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新闻照片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

虚假新闻照片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

ID:9479153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虚假新闻照片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_第1页
虚假新闻照片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_第2页
虚假新闻照片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_第3页
虚假新闻照片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虚假新闻照片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虚假新闻照片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  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相比文字的新闻报道,我们一般认为图片报道因其形象直观的特点更具说服力。事实上在接触新闻摄影之后了解到,近年来,媒体上出现的虚假照片事件不断,大量虚假照片被曝光。令人印象最深的是陕西的华南虎事件和中央电视台获奖作品《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被曝造假事件。促使我们反思虚假照片的泛滥原因,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加强对虚假新闻照片的防范。  1虚假新闻照片概述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对新闻照片的阐释是: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而新闻学界认为,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

2、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鉴于此,笔者认为,虚假新闻照片就是照片所展示的画面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摄影报道。虚假新闻照片的呈现形式主要有这样几种。  1.1摆拍  摆拍在新闻摄影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又叫做干涉对象摄影,是指摄影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出于某种需要(主题思想表达、人物情态表现、主体与陪体关系处理、摄影画面构图形式、摄影用光等因素的考虑),采用设计、调度、整理、改变等手法,对被摄对象进行局部或全部干预的一种摄影手段。可见,在新闻摄影中,摆拍是摄影记者处于某种需要,干涉被摄对象并使被摄对象发生一定程度改变的拍摄方法。如2012年11月17日出版的浙江《今日早报

3、》头版刊一张登题为《哨所女兵学习十八大精神》的新闻照片,根据实拍照片,经证实女兵们看的是14日《人民日报》封底是第4版、15日《台州日报》封底是12版,这两版内容与报道内容学习十八大精神毫无关系。  1.2杜撰  即虚构情景,没有根据的编造。如华南虎事件,2007年10月3日陕西省的一个村民周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同时拍到了华南虎的照片。在照片广为流传后,得到的更多的是X友们的质疑。后经多方专家认证华南虎的原型实际上是一张年画虎。  1.3场景重现  有事实依据,事后再现的新闻。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同步的,改变了时间也就改变了真相。有时候错过了新闻发生的时间,拍摄者将当

4、时的情形还原进行拍摄。  1.4后期制作  第一种类型是对照片的内容进行增删修改,在用胶片记录影像时期,底片难以经过暗房处理任意变换影像。有时为了适应政治需要而必须增删修改画面元素,才能符合发表要求。1966年8月13日在《黑龙江日报》是发表的《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就是一张用画笔修改的新闻照片。第二种类型是对照片内部元素进行复制粘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设备由原来的胶片转为数码记录。数码的影像可以经电脑图像处理软件进行随意变换。2006年7月23日,刊登在浙江《今日早报》头版---《大雨袭杭百舸归》是一张经过电脑后期制作、将影像复制粘贴组合而成的照片,只要仔细观察,就能

5、发现照片中有两组影像是相同的,只不过前后位置有所变化而已。第三种类型是对不同的照片进行拼接合成,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图片编辑软件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不仅仅利用Photoshop等数码软件对新闻照片进行简单的技术处理,比如剪裁、校色等。他们甚至开始对照片进行拼接、增减画面元素等处理,使得画面更加完美。影响2006CCTV图片新闻年度评选专业组铜奖作品《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是经过电脑合成处理的虚假新闻图片。  2虚假新闻照片的成因及其危害  2.1虚假照片的成因  从各种虚假照片的案列看,它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具体原因,看似一个个个案,但实际上它们又有着共性。  首先,社会

6、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媒体日益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无处不在。而一些利益集团正是看中了媒体在大众生活的重要地位,利用媒体谋取利益,它们或收买或诱导媒体做出虚假报道。而当今社会又充满了竞争与诱惑,新闻工很难抵挡诱惑,同时,许多媒体工为了抢到独家报道,赢得更多的读者,获取更多的利益,不惜报道假新闻,就使得假照片日益猖獗。  其次,受众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从传播学角度看,受众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并非新闻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受众会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地接收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因此,受众的文化素养、动机和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播媒介的传播品味和方向。当一些读者的文化

7、水平和素养较低,为了迎合受众,一味追求视觉冲击力和新闻事件所带来的刺激,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便会给有所图谋的人造假的理由,毕竟假新闻的接收者是受众,而他们是在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假照片作为更为直接的传播形式,则更是为受众接受。因此,我认为受众阅读心理是假照片产生的重要原因。  第三,是新闻工自身的问题。虚假照片的产生是离不开摄影记者的。新闻道德教育的缺失,使得部分摄影记者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在复杂的社会生存中,有些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已经扭曲,拜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