施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B正确;红色土壤土地盐碱化并不严重,不必引淡淋盐,A错误;引水灌溉目的在于改善灌溉条件,平整土地目的在于改善地势坡度,均不属于改良红色土壤的措施,CD错误;故选B。【点睛】土壤形成五大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重庆某科学家和其研究团队从植物中提取了一种纤维黏合剂,把这种黏合剂放到沙里,可实现“沙变土”,该土壤具有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属性,同时能滋生微生物。目前该技术已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进行实验,初步实验结果显示,该土壤栽种农作物可得到高产优质的农产品,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沙变土”的过程使水循环的()A.蒸发减少B.下渗减少C.降水增加D.径流增加39.该项目在西北地区能实现高产,主要是因为该技术改变了沙土的()A.矿物质养分B.有机质含量C.结构D.颜色【答案】38.B39.C【解析】【38题详解】把这种黏合剂放到沙里,实现“沙变土”,改变了沙的结构,实现了水循环的下渗减少(下渗到土壤深层减少),让土壤具有存储水分的功能,B正确。土壤的含水率提高,蒸发不一定减少,A错。降水与区域气候相关,对降水的影响不大,C错。土壤含水率提高,下渗到深层的水分减少,深层地下径流不会增加,D错。故选B。 【39题详解】将该黏合剂放到沙里,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得土壤具有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属性,同时能滋生微生物,所以该项目在西北地区能实现高产,C正确。土壤矿物养分与成土母质有关,A错。这种技术并没有改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B错。即便是对土壤颜色有所影响,颜色的变化也不会导致土壤更肥沃,D错。故选C。【点睛】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下图为“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0.序号和土壤剖面分层名称的组合,正确的是()A.①-腐殖质层B.②-淋溶层C.③-母质层D.④-淀积层41.下列关于②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疏松的岩石风化物为主B.腐殖质为主,呈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呈红棕色【答案】40.D41.B 【解析】【4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分布在淋溶层之下,对应图示的④,D正确;有机层是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主要分布在表层,对应图中的①,A错误;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色或黑色,分布在有机质层以下,对应图中的②,B错误;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分布在腐殖质层之下,对应图中的③,C错误;故选D。41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②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B正确;疏松的岩石风化物为主是母质层的特征,A错误;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的是淋溶层,C错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的为淀积层,D错误;故选B。【点睛】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从下至下依次分为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颜色较深)、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坚实)、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2019年8月3日,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湾塘乡阿碑村出现大暴雨,小时雨强达59.9mm。强降雨造成湾塘乡发生泥石流灾害,下图(左)为“泥石流示意图”,下图(右)为“泥石流逃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2.推测云南省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是()①地质构造复杂,岩层破碎②季风气候为主,夏季多暴雨③山地高原为主,地表崎岖④过度砍伐、放牧等人类活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3.当泥石流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A.朝河流下游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低处B.垂直于河谷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高处 C.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尽量逃往地势高处D.原地不动,看清泥石流的前进方向再逃离【答案】42.D43.B【解析】【42题详解】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地质活动频繁而且烈度大,使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提供大量松散的泥土石块,一些地区处于褶皱带上,岩石受挤压变形程度高,岩石破碎,也提供了大量的泥土石块,①正确;该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尤其是夏秋两季,受湿润多雨的西南季风控制,降水量满足泥石流形成的条件,②正确;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地表崎岖,西部属横断山区,高山深壑多,为泥石流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场所,③正确;除自然条件以外,人类的活动如过度砍伐、放牧等导致大范围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崩滑加剧,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固体物质来源,④正确。故选D。【43题详解】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正确的逃生方法是垂直于河谷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较高处,B正确。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地沟谷中,在重力作用下流速快,朝河流下游跑到地势低的地方或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都有可能被泥石流掩埋,AC错误;原地不动,会受到泥石流的危害,D错误。故选B。【点睛】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是发生泥石流的主要条件。下图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4.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气象灾害是()A.干旱B.低温冻害C.洪涝D.冰雹45.东北平原多发低温冻害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B.纬度高,热量少 C.地势高,热量不足D.受寒流影响46.为减轻我国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不可取的是()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B.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D.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答案】44.A45.B46.D【解析】【44题详解】读图可知,我国西北、东北、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都有干旱发生,相对冰雹、洪涝和低温冻害冻害而言,干旱在我国的分布是最广泛的,故选A。【45题详解】东北平原低温冷害是因其在全国纬度最高,太阳辐射较少,且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大,B正确;东北地区距海相对较近,受海洋影响大,A错误。青藏高原地势高,热量不足,东北平原地势低,C错误。寒流是洋流,影响不到东北平原,D错误。故选B。【46题详解】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会减轻洪水、暴雨、热带风暴等灾害带来的损失,A不符合题意;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和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都会减轻灾害的损失,BC不符合题意;在灾害多发区,人们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可以避免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灾害多发区是可以居住的,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D。