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研究之一∶从腾讯问问的推出看腾讯面临的竞争压力

腾讯研究之一∶从腾讯问问的推出看腾讯面临的竞争压力

ID:9800285

大小:121.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5-10

上传者:U-3183
腾讯研究之一∶从腾讯问问的推出看腾讯面临的竞争压力_第1页
腾讯研究之一∶从腾讯问问的推出看腾讯面临的竞争压力_第2页
腾讯研究之一∶从腾讯问问的推出看腾讯面临的竞争压力_第3页
腾讯研究之一∶从腾讯问问的推出看腾讯面临的竞争压力_第4页
腾讯研究之一∶从腾讯问问的推出看腾讯面临的竞争压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腾讯研究之一∶从腾讯问问的推出看腾讯面临的竞争压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腾讯研究之一:从腾讯问问的推出看腾讯面临的竞争压力      腾讯“问问”上线有一段时间了,但目前还没正式对外推广。除了从前段时间腾讯低价收购问问的域名www.wenwen.com,让域名所有者倍感吃亏外(只卖了8W块,看来腾讯还真知道如何省钱,腾讯是派一个自然人去接洽域名的,域名所有者并不知情),炒得最凶狠的莫过于腾讯与百度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了。      腾讯问问确实直指百度的重点产品百度知道,而且腾讯问问准备了专门的域名(www.wenwen.com),而现在该域名又转向搜搜(www.soso.com)的二级域名(http://wenwen.soso.com/z/Home.htm),可以看出,腾讯的意图非常明显,曾经互不搭边的两大巨头终于开始了第一次正面的交锋。      腾讯搜搜的推出有一段时间,而且目前居于搜索业内第四的位置,仅次于百度、Google、3721,最重要的是搜搜并没有做什么推广,但搜搜还不是定位于百度的竞争对手,而此次问问的推出之所以被如此重点炒作,是缘于百度知道的成功。      百度之前一直做技术提供者的角色,为新浪、搜狐提供搜索技术,靠这些微薄收入支持。在后来才转向自营。然而百度的红起来、火起来除了百度的MP3搜索外,最大的因素是百度知道和贴吧。众所周知的05年的超女比赛,百度贴吧为超女贡献了最大的声援力量,而超女亦为百度影响力的提升作出了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此之后我们紧接着看到了百度的上市,看到了百度股价的飙升,看到了百度一系列大规模的研发计划,看到了百度大批量地招兵买马,这一切,都与当初的那些息息相关。      贴吧和知道对于百度如此重要,因此,腾讯有了问问和搜吧。      问题的敏感就在于此,腾讯依托巨大的用户量,而且是无须登录的用户,自然而然地使用问问和搜吧而无须注册!再加上依托即时通信软件QQ的便利性,这一切顺理成章地让百度感到巨大压力,也让社会舆论倍感兴趣,腾讯这个巨头向某个领域发力,某个领域的运营者立刻感到有压力,这话不假,连百度都要掉一身冷汗。      腾讯和百度已经是硬对硬了。如果没有了知道和贴吧,百度的用户粘性将大大减少;如果没有MP3搜索,百度的搜索流量即可要大幅下跌。而这些,腾讯利用其自身的巨大优势:用户、客户端软件,不仅挤入百度的传统搜索领域(搜搜、博客搜索、新闻搜索、音乐搜索),更是把百度的产品线全线做上去(问问、搜吧、Q吧、书签、播客、博客以及百度尚未进入的叨客(滔滔www.taotao.com,叨客是一个通过各种终端记录自己日常只言片语到网络进行分享的一个平台)这些全部是与用户相关的产品),而百度却没有客户端对抗腾讯,这让百度感到寒意倍添。这样一个强劲的对手,挟注册用户之威,临百度之城门,如何战,如何守,对百度都是一个考验。       我不得不佩服腾讯的创新中心。我们可以看到腾讯创新中心不断推出的创新产品就是以上产品,诸如:问问、搜搜、搜吧、Q吧、书签、播客、叨客等等,我们依然可以预计腾讯的下一个产品不会脱离腾讯的总体策略:借鉴——借鉴比较成熟,借鉴已被先烈进行了启蒙开发的应用。这让腾讯感到倍感兴奋,因为得来全不费工夫,因为自己不用进行用户教育了用户便马上可以开始很顺利地上手,用户可以很顺利地利用QQ客户端完成不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转换。若不是由于创新中心推出了“滔滔”,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是“饭否(www.fanfou.com)”,什么是“叨客”——创新中心确实很伟大!      百度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不像那些小公司只有一味的惧怕,从博弈的角度讲,百度一定会迎战腾讯,双方的最佳策略都是“战”,所以业界对于此战预期是明显的。百度面临的最佳策略是:“战”。不战,百度会丧失更多收益,“战”虽然百度会消耗许多资源,但比起“不战”的损失来说还是要少的;而腾讯也“战”,是因为腾讯的最佳策略是“战”,不战,腾讯会面临着百度的逐步蚕食而自己无法进入百度的壁垒,“不战”的隐性损失比起“战”所消耗的资源以及未来可以预计的收益来说还是小得多的,所以,腾讯也会“战”。一场大战将是不可避免的,大战对双方是有损的,但对用户来说是有利的——用户可以享受到竞争带来的各种好处。      业界对于这两个互联网巨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都倍感兴奋。当今互联网行业内已经形成几大巨头:腾讯系、百度系、阿里系、盛大系、网易系、新浪系、搜狐系、TOM系,以及新晋的分众系,这几大巨头各有优势业务,占据着优势行业资源,对于行业的影响巨大。此次腾讯不再是与赛我、博客中国之类不入流的竞争,此次挑战的是行业巨头,与之前挑战淘宝是一样的。那么腾讯会在这样的竞争中得到什么呢?      其实,我相信腾讯会有所作为,但我判断腾讯会在这样的战役中不断消耗元气,而不会取得战果,因而,“借鉴”成了腾讯避免消耗过多的救命稻草。行业巨头哪是小头目那样容易摆平的?淘宝容易搞定吗?不容易。腾讯挟巨大的用户优势进入C2C领域却被淘宝甩得越来越开,对于腾讯来说,就犯难了,是继续还是停止?腾讯的最佳策略仍然是继续。为什么,如果不继续,任由淘宝继续扩大优势,那么淘宝必然会构筑竞争壁垒,不仅小公司进不来,腾讯也进不来;那么,如果腾讯不进入百度的领域会怎样?腾讯是进入还是不进?腾讯的最佳策略是进入,为什么?如果不进入,任由百度继续扩大优势,那么百度必然会构筑竞争壁垒,还是小公司进不来,腾讯也进不来。      作为腾讯自身来说,为什么要进入这么多的领域呢(除了自己的个人增值业务领域外,进入的有门户领域、搜索领域、拍卖领域、网游领域、Web2.0领域、无线增值领域)?这与腾讯的战略目标有关,更与即时通信的特点有关。      即时通信非常大的特点就是与人相关,人决定了即时通信的未来,这决定了一切!      看一看其他的巨头,他们的业务里,与人关系最密切的只有阿里系和盛大系,其余的,用户只是作为人的影子在为他们作贡献,而腾讯、盛大、阿里、Tom却是人直接对他们作出贡献,因而其业务方向产生了重大分歧。百度系、新浪系、搜狐系、网易系拼命想进入腾讯的方向,让用户贡献更多的收入;而腾讯系却一直谋求提升人的直接贡献的时候增加影子贡献。所以,我们看到了腾讯进军门户领域、进军搜索领域。而腾讯谋求影子收入的贡献需要留住用户,需要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这也是腾讯防止用户流失的一个策略,更是腾讯建立壁垒的一个策略,因而马化腾要提出“在线生活”的概念,巩固腾讯的地位。把人留住了,就好圈住人赚钱,各种增值应用的开发才有意义。      但我们却可以看到,腾讯的任何一个产品均是带有“借鉴”的影子?为什么?       