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71906

大小:796.02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3-11-03

上传者:老李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上期期中试卷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推倒了分隔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B.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D.施莱登和施旺运用完全归纳法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推倒了分隔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A正确;B、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B正确;C、英国科学家虎克在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C正确;D、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观点,D错误。故选D。2.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A.流感病人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通过飞沫散布空气中B.兔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增殖C.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有纤毛可以运动D.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答案】A【解析】【分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 【详解】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通过飞沫散布在空气中不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符合题意;B、兔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繁殖,说明兔等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B不符合题意;C、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有纤毛可以运动,与细胞有关,体现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不符合题意;D、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离不开神经细胞,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不符合题意。故选A。3.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体红细胞的实验中,目镜和物镜均为10×时,观察到约有80个红细胞均匀分布且充满整个视野。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可以使用高倍光学显微镜来观察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B.要用高倍镜观察视野右下方某个细胞,应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C.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模糊,应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D.将物镜换成40×后,视野中能够看到的细胞约为20个【答案】B【解析】【分析】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流程:1、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2、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3、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4、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竞放大,并且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详解】A、可以使用高倍光学显微镜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亚显微结构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A错误;B、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像,要用高倍镜观察视野右下方某个细胞,应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才能将其移至视野中央,B正确;C、高倍物镜下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C错误;D、在物镜和目镜都是10×时,观察到约有80个红细胞均匀分布且充满整个视野,将物镜换成40×后,面积放大了原来的42=16倍,故视野中能够看到的细胞约为80÷16=5个,D错误。故选B。4.新冠病毒在世界版图持续蔓延,以下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该病毒的遗传物质集中于无核膜的拟核区域B.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就可以培养C.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D.新冠病毒一定含有C、H、O、N、P等化学元素【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拟核区域,A错误;B、病毒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B错误;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C错误;D、新冠病毒是RNA病毒,一定含有C、H、O、N、P五种化学元素,D正确。故选D。5.对于下列各结构在生物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叶绿体 ②染色体 ③核膜 ④核糖体 ⑤细胞壁 ⑥拟核A.①~⑤在绿藻体内都存在B.酵母菌具有④,而乳酸菌具有拟核C.大肠杆菌和蓝细菌共有的是④⑤⑥D.菠菜和发菜体内都含有①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详解】A、绿藻属于低等植物,其细胞中含有①~⑤,A正确;B、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④核糖体,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细胞核,但是具有⑥拟核,B正确;C、大肠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共有的是④⑤⑥结构,C正确;D、发菜是属于原核生物,①叶绿体、③核膜在菠菜体内含有而在发菜体内不含有,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能准确辨别各选项涉及生物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6.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病毒和真菌都属于原核生物B.真核生物是指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原核生物是指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C.人体的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这两种细胞属于原核细胞D.真核细胞的个体都是肉眼可见的,原核生物的个体都很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答案】B【解析】【分析】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2、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3、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真菌等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A错误;B、真核生物指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原核生物是指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B正确;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血小板无细胞核,它们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属于真核细胞,C错误;D、单细胞的真核生物,肉眼可能也看不到的,D错误。故选B。【点睛】7.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①HIV②梨树③邙山上的所有鸟④黄河中所有鲤鱼⑤一片梨树园⑥某池塘中所有生物⑦一个酥梨⑧人体内的血液⑨白细胞⑩细胞内的水、蛋白质等化合物A.⑨⑧⑦②③⑥⑤B.⑨⑧⑦②④⑥⑤C.⑩⑨⑧⑦②④⑥⑤D.