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八上第四单元《音诗音画》word教案

人音版音乐八上第四单元《音诗音画》word教案

ID:9258197

大小:6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25

人音版音乐八上第四单元《音诗音画》word教案_第1页
人音版音乐八上第四单元《音诗音画》word教案_第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上第四单元《音诗音画》word教案_第3页
人音版音乐八上第四单元《音诗音画》word教案_第4页
人音版音乐八上第四单元《音诗音画》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音版音乐八上第四单元《音诗音画》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音诗音画一、教学目标(一)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二)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嘎达梅林》、《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知道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主要贡献,并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及《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为《图画展览会》的音乐作画。(三)能够根据《美丽的村庄》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为歌曲伴奏。

2、二、教材分析(一)《在中亚细亚草原上》1880年,为了庆祝亚历山大二世登基25周年,俄国准备举办一项庆祝活动——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活动画景,而用音乐来配合解释内容。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专门为此而写的。后来,这项活动没有办成,但鲍罗丁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却作为一首独立的作品逐渐获得广泛的传播。1881年夏天,当鲍罗丁在魏玛同李斯特重逢时,由于李斯特特别喜欢这首乐曲,鲍罗丁便把它题献给了李斯特。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标题”作品。作者曾在总谱上写着下面一段详细的文字说明,用以解释作品的内容:“在中亚细亚单

3、调的砂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的曲调。可以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歌调。一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卫护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他们安然无虑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商队越走越远。俄罗斯和东方的安详曲调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它的回声长时间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远方。”乐曲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广袤荒漠中的生活画面。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在高音区轻轻地、持续地奏出八度音的背景音乐,并在乐曲进行中反复地出现,从而使人联想到大草原空旷的景色。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由单簧管奏出一段俄罗斯民歌风格的主题:宽广悠扬的旋律,塑造了一种

4、安详静谧的气氛。随后由圆号移调重复,弦乐器用拨弦模仿马蹄的脚步声:接着,英国管吹奏出一段带有东方音调的旋律,这是骆驼商人的主题。它徐缓如歌,富于表情:随后,在商队的马蹄声中,又响起了俄罗斯民歌风格的主题。这一主题渐渐增强力度,仿佛商队渐渐走近。经过多次反复后,形成宏大声势。接着,乐曲再现草原的背景音响和马蹄声,东方音调的旋律也再次轻轻出现。这两支旋律在不同声部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它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民族文化的友善融合。然后,这友谊的乐声逐渐减弱,商队慢慢地走远,草原又是一片寂静……鲍罗丁(1833—1887)俄国作曲家、化学家。生于圣彼得堡。从小

5、勤奋好学,醉心于音乐与化学。1856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医学院。25岁获医学博士。31岁任医学教授。1872—1887年创办圣彼得堡女子医科大学。他之所以能在化学、音乐两大领域中获得成功,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之外,1862年结识了巴拉基列夫等人,并听从他们的劝告而从事音乐的创作,成为“强力集团”的成员也是重要原因。鲍罗丁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在歌剧、交响乐和室内乐方面均留下了典范性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歌剧《伊戈尔王子》,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交响乐《第二交响曲》(《勇士》),以及弦乐四重奏、室内乐、钢琴曲、歌曲等。鲍罗丁的创作吸取了俄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素材;其作品具有雄

6、浑的史诗性和深刻的抒情性,因而很好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豪勇性格和广阔胸襟。(二)《嘎达梅林》辛沪光作于1956年。这部交响诗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的人民起义——向封建王爷和军阀作斗争的历史故事。作品沿着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这条线索逐渐展开。民歌风格的主题展示了草原的辽阔优美和蒙古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嘎达梅林和蒙古族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他号召人民起来战斗,反抗达尔罕王出卖旗地,并勾结东北军阀强行开垦的行径。交响诗的引子由双簧管奏出。它展现了一派辽阔草原的壮美图景,也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是处在安详、宁静的氛围之中的:之后,突然听到王爷出卖土

7、地的消息。一段阴森暴戾的音乐出现,第一主题遭到破坏:接下去由小号奏出第二主题。它表现了嘎达梅林号召人民起义的英雄气概以及人民群众像激怒的浪潮一般起来反抗:乐曲的中部表现了四处集结着的起义队伍,骑马背枪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主题充满了乐观的气息(由单簧管奏出):最后,铜管乐器奏出悲壮而沉痛的音响,表现人民对英雄的哀悼。中提琴在弦乐那颤抖、悲泣的音调伴奏下,奏出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这个主题逐渐由哀悼变成颂歌,在强烈的号声中结束全曲。辛沪光(1933—)女作曲家。原籍江西万载。1951年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于江定仙、陈培勋等。毕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