腾讯当前的策略虽然是令人诟病的,这种策略主要偏重的一个原则是:防守,即使腾讯进入这么多领域,他依然只是在以攻为守,不断巩固自己——从腾讯从来就不出带有革命性的新产品就可以看出这种策略的防守性。但对于腾讯自己来说,这却是一个相当恰当的策略——在大家彼此相当的情况下攻不是时候。      腾讯虽然市值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最大,虽然收入最高,但我们要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腾讯只是小孩子。腾讯未必只是想成为中国第一,腾讯之所以低调,不是因为腾讯没有值得骄傲的东西,而是因为腾讯从全球角度来说,竞争力是偏弱的,就连其王牌即时通信QQ,在全球都只位居第三;腾讯的产品不仅受到Google、Yahoo、MSN等的威胁,还不断受到国内同行的挑战,腾讯不铺开产品线和其他竞争者竞争,到了其他竞争者形成壁垒的时候,腾讯必须花费更大的精力和金钱投入进去才能取得前期较少精力和金钱的收益,因此晚进入不如早进入,早进入不如就进入,腾讯更需要防止其他人建立壁垒反过来威胁自己。从这个角度看,腾讯的战略目光是长远的,小马伏枥,志在千里。与国外同行的竞争,对于不在同一个起跑线的中国小弟来说,还略显沉重,因而腾讯低调低调再低调。可以说,腾讯并没有因为当前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发展的,这点相当不容易——换了谁做到第一都容易犯忘乎所以的毛病。      但腾讯的战线铺得太开,腾讯维持这些已有的战线已经相当不容易,如果还投入巨大精力去做更为复杂的从未有过的产品开发,做试验田,这对腾讯来说有些勉为其难,那样做就是真正的忘乎所以——新产品没做出来,结果后院被烧了,就会前后都没有路可走。腾讯只能用较小精力去换取更大的收益,维持原始积累的增加,以保证在将来一定的时候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真正产品创新,因而,当前来说,腾讯“借鉴”的策略对腾讯来说是最优的。这能保证腾讯防止其他竞争者在后院放火的同时,阻止竞争者形成壁垒,达到牵制的目的。      然而,与国外老大们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不是靠换换界面、玩点花样就能竞争到第一的。腾讯应该深深知道,腾讯身上所流淌的每一滴血,都来自别人。所以,就腾讯自身认识来说,应该对创新是非常有重视的,而且骨子里想的就是创新,从来都在梦寐以求——只是目前的现实还不允许!马化腾的边跟进边慢慢进行创新积累的策略体现了南方人的精明之处与远大理想——腾讯会让人害怕。      我相信,腾讯在内部一定在研究如何应对来自微软MSN的挑战,如何应对未来Google可能的竞争,如何应对Yahoo这只优雅老虎之眈眈,还要考虑阿里巴巴的运动轨迹,还要计算百度的加速度,还要估量网易可能有什么暗流,腾讯的四处都潜伏着敌人,腾讯应接不暇。      互联网是一个特殊领域,互联网是通的,再多形式的服务,都离不开的是人和内容,人和内容都是可以流动的。任何一家公司能提供的服务,都可能由其他从未提供过此类服务的公司来提供,用户都存在转化的可能性——没有一成不变的用户。      所以,表面上QQ与MSN的互联互通问题已经冷寂多时,然而暗战却一定从未停止,腾讯在研究MSN的策略,MSN也一定在想办法让腾讯疯狂。从我面试腾讯回答QQ与MSN互联互通的问题的那刻起,我便明白了腾讯低调的所有理由以及“借鉴”的全部原因。      腾讯的问问实在不是新鲜的东西,但放到腾讯上的效应却与放到其他地方的效应完全不同。       一个事实就是,同样是模仿,腾讯可以拿一只团队,花半年的时间去研发一个与百度完全一样的“问问”;而当初我负责研发管理的“搜果Soresult”,同样是模仿百度知道,却只要了一个刚结束培训的程序员、一个页面制作人员和15天的时间,我们的功能和体验相较“问问”而言更好,有诸多的创新之处,如融合了百度贴吧功能;同样是模仿,腾讯还没放出来就让大家炒得沸沸扬扬,而我们当时搜果出来的时候虽然也是在热烈的庆祝之中度过的,但却只有我们自己的声音。      尤记得当初项目结束开项目总结会,我说:“搜果网是志忠毕业后进入公司,所做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然而,在项目周期内,志忠非常完美地完成了,同时志忠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非常感谢志忠为这个项目的如期完成所付出的努力!”      那时候,我觉得我们非常伟大——我们用极少的投入做到了大公司花费巨大代价才能做到的事情,而且比他们做得更好!      那时候的四周,是多么的安静,我也能感觉到四周是安静的,并没有那么多的厮杀。      我想,在大公司恶战的时候,小公司之所以能有机会,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吧。腾讯研究之二:从MSN的高调主动互通看腾讯竞争的策略缺失      其实MSN假意惺惺与QQ互联互通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自MSN与雅虎通互联互通以后到现在,互联网界经历了几个重要的事件。      第一:台湾海峡地震。这一震其实于大陆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多损失,但对于大陆与海外的通讯来说,却无疑是一个噩耗。中国出口的海缆被震断,中国与欧美地区的联系均被中断,我们那时候还贴出告示:由于地震影响,我们提供的服务可能受到影响(我们公司的部分服务器在香港)。受影响的不止我们,还有MSN。整个MSN已经无法登录,一直延续了很久的时间,据统计地震的第一天,QQ就增加了几十万的在线用户数。这下腾讯是乐开了花,天助腾讯也。      第二:罗川离职了。罗川离开了MSN,这事情其实也不是太大的事,但是却是MSN中国一个阶段努力的结束。这个阶段里,MSN获得了一些成功,但整体来说,还是稍微有些欠缺。罗川带有遗憾地走了,来到了MySpace。接下来MSN将如何走,一直是业界所关注的。      第三:最近这段时间,爆出了QQ同时在线用户增长到了3000万,比去年2000万足足增长了50%,同时市场占有率提高到了79%,而MSN下降到了13%,两者相差整整66%,这无疑让中国人欢欣鼓舞。似乎MSN已经被逼到了死角。      确实值得高兴的。腾讯能守住第一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能继续拉大距离则更是了不起的,在这里要表扬腾讯一个,为中国争了气。其实你看看MSN,已经在或多或少地向QQ靠拢了,无论从界面还是从功能上,这些都已透漏着MSN已经开始承认QQ的地位了。      然而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当然知道明争暗斗是不会停止的,我们无法获知他们之间是怎么明争暗斗的,只能猜测。但是,我们从MSN此前高调进行互联互通,拉拢一大批大大小小的即时通信运营商形成互通阵营来看,MSN确实不是盏省油的灯。 MSN的确非常聪明老到,MSN就是不直接跟你腾讯争用户,他高打“白领”与“精英”牌,让腾讯辛苦培养的即时通信用户源源不断流入到MSN上去。相信参加了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工作之前从来就不知道MSN是什么,而一旦工作了,立刻会有一个MSN帐号,腾讯会不心疼么?依靠广大小兄弟们今天一角明天一块累积起来的腾讯,明白工作后的人具有更大的附加价值,明白MSN在实施QQ用户分流计划,可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他们的明争暗斗,叫博弈。什么叫博弈呢?那就是你揣摩他的心理,他揣摩你的心理,他猜你会怎么做,你猜他要干嘛,然后,他根据他猜的开展行动,你根据你猜的进行运作。说白了,这就叫做商业竞争,好像猜斯芬克斯谜去闯迷宫一样。