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2920

大小:684.3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重庆市高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随着航空技术发展,目前民航客机最大航程约为17000km。近年来,中国和南美洲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渐密切,但目前中国与南美洲还没有直飞航班,两地来往旅客需途经北美或西欧中转。图为2023年6月30日北京至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34°S,58°W)的中转航班信息(时间为区时)。完成下面小题。1.目前中国北京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无直飞航班的主要制约条件是()A.运输成本过高B.航线环境复杂C.航空技术限制D.客源市场较小2.与非洲相比,西欧或美国成为中国与南美洲间旅客航班中转地的主要原因是()A.航线距离更短B.城市交通便捷C.航班数量更多D.沿途风景优美3.下列关于图示航班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地正值雨季B.当地日期为6月30日C.当地已经日出D.当日夜长较北京昼长短【答案】1.C2.C3.D【解析】【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目前民航客机最大航程约为17000km,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北京(40°N,116°E)与布宜诺斯艾利斯(34°S,58°W)之间可以近似对跖点,两地球面距离接近20000km,远大于民航客机最大航程17000km,故C正确。在航空技术允许的情况下,成本过高、航线环境复杂、客源市场小等可能会影响某些地区之间直飞航班,但不是中国与南美间直飞航班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中国与南美之间联系日益加强,有较大的运输需求,且两地直飞航班航线无明显复杂环境因素制约,故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理论上,中国至南美洲航班最短航线应是朝西南方向途径非洲大陆,而实际却是途径航线距离更远的西欧或美国,主要是由于中国和南美至西欧、北美的航班远多于中国和南美至非洲的航班,途径西欧和北美中转更加便捷、高效,故C正确,A错误;中途转机主要在机场及附近停留等候,受中转地城市内部交通便捷程度影响较小,故B错误;沿途风景不是选择中转地的最主要因素,故D错误。故选C。【3题详解】布宜诺斯艾利斯经度为58°W,地方时与西4区区时接近,根据计算可知,该航班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时,当地时间约为7月1日为5:25,故B错误;7月为当地冬半年,昼长小于12小时,日出时间晚于地方时6:00,5:25飞机到达时当地还未日出,故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根廷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7月为其冬半年,为旱季,故A错误;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飞机到达当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夜长与34°N昼长相等,由于当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北京(40°N)昼长于34°N,所以当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夜长较北京昼长短,故D正确。故选D。【点睛】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常见问题形式: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计算公式: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大气河”是大气中狭长的强水汽输送通道,通常在温带气旋(属于锋面气旋)冷锋锋前形成。图为某条“大气河”形成时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4.最可能有“大气河”经过的是以下哪个区域() A.甲B.乙C.丙D.丁5.此时,图示地区“大气河”的水汽输送方向为()A.由东北向西南B.由西北向东南C.由西南向东北D.由东南向西北6.图示地区易出现“大气河”的月份是()A.1月B.4月C.6月D.8月【答案】4.A5.C6.B【解析】【4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大气河”形成于“温带气旋冷锋锋前”,所以结合北半球温带气旋的相关知识判断冷锋形成于西侧低压槽处,温带气旋呈现逆时针运动,因此最可能有“大气河”经过的是冷锋前,故应选甲处,A选项正确,排除BCD。故选A。【5题详解】根据上题可知,甲地为大气河水汽输送经过的区域,水汽输送方向与风向一致,作风向可知,图中甲处的风向应该为由西南向东北,故C选项正确,排除ABD。故选C。【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温带气旋属于锋面气旋,特征为冷暖气团在低压槽上的交汇。春季低纬升温快,但高纬还未明显升温,南北间气压差加大,气团交汇最为频繁,故B选项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温带气旋,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或“锋面气旋”,是活跃在温带中高纬度地区的一种近似椭圆型的斜压性气旋。温带气旋活动时常伴有冷空气的侵袭,降温、风沙、雪、霜冻、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现象随之而来。