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34268

大小:634.2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4-04-18

上传者:老李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寒假作业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1-10题每小题3分,11-16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喜食竹子尤喜嫩茎、竹笋,偶尔食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熊猫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体内各种细胞的密切合作B.高山竹林中的所有大熊猫和所有竹子共同形成了一个群落C.竹茎、竹叶都属于植物的器官,竹子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结构层次D.竹林内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肺炎支原体是引起支原体肺炎的一种细胞外寄生性微生物,其结构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大肠杆菌相比,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B.与HIV相比,肺炎支原体具有细胞结构C.肺炎支原体是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肺炎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真核生物3.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归根结底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如图表示土壤中甲、乙两种元素浓度变化与某植物生长速率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且不同元素含量存在差别B.当土壤中乙元素浓度为B时,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该植物生长C.由图可知,甲元素一定是该植物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乙元素一定是大量元素D.该植物生长对乙元素的需求大于甲元素,说明植物生长过程中乙元素更重要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下列操作不恰当的是(  )选项目的实验操作A增加放大倍数换用镜筒长度更短的目镜B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低倍镜下缓慢移动装片C在高倍镜下使物像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D将亮的视野亮度调暗调大光圈,换用凹面镜A.AB.BC.CD.D5.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某玉米品种平均亩产量可达1600斤,某兴趣小组欲检测该品种玉米中有机物的存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要观察到玉米细胞中的脂肪颗粒,需借助显微镜B检测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需先混合再使用C.向玉米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有砖红色沉淀,则玉米中一定含有蔗糖D.检测玉米种子中的脂肪时,种子切片经苏丹Ⅲ染色后,需用清水反复冲洗6.如图是生物体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B.图示结构可以构成脂肪C.若②为核糖,则③可以是TD.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7.在植物受伤时,一种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系统素会被释放出来,与受体结合后能活化植物的蛋白酶抑制基因,从而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从而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下列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系统素能直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B.内含18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C.系统素和双缩脲试剂在加热条件下才会产生紫色反应D.系统素的形成过程中需要脱去17个水分子8.科学发现的过程既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也离不开科学方法的运用。下列关于生物学知识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植物体由细胞构成是科学家通过对动植物的解剖和显微观察获得证据,并通过归纳概括形成的结论B.流动镶嵌模型是解释细胞膜分子结构的一种假说,其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完善C.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在0℃下经过40min,融合细胞仍然一半发绿色荧光,一半发红色荧光,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不具有流动性D.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高于通过人工脂质体的,由此可推测,细胞膜可能存在特殊的输送水分子的通道9.来自细胞内外的多种因素,可引起错误折叠或未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中积累,在一定条件下,该部分内质网被包裹后与细胞器X融合,然后被降解,从而清除细胞内异常的内质网或内质网片段。细胞器X是(  )A.溶酶体B.核糖体C.线粒体D.高尔基体10.当受到镉胁迫时,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下列相关推测不成立的是(  )A.镉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产生过量丙二醛和H2O2而对苦草产生氧化胁迫的B.抗氧化酶系统为丙二醛和H2O2从常态成为活跃状态提供能量C.苦草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中可能包含H2O2酶,该酶会通过催化H2O2分解来降低H2O2含量D.水杨酸可能通过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来提高苦草的抗逆性11.萤火虫的腹部后端有发光细胞,细胞内含有发光的物质荧光素,当其接受ATP中的能量时就会被激活而发光。ATP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结构含有3个特殊的化学键,其中①是腺嘌呤B.萤火虫发光细胞中的ATP全部在线粒体内合成C.荧光素接受的能量主要由②③之间的特殊化学键断裂来提供D.萤火虫尾部正常发光时,发光细胞内ATP与ADP保持动态平衡12.曲线图是生物学研究中数学模型建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与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一个数学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轴表示某植物细胞吸水过程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则Y轴可以表示细胞吸水的能力B.若X轴表示氧气浓度,则Y轴可以表示变形虫细胞通过胞吞作用运输大分子的速率C.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植物细胞液泡体积的变化,则A点时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D.若X轴表示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Y轴表示红细胞经协助扩散对葡萄糖的运输速率,则限制B点后速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氧气浓度13.