①⑩⑨⑧⑦②④③⑥⑤【答案】B【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详解】①HIV属于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②梨树属于个体层次;③邙山上的所有鸟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④黄河中所有鲤鱼属于种群层次;⑤一片梨树园属于生态系统层次;⑥某池塘中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⑦一个酥梨为果实,属于器官层次;⑧人体内的血液属于组织层次;⑨白细胞属于细胞层次;⑩细胞内的水、蛋白质等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综上所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次序是⑨⑧⑦②④⑥⑤,B正确。故选B。8.茶叶生产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信阳毛尖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盛名传播国内外。下列关于茶叶的说法,错误的是()A.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H2OB.茶叶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有差异C.新鲜茶叶的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中可能含有微量元素Fe、S等D.制好的干茶叶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C【答案】C【解析】【分析】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在生物体内,占细胞鲜重比例最高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因此占细胞干重比例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详解】A、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H2O,A正确;B、茶叶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有差异,B正确;C、S是大量元素,C错误;D、制好的干茶叶的化学元素含量是C,D正确。故选C。9.下列有关鉴定试验的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B.还原糖检测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C.脂肪鉴定过程中,对装片染色后需用清水漂洗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D.观察脂肪切片时,可看到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答案】D【解析】【分析】鉴定还原性糖使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详解】A、蛋白质鉴定时,需要先向待测样液中加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再滴3~4滴CuSO4溶液,A错误;B、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B错误;C、脂肪鉴定过程中,对装片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后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C错误;D、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的颗粒,显微镜下可看到被染色的脂肪滴,D正确。故选D。10.在探索外星空间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最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极性分子,带电分子(或离子)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B.水可以缓解温度的变化,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C.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赋予各种组织、器官一定的形状、硬度和弹性D.种子萌发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细胞代谢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水: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详解】A、水是极性分子,带电分子(或离子)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A正确;B、水温不易改变,可以缓解温度的变化,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 C、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赋予各种组织、器官一定的形状、硬度和弹性,C正确;D、种子萌发时自由水增多,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减小,细胞代谢增强,D错误。故选D。11.下列关于无机盐在生物体内所起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红蛋白含有铁、叶绿素含有镁说明无机盐可以组成细胞中的某些重要化合物B.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C.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会出现抽搐等症状。D.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答案】C【解析】【分析】无机盐的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详解】A、血红蛋白含有铁、叶绿素含有镁说明无机盐可以组成细胞中的某些重要化合物,A正确;B、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正确;C、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过高会引起肌无力,C错误;D、Na+等离子对于生命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D正确。故选C。12.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含有丰富的麦芽糖B.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C.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细胞壁主要成分D.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废水处理【答案】B【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详解】A、麦芽糖是植物细胞内的二糖,在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含量丰富,A正确; B、生物体内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B错误;C、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C正确;D、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D正确。故选B。13.科学研究表明: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减少,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需要大量的N元素B.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耗氧较多的是花生种子C.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D.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与细胞内糖类的氧化速率比脂肪快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食物中的油性物质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而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有机化合物,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详解】A、脂肪仅含C、H、O,不含N,A错误;B、花生富含油脂(脂肪),小麦富含糖类,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耗氧量更多,B正确;C、种子发育过程中,糖类转变为脂肪,贮存更多的能量,C正确;D、种子萌发,脂肪转化为糖类,糖类提供能量更快,D正确。故选A。14.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有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而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R基不同,氨基酸不同。 【详解】AC、图是化合物的氨基和羧基没有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C错误;B、该氨基酸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正确;D、该化合物没有氨基,不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错误。