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意理论在交传笔记中的实践研究

释意理论在交传笔记中的实践研究

ID:9151536

大小:4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9

释意理论在交传笔记中的实践研究_第1页
释意理论在交传笔记中的实践研究_第2页
释意理论在交传笔记中的实践研究_第3页
释意理论在交传笔记中的实践研究_第4页
释意理论在交传笔记中的实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释意理论在交传笔记中的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释意理论在交传笔记中的实践研究王剑娜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释意派理论关注的“篇章理解”“脱离语言外壳”“译入语表达”三个阶段对译过程有指导作用。该理论强调对语篇意义的对等翻译,而非语言翻译。交传笔记是门译员减轻记忆负荷的关键,但是门译笔记不可能逐字呈现讲话人的全部内容。因此通过对释意理论的认知分析和口译笔记的特点分析,将释意理论的三个阶段运用到口译笔记中,通过案例分析,指导译员以笔记为载体,记录已理解、分析、整理过的篇章意义,激活译员记忆路径,达到最佳译效果。关键词:释意理论;口译箸记;交替传译;王剑娜(1978-),女,,副教授,研宂方

2、向为第二语言习得、英语口译、跨文化交际。一、引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不断开展,外事活动愈加频繁。门译工作已成为各种外事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口译现场通常由讲话人、口译员、听众组成,其中当讲话人与听众归属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竹景时,口译员就成了解决、协调两者之间的认知矛盾的核心。法国著名U译专家达尼卡•塞莱斯克维奇建立的释意理论提出:翻译不应为字译或句译(语言翻译),而是对话语篇章意义的对等翻译;翻译的过程应是理解原文,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已理解的内容;口语表达虽转瞬即逝,但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却留存在讲话对象的记忆中U1。由此可见,释意理

3、论的核心内容主要阐释翻译的过程是脱离双语语言字面意思,传递讲话人语篇涵义,使用符合译入语语境和表达习惯的转换过程。交替传译中译员为不打断说话人的思路,需要记忆大量源语信息,承担记忆负荷。通常情况下,译员的工作记忆广度大约是7±2个信息单位,信息保存的时间约为30秒m。这意味着从讲话人开始发言到结束,译员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大脑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工作流程:记忆讲话人的大段篇章内容一回忆、整理讲话内容〜进行双语代码转换吏用译入语准确译出讲话人的原意。口译现场中,译员大脑处于紧张、快速的工作状态,交传口译活动吋间通常为1-2小吋,人类大脑有限的记忆几乎不可

4、能完成这样大负荷的工作。通过书写来记录信息的方式就自然而然成了口译员向外借助的一种帮助记忆的方法。口译笔记应运而生。借助U译笔记,U译员可以通过视觉阅读笔记的方式提示讲话人的讲话内容,其合理的运用可有效分扪人类的脑力记忆。口译笔记作为一种外显的信息存储方式,可以有效减轻译员工作记忆的负担,帮助大脑储存、回忆信息ui。根据释意理论,“理解就是释意”,译者翻译的目的就是将一种语言符号转换为思想,再将理解了的思想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UL释意理论应用在口译笔记中,启发译员记口译笔记不应为逐字记录,而是做到“先理解、后下笔、记内容、弃字面”,实现源语语义再

5、现,而非原文再现m。将释意论作为理论基础研究门译过程与门译教学的学者不占少数,尚未涉及门译笔记的研究。本文以释意论为基础研宄口译笔记的操作过程及其口译产出的效果。二、释意派理论的认知研宄释意学派将U译过程假设为三个阶段:理解阶段、脱离源语语言外壳阶段、表达阶段U1。(如图1)他们将口译视为一种交际行为,讲话人的话语意义为交际的对象,以译员为媒介传递给译入语一方。交际的对象就是译员工作对象、翻译对象,因此译员翻译的是讲话人的话语意义而非其语言字面的逐一对应。Sense(意思〉Inter-prete(门译)TranscodageSourceLangu

6、age(代码转换)TargetLai(源语)目的语/译图1释意派理论下口译过程假设模式第一,理解阶段。根据学者们提出的U译原理和分析的U译过程,译员在进行U译过程的第一环节就是接收讲话者发出的源语声波符号、信息符号,理解意义,并转化成工作记忆m。因此具有良好的听力水平,能识辨、判断、推理、分析讲话者表达的意义、情感状态是完成各种UI译任务的基木前提。“U译的理解表现为翻译过程中译员的注意力指向源语的整体涵义,并对内容进行思维加工的心理过程,目的是将源语意义储存以便传译”m。根据释意理论,在听力理解阶段,译员接受到的翻译对象是源语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

7、识的结合。译员首先要具备良好、扎实的源语语言知识,特别是遇到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竹景、操持不同方言、U音的讲话者,译员要有效排除听辨中的障碍。同时,要激活译员语言外知识,包括跨文化知识、某领域专业知识、交际技能等。译员还要参考口译现场语境、交际环境、交际主题等因素,综合听取、分析、理解讲话人信息,形成话语的篇章涵义。将大脑对语言符号有限的记忆,转化成对讲话者语篇意义的理解,存留译员工作记忆当中位1。第二,脱离语言外壳阶段。交替传译通常出现在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国际会议现场,为了不打断说话人的思路,交传译员要记住大段讲话内容,而U语表述转瞬即逝,

8、门译员就要立即翻译出“消失的语言”而承担记忆负荷。释意理论提出摆脱源语语言外壳,即脱离以字面意思存在的语言形式,“使感官数据在消失时变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