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13180

大小:3.01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4-01-08

上传者:用户名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地理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级高一上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5分)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见图1),约10分钟后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约6.5小时后与中国空间站(距地面约400km,见图2)对接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中国空间站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A.由炽热气体组成B.中心天体存在生命C.由众多恒星组成D.直径约10万光年2.中国空间站所在的大气层()A.天气变化剧烈B.臭氧含量最大C.氮气比重最多D.处于电离状态3.对中国空间站与地面的信息联系影响最大的是()A.太阳辐射B.月食现象C.耀斑爆发D.陆地地震 【答案】1.B2.D3.C【解析】【1题详解】中国空间站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中心天体为地球,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是太阳,不是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A错误;地球存在生命,B正确;地月系主要由地球(行星)、月球(卫星)组成,C错误;月地距离为36.3万千米,直径远小于10万光年,D错误。故选B。【2题详解】结合题干可知,中国空间站距地面约400km,处在高层大气中,高层大气处于电离状态中,D正确;对流层天气变化剧烈,A错误;平流层臭氧含量最大,B错误;在低层大气中氮气比重最多,C错误。故选D。【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耀斑爆发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中国空间站与地面的信息联系,而太阳辐射、月食现象、陆地地震都不会对无线电短波通讯造成影响,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卫星发射基地建设的条件:纬度条件: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气候条件:气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气,空气能见度高。地形条件:开阔平坦,相对周围地区地势较高。交通条件:交通便利,便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安全条件:人口稀少,以保证安全。2023年10月31日下午,“神舟十六号”飞船乘载着三名航天员从300km左右的太空轨道进入大气层,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安全返回地球家园。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反射作用主要发生在()A.A层B.B层C.C层D.B层和C层5.为航天员特制的航天服采用了多种新型材料,这些材料主要能() ①耐严寒    ②防大风    ③防雨淋    ④防辐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4.A5.D【解析】【4题详解】读图可知,A是对流层,B是平流层,C是高层大气。对流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5题详解】当空间站在地球背光面(夜半球)时,温度较低,所以要具备耐严寒的功能,①正确;该层大气极其稀薄,没有水汽和杂质,不会有大风和云雨现象,不需要防雨和防风,②③错误;空间站距地300km高度,位于高层大气层,受太阳辐射照射较强,需要具备防辐射功能,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左图是在亚洲户外用品展上受人瞩目的太阳能烧烤炉,它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新方式。右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假如在我国部分城市销售该太阳能烧烤炉,仅太阳辐射能的分布考虑,销量最好的可能是()A.重庆B.台北C.兰州D.郑州7.成都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郑州少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更高B.阴雨天多C.海拔更低D.风力更大8.关于太阳辐射能的利用,说法合理的是()A.人类开发的石油资源与太阳辐射有关B.人类建设的风电站与太阳辐射无关 C.太阳能清洁且能量较连续,利于开发D.地球上所有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辐射【答案】6.C7.B8.A【解析】【6题详解】读“我国部分区域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可知,在重庆、台北、兰州、郑州四个城市中,兰州太阳辐射能最丰富,太阳能烧烤炉可能销量最好,C正确,ABD错误。故选C。【7题详解】成都的年太阳辐射比郑州少的主要原因是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纬度较低;四面环山,水汽不易散失,阴雨天气多,故太阳辐射量少,B正确,A错误;成都地处第二节阶梯、郑州地处第三级阶梯,成都海拔较高,C错误;风力大小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8题详解】人类开发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地质时期储存固定的太阳能,与太阳辐射有关,A正确;人类建设的风电站与太阳辐射有关,B错误;太阳能清洁,但能量分散,且不稳定,不利于开发,C错误;人类所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太阳辐射,但有一部分来自地球内部,如地热能;D错误。故选A。【点睛】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化石能源、生物能。2023年9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中科院研究所在福建首次发现的“奇异福建龙”化石相关内容。据研究,该物种距今约1.5亿年到1.48亿年。如图为“奇异福建龙”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物种生存的地质年代属于()A.太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10.下列关于该物种生存年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鱼类向两栖类进化B.蕨类植物非常繁盛C.我国东北、华北成陆D.爬行类向鸟类发展【答案】9.C10.D【解析】 【9题详解】图中为恐龙的一种,再结合材料“该物种距今约1.5亿年到1.48亿年。”