其实,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怎样,都仅限于猜测,只不过,说高级一点,这是博弈。      那么MSN为什么要这么做呢?MSN在中国其实很弱小的,当然了,他的后台挺硬朗的,这使得MSN说起话来也腰杆直了不少,面对QQ这样的对手,也可以笑眯眯地说,我们欢迎您加入到互联互通的行列,互联互通是真正为网民谋求利益的。MSN因为弱小,因为其有野心,所以,他谄媚地向腾讯笑了笑。      MSN假意惺惺地谄媚倒还好了,是人都看清了他的面目。但腾讯的不声不响却没有几个人是懂的。腾讯为什么这么做呢?腾讯在做什么?我们以腾讯的常规思路来理解,腾讯只是一直奉行低调行事的策略,不张扬而已。QQ占着第一的位子,与MSN距离那么大,你把你们MSN、Yahoo、阿里旺旺、UC、泡泡全部加起来也还没有腾讯一半的用户多,所以,腾讯懒得跟MSN去理论什么,就当MSN是个小孩子,任性地跟大人冲了一下,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不太计较。那么,腾讯是因为这样的理由而这样做的吗?      依我看来,腾讯的低调,绝对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在竞争策略上,腾讯表现出了严重的缺失。      事实上,我们不应当去看市场份额,不应当去看用户数量这些显而易见的东西,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想当年网景是多么的牛气冲天,占据浏览器绝大部分市场,让微软都感到压力重重,可是网景太孩子气地认为就此可以告别微软了,于是张扬了好久,可是最终,好景不长,落得个惨淡收场。这就是老手与新手的区别。所以,我们千万别拿市场份额说事儿,今天的亿万富翁明天都说不定在某个街头讨饭,这事情并不少见。      腾讯今天占据了中国80%的市场份额,腾讯就永远会有80%吗?当然了,我不是悲观主义者,我力挺腾讯,支持腾讯扛起大旗与MSN竞争。但是腾讯,却是悲观主义者。腾讯也许研究过许多极盛而衰的故事,对于这样的事情,唯恐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碰到这样的情况便是左三思,右三思了。      然而,腾讯三思又三思,硬是没有想出好办法来,只能委婉地说:“现在互联互通还不是时候。”这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那就是,腾讯还没有想出好办法,一直没有想出好办法来应对MSN的绵里藏针。      腾讯做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了。在中国移动要求腾讯与飞信互联互通上,腾讯也同样是显得极不情愿然后同中国移动合作了,飞信是弱者,但后台老板是强者,因此,腾讯没吭声地接受了中国移动的建议;而这次MSN的软钉子,同样是这样的情况,MSN是弱者,但后台老板是微软,怎么着?腾讯你来不来跟微软试一试啊?       面对这样的情况,腾讯一时是没辙了。他吸取了网景的教训,一点都不张狂,甚至有些沉闷。而心里在想:我该怎么办?总得要给大家一个说法啊,毕竟我腾讯还是中国的老大啊?你MSN怎么能这样呢?不过怨也没有用,MSN不吃这一套,腾讯再委婉地表达对MSN的抗议都无济于事。        腾讯就这样在默默之中被孤立了。趋于利益而团结在一起的MSN阵营开始一致对抗腾讯,这情形让我想起战国时代的六国合纵抗秦来,有那么一点相似。然而腾讯在这样的纷争中,始终没有表现出一个领袖的风范来,真的让人大跌眼镜。腾讯,自己将自己孤立开来,虽然他有着天量的用户数量,但从这时候开始,舆论显然开始对腾讯不利起来。      舆论果然指责腾讯搞垄断起来。虽然也分不清这是MSN的帮办说的还是真正的愤青说的,反正就是指责。腾讯依然也不多说,还是那句万金油一般的措辞:“现在互联互通还不是时候。”这多少有些打击了指责腾讯的人了。人家本来雄心万丈要狠狠批一下腾讯,结果搞得没一点脾气,人家死活不说话,你拿他有什么办法呢?      腾讯一副视万事如无事的姿态,活活浇灭了这些人的闷头大火。那么,腾讯是要通呢?还是不要通呢?      谁也不知道,即使腾讯自己,也不知道。      腾讯心里没谱啊,若是互通了,MSN不就捡便宜了吗?那不正中MSN下怀?MSN到时候可能连说声谢谢都会要堆两堆肉,那可能会比较难看。若是不互联互通呢?怎么样?也不知道。反正我现在是中国第一,我通还是不通,由我说了算,权且走一步算一步,我还可以留下点时间思考思考,也许可以想出某个好办法来。      舆论称的“互联互通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硬是被MSN生生给表演得活灵活现,矛头直指最盈利的腾讯。微软当然知道自己胜算比较大,人家微软拿一个亏钱的部门跟腾讯斗,都显得那么神气十足,MSN只是微软微不足道的一丁点,但QQ却是腾讯生存的全部,这种搏击,不得不令人害怕,而且不断回想起网景来。      于是腾讯一直处于言论的下风。幸好后来出了第三条消息说腾讯与MSN拉大距离,否则,腾讯又要痛心:我的策略失效了。然而,我已经强调过,用户数不是根本问题。      那个根本的问题就在于:腾讯在此争斗当中表现出的策略是什么?      看不清是什么策略或高招,也许腾讯在沉默的背后,正在加紧研究如何应对MSN,他可能一声不吭,直到解决了这样的问题,MSN还没反应过来;但也有可能,出于无奈,腾讯作出跟中国移动一样的选择。      只是我想,沉默是否是腾讯最好的选择呢?      完全不应该。      腾讯是中国市场的领先者,是世界范围内唯一有盈利模式的IM企业,那么IM的互联互通标准,你MSN一声不吭地就把QQ给带下水了啊?腾讯吭都不吭一声,默然地说不是时候。似乎有些不太靠谱。多少来说,MSN的那个方案是否合理都值得商榷,腾讯怎么就默认了MSN的方案了呢?这实在是欠考虑的事情。      腾讯如此地被动与其市场地位一点都不相符,倒是看起来MSN更像是老大,对腾讯是颐指气使的,而腾讯呢,也比较乖,不哭不闹,只是发点小牢骚,十足的窝囊。不像盛大陈天桥气势贯虹,不像阿里巴巴马云拉起望远镜都看不到竞争对手,总之就是缺乏领袖气质。       MSN与QQ通也好,不通也好,按照MSN的方案来说,对腾讯肯定是没有好处的;腾讯答应也好不答应也好,都会中MSN的下怀,答应了腾讯损失利益,不答应损失名声。现在阴险狠辣的MSN达到了目的,就不知腾讯是否吸取了这个教训。      而腾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除了答应与不答应之外,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腾讯反过来提出有利于自己的标准,邀MSN等一众人等来互联互通,这样既使腾讯不至于陷入到一种困境中左右都是亏,又使腾讯把握主动权,使竞争朝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不仅捍卫自己的利益,更捍卫自己的尊严,这样MSN答应与不答应都于他不利了,吃亏的最终是MSN。搬起石头来想砸腾讯,却被腾讯用太极挡回去砸了自己的脚。      腾讯缺失的是竞争策略,而这却是所有中国企业在商业竞争上表现不成熟的一个微小缩影。      腾讯,你何时能更加成熟起来呢?腾讯研究之三:腾讯的危机——腾讯创新中心与搜狗实验室的内涵差别      腾讯创新中心成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创新中心推出了一些产品,也许大家现在正在使用,比如说QQVideo,QQlive,QQ医生,问问,滔滔,QQ书签,Q吧等,这些都出自QQ创新中心。      无独有偶,搜狐公司的搜狗(似乎有些狐朋狗友的味道)也有个实验室,从名字上看就很专业,做的也是很专业的事情,他们也推出了一些产品,也许大家也有用过,比如搜狗拼音输入法(前段时间炒得最火的事情,让Google大丢颜面的输入法词库抄袭事件,Google万万没想到搜狗输入法里竟然有搜狗指纹,搞得身败名裂,美其名曰中国化),搜狗搜索这两个过主要产品,这些属搜狗实验室荣誉出品。      