故选B。15.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多种消化酶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这些氨基酸进入人体细胞后,重新合成多种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过程中,水中的H元素只参与形成氨基B.氨基酸合成蛋白质需经过多肽的合成、肽链的盘曲折叠、肽链构成更复杂的空间结构等层次C.经常食用奶制品、肉类、蛋类和大豆制品,人体一般不会缺少必需氨基酸D.煮熟后食物中的蛋白质更易消化吸收,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时,水中的H元素参与形成氨基和羧基,O元素参与形成羧基。【详解】A、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过程中,水中的H元素参与了氨基与羧基的形成,A错误;B、氨基酸合成蛋白质需经过多肽的合成、肽链的盘曲折叠、肽链构成更复杂的空间结构等层次,B正确;C、必需氨基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经常食用奶制品、肉类、蛋类和大豆制品,人体一般不会缺少必需氨基酸,C正确;D、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肽链变得松散、伸展,更容易被蛋白酶催化水解,故煮熟后食物中的蛋白质更易消化吸收,D正确。故选A。【点睛】16.蛋白质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多种多样,下列有关蛋白质功能的举例,错误的是()A.免疫作用-抗体等B.运输作用-血红蛋白等C.调节作用-蛋白酶等D.结构蛋白-蚕丝蛋白等 【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体现在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的条数和空间结构等。结构决定功能,故蛋白质的功能也具有多样性。【详解】按功能将蛋白质分类:结构蛋白(羽毛、蚕丝蛋白等)、催化蛋白(绝大多数的酶)、运输蛋白(血红蛋白等)、免疫蛋白(抗体等)、调节蛋白(蛋白质类激素等),酶起催化作用,不起调节作用,C错误,ABD正确。故选C。17.一条由1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式为C74H110N19O26S。这条多肽链经水解后的产物中有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3H7NO2S)、丙氨酸(C3H6NO2)、天冬氨酸(C4H7NO4)、赖氨酸(C6H14N2O2)、苯丙氨酸(C9H11NO2)。则产物中天冬氨酸和丙氨酸个数分别是()A.5和3B.1和2C.2和3D.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由1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74H110N19O26S的多肽链经过水解后所得的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3H7NO2S)、丙氨酸(C3H7NO2)、天冬氨酸(C4H7NO4)、赖氨酸(C6H14N2O2)、苯丙氨酸(C9H11NO2)中,只有赖氨酸含有2个氮原子(其它4种氨基酸均含1个氮原子)、只有天冬氨酸含有4个氧原子(其它4种氨基酸均含2个氧原子)。【详解】根据水解产物中只有半胱氨酸中含1个S原子,说明半胱氨酸含有1个;设该多肽(十五肽)中含有赖氨酸α个,根据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可得2α+(15﹣α)=19,解得α=4个;设该多肽(十五肽)中含有天冬氨酸β个,根据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可得4β+(15﹣β)×2﹣(15﹣1)=26,解得β=5。最后设该多肽中含苯丙氨酸和丙氨酸个数分别是x、y个,根据C和N原子守恒可列式:3+3y+4×5+6×4+9x=74,x+y+1+4×2+5=19,解得x=2,y=3。综上可知,产物中天冬氨酸和丙氨酸个数分别是5个和3个,A正确。故选A。18.如图表示生物体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在②③方面B.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胞内的②有2种C.由图可知,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D.A、T、C、G、U5种碱基最多可以组成8种核苷酸【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核苷酸的模式图,其中①为磷酸,②为五碳糖,③为含氮碱基。【详解】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在②③方面,前者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后者含有核糖和尿嘧啶,A正确;B、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其中的②五碳糖有2种,即脱氧核糖和核糖,B正确;C、由图可知,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C错误;D、A、C、G各形成两种核苷酸,T、U各形成一种核苷酸,故A、T、C、G、U5种碱基最多可以组成8种核苷酸,D正确。故选C。19.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C.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D.胰岛素含有碳元素【答案】C【解析】【详解】镁元素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缺镁会导致叶绿素合成不足,叶片变黄,故A项正确。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之所以它能运输氧气,就是因为血红蛋白富含亚铁离子,易与氧结合,故B对。C错:糖类只含C、H、O三种元素,脱氧核糖是五碳糖。D对:胰岛素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四种元素。【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属基础题。20.下列组合中,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A.蛋白质、核苷酸、氨基酸B.多肽、葡萄糖、脂肪C.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D.蛋白质、核酸、纤维素【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及其化学组成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综上分析,核苷酸、氨基酸和葡萄糖都属于生物小分子,蛋白质、核酸、纤维素均属于生物大分子,A、B、C均错误,D正确。21.如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叙述不正确的是()A.精子和卵细胞受精时要发生图B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B.图C中植物细胞依靠胞间连丝交流信息,但不能交换物质C.图A、图B中靶细胞表面上的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从而接受信息D.胰岛素调节血糖的过程中,信息交流方式与图A所示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图A表示依靠信号分子的远距离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信号分子来完成,属于细胞间的间接交流方式,图B表示细胞与细胞之间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图C表示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来完成信息交流,该过程不需要受体。【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来完成信息交流过程,符合图B过程,A正确;B、图C中高等植物细胞可以形成胞间连丝,将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B错误;C、图A和图B都需要靶细胞膜上的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并识别,从而接受信息,C正确;D、激素调节中一般激素会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信息交流方式与图A相同,D正确。故选B。22.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和成分叙述,正确的是()A.罗伯特森根据暗-亮-暗的电子结构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蛋白质-脂质构成B.荧光标记的小鼠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细胞膜外侧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一般不能自由通过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答案】D 【解析】【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一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详解】A、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所有的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A错误;B、荧光标记的小鼠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错误;C、细胞膜外侧是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端,C错误;D、细胞膜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膜,其蛋白质含量和种类越多,D正确。