推算应为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0题详解】由上题可知,该物种生存年代为中生代,爬行类的一支向鸟类发展,D选项正确;鱼类向两栖类进化、蕨类植物非常繁盛和我国东北、华北成陆均为古生代的现象,ABC选项错误。所以选D。【点睛】中生代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也是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改变极大的时代。在中生代开始时,各大陆连接为一块超大陆-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进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气候非常温暖,对动物的演化产生影响。在中生代末期,已见现代类型生物群的雏形。下左图为盐城市连续三天的天气预报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12.与前两日相比,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A.①增强,④减弱B.①增强,③增强C.②增强,③减弱D.②增强,④增强13.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日盐城市温度还将持续降低,农民为了有效防止冻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覆盖地膜,提高地温B.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果C.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D.架设黑色尼龙网,增强吸热【答案】11.C12.A13.D【解析】11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读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 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说明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主要原因是当日为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②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增强,地面辐射③增强,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减弱,即大气逆辐射④减弱,导致夜晚气温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变大,A正确,CD错误;晴天①太阳辐射增强,③地面增强,只能说明白天气温高,不能说明夜间气温低,B错误。故选A。【13题详解】农民为了有效防止冻害,可采取下列措施,如覆盖地膜,提高地温;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果;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等,这些都可以提高温度,减少冻害,ABC不符合题意;架设黑色尼龙网,可减少太阳辐射对地面的增温效果,不利于防冻,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放风筝时逆风起跑,较易使风筝起飞。我国华北地区两聚落有春季放风筝的习俗。下图为春季某日甲、乙两聚落近地面气压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乙聚落目前的风向可能是()A.东风B.西南风C.东南风D.南风15.与乙聚落相比,甲聚落()A.风速小于乙聚落B.风向与乙聚落相同C.放风筝时应向东北方向起跑D.水平气压梯度力小【答案】14.B15.C【解析】【14题详解】在图中找出乙聚落附近的等压线,南侧气压高,北侧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偏向右侧形成西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结合图示,甲聚落所在区域等压线比乙聚落所在区域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速较乙聚落大,AD错误;由甲聚落附近的等压线数值判断出甲的风向应为应为东北风,放风筝时应向东北方向起跑,B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向的变化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先找出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偏向的风,偏转的风向斜穿等压线,最后得到近地面的风向。福寿沟是我国宋代时期建成的地下排水系统,是世界上早期最杰出的排水系统之一,它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老城区地下,是赣州古城地下的大规模古代砖石排水沟管系统。古城千年不涝,主要得益于前人根据地形,随形就势修建了地下排水系统。下图是福寿沟工作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赣州古城排水系统的治水智慧体现在()①利用天然地势特点,加快了城内雨水外排速度②在城内修建多个水塘,暴雨时可大量蓄积雨水③设计地下排水系统,能将雨水及时排入江河中④修缮护城河,从源头控制雨水,减少了地表径流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7.图中水窗应()A.城内水塘水位上涨时开启B.城外护城壕水位上涨时开启C.主干沟比城外护城壕水位高时开启D.城外护城壕比主干沟水位高时时开启18.福寿沟的建设,对城市的作用是()A.减轻城市内涝B.降低地下水位C.加剧热岛效应D.解决缺水问题【答案】16.C17.C18.A【解析】【16题详解】文字及图片信息表明,赣州古城排水系统利用天然地势特点,能够使城内雨水快速外排;在城内修建的多个水塘,暴雨时可大量蓄积雨水;地下排水系统,能将雨水及时排入江河中,从而避免雨涝威胁,①②③正确,C正确。赣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雨水为大气降水,靠人为的力量不能从源头上控制雨水,④错误,A、B、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 福寿沟运用水力学原理,城外护城壕水位上涨时,利用水力将水窗自动关闭,若水位下降到低于水窗,则借水窗内主干沟之水力将水窗冲开,利于排水,因此图中水窗应主干沟比城外护城壕水位高时开启,C正确。城内水塘水位上涨时开启过早;城外护城壕水位上涨时开启、城外护城壕比主干沟水位高时时开启会把水倒灌入城;A、B、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福寿沟利用地势高差,连通城内坑塘水系蓄洪,通往城墙处的水窗;以单向水窗阻挡赣江洪水,并在洪水消退时向赣江排涝。福寿沟的建设对城市的作用是减轻城市内涝,A正确。福寿沟的建设可能会增加地下水位、缓解热岛效应、缓解缺水问题,B、C、D错误。故选A。