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可增加细胞的种类,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全能性更易表现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清除的过程是细胞坏死,不受基因控制C.人的成熟红细胞可进行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D.衰老细胞内色素积累会影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14.拟南芥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如图为拟南芥在不同温度下相关指标的变化曲线(单位:mmol·cm-2·h-1),实线是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速率,虚线是黑暗条件下CO2的产生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线表示拟南芥的表观光合速率B.30℃时真正的光合速率为10mmol·cm-2·h-1C.B点表示呼吸速率恰好与光合作用速率相同D.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拟南芥的光合速率15.在利用细胞呼吸的原理进行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酸奶胀袋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CO2造成的,可以继续食用B.利用酵母菌发酵时,空气越充足,酒精产量越高C.冷藏保鲜果蔬可降低细胞内与呼吸有关的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不透水不透气的“创可贴”等敷料,以防细菌滋生16.对某植物形态、大小、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三片叶片按图进行实验,烧杯中的液体可以保证叶片所需的水与矿质元素的正常供应(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与外界气压的变化和蒸腾作用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适宜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时,装置甲中的油滴不移动B.装置乙中的油滴一直向左移动C.改变装置丙的光照强度,会使油滴向不同的方向移动D.将丙装置移到黑暗处,短时间内C3含量上升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17.某高等植物细胞不发生分裂时,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图1为该植物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对姐妹染色单体(a和b)的切面变化及移动路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不同时期细胞中a、b位置的依次变化;图2表示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②不同时期细胞中a、b位置发生变化是由_____导致的。染色体处于图1中位置③对应时期的该植物细胞内,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分别是______。(2)图1中②→③时期对应图2的____段内(填字母)。图2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3)图2中A~E过程中,参与分裂的细胞器主要有______。与高等植物细胞不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的特点是______。(4)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蛙红细胞分裂方式的不同之处表现在_____(至少答两点)。18.海水稻,比普通水稻具有更强的抗盐碱和抗菌等抗逆能力,能在一定盐(碱)度的盐碱地上生长,这与根细胞独特的物质运输机制密切相关(如下图)。已知细胞质基质中钠浓度过高会产生钠毒害。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海水稻细胞膜吸收水分子有____和____两种方式,这两种运输方式所需条件的区别是____。(2)据图分析,Na+进入细胞需要借助____(载体蛋白/通道蛋白)。海水稻具有强的抗盐碱能力,主要原因之一是液泡通过____方式积累了Na+,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从而保证海水稻根细胞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据此推测普通水稻难以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3)图中抗菌蛋白分泌的运输方式是____,该过程利用了细胞膜具有____的特点。(4)据图分析,在盐碱地环境,海水稻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毒害的策略有____。 19.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某兴趣小组想借助如图所示装置对这三个特性进行探究。(1)该小组将相同的滤纸片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附有过氧化氢酶,一组附有等量的FeCl3,则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请列举出此实验中的一项无关变量_______。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其原理是________。(2)该小组将相同滤纸片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附有过氧化氢酶,一组空白,一段时间后发现前者浮出液面而后者沉于杯底,由此得出“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的结论。我们对这一结论并不认同,请阐述不认同的理由:_______。若要验证该结论的正确性,请简要说明如何改进实验:________。(3)酶制剂通常在0℃左右保存,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 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寒假作业质量检测生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1-10题每小题3分,11-16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喜食竹子尤喜嫩茎、竹笋,偶尔食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熊猫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体内各种细胞的密切合作B.高山竹林中的所有大熊猫和所有竹子共同形成了一个群落C.竹茎、竹叶都属于植物的器官,竹子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结构层次D.竹林内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答案】B【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需要依赖体内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详解】A、大熊猫是多细胞动物,需要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A正确;B、群落是在同一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故高山竹林中的所有大熊猫和所有竹子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C、竹茎、竹叶属于植物的器官,与动物相比,竹子等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C正确;D、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因此根据细胞学说的观点,竹林内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D正确。