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温泉路环评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温泉路环评环评报告

ID:9170338

大小:602.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4-20

上传者:U-5097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温泉路环评环评报告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温泉路环评环评报告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温泉路环评环评报告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温泉路环评环评报告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温泉路环评环评报告_第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温泉路环评环评报告_第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温泉路环评环评报告_第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温泉路环评环评报告_第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温泉路环评环评报告_第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温泉路环评环评报告_第10页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温泉路环评环评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适用于生态型建设项目)项目名称温泉西路(西三路~西一环路)项目建设单位(盖章)仙游县城南新区开发总公司法人代表张建庚(盖章或签字)联系人张宏锋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环保部门填写收到报告表日期编号福建省环境保护局制 填表说明1、本表适用于可能对环境造成轻度影响的生态型建设项目。2、本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件1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函附件2其它与项目环评有关的文件、资料附件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比例尺1:50000,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3、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确定选择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4)噪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专项评价专项评价工作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4、本表一式五份,报送件不得复印,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分送有关单位。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温泉西路(西三路~西一环路)项目建设单位仙游县城南新区开发总公司建设地点仙游县鲤南镇建设性质新建行业代码E4813市政道路工程建筑工程规模道路西端起于西一环路,向东止于西三路,道路长2365.362m,宽50m,道路呈东西走向,设计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同时铺设排水管网2365.362m。总规模道路西端起于西一环路,向东止于西三路,道路长2365.362m,宽50m,道路呈东西走向,设计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同时铺设排水管网2365.362m。道路占地面积约m2。总投资4800万元环保投资48万元二、项目由来温泉西路(西三路~西一环路)项目位于仙游县鲤南镇境内,处于仙游县西南部,是从西南部进入仙游县的门户。本项目为仙游县鲤南镇西南部一条横向道路,不但承担镇区东西向交通,也作为镇区内道路进入仙游县的连接通道。该项目起点与西一环路相交,自西向东延伸,终止于西三路,路线长2365.362m,按城市次干道设计,设计车速50km/h,宽50m。起点桩号K1+042.8,止点桩号K1+098.8处建设一栋空心板桥,全长56m,宽50m,设计车速60km/h;项目沿道路铺设排水管网2365.362m。除起点与西一环路和西三路交接外,沿线还与规划路一、规划路二、平三路、大阪路、规划路三、规划路四、溪东路、红口路、来洋路相交。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规定》(闽环发[2014]14号)中的相关规定(该项目属于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城市次干路新建项目),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供环保部门审批。因此仙游县城南新区开发总公司委托江苏久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委托书见附件一)。本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派技术人员踏勘现场和收集有关资料,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规定编写成报告表,供建设单位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和作为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管理的依据。-33- 三、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仙游县地处福建东部沿海,木兰溪中、上游,位于东经118°27ˊ-118°56ˊ,北纬25°11ˊ-25°43ˊ之间。县境东邻莆田,西接永春、德化,南连惠安、南安、泉州鲤城区,北介永泰,东南濒临湄洲湾,挨天然良港秀屿港,靠肖厝港口。县域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63公里,北岸线长5公里,区域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折合272.2万亩),其中耕地35.5万亩,山地203万亩,有林地178万亩。从县城至福州交通里程152公里,至莆田44公里,至泉州85公里,至厦门193公里。全县辖12镇6乡,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103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567人/km2,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沿海开放县份之一。境内有福厦高速公路和G324国道穿越,长约14.4Km;三明至郊尾省道三郊线穿越郊尾、盖尾、赖店、鲤城、枫亭、龙华等6个镇,长约60Km。鲤南镇位于福建省仙游县城木兰溪南岸,省道三郊线贯穿其间,紧靠福厦公路和秀屿港。鲤南镇土地总面积42.59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16个行政村,总人口51518人。项目周边主要农田。现状主要为稻田、果园,局部地段零星分布居民等,其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线路位置图见附图2,周边敏感目标见附图3。3.1.2地质地貌仙游县地质构造位于东亚新华系第二隆起带的东部沉降带和南岭纬向构造体系的交汇处。此外,还有北西向构造。这三组构造互相折冲交汇、叠加的结果,深刻地影响境内地形的山河大势。褶皱在境内不居重要地位,构造主要表现为不同走向的断裂。东西断裂带:东西向断裂是福建“漳平--仙游东西向断裂”的东段,为南岭纬向构造在福建的主干部分。东西向断裂在仙游又分为南北两带。南带:为“永春城关--仙游盖尾断裂”的一段。木兰溪干流自度尾至莆田濑溪就是本断裂带经流水冲涮侵蚀而成,顺断裂破碎带有东西向燕山晚期石英闪长岩岩基侵入。本断裂带内有度尾岭尾、赖店温泉、榜头南溪等三处温泉出露。此外,仙游县南部的洪山--大帽山、枫慈溪中游河谷、西崩山--莆田邱秀山、湄洲湾北岸都成东西走向。北带:称“仙游小沽--福清东张断裂”。北带西段位于本县东北部,受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折冲叠加,所以山河走向较为复杂散乱。东段在莆田及福清境内发育成大洋溪及东张溪。-33- 新华夏系断裂:本断裂有许多近于平行的次一级断裂,成北东--北北东走向,斜贯仙游全境。自东至西有:“仙游郊尾--莆田华亭断裂”、“游洋--榜头--鲤城--龙华断裂”、“游洋--钟山--书峰断裂”、“游洋--石苍--象溪--社硎--度尾断裂”、“兰石--书峰--大济断裂”等主要断裂。鲤城以北的大蜚山--宝峰一带丘陵地带,东西距离16公里的范围内,沿北东--北北东走向裂侵入的燕山晚期花冈斑岩脉即达30--40条之多。东南火山岩带:仙游县是福建省东南火山岩带的一部分。火山岩分为中生代晚侏罗纪和白垩纪两期。前者分布于县境绝大部分地区,后者主要分布于凤山、石苍、象溪、游洋一带。两期火山系共占全县地表地层的70%以上,其余30%主要为燕山早期及晚期各类侵入岩。书峰及游洋东部有古火山口遗址各一座。北西向断裂:仙游县北西向断裂相当明显,多成平行等距排列,它们多数为张性及张扭性断裂。岩层断裂带破碎严重,受地表径流侵蚀易发育成河流。溪口溪、大济溪、仙水溪、九鲤湖溪等木兰溪一级溪流就是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形成的。由于受新华夏系北东及北西两个构造体系复合、折冲、改造的影响,仙游县河流无论大小,或干流、支流,它们在上下游之间,都是北西向与北东向交替成90度转弯。3.1.3气候特征项目所在区域地处亚热带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县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mm—1800mm之间,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35.8小时,光照比较充足。常年盛行主导风向偏东,频率为33%(其中东风频率为23%,东东北风及东东南风频率为10%),静风频率30%。3.1.4水文特征木兰溪是仙游县最长的一条河流,发源于戴云山脉的笔架山,入仙游西苑乡黄坑村,自西北向东流经德化、永春、仙游,流经仙游县的乡镇有度尾、大济、鲤城、城东赖店、盖尾、华亭、城郊、新度、黄石、涵江等地,干流总长105km,集纳大小溪涧36条,流域面积1732km2,干流过木兰陂经宁海桥出三江口,注入兴化湾。木兰溪感潮段(从木兰陂至兴化湾湾口)全长25.8km。木兰溪仙游段涉及仙游鲤城、鲤南、榜头、赖店,全长约16km。