无论是腾讯创新中心,还是搜狗实验室,抑或是百度即将建立的研发中心,思路都源自Google实验室。Google实验室推出了许多让人记忆深刻的产品,比如GMail(打破常规邮箱的桎梏,将搜索、即时通信嵌入邮箱,并且首推1G的容量,邀请注册等,这些无一不引发了古老的邮箱的新革命,能将邮箱做到这样伟大的只有Google了)、GoogleEarth(让每个国家都非常担心的产品,担心泄露军事机密,这么多的新闻报道,相信大家也有所耳闻)这两个最热门的应用产品以及其他有关搜索的产品一起掀起了暴风骤雨般的浪潮,引领了互联网业界的革命。      实验室或创新中心的创立都是基于竞争的日趋激烈,而互联网发展日趋加快,技术进步及应用满足需求的加快,互联网公司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满足广大网民的生活、工作需要而设立的。他们的产品应该有着深深的新、尖、精、深的特点,应该能促使互联网技术或应用的进步。      腾讯和搜狗都设立了创新机构。      腾讯的创新中心或搜狗实验室虽然都在朝着Google实验室的荣誉进发,但他们走出来的路却有所不同。我们仔细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腾讯创新中心在其招聘页面上非常激动地写上了:“中国第一的互联网公司+以创新应用为主旨的精英小团队”,非常明确地看出来了,腾讯创新中心是以“创新应用为主旨”的职能部门。我们再看看他们的产品:QQ Video,QQlive,QQ医生,问问,滔滔,QQ书签,Q吧,还有尚未出来的新一代QQ(其实就是触摸屏技术,在商务手机上都可以见得到),其实也够多的了,经使用,发现,这些产品无一不是应用产品;再使用,发现,这些产品我们都曾见过,顿时我冷汗急冒。这叫创新产品吗?似乎文不对题啊。      我看出来了,腾讯创新中心原来是以应用为主旨的部门,并不以创新为主旨。如果究其根源,那么我给一个列表给大家来对比一下腾讯的产品吧(有些国外发源产品没有去详细考究)。      问问:百度知道      滔滔:饭否(国外鼻祖是twitter)      Q吧:猫扑      QQlive:PPLive      QQvideo:土豆(国外鼻祖是Youtube,那个被Google以十几亿美元收购的公司)      QQ书签:抓虾(国外鼻祖是Delicious)      QQ医生:360卫士(这得感谢周鸿祎,出面绞杀自己的3721,以前做流氓,现在做英雄)      这些产品我们怎么都觉得这么的熟悉呢?即使腾讯不推出创新中心,我们不也一样地在用这些吗?看样子这个创新中心真的是名存实亡,所谓的精英团队只恐怕是自我鼓吹了。难道那些产品换了个公司到了腾讯这就成了创新产品了吗?真的匪夷所思。那国外的那些创始鼻祖该怎么鼓吹自己呢?是不是该说自己的公司一些伟大的人士历史上伟大的创举呢?遗憾的是,国外从没有人这么鼓吹过自己,我不知道腾讯害羞不害羞:占据着国内几乎最好的资源,做着让人哭笑不得的所谓创新,还要自我标榜,而那些不过是人家做过的东西。腾讯真该扪心自问一下:你值得这么骄傲吗?骗小孩子没见过世面不成?      实在是对腾讯的创新中心很失望。明明是抄的,偏偏极力鼓吹称是精英团队的产品,看不出那些精英团队到底精英在哪个地方,腾讯的精英难道都是些这样的人?难道一个由十万用户变成百万用户的产品就可以称为创新了?用户多了数据多了能不能负载均衡那是一个大企业基本的技术,从没见过Google鼓吹自己的负载均衡技术非常伟大,而Google的负载却比腾讯大得多,而且是分布在全球的服务,还有数据异步通讯、同步的问题,腾讯这就觉得了不起了,那腾讯也真的太糊弄广大网民了。我们已经不知道腾讯的创新标准是什么了。腾讯再也不必鼓吹什么“有机会满足亿万网民的需要”这样的词语了,连我都觉得不好意思。      然而,必须说明的是,腾讯很聪明,否则,腾讯也不能成为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了。我举个例子。      腾讯虽然技术功底可能并不扎实,但做运营绝对是一流高手。大家其实都有印象网页的载入页面,实际上,每个网页载入时可能由于网速的差异,不能一下子就显示出来,因此很多网站都加入载入页面,以均衡用户的等待耐心。但腾讯聪明就聪明在这个地方,他将载入页面纳入赚钱计划,Q-zone打开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过场动画,腾讯利用这个动画来播放广告商的广告,或者为某某钻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业务。      有谁这么做没有?可能有,但腾讯绝对是高手,这个过场动画非常巧妙而且不讨人厌,甚至非常得到小弟弟小妹妹们的欢心,你不得不佩服腾讯。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只要仔细看看腾讯赚钱的地方,就会发现,腾讯无一不是利用这些小细节而赚钱的,腾讯的确很懂得用户的心理。      腾讯的产品虽然都很普普通通,但拿来忽悠“三低”用户还是挺有效的,不仅让他们崇拜起腾讯来,还非常乐意去钻研这些细枝末节的技巧。你可以看到腾讯创新中心的留言板上,不少Q哥Q妹们在大发崇拜之词,在渴求加入腾讯的机会,让人觉得有些谄媚。      当然,作为运营来说,一个公司要赚钱,掌握这么多好技巧是必须的,只有赚钱腾讯才能发展。然而,归根结底的是,腾讯发展起来其实一直就是在依靠这些小伎俩。我们不得不承认腾讯依靠广大的QQ用户赚了很多钱,但我却不能承认腾讯今后若干年还能如此赚钱,照现在这样子发展下去,靠技巧发财的必然会在竞争中处于下风。      腾讯绝对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腾讯前几年超高速发展是因为中国互联网竞争的不成熟,尚没有谁能动得了谁,但现在呢?还是那样吗?不是。现在中国已有巨头型公司,他们的庞大不是谁轻易就动得了的,我们可以这样来打趣腾讯:去对付一些小兄弟还行,跟大哥搞一架恐怕还嫩了点。      你看腾讯拍拍当初踌躇满志的样子到现在低调地说还要5年耕耘;你看腾讯一直对游戏寄予厚望,现在不得不奉行低调原则,少说不说了;你看腾讯对搜索是多么的重视,当初在QQ客户端都配备了搜索说可以搜索聊天记录的,但现在基本上搜索也不见动静了;现在腾讯说得更多的已经是品牌了,大打QQ品牌,门户概念,提高广告收入等等。      为什么腾讯在前期屡屡迅猛发展,但后来却渐渐沉寂了呢?因为在腾讯迅猛发展的时候,还没有IM巨头,腾讯趁着机会实现了大发展,自己称为了巨头。但其他方面,其他公司也在各自的领域迅猛发展着,成为了各自领域的巨头。拍拍之所以发展滞缓,不像QQ用户那样几何级增长,是因为前面有淘宝这个实力健将;游戏之所以发展充满阴影,是因为盛大绝对不是可以掉以轻心的,绝对不是靠着用户就能将其拉倒的;搜索还必须借助Google是因为百度也绝对不好欺负。对付这些老大哥,能像当初那样对付UC吗?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靠更换界面、靠小修小补就可以取胜的了,竞争上升到实力竞争阶段,不是说把拍拍免费5年用户就会蜂拥而来的阶段了。      所以,腾讯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处于一种越来越狭窄的状态,发展的前途越来越限制于有限的范围内,营收范围越来越缩窄在IM增值领域,而支出却越来越广泛地分布于电子商务、游戏、搜索等各个领域。      所以腾讯创立了创新中心,所以腾讯寄希望于摆脱这样的尴尬局面。然而腾讯创新中心让所有人失望了,有这种感觉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仅是抄袭的问题,而是张朝阳这个老顽童的搜狗实验室的存在,让大家有了直接对比,这样鲜明的对比应该会让腾讯很觉得不是滋味。      搜狗实验室出品了一款对互联网用户绝对非常有影响的新产品——搜狗拼音输入法。我对此输入法给予极高的评价,我想,这应该是中国互联网业界推出的第一款带有自己创新而不是模仿国外的产品了。