故选B。2.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支原体肺炎的一种细胞外寄生性微生物,其结构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大肠杆菌相比,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B.与HIV相比,肺炎支原体具有细胞结构C.肺炎支原体是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肺炎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真核生物【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详解】A、大肠杆菌具有细胞壁,据图可知,支原体无细胞壁,A正确;B、HIV是病毒,无细胞结构,而支原体有细胞结构,B正确;C、肺炎支原体无光合色素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所以肺炎支原体是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肺炎支原体无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D错误。故选D。3.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归根结底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如图表示土壤中甲、乙两种元素浓度变化与某植物生长速率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且不同元素含量存在差别B.当土壤中乙元素浓度为B时,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该植物生长C.由图可知,甲元素一定是该植物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乙元素一定是大量元素 D.该植物生长对乙元素的需求大于甲元素,说明植物生长过程中乙元素更重要【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植物生长所需的甲元素比乙元素少,在A浓度下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该植物生长;当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甲元素需要量小于乙元素。【详解】A、构成细胞的元素绝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且不同元素含量存在差别,A正确;B、据图可知:A浓度下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植物的生长速率会快速增加,浓度为B时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植物的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再施加含乙元素的肥料生长速率不再增加,B错误;C、据图可知,该植物生长对甲元素的浓度需求小于乙元素,但不能说明甲元素一定是该植物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乙元素一定是大量元素,C错误;D、据图可知,该植物生长对甲元素的浓度需求小于乙元素,但不能说明植物生长过程中乙元素更重要,D错误。故选A。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下列操作不恰当的是(  )选项目的实验操作A增加放大倍数换用镜筒长度更短的目镜B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低倍镜下缓慢移动装片C在高倍镜下使物像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D将亮的视野亮度调暗调大光圈,换用凹面镜A.AB.BC.CD.D【答案】D【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操作和镜头的放大倍数规律:1、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cm处;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2、高倍镜下观察: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正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3、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若想观察到更多的细胞,应选择长目镜和短物镜。 【详解】A、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若增加放大倍数,应选用长度更小的目镜,A正确;B、若要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在低倍镜下缓慢移动装片,B正确;C、使用高倍镜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C正确;D、若要将亮视野调成暗视野,可减小光圈或用平面镜,D错误。故选D。5.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某玉米品种平均亩产量可达1600斤,某兴趣小组欲检测该品种玉米中有机物的存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要观察到玉米细胞中的脂肪颗粒,需借助显微镜B.检测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需先混合再使用C.向玉米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有砖红色沉淀,则玉米中一定含有蔗糖D.检测玉米种子中的脂肪时,种子切片经苏丹Ⅲ染色后,需用清水反复冲洗【答案】A【解析】【分析】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详解】A、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属于显微结构,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故若要观察到玉米细胞中的脂肪颗粒,需借助显微镜,A正确;B、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检测时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B错误;C、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但蔗糖不属于还原糖,故向玉米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有砖红色沉淀,则玉米一定含有还原糖,无法得知是否含有蔗糖,C错误;D、苏丹Ⅲ易溶于酒精,故检测玉米种子中的脂肪时,种子切片经苏丹Ⅲ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D错误。故选A。6.如图是生物体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B.图示结构可以构成脂肪C.若②为核糖,则③可以是TD.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该图为核苷酸模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详解】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在②五碳糖和③含氮碱基两个方面,A错误;B、核苷酸含有N元素,而脂肪没有N元素,故图示结构不可以构成脂肪,B错误;C、若②为核糖,则该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含氮碱基③不可以是T,C错误;D、人体内含有DNA和RNA,③含氮碱基有5种(A、G、C、T、U),②五碳糖有2种(核糖和脱氧核糖),D正确。故选D。7.