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ID:83636259

大小:1.21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4-04-18

上传者:老李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年广西三新学术联盟高三年级11月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史记》记载,“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但“未有分职”。舜以“居官相事”而咨于四岳,任禹为司空,皋陶为大理,契为司徒,弃为后稷,伯夷主礼,夔主乐,龙主宾客,垂主工师,益主虞。这一变化说明()A.社会等级秩序森严B.职官制度建设不断发展C.君主权力尚未集中D.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未有分职”与“‘居官相事’而咨于四岳,任禹为司空,皋陶为大理,契为司徒,弃为后稷,伯夷主礼,夔主乐,龙主宾客,垂主工师,益主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尧的时代,没有具体的职官划分,但是进入舜的时代,职官制度进一步发展,职官的职责划分更加明确,B项正确。材料主旨为“职官制度”,而“社会等级秩序森严”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君主权力尚未集中”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2.《续汉书》关于秦汉乡官职能的记载中说道,他们“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收赋税”“主民收赋税”。江陵凤凰山汉简也有印证乡官“主民收赋税”之语。史书及出土材料的记载可说明,秦汉时期()A.乡里行政的核心是经济职能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C.基层赋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D.乡里民众流动管理日趋严格【答案】A【解析】【详解】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广西三新学术联盟高三年级11月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史记》记载,“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但“未有分职”。舜以“居官相事”而咨于四岳,任禹为司空,皋陶为大理,契为司徒,弃为后稷,伯夷主礼,夔主乐,龙主宾客,垂主工师,益主虞。这一变化说明()A.社会等级秩序森严B.职官制度建设不断发展C.君主权力尚未集中D.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未有分职”与“‘居官相事’而咨于四岳,任禹为司空,皋陶为大理,契为司徒,弃为后稷,伯夷主礼,夔主乐,龙主宾客,垂主工师,益主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尧的时代,没有具体的职官划分,但是进入舜的时代,职官制度进一步发展,职官的职责划分更加明确,B项正确。材料主旨为“职官制度”,而“社会等级秩序森严”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君主权力尚未集中”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2.《续汉书》关于秦汉乡官职能的记载中说道,他们“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收赋税”“主民收赋税”。江陵凤凰山汉简也有印证乡官“主民收赋税”之语。史书及出土材料的记载可说明,秦汉时期()A.乡里行政的核心是经济职能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C.基层赋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D.乡里民众流动管理日趋严格【答案】A【解析】【详解】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汉时期。根据材料“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收赋税”“主民收赋税”。江陵凤凰山汉简也有印证乡官“主民收赋税”可知,秦汉时期的乡官其主要职责是为政府征收赋税,这说明经济职能是秦汉乡里行政的核心内容,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秦汉乡官征收赋税的内容,无法得出基层赋税制不断完善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秦汉政府对乡里民众流动管理的内容,无法得出“日趋严格”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3.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了“木兰当户织”“可汗大点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等画面。由此可知,《木兰诗》()A.记载了南北朝到北宋政治制度的变迁B.折射了北宋文人创作的时代风貌C.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的发展D.描绘了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情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北朝时期。根据材料“木兰当户织”“可汗大点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可知,《木兰诗》是北朝时期的民歌,描述了一个女子替父从军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作为北朝民歌,呈现了大量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D项正确;《木兰诗》未涉及南北朝到北宋政治制度变迁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木兰诗》并不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排除B项;《木兰诗》体现不出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4.汉朝九卿之职多半以服务皇帝为中心,郡县内部分工多与宰相府内部分工存在对应关系;而唐朝六部与州县的联系更加紧密,州县内部分工与六部相对应,中央、地方官府业务分工密切对接。这一变化()A.加强了对地方官吏的监察B.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C.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中央决策科学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汉朝与唐朝。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汉朝中央九卿在国家和皇室事务上区分不明确,到唐朝中央和地方机构分工对应。表明唐朝时期国家的治理能力增强,B项正确;材料是谈国家治理能力在中央与地方都增强,未涉及对官员的监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中央决策,排除ACD项。故选B项。5.如图描绘了文人会集时饮茶的盛大场面,如图是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据此可知,宋代()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山水画的成就最为突出B.城市经济繁荣C.文人生活理念逐渐普及D.饮茶文化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文人会集时饮茶的盛大场面”“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等信息可知,题干描绘了宋代时期人们喜爱饮茶的社会现象,描绘了文人会集时饮茶的盛大场面,说明此时饮茶文化比较繁荣,D项正确;题干中的绘画属于宋代现实人们现实生活的写照,并不是山水画,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宋代人们饮茶的信息,无法据此得出城市经济繁荣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文人的生活理念,其次“普及”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6.某一研究小组进行历史研究时,搜集到一则材料明朝女政治家奢香夫人(1358年—1396年)摄理贵州宣慰使时,“刊山凿险、开置驿道”,明太祖因而封她为“顺德夫人”,后人也作诗赞曰“至今承平二百载,牂牁僰道犹同风”。这一材料可用于研究()A.明太祖时君主专制的强化B.明朝的改土归流C.