【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改变地表径流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影响下渗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会减少下渗海水密度跃层是指受温度、盐度的影响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突然增大的水层。研究证明,黄海海水密度跃层每年春季开始形成,夏季达到最盛,秋季开始衰退,冬季消失,密度跃层的存在对黄海海域底层和表层海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图为黄海北部某海域四季上层(海水表层)和下层(水下20-30米)海水温度、盐度变化,该海域平均水深约为6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夏季黄海海水密度跃层明显的原因是() ①表层海水升温明显②下层海水降温明显③表层海水淡水增多④下层海水盐度增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0.黄海密度跃层的存在将导致()A.抑制海水上下流动B.海水热传导作用消失C.跃层上下温差变小D.盐度垂直变化将减小【答案】19.B20.A【解析】【19题详解】依据图示可知,夏季表层海水温度较高,主要因为黄海海域夏季太阳高度角大,表层海水接受太阳辐射较多,升温速度较快,表层海水水温较高,下层海水因接受太阳辐射少,升温慢,表层海水温度与下层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变化较大;黄海北部海域夏季降水多,汇入径流量较多,因此表层海水盐度较低,下层海水盐度变化较小,盐度在垂直方向上变化较大。盐度和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巨大差异导致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变化较为明显,①③正确;从图示中可看出,下层海水温度变化速度较小,夏季下层海水温度在增高;下层海水的盐度在夏季是在降低,故②④错误。故选B。【20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密度跃层海水水温迅速下降,密度迅速增大,导致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之间物理性质出现较大差异,形成相对独立的介质层,从而抑制海水上下流动,故A正确;海水热传导不会消失,但速度将变慢,故B错误;密度跃层因抑制海水上下流动,表层热量与底层热量交换不畅,跃层上下层海水温差会加大,故C错误;因受海水温度的影响,盐度垂直方向上变化将增大,故D错误。故选A。【点睛】密度跃层是因为海水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突然变大,人们把海水密度在铅直方向上突然变大的水层叫密度跃层。海水密度在表层与深层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密度小的海水会集聚在密度大的海水上面,上轻下重,使海水成层分布。这上下层之间,自然形成了一个屏障,叫作密度跃层。“送王船”是闽南沿海祈求海上平安、渔事兴旺的传统民俗活动,最后环节是把王船焚烧送出海。厦门沙坡尾是此文化传承地之一,历史上曾是渔民社群集中生活的渔港湾区,如今不再停靠渔船,而发展为创意文化街区,成为“网红打卡地”。读厦门市某日潮汐时刻图(左图)和厦门市区域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根据左图,推测“王船焚烧送出海”环节的时间通常选择在()A.2—3时B.22—23时C.10—11时D.15—16时22.当日中午游客在沙坡尾打卡时,可体验到的是()①享受赶海的乐趣②站在海堤近观金门岛③尽情品尝各类海鲜④迎着海风拍下长发飘飘的美照⑤欣赏许多豪华大邮轮在眼前进出和停靠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答案】21.C22.B【解析】【分析】本组选择题以闽南沿海的“送王船”活动和厦门沙尾坡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海水的运动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2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涨潮时,有利于船只进港;退潮时,有利于船只出港,由题干“王船焚烧送出海”,可知“送王船”活动选在海水退潮时。由厦门市某日潮汐时刻图可知,图中2—3时与15—16时,潮高不断升高,说明此时正在涨潮,因此AD错误。22—23时处在夜间,“送王船”活动一般选在白天举行,因此B项错误。10—11时,潮高不断下降,说明此时正在退潮,有利于王船焚烧送出海,因此C项正确。【22题详解】由厦门市区域图可知,厦门沙尾坡位于沿海地带,游客可以趁着退潮之时,在潮间带进行赶海活动,因此①正确;沙尾坡位于厦门岛的西南部,受地形的阻挡,看不到金门岛,因此②错误;由材料可知,沙尾坡曾是渔民社群集中生活的渔港湾区,说明当地海鲜美食众多,因此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白天吹海风,所以游客中午可以迎着海风拍下长发飘飘的美照,因此④正确;沙尾坡的水域较浅,难以供豪华大邮轮进出和停靠,因此⑤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潮汐现象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福建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组织了野外地貌考察。下图为考察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甲、乙、丙、丁四地中,从宏观上观察图示地区地貌宜选择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24.返校后同学们写了观察报告,下列报告中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该地地形以平原主②乙地坡度较丙地大③河流干流自西向东流④戊处附近存在瀑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5.观察发现丙坡植物生长茂盛,明显好于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丙坡为()A.阴坡,水分条件好B.迎风坡,光照条件好C.阳坡,光照条件好D.背风坡,水分条件好【答案】23.A24.B25.C【解析】 【分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地貌的观察,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宏观上观察地貌宜选择视野较开阔、能观察到图示大部分地区;读图可知,四地中甲地海拔最高,视野最为开阔,A正确,BCD错误。故选A。【24题详解】图中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以丘陵为主,故①错误;乙地等高线较丙地稀疏,坡度较小,故②错误;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干流流向为自西向东,因此③正确;戊处附近为陡崖,且有河流经过,所以存在瀑布,因此④正确;故选B。【25题详解】本题考查坡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图示地区位于福建,丙坡是南坡,南坡是阳坡,因此A错误;阳坡光照条件更好,植被生长更好,因此C项正确;迎风坡水分条件更好,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因此BD项错误。