在植物受伤时,一种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系统素会被释放出来,与受体结合后能活化植物的蛋白酶抑制基因,从而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从而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下列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系统素能直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B.内含18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C.系统素和双缩脲试剂在加热条件下才会产生紫色反应D.系统素的形成过程中需要脱去17个水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1、脱水的数目=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2、在碱性条件下,肽键与双缩脲试剂中的铜离子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详解】A、分析题意,系统素与受体结合后能活化植物的蛋白酶抑制基因,从而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由此可知,系统素不能直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A错误;B、系统素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该多肽分子中含有17个肽键,根据题意,系统素可以起到信号传递作用,因此属于信号分子,B错误;C、系统素中具有肽键,肽键遇双缩脲试剂常温下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D、系统素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该多肽分子形成过程中脱去水分子数目=18-1=17个,D正确。故选D。8. 科学发现的过程既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也离不开科学方法的运用。下列关于生物学知识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植物体由细胞构成是科学家通过对动植物的解剖和显微观察获得证据,并通过归纳概括形成的结论B.流动镶嵌模型是解释细胞膜分子结构的一种假说,其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完善C.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在0℃下经过40min,融合细胞仍然一半发绿色荧光,一半发红色荧光,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不具有流动性D.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高于通过人工脂质体的,由此可推测,细胞膜可能存在特殊的输送水分子的通道【答案】C【解析】【分析】1、归纳法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包括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2、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详解】A、动植物体由细胞构成是科学家通过对动植物的解剖和显微观察获得证据,并通过归纳概括形成的结论,A正确;B、流动镶嵌模型是解释细胞膜分子结构的一种假说,其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完善,B正确;C、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在0℃下经过40min,融合细胞仍然一半发绿色荧光,一半发红色荧光,可能是因为温度太低,影响了细胞膜的流动,C错误;D、细胞膜存在特殊的输送水分子的通道,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高于通过人工脂质体(不含蛋白质)的速率,D正确。故选C。9.来自细胞内外的多种因素,可引起错误折叠或未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中积累,在一定条件下,该部分内质网被包裹后与细胞器X融合,然后被降解,从而清除细胞内异常的内质网或内质网片段。细胞器X是(  )A.溶酶体B.核糖体C.线粒体D.高尔基体【答案】A【解析】【分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与能量转换有关;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有关,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详解】题意显示“部分内质网被包裹后与细胞器X融合而被降解”,可推测细胞器X内含有水解酶,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故可知细胞器X是溶酶体,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当受到镉胁迫时,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下列相关推测不成立的是(  )A.镉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产生过量丙二醛和H2O2而对苦草产生氧化胁迫的B.抗氧化酶系统为丙二醛和H2O2从常态成为活跃状态提供能量C.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中可能包含H2O2酶,该酶会通过催化H2O2分解来降低H2O2含量D.水杨酸可能通过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来提高苦草的抗逆性【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镉胁迫会对苦草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而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详解】A、当受到镉胁迫时,添加适宜浓度水杨酸可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故镉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产生过量丙二醛和H2O2而对苦草产生氧化胁迫的,A正确;B、酶作为催化剂,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而非提供能量,B错误;C、结合题干“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可推测苦草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中可能包含H2O2酶,该酶会通过催化H2O2分解来降低H2O2含量,C正确;D、分析题干“当受到镉胁迫时,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可知,水杨酸可能通过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来提高苦草的抗逆性,D正确。故选B。11.萤火虫的腹部后端有发光细胞,细胞内含有发光的物质荧光素,当其接受ATP中的能量时就会被激活而发光。ATP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结构含有3个特殊的化学键,其中①是腺嘌呤B.萤火虫发光细胞中的ATP全部在线粒体内合成C.荧光素接受的能量主要由②③之间的特殊化学键断裂来提供 D.萤火虫尾部正常发光时,发光细胞内ATP与ADP保持动态平衡【答案】D【解析】【分析】ATP(腺苷三磷酸)是绝大多数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能量流动的通货。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细胞内能量供应机制。放能反应伴随ATP的生成,ATP水解,其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详解】A、该结构(ATP)含有2个特殊化学键,A错误;B、萤火虫发光由ATP供能,其细胞中的ATP在线粒体或者细胞质基质内合成,B错误;C、荧光素接受的能量由②之前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断裂提供,C错误;D、萤火虫细胞发光时,会消耗ATP和产生ATP,ATP与ADP保持动态平衡,D正确。故选D。12.