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D.西南的卫所制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朝女政治家奢香夫人(1358年—1396年)摄理贵州宣慰使时,‘刊山凿险、开置驿道’,明太祖因而封她为‘顺德夫人’,后人也作诗赞曰‘至今承平二百载,牂牁僰道犹同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奢香夫人作为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积极参与明代的国家建设,开通驿站,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与汉族人民的交流;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C项正确。本题主旨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明太祖时君主专制的强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明朝的改土归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西南的卫所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7.近40年来,有研究者从社会经济视角,关注太平天国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江南地区造成的破坏;有学者从情感史角度认为,这场运动使江南尽成废墟,给民众留下难以释怀的伤痛;也有人全盘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称之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大灾难。这启示我们()A.拓展研究视角有助于客观认识历史B.研究视角越新颖越能接近历史真相C.研究视角的选取能够决定历史结论D.近期研究视角比传统视角更加可信【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根据材料“从社会经济视角”“从情感史角度”“有人全盘否定太平天国运动”可知,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太平天国运动得出了差异性的评价,这说明我们对于历史事件的研究需要全面的视角及客观的态度,A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研究视角越新颖与历史真相之间的关系,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研究视角的选取会对历史结论产生一定的影响,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并未比较近期研究视角与传统视角的可信度,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8.1903年日本留学生中出版的《江苏》杂志上有一段话提到:“横瞰欧美之光明政局,旁探近代之革新历史,注目于其社会,关心于其国事,每有一种葱葱勃勃伟大昌隆之气象,目击焉而心花开,耳触焉而气概扬,不知不觉间激起吾欢欣歌舞羡慕恋爱之一片良感情,跳跃于心头而不能自镇。”这体现出当时的有志者()A.宣传改良思潮以挽救危机B.主张留学救国路线C.学习西方拯救国家的热情D.助力清末新政实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世纪初的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留日学生的思想中含有仰慕西方和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希望以此来救亡图存,反映出当时的有志者学习西方拯救国家的热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留日学生有向西方学习的热情,而不涉及改良思想的宣传和对清末新政的态度,排除A、D两项;材料是强调向西方学习,而不是强调留学救国,排除B项。故选C项。9.1928年10月,毛泽东撰写《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一文,此文在改名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前,毛泽东还曾考虑使用《红旗究竟能打得多久》一名。毛泽东以一连串的发问来定调此文,从侧面反映出党内()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探求正确斗争思想的迫切B.积极落实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摆脱苏联现成经验的羁绊D.正确认识农村根据地的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2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28年10月,毛泽东撰写《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一文,此文在改名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前,毛泽东还曾考虑使用《红旗究竟能打得多久》一名。”及所学可知,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内部常有人怀疑红色政权能否存在与发展,多次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企图以“流动游击”代替工农武装割据。面对这样的问题,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文章,以此纠正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猜疑,这体现了当时探求正确斗争思想的紧迫性,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当时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存在猜疑的情况,并不是积极落实,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苏联经验对中国革命的羁绊,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侧重强调红色政权如何在根据地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认识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图是1982年北京市场售卖电视机的照片。据此可推知()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企业经营已经面向市场C.北京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D.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8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82年北京市场售卖电视机的照片”可知,题干描述了1982年北京地区某企业向市民销售电视机的历史信息,这说明此时部分企业已经面向市场经营商品,B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北京市居民的收入信息,无法得出可支配收入提升的结论,排除C项;此时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荷马史诗》中记载了土地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富有的标志;公元前七世纪希腊《田功农时》通篇教导如何干好农活;梭伦改革给雅典公民划分等级时的依据标准是土地收入的多寡。这些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古代希腊()A农耕文明发展B.小国寡民特征C.民主政治改革D.哲学艺术起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土地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富有的标志”“如何干好农活”“土地收入的多寡”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古代希腊农业生产对社会的影响情况,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征,排除B项;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不符合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古希腊哲学艺术起源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2.