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播概论考前复习资料考试大题

视觉传播概论考前复习资料考试大题

ID:9279618

大小:36.6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4-26

上传者:U-3183
视觉传播概论考前复习资料考试大题_第1页
视觉传播概论考前复习资料考试大题_第2页
视觉传播概论考前复习资料考试大题_第3页
视觉传播概论考前复习资料考试大题_第4页
视觉传播概论考前复习资料考试大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视觉传播概论考前复习资料考试大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传播学概念: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信息概念: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的信息。传播的定义及其理解: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动机的。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郭庆光的理解)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这五种不同的类型实际上也是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也称信息系统。1——一集大成者:施拉姆 2——两大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3——三大来源:行为科学、信息科学、新闻学4——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5——五大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众分析、效果分析传播过程得以成立的三个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所以,施拉姆认为,传播至少要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1、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2、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3、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4、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5、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拉斯韦尔模式的主要贡献1、它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个模式。2、它第一次构建了传播的程式,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3、第一次提出了传播的五个要素,界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领域。引起重力变化的因素: 1物体的大小——越大的物体越重。2物体的色彩——颜色越鲜艳的越重。3物体的空间距离——越远的物体越重。引导眼睛向纵深空间观看的远景,具有巨大的平衡抵消能力。4物体的位置——上面的比下面的要重。5读者的兴趣——具有独特复杂的外形物体对读者有较强吸引力,视觉上更重。电视美学的研究三个方面:(一)从形式特点入手,分析电视的表现手段,比如图像、声音等这些元素在电视媒介中的作用;(二)把电视媒介看作是一个整体,从其独一无二的特质出发入手分析,针对婚介本身的探索;(三)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入手,从文化批评的角度研究电视美学。数字媒体的特点:具多种媒介的美学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比如交互性,“新媒体的交互性交流与现代媒体单向性的传播相比,把美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其共同参与美感体验,甚至难分彼此。这样的审美不是静观和沉思,也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元的和动态的,是无边的和开放的。法国理论家居伊·德波——“景观社会”1认为虚拟和真实的界限已经完全模糊了,甚至真实的世界反过来会受到虚拟现实的影响。 2“当人们认真审视新媒体艺术生产和消费形式时,人们会发现,新媒体已不再只是一种传播工具,新媒体艺术也不是肉身世界艺术品的数字翻版或模拟,人们不能把电脑屏幕上的数字照片等同于洗印照片、数字照片的任意开合,以及放大、缩小、美化和变形,在无质感的空间中可以轻易实现,而艺术生产和消费的身份则相互交织,水乳交融,难以分辨。”美国俄勒冈大学瑞克·威廉姆斯提出视觉传播理论。创造了一个新词:全平衡全平衡理论对视觉传播过程中的认知现象的解释,它强调大脑的两个主要认知系统之间的平衡,也就是理性处理系统和直觉处理系统的平衡。全平衡就是指感觉、知觉、现有的经验的平衡,实质是理性认知和直觉认知的平衡。全平衡理论八个步骤:1.直觉上的图像认知2.直觉上的文字图像认知3.理性上的文字认知(意义认知)4.选择最有意义的相关文字5.把直观图像认知和相关的理性认知对应起来6.更新个体内在的象征系统7.得出一个综合印象,并且能够指导进一步行动。图像的叙事结构:真正的图像语生产者有一个图像表达的观点(形成潜在的图像生产者),这个观点针对着一读故事的解读观点(面对潜在的图像观者)通过组织图像元素(展现者),并且考虑可能解读的方式(展现对象),最终形成了一个图像化的叙事。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广播和电子传播艺术系教授赫伯特·泽特尔将电影影视中的画面元素分成五个方面进行:光和色彩、二维空间、三维空间、时间/运动、声音。 