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卷9-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卷9-高一语文试题

ID:8703309

大小:10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05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卷9-高一语文试题_第1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卷9-高一语文试题_第2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卷9-高一语文试题_第3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卷9-高一语文试题_第4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卷9-高一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卷9-高一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遏(è)止灰烬(jìn)摭(zhé)拾熠(yì)熠闪光B.打夯(hāng)发轫(rèn)甄(zhēn)别百舸(gě)争流C.啮(chǐ)噬犄(qī)角诳语(kuáng)铩(shā)羽而归D.戕(qiāng)害饿殍(piǎo)抛锚(miáo)四肢百骸(há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沧茫斑斓按奈不住妄自菲薄B.雾蔼磕绊含辛茹苦至

2、高无尚C.蛰居潦倒魂牵梦萦未雨绸缪D.迁徒曙光完美无暇曝背谈天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尽管我们的体质制约着我们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有兴趣,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B.他被誉为“农民诗人”,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C.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如果毫无知识储备,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D.只要我认真地

3、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B.“月是故乡明”这个专题的散文以深沉、优美的故园情思感染了我们,使我们对故乡、对自己的精神家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C.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D.以“普爱之光”汇报演出为代表的我校八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4、,这得力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造成的。5.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6.下列各句中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月出于东山之,徘徊于斗牛之间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7.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绿色消费。(不超过30字)(4分)6月10日上午,近千家商贸单位举行了倡导绿色消费的活动。绿色消

5、费不能简单认为就是吃天然食品、穿天然原料服装、用天然材料装饰。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消费。它倡导适度消费,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它是一种新型的消费行为和过程,既崇尚自然、保护生态,又反对攀比和炫耀,尤其是过度消费。绿色消费是▲▲8.根据前后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必须符合其人生经历或性格形象,每空1分,共4分)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经过千年万代沉淀而成的土地,历史中的辉煌和黯淡,都积淀在这土地中,历史中所有人物的音容足迹,都融化在这土地中。我正在耕耘的这些泥土,会不会被遭受放逐、行

6、吟泽畔的屈原踩过?会不会被▲、▲的陶渊明种过菊花?这些泥土冲下山岭,又被风吹到空中,会不会曾落到▲、▲的李白的肩头?9.下面是一个生活片段,读后请写出你的感悟。(4分)帮忙在邮局大厅内,一位老太太走到一个中年人跟前,客气地说:“先生,请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当然可以。”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老太太又说:“再帮我写上一小段话,好吗?谢谢!”“好吧。”中年人照老太太的话写好后,微笑着问道:“还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嗯,还有一件小事。”老太太看着明信片说,“帮我在下面再加一句:字迹潦草,敬请原谅。” 

7、 【感悟】▲▲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

8、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