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动态评价

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动态评价

ID:9218259

大小:588.2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23

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动态评价_第1页
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动态评价_第2页
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动态评价_第3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动态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验交流2016年第5期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5.094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动态评价□李晶慧(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摘要:在总结前人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着重从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配置、现有资源以及体系方面全面系统的分析了河南省科技创新的现状;根据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方法,构建了评价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动态模型,最终表明河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在随着经济的发

2、展不断增强。关键词: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文章编号:1004-7026(2016)04-0126-04中国图书分类号:F842.6文献标志码:A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态势和科学技术、知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识创新、管理创新等综合实力的竞争日益激烈,科技的因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建立符合河南省需要的科创新能力的发展进步逐渐成为判断一个地区、一个国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动态指标体系,利用SPSS统计软家经济实力和科技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2005年到201

3、4年连续我国自“十一五”以来,稳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经十年的有效数据进行评价。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历了“十二五”规划和“十三系构建如下表:(表1)五”规划的科技创新,成果显著。表1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地理学角度来说,河南省位于我国的中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区位优越,发展潜力很大。那么如何针对河南省自身特点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就要深入研究科技创新带来的成果分析,探索影响本地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对加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提高等方面具

4、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河南地区的区域创新研究必将影响全国性的科技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开展对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1河南省科技创新现状截止到2015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省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24万人,经费支出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13个,其中国家级80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85个,其中国家级3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由于各年统计口径不尽相同,一部分原始数据无心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27个;省级重点实法直接在统计年鉴

5、中直接获得,需在原始数据的基础验室91个;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8家;省级创新上加以推算。其中包括:M7=R&D经费支出额/河南省型(试点)企业428家。启动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55GDP个。河南省研究生招生13561人,在学研究生37559M8=科学技术支出/财政支出M15=(本年进出口人,毕业生10607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5.92万人,额—上年进出口额)/上年进出口额在校生176.69万人,毕业生46.58万人。民营科技企3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业迅速崛起,企业总数超过1.4万家,总的

6、来看,河南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在查阅了2006年至2015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年的《河南省科技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后,可高,但放眼全国,河南创新水平依然比较低。以得到原始的数据库(如表2所示):2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1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纵向评价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科技3.1.1原始数据标准化。在进行纵向科技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评价中基础性的关键环节,也是政府对科技分析评价之前,由于各个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为了创新活动进行宏观调控、

7、正确制定区域科技创新政策便于分析以及确保数据彼此间的可比性,要先对原始的重要依据,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极小值、极大值、均值及标接影响到开展区域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本文在已有准差,为以后的分析过程提供一个更为直观的数据描作者简介:李晶慧(1987—),女,陕西宝鸡人,助教,工业工程硕士,研究方向生产运作与管理。·126·经验交流2016年第5期表2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原始数据个原始变量总方差的7.636%,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3.708%。也就是说,三个变量解

8、释了所有15个原始指标的93.708%。3.1.3因子分析碎石图。图1是因子分析碎石图,利用因子分析的碎石图可以帮助确定最优的因子数量。其中横坐标表示因子数目,纵坐标表示特征根,由图1可以看出,前两个因子对解释变量的贡献最大。资料来源于2006-2015《河南省统计年鉴》、2006-2015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述,其具体的标准化后的数据如下表3所示。表3描述性统计图1因子分析碎石图3.1.4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5显示的是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它给出了每一变量在三个因子上的载荷。其中,在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