故选D。23.下列模式图表示真核细胞的几种细胞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①③B.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在⑤上形成C.②可以对来自④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D.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有囊泡形成的有②④【答案】B【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细胞器①是线粒体,细胞器②是高尔基体,细胞器③是叶绿体,细胞器④是内质网,细胞器⑤是核糖体。【详解】A、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①线粒体和③叶绿体,A正确;B、蛋白质的合成车间是核糖体,但其空间结构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形成,B错误;C、高尔基体可以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C正确;D、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有来自内质网的囊泡和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D正确;故选B。24.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中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内所有的膜构成生物膜系统,这些膜之间存在紧密联系B.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C.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D.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生物膜系统由构成细胞的所有膜构成,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并不是生物体内的所有膜,A错误;B、生物膜上附着多种酶,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B正确;C、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提高了效率,C正确;D、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隔开,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A。【点睛】25.下列有关“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在细胞质中,应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B.实验中,可选用菠菜叶少带些叶肉的上表皮制作临时装片C.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黑暗、室温条件下培养D.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答案】D【解析】【分析】1、观察叶绿体实验的原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2、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的原因:保证细胞器的正常形态并能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否则,细胞失水收缩,将影响细胞器形态的观察。3、观察叶绿体的实验过程:(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2)低倍镜下找到叶肉细胞。(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详解】A、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在细胞质中,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A错误;B、菠菜叶的上表皮叶肉细胞叶绿体较小,因此用菠菜叶做实验材料时,要取菠菜叶少带些叶肉的下表皮,B错误;C、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适宜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C错误;D、叶绿体悬浮在细胞质中,故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D正确。故选D。26.如图表示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⑥表示相关的结构,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③具有四层磷脂分子,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④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C.⑥是大分子物质自由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②与③的膜成分相近【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为细胞核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核糖体,②为内质网,③为核膜,④为染色质,⑤为核仁,⑥为核孔。 【详解】A、③核膜是双层膜,具有四层磷脂分子,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B、④染色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B正确;C、⑥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但核孔具有选择性,大分子物质不能自由进出,C错误;D、②内质网膜与③核膜都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膜成分相近,主要都是磷脂和蛋白质,D正确。故选C。27.下列有关课本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离细胞器利用了质壁分离法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荧光标记法C.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通常采用去核、核移植等方法【答案】D【解析】【分析】差速离心法利用不同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可以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同位素标记法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从而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详解】A、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A错误;B、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氨基酸的转移途径,进而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B错误;C、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采用了荧光标记法,C错误;D、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如做伞藻实验时就用到了核移植的方法研究细胞核的功能,D正确。故选D。28.下图甲为简易渗透装置,a中为清水,b中为蔗糖溶液,c为半透膜(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蔗糖分子不可以通过);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所处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并维持在一定高度时,b液体的浓度等于a液体的浓度B. 向图甲的漏斗内加入少量蔗糖酶后(考虑酶分子),漏斗液面将先上升后下降,最终维持着一定的液面高度差C.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D.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答案】A【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利用的是渗透作用的原理,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2、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3、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是研究渗透吸水的渗透装置,图乙曲线是毛细管内液面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是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详解】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b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侧,实验结束后,由于存在液压差,b侧液体浓度仍大于a侧,A错误;B、向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在蔗糖酶的作用下蔗糖水解为单糖,引起漏斗中溶液浓度进一步升高,漏斗液面继续升高。