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与联想教学

历史复习与联想教学

ID:8445212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3-28

历史复习与联想教学_第1页
历史复习与联想教学_第2页
历史复习与联想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历史复习与联想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复习与联想教学[作者:唐骑龙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513    更新时间:2005-12-20    文章录入:ycchi]【字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乘着联想的翅膀,启动联想教学的载体,在复习历史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飞翔。   什么是联想?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巴甫洛夫认为:联想是由于两个或几个刺激物同时地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记忆必

2、须以联想为基础,联想又是打开回忆大门的金钥匙。历史复习是在学生脑海里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刺激物”(即历史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当今历史高考是对历史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考查,是对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历史复习中进行联想教学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以及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同时,还可以使历史课上得丰富多彩、活泼有趣,从而增强复习教学效果。   一、整体联想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

3、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展开联想:①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②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③1776年7月发表《独立宣言》;④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华利投降;⑥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   线:就是指反

4、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如复习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可引导学生联想:西汉的编户制度,北魏的租调制,唐初的租庸调制,唐中期的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清初的“地丁银”制度这些知识“点”。由这些“点”就构成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这一条线索。复习世界近代史,就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展开联想教学:1.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俄日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统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条线。2.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革命、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俄国1905年革命等是“点”,

5、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近代工运和国际共运的第二条线。3.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点”,连点成线,又构成了近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第三条线。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时期的“面”。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历史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讫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

6、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体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这个体、面、线、点的关系,可用一系列图表(即“整体式”复习教案)来表示。上复习课时,就是这些体、面、线、点的展开。由“点”联想到“线”,由“线”联想到“面”,由“面”联想到“体”,这样整体联想,就使孤零零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构成立体知识综合体。   二、纵横联想   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进行纵横联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微观纵横联想。要从小处着眼,对每一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内在联系。“纵”是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后果。如唐玄

7、宗后期统治腐败引起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的发生又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唐朝衰落又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这种混乱政局的出现。“横”是要找出其他历史事件(现象)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与作用。如复习“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时,引导学生联想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对事变的反应:德意日帝国主义,企图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以便趁火打劫;英美帝国主义,主张和平解决;亲日派,置蒋于死地,力主“讨伐”;亲英美派,营救蒋介石,反对“讨伐”;广大人民,要求报仇雪恨,主张杀蒋;中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