三峡工程为综合性水利枢纽,2006年正式运营,长江汛期时,库区水位控制在145米,枯水期时为175米。小江(三峡大坝上游长江一级支流)受三峡库区水位变化影响,形成65平方公里消落带,引发多种生态问题。为此,2007年当地政府在小江(开州段)修建水位调节坝,坝上水位常年保持在170米左右,形成汉丰湖,并在湖岸引种中山杉(湿地乔木),图为小江及调节坝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三峡水库水位运作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水位为145米,其目的是防洪排浑B.夏季水位为145米,是因为上游来水少C.冬季水位为175米,是因为上游来水多D.冬季水位为175米,其目是观光旅游8.2006年之后,下列有关小江调节坝建成后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坝上游冬季水位上升B.调节坝下游水位变化增大C.水江汇入长江泥沙量增加D.调节坝上游夏季流速下降9.在湖岸引种中山杉的主要目的是()A.调蓄径流B.固土护坡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答案】7.A8.D9.B【解析】【7题详解】长江汛期时,三峡库区水位为145米,为可能发生的洪水腾出一定的库容量,A正确。夏季为长江流域的雨季,降水多,上游来水多,B错误。冬季为当地旱季,降水少,上游来水少,C错误。冬季将水位维持在175米的较高水位,可以储存一定的水量,为生活、生产用水提供保障,D错误,故选A。【8题详解】汉丰湖水位长期保持在170米左右,调节坝上游冬季水位比长江冬季175米回水水位低,A错误。小江调节坝主要影响的是其上游水位,对调节坝下游水位的影响较小,B错误。因库区拦蓄,小江汇入长江的泥沙量有所下降,C错误。调节坝建成后,其上游形成汉丰湖,夏季水体流速减弱,D正确,故选D。【9题详解】中山杉种在湖岸,调蓄径流的作用微弱,A错误。因三峡库区水位季节变化形成的消落带,在湖岸引种中山杉,目的是固土护坡,减少消落带的水土流失等问题,B正确。当地位于湿润地区,风沙活动较少,无需防风固沙,C错误。净化空气的需求主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湖岸原为消落带,人口分布较少,D错误,故选B。【点睛】不同地区森林的生态效益: 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较干旱的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城市: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道路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热带雨林: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湿润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沿海地区:防止海风、海浪侵袭。S集团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商,在全国建有多个传统燃油汽车生产基地,近年来开始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宁德市位于福建北部沿海,是全球最大锂电池产地。2019年,S集团在宁德市沿海港口附近投资建设新的汽车生产基地,该基地生产过程突出智能化、自动化,主要生产该集团的电动车型。完成下面小题。10.S集团近年来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主要目的是()A.满足市场需求B.推动技术创新C.减少环境污染D.扩大生产规模11.推测宁德市吸引S集团建设电动汽车生产基地的独特优势条件是()A.汽车市场广阔B.汽车产业基础完善C.海运交通便利D.为核心零部件产地12.相比S集团的现有其它汽车生产基地,宁德基地()A.建设投资更低B.生产效率更高C.产品类型更多D.生产成本更高【答案】10.A11.D12.B【解析】【10题详解】企业的首要目的是盈利,S集团在传统汽车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电动汽车,首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民众对更加环保、智能的电动汽车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A正确;技术创新是企业生产的手段而非目的,B错误;减少环境污染是政府的重要目标,往往通过政策、法规来引导或督促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非企业的首要目的,C错误;除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外,S集团也可通过扩大原有传统燃油汽车来扩大生产规模,故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相对于全国其它地区,宁德市的汽车市场和汽车产业基础都不具备突出优势,A、B错误;宁德市位于福建北部沿海,S集团选择在港口附近建厂,可利用当地便利的海运交通条件,但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宁德市是全球最大锂电池生产地,而锂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这是宁德市相对于其它地区吸引S集团建设电动汽车基地的最独特优势,C错误,D正确。故选D。【1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与S集团在全国其它地区的汽车生产基地相比,宁德汽车生产基地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生产电动汽车,二是突出智能化和自动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工厂建设初期投资额较大,A错误;智能化和自动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极大降低劳动力成本,最终降低总生产成本,B正确,D错误;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车型,新生产基地的电动汽车类型并不一定更多,C错误。