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控制与库存计划

库存控制与库存计划

ID:8406770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3-23

上传者:U-6309
库存控制与库存计划_第1页
库存控制与库存计划_第2页
库存控制与库存计划_第3页
资源描述:

《库存控制与库存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库存控制与库存计划、补充方法之区别程晓华2012-12-13一提到库存控制的方法,很多人就会想到传统的补货方法,如订货点法(ROP)、看板、JIT、VMI、MRP等,还有关于所谓经济采购批量(EOQ)、CPFR(联合计划、预测与库存补充)等。其实这些方法都是很传统的做法,简单的理解,几种传统补货方法的特点如下:MRP–推式(PUSH)补货,基于预测,预测不准确,容易产生灾难性后果;,但目前大多数制造业在用;KANBAN/JIT-仅适用于短距离、需求稳定的情况;特殊行业,如汽车等则是应用比较多;ROP-库存很高,需求波动大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短缺、停产,适用于低值品补货;VMI–基于预测,不适合需求波动较大,价值较高的物料,容易产生呆滞;CPFR在现实中很难行得通,很大程度上只是个思想那么,现实生活中,到底应该怎样去控制库存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搞清楚三个基本概念,三个不同的东西:库存计划(inventoryplanning)库存补充(inventoryreplenishment)库存控制(inventorycontrol)库存计划是指,根据未来的销售预测、企业经营现金流情况,并参考历史数据等,计算我们“应该持有的库存量”,或者,库存周转率应该做到多少;库存补充(方法)则主要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当然还有IRS(intelligentreplenishmentsystem)智能补货、DDMRP(demanddrivenmaterialsrequirementplanning)等新兴方法,但这些都属于库存补充的范畴,也就是一些补货方法,而并非库存控制本身。那么,什么是库存控制呢? 我的理解是,库存控制就是通过库存计划,设定库存控制目标,运用相关的库存补充方法,优化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与组织架构,充分利用ERP等现代IT工具,从而优化整个需求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库存结构,最终要实现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保证给客户及时交付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库存,减少呆滞,提高库存周转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现金流周转。如果说,库存计划、库存补充仅仅是财务与计划部门的事情,那么,我们可以说,库存控制则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物流、ERP等)组织乃至整个公司、整个供需链条所有合作伙伴的事情。仅仅明白几种库存补充方法是不能解决库存控制问题的,从上面分析的几种常用的库存补充方法的特点,大家可以看得出,这些方法要么就是各有各自的缺陷或者适用范围,要么就是仅仅考虑了“自己”企业的需求,而没有从整个供需链条角度考虑问题,而这恰恰是库存控制要解决的问题。从SCOR(supplychainoperationsreferencemodel)角度,假设你是链主,你有客户,你的客户还有客户,你有供应商,你的供应商还有供应商。做为链主,你不仅仅要考虑自己的库存,你还要考虑你的客户的库存,你的供应商的库存,甚至是你客户的客户的库存,你供应商的供应商的库存,这才是库存控制,否则只能是此消彼长,摁倒葫芦起来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你可能失去你链主的地位。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很多在库存上吃大亏的企业,做服饰的,做重工的,电子电器的,做电商的,等等,其实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他们“不懂库存控制”。当然,库存控制不像库存计划、库存补充那么简单,这是需要“功夫”的,但也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难。现在国内企业的问题就是,一是“企业家们”不重视库存控制,二是“明白人”少。没别的了。关于库存分类的问题关于库存的分类定义问题,其实你GOOGLE一下你就发现有很多种,但大概都是分的比较杂,很难让人一下子搞清楚。我根据自己的理解,简单做个表述。从财务角度,库存一般分为原材料库存(rawmaterialsinventory),在制库存(WIP-workinprocess)及成品库存(finishedgoods),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从库存的状态来分类,这样分的主要目的是从财务核算成本角度比较容易理解。从MRP的角度,库存又分为在手库存(onhandinventory)、在途库存(in-transit)、在单库存(on order)。在手库存当包括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及成品库存;在途库存可能是原材料,也可能是是成品,一般半成品很少,但不排除这种可能,如半成品的外协加工等情况。而在单库存则是PO(订单)已经发出,但供应商还没有出厂交付。从库存计划与控制的角度,库存又分为安全库存(safetystock)、缓冲库存(bufferstock)、周转库存(runningstock)、在途库存(in-transit)、在单库存(onorder)、呆滞库存(E&O,aginginventory)、隔离库存(MRBstock)等等。这个就比较复杂:安全库存是为了“安全”而建立的“额外库存”,是超出正常需求的库存;缓冲库存一般是为了应对需求波动而建立的库存,它不是额外的,是一个以时间换空间的概念;从TOC(约束理论)角度,缓冲库存也被定义为为了缓冲bottleneck(瓶颈工序)而提前建立的库存–都叫缓冲库存,但其意义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周转库存则被认为是为了满足“正常需求”而需要补充的库存,如订货点法,假设你的订货点是100,在手50,每次补货一个EOQ(经济采购批量)或者按照MAX(最高库存)-在手补货,这些都是周转库存;或者按照MRP订货,按照那个所谓的netrequirement(净需求)补进的库存,都是周转库存;在途库存则是已经供应商已经发货,但客户还没有收到的库存;在单库存就是PO已经发出,但供应商还没有出货的库存;呆滞库存则分为库龄库存(长期不用的,aging,不同的公司定义不同)及可能没有多少需求的库存(往前看,E&O)。需要大家注意的是,E&O不一定是aging,有可能是新鲜补充的库存,还没有多少库龄,甚至可能是在途、在单库存;而aging一般可能是E–多余的呆库存,但不一定是O-滞库存;隔离库存则是很容易理解,就是未经判定状态的库存,至少暂时不能用。当然,隔离库存也可能是呆滞库存。从各种分类的总体比较来看,传统财务的分类–原材料库存、在制库存、成品库存,一般都是指在手库存,而不包括在途、在单库存;在手、在途、在单库存既可能是安全库存、缓冲库存,也可能是周转库存,也可能是呆滞库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所谓库存,其实你分类的目的不同,它的叫法就有很大的不同,不是一个概念可以概括的了的。当然,大家别忘了还有VMI-供应商管理的库存以及所谓的CMI-客户(委托)管理的库存,这里就不多讲了,只是记住:VMI、CMI都有可能是呆滞库存的一部分。本文来自:E-Works,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blog.e-works.net.cn/30154/articles/380266.htm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