搜狗拼音输入法开创了搜索引擎技术应用于实际的先河,并革命性地提高了拼音输入汉字的速度,极大提高了输入的准确性,实在是为广大网民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还有搜狗搜索引擎,同样有着非常大的创新,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虽然现在搜狗还没达到一定的营收高度,但技术领先性已经逐渐显露出来,这些都为搜狗未来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向颇受舆论非议的搜狐终于开始了实现了新的战略思想:技术和产品驱动。而这些贡献,都来自搜狗实验室,来自张朝阳的对技术的坚持。       搜狐此前一定程度上显得有些落寞了,品牌收入的接连下滑,门户整合效应未见成效,流量不断下降,业界对其一致地不看好已经雪上加霜地加剧了其孤单的痛苦。搜狐做营收可能确实是比不过腾讯,张朝阳麻省理工博士的背景可能更深谙技术一些,对营收的敏感程度可能是要低于身处深圳这样高度活跃的加工贸易城市的腾讯马化腾。      但从这搜狐坚持对搜狗实验室的投入和搜狗实验室的产品来看,搜狐会收获他所付出的坚实努力的。      一款产品是否会满足亿万网民的需要,不是说腾讯有几亿的用户,你就满足了他们的需要,这是空想,这是腾讯的一厢情愿,未见得腾讯推出一项服务,QQ用户就会买你这项服务的账,拍拍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而搜狗拼音输入法却真的是一项满足亿万网民需要的产品,即使我这个平常几乎都不看搜狐的网民都在用着搜狗拼音输入法。搜狐没有像腾讯那样大言不惭说:“满足亿万网民的需要。”      腾讯创新中心与搜狗实验室的内涵差别实在太大!应该说,搜狗实验室是真的在做创新,而腾讯创新中心却在做伪创新;搜狗实验室以详尽的实验数据说明着他所做的一切,而腾讯创新中心以富有鼓动性的话语在跟大家说满足亿万网民的需要;搜狗对互联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腾讯创新中心越来越受人指责,已经达到了不抄国外抄国内的地步了(滔滔与饭否);腾讯越来越有作秀的嫌疑,越来越让人觉得他的空洞,而搜狐之前虽然作秀频频,但现在却是实实在在地在展现实力了。      搜狐为战略发展而创新,为创新而研究;而腾讯不知为啥创新,为创新而抄袭(这能否叫得上创新还值得商榷,不用说我曾经负责的“搜果网”应该是比腾讯问问更好的创新产品了,“东方护照”那更应该是伟大的创造性产品了,说这话,我都觉得寒意十足,腾讯却大言不惭,且大张旗鼓),这便是质的差别,这多少可以决定未来的竞争格局。      如果腾讯照这样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会爆发出严重的危机,不仅是现在的与各大巨头的交战,更重要的是没有为未来的发展进行战略布局,而是走一步算一步,这样的腾讯非常危险。      易趣曾经占有中国C2C交易60%多的份额,但到现在仅剩下可怜的5%的份额了,连拍拍都比不上了,再辉煌也不可避免被对手打下去。我希望腾讯能好好发展好,希望腾讯能看清自己当前的迷局,不要自视甚高,不要自我陶醉——那些不够格的产品,显得腾讯很幼稚,最好不要摆出来,如果没有好产品,那最好不要说腾讯有所谓的精英团队的创新中心。      真正把创新中心真正当自己的战略前沿来对待,这才是竞争之道。腾讯研究之四:腾讯战略的SWOT分析发表时间:2007年09月05日23:03目录  Content 腾讯(Tencent)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1、腾讯的优势(S)    腾讯具有极大优势继续发展壮大2、腾讯的劣势(W)  在某种程度上,腾讯有着劣势3、腾讯的机会(O)    中国就是最大的机会4、可能的威胁(T)    竞争一直存在着,而且不会停止5、结      论(C)        腾讯能实现心中的梦想附:腾讯产品对比表      腾讯现有产品与其他服务商对应表腾讯的优势  Strengths毫无疑问,经过长期快速发展的腾讯具有极大的优势1、拥有巨大的注册用户数量和海量的用户数据2、QQ品牌对网民的强影响力和QQ用户的强粘性3、有全面且比较成功的产品线4、具有成熟的互联网服务经验5、腾讯具有优秀的研发能力6、腾讯具有管理海量数据的经验7、稳定充沛的现金流及连年优异的财报,投资者信任感强    另:    腾讯还具有更多相对而言的优势,如形成了Q文化,形成了通用虚拟货币Q币等,无法逐一列举    腾讯的低调务实等,也应归为优势,但并不属于客观上的优势    还有如即时通信使用户节省电信通信费用等这些优势是发展的基本优势,在此不予以列举腾讯的劣势Weaknesses(1)1、要有更好的战略执行    腾讯的战略目标是:在线生活,要打造家庭、学校、工作三大产品线,但从腾讯推出的一个又一个产品来看,腾讯的战略被架空2、对IM软件的本质应当有新认识    IM软件并不是大家所公认的是沟通工具,IM软件应当是管理工具,IM是人际关系管理软件,不同的IM软件管理不同类型的关系,沟通是功能之一3、全面铺开的业务不仅让腾讯分散了精力,还收效甚微    腾讯涉足了诸多领域,虽然腾讯的进入是基于战略防御,虽然对产品并没有盈利要求,但却难以产生竞争力,容易被对手压制,形成鸡肋业务腾讯的劣势Weaknesses(2)4、产品推出缺乏目标性,用户需求被搁置     腾讯一味跟着市场走的跟进策略,使得用户需求被架空,创造需求、发现需求、跟随需求可能都有效,但根本点“满足需求”没有实现,如TM目前处于边缘,很大程度上因为照搬MSN,而没有认真挖掘办公的需求5、腾讯的用户基础使得腾讯面临转身难题    “三低”用户是腾讯的一个特点,形成这样的用户群体实际上是由中国网民的整体状况决定的,但用户群体客观上左右了腾讯的策略6、进入并不熟悉的内容行业对腾讯是巨大考验    腾讯逐步在发展QQ.com,这些业务经过了一轮快速发展,逐步进入到瓶颈阶段,尚需要实现比较大的突破,如何走好十分关键腾讯的机会Opportunities腾讯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重量级巨头,但中国的经济环境仍然赋予腾讯高成长的可能,腾讯能实现与中国移动之间的Google与AT&T比值  1、宏观环境      1.1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1.2和谐社会将促使网络规范更加严格      1.3中国互联网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1.4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1.5中国社会由人口红利期向负债期过渡  2、企业环境      2.1中国企业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2.2企业越来越需要有效的传播方式      2.3互联网的价值已得到企业的认可,企业对互联网的投资将进一步加大  3、用户环境      3.1网络服务已经启蒙并深入人心,网民需求得到有效刺激      3.2中国网民渐渐成熟      3.3互联网已形成产业价值链,并应用化      3.4技术的进步使得用户需求满足的可能性增加可能的威胁Threats1、竞争升级互联网的竞争不再是宣传的竞争,而是应用如何满足需求的竞争了    1.1互联网竞争升级表现在宏观上就是在多个大型集团型公司之间展开角逐,这些竞争的消耗是巨大的    1.2互联网新产品层出不穷,发展越来越加速,要跟上发展,需要投入巨大    1.3互联网的理念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以个人或企业为中心的理念,为个人或企业提供服务是非常重大的变化    1.4小公司的不断涌现,从不同层面挖掘需求,他们都有发展壮大的可能,这些客观上对腾讯形成影响    