木兰溪仙游段年平均流量为48.3m3/s,平均水位12.03m,水面宽20~40m。其中丰水期流量55.3m3/s,水位13.5m,水面宽40m;平水期流量21.7m3/s,水位11.7m,水面宽25m。3.1.5土壤植被仙游县南部属闽东南戴云山东湿暧亚热带雨林小区,北部属闽中东戴云山—-33- 鹫峰常绿槠类照叶林小区,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交界处,境内地形复杂,北部海拔500~1800m,南部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台地,气候、土壤水流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全县主要植被有6个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荒山草坡。3.2社会经济环境简况3.2.1行政区划与人口概况仙游县辖:枫亭镇、榜头镇、郊尾镇、度尾镇、鲤南镇、赖店镇、盖尾镇、园庄镇、大济镇、龙华镇、钟山镇、游洋镇12镇;西苑乡、石苍乡、社硎乡、书峰乡、菜溪乡5乡;鲤城街道办事处1街道。鲤南镇成立于2002年10月,由原城东镇4个村、赖店镇7个村、龙华镇5个村和鲤城街道1个社区组建而成。玉塔村东山塔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鲤南镇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唐良士公古墓、圣泉宫等被定为仙游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鲤南镇气候宜人,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拥有林地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为35%,被福建省绿化委评为省级园林式乡镇。鲤南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3.2.2社会经济概况近年来,随着项目带动战略和民资回归工程的实施,临港工贸旅游城市建设的扎实推进,产业发展持续加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经济呈逐年加快发展趋势,临港工贸旅游城市建设扎实推进。仙游县2014年全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75.92亿元,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29.04亿元,第二产业138.31亿元,第三产业108.5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5::5.1:39.4;人均生产总值为32700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76.3亿元,增长14.2%;农业总产值52.1亿元,增长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9.1亿元,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6亿元,增长11.9%;外贸进出口总额4.13美元,增长0.6%,其中出口总额3.8亿元,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4082万美元,增长16.6%;全县总财政收入26.21亿元,增长2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98亿元,增长2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51元,增长8.5%;农民人均收入11624元,增长10.4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2%;城镇登记失业率2.862%;人口自然增长率7.94%。3.2.3交通状况鲤南镇内交通便捷,三郊省道横贯其间,距福厦公路20公里,距福厦高速公路-33- 和福厦铁路25公里,距湄洲湾、秀屿港50公里,仙港大道经下楼、涵井直达枫亭港口。镇区内有仙游汽车总站、城市一环路、八二五南街、解放南路、小一环路、园区中路、园区东路、锦园路等主次干道,村道实现水泥化,交通网络逐步完善。3.3环境质量标准3.3.1水环境(1)水环境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体主要为木兰溪,项目污水排入仙游县城区污水处理厂,仙游县城区污水处理尾水经排放管排入木兰溪仙游段,根据莆田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木兰溪仙游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见表3-1。表3-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单位:mg/L(除pH值外)污染物CODBODSSNH3-NpH(无量纲)Ⅲ类水质标准204-1.06~93.3.2大气环境根据“莆政[1999]79号”《莆田市地面水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类别区划方案》的公告,项目所在地的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为二类区,2016年1月1日前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2016年1月1日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标准见表3-2。表3-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一小时平均日均值年平均标准来源SO20.500.150.0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单位:mg/m3)NO20.240.120.08PM10/0.150.10TSP/0.300.20SO25001506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单位:μg/m3)NO22008040PM10/15070TSP/3002003.3.3声环境本项目位于鲤南镇西南部,道路两侧其余区域35m范围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项目道路-33- 沿线附近的古庄村、下苦溪村、来洋村、大坂村和霞苑村执行及其余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详见表3-3。表3-3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LAeq/(dB)时段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260504a70553.4污染物排放标准3.4.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施工期污水依托周边公共设施进行处理,经处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仙游县城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各污染因子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4中的三级标准,其中氨氮排放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表1的B等级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45mg/L)。仙游县城区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及修改单中一级B标准。表3-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摘录)单位:mg/L污染物CODBODSS动植物油pH(无量纲)NH3-N三级标准5003004001006.5~9.545表3-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摘录)单位:mg/L污染物名称CODBODSSNH3-N动植物油一级B标准602020833.4.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施工期颗粒物及汽车尾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具体指标见表3-6。表3-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污染物名称最高允许浓度(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12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NOx2400.12-33- SO25500.40沥青烟150——3.4.3声环境施工期场界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相关要求;道路两侧其余区域35m范围内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4类标准,项目运营期道路沿线附近的古庄村、下苦溪村、来洋村、大坂村和霞苑村执行及其余区域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类标准。表3-7《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31-2011)类别等效声值[dB(A)]昼间夜间标准值7055表3-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摘录)类别等效声值[dB(A)]昼间夜间2类60504类70553.5环境质量现状3.5.1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地表水域为木兰溪,为了了解木兰溪的水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直接引用《仙游县世行IV农村公路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木兰溪的监测数据。监测点位图见附图4;监测结果如表3-9。表3-9木兰溪地表水现状评价结果一览表检测日期检测项目单位检出限☆1#☆2#☆3#2015.01.04pH//7.167.197.20高锰酸盐指数mg/L0.51.81.71.7BODmg/L0.51.31.51.4氨氮mg/L0.0250.8180.2030.238-33- 石油类mg/L0.01<0.01<0.01<0.01检测日期检测项目单位检出限☆1#☆2#☆3#2015.01.05pH//7.127.157.18高锰酸盐指数mg/L0.51.91.81.9BODmg/L0.51.51.41.6氨氮mg/L0.0250.8050.2240.272石油类mg/L0.01<0.01<0.01<0.01备注☆1:木兰溪断面1#;☆2:木兰溪断面2#;☆3:木兰溪断面3#;从表3-9中的水质监测数据中可以看出,木兰溪各项水质因子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水质良好。