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指出,君主“应当使公民得到鼓励,让他们能确信在商业、农业及其他方方面面能够安心从业,不致因为害怕被剥夺而不愿增殖财富”,这一主张()A.表达了对天主教的厌恶B.成为民主革命的理论武器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诉求D.歌颂古代君主的丰功伟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根据材料“君主‘应当使公民得到鼓励,让他们能确信在商业、农业及其他方方面面能够安心从业,不致因为害怕被剥夺而不愿增殖财富’”及所学可知,马基雅维利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题干中的主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获取利益的时代诉求,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马基雅维利对天主教的厌恶态度,排除A项;启蒙运动是的思想主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武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马基雅维利对古代君主的歌颂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3.如表是1533年西班牙巴伦西亚城市人口和财富的分布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的西班牙()财富水平居民数量所占百分比上层1168.1中层46732.7下层79955.9其他473.3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城市自治诉求增强B.宗教戒律束缚人性C.人口迁移速度加快D.价格革命影响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533年的西班牙。根据材料“1533年西班牙巴伦西亚城市人口和财富的分布情况”可知,此时西班牙财富水平处于下层的居民数量最多,他们所占财富总量的比重最高。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时期,西班牙殖民者将大量贵金属带回国内,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城市自治诉求增强”属于中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基督教戒律对人性束缚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班牙人口迁移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人口迁移速度加快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4.恩格斯指出:“在竞争波动不大,需求和供给、消费和生产几乎彼此相等的时候,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这样一个阶段,生产力大大过剩,结果,广大人民群众无以为生,人们纯粹由于过剩而饿死。”在此,恩格斯旨在()A.阐释工人运动的前提条件B.分析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C.解读人民群众挨饿的原因D.改变阶级斗争的策略方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这样一个阶段,生产力大大过剩,结果,广大人民群众无以为生,人们纯粹由于过剩而饿死”可知,资本主义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造成了劳动力剩余的问题,使得大量工人失业,最终由于过剩而饿死。由此可见,恩格斯分析了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说明他旨在分析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工人运动的前提条件,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解读人民群众挨饿的原因”属于题干的表象,不符合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恩格斯关于阶级斗争策略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5.针对1928年苏联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出路在于从落后分散的小农户转为有机器供应的、用科学成就武装起来的、能生产最大量商品粮是联合的公共的大农庄。出路在于在农业方面由个体农民经济过渡到集体的公共经济”。这一观点()A.开启农业集体化进程B.找到粮食问题解决路径C.推动新经济政策开展D.预示苏联经济政策走向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时空是1928年的苏联。根据材料“1928年苏联粮食收购危机”“从落后分散的小农户转为……能生产最大量商品粮是联合的公共的大农庄”“由个体农民经济过渡到集体的公共经济”及所学可知,斯大林认为出现粮食收购危机的原因是个体农民经济的落后及分散性造成的,基于此认识,斯大林认为必须要将分散的小农经济整合成大的集体农庄,从而推动了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D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苏联找到了粮食问题的解决路径,不符合主旨,排除B项;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农业集体化方针,要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此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排除C项。故选D项。16.有学者研究指出,“1958年76.3%的美国人认为政府为所有人谋利,1972年则降至37.7%;而认为政府是为少数大型利益集团服务的看法,则从1958年的17.6%上升至1972年的53.3%”。这说明()A.主权在民观念深入人心B.美国社会存在割裂C.社会福利开支亟待提高D.两党之争乱象频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至70年代(美国)。根据材料“1958年76.3%的美国人认为政府为所有人谋利,1972年则降至37.7%;而认为政府是为少数大型利益集团服务的看法,则从1958年的17.6%上升至1972年的53.3%”结合所在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用凯恩斯主义思想,使得美国经济迎来二战后的繁荣时期,所以此时民众对政府的支持度较高。但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危机,而美国政府抛弃凯恩斯主义,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削减社会福利的方式刺激经济发展,但是收效不明显。这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所以他们此时要求提高福利开展,C项正确。本题主旨为“政府与社会福利”,而“主权在民”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民众对政府支持下降,并不能说明“美国社会存在割裂”,排除B项;“两党之争乱象频出”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由于气候、海拔、水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直接影响着人口聚落的分布,而政区设置的目的在于有效管理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因此政区设置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中国的行政区划历经2000年,一整套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在清代的政区改革中形成,并且更加规范和稳定。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政区体系经历了两级制到多级制、再到两级制的两次历史大循环。清朝入关之初,民族矛盾尖锐,南明势力尚存,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屡征准噶尔、青海等战事使顺治、康熙无暇大规模调适全国行政区划体系,只能对个别县级政区进行针对性修整。顺治—康熙两朝开拓疆土、稳固政权,为雍正大规模调整行政区划奠定了良好基础。雍正帝与督抚密切配合,对全国各地的行政区划设置有系统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区划改革,全国行政区划体系得以趋向成熟。朝廷从战略角度设府以促进直隶、东北以及蒙地交汇地带的开发,推动土司地区的改土归流和政区一体化进程,也是在朝廷弹压地方和加强集权的驱动下完成的。