影视画面里的光分成人造光和自然光。人造光的运用:诠释性;(故事片风格),自然主义色彩的三种功能:信息功能,构图功能,表述功能在二维空间里布置视觉元素,首先要考虑屏幕空间的两个主要特性:宽高比和画面大小。除此以外还要把视觉元素置于运动中考虑,使其在运动中呈现平衡。埃德蒙·C·阿诺德是提倡注重版面设计的先驱,被称作“现代报刊设计之父”。他提出了报刊设计中的留白理念,创造了模块化的报刊设计模式,为全世界将近250份报纸作了重新设计。多张图片在平面媒体上呈现应该遵循以下规律:(1)选出好照片,所有出现在版面上的照片相互之间必须有联系。(2)选出的每一张照片都反映专题内容的不同方面。(3)选出的照片必须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从广角到长焦镜头。(4)放大或者剪裁,照片在版面上的编排应尺寸大小不同。(5)剪裁掉照片上多余的部分。(6)考虑一下是否有照片可以剪裁在平行或者垂直的细长条。(7)选出一张主题照片并将其放大。(8)在已画出的边框的版式纸上把最好的位置留给主题照片,使其得到足够的突出。(9)安排其他的照片,所有的照片保持相同的间隔。(10)安排标题、图片说明和总说明。 (11)留意照片、标题、文字和说明这些块状的组成——应形成一个整洁的版面。(12)将版面中的空白块推移到版面的边缘。修辞学的视觉转向意义:其研究对象多局限于语言符号交际或传播,较少关注其他符号的修辞交际,尤其是图像符号传播。因此,把修辞研究的对象和领域扩展到视觉符号传播领域以及语言、文字、图像等的综合传播领域,具有修辞学发展的实践和学理的双重需要。传播学主要是研究社会信息。社会信息:精神内容的载体,无论是语言、文字、图像,还是声调、表情动作(广义上的符号)等,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这些讯号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经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得到处理并且引起反馈。传播媒介的三种形态:美国传播学家A.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媒介系统以及机器的媒介系统。图像生成的三种方式:1、手工生产。2、机械复制。3、合成图像。第四媒介: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引导人类进入了一个极为错综复杂、高度发展的信息环境中。现代传播媒体以全球性的大众传播为主流。三种视觉传播的教学模式:1、在大众传播研究领域展开,课程隶属于高校新闻传播学院; 2、在文化研究领域展开,课程隶属于高校的影视学院或者人文学院;3、在艺术研究领域展开,课程隶属于高校的美术设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的盛希贵教授是较早研究视觉传播的学者2005年出版《影像传播论》是国内视觉传播领域的第一本学术著作。索·沃斯:“视觉传播研究之父”*W.J.T.米歇尔:“后摄影时代”*居伊·德波:景观社会视觉表征:表征不是对符号本身的研究,而是探讨符号如何表现意义.视觉表征就是对以视觉符号为中介进行的意义交流的各种现象的研究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错觉又叫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干扰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触觉错觉等。数字化时代图像传播的视觉表征数字化时代以批量生产复制的图像内容宣告一个新的视觉文明的到来,我们正从一个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过渡。现代社会日益被图像和符号所包围,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以影像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媒介加速了这种效果的释放。图像成为建构和理解当下社会文化状态的必然手段,成为构成文化中群体的主导思维方式。 图像传播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建构及对受众的影响视觉文化时代,媒介生产的信息和产品不再局限于表现纯粹客观性和物质性对象,而是侧重于慢慢建构一种丰富的视觉符号,在图像符号的背后是充满意识形态的媒介所展现和要表达的意义世界。大众传播形成的“拟态环境”分别在新闻图像、影视图像、广告图像中体现了不同的表现和生产方式,实现了相同的意义效果,即对真实的现实世界的弱化和对意义世界的目的性建构。视觉信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的,是眼睛从现实世界和现实场景中直接获取的;第二类是间接的,是通过媒介间接转述的图像化的视觉信息;第三类则是在大脑里存在的虚构的视觉信息。什么是视觉传播学:主要研究信息视觉化的问题同时研究视觉表现的艺术规律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本身具有鲜明的传播学属性同时也兼具视觉艺术的表现特征实际上是对视觉信息的接受与发布系统及其表现和运行规律的视觉传播科学研究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也包括与媒介相关的媒介组织。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美国传播学家哈特的媒体介质分类1、示现的媒介系统;传受双方都无需依赖机器2、再现的媒介系统;传方依赖机器,受方不依赖机器3、机器媒介系统;传受双方都得依赖机器口语传播是人类社会传播的起点,是人类社会早期唯一的独特的传播形态,而作为语言符号的媒介,是与口语传播相伴随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任何发展阶段中最基本的媒介。语言媒介在传播中表现为以下特点:1、简便快捷。2、亲切性。