【点睛】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措施:建立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预报;大力兴建抗灾减灾工程;加强气象灾害的减灾服务;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演练。二、非选择题。共31分。本卷共3题,共31分,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7.阅读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各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是:①____,④____,⑥____。(2)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季风的环节是____(填序号)。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和____(填序号)环节最密切。(3)由②和③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环节①和环节③中,水量较大的是____。(4)若该地为我国华北地区,请该地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并至少提出两条合理的治理措施。【答案】(1)①.水汽输送②.降水③.地下径流(2)①.①②.⑤(3)①.海上内循环②.环节③(4)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使用量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水资源短缺的采用的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用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解析】【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水循环的环节、类型、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等相关内容,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蒸发,④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⑥为地下径流。【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蒸发,④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⑥为地下径流。而我国夏季的东南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属于水汽输送,与图中的①环节相同;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是改变地表径流,所以与⑤环节最密切。【小问3详解】根据发生的范围,水循环分为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由②和③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海上内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大,环节①和环节③中,水量较大的是环节③,海洋蒸发的水汽,并不会都输送到陆地。【小问4详解】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包括: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主要原因;②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③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④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华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雨季持续时间短,降水量少,径流量小;华北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对水的需求量大;水污染严重。 水资源短缺的采用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珍惜和保护水资源;②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③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途径包括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48.阅读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图”,甲、乙、丙三地附有当地主要植被照片。(1)甲地的植被类型是____,丙地的植被类型是____,造成甲、丙两地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2)乙地的植被类型是____,和甲地相比,乙地的植被____(填“有”或“无”)季相变化;乙地植被中,常散生乔木,其中,以猴面包树最典型,猴面包树生有粗大树干,其目的是____。(3)和我国东北黑色土相比,甲地的腐殖质层____(填“厚”或“薄”),肥力较____(填“高”或“低”)。【答案】(1)①.热带雨林②.热带荒漠③.降水差异(2)①热带草原②.有③.储存水分(3)①.薄②.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被类型,土壤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小问1详解】 甲地位于赤道刚果盆地附近,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丙地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降水稀少,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两地均位于热带,热量充足,但甲地降水多,丙地降水少,导致两地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差异。【小问2详解】乙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其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与甲地相比,乙地的植被夏季葱绿,冬季枯黄,有明显的季相变化。猴面包树树干粗大,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当地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所以猴面包树树干高大,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储水,保证干季树木存活。【小问3详解】与我国东北黑土相比,甲地位于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且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其腐殖质层更薄,土壤肥力更低。49.阅读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要求。云台山雄踞于太行山脉南端。其顶峰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溶洞;但在山脚下,却分布着大规模的峡谷地貌。既有壮观的峡谷又有奇特的溶洞,峡谷和溶洞发育于同一座山上,这种地貌被科学家们称为云台地貌。我国地貌分布复杂,除云台地貌外,还分布有各种千姿百态的地貌,下图为“我国两种典型地貌示意图”。(1)云台山顶峰上的溶洞,属于____地貌;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填省级行政区),是在____作用下形成的,除溶洞以外,这类地貌还有____等形态。(2)甲中地貌属于____地貌,是在____作用下形成的。(3)乙中各序号代表的地貌的名称是:①____,②____,③____。请简述①处地貌的形成过程____。【答案】(1)①.喀斯特(岩溶)②.云南省、贵州省③.流水溶蚀④.峰林、峰丛、孤峰、喀斯特漏斗、落水洞、地下河、石柱、石笋、石钟乳。(2)①.雅丹②.风力侵蚀(3)①.冲积扇②.冲积平原③.三角洲④.)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流速减慢,其携带物质便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主要地貌类型的形成和地貌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云台山顶峰大小不一的溶洞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溶洞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即云南省、贵州省,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除溶洞以外,这类地貌还有地表喀斯特地貌如,峰林、峰丛、孤峰、喀斯特漏斗、地下喀斯特地貌如,落水洞、地下河、石柱、石笋、石钟乳等形态。【小问2详解】从甲图中可以看出,相间排列的垄脊和沟槽,这是雅丹地貌的特征;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的垄脊和沟槽。【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