3.5.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木兰溪国际广场建设项目环境背景值监测报告》的2013年6月的监测数据,其中项目所在地离城东中学3.5km,监测点位图见附图5,其监测结果如下表:表3-10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单位:mg/Nm3测点名称监测项目日平均值七日平均值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城东中学PM100.1000.0900.0900.0900.0900.1000.0900.093SO20.0170.0190.0200.0220.0170.0210.0210.020NO20.0340.0320.0250.0270.0250.0260.0260.028由表3-10可以看出,评价区大气环境中SO2、NO2、PM10的监测浓度均可达标,总体而言,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良好。3.5.3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处区域为鲤南镇,本评价于2015年9月2日对项目周边的环境噪声进行现场监测。监测点位图见附图6;监测结果如表3-11。表3-11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Leq(dB)检测点位检测时间检测结果Leq检测时间检测结果Leq☆1#09:08-09:1856.122:00-22:1049.6☆2#09:52-10:0260.822:36-22:4650.5☆3#10:07-10:1764.222:49-22:5950.9-33- ☆4#10:58-11:0864.923:35-23:4550.2由表3-11可知,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表1中4a类标准。四、评价范围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对现场的调查,项目所在地不属于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区域内无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等。根据工程建设方案、内容和项目周围的环境特征,确定受本项目影响主要保护目标见表4-1。表4-1主要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目标编号环境要素保护目标户人数距污染源方位及距离采用标准方位距离(m)1环境空气古庄村约343户1201人S8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下苦溪村约212户742人S125来洋村约120户420人S182大坂村约526户1841人N362霞苑村约715户2503人N4292地表水木兰溪/N110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3噪声古庄村约343户1201人S8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下苦溪村约212户742人S125来洋村约120户420人S182五、工程分析5.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温泉西路(西三路~西一环路)项目(2)建设单位:仙游县城南新区开发总公司(3)建设地点:仙游县鲤南镇(4)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道路长2365.362m,宽50m,道路呈东西走向,设计等级为城市次干路,道路西端起于西一环路,向东止于西三路,设计车速50km/h,宽50m。起点桩号K1+042.8,止点桩号K1+098.8处建设一栋空心板桥,全长56m,宽50m,设计车速60km/h;同时铺设排水管网2365.362m。道路占地面积约m2。建设内容包括路基、路面、排水管网、桥梁、交叉口、交通安全设施等工程。-33- (5)项目性质:新建(6)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48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用4179.35万元,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39.2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352.87万元,基本预备费228.57万元。建设资金由建设单位自筹资金4800万元。(7)建设工期:项目拟于2015年9月下旬开始施工,预计2016年3月建成通车,施工期7个月。(8)施工人数:50人。5.2主要技术指标表5-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指标名称主要技术指标备注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计算行车速度50km/h道路标准宽度50m设计载荷路面:标准轴载BZZ-100最大纵坡2.0%路面交叉平面交叉设计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为6度桥梁1栋全长56m5.3主要工程量表5-2主要工程量一览表工程项目单位数量备注路线长度Km2.土方数量m3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m32400路面工程m2交叉工程处9处安全设施km2.3655.4交通量根据预测,项目特征年路段全天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5-3。表5-3项目特征年路段全天交通量预测结果(pcu/d)-33- 路名路段2015年2020年2025年2030年温泉西路温泉西路-大阪路4395509559076847温泉西路-溪东路6189717583179642温泉西路-来洋路66927758899310426合计17276200282321726915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交通量预测结果,对未提供交通量数据的预测年(2016年、2022年和2030年),本评价采取内插法进行计算,见表5-4。表5-4项目预测年路段全天交通量预测结果(pcu/d)路名2016年2022年2030年温泉西路1779521247269155.5昼夜车流比和车型比根据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调整公路交通情况调查车型分类及折算系数的通知》(厅规划字[2010]205号),可研车型折算系数为:中小客、小货=1,中货、大客=1.5,大货=3,特大货、集装箱=4。环评各类车折算系数:小型车=1,中型车=2,大型车=3。环评中大、中、小车型分类方法:小型车一般包括小货、小客;中型车一般为中货、40座以下客车、农用三轮、四轮等;大型车一般包括集装箱、拖挂车、40座以上大客、大货等。大型车和小型车以外的车辆按相近归类,车辆分类标准见表5-5。表5-5车型分类车型汽车总质量(GVM)小型≤3.5t,M1,M2,N1中型3.5t~12t,M2,M3,N2大型>12t,N3注:M1,M2,M3,N1,N2,N3和GB1495划定方法一致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的相关参数如下:项目区域车流量的昼夜比为9:2(昼间6:00~22:00;夜间22:00~6:00),日高峰小时交通量为日交通量的10%,车型比例见表5-6。表5-6车型组成比例车型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33- 比例56.323.420.35.6各特征年各车型流量根据交通量和车型比例可估算本工程各车型流量详见表5-7。表5-7项目各特征年各车型流量预测结果(pcu/d)路段预测时段2016年2022年2030年昼夜昼夜昼夜温泉西路小8197182297872175123982755中3407757406890451531145大2955657352978444719935.7路段及节点规模根据预测,项目特征年各路段服务水平情况见表5-8,项目交叉口服务水平情况见表5-9。表5-8项目特征年服务水平情况(pcu/d)路段远期单向高峰小时流量单向实际同行能力饱和度服务水平温泉西路85016640.51二级表5-9交叉路口服务水平情况交叉路口信号周期(S)相位数信控延误(S/veh)最大排队长度(veh)平均饱和度服务水平温泉西路70328.5110.69二级5.8土石方平衡及临时站场分布(1)土石方平衡根据要求,本项目不分期施工,预计开挖土方约m3,回填土约.4m3,剩余12154.6m3。挖土方填土方弃土方.412154.6市政工程处负责实时运至市政弃土场图5-1土石方平衡图(单位:m3)-33- (2)取弃土场根据土石方平衡,本项目无需设置取土场,余方12154.6m3由市政工程处负责实时运至弃土场,用于修路等,因此本项目不设置弃土场。5.9主要材料用量项目主要原辅材料用量如表5-10所示。表5-10主要原辅材料用量一览表材料水泥钢材木材沥青砂石预拌混凝土用量0.12万t0.85万m30.72万t0.70万m31.20万t0.75万t5.10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场地场址为空地,本次环评不涉及拆迁安置等问题,属于规划的市政交通用地,在政府部门拆迁工作全部完成后开始本项目的建设,无原有污染情况及环境问题。5.11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噪声、扬尘、运输废气、植被破坏前期准备→道路工程建设→坑道开挖、各类井口建设→设施安装→运行使用施工废水、工程弃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固废、污水、噪声、废气施工期运营期图5-2工程施工期、营运期工艺流程图六、主要污染源产生排放情况分析6.1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本项目施工过程的污染源主要为建筑施工噪声、粉尘和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6.1.1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分析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扬尘、汽车尾气和沥青烟气。挖掘机和运输车辆装卸物料、泥土、水泥搅拌等产生的扬尘,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将产生大量的车辆尾气,使局部范围的大气污染物(TSP和NO2等)增加。-33- ①扬尘施工期扬尘污染造成大气中TSP值增高,弃土堆放及水泥等建筑材料的装卸,可在局部产生扬尘。扬尘排放方式主要为无组织间歇性排放,其产生量受风向、风速和空气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影响。施工运输车辆的往来将产生道路二次扬尘污染。