除了传播信息,语言媒介还有直接释放人的情绪能量,平衡心理的微妙作用。3、生动性。语言总是有非语言,比如体语、类语言等相伴随着来负载信息的,因而有着生动活泼的特点。4、易于控制。说话人可以自如地改换话题、修饰语言、加进感情色彩。5、保存性差,空间范围有限几种重要的印刷传播媒介:1、书籍;2、杂志;3、报纸。印刷媒介的总体特征1、大规模地复制和传递信息。 2、高效率地传播文化。印刷媒介保存文化,传播文化,因此堪称人类文明的功臣广播媒介的传播特性1.先声夺人,时效性强;2、覆盖面广,渗透力强;3、群众性强,选择概率高;4、广播顺序播出,选择性差;5、广播声音不留痕迹,稍纵即逝 多媒体的传播特性:1、信息数字化;2、传播的双向互动性;3、传播权利的普及和平等参与;4传播的个性化和个人化。1.试述传播媒介的进化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2.麦克鲁汉是如何论述媒介理论的?你对其作何评价?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鲁汉似乎不太重视媒介传播信息的功能,却十分看重媒介延伸人体的意义。“媒介是我们人类生理与神经系统的延伸,它构成了一种系列化交互作用的世界。”在他看来,媒介具有有机体的性质,它的任何发展都能够延伸人类的五官功能。如文字是视觉的延伸;无线电通讯是听觉的延伸;数字是触觉的延伸……电话是声音和耳朵的延伸……电子媒介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这种种延伸,都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影响,促成变革,使一部分人步入时代前列,而另一部分人落伍。媒介的发达已使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全球村”。麦克卢汉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学者。2、媒介即讯息讯息,指的是经过人加工,制作的信息,即具有人格化的传播内容。“媒介就是讯息”,指的就是由传播技术的任何进展引起人类事物在规模、步伐或类型上的变化。在麦克鲁汉的眼里,媒介是重要的,讯息是次要的。“媒介的影响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是因为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一部电影的内容是一本小说、一个剧本或一场歌剧。电影形式产生影响与它的节目内容没有关系。文字或印刷的‘内容’是语言,但是读者几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印刷的内容,也未意识到语言的内容。”3、媒介之热性与冷性麦克鲁汉对媒介也采取了二分法,但他不像英尼斯是以时空的偏倚将媒介一分为二,而是以冷热的特性将媒介一分为二。所谓“热媒介,是指对某一感觉器官具有高清晰度扩张的一类 传播媒介(如照片、拼音文字、印刷品、收音机、电影)。”冷媒介则是指对某一感觉器官具有低清晰度抑退的一类传播媒介(如卡通画、象形文字、手稿、电话、电视、口语)。简言之,热媒介指讯息鲜明度高的媒介,冷媒介则指讯息鲜明度低、受传者必须平衡使用多种感官以进行想象补充来完成接收活动的媒介。4、对麦氏媒介理论的评价麦克卢汉的传播理论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其特点是:(1)对媒介形式作了开拓性的研究;(2)把媒介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考察,而不仅仅是放在传播过程和传播内容中去观察;(3)过于扩大媒介的内涵。一是把非媒介当成媒介,如把房屋、电灯、时钟视为媒介;二是把传播方式视为媒介,如把游戏、演讲、舞蹈视为媒介。(4)对冷、热媒介的分类不是很科学。第一章中国学者沙莲香将信息分为三种: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其中,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精神内容的载体,无论是语言、文字、图片、影像,还是声调、表情动作等,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这些讯号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经神经系统传统传递到大脑,得到处理并且引起反馈。而在这些可视、可听、可感的物质讯号中,作用于视觉的占大部分,这就是视觉信息。尼克拉斯·米尔佐夫认为,当下视觉文化的显著特点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视觉文化不依赖图像,而是依赖图像化或视觉化这一现代趋势。视觉信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的,是眼睛从现实世界和现实场景中直接获取的;第二类是间接的,是通过媒介间接转述的图像化的视觉信息;第三类则是在大脑里存在的虚构的视觉信息。美国传播学家A·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以及机器的媒介系统。三种主要的图像生成方式:第一种类型是手工生产的;第二类型是机械复制的;第三类型是合成的图像。 加拿大最富有原创性的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著名的理论“媒介即信息”的提出。视觉传播的三次转折:1、复制技术对视觉传播得到重大影响;2、媒介从静到动;3、数字时代虚拟的视觉景观。第二章这三种视觉传播的教学模式,是目前视觉传播教育三种典型的样态:一是在大众传播研究领域展开,课程隶属于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一是文化研究领域展开,课程隶属于高校的影视学院或者人文学院;还有就是在艺术研究领域展开,课程隶属于高校的美术设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的盛希贵教授是较早开始研究视觉传播的学者,他从1997年10月15日起在《人民摄影报》上发表《摄影与视觉传播》系列论文,2005,年出版探讨影像传播的著作《摄影传播论》,这是国内本领域第一本学术著作。