1.5百度30W年薪、盛大奔驰汽车,淘宝将免费牌打到底,百度持续垒高搜索壁垒,盛大对网游持续创新,这些都使腾讯不得不长期战略作战    1.6国外实力竞争者不容忽视,要避免步手机、电视、电脑先盛后衰的后辙2、网民本质 网民的本质是善变的,哪里的服务更好,他就将流向哪里,而且流动的速度很快    2.1100个QQ用户中,毕竟还是有10多个经常用MSN,还是有大约10个用阿里旺旺,这说明了QQ依然不是唯一的选择,当用户其他的需要更有意义时,用户不会使用QQ,而会使用其他IM    2.2互联网的本质是互通的,因此疏导的作用应大于堵截,因此MSN与QQ的互联互通上,腾讯的最佳策略应是变被动为主动领导行业互联互通3、投资变化风投扶持起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从各个方面对腾讯造成威胁      3.1风险投资加强挖掘、扶持小公司,并且更多做战略投资,使得竞争越来越趋于长期性结      论Conclusion1、对“在线生活”具体定位2、主动把握上游,开放下游3、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腾讯实现“在线生活”的崇高愿景应表达一种生活的状态,那就是:快乐!快乐的Q生活、Q工作,腾讯可以实现这样伟大的愿景附  录:腾讯产品对比表产品观点:IM是工具,博客是中心,邮件是载体,内容是核心1、总体业务      QQ.com      新浪、搜狐      QQ              MSN、阿里旺旺等      大型游戏    盛大、九城等      休闲游戏    边锋、联众      拍卖            淘宝、易趣等      搜索            百度、Google2、重要业务    博客            MSNSpace等    移动增值    空中网、Tom    互联网增值  Cyworld等    WAP网        捉鱼、3G.com    企业通信      Lava-lava等3、资讯(种类太多,不一一列出,仅列举有代表性的、容易盈利的)    新闻——————————新浪新闻、Sohu新闻等    数码、电脑等——————泡泡网、太平洋电脑等    汽车——————————太平洋汽车网、车行天下等     旅游——————————携程、芒果等    房产——————————搜房网、焦点房产网等4、应用(应用太多,不一一列出,仅列举常见的基本应用)    网络硬盘————————Mofile等    相册——————————网易相册、POCO等    支付——————————支付宝、贝宝等    下载——————————迅雷、快车等    邮箱——————————163邮箱、Yahoo、Gmail等5、休闲(应用很多,不一一列举,仅列举兴起时间不太长的)    播客——————————土豆、56等    直播——————————PPlive、PPstream等    交友——————————百合、世纪佳缘、51等    音乐——————————新浪乐谷、酷狗等    电子图书————————起点、榕树下等6、新产品:未列举,如问问、滔滔、书签、QQTalk、QQ医生结语:腾讯巨象,用新的方式起舞腾讯研究之五:从Q-zone的升级看腾讯的战略布局阅读(364)评论(12)发表时间:2007年09月07日00:21      2007年9月4日,腾讯不幸被我捕捉到一次小小的升级。腾讯此次对Q-zone进行的升级(9月5日还存在部分Bug,如插件图片不能正常显示,访问者列表不能正常显示等,第二天已修复。另外有个变化是,访问者列表及访问数必须要刷新页面才会刷新,而不会如之前点击相应链接就自动刷新了,这意味着Q-zone开始生成静态页面,也意味着Q-zone可能会改变之前不被搜索引擎收录的策略了,这个变化对QQ空间影响将非常大,目前尚不得而知,只是推测),虽然是小小的,但这次升级却鲜明地体现着腾讯新的发展战略。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Q-zone升级了些什么:      1、加入了一个系统公告显示区      2、增加了社区、博客、活动三个信息显示区      3、Q-zone开始显示用户的访问记录      4、增加了随机访问和指定号码访问      5、改进了部分小功能,如验证码输入框、回复框及编辑器使用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编辑器      6、对日志进行往期归类       可能还有部分小功能我可能没有注意到,如相片的鼠标Alert文本显示,不知道是不是这次增加的,相片的阴影显示似乎取消了,此次升级相对上次升级来说,更能明确地体现腾讯的战略意图(上次增加的功能是小纸条、相册圈圈、图志等功能)。      我们注意到,腾讯最近发布的“大品牌,大回响”战略,宣布要提升品牌影响力,要提升品牌广告的收入。那么腾讯的着力点在哪里呢?      腾讯的定位十分鲜明,QQ以及QQ.com的用户群体集中在10几岁到20几岁的年轻人,这群人是一群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将是将来的消费的主力,因此,在腾讯上进行品牌广告的是一些时尚类或消费类的产品公司,这类公司产品的重点针对对象正是这批人,而且这类公司着眼于长久,进行品牌忠诚度培养,因此他们愿意到腾讯进行投资。      那么,腾讯是怎样具体实施“大品牌,大回响”战略的呢?      我们关注到QQ门户的变化其实不大,似乎看不到腾讯的具体实施。对,门户上面是没有多少变化的,要有变化,也顶多是腾讯更多地加强了与大型机构的合作,参与更多的大型富有影响的活动中去,提升了QQ.com的影响力,可能到门户上打广告会要稍微贵了一点;频道方面可能是加强了频道资源的开发利用,或者增加了频道,增加广告投放量,这些我没有具体去考究。      那么腾讯实施的品牌战略的着力点我们必须要对QQ.com的流量进行分析。我查阅了一下QQ.com的流量构成,以下是2007年9月6日QQ.com的流量构成(数据来源:alexa)。      qzone.qq.com      22%      ent.qq.com          8%      news.qq.com      8%      lady.qq.com        7%      qqshow.qq.com    6%      mail.qq.com        4%      photo.qq.com      4%      qq.com                3%      book.qq.com        3%      imgcache.qq.com2%      为了让大家能更清楚这些数据的含义,我们也看看Sina的流量数据。      sina.com                          71%      macau.sina.com                9%      news.sina.com                  5%      mail.sina.com                    2%      chinanews.sina.com          1%      bbs.sina.com                    1%      home.sina.com                1%      vip.sina.com                    1%      financennews.sina.com    1%      english.sina.com              1%       我们看到QQ.com的流量来源比较分散,占据第一的流量源是QQ空间;其他排名靠前的流量来源基本上都带有腾讯网站的鲜明特色:娱乐化。而新浪的流量来源却非常集中,大多数人访问新浪是从输入www.sina.com.cn进入首页开始的,人们心目中是记得新浪的网址的,尽管QQ的域名非常简短易记,但用户并不从此直接进入首页,所以对广告商来说价值不大,因此我们看到了腾讯尽管流量位居第一,但广告收入却远低于新浪和搜狐。      