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ID:9102606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7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_第1页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_第2页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_第3页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_第4页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刘艳萍药物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有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中互相矛盾而统一的两个方面。药物作用于机体时可呈现多种不同的效益,加上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得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常伴随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某些特殊人群中表现的更为突出。药物不良反应(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这是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定义。我国沿用的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源性疾病(DID)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指由于应用药物而致的疾病,是人类在预防、治疗或诊断

2、疾病用药中,因药物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致机体某个(或几个)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某些病理性变化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它不仅包括药物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而且还包括由于超量、误服、错误应用以及不正常使用药物等情况而引起的疾病。既是一类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的损害并且具有相应临床过程的症候群。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指用药后产生的某种反应,而药源性疾病强调组织、器官或系统损害。2011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年度报告,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3、占28.9%)、胃肠系统损害(占26.1%)和全身性损害(占13.6%),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第一位,主要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过敏反应。尽管很多药物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有一定的变应性或毒性基础,但其原因仍然不清,遗传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患肝病、肾病、AIDS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老年人等发生皮肤反应的危险性较高。在住院病人中,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高达3%。事实上,所有的药物都可能引起皮肤反应,虽然大多比较轻微,但有些反应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等。一般的皮肤反应是在药物使用后的短期内

4、发生,但也有几星期内,甚至数月发生的情况。本文主要介绍药源性皮肤病。皮肤位于体表,有保护、吸收、调节体温、感觉功能、合成维生素D等重要作用。许多药物可通过口服、注射、灌注、滴眼、滴鼻、漱口、含化、喷雾、外用、药熏、阴道及膀胱冲洗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的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炎症,即药物疹。其临床表现是发病急,迅速出现皮肤搔痒、多种形态的皮损,如固定性红斑、猩红热形红斑及麻疹形药疹、剥脱性皮炎等。药疹严重者可有高热、系统损害,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常见致病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四环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中可发生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而同一临床表

5、现又可由完全不同的药物引起。一、病历资料患者,男,25岁,因受凉于昨日上午起发热,鼻塞,流清涕,感咽喉不适。体检:T39.5度,咽充血,心肺正常。诊断:上呼吸道感染。肌肉注射安痛定2ml,半小时后口腔出现多个绿豆大水疱,一天后面部、上肢及躯干部出现密集的粟粒至指甲大斑丘疹,伴发热。当晚皮疹迅速加重,融合成片,且口腔、外生殖器粘膜及眼结膜出现糜烂。皮科检查:全身约90%皮肤出现暗红色斑丘疹,躯干部融合成片,表皮松解剥脱,上肢及躯干两侧密布黄豆、蚕豆大小水疱,尼氏征阳性,口腔、外生殖器、睑缘和眼结膜出现溃疡、糜烂。患者诉头晕、心慌、气憋、呼吸不畅、四肢发冷,随即感呼吸困难,见

6、患者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而后抽搐、表情淡漠。测血压0,脉搏微弱,呼吸36次/min,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二、讨论安痛定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少,临床报道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少见,而本例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上述过敏反应,考虑因为患者的个体差异所致。安痛定(2ml/支)其主要成分为氨基比林0.1g、安替比林0.4g、巴比妥钠0.02g,其中巴比妥钠可增强另两者的镇痛效果,主要用于解热镇痛。其成分中少剂量安替比林及巴比妥钠不易导致过敏性休克,主要考虑由氨基比林引起。此例病情来势凶猛,呈速发型过敏反应。抢救中,吸氧、肌注肾上腺素,可收缩血管抗休克;地塞米松

7、及氢化可的松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作用,且氢化可的松属短效类糖皮质激素,作用快速;多巴胺具有升压作用。本例提示,我们在使用本品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用药史及家庭药物过敏史,对高敏体质的患者应慎用,在使用后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延缓反应,及时处置。同时我们也应该掌握一些常见的药源性皮肤病的相关知识。三、药源性皮肤病及其临床表现(一)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药疹亦称发疹型药疹。较常见,属轻型药疹,可能由第Ⅳ型变态反应所引起。1.引发药物解热镇痛药,巴比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2.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在服药后经过一定的潜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