据公路工程空气监测数据统计,在无遮蔽等降尘措施情况下,距施工段下风向20m处TSP浓度为1.303mg/m3,混凝土搅拌点周边10m范围内TSP浓度可达1.5~3.5mg/m3;土方堆放点在土方风干且无遮盖、一般风速情况下,其下风向150m处TSP浓度可达0.49mg/m3。②尾气拟建工程施工过程采用机械作业,施工机械主要有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挖掘机及运输车辆等,它们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总烃等;建筑材料运输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主要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总烃等。③沥青烟气沥青烟气中主要含有HC、粉尘等污染物。项目沥青路面施工阶段,直接购买成品沥青砼,不在现场进行拌合,并由供应厂家直接运输至铺浇现场。沥青混凝土在敷设过程中将有少量沥青烟产生,但影响时间短暂,影响程度很小。6.1.2施工期水污染源分析据业主提供,本项目施工期所需施工人员约50人,根据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用水按80L/d·天计算,则用水量约为4.0t/d,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0.8计算,则生活污水排放量约3.2t/d。参考《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城镇排水)典型生活污水水质示例,本环评项目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指标浓度选取为:COD400mg/L、BOD200mg/L、SS220mg/L、氨氮类比相关监测结果取35mg/L,则施工期生活污水水质及其污染物产生量见表6-1。表6-1施工期生活污水水质情况一览表项目CODBODSSNH3-N浓度mg/L40020022035产生量kg/d1.2800.6400.7040.112本项目生活污水可依托周边公共设施进行处理,不外排,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期生产废水包括土石方填筑和混凝土养护废水、砼搅拌系统冲洗废水、机械维修油污水、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等,主要含SS、石油类等-33- 。路面浇筑养护水量少,大多被吸收或蒸发,这部分废水可忽略不计。临时施工场需设置隔油池及临时沉砂池,对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冲洗废水进行隔油及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项目施工,不外排。该项目施工期间对水环境影响较小。6.1.3施工期噪声污染源分析施工噪声主要是建筑工地机械设备噪声和运输卡车的交通噪声,主要为挖掘机、搅拌机和混凝土振捣器等。根据常用机械的实测资料,其污染源强见见表6-2。表6-2各种机械设备的噪声值单位:dB(A)序号机械类型测量声级测点与机械距离(m)1推土机90.012压路机83.513铲平机82.114平地机90.055装载机89.056发电机89.417摊铺机87.018挖土机91.41施工期噪声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对沿线居民及单位的影响,影响范围集中在道路两侧150m范围内。6.1.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污染源分析道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1)进场前清场废物:主要是施工场地内杂草、农作物、矮小灌木等植物残体,土壤表层熟土等。(2)路基开挖弃土:路基开挖产生的余土,除一部分回填外,其余部分应用车辆运输至统一的余土收纳场,而不得随意堆放处置。否则将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3)建筑废物:其数量比较多,主要包括施工中水泥、木材、包装材料等废物。(4)生活垃圾:项目施工期约200天,施工人数约50人,平均每人每天1kg左右,则施工结束后项目施工生活垃圾产生约10.0吨。6.1.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3- 由于道路施工挖填方工程将改变地形,破坏植被,造成新的坡面,从而使局部水土流失增加。主要生态影响源为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及工程建设对生态的影响。另外,通过桥涵工程建设,可改变地形地貌、水文过程和地表植被,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影响主要对象是自然景观、地形地貌、水文过程及地表植被等,同时影响沿途水体水质。6.2营运期污染源强分析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表现在道路运营后车辆尾气和噪声、路边垃圾、车辆溢漏时产生的污染对道路两旁居民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6.2.1营运期大气污染源分析本项目运营期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对沿线大气环境影响,车辆排气中主要污染物是CO、THC、NO2,其污染类型属分散、流动的线源。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种类,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燃油的品种、汽车的载重量、发动机性能、汽车运行工况、道路状况、当地的地形条件和气象条件等。本评价根据不同预测年份的车流量,参照小型车的耗油量、排放系数,预测本道路的汽车尾气中不同污染物的排放量。运营期道路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与车流量、车速、车型耗油量及排放系数有一定的关系。汽车尾气的排放源强一般可按下式计算:å=式中:Qj——j类气态污染物排放源强度,mg/s•m;Ai——i类车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h;Eij——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i型车j类排放物单车排放因子,mg/辆·m。本项目汽车排放物单车排放因子参数用《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7691-2005)及《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阶段)》(GB18352.2-2005)推荐的参数。2010年后全国各地开始逐步实行国IV标准,因此单车排放因子运营期按照“国IV”标准取值,见表6-3。表6-3CO、NOx单车排放因子单位:g/km·辆项目类别CONOxⅣ阶段标准值RM≤1305kg1.00.081035kg<RM≤1760kg1.810.101760<RM2.270.11根据各特征年交通量,按道路建设指标参数计算得到本工程营运预测年份CO、NO2-33- (按NO2:NOX=0.8:1的比例换算)排放源强,见表6-4。表6-4拟建道路不同时段主要污染物排放源强估算单位:mg/m·s路段预测时段2016年2022年2030年CONO2CONO2CONO2温泉西路日平均0.4680.0180.5580.0220.7070.027高峰小时0.5360.0210.6400.0250.8110.0316.2.2营运期水污染源分析本项目营运期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都可能导致汽油和机油泄露,污染地面。降雨后,雨水流入附近河流或、草地,造成路面两侧路面径流污染,主要污染物有BOD、SS和石油类。其污染物浓度受降雨强度、车流量、车辆类型和前期干旱等影响。长安大学曾用人工降雨的方法在西安~三原公路上形成桥面径流,根据试验结果,降雨对公路附近河流造成的影响主要是降雨初期1h内形成的路面径流,路面雨污水水质见表6-5。表6-5路面雨污水水质单位mg/L(pH无量纲)项目pHCODBODSS石油类径流1h内平均值7.4107202217.06.2.3营运期噪声污染源分析投入运营后,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的噪声源为非稳态源,车辆行驶时其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由于道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而使行驶中的汽车产生整车噪声。主要影响道路沿线200m范围内的居民正常学习和生活。温泉西路设计车速为50km/h,各类型车平均车速按下列公式计算:小型车V小型车=设计车速×0.95大中型车V大中型车=设计车速×0.85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得到本项目各预测年各车型的预测车速见表6-6。表6-6运营期各设计年限各车型昼夜平均车速单位:km/h车型2016年2022年2030年昼夜昼夜昼夜小型车484848484848-33- 大中型车444444444444运营期交通噪声根据交通部公路交通噪声模型进行预测。第i种车型在参照点(7.5m处)的平均辐射噪声级(dB)LoEi按下式计算:小型车LOEL=12.6+34.73lgVL中型车LOEM=8.8+40.48lgVM大型车LOEH=22.0+36.32lgVH本项目预测年交通预测量见表5-4,车型比见表5-6。根据上述计算公式,结合预测年各时段交通量预测,拟建道路在预测年各时段的辐射噪声级见下表6-7。表6-7运营期预测年各时段单车噪声排放源强单位:dB(A)车型2016年2022年2030年昼夜昼夜昼夜小型车67.567.567.567.567.567.5中型车70.870.870.870.870.870.8大型车77.677.677.677.677.677.66.2.4营运期固体废弃物污染源分析本项目营运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周边绿化树木的落叶以及乘客乱丢的少量垃圾。七、环境影响分析7.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7.1.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扬尘、汽车尾气和沥青烟气。①扬尘施工扬尘主要产生于土石方开挖、道路平整、建材装卸等作业,由于采用分段施工方式,施工面较窄,因此施工扬尘影响一般属于小范围的局部影响,且属间断性污染,影响程度和范围都不大。据类比调查,在一般气象条件下,管道工程施工地扬尘对大气的影响范围主要为其下风向50m内,随着距离的增大,浓度迅速减小,具有明显的局地污染特征。-33- 运输产生的扬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污染源。物料运输车辆在行驶时滚动的车轮产生扬尘,尤其是重型车辆,产生的扬尘更大,车辆行驶速度越快,产生的扬尘越大,同时,产生的扬尘量与道路的路面情况以及清洁程度有关。