曲线图是生物学研究中数学模型建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与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一个数学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轴表示某植物细胞吸水过程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则Y轴可以表示细胞吸水的能力B.若X轴表示氧气浓度,则Y轴可以表示变形虫细胞通过胞吞作用运输大分子的速率C.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植物细胞液泡体积的变化,则A点时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D.若X轴表示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Y轴表示红细胞经协助扩散对葡萄糖的运输速率,则限制B点后速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氧气浓度【答案】B【解析】【分析】1、胞吞、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也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2、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详解】A、植物细胞吸水能力由细胞液的浓度决定,细胞吸水,液泡体积增大,细胞吸水能力减小。因此,若X轴表示某植物细胞吸水过程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则Y轴不可以表示细胞吸水的能力,A错误; B、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随着有氧呼吸速率加快,产生的能量增多,因而变形虫通过胞吞作用运输大分子的速率加快,但受能量供应的限制,最后速率不会一直上升。因此,若X轴表示氧气浓度,则Y轴可以表示变形虫细胞通过胞吞作用运输大分子的速率,B正确;C、据图可知,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植物细胞液泡体积的变化,A点时液泡继续在吸水,因此此时外界溶液浓度应小于细胞液浓度,C错误;D、若X轴表示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Y轴表示红细胞经协助扩散对葡萄糖的运输速率,则限制B点后速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即B点之前随着葡萄糖在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增大,葡萄糖转运速率上升,到达B点时,限制葡萄糖转运速率的因素是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D错误。故选B。13.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可增加细胞的种类,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全能性更易表现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清除的过程是细胞坏死,不受基因控制C.人的成熟红细胞可进行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D.衰老细胞内色素积累会影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详解】A、细胞分化程度越高,越难培养成个体,细胞的全能性越低,A错误;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清除后对个体是有利的,因此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B错误;C、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再进行细胞分裂,C错误;D、衰老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D正确。故选D。14.拟南芥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如图为拟南芥在不同温度下相关指标的变化曲线(单位:mmol·cm-2·h-1),实线是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速率,虚线是黑暗条件下CO2的产生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线表示拟南芥的表观光合速率 B.30℃时真正的光合速率为10mmol·cm-2·h-1C.B点表示呼吸速率恰好与光合作用速率相同D.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拟南芥的光合速率【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实线表示净光合速率,虚线表示呼吸速率。30℃时净光合速率最大。【详解】A、实线表示的是CO2的吸收速率,则代表拟南芥的表观光合速率,A正确;B、30℃时,净光合速率是8mmol·cm-2·h-1,此时CO2的产生速率是2mmol·cm-2·h-1,则真正的光合速率为8+2=10mmol·cm-2·h-1,B正确;C、B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速率的2倍,C错误;D、温度能够影响酶的活性,如图表示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拟南芥的光合速率,D正确。故选C。15.在利用细胞呼吸的原理进行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酸奶胀袋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CO2造成的,可以继续食用B.利用酵母菌发酵时,空气越充足,酒精产量越高C.冷藏保鲜果蔬可降低细胞内与呼吸有关的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不透水不透气的“创可贴”等敷料,以防细菌滋生【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敷料;(2)利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以及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各种酒,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以及发酵罐,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3)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这种病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病菌就容易大量繁殖。(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如清理伤口、敷药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4)乳酸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之力,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慢跑不会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详解】A、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是,没有CO2产生,酸奶胀袋应该是其他杂菌污染导致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引起的,不可以继续食用,A错误;B、酿酒利用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酵母菌会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过程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利用酵母菌发酵时,空气越充足,酒精产量越低,B错误; C、冷藏保鲜果蔬可降低细胞内与呼吸有关的酶活性,使呼吸速率下降,因而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时间,C正确;D、包扎伤口时,为了防止厌氧菌的繁殖应选用透气的创可贴,有利于伤口愈合,D错误。