所以,腾讯实施品牌战略的首要目标就是QQ空间,强化QQ空间对流量的贡献,对直接提升QQ.com的流量具有明显作用,对提高品牌广告收入具有决定性影响,而基于QQ用户的特点和QQ空间的用户特点,腾讯此次升级当中增加了在制作网站当中非常简单,但对于腾讯营收却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链接:社区、博客、活动、系统公告。这几个链接直接提供有关QQ空间的资讯内容链接,同时“活动”链接直接针对用户投放品牌博客广告(不知是否是自动分析用户特点而进行的单点投放),围绕这几个方面,腾讯作了精心布置,正在大力推进Q-zone的建设力度。这与我之前的预测一致(参见前面SWOT分析中的产品观点)。      可以看出,腾讯在逐步扶持发展QQ.com的同时,正依据实际情况,从QQ空间出发,一方面提升用户的体验,增强QQ空间的粘性,获得稳定的QQ空间用户,提升虚拟物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加强品牌广告的投放力度,有针对性地投放适合于QQ空间用户的广告(如首期推出的几个品牌博客广告是:名爵汽车、长城显示器、高露洁、芒果网、361°,这几个品牌显然是QQ用户年龄段内可以消费的品牌,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缓解QQ用户由于年龄的增长而造成的虚拟物品消费流失。      那么,我们可以看出,腾讯此次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点就是Q-zone,也就是我曾经所提到的腾讯的产品战略:IM是工具、博客是中心、邮件是载体、内容是核心。我们已经看到了腾讯在这些方面加大的投入了。      QQ作为客户端软件越来越成为了QQ资讯的一个重要整合平台,在QQ上集成了非常多腾讯的服务,作为QQ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再加上推出新闻和迷你门户,腾讯构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资讯及服务入口,因此QQ除了作为聊天的工具和展示虚拟增值物品的窗口外,也成为了资讯服务的重要工具;      Q-zone作为腾讯的博客,不是一个单纯的文章发布场所,这里附加了腾讯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虚拟增值服务,为广大QQ用户所喜爱,因此是腾讯的重点业务,在不断加强其功能和改进其体验;同时由于Q-zone对QQ.com流量的非常大的贡献,腾讯将其置为中心是必然的。腾讯在发展个人虚拟增值服务的同时,还在大力发展企业博客,我们在首期Q-zone活动广告里所看到的品牌均是广告商的品牌博客,这方面可以进行广告创收。      那么邮件呢?现阶段我们还看不出腾讯有大的动作,但我们在将来一定会看到。现在腾讯正在逐步改进邮箱,一步步地在财付通、拍拍等服务中提示用户使用QQ邮箱。我们可以想见,QQ邮箱必然会在将来作为基础性的配置,在实现与其他服务商服务共享,不久即可预见的即时通信互联互通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QQ号码不是所有服务商都通用的,但邮件却是全世界都通用的,任何一个邮箱地址都可以发送给任何一个邮箱,邮箱服务作为这样具有优势的服务,势必会得到腾讯的重视。       内容当然是核心,这无须赘言。有好的内容才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腾讯一定会加强内容建设。这从我们目前所得知的信息来看,腾讯已经开始了行动:一方面对于官方内容的建设力度在加大,比如越来越多地参与重大事件的过程,越来越多地与内容供应者合作;另一方面在大力加强社区的建设,比如建立Q吧、建立问问、建立滔滔、建立搜吧、建立QQvideo等等,腾讯在这些方面势必会大力吸引用户参与社区构建,提高社区内容数量和质量。      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QQ的“大品牌,大回响”战略的实施基点了——QQ空间就是其战略实施的基点,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可以应该能看到腾讯不断强化QQ空间的功能,会不断增强其扩展性,将QQ空间作为个人信息平台的中心节点以及品牌广告的实施终端来强化。      腾讯不断推出基于社区的新产品,不断对QQ空间升级,不断参与大型活动都是这个战略的实施要点。那么,腾讯的战略布局我们也就可以清晰地看得到了:      腾讯将品牌广告、虚拟增值、电子商务、游戏、搜索广告作为了未来收入的五大收入来源,现阶段重点需要提高品牌广告收入,以规避在电子商务、游戏、搜索方面的强劲竞争,同时延缓虚拟增值的衰减周期,以期培养电子商务、游戏、搜索未来的竞争力和进行企业即时通信的投入,形成未来新的收入增长点。      不难看出,我们苛责腾讯的抄袭问题,源自于腾讯电子商务、游戏及搜索方面的受阻,这方面投入大而回报为低;虚拟增值逐步进入衰退的周期,收入将会趋于减缓;而品牌广告是腾讯目前能快速做到的实现营收的业务,而且腾讯也非常善于做运营,所以,腾讯选择了将品牌广告作为其近期的战略重点,而这个战略的实施关键在社区,而社区的关键在于内容,内容源也就将来自以上所说的腾讯新开发的各种抄袭产品了(腾讯已经顾不上大规模投入新产品的开发了,全线作战使得腾讯相当被动)。腾讯实施的“大品牌,大回响”战略为未来实现三位一体(家庭、学校、工作)以及“在线生活”提供保障。      在此,我不想评价此战略的正确性。但从前马化腾说过:“无线有100多亿元的盘子,我们必须进去;网游有70多亿的盘子,腾讯不能放弃;广告有30多亿的盘子,腾讯不能放弃;腾讯不能放弃的还有搜索、电子商务。”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便隐约感觉到腾讯应该是由于开始的贪大求全而后悔莫及了。      在当前阶段,腾讯救火的品牌战略是正确的,但腾讯之前的全线作战的战略却是错误的。正是由于“全线作战”的战略导致腾讯今天必须通过品牌广告来弥补曾经的战略失误。腾讯形成了多少鸡肋业务呢?我们明眼是看不到的,但我们推测得到,腾讯进入电子商务和游戏是绝对冒进了的,而此时的腾讯,已经无力大力投入研发,开展前瞻性研究工作,只能进行快速跟进开发,腾讯的战略一再地变化,显示出腾讯对自己的未来都很是飘忽。      没有一个坚定的战略目标指导腾讯的方向,腾讯,非常危险。腾讯研究之六:腾讯拍拍被淘宝压制的原因分析阅读(475)评论(17)发表时间:2007年09月09日03:41      最近一段时间舆论说电子商务C2C格局发生了变化,成为格外让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C2C市场交易额超过100亿,另一方面腾讯拍拍超越了易趣,成为了中国C2C 市场的老二,这引发了不少人的兴趣。      就我这段时间亲自体会腾讯拍拍来看,腾讯着实在加强拍拍的推广力度,大家可以注意到,只要在过去注册过拍拍的账户,则该用户QQ面板上的拍拍图标就会自动点亮,财付通也是如此,都自动点亮了。看样子,腾讯是花了功夫的。我相信以上那些数据并不假,如有出入,也相差不大。      然而,腾讯确实值得为自己这些看似很好,却非常糟糕的表现好好反省一下。      腾讯太过于相信自己的庞大用户,太认为这些用户具有的价值了,我先用数据和体验来说明一下。      最新的数据表明,C2C市场上,拍拍以9%的份额占据第二,易趣则跌落到第三,份额为7.2%,而老大淘宝则继续保持了增长,达到了82.95的份额,市场几乎被这三家瓜分。拍拍好不容易到了第二,值得拍拍好好庆贺一下。      在正式推出之前,拍拍从2005年9月12日开始试运行了半年,到2006年3月13日正式对外运营。