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根据类比调查,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m以内。如果在施工期内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的清洁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手段。项目距离古庄村最近距离82m,在施工过程中粉尘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抑尘措施,以减轻施工扬尘,且施工扬尘的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结束。措施如下:(1)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设置施工标志牌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2)工程材料、砂石、土方或废弃物等易产生扬尘物质应当密闭处理。若在工地内堆置,则应采取覆盖防尘布、覆盖防尘网、配合定期喷洒粉尘抑制剂等措施,防止风蚀起尘。(3)进出施工场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装载的物料、垃圾、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或者采用密闭车斗。若车斗用苫布遮盖,应当严实密闭,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公分,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车辆应当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4)施工、运输车辆驶出工地前应按规定冲洗车辆等设备,进行除泥除尘处理,严禁将泥沙尘土带出工地。(5)天气预报4级风力以上天气应停止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例如土方工程等。(6)应有专人负责逸散性材料、垃圾、渣土、裸地等密闭、覆盖、洒水作业,车辆清洗作业等并记录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7)施工后应该尽快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确保绿地率不低于规划的要求,绿化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建设和验收。②尾气施工期将使用到各种施工机械,其动力来源都为燃油动机,这些施工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将排放一定的大气污染物,但这些机械主要在项目施工早期使用,时间短,因此对该地区大气环境影响较小。③沥青烟气项目沥青路面施工阶段,直接购买成品沥青砼,不在现场进行拌合,并由供应厂家直接运输至铺浇现场。沥青混凝土在敷设过程中将有少量沥青烟产生,但影响时间短暂,影响程度很小。-33- 7.1.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约3.2t/d,生活污水可依托周边公共设施进行处理,不外排,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期生产废水包括土石方填筑和混凝土养护废水、砼搅拌系统冲洗废水、机械维修油污水、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等,主要含SS、石油类等。路面浇筑养护水量少,大多被吸收或蒸发,这部分废水可忽略不计。临时施工场需设置隔油池及临时沉砂池,对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冲洗废水进行隔油及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项目施工,不外排。7.1.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作业噪声和物料运输造成的交通噪声,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及声级见表6-2。为计算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用以下公式对施工期噪声影响进行预测:Lp2=Lp1-20lg(r2/r1)式中:Lp2——距声源r2处的声压级,dB;Lp1——距声源r1处的声压级,dB;r1——测量参考声级处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r2——预测点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施工场地噪声预测结果见表7-1。表7-1各阶段噪声随距离衰减预测值单位:dB(A)序号距离(m)机械类型10203050801001201501推土机70.964.460.856.252.050.148.546.52压路机66.259.756.151.547.345.443.841.83铲平机63.056.552.948.344.142.240.638.64平地机76.066.562.056.952.550.448.846.85装载机75.065.561.055.951.549.447.845.86发电机70.363.860.255.651.449.247.945.37摊铺机67.961.457.853.249.047.145.543.58挖土机72.365.862.257.653.451.549.947.9建设期间高噪声的机械设备基本上因施工阶段不同而移动,根据表7-33- -1的预测结,施工期间其施工场界的噪声将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特别是项目场界施工时,各种施工机械离施工场界只有10m左右的距离,噪声基本达到70dB(A)的标准限值以上,夜间施工噪声则超过55dB(A)的标准限值,若不治理将会对项目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而项目周边100m范围内的居民点,在不采取任何降噪措施的情况下,其昼间声环境质量在搅拌机阶段也无法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对周边居民有一定的影响,但此类影响会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建设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高噪设备集中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验,保证设备运行良好,对高噪声施工设备进行隔声减震处理。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做到文明施工。7.1.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成份主要是一些碎砂石、砖、混凝土等,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填埋土方用,不用的部分统一运至指定地点处置,同时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临时堆存点、运输过程中的管理;生活垃圾设垃圾桶集中收集后运往指定地点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对环境影响不大。7.1.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对动物的影响项目建设地点鲤南镇内,根据现场踏勘,调查评价区植物种类较多,植被类型结构一般,评价区域以农作物种植占主导,植被生长正常;动物主要有常见蛇类、蛙类、鸟类及昆虫类等,表现为农业生态系统。评价区域范围内无国家保护的各类珍稀、濒危动植物分布。(2)开挖土石方影响分析开挖和填土主要表现植被和植物遭到破坏,裸露路基被雨水冲刷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的开挖或填土路段应采取植物保护、骨架植物保护等防护措施,施工中遇强降雨前对尚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挖填方边坡铺彩条布进行临时覆盖,同时做好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使排水系统形成体系,避免路基、路面排水及水土流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禁止雨天施工。(3)临时堆土场影响分析临时堆土场,主要表现在碾压植被、植物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对一些自然径流产生阻隔影响。可通过拦挡、排水、覆盖,控制水土流失,后期再通过恢复植被恢复临时堆场生态系统。-33- 综上所述,为了减小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需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落实排水沟、拦挡、草皮覆盖、骨架植物保护、彩布条覆盖等水保措施。在沿线排水沟没能及时建设好的情况下,应当建设临时排水沟,把雨水引导到合理的位置,减轻雨天雨水排水不畅导致的路基、边坡等水土流失。禁止雨天施工。7.1.5施工期社会影响分析①交通通行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运输施工材料的车辆较多,不可避免会发生交通堵塞现象,但在建设、施工单位合理组织施工和配备专人对日常交通进行指挥和疏导的前提下,可使交通堵塞状况得以不同程度缓减。②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项目的建设对人群健康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在外来人口的流动可能造成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外来人口主要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期,施工人员的饮用水供应、吃饭、住宿等条件较简陋,施工人群流动性较大,可能导致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发生。评价认为,施工单位定期对施工人员住宿场地定期消毒,并配合当地防疫部门的例行检查、预防工作等,则施工期对区域人群健康的影响将会降至最低程度。③征地、搬迁的影响本项目不涉及房屋拆迁,项目征用各类土地79.9亩,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当地居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条件。