学科奠基人索·沃斯,在人类学研究领域使用电影调查方法的先驱者,以及“视觉传播研究之父”。鲁道夫·阿恩海姆是艺术理论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学者。他的《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等著作。是视觉传播的必读书目。第三章视觉认识的产生:大脑对视觉信息的认知操作可以分为四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系统,分别处理形状、空间、颜色、运动等信息,下面就来解释这些系统是如何进行运动的?A、色彩认识(特点:1、色彩感知的恒常性2、色彩感知的记忆性)B、运动认C、形状认知;D、空间认知视觉认知的特点:1、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结合2、主观性3、恒常性格式塔心理学派:简言之,“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为:‘部分之总和不等于整体,因此整体不能分割;整体是由各部分送决定的。创始人:1麦克思威尔特海默2柯勒3考夫卡格式塔学派认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遵循以下一些法则:1优良性法则2完整性法则3相似性法则4接近性法则5对称性法则6连续性法则7图形和背景视觉思维:20C60S阿恩海姆《视觉思维》进一步对视觉认知中蕴涵的创造性思维在整个思维活动中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展开进一步探讨。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意向”的概念,认为任何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都是通过意向进行的。哲学心理研究者博世侠则认为,视觉思维是一种与语言思维或逻辑思维不同的富于创造性的思维,并将其创造性概括为三个方面:1、它具有源于直接感知的探索性2、它具有运用视觉意向操作而利于发挥想象作用的灵活性3、它具有便于产生顿悟或诱导直觉,也即唤醒主体的‘无意识心理’的现实性。所谓唤醒主体的无意识心理,是指它有利于打通主体的自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之间屏障,从而使无语或沉默的‘无意识体验’能够迅速转化为可以由自觉意识加以利用的现实和有效的知识。 第四章图像对于观者来说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这是因为艺术家在创作图像的时候在其中设置了内在的大家都可以理解的“约定”,观者才会在观看过程中分享这些理念。皮尔斯对符号的分类符号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而广泛采用的,而且比较适合视觉传播研究的是皮尔斯的分类。皮尔斯将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标志符号,和象征符号。其中图像符号强调其相似性(如证件照片);标志性符号,可以提供线索,从而导致联想和行动(如红绿灯);象征性符号的意义要在一种约定俗成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如国旗的含义)按皮尔斯对符号的分类,可以把图像分为图像符号,标志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种类型。图像符号是一种描绘性的符号,是关于某人某事的描写,这类符号与其指代的主体之间存在相似性,具有某种相同的性质,就好像一个人的肖像,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样子。标志符号也可以叫做索引符号,是对某事或某物存在的指示,观者依靠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对其进行理解,比如带有足迹的图像意味着有人走过,古代点燃的烽火说明敌人入侵等等。象征符号则虽然表面上是对事物具体的描写但是却指代某些抽象概念,比如旗帜和枫叶的组合代表加拿大。第五章一、图像具有修辞性的三个必备特征,才能产生修辞功能:1、具有象征意义2、人的介入3、必需向观者展示二、研究视觉元素的三步骤1、图像的自然属性2、图像的功能3、图像的评价第六章一:德国哲学家薄暮嘉通于1750年出版了名为《美学》的专著,他给研究美的学科正式命名为“aesthetic”,并提出了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美学研究有这样几个特点:1、美学研究广泛存在于多个学科领域2、“美学“的研究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定论“,学者滕守尧就曾经指出:”审美经验太复杂太奇特了!3、美学研究的不是一种“实物’,也就是说,它不是以具体的实体本身为研究对象,而是对程度的研究。三、能够造成平衡感的力来自两方面:具有不同“重力“和不同”方向“的视觉元素,这些元素以一种此消彼长的方式存在,互相作用从而达成平衡。四、和谐理论和相似理论都要结合色彩形式、观看者的喜好等其他影响色彩感知的因素综合考虑,其中色彩的主观性也是必须考虑的要点。五、黄金分割:当全长为一时,较长部分是0.618,较短部分是0.382.。黄金分割律的鼻祖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派。六、在所有的美学特质里,真实感和实用性是媒介美学研究的重点。七、电视美学的研究主要从三方面展开:1、从形式特点入手,分析电视的表现手段,比如图像、声音等这些元素在电视媒介中的作用2、把电视媒介看做 一个整体,从其独一无二的特质出发入手分析,这更加接近我们上面所谈的媒介美学应该展开的研究,是针对媒介本身的探索3、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入手,从文化批评的角度研究电视美学。八、泽特尔把电视美学的研究领域分为五个方面:光线和颜色、两维空间、三维空间、时间和运动、声音。