故选C。16.对某植物形态、大小、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三片叶片按图进行实验,烧杯中的液体可以保证叶片所需的水与矿质元素的正常供应(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与外界气压的变化和蒸腾作用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适宜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时,装置甲中的油滴不移动B.装置乙中的油滴一直向左移动C.改变装置丙的光照强度,会使油滴向不同的方向移动D.将丙装置移到黑暗处,短时间内C3含量上升【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装置中清水无法完全吸收装置中的氧气或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油滴移动由氧气和二氧化碳共同引起;图乙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装置中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油滴移动由氧气引起;图丙装置中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维持装置中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因此装置中油滴的移动也是由氧气引起。【详解】A、装置甲中清水无法完全吸收装置中的氧气或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油滴移动由氧气和二氧化碳共同引起。适宜光照强度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吸收和释放都是相等。因此,装置甲中的油滴不移动,A正确;B、装置乙内的NaOH溶液能吸收CO2,因此装置中油滴移动由氧气引起,且装置中无CO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有氧呼吸,短时间内装置中有氧气消耗,油滴向左移动。放置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氧气消耗完,油滴不移动,B错误; C、图丙装置中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维持装置中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因此装置中油滴的移动也是由氧气引起。当光照强度较小时,丙装置中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油滴向左移,当给予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的光照强度,则油滴不移动;当给予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的光照强度,则油滴向右移动,C正确;D、将丙装置移到黑暗处时,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合成停止,短时间内C3的还原速率降低,C3的固定不受影响,细胞中C3含量上升,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17.某高等植物细胞不发生分裂时,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图1为该植物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对姐妹染色单体(a和b)的切面变化及移动路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不同时期细胞中a、b位置的依次变化;图2表示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①→②不同时期细胞中a、b位置发生变化是由_____导致的。染色体处于图1中位置③对应时期的该植物细胞内,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分别是______。(2)图1中②→③时期对应图2的____段内(填字母)。图2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3)图2中A~E过程中,参与分裂的细胞器主要有______。与高等植物细胞不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的特点是______。(4)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蛙红细胞分裂方式的不同之处表现在_____(至少答两点)。【答案】(1)①.纺锤丝牵引②.16、0(2)①.CD②.DNA复制(3)①.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②.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4)分裂过程不出现染色体结构、不出现纺锤体结构,不发生细胞壁变化【解析】【分析】1、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生长。2、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并有一个着丝粒连接着。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位置,染色体形态固定,数量清晰,便于观察;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量加倍; 末期:染色体逐渐变成染色质丝。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核仁和核膜。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3、题图分析:图1:图1为某二倍体高等植物细胞(2N=8)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对姐妹染色单体(a和b)的切面变化及运行图,①→②→③表示不同时期细胞中a、b位置的依次变化。染色体的位置发生移动是由每条染色体着丝粒两侧的纺锤丝牵引所致,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所以图1中①→②→③不同时期细胞中a、b位置的依次变化是着丝粒分裂及纺锤丝牵引的结果。图2:图2中,AB表示DNA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CD表示着丝粒分裂。【小问1详解】分析图1可知,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位置发生移动,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所以图1中①→②不同时期细胞中a、b位置的依次变化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位置③时两条染色单体被拉向细胞的两极,说明②→③时发生了着丝粒分裂,③期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又依题意,该细胞体细胞中含8条染色体,所以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加倍变为16,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数量变为0。【小问2详解】图1中②→③时期的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2CD段染色体上DNA数减半,说明CD段发生着丝粒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1中②→③时期对应图2的CD段。图2中AB段染色体上的DNA数加倍,说明此时发生了DNA复制。【小问3详解】由题意可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所以图2中A~E过程中,核糖体参与了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线粒体为整个过程供能,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小问4详解】蛙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无丝分裂过程无染色体的变化和纺锤丝的出现。