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同构共生

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同构共生

ID:9090321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7

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同构共生_第1页
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同构共生_第2页
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同构共生_第3页
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同构共生_第4页
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同构共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同构共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同构共生——我的语文课堂教学追求武义县熟溪小学傅敏华【内容提要】语文教学应由重内容到重形式,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怎么写的形式,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语文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确妥帖,并追求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高度融合,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同构共生。【关键词】言语内容言语形式同构共生一直以来,我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只是停留在关注言语内容:即课文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感受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感悟到一个什么道理或一种什么精神。自从我听了王春燕老师的讲座,才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

2、行理性的审视。恰巧,听到一节《女娲补天》,是对王春燕老师提出的教学理念的诠释。在此,我对自己的课《夸父追日》进行二度创作,力求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高度融合,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同构共生。我的文章没有传统论文的规范与严密,只是对自己平时所学所教的一次梳理,对平时所见所闻的一次消化。一.存疑:只关注内容的教学缺失了什么?我曾创作《夸父追日》一课,人教版三下第八单元的略读课文。根据单元导语提出的: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想象的神奇。我紧扣“神奇”这一主题,引领学生研读文本,探究了《夸父追日》诉说了一

3、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夸父是怎样一个神奇的人物(细化到神奇的手臂、神奇的脚步、神奇的嘴巴、神奇的身躯);夸父身上蕴藏了怎样一种神奇的精神。听课老师这样评价该课:本课例紧扣“神奇”2字,一线串珠,行课流畅。三个教学板块清晰,重点突出,犹如层层剥笋,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引领学生实现对文本的探究与交流。但是,我始终觉得自己的课存在一个很大的破绽,自己的课只关注了言语内容的教学,这样的语文课缺失了什么?我存在深深的困惑。二.解惑:语文教学应由重内容到重形式在继续教育中心举办的语文90

4、学时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金华师范小学王春燕老师的讲座,犹如醍醐灌顶,一语点醒梦中人。她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由重内容到重形式,重视言语形式,才是真正重视言语内容。她引用了王尚文教授的话:“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怎么写的形式,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语文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确妥帖。”继而,她以自己的一个课例《猴王出世》与我们进行文本细读。如:石猴应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若加上2个字,改成:石猴应声高叫:“5让我进去吧!让我进去吧!”第一只石猴让我们感受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毫不犹豫

5、,敢为人先,具有领袖气质。后一只石猴就缺少天不怕地不怕的气魄,节奏显得拖沓,性格偏向柔和。又如: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果树;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果树”三个字一组,节奏跳跃,石猴活泼自由的天性散发在语言之中。“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四个字排比,形成一种回环的语境,让人感受石猴合群的个性。“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六个字的对仗,“夜”对“朝”,“宿”对“游”,“石崖”对“

6、峰洞”,“之下”对“之中”,描写石猴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生活的场景,使人产生强烈画面感。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言语的独特形式,具体到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讲座中,王春燕老师还例举了《桥》、《手指》、《我最好的老师》、《给予是快乐的》、《全神贯注》、《桂花雨》等课例,与我们进行文本细读。渐渐地,我领悟到重形式就是重内容,品味语言文字的精确妥帖就是感悟人物形象,就是了解故事情节,就是感悟人物精神。文本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我们要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更要唤醒自己的语文意识,在语言

7、表达处唤醒,在文本秘妙处,在遣词造句处,在谋篇布局处。三.敞亮: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高度融合市教研组长素质大赛在县实验小学举行,各县教研组长的课精彩纷呈,对我启发良多。尤其是浦江县实验小学郑丽丽老师的《女娲补天》一课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引导学生在同偏旁词语和叠词中想象当时情景的可怕,这两个环节让我击掌称快。课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这段话中有

8、许多同偏旁的词语,如:围困,挣扎,窟窿、深沟、燃烧。还有许多叠词,如:远远的、黑黑的、一道道、熊熊。这是文本中的言语形式的独特奥秘,郑老师的语文意识很强,发现了这一点,并进行充分的挖掘。她让学生寻找言语形式的规律,充分想象。我截取一段教学实录为证:师:(出示句子,请生读)请你关注“围困”“挣扎”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生:它们的偏旁相同。师:看着这个大口框,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人们被围困在熊熊大火中,大火烧到了他们的衣服,他们无处可逃。生:大火像一个大框包围着人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