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

浅谈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

ID:9733576

大小:6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07

浅谈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_第1页
浅谈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_第2页
浅谈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_第3页
浅谈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_第4页
浅谈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一、批判性思维  英语中的criticalthinking通常被译作批判性思维或明辨性思维。它在英语文化中常指那些善于抓住要旨、严格推理、敏捷辨析的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对客观事实的理性分析基础之上的一种客观评估与理论评价的意愿与能力。它不是感性的,更不会被毫无事实根据的道听途说所左右。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善于发现辩论中的漏洞并坚决反驳毫无事实根据或科学理论的观点。在当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同时在中小学教育中也积极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拥有批判

2、性思维的精神和气质,是成为一名合格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一)批判性思维的由来  在西方社会,批判性思维最早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的批判性传统和亚里士多德传统形式逻辑中交际互动、智力训练和提高哲学素养的大逻辑教学传统。  批判性思维同样可以孕育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盛行的论辩之风充分显示了批判性思维的运用程度;《礼记中庸》中把传统的治学方法概括为依次递进的五步,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与批判性思维的含义最相吻合的是审问、明辨、慎思。这里的思与批判性思维相类似,揭示出批判

3、性思维的精髓同样生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  近现代以来,数理逻辑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哲学、数学、计算机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数理逻辑形式化(符号化、演算化)的特征也使其逐渐偏离日常思维的实际需要。鉴于此,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将批判性思维确立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倡导逻辑教与学要结合日常实际,与日常说理相关联,反对高度形式化的数理逻辑。  批判性思维的出现,是适应社会实际需要和逻辑学学科自身发展的一种表现,亦是逻辑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人们对逻辑的研究发生了三个重大的转向:从只关注推理形式转向论证内容

4、;将演绎推理的形式有效降为日常推理的相关合理;从研究日常推理的非确定性替代有效性推理的确定性。在西方,尤其是北美地区,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批判性思维运动作为逻辑学的一个独立的发展方向,掀起了一股研究日常推理的新浪潮。首先在北美,70年代末期,批判性思维培养及训练课程应运而生,而后陆续在全世界的大学课堂里作为一门课程出现。批判性思维产生的初衷是为了矫正教师填鸭式的教与学生被动的学低层次、复制性的死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与学的模式脱离社会实际,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批判性思维的最大特

5、点就是紧密联系着特定个体的生活经验、文化积累和他所把握的知识,因而具有非形式性和日常性。这种诉求在西方社会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快速得到了回应。  经过三十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研究,批判性思维培养及其训练课程已经初步成形,作为与逻辑学导论、符号逻辑相并行的一门逻辑课程活跃在西方大学的课堂上。同时,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也逐渐成  为学术界的共识。  (二)批判性思维是什么  学术界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事实上,批判性思维不仅是逻辑学培养和训练的目标,同时是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等学科所关注和倡导的对象。人们在使用批

6、判性思维这一术语时,各自的理解往往是含混的,甚至是不一致的。  通常认为,所谓的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分析、评价和重构观点或立场的过程。它包括反思自己的观点与批判别人的观点两个方面的统一,并通过论证使经验常识和科学理论协调一致。对该定义的理解须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分析思维,即辨析、洞察自己和他人的决定与想法的过程。它反映的是一种分析的思考维度。只有对实际思维过程进行透彻的分析、评价,才称得上是批判性思维。  其次,批判性思维审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思想观点,即对任何事情进行质疑和审思的

7、生活热情和理性执着。从分析、理解现实状况,到提出深层次的问题,继而反思、考究当前观点的目标性与合理性,集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于一身,打造黄金思维。  再次,批判性思维的工具是论证逻辑。它通过提供恰当的理由,从而做出合理性论证,以此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和反驳别人的观点的一种思维倾向或技能。因为恰当的理由具备两个属性,即正当的与合理的。所以,与其说合理性是一个逻辑学的概念,不如说它是一个集文化性、社会性与交际性于一体的具有多重内涵的概念。  最后,批判性思维在日常思维中体现出双向性的实践,即会话过程和商议过程。它强调的是,日常论证

8、不仅仅是一方在语言上战胜另一方的工具表现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会话当事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发掘一致目标、解决不和谐关系的重要工具。另外,从文化和社会两个角度来看,自然人是在一定的文化和社会中从社会逐步化为有思想的社会人的。人通过基因遗传和后天学习获取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对话。  也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