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朱氏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ID:9652085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朱氏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1页
朱氏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2页
朱氏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3页
朱氏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朱氏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朱氏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朱氏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探讨颈椎病最佳治疗方法。方法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和牵引组各60例,针刀组采用朱氏针刀松解术,于颈、肩、背部阳性反应点行铲切剥离;牵引组行颈椎颌枕牵引,2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积分、疼痛改善程度与疗程的关系、年龄与疗效的关系及复发情况。结果针刀组总有效率95.00%,牵引组总有效率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改善疼痛作用、止痛作用明显优于牵引组(P<0.001);2组患者均显示年

2、龄越轻,则效果越好;相反年龄越大,效果越差;复发率牵引组明显高于针刀组(P<0.05)。结果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且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复发率低。【关键词】脊柱骨赘病;颈椎;小刀针  ObservationofZhu'sknifeneedlelysisonthetreatmentof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Zhu'sknifeneedlelysisonthetreatmentofcervicalspondylotic

3、radiculopath.Methods120patientsneck,shoulderandback.Thecourseprovementofsorenessandtherapeuticcourseprovementofsorenessandanalgesiceffectinknifeneedlegroup左右平第4颈椎横突,横突间距约为1.5~1.8cm)选择最明显压痛点、硬结、肿胀处,龙胆紫做标记。③操作:常规术区无菌操作,一手以拇指尖置于横突尖部,另一手持朱氏Ⅰ型4号针刀沿指甲表面并垂直于皮肤快速进针,刀口线纵行。到达尖端后紧贴骨面于其

4、前后缘铲切3~4次。当手下有松动感,患者出现酸胀或有上肢放散感时即可,出针后按压针孔止血1min,无菌覆盖。  1.3.1.2小关节、项韧带及肩背部阳性反应点为辅助治疗点。①体位:俯卧位,上胸部垫软枕,颈部前屈。②定点:于项韧带及其旁开0.5、1.5cm处、肩胛骨内上角等部位触摸压痛、硬结或条索,龙胆紫做标记。③操作:针刀垂直于皮肤,快速进针,刀口线纵行,到达病变层次时做纵行、横行切割摆动,至手下有松动感出针,针孔处理同上。以上操作根据病情及患者耐受程度,每次选3~6个点。针刀在横突尖的操作要始终紧贴局部骨面,以防伤及椎动脉;在颈后方操作时针尖

5、要垂直于局部皮肤,或稍稍向足端倾斜,以防进入椎管。5日1次,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10日,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1.3.2牵引组  坐位或卧位颌枕牵引30min,牵引质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平均牵引质量7.5kg。颈椎牵引时要不断询问患者感受,随时调整牵引质量,以防发生意外。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疗程间隔3日,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1.4观察指标  1.4.1疼痛积分  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F-MPQ):①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定法;②疼痛视觉模拟评定级(VAS)评分法;③现有疼痛强度(PPI

6、)评分法。  1.4.2病情分级  轻度:疼痛较轻,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PRI总分1~6分;中度:疼痛较重,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PRI总分7~12分;重度:疼痛剧烈,PRI总分>12分,不能完成日常生活。  1.5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肩上肢功能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随访6个月未复发;显效:原有各症状明显减轻,头颈上肢功能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症状未加重;有效:原有各种症状减轻,肢体功能有所改善,但均不显著;无效:各症状无改善。  1.6统

7、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率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略)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疗效优于牵引组。  2.22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差值比较  见表2。表22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差值比较(略)由表2可见,针刀组改善疼痛作用明显优于牵引组(P<0.001)。  2.3疼痛改善程度与疗程的关系比较  见表3。表3疼痛(PRI)改善与疗程的关系比较(略)表3可见,在3个疗程中,针刀组止痛作用均优于

8、牵引组(P<0.05,P<0.01,P<0.001),表现在见效快,止痛作用强。  2.4疗效与年龄的关系见表4。表4年龄与疗效的关系(略)  表4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