故选B。【点睛】市场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可以根据所在地区距离城市远近及城市数量或区域的发达程度判断市场大小,根据产品是否具有独特性、是否稀缺、是否容易被接受判断市场前景。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经济产出所需的碳排放量。信息经济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研究表明,信息经济对降低地区碳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下图示意2011-2019年我国碳排放强度重心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3.由图示信息可知()A.2011-2013年郑州是我国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地区B.2011-2016年我国北方地区碳排放强度持续增强C.2011-2019年我国碳排放强度重心持续向北移动D.2015-2016年我国碳排放强度重心移动速度最快14.下列因素中,对碳排放强度重心移动影响最小的是()A.环境质量B.技术创新C.资源状况D.消费水平15.与东部地区相比,信息经济对我国西部地区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更为明显,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A.生产总值更大B.原有的能源利用效率更低C.人口规模更小D.信息产业服务设施更发达【答案】13.D14.A15.B 【解析】【13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碳排放强度重心所在地与碳排放强度最高地区无直接关系,A错误;碳排放强度重心的北移,可能是由于北方地区碳排放强度增强也可能是由于南方地区碳排放强度减弱,B错误;2011-2019年碳排放强度重心呈北移趋势,但2016-2017年和2018-2019年均向偏南方向移动,C错误;2015-2016年碳排放强度重心移动距离最大,说明其移动速度最快,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技术创新、资源状况和消费水平都会对碳排放强度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碳排放强度重心的移动,排除BCD;环境质量是碳排放强度产生的结果,A正确,故选A。【15题详解】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较为粗放,原有的能源利用效率更低,信息经济的发展可显著提高西部地区能源利用率,进而降低碳排放强度,B正确;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更小,A错误;人口规模小与信息经济降低碳排放强度关系不大,C错误;东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较早,服务设施更为完善,D错误。故选B。【点睛】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中,科考队员们于2022年11月5日在中山站(69°S,76°E)附近进行冰雪机场建造工作,作业过程中需要克服南极下降风这一巨大挑战。南极下降风是南极地区常年存在的现象,其形成与地形地势、气温、重力等因素相关,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南极下降风风力较大,对南极地区生物有明显影响。 (1)描述南极下降风形成过程。(2)推测冰雪机场作业当天南极下降风风力最强的时间段(正午、黄昏或凌晨)并简述理由。(3)南极下降风与沿岸海洋生物数量丰富有密切关系,简述原因。【答案】(1)南极地区气温低,空气辐射冷却下沉;极地高压与四周海洋形成气压差,大气由极地高压向四周低压区运动;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沿冰盖向下滑动。(2)凌晨南极地区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大气保温作用弱;日出前地面辐射损失热量最多,降温最明显。(3)下降风是离岸风,吹动海水形成离岸流,深层海水上泛,上升流带来营养物质,提供丰富饵料。【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南极下降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风的形成过程、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南极下降风的形成与南极大陆的下沉气流有关。由于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辐射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下沉形成极地高压;极地高压与四周海洋形成气压差,大气由极地高压向四周低压区运动;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中部厚、四周薄,形成一个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陆坡地形,空气由冰盖中部向四周海洋流动时,在重力作用下沿冰盖向下滑动。【小问2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南极下降风的形成与极地高压有关,极地高压主要与空气遇冷收缩下沉有关。