因此,当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十分注重非有效占用土地资源的不利影响,从将征地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角度出发,对涉及的征地制定了合理可行的安置方案,得到了大多数征地群众的认可和接受,能够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按照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闽劳社文[2007]349号文精神,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拟定了详尽周密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金拨付方案,将有效保证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补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助和用于集体产业的投资,有效地壮大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实力,有利于解决村集体、村民长期稳定收入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群众的利益。④对劳动就业的影响项目建设期所需施工人数50人,这些就业岗位的相当大部分为当地提供,施工期7个月,可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综上,项目建设过程中,道路施工会对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与此同时,本工程的建设也将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社会经济产生较大的正效益。-33- 7.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7.2.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营期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对沿线大气环境影响,车辆排气中主要污染物是CO、THC、NO2,其污染类型属分散、流动的线源。NO2和CO污染的程度与汽车尾气排放量、气象条件有关,同时还与敏感点同公路之间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有较大关系,即交通量越大,污染物排放量越大;距离路越近,污染物浓度越高;路基越高对道路两侧影响相对较小;风速越小,越不利扩散,污染物浓度越高;敏感建筑物处在道路下风向时,其影响程度越大。本项目位于鲤南镇内,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二级标准)。项目大气污染源较少,污染物扩散速率快,通过采取一定的挡护设施和加强绿化,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7.2.1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营运期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都可能导致汽油和机油泄露,污染地面。降雨后,雨水流入附近河流或、草地,造成路面两侧路面径流污染,主要污染物有BOD、SS和石油类。根据目前国内对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测试的结果,通常降雨初期到形成地面径流的30分钟内,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的浓度比较高,其浓度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降雨历时40~60分钟之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浓度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除悬浮物浓度超过一级排放标准外,其余污染物浓度基本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路面径流一般通过路边边沟收集,并排入沿线的沟渠。7.2.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由于道路沿线地势起伏变化、路面与原地面之间的高差也有所变化,出于预测的可行性考虑,假设每个敏感路段路基高度均为0m,不考虑建筑物和树林的遮挡影响及地形的变化影响,即在平路基和开阔空旷环境下,不考虑空气吸收,仅考虑噪声距离的几何衰减和软性地面的附加衰减,在距路中心线20~200m范围内,本道路工程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见表7-2,交通噪声衰减曲线图见图7-1至图7-3。表7-2运营期距离中心线不同距离处的交通噪声预测值单位:dB(A)距离中心线距离(m)近期中期远期昼夜昼夜昼夜-33- 2065.7159.2266.9660.3268.2661.713062.5156.0163.7157.2165.0158.514060.7154.2161.9155.4163.2156.715059.5152.9160.6154.1162.0155.416058.5152.0159.7153.1161.0154.518057.0150.5158.2151.7159.5153.0110056.0149.4157.1150.6158.5151.9112055.1148.6156.3149.7157.6151.1114054.4147.8155.5149.0156.9149.9916053.8147.2154.9148.4156.3149.7118053.2146.7154.4147.9155.7149.2120052.7146.2153.9147.4155.2148.71半幅路宽(12m)69.6163.0170.8164.2172.1165.61达标距离(m)3类40.5363.3251.2881.1661.13122.014a类11.2135.3114.7141.9116.6152.71图7-1运营期近期(2016年)昼夜交通噪声衰减曲线-33- 图7-2运营期中期(2022年)昼夜交通噪声衰减曲线图7-3运营期远期(2030年)昼夜交通噪声衰减曲线根据交通噪声预测结果可知:道路运营近期(2016年)、中期(2022年)、远期(2030年)昼间分别距路中心线两侧40.53m、51.28m、61.13m以外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限值(60dB),近、中、远期夜间分别距路中心线两侧63.32m、81.16m、122.01m以外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限值(50dB);近、中、远期距道路中心线两侧11.21m、14.71m、16.61m以外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标准限值(70dB),近、中、远期夜间距道路中心线两侧35.31m、41.91m、52.71m以外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标准限值(55dB)。由上述分析可知,距离本项目82米处的古庄村远期夜间不达标,为此,在该处道路两次建设隔声屏障,隔声屏障可降噪15dB-33- ,经隔声降噪后,可使到达该处的近、中、远期夜间噪声分别为35.49dB、36.68dB、37.95dBm,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限值(50dB)。7.2.4运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营运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周边绿化树木的落叶以及乘客乱丢的少量垃圾,定期由环卫工人清扫,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7.2.5运营期环境风险分析货物在运输过程产生的环境风险因素如下:(1)自然因素公路地处低山丘陵区,沿线地貌为剥蚀残丘缓坡地地貌和木兰溪一级阶地地貌,可能存在滑坡等自然灾害,这些均是潜在自然风险因素。(2)人为因素①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没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a对运输危险品车辆没有实行申报管理;b运输危险品车辆没有经车道疏导员对证、单验并经安全检查后就放行;c装有雷管、炸药的烈性危险品车辆驶入道路时,无路政部门派专人护送运输车。②驾驶人员不按规章制度操作。a疲劳驾驶运输危险品的驾驶员应当按时休息。一般危险品运输多为长途运输,需要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很容易导致精神疲劳,很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驾驶员疲劳驾驶在行驶途中出现瞌睡导致发生交通事故。b超载超载是产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运输危险品车辆,多为重型车,在超载情况下,车速较高或下坡滑行时容易导致刹车失灵,使车辆失去控制,从而导致追尾或冲出公路的交通事故发生。c酒后驾车运输危险品需要驾驶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始终保持高度警觉,酒后则无法使驾驶员注意力集中,而且在紧急情况下反应迟钝,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人为因素。d超速车辆超速行驶也是发生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良气象条件下超速驾驶,驾驶员视线不佳,如遇违章停车或慢速行驶车辆时无法及时反应,从而导致事故发生,致使危险品泄漏、爆炸等事故发生。e客观因素-33- 除了上述主观因素外,还存在如行驶途中遇到违章车辆肇事、躲避突然穿越公路的行人等紧急情况,这些都是诱发风险事故的因素。(3)运输车辆缺陷运输车辆如本身存在设计隐患;使用年限已久,零部件老化;车辆未做充分检修;不具备运输资质的车辆擅自运输危险品等,都可能造成危险品风险事故的发生。防止危险品风险的措施如下:①对运输危险品车辆实行申报管理制度,车辆必须有交通管理部门签发的路单才可上路行驶;检查直接从事道路危险品货物的运输人员是否持有主管部门批准的《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操作证》;车辆和装备应符合悬挂规定的标志和标志灯的规定;车辆、容器、装卸机械及工具,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查对核实托运人填写的托运单和提供的有关资料。②对在路段上行驶的危险品运输车辆实行必要的监控,确保危险品运输车辆安全,防止污染事故发生。③加强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检查及上路管理,在跨越桥梁两端醒目位置各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标志,加强防撞护栏的设计,增设防护铁网,同时成立应急事故领导小组,配备事故急救设备和器材,制定详细的事故应急计划,以防止污染和危险的扩散。