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问题分析和建议1

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问题分析和建议1

ID:8891677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0

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问题分析和建议1_第1页
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问题分析和建议1_第2页
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问题分析和建议1_第3页
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问题分析和建议1_第4页
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问题分析和建议1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问题分析和建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问题分析和对策张维娜1袁中文2(1.兰州炼油化工总厂总会计师甘肃兰州7300602.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甘肃兰州730060)摘要:现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仍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对科目的设定不规范,笔者做出了统一科目和会计处理的建议。另外,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补价和不涉及补价;一换多、多换多等各种情况下,损益具体如何确认、计算,笔者指出过去的不足和错误,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对策。关键词: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损益Concerningnotthecurrencyhavese

2、xualintercourseeasyofproblemanalysiswithsuggestZhangweina(Totalaccountantoftotalfactoryofoilrefiningchemicalengineeringoflanzhou,Lanzhou,Gansu,China,730060)Abstract:Currentnotthecurrencyhavesexualintercoursetheeasystandardtheinsidetostillhavesometoare

3、nottheperfectplace,writertoproceedstothistheanalysis,andbringuppedownandsomeviewpointswithsuggest.Keywords:NotcurrencybargainAccountancystandardGainsandlosses近年来,对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几经变动,从趋势上看,对分类、账务处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本着实用的精神作了实质性的改进,方便了实务操作。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些模糊和需要进行改进的地方,以

4、下是笔者的一些看法供参考。1.科目确认的账务处理问题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到的货币资金,主要有两类:一是补价,二是清理运杂费。对于清理运杂费,双方都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基本没有异议。收到补价的一方做法也都一致。对于支付补价的确认,目前比较混乱。确认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这种方式最多。即: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银行存款〖1〗。另一种是记入换入资产价值,即:借记固定资产或存货等,贷记银行存款〖1〗〖2〗。这种处理方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交易中涉及一项资产换多项资产或多项资产换多

5、项资产(简称一换多或多换多,下同),都是按后一种方式处理;在一换一时,两种处理方式的都有。这样显得比较混乱。从理论上看,补价是换入与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不属于在清理过程的清理费用,故不应记入固定资产清理。比如说,在一项非固定资产和另一项固定资产交换,补价记入非固定资产项固定资产清理,那是显而易见的错误。从实务上看,无论何种方式都不影响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但这不能成为随意记账的理由。所以笔者建议应从制度上进行规范,统一实务操作。2.损益确认的问题分析2.1不涉及补价的情况在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

6、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明确规定不确认交易损益〖1〗。这样规定的原因是,双方的公允价值相等,不产生补价。那末假设公允价值不等的时候,也没支付补价,损益该确认吗?如果要确认,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另外在不涉及补价情况下,就没有损益吗?一方的账面净值和公允价值有明显的差异,收益或损失已经实际发生了,不确认损益合理吗?建议准则做出规定。这在债务重组中也有同样的问题。债务重组准则中规定是等年底再记提减值准备,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交易也可如此处理,但这样与涉及补价的情况不一致,甚至矛盾,见后面的分析。2.2涉

7、及补价的情况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交易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旧规则收益确认公式为:补价(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新规则为:补价(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计税价格×税率)。如果不涉及税金两者完全相同。与旧规则的一个重要差别是:当收益为负数,旧规则不确认损益,新规则收益为负数要确认损失。这也就是说收到补价还是可能发生损失。而支付补价也可能产生损益,为什么就不确认损益呢?这就是现在准则的矛盾之处,对入账价值来说违背了客观性

8、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对损失来说违背了谨慎性原则。但无论如何要明确的是,补价仍然是换入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差。公允价值是双方都认可的市场价格,支付补价的一方是因为其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给对方的补偿。收到补价的一方则相反。这样,收、支补价的双方就只能站在各自的立场对损益进行确认。支付补价的一方换出资产账面净值和公允价值,在理论上会有三种情况:大于、等于和小于。原因在于是否记提减值准备和记提的时间性差异。同样收到补价的一方也会出现这三种情况。而目前准则只对收到补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