南极下降风风力最强的时间段,即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强度最大的时间段,应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由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知识可知,南极地区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大气保温作用弱;日出前后(凌晨)地面辐射损失热量最多,降温最明显,气温最低,下降风风力最强。 【小问3详解】沿岸海洋生物数量丰富,说明生存环境优越,饵料丰富。由图可知,下降风是离岸风,吹动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形成离岸流,深层海水上涌进行补充,将深层营养物质带至表层,提供丰富饵料,使得沿岸海洋生物数量丰富。17.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滨海2号”国际交通运输走廊主要是指长春—扎鲁比诺港—亚太地区港口及我国南方沿海港口的国际物流通道,2018年9月,该通道正式开通。目前,扎鲁比诺港成为东北亚各国与西欧地区国际通道上重要的集装箱运输转运港。地处内陆的吉林省是我国“北粮南运”重要的粮食调出省。吉林的粮食用国际标准集装箱通过铁路运输到扎鲁比诺港,报关后,“借港出海”南运。图为“吉林及其周边区域地理要素略图”。(1)从物流成本的角度,分析吉林“北粮南运”采用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的好处。(2)分析“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的开通对扎鲁比诺港交通枢纽地位的影响。(3)为进一步提高集装箱转运的效率,扎鲁比诺港还需要进行哪些改善?【答案】(1)集装箱运粮可减少仓储费用;集装箱标准化可提升转运效率,降低转运成本;集装箱运粮可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2)通过国际运输走廊连接更广大的地区,拓展了港口的腹地范围(服务范围);国际运输走廊经过的东北地区及东北亚其它国家,大量工农业产品从该通道转运,增加了港口吞吐量;提升了港口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枢纽地位。(3)完善港口转运设备等配套设施;扩大港区范围,增加泊位。简化通关流程,提升办事效率。【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北亚地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与布局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采用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主要是为了借港出海,利用海运将吉林的粮食运至南方地区,海运替代部分铁路运输,降低了运输成本;集装箱密闭性好,减少了粮食运输过程中的仓储费用与粮食损耗。【小问2详解】“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的开通,扩大了扎鲁比诺港的腹地,港口的吞吐量增大,经济效益提升。吞吐量增大,港口设施的利用率提升,成本降低。港口经济实力的提升,促进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港口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地位。【小问3详解】集装箱转运效率的提高,一方面靠港口的基础设施、设备的运输能力;一方面是依靠港口的管理,简化通关流程,提升办事效率,减少人为的阻力。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瓦屋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距峨眉山西北约37千米,形如“方桌”。该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泥页岩、玄武岩等构成,山中多处可见曾经冶炼铜矿后留下的矿渣。距今2.6亿年左右,当时为一片浅海的峨眉山地区发生过一场规模空前的火山喷发,火山瞬间释放出约25万平方千米的熔岩。下图左是瓦屋山景观图,图右是瓦屋山地质构造示意图。(1)指出瓦屋山顶部甲岩层的具体名称并说出判断理由。(2)描述瓦屋山的形成过程。(3)请推测明、清时期禁止私人进出瓦屋山的原因。【答案】(1)玄武岩。峨眉山地区的岩浆大喷发,在瓦屋山地区覆盖了大量的玄武岩;玄武岩硬度高,不易被风化侵蚀而保留下来。(2)(约2.6亿年前)瓦屋山地区的海底沉积了深厚的石灰岩,峨眉山地区火山大喷发后,岩浆覆盖到瓦屋山海底的沉积岩之上;后来该地区受地壳水平运动的挤压,海洋地壳抬升,瓦屋山区域出露地表;山体受到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现在的形状。(3)瓦屋山的玄武岩层里含有丰富的铜矿资源,铜矿由国家统一开发管理。【解析】 【分析】本题以瓦屋山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岩石的成因、内外力作用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瓦屋山顶部甲岩层为玄武岩。结合材料可知,峨眉山地区的岩浆大喷发,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在瓦屋山地区覆盖了大量的玄武岩,玄武岩硬度高,不易被风化侵蚀而保留下来,出现在山体顶部。【小问2详解】根据瓦屋山具体岩石类型与分布位置推测,距今2.6亿年左右,当时为一片浅海的峨眉山地区发生过一场规模空前的火山喷发,(约2.6亿年前)瓦屋山地区的海底沉积了深厚的石灰岩,峨眉山地区火山大喷发后,岩浆覆盖到瓦屋山海底的沉积岩之上;后来受构造运动影响,该地区受地壳水平运动的挤压,海洋地壳抬升,瓦屋山区域出露地表,接着山体受到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现在的形状。【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