④运输途中发生燃烧、爆炸、污染、中毒等事故时,驾驶员必须根据承运危险货物的性质,按规定要求,采取相应的救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向当地路管、公安、环保等部门报告,与有关部门共同采取措施,清除危害。⑤运输车辆应接受交通管理人员的指挥调度,在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气象条件下(雨、雾)、不允许该类车辆上路。7.2.6运营期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本项目工程选线的建设将占用沿线少部分居民的土地。这些都将导致居民经济损失。但随着道路的建设和两旁土地的开发,可以改善区域的投资环境,直接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道路建设对社会还是利大于弊的。此外,公路管理部门应在沿线居民和学生点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教育居民、学生不要横穿马路,不要让放养牲畜进入公路以免车祸发生。道路两侧应设置安全防护网,防止人、畜穿越。八、退役期环境影响分析-33- 本项目建成并正常运行后,由于运营期周期较长。在此对项目退役期环境影响不作评述。九、污染治理措施评述9.1项目施工期环境污染治理措施评述9.1.1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评述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抑尘措施,以减轻施工扬尘,且施工扬尘的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结束。施工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将排放一定的大气污染物,但这些机械主要在项目施工早期使用,时间短,因此对该地区大气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沥青路面施工阶段,直接购买成品沥青砼,不在现场进行拌合,并由供应厂家直接运输至铺浇现场。沥青混凝土在敷设过程中将有少量沥青烟产生,但影响时间短暂,影响程度很小在采用适当的遮掩、施工屏障或临时砖墙等方式后,施工扬尘将局限在小范围内,对周边敏感点的环境影响将降到最低。以上措施有效可行。9.1.2施工期水污染治理措施评述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可依托周边公共设施进行处理,不外排,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路面浇筑养护水量少,大多被吸收或蒸发,这部分废水可忽略不计。临时施工场需设置隔油池及临时沉砂池,对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冲洗废水进行隔油及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项目施工,不外排,措施可行。9.1.3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项目通过加强对施工车辆的管理,在靠近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目标两侧搭盖隔声屏障和加强公路两旁的绿化建设,减少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对道路路两侧居民区的影响。且夜间应禁止使用高噪声机械设备或尽量避免夜间施工,以上措施可行有效。9.1.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道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施工垃圾主要包括一些建筑材料、包装袋、废旧设备等,这些固体废物大部分可回收利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时清运,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大。以上措施可行有效。9.1.5施工期生态环境防治措施施工期应严格控制施工道路范围,严禁随意扩大临时占地范围。项目距离木兰溪约1100米,距离较远,对木兰溪生态环境基本无影响。-33-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道路要及时整平绿化或复耕,若地方政府要求保留施工道路,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对路面进行平整、硬化后交付地方使用;加强管理的同时,通过在项目建设区建设期间采取必要的临时拦挡防护、排水、弃渣集中堆放、乔灌草混交绿化、土地整治及复耕等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体系,能够有效减少或基本遏制工程建设区的新增水土流失,而且还能增加项目区的绿地面积,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通过进行边坡绿化、施工场地绿化、弃渣场绿化和复耕等,可使项目建设区范围内的林草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9.73%,林草覆盖率达到35.42%。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污染源强是暂时的,只要加强管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9.2项目运营期环境污染治理措施评述9.2.1运营期水污染治理措施评述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是道路表面径流,路面雨水径流由沿线的排水系统收集,进入市政雨水管网。对项目地表水域木兰溪影响很小,水污染治理措施可行。9.2.2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评述营运期道路主要大气污染源是行驶的汽车及路面扬尘,该路面一般管理较好,且常洒水,可减少扬尘。行驶的汽车排出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有NOx、CO等。加强周边绿化,可有效的降低NOx、CO浓度,降低大气污染物对周边大气的影响,以上措施有效可行。9.2.3运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由声环境污染源强分析可知,在近期昼、夜间距离行车线分别11.21米、35.31米处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而且项目通过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在靠近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目标两侧搭盖隔声屏障和加强公路两旁的绿化建设,进一步减少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噪声对道路路两侧居民区的影响。以上措施可行有效。9.2.4运营期固废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营运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周边绿化树木的落叶以及乘客乱丢的少量垃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9.3风险事故防范措施项目主要风险包括交通事故及油类、液体化学品泄露,-33- 公路管理部门应在沿线居民和学生点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教育居民、学生不要横穿马路,不要让放养牲畜进入公路以免车祸发生。道路两侧应设置安全防护网,防止人、畜穿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及油类、液体化学品泄露,应第一时间调集相关人员前往处理,以上措施可行有效。十、环境保护投资及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0.1环保投资该项目环保投资48万元,约占项目总投资1.0%,具体环保投资如下表10-1,这部分环保设施的投入和措施的执行,将可以使项目做到各种污染物达标排放,减少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表10-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投资概算序号项目金额(万元)备注1施工期监测82营运期监测123施工期洒水、弃渣及污水处理124道路洒水、绿化、隔声10已列入主体工程5水土保持66合计48环保设施的建设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如下:(1)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能有效减轻污染物排放对纳污水域的污染影响,同时可使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规定的排放标准。(2)对隔声降噪措施的投资,可以减少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避免企业与周围企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10.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本项目为仙游县鲤南镇市政道路工程,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项目是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仙游县鲤南镇居民的交通环境问题。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社会效益显著。项目的建设是实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对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有推进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完善了仙游县鲤南镇的基础设施条件,解决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可改善投资环境,对片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的建设规模及方案因地制宜,并考虑远期发展需要,经济合理。-33-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仙游县鲤南镇居民的交通问题,保障地区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社会经济效益是明显的。在环境效益方面,虽然施工期过程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损失,具体表现在施工期的噪声、扬尘以固废等方面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但从总体上看,项目建设的环境收益是大于环境损失的。