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浅议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ID:9600332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浅议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_第1页
浅议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_第2页
浅议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_第3页
浅议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浅议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1949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却对社会主义的建设一筹莫展,反右倾扩大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让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之路举步维艰。新时期,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完成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他用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回答,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2、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  马克思基于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一西方典型历史演进模式对社会主义社会做出了清晰的历史定位,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出现的未来理想社会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它将持续到阶级存在的经济基础被消灭的时候为止);第二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

3、第三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本文由.L.收集整理级阶段)。具体说来,马克思理想的社会主义要具有一下本质特征:  首先,对生产资料实行社会所有制。这种社会所有制,既区别于集体所有制,也区别于国家所有制。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已将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历史阶段在内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概括为社会所有制,认为在未来理想社会即自由人联合体中,生产者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一个社会的产品。这个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

4、会的。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又进一步申明,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历史阶段,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转为个人的财产,而这种生产资料的公有依然是社会所有,而非国家所有,因为这时政治意义上的国家已经消亡。  其次,商品生产和交换已不再存在。马克思对此作了这样的描述: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这些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同资本主义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

5、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  再次,按劳动量来直接分配消费资料。生产者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公共基金而进行的劳动),他根据这张凭证从社会储存中领得一份耗费同等劳动量的消费资料。在这里,通行的虽然还是调节商品交换的等价交换原则,但是内容和形式都已经改变了。最后,政治意义上的国家已经消亡。  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中,马克思指出,阶级统治一旦消失,目前政治意义上的国家也就不存在了。民主选举也不再具有政治职能。而当这些职能不再是政治职能的时候,(1)政府职能便不再存在了;

6、(2)一般职能的分配便具有了事务性质并且不会产生任何统治;(3)选举将完全丧失它目前的政治性质。这些理论虽然与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在实践中的发展相去甚远,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为以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工作提供了思路和理论指导,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理与各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二、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相对于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列宁、斯大林与毛泽更多的是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形成的有关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三位的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又有许多的不同。  (一)

7、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  列宁带领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的封建统治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工人阶级的政权,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可分为先后三个阶段:  第一各阶段:在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  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直到1921年初,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以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的传统思想为指导,实行的是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路线,是用强攻战术来领导苏维埃国家。他强调:理论要由实践来检验和由实践赋予活力,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

8、社会主义。  第三个阶段:1921年以后,全民所有制到集体所有制。通过实践证明,针对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是存在许多问题的,列宁认识到商品经济需要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也就是说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也离不开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离不开商品经济,离不开市场。  (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斯大林坚持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没有继续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他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