由于半透膜允许单糖分子透过,漏斗中的单糖可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漏斗中的溶液浓度下降,漏斗液面随之下降,最终漏斗中加入的蔗糖酶,使其维持着一定的液面高度差,B正确;C、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在开始时呈正比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幅度减小直至不再上升,说明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C正确;D、图丙植物细胞的③细胞膜、⑤液泡膜及④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甲中的c半透膜,D正确。故选A。29.为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过程,某同学以紫色的洋葱鱗片叶和蔗糖溶液等为实验材料,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为便于观察应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B.步骤①~⑥中,均应保持细胞的活性C.三次显微镜下观察均需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后再换成高倍镜D.若将蔗糖溶液换成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无需步骤⑤,细胞也可复原 【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的吸水和失水是渗透作用的结果,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成熟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呈现紫色,而内表皮细胞不含色素几乎无色,为便于观察应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A正确;B、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保持细胞的活性,否则就无法继续观察质壁分离的复原,B正确;C、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过程只需要使用低倍镜即可,C错误;D、若将蔗糖溶液换成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离子可以被吸收进入细胞,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之后,细胞吸水即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D正确;故选C。30.图甲、乙分别表示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的两种易化扩散方式,其中通道介导的扩散比载体介导快1000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不是静止不动的B.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物质转运时作用机制不同C.甲、乙两种方式中只有乙属于被动运输D.载体蛋白转运时会发生构象改变导致运输速率较慢【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乙两图物质跨膜运输特点是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都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不是静止不动的,而具有流动性,A正确;B、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要与物质结合发生构象变化,通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不与其结合不发生构象变化,二者作用机制不同,B正确;C、甲乙两种方式都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都属于被动运输,C错误; D、载体蛋白在转运离子或分子时,会与离子或分子结合,导致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与通道蛋白转运方式相比,运输速率较慢,D正确。故选C。【点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除特别标明外,每空1分,共40分)31.自然界生物种类繁多,就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膜光合作用(能否)核糖体细胞壁甲√√√√乙√×√×丙×√√√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甲_____,乙_____,丙_____。A.兔子B.洋葱C.蘑菇D.蓝细菌(2)蓝细菌是一种常见的原核生物,其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_______(填色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____________生活的异养生物。生活在湖水中的蓝细菌,当水质富营养化时会出现___________现象。(3)新冠病毒、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均可引发肺炎。新冠病毒的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________组成。临床上常用青霉素治疗肺炎,青霉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裂解,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能否用青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呢?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B②.A③.D(2)①.藻蓝素和叶绿素②.腐生或寄生③.水华(3)①.核酸②.不能③.支原体没有细胞壁,青霉素对它不起作用【解析】【分析】分析表格:甲有核膜,属于真核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含有细胞壁,应为植物细胞;乙含有核膜,属于真核细胞,该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没有细胞壁,应为动物细胞;丙无核膜,属于原核细胞,其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能是蓝细菌。【小问1详解】据上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核膜,属于真核生物,且该细胞含有细胞壁,能进行光合作用,应为绿色植物细胞,如B洋葱,故选B; 乙细胞含有核膜,属于真核生物,且该细胞不含细胞壁,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应为动物细胞,如A兔子,故选A;丙细胞不含核膜,属于原核生物,且该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能是D蓝细菌,故选D。【小问2详解】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当水质富营养化时,生活在湖水中的蓝细菌会大量繁殖,出现水华现象。【小问3详解】新冠病毒的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青霉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裂解,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但支原体没有细胞壁,青霉素对它不起作用,故不能用青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根据表中信息准确判断各生物的类别,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2.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它含有α、β两条肽链,α链含有21个氨基酸,β链含有30个氨基酸,两条多肽链间通过两个二硫键(二硫键是由两个—SH脱氢连接而成)连接,在α链上也形成一个二硫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某脱氧核苷酸链示意图,据此回答:(1)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都是以_______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人体中,组成这两类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分别有_____种和______种。(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其分子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该胰岛素分子中含有肽键______个,这51个氨基酸分子形成胰岛素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________(考虑二硫键的形成)。