十一、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二十二、城市基础设施,4、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是国家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十二、选址与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1)与仙游县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项目选址于仙游县鲤南镇,用地现状为已平整为空地。根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0134号)(见附件),项目所在地为交通用地。由此可见,项目选址符合仙游县城市总体规划。(2)与项目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符合性分析项目选址于仙游县鲤南镇。根据仙游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用地规划为交通用地。由此可见,项目选址符合仙游县土地利用规划。同时,项目选址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用地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综上所述,项目选址符合仙游县城市总体规划。(3)与周边环境相容性分析项目位于仙游县鲤南镇,项目为交通工程项目,项目周边主要农田。现状主要为稻田、果园,局部地段零星分布居民等。根据各影响分析章节所述内容可知,项目建成后不会降低该区现有环境功能。如此,项目与周边环境可相容。综上所述,项目选址符合仙游县城市总体规划,符合项目地块规划控制条件,符合当地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项目与周边环境可相容,选址合理可行。十三、总量控制指标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两项主要污染物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氨氮(NH3-N)和氮氧化物(NOX)纳入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本项目为道路工程,营运期不需申请总量控制指标。十四、结论与建议-33- 14.1环境现状分析结论本项目所在区域纳污水域木兰溪水域,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该评价区所在地的声环境质量现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4a类标准。14.2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4.2.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可依托周边公共设施进行处理。路面浇筑养护水量少,大多被吸收或蒸发,这部分废水可忽略不计。临时施工场需设置隔油池及临时沉砂池,对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冲洗废水进行隔油及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项目施工,不外排,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14.2.2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在采用适当的遮掩、施工屏障或临时砖墙等方式后,施工扬尘将局限在小范围内,对周边敏感点的环境影响将降到最低,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很小。14.2.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项目通过加强对施工车辆的管理、在靠近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目标两侧搭盖隔声屏障和加强公路两旁的绿化建设,减少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对道路路两侧居民区的影响。且夜间应禁止使用高噪声机械设备或尽量避免夜间施工,施工噪声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14.2.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结论道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施工垃圾主要包括一些建筑材料、包装袋、废旧设备等,这些固体废物大部分可回收利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时清运,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大。14.3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4.3.1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是道路表面径流,路面雨水径流由沿线的排水系统收集,进入市政雨水管网。不会对纳污水体木兰溪造成影响。14.3.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33- 营运期道路主要大气污染源是行驶的汽车及路面扬尘,该路面一般管理较好,且常洒水,可减少扬尘。行驶的汽车排出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有NOx、CO等。在加强周边绿化的情况下,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很小。14.3.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由声环境污染源强分析可知,在近期昼、夜间距离行车线分别11.21米、35.31米处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而且项目通过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在靠近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目标两侧搭盖隔声屏障和加强公路两旁的绿化建设,进一步减少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噪声对道路路两侧居民区的影响。14.4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该项目位于仙游县鲤南镇内,项目严格执行我国各项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其运营期间产生的污染物通过植被吸收及大气扩散后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项目建设后基本上能满足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项目选址可行。14.5产业政策符合性及清洁生产分析本项目主要从事道路建设,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二十二、城市基础设施,4、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是鼓励类行业,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该项目从原料、能源、工艺的选择,以及各污染物的处理措施等,均努力按清洁生产工艺要求把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的战略思想贯彻其中,达到了持续改进的目的,基本符合清洁生产和环保的要求。14.6环保工程竣工验收内容建设项目应及时向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环保处理设施的验收。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对环保设施的验收工作。经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继续投入生产或使用。项目环保工程竣工验收清单如表14-1所示:表14-1环保工程措施竣工验收一览表编号污染物措施内容竣工验收要求1噪声植被绿化及隔声处理项目道路两侧其余区域35m范围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其余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33- 2大气洒水及绿化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3水排水系统地表径流进入市政雨水管网经验收合格后,项目方可继续投入运行。14.7对策与建议(1)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我国各项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好路线的环境保护工作。同时路线的环境质量、职工劳动保护、消防和生产安全等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2)项目在环保设施投入运行后应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进行对环保设计设施的验收,并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3)公司应派专人负责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做好运行记录,对环保设施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证环保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14.8总结论综合上述分析认为:温泉西路(西三路~西一环路)项目选址于仙游县鲤南镇内,从事道路建设,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选址符合仙游县城市总体规划及鲤南镇规划的要求,且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只要在建设过程中落实本报告提出的环保措施,并加强管理,污染物能达标排放且满足区域总量控制要求,对区域环境影响不大,项目的选址基本可行。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是基本可行的。编制单位:江苏久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8月29日-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