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报告 

ID:8565627

大小:18.7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1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报告 _第1页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报告 _第2页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报告 _第3页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报告 _第4页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报告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报告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是目前全国上下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一项重点、难点工作,在对这项工作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对我市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希望对我市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起到有益的借鉴。新形势下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核心是富民,难点在农村,关键是农民。“人口向城镇集中”不仅仅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攥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岜就我市而言,非公有制经济

2、的迅猛发展,茎为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就业煊人数近20万之巨,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村剔经济的主要来源。然而工强农弱的基本市枚情,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相当一ā部分农村家庭缺少工资性收入,我市目前仍有32000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待就抹业,他们大多是位于山区的贫困人口。解承决这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全面建设小鳙康社会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一个重要保证。我们人劳局积极贯彻市委坷的决策,把有序组织农民进城入企,有效比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蜾重,从完善服务机构、拓宽就业渠道、强插化技能培

3、训等多个环节入手,不断加大工椭作力度,努力为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创造感必要条件和提供全面服务。去年,我市葸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进行了大胆探雎索。按照“一流机构、一流人员、一流设蔬施、一流工作”的要求,我们在全省率先诼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专门机Б构。今年,我们又挂牌成立了“就业服务8管理局”,加强对就业工作的服务和管理诱。20个镇(办)“农村劳动力求职服务锲中心”、291个村级服务站和2824ё个服务组,构成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平台。去年,我们采取全面求职登记渖,免费技能培训,广挖用工信息,义

4、务推╄荐就业等工作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蛎就业33442人,今年第一季度我们又挂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50人,这些数字有力的证明了市委、市政府决策的尸正确性和"三个集中"的科学性。但农坤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如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长期以来形羝成的固有的“二元”体制,以及城乡之间钗各方面的差异,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裼动和转移仍然遇到政策、观念等方面的阻澳力。工作中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为:一噌是部分群众还存在“恋土恋家”思想,外疱出务工的意识淡薄。去年,我们与×××す劳动部门一次签定了5

5、00人的就业协议跟,“免费职介、全免路费、跟踪服务、优骅厚待遇”没能吸引广大群众的目光,首批羊仅有78人报名,赴××的只有38人。厍我市在劳务输出的数量上根本无法与发达羟地区相比.二是促进农民进城的有关政池策和配套措施还不健全,农民转移有顾虑翊。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农民转移就业后的蒲居住生活、户籍管理、社会待遇、子女入铒学等。农民转移后有关土地承包等问题,函也是他们担心的重要内容。三是农民工伊素质偏低,就业难度大。具体操作中,我谡们遇到虽有大量技术性岗位,却缺乏技工协人才上岗的怪现象。不少农民进城务工的芈稳定性不

6、强,普遍存在农民外出从业后时、间短、变化快、回流多的现象。究其原因¨,大多数农民是因为文化水平低、无一技ъ之长,高不成低不就,无法在城里扎根。四是本地城镇就业岗位接近饱和,就业岗戽位竞争激烈。我市大多工业企业发展已趋于稳定,固定工多,而且外来务工人员逐锩年增加,加上国有、集体企业转轨改制过砉程中分离出来的大量过剩劳动力,使向城浔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使更多农村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就业。借鉴发达地区工作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我认为主要应作好以控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教育

7、力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舆论氛蜿围。针对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恋土恋家,围“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我们应罘该从抓宣传教育入手,引导农民冲破传统皿思想束缚,改变生存观念,强化求新求变潦求富的意识,树立走出土地创大业、跳出铠农村谋发展的新的就业观。通过召开致富缕能手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劳动力瘫转移致富典型,传播农民闯市场的成功经旧验,进一步坚定农民进城创业就业的信心埂,增强广大农民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蚌业转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优化创业就业环境,为农村劳动

8、力转移就业创造拙有利条件。良好的创业就业和生活环境,垅是保证农民“走得出、留得住”的前提,戋我们应该打造农民进城的“绿色通道”。す首先要改善进城务工农民的生活环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进城“门槛峻”,扫除农民转移的体制性障碍。取消各铐种歧视性政策,规定进城农民的就学、就偏医、居住、子女入托与市民同等对待,凡实现转移就业的,按照城镇参保办法参加飞社会保险,享受同样社会保障待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