故选C。【点睛】等高线地形图数值大小:1.平原:海拔500米,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在极干旱地区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在定向风的长期吹蚀下,裂缝逐渐扩大而成为沟槽,沟槽之间常出现高达5-10米的垄脊,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垄脊和宽浅沟槽,即为雅丹地貌。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的楼兰附近常年盛行东北风,形成典型的雅丹地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图中四种地貌景观中,为雅丹地貌的是()A①B.②C.③D.④27.新疆罗布泊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动力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28.新疆罗布泊雅丹地貌“脊和沟槽”的延伸方向最可能是()A.东北—西南B.南北C.东南—西北D.东西【答案】26.C27.B28.A 【解析】【26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结合景观图片可知,图③符合,C正确;图①为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地貌,但不属于雅丹地貌,A错误;图②为喀斯特地貌,为流水溶蚀地貌,B错误;图④为河口三角洲,为流水堆积地貌,D错误。故选C。【27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疆罗布泊位于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风力侵蚀作用强,因此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B正确;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河流稀少,因此不是流水侵蚀地貌,A错误;新疆罗布泊并不存在冰川,C错误;新疆罗布泊远离海洋,D错误。故选B。【28题详解】新疆罗布泊雅丹地貌“垄脊和沟槽”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相一致,新疆罗布泊附近常年盛行东北风,“垄脊和沟槽”的延伸方向最可能是东北—西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外力侵蚀地貌: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V”型谷、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地貌。下图是位于大渡河畔的泸定县城卫星三维图片,图中甲处为某开发商新建楼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泸定县城所在地的地貌位于()A.河流出山口B.河流入海口C.河流下游D.海岸边30.对甲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凸岸,河水侵蚀B.位于凹岸,河水侵蚀C.位于凸岸,泥沙淤积D.位于凹岸,泥沙淤积【答案】29.A30.C【解析】【29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县城为扇形地貌,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因河流流速减缓使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A正确;不是河流入海口、河流下游、海岸边,BCD错误。所以选A。【30题详解】甲处位于河流的凸岸,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凸岸堆积,面积逐渐扩大而不易坍塌,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二、综合题(共55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____偏,纸片B向___偏。(填左或右)(2)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______→同一水平面上出现______→_____→热力环流。(3)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城市的是______ ,简述城市上空气流垂直运动方向及产生的原因______。(4)指出除增加绿地面积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其它有效措施。【答案】31.①.右;②.左32.①.大气垂直运动;②.气压差;③.水平运动33.①.电炉②.城市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等释放的废热多;城市气温一般比周围郊区高,导致空气在城市上空上升,在郊区下沉。34.合理规划,留出通风廊道;控制城市规模;减少废热排放;提倡低碳生活【解析】【分析】本题以一个地理实验为背景,涉及到热力环流的成因、城市风环流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小问1详解】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电炉处比冰块处气温高,气压低,对应的玻璃柜顶部气压比冰块对应的顶部高。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所以玻璃柜顶部纸片A向右偏,玻璃柜低部纸片B向左偏。【小问2详解】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电炉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冰块一侧空气遇冷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出现高低气压差;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小问3详解】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所以实验中的电炉表示城市。城市上空形成气流垂直运动的原因,应从城市气温较高的角度分析。城市不仅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多,硬化的道路比热容小,吸收太阳辐射多;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等释放的废热多,加之城市建筑物稠密,热量不易扩散,因而气温较高,从而导致空气在城市上空上升,在郊区下沉。【小问4详解】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应合理规划,留出通风廊道,加强空气流通;控制城市规模,减缓热岛效应;减少废热排放,减少城市热量的增加;提倡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校地理课题组围绕“喀斯特地貌”进行主题探究。探究1:喀斯特地貌的景观差异同学们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存在明显差异。