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

ID:9568691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2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_第1页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_第2页
资源描述: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关键词】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护理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最理想的通路为动、静脉内瘘,但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周围血管条件的限制,无法行自体血管造瘘手术,而且有些内瘘长期使用会发生血流量减少和闭塞。我院2004年9月~2008年8月为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长期颈内静脉置管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6~84岁,平均56.8岁。原发病:慢性肾炎9例,糖尿病肾病6例,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病3例。1.2方法采用美国Quinton公司Permeath带涤纶套

2、单针双腔静脉导管,插管在手术室局麻下进行,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点,应用Seldinger技术、撕脱型扩张导管法,皮下隧道长约15cm,带一涤纶套固定,涤纶套距导管皮肤出口2~3cm,常规肝素盐水封管。1.3结果20例患者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均一次成功,血流量均为200~300ml/min,流速稳定。使用后平均尿素清除指数为1.26±0.31,能够达到充分透析。使用过程中,1例出现管内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3例血流不畅,经溶栓处理后血流改善。2例死于原发病,其余仍在使用中。2护理2.1一般护理保持置管部位干燥清洁,不可随意牵拉扭曲导管。观察体温,体温升高者应警惕是否

3、置管感染。2.2预防感染研究证明,48%~73%的血液透析患者的菌血症是因为血管通路感染而诱发,其中主要是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1]。2.2.1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具有下列1项者即可诊断[2]:①导管出口部位红、肿、热、痛,有渗出或脓性分泌物;②寒战、发热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导管拔出后症状消失;③外周血培养和导管血培养阳性且为同一菌种。2.2.2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①统一护理操作方法,制定深静脉导管留置管理操作常规,使护士能系统地观察与护理;②选择高质量的导管,注意查对有效期限及灭菌效果,减少因导管质量问题导致的感染;③护士在操作及护理时应戴无菌手套,每次透析开始时

4、应用碘伏消毒导管口后方可引血。导管出口处应覆盖无菌敷料,定期更换并保持干燥;④每次透析结束后,使用肝素及抗生素封管时均采用正压封管,防止化学性静脉炎、血栓形成及导管堵塞,并用无菌纱布包裹后固定;⑤深静脉导管留置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体温是监测感染发生的重要指征。2.3血流不畅或血栓的防护血栓形成导致血管栓塞是长期留置静脉透析导管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引起透析导管功能不良,甚至导致拔出或者更换导管。2.3.1透析前拧下肝素帽,先用碘伏消毒管口后,用注射器回抽管内封管液2ml丢弃,同时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回抽时如有阻力,切勿加压冲洗,以免将血栓推入体内。如遇阻力,应接装

5、与管腔容积等量的尿激酶溶液(2万U/ml)的注射器,用力抽吸缓慢放手,如此反复多次,使尿激酶缓慢进入管腔保留1~2h,回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如果透析中经常出现血流中断,静脉造影显示导管侧口处有活瓣状絮状物,说明导管周围有纤维袖套形成,可用尿激酶2ml(2万U/ml)缓慢推入管腔中,保留1~2h。2.3.2透析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管直至双侧管腔透明,再注入肝素稀释液,一边推一边关闭导管夹,确保正压封管,防止血液逆流至导管内发生导管内凝血。2.3.3透析结束后应拧紧肝素帽,防止空气进入及血液回流,同时避免空气栓塞及导管内血栓形成。随着应用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

6、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多,颈内静脉导管的有效应用和护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导管留置成功的保证,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护士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正确封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预防各种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