——摘编自赵逸才等《清代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时空变动与演化机理》(1)指出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2)概括材料二中清代县级政区变动的影响因素。(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古代地方治理中所体现的智慧。【答案】(1)演变:由分封制转变的郡县制,再演变为行省制。(2)因素: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政区层级演变的历史规律;战争动机与边疆局势;政权交接与皇帝执政方略;行政区划调整的治理理念与思路;政治安全与统治成效。(3)智慧:应时而变,与时俱进;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逐渐形成“大一统”原则并构建治理模式。【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西周、秦朝、元朝”及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元朝开创了行省制,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由分封制转变的郡县制,再演变为行省制。【小问2详解】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由于气候、海拔、水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直接影响着人口聚落的分布,而政区设置的目的在于有效管理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因此政区设置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可得出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根据材料“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政区体系经历了两级制到多级制、再到两级制的两次历史大循环。”及所学可得出政区层级演变的历史规律;根据材料“清朝入关之初,民族矛盾尖锐,南明势力尚存,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屡征准噶尔、青海等战事使顺治、康熙无暇大规模调适全国行政区划体系,只能对个别县级政区进行针对性修整。”及所学可得出战争动机与边疆局势;政权交接与皇帝执政方略;根据材料“雍正帝与督抚密切配合,对全国各地的行政区划设置有系统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区划改革,全国行政区划体系得以趋向成熟。”及所学可得出行政区划调整的治理理念与思路;根据材料“朝廷从战略角度设府以促进直隶、东北以及蒙地交汇地带的开发,推动土司地区的改土归流和政区一体化进程,也是在朝廷弹压地方和加强集权的驱动下完成的。”及所学可得出政治安全与统治成效。【小问3详解】本题是启示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政区体系经历了两级制到多级制、再到两级制的两次历史大循环。”及所学可得出应时而变,与时俱进;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根据材料“顺治—康熙两朝开拓疆土、稳固政权,为雍正大规模调整行政区划奠定了良好基础。雍正帝与督抚密切配合,对全国各地的行政区划设置有系统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区划改革,全国行政区划体系得以趋向成熟。”及所学可得出逐渐形成“大一统”原则并构建治理模式。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年画·宣传画的书名斯大林、毛泽东引导我们胜利前进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共同反对侵略战争,保卫远东和世界和平!中朝部队前线胜利联欢西藏人民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农民阅览室合作社的庄稼是头一份农业生产合作社好处多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工人新村——摘编自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图书馆编:《1952年全国新书目录(七月至十二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2年出版的“年画·宣传画”的创作背景。(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能收录于该书的“年画·宣传画”,请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要求:作品设计要有史实依据;理由阐述应史论结合)。【答案】18.新中国的成立: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前线获得胜利;西藏和平解放;新中国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民经济的恢复。19.设计:绘制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年画▪宣传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这一历史事件符合该书编写时间范畴且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可得出新中国的成立;结合所学可得出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根据材料“中朝部队前线胜利联欢”及所学可得出抗美援朝前线获得胜利;根据材料“西藏人民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可得出西藏和平解放;结合所学可得出新中国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民经济的恢复。【小问2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述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首先,结合所学新中国史实可得出绘制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年画▪宣传画。其次,由材料“我们共同反对侵略战争,保卫远东和世界和平!”“中朝部队前线胜利联欢”“西藏人民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所学可知,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最后,明确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符合该书编写时间范畴且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时间印尼反抗斗争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817年5月荷兰殖民者在马鲁古群岛垄断香料和大米贸易、征收捐税、激起民愤。前军人帕蒂穆拉在萨帕鲁阿发动抗荷起义,杀死荷兰官吏。1825—1830年日惹王国苏丹的长子蒂博·尼哥罗领导起义。起义导火线是荷殖民当局修建公路,强行通过蒂博·尼哥罗领地德卡列佐的伊斯兰墓地。1905—1908年爪哇铁路工人为争取自身的权利成立了印尼第一个工会—国营铁路工会。之后邮电、种植、制糖等各行中也纷纷建立起工会组织。1908年5月“至善社”宣告成立,这是印尼第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组织,它主张爪哇民族团结和睦,宣传教育救国,要求发展农业和工业。1914年12月印尼先进的知识分子等组织了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明确提出了“争取印尼独立”的纲领,主张“在阶级斗争的基础上,团结人民、工人和农民以及一切民族和宗教”。1920年5月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在三宝垄召开代表大会,宣布建立东印度共产党;同年12月加入第三国际。1924年又正式改称为印度尼西亚共产党。1927年苏加诺等人组建印尼民族党,采取与荷兰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摘编自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等材料二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1950至1965年GDP年均增长仅2%。60年代后期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开始提速,1970至1996年间GDP年均增长6%,跻身中等收入国家。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重创,经济严重衰退,货币大幅贬值。