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消费粘性与媒体监督——基于产权视角的实证检验

在职消费粘性与媒体监督——基于产权视角的实证检验

ID:9411186

大小:85.3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30

在职消费粘性与媒体监督——基于产权视角的实证检验_第1页
在职消费粘性与媒体监督——基于产权视角的实证检验_第2页
在职消费粘性与媒体监督——基于产权视角的实证检验_第3页
在职消费粘性与媒体监督——基于产权视角的实证检验_第4页
在职消费粘性与媒体监督——基于产权视角的实证检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职消费粘性与媒体监督——基于产权视角的实证检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在职消费粘性与媒体监督一一基于产权视角的实证检验耿云江王海雯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宄中心本文以2010-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丫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粘性的存在性以及媒体监督对在职消费粘性的影响。研宂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在职消费粘性,且国有企业的在职消费粘性程度更高;媒体监督能够显著降低企业高管,尤其是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粘性程度。木文对于丰富在职消费与企业业绩关系的认识、从媒体角度加强在职消费治理具奋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在职消费粘性;媒体监督;产权性质;上市公司高

2、管;E_maikgyjiang@dufe.edu.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媒体监督对在职消费的影响及经济后果研究”(13CGL06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0“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工具整合与企业价值创造研究”(15BGL058)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企业高管过度在职消费现象频频发生,如中石化“天价洒”事件、格力集团“酒宴门”事件等均引发丫社会各界对高管在职消费行为的广泛关注,在职消费也成为学者们研宄的热点话题。万华林U1指出,作为管理层控制权收益的隐性激励,在职消费具有双重理论属性。在职消费可以提

3、高公司的组织效率m,也可能损害股东权益,对企业价值产生负面影响[3-4]。卢锐等m、罗宏和黄文华m、冯根福和赵珏航m通过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后发现,在职消费与企业业缋具有负相关关系。曾升科等m进一步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在职消费存在粘性特征,即业绩上升时管理层在职消费的边际增加量大于业绩下降时在职消费的边际减少量,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再是单纯的负相关关系。那么,我国企业高管的在职消费真的存在粘性叼?如果存在,它会因企业产权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吗学者们还对在职消费的影响因素以及规范与治理进行丫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市场层

4、而的薪酬管制in、公司层而的高管薪酬与管理层持股m、股权结构m以及管理层权力[10]等,均对在职消费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媒体的舆论引导与监督作用日益显现,其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进而促进企业修正违规行为、完善公司治理的作用日益被人们认识和关注[11][12]。耿云江和田旗[13]、翟胜宝等[14]认为,媒体能够规范在职消费行为,削弱其对企业业绩的负面影响。那么,媒体能够对在职消费粘性产生影响、进而规范和治理在职消费吗?此作用会因企业产权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吗?木文基于产权视角,重点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粘性的存在

5、性,以及媒体监督对在职消费粘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为充分认识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粘性特征以及借助媒体力量规范和治理在职消费提供参考。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一)高管在职消费存在粘性会计学界对“粘性”一词的关注源于管理会计中的“费用粘性”£151,它是指一定期间内,企业某些费用与业务量之间并不总是保持线性函数关系,而是在业务量上升时的边际增加量大于业务量下降时的边际减少量。方军雄U虹首次将“粘性”一词引入高管薪酬研宄,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存在粘性现象。在此基础上,张敏和姜付秀[17]、赵纯祥和罗飞等分别从机构

6、投资者、管理者权力等角度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存在性与影响进行了验证。这里的高管薪酬主要指显性的货币薪酬,而不包含隐性的在职消费。因此,迄今,国内学术界专门针对在职消费粘性的研宄并不多,有关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粘性的存在性尚需进一步验证。笔者认为,企业高管的在职消费存在粘性。这是因为:首先,在职消费的调低需要高昂的调整成木。根据在职消费的代理观,虽然合理在职消费能够激发高管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组织效率和价值的提升,但不少高管会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进行过度在职消费,从而引发有损企业价值的代理成本。同时,在职消费的隐蔽性特征会

7、增大在职消费的信息获取与监督成本,如果企业想对在职消费进行有效管理、使其达到合理水平,需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获取更多的在职消费信息以对在职消费进行有效的规范与约束。而且对在职消费中的一些固定性支出项目,如专用交通工具、豪华办公室等,进行处置时会引发新的处置成木及损失,其金额往往大于再购置时的开支。因此,对企业而言,业绩下滑时维持原有的在职消费水平可能比向下调整在职消费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企业业缋下滑时在职消费的降低幅度小于业缋提高时在职消费的上涨幅度,在职消费呈现粘性特征。其次,管理层自利行为的影响。根据委托

8、代理理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高管自身利益的驱动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只体表现在在职消费上就是:当企业业绩上升吋,高管有动机将业绩的提升归功于自己的努力,从而为自身争取更多权益,获得更多的在职消费;当业绩下滑时,高管出于维持自身的待遇水平不变,以及为自身保持一定的优势与资源、减少对自己今后工作影响的考虑,往往会将业绩的下滑归咎于市场竞争加剧、经济波动、未来风险与企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