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导学案(教师)

咬文嚼字导学案(教师)

ID:8999790

大小:8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4

咬文嚼字导学案(教师)_第1页
咬文嚼字导学案(教师)_第2页
咬文嚼字导学案(教师)_第3页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导学案(教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盐城市时杨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学科必修3专题2学案编号:3使用时间:2015年3月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咬文嚼字》导学案编制:林正岳审核:陈国翠批准:【学习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理解文学创作中咬文嚼字的重要意义。2、在学习本文之后,能在写作中尝试“咬文嚼字”【问题情境】1、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称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学

2、功底很深。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他的人生格言正是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写照,而他的这篇随笔正是被这样的精神触发,思考完成的。2、词语解释镞:箭头援引:引用成例。援:引用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离。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3、“咬文嚼字”什么意思?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用它来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3、?咬文嚼字,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作者在这里是贬词褒用)【我的疑问】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至今,骚人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可是,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比如,大家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就经过多次推敲。这种推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家称之为——【自主探究】第一课时一、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哪几个例子来证明咬文嚼字的重要?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屈原》你是

4、没骨气的文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水浒传》你这……《红楼梦》你是个好小子郭沫若是怎么看待“你是”,和“你这”这两个句式的区别的?明确:“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郭老的这个句子,是婵娟骂屈原的学生宋玉的话,屈原当时受到诬陷,这个时候宋玉背叛自己的老师跑到子兰公子那去享荣华富贵去了)(2)既然郭沫若觉得“你这”的句式表示坚决的判断,所以他又对另外一个句子也做了改动,我们看看,这个句子改动如何?明确:不好。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和

5、“有”性质完全不同。(你是好人,你有好人)‘你是’‘你这’‘你有’虽然只改动了一个字,但是句式就不同了,在读的时候感觉到情感的色彩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只有咬文嚼字,才能准确表达情感。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2、王若虚改《史记》朱先生怎么看待王若虚的改动?明确: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了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文字好不好,其实不在于简洁,而在于意味)改动的句子失去了什么意味?失去了: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看来,朱先生认为,文学的语言,要有文学的意味。

6、说明的道理:文章的字数不同,意味也不同。作者从繁简的角度说明文章的好坏,主要是意味,是表达效果。3、“推敲”的故事(1)后人多赞美韩愈的“敲”用得好,作者对此怎么下结论的?(叫学生说)明确:不在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2)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样的意境?明确:“推”字自掩自推,独往独来,自有一副胸襟气度;冷寂,无声‘敲’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剥啄有声,打破岑寂,平添搅扰看来,朱先生认为,“推”和“敲”一字之差,没有高下之分,却营造了两种不同的境界。所以,文学的语言要描写出自己想表

7、达的意境。用推敲的例子从情境的角度说明选字的贴切与否。推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4、“烟”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直指意义——燃烧体冒烟联想意义——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苏轼写诗(正面事例)惠山泉水泡小龙团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1)看了朱先生的文字,明白,为什么第一则材料比二三则材料更有文学色彩?有联想意义。从茶“小龙团”想到“天上的小团月”备注风趣小故事三个等级   据传,清代有三个胸无点墨的花花公子,在严父的威逼下进入了科举考

8、场,其一抄了题目后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其二只抄了个题目,其三连题目也没抄,干脆白卷一张。主考官是位很有学问而又风趣幽默的人。批阅到这三个大草包的卷子时,感到令人啼笑皆非。细想,觉得还是有区别,于是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等,批语分别为“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同僚向主考官请教,为何同是三个字,仅换了位就分成了三等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