第七章一、“全平衡”理论威廉姆斯创造了一个新词“全平衡”来诠释自己的理念。全平衡理论就是对这种视觉传播过程中的认知现象的解析,它强调大脑的两个主要认知系统之间的平衡,也就是理性处理系统和直觉处理系统的平衡。(全平衡理论指出了主体对视觉图景的反应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出现;全平衡理论结合人类认知系统的特点,强调文字和图像的平衡。)2.叙事性是电影、电视的一个根本特性。3.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广播和电子传播艺术系教授赫伯特·泽特尔将电影电视中的画面元素分成五种:光和色彩、二维空间、三维空间、时间/运动、声音。4.在二维空间里布置视觉元素,首先要考虑屏幕空间的两个主要特性:宽高比和画面大小。埃德蒙·C·阿诺德是提倡注重版式设计的先驱,被称为“现代报刊设计之父”,提出留白理念。5.将各种视觉元素看作一个整体进行信息设计,是报刊平面设计的核心,这种设计基本从以下五条原则出发:a.平衡、b.对比、c.重点、d.比例、e.统一。平衡。一种可以称之为正规平衡(即静态平衡),即所有的元素都是完全对等的,这种方法容易造成版面的呆板。另一种是非对称平衡(即动态平衡),灵活许多,一张细长的照片和一张矮胖的照片结合:一片空白和一块灰色块结合也可以给版面带来视觉平衡,但是又不显单调。对比。利用图像形状、大小、色彩的对比在版面上形成反差和动势。重点。编辑应当决定哪一个或那些元素最重要或最有视觉魅力,并且要有勇气在设计上反映出这一决定。比例。图像要同版面成比例,一张照片要在版面上居主要地位,它的宽度必须超过边个版,小报上的大照片在大报上就成了小照片。统一。两个标准来统一作品:1.平面媒体中不同视觉元素自身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统一,2.平面媒体从整体上看视觉风格和内容必须统一。版面上配置,遵循以下构图原则:1、中央法2、黄金比例3、三等分发。 6.蒙太奇理论揭示了画面连接的意义,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片段的画面整合在一起,观者在格式塔心理的作用下,能够将其拼贴成一个整体的图景。2)、蒙太奇也和静态图像的第三种效果一样,镜头的切换不仅是一种组合,更重要的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接可以带来新的意义,是对所描述物的评价和阐释。3)、蒙太奇的作用还在于它能够激发情感,爱森斯坦在其著作中将之归结为“合乎逻辑、调理贯通的叙述”,“能最大限度激动人心”。笔记: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2.传播的特点: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3.传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即传播学时研究社会。4.共通的意义空间:指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同时,从广义上讲,它是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相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6.传播学的鼻祖、集大成者――施拉姆。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两大学派:经验派、批判派三大来源:行为科学、信息科学、新闻学。5.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形成了“施拉姆学派”。7.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是拉斯韦尔模式,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个模式。8.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始。9.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问答题)口语传播时代(第一次传播革命):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的直接推动力,也是猿与人的分界线。其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远祖第一次直立行走和离开森林。因为有了语言,人类个体的经验才能得以交流,为社会成员所共享;上一代的知识才能传授给下一代,成为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思维就是内向操作语言。同时,开始借助体外化媒介,进行传播。文字传播时代(第二次传播革命):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一方面引导人类由“野蛮时代”迈步进入“文明时代”,另一方面从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上实现了对语言传播的真正超越。中国汉字有5000年历史,是人类笫一套体外化传播符号系统。 印刷传播时代(第三次传播革命):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印刷术的发明,不仅给中国,也给欧洲和整个世界的文明带来了曙光,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并引导人类传播真正步人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第四次传播革命):以广播和电视为主体的电子传播,不仅彻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传播瞬息万里,而且挣脱了印刷传播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书、报、刊)运输(通过人及交通工具将印刷品送到读者手中)的束缚,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省钱、省力的空中通道。