图a为河北西北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b为广西中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1)与图a相比,描述图b所示喀斯特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探究2: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机制同学们在我国两个石灰岩分布区采样,获取下表数据,并且依据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绘制了坐标图(下图c)。地区广西中部河北西北部降水时间分布相对均匀集中年降水量(mm)1500-2000400—600年平均气温(℃)20—226—8年溶蚀率(mm/年)0.12—0.30.02—0.3(2)图a与图b所示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更高的是____,依据图c和表资料,说明其发育程度高的原因____。探究3: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有同学认为,喀斯特地貌不利于人类的生活生产。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答案】(1)多峰丛、峰林、孤峰和溶蚀洼地,山体呈锥状耸立,植被覆盖较好。(2)①.图b②.广西中部地区年均气温较高,年降水量大且时间分配较均匀,植被覆盖率较高,流水的溶蚀作用较强。(3)同意。例如,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不平,不利于交通建设。 不同意。例如,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有利于当地发展旅游业。【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图a为河北西北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b为广西中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我国河北西北部地区降水较少,温度较低,流水溶蚀作用较弱,喀斯特地貌以高大山体为主,连成一片,山上植被较稀疏;广西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流水溶蚀作用强,喀斯特地貌景观多峰丛、峰林、孤峰和溶蚀洼地,山体呈锥状耸立,植被覆盖较好。【小问2详解】结合图示可知,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更高的是图b;由图c可知,植被覆盖率越高,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越高;表中数据表明广西降水时间分布相对均匀,年降水量1500—2000mm,年平均气温20—22℃,这比河北西部的年降水量400—600mm,年平均气温6—8℃高出很多,大部分时间都高温多雨状态,而且广西中部的年溶蚀率为0.12—0.3mm/年,也比河北西北部的年溶蚀率0.02—0.3mm/年要高;广西的植被覆盖率也高于河北西北部山地,由此可知图b广西中部地区流水的溶蚀作用较强,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更高。【小问3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不同意可从人类生产活动角度分析;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不平,地势起伏大,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积小,地表水容易下渗,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且地质地貌复杂,交通建设不便,对外联系不便,不利于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同意可从发展旅游业角度分析;喀斯特地貌景观奇峰秀石,山清水秀,多溶洞、地下暗河等,风景如画,景色秀丽,有利于当地发展旅游业。【点睛】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新加坡平均海拔约15米,最长的河流不足16千米,但因其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生物多样性丰富。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硬化路面增多,洪涝灾害频发。从1970年开始,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然蜿蜒的河流(如图中甲处)裁弯取直,修建成平直、宽阔的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洪涝灾害减轻,但对生物、水质等也产生了不利影响。2006年,新加坡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将河流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并计划建设湿地公园。下图示意新加坡地理位置及甲河修复前后景观。 (1)从水循环环节变化的角度分析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2)说明将甲河修建为混凝土河道对减轻洪涝灾害的作用。(3)从生物圈、水圈及人类活动的角度,指出将甲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的积极作用。【答案】(1)城市建设使地面硬化面积扩大,雨水下渗量减少,雨后汇水速度快,地表径流增大。(2)将弯曲的天然河道改造为笔直的河道,混凝土河道对流水阻碍小,提高水流速度;拓展河道宽度,加大泄洪量,有效防御洪涝灾害。(3)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营造滨水景观,提升了河流景观品质,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空间。【解析】【分析】本题以新加坡地理环境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河道的整治与修复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洪涝灾害产生原因。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既包括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题干要求从水循环环节变化的角度分析。因而主要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角度作答,人为原因是新加坡城市化导致地面硬化面积大,下渗减少,汇流快,地表径流量大,两个原因叠加导致洪涝频发。【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然河流系统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改建后的河道笔直且为混凝土建筑,对流水的阻碍小,水流加快,排水更加畅通;其次,这些做法拓展了河道,使洪水更加通畅,减少了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有效防御洪涝灾害。【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