蛙的红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结构,分裂过程没有细胞壁结构的变化,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18.海水稻,比普通水稻具有更强的抗盐碱和抗菌等抗逆能力,能在一定盐(碱)度的盐碱地上生长,这与根细胞独特的物质运输机制密切相关(如下图)。已知细胞质基质中钠浓度过高会产生钠毒害。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海水稻细胞膜吸收水分子有____和____两种方式,这两种运输方式所需条件的区别是____。(2)据图分析,Na+进入细胞需要借助____(载体蛋白/通道蛋白)。海水稻具有强的抗盐碱能力,主要原因之一是液泡通过____方式积累了Na+,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从而保证海水稻根细胞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据此推测普通水稻难以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3)图中抗菌蛋白分泌运输方式是____,该过程利用了细胞膜具有____的特点。(4)据图分析,在盐碱地环境,海水稻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毒害的策略有____。【答案】(1)①.自由扩散②.协助扩散③.是否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2)①.通道蛋白②.主动运输③.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根细胞失水(或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细胞难以从土壤中吸水)(3)①.胞吐②.流动性(4)通过(转运)蛋白SOS1将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细胞外,通过(转运)蛋白NHX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运输到液泡中储存【解析】【分析】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运输方向: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能量,需要转运蛋白。【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海水稻细胞膜吸收水的方式有自由扩散(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直接进入)和协助扩散(借助膜上通道蛋白);二者区别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 【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Na+进入海水稻细胞属于协助扩散,外界蛋白质进入细胞内,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中通道蛋白的协助,海水稻具有强的抗盐碱能力,主要原因之一是液泡通过主动运输(需要NHX协助,能量由H+顺浓度运出液泡产生的势能)方式积累了Na+,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从而保证海水稻根细胞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普通水稻细胞液浓度较低,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根细胞失水(或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细胞难以从土壤中吸水),因此普通水稻难以在盐碱地上生长。【小问3详解】抗菌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图中抗菌蛋白分泌属于胞吐作用,该过程涉及膜融合过程,利用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小问4详解】分析题图可知,盐胁迫条件下,海水稻根部细胞降低Na+毒害的策略有通过(转运)蛋白SOS1将Na+从细胞质运输到胞外;通过(转运)蛋白NHX将细胞质中的Na+运输到液泡中储存。19.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某兴趣小组想借助如图所示的装置对这三个特性进行探究。(1)该小组将相同的滤纸片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附有过氧化氢酶,一组附有等量的FeCl3,则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请列举出此实验中的一项无关变量_______。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其原理是________。(2)该小组将相同的滤纸片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附有过氧化氢酶,一组空白,一段时间后发现前者浮出液面而后者沉于杯底,由此得出“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的结论。我们对这一结论并不认同,请阐述不认同的理由:_______。若要验证该结论的正确性,请简要说明如何改进实验:________。(3)酶制剂通常在0℃左右保存,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①.高效性②.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或氧气的产生速率)③.反应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滤纸片的数量④.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2)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没有酶,只能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设计实验的自变量应是用同一种酶催化不同的底物。②.设置两相同两烧杯,其中一个加过氧化氢溶液,另一个加等量其它底物溶液(如蔗糖溶液),将相同的附有过氧化氢酶的滤纸片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加入两烧杯,一段时间后观察滤纸片情况(3)在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且温度恢复到适宜条件下后,酶的活性会升高【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酶的作用机理是能够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实验需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一般无关变量需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小问1详解】两组滤纸片,一组附有过氧化氢酶,一组附有等量的FeCl3,这是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因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高效性,由图可知,因变量是用滤纸片上升速度衡量的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无关变量是指影响实验结果但与不是实验研究的因素,此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浓度、滤纸片的数量等。【小问2详解】两组滤纸片,一组附有过氧化氢酶,一组空白,是酶与空白对照相比,只能证明酶具有催化性,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若要验证酶具有专一性的正确性,实验的自变量应是不同的底物,则实验为:两烧杯其中一个加过氧化氢溶液,另一个加其它底物溶液(如蔗糖溶液),将相同的附有过氧化氢酶的滤纸片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加入两烧杯,一段时间后观察滤纸片情况。【小问3详解】在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会升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