网络传播时代(第5次传播革命):网络传播是指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多种网络传播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存贮、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网络传播与传统的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电话高度网络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它除了具有其他传播的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主动性、参与性、交谈性和操作性的特点。网络传播要求人们有很高的个人参与性,即不仅要主动地选择、寻找、索要信息,而且要积极地向“信息高速公路”输送信息。10.传播过程的要素构成: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图像成影像符号属于“热媒介”范畴。英国传播学大师麦奎尔将大众传播学受众研究区分为三种不同的传统或途径,即“结构的”、“行为的”和“文化的”。论述题:论述题:居伊·德波提出的“景观社会”和W·J·T米歇尔的“后摄影时代”展现了两位学者对数字时代的视觉传播发展的思考,对此你有何体会。在奇观社会里,媒介已经不再只是我们沟通和了解世界的工具,而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今天这个图像化的社会中,我们面对着日益活跃也日益复杂的视觉传播。居伊·德波提出的“景观社会”,让我体会到在今天图像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物质性力量,如同经济和政治力量一样。当代视觉文化不再被看作只是“反映”和“沟通”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他也在创造这个世界。W·J·T米歇尔的“后摄影时代”,让我体会到影像已经不依赖客观实体存在了,大量虚构的并非来自现实的影像充斥我们的媒介。图像真实之间的联系已经断裂。寻找更多的视觉图形,研究他们为什么欺骗我们的眼睛,以及由此来来怎样的启示。探讨哪些视觉传播现象可以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予以解释? 汽车从诞生发展到现如今,在造型上已有了极大的改变,汽车的造型日趋整体化和流线化。其外部造型都是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形态,前脸、侧身及后备箱的设计都无疑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这即体现了格式塔的“完形”原则,这个原则的应用使汽车造型更具美感。产品造型设计不仅要满足一般意义上的视觉美感和语意的传达要求,更需要在产品造型中融入人们的情感,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生活需求。格式塔心理学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对于产品造型设计的艺术形态结构的处理有着极大的帮助,对于产品造型的视觉效果的分析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应充分认识和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产品造型设计的特征与人的视觉心理之间的关系,并开拓出产品造型设计的新道路。案例:彼得·汉弥尔顿对战后法国平民主义摄影的表征研究(9P106-10)通常是由于一个或者较多的摄影家发展出一种有关表征的新“理论”,决定集中拍摄一种特殊类型的题材,生产它的各种形象,这些形象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构成,新奇的或革命性的形象吸引了其他摄影家的注意,这种集中的拍摄方式因此形成一种新的范式。在第二世界大战以后,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平民主义的摄影范式。1939-1945年战争结束,经历了战争的法国正处于从占领的状态到自由共和国时期的某些混乱,这就是平民主义摄影师的历史语境。汉弥尔顿分析了“市政厅外之吻”,摄于1950年法国摄影师罗贝尔?杜瓦诺。这一例证里存在一系列的表征要素:第一,此照片是有关年轻人的爱情的,这是普遍的人类情感。1950年法国,由于世界趋于和平,年轻的恋人开始结婚生子的现象非常普遍;第二,形象的拍摄背景是法国的第一区,表征了街上的日常生活。第三,形象中的衣着样式和汽车型号很好地确定了它的日期。第四,关于画面上的人所属的社会团体的各种暗示也把该形象确定为与大众阶层有关。第五,该形象不是被利用或被偷看,似乎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第六,形象是对原始场景的单色(黑白)表征。从这张照片可以总结出平民主义摄影范式的六个根本特征:1、普遍性(题材反映“普遍”的人类情感)2、史实性(形象的构成具有时间地点特征)3、日常性(对日常生活的关注)4、移情性(与表征的对象有情感移入或共谋的感觉)5、平民性(摄影师的观点反映了大众阶层的观点)6、单色性(形象以单色出现)平民主义摄影作品总结出主题和题材10个领域:1、街道2、孩子与游戏3、家庭4、爱情与人5、巴黎及其景象6、流浪汉7、大众节日8、小酒馆9、居住10、劳动与手艺平民主义形成围绕着各种特定的主题或场所,这些主题有助于在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时期,把法国建为一种统一的特性。结论:社会纪实摄影绝对不是对视觉事实的复述,它具有强烈的表征意义,并且对发展和传播法国性的理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