1999年底开始缓慢复苏,GDP年均增长3%—4%。总统苏希洛2004年执政后,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外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整顿金融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5%以上。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印尼政府应对得当,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和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等影响,经济增长有所放缓。——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印度尼西亚国家概况”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选择一个时间尺度,对材料一印尼反抗斗争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印尼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的原因。【答案】19.阶段一:1817年至1908年,阶段二:1908年至1927年。依据:第一阶段民族意识并未觉醒,其反抗斗争并不能从维护国家角度出发;第二阶段民族意识觉醒,其斗争上升到维护国家主权的民族独立运动。20.原因: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国家实现民族独立;政府制定适合国情发展政策;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17年至1927年的印度尼西亚。根据材料“荷兰殖民者在马鲁古群岛垄断香料和大米贸易、征收捐税、激起民愤。前军人帕蒂穆拉在萨帕鲁阿发动抗荷起义,杀死荷兰官吏。”“日惹王国苏丹的长子蒂博·尼哥罗领导起义。”“爪哇铁路工人为争取自身的权利成立了印尼第一个工会—国营铁路工会。”及所学可得出阶段一:1817年至1908年,其理由是该阶段民族意识并未觉醒,其反抗斗争并不能从维护国家角度出发;根据材料“‘至善社’宣告成立,这是印尼第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组织,它主张爪哇民族团结和睦,宣传教育救国,要求发展农业和工业。”“印尼先进的知识分子等组织了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明确提出了‘争取印尼独立’的纲领”“苏加诺等人组建印尼民族党,采取与荷兰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及所学可得出阶段二:1908年至1927年,其理由是该阶段民族意识觉醒,其斗争上升到维护国家主权的民族独立运动。【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印度尼西亚。根据材料“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1950至1965年GDP年均增长仅2%。60年代后期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开始提速,1970至1996年间GDP年均增长6%,跻身中等收入国家。”及所学可知,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国家实现民族独立;根据材料“总统苏希洛2004年执政后,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外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整顿金融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5%以上。”可得出政府制定适合国情发展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9月15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其中“文明起源”涵盖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肇始文明曙光的进程,“宅兹中国”主要涵盖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大国一统”讲述自秦统一全国后的历史,“和融万方”聚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民族觉醒”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救亡图存历史。从远古发现到仰韶文化,从二里头遗址到《湘江评论》,中国考古博物馆以立体方式,讲述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发展壮大的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代,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全景方式,呈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从文明起源到民族复兴,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宏大叙事方式,展现中华民族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历程。任意选取中国考古博物馆某一陈列专题,结合史实谈谈这一专题的观后感。(要求:明确所选取的陈列专题,须有史实依据,解释合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观看“民族觉醒”专题以后,我深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之艰辛、漫长。说明: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分别倡导从器物、政治制度层向学习西方,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更是使中国人民经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思想文化革新,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中国共产党在经历国民革命、开辟革命新道路、抗口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考验后,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解析】【详解】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述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设问是任意选取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某一陈列专题,结合史实谈谈这一专题的观后感。首先,根据材料“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其中‘文明起源’涵盖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肇始文明曙光的进程,‘宅兹中国’主要涵盖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大国一统’讲述自秦统一全国后的历史,‘和融万方’聚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民族觉醒’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救亡图存历史。”及所学可选择“民族觉醒”的专题。结合所学可知,观看“民族觉醒”专题以后,我深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之艰辛、漫长。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影响、戊戌变法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两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分别倡导从器物、政治制度层向学习西方,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更是使中国人民经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思想文化革新,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最后,总结升华,中国共产党在经历国民革命、开辟革命新道路、抗口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考验后,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