(3)图乙所示脱氧核苷酸链,其基本单位可用图中字母________表示,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____(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若b中的含氮碱基为T,则b的名称为______,该多聚体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碳链②.4③.21(2)①.②.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③.49④.888(3)①.b②.②③.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④.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碱基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小问1详解】脱氧核糖核酸(DNA)与蛋白质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人体中,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共有4种;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共有21种。【小问2详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其分子的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由题意可知,该胰岛素分子含有α、β两条肽链,α链含有21个氨基酸,β链含有30个氨基酸,则含有肽键(21+30)-2=49个。这51个氨基酸分子形成胰岛素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49×18+2×3=888。【小问3详解】图乙所示为脱氧核苷酸链,其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可用图乙中的b表示,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②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若b中的含氮碱基为T,则b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使其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点睛】本题结合结晶牛胰岛素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和DNA的结构图,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和实质,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33.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1)囊泡等结构不是凭空漂浮在细胞质基质中,而是在细胞骨架上运输。细胞骨架的成分是______,细胞骨架也为各种细胞器提供了附着位点,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2)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多种蛋白质上会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这种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据此推测,具有M6P标志的蛋白质最终可能会成为___________。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_____________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3)用PO2溶酶体pH值荧光探针检测到溶酶体pH值为5左右,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分解吞噬的蛋白质。从蛋白质结构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蛋白质##蛋白质纤维②.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2)①.多种水解酶②.衰老、损伤的细胞器(3)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解析】【分析】识图分析可知,高尔基体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图示溶酶体起源自高尔基体,可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的囊泡运输是可逆的。【小问1详解】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小问2详解】溶酶体中有多种水解酶,根据题意可知,具有M6P标志的蛋白质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这种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据此推测,具有M6P标志的蛋白质最终可能会成为多种水解酶;图中溶酶体可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小问3详解】蛋白质在过酸、过碱等条件下均易变性失活,故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可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有利于分解吞噬的蛋白质。【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溶酶体的生理功能,把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能够正确识图判断图中的生理过程以及溶酶体的来源,识记影响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因素和生物膜系统的功能,并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34.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是研究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当成熟红细胞破裂时,仍然保持原本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影,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影,结果如表所示:(“+”表示有,“-”表示无)蛋白质种类处理后红细胞影的形状实验处理ABCDEF试剂甲处理后++++--变得不规则试剂乙处理后--++++还能保持 (1)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B蛋白与糖类结合,主要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功能有关。(2)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___________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__(填图中标号)。(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流动性___________,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4)红细胞的膜内部分是疏水的,水分子虽然是极性分子,却能够跨膜运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水分子极小,可以通过由于磷脂分子运动而产生的间隙,这种运输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二是因为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通道蛋白通过膜,这种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磷脂双分子层②.信息交流(2)①.蒸馏水##清水##低渗溶液②.E、F(3)①.内质网②.降低(4)①.自由扩散②.协助扩散##易化扩散【解析】【分析】1、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获取的膜成分单一,只有细胞膜,因此是获取细胞膜的良好材料。【小问1详解】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蛋白与多糖结合构成糖蛋白,糖蛋白主要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小问2详解】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使细胞膜吸水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格信息可知,试剂甲处理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后,E、F蛋白被破坏,细胞形状不规则;试剂乙处理破坏A、B蛋白,细胞形状还能保持,说明E、F蛋白与细胞形状有关。【小问3详解】 成熟红细胞不具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包括合成脂质的内质网也不具有;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小问4详解】水分子通过由于磷脂分子运动而产生的间隙的运输方式称为自由扩散,借助通道蛋白通过膜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易化扩散)。【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细胞膜的制备方法和原理,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