我非常有幸成为了拍拍的第一批用户,我大约是在05年9月15日左右注册了一个拍拍账户,不过,那时候,手头没什么资源,没怎么用过拍拍,闲置了好久,直到最近我有一个闲置的打印机,想卖掉,才想起我的拍拍账户来,正好我这段时间也在研究腾讯,所以,把东西挂到网上开卖,体会一下拍拍的购物。当然了,由于我的出价非常合理,东西非常好,还是有10个人看了我的东西,并有人把它买了下来。从我到网上Copy了一个图片,抄了一段打印机介绍文字把打印机挂到网上,到有人出价拍下用财付通付款到财付通,到我叫快递公司发货、到买家收货确认财付通打款给我,到我回评买家结束交易,整个过程是3天时间,交易还算顺利,没有什么麻烦。      稍微体验了一下拍拍的功能,其实说来说去,跟淘宝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多了对QQ的支持,多了QQ面板设置、Q-zone设置等宣传平台的设置功能。这些功能方面的东西大致上没有多少区别,我没有详细去考究了,相信拍拍再怎么做,也不会超出淘宝的框框架架,即使有超出,也不会是富有革命性的变化。我不用当测试员来测试拍拍的功能与淘宝哪个好,因为,早已有非常多的电子购物用户完整地把拍拍与淘宝给测试过了。      拍拍从正式上线到现在,经历了两个对拍拍非常有利的事件。      1、淘宝推出“招财进宝”计划。这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拍拍趁机推出了“蚂蚁搬家”计划,趁火打劫了一番,后来演变成了淘宝与拍拍双方的公关了,后来淘宝在公证处的公证下由网民投票决定“招财进宝”的去留,最终淘宝还是比较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拍拍从淘宝的内乱中火中取栗,小获收益。商业上没有什么道德可言,从这样的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拍拍获得了一次发展机会。      2、易趣被Tom并购,进行闭门思过,进行系统改版,将国外服务器转换成国内服务器。易趣经过长达9个月的沉寂,终于在最近推出了新的C2C平台。而这几个月的时间,易趣的份额不断下降,一部分被淘宝蚕食,另外一部分则落入拍拍的腰包,拍拍也获得不少的发展。      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一年半的拍拍,终于在腾讯所认为的庞大QQ粘性用户,有着客户端终端优势的情况下,获得了市场9%的份额。       以下是最近正望咨询(吕伯望)发布的07Q1的市场份额调查数据(我们假设其调查数据准确,可以依据):  “计划增加投入、减少投入或关闭现有店铺的京沪穗卖家中,淘宝卖家在这三项的比例分别为25.2%、5.6%、7.4%;拍拍分别为16.1%、5.8%、11.7%;而易趣为10.3%、10.7%、26.1%。报告称,这一数据预示着易趣将进一步衰落下去。”      从这些数据来看,我们看到拍拍即使依托庞大的QQ用户,也依然没有吸引人去开店的吸引力,而淘宝虽然占据着80%几的份额,按理多少得分拍拍一点吧?可是很令拍拍失望。而以上数据还须扣除双店运营(即既在淘宝开店又在拍拍开店)的店主。那么拍拍的实际吸引力是多少?没多少。      据拍拍负责人湛炜标介绍,在2007年4月的时候,拍拍的用户已达到2500万,而淘宝为2700万,他说,用户数超过淘宝是必然的,按道理来说,到现在9月份了,应该也早超过淘宝了,我相信拍拍的推广能力,这区区200万用户肯定是小菜一碟。那么按最新的市场份额来算,假设淘宝与拍拍用户数相等,那意味着拍拍9个用户才能产生淘宝1个用户的交易额,而拍拍的这些交易额却比易趣在06年Q1的还少,这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在此就不必言明说是讽刺拍拍了。        实际上从调查中以及论坛、博客等地方搜集过来的用户反应来看,淘宝是大多数用户的选择,对淘宝虽然也有不满之词,但多数使用淘宝还是满意的。从商品种类、商品数量、人气度、用户界面、操作便利、信誉评价、交易保障、支付物流、客户服务、商业文化等这些基本的功能上我不想多说什么,拍拍抄得很完美,甚至抄得更好,如果从这上面看淘宝与拍拍,那两者几乎没有太多区别,而拍拍的用户似乎更多,而且有QQ和Q-zone的宣传平台,照理拍拍应该超过淘宝才对。但以上各个方面淘宝都有着高出拍拍很多的好评,因此,淘宝继续地领涨着C2C电子商务,继续扩大自己的优势,继续压制拍拍。       那么,业界及我对拍拍非常失望的原因是什么呢?倒不是因为拍拍的份额不够多,而是因为腾讯的气焰过盛,老感觉自己手握重兵的心理,以及不考虑用户需求的事实和运作的结果。      实际上,腾讯之所以会全面铺开业务,之所以会遭遇游戏失败的寒流,之所以会在淘宝面前抬不起头,正是因为腾讯过分自信自己手中的QQ用户,太拿这些用户数当一回事了,以为有了QQ用户就会“插跟扁担都开花”,对,王雷雷是说过这么一句“羡慕”腾讯的话,但腾讯千万不要太当真了,人家恭维的,是贬义词,说的就是拍拍其实就是一根扁担,哪是什么栋梁。      我相信,腾讯在推广拍拍的时候一定没有好好地研究过用户需求,冒失地进来,虽然取得了9%的份额,虽然运营百天即进入世界网站排名500强,但那又说明了什么呢?照易趣的暗淡和腾讯的用户数量以及腾讯那么满满的信心,腾讯今天的情况完全是失败了。我认为,腾讯遭遇如此情况是必然的。      1、腾讯有大量QQ用户是没错的,但这些用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腾讯却没有搞清楚。      2、社区与商业区的区别是什么,腾讯没有搞清。      3、商业是什么,腾讯没有搞清。      我来分条陈述拍拍失败被淘宝压制的原因。      1、腾讯QQ用户的关系是强关系!因此腾讯在做QQ秀等增值业务的时候很得心应手,因为QQ用户展示自己的形象给自己的好朋友看,获得朋友的夸赞或羡慕是能满足用户的心理需要的,这种熟悉的人群关系不依靠利益维持,是一种很强的固定关系,这种关系发展下来是非常可靠的人际关系,人们在这种关系下最重要的是取得心理上的满足与需要,因此展示虚拟形象等能满足用户心理需要的增值业务在这种强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很快。然而,电子商务却恰恰是一种弱关系!商务需要靠利益关系维持,在明确的利益之下,做生意是更容易的,商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双方的利益目的,而如果在强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商业行为,则双方利益的满足程度都将降低,卖方可能损失金钱,而买方可能损失情谊,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所以,在现实世界中,如果涉及到商业行为,都会回避这些强关系的干扰,因为弄不好生意不成仁义也不成就会很糟糕。所以,商业行为中,只有做生意做成朋友,而不会有做朋友的生意,这点是决定性的。      体现在QQ中,腾讯认为将拍拍的购物信息显示在面板上会有人感兴趣吗?有,那大多是好奇,但不会是想购买。QQ上要么是很好的同学朋友,要么是随便聊聊的人,要么还有很多陌生的不认识的人,这些人无一会产生购买的想法。同学朋友不会购买,因为一旦购买,就会担心产生后顾之忧,怕影响双方之间的关系;随便聊聊的人不会购买,因为你们平时聊聊天很开心,没有其他想法,但一旦产生购买关系之后,就会由普通朋友关系变成买卖关系,这种买卖关系是需要承担责任的,所以双方关系可能由于不慎而受到影响,为了规避这样的事情发生,随便聊聊的人也不会产生购买的冲动;陌生人更不会购买,你加了他,这么久了你连话都没跟他说过两句,更不用说买你的东西了。所以,你看,腾讯,你是否做过研究呢?我相信我的判断,一股淘金子的冒进主义冲动了腾讯。      2、什么叫社区,什么叫商业区,我想腾讯也不清不楚。作为一个将要做生意的人,他将会把店子开到哪里?是开到没有什么店子的社区还是开到商业区去?我想,在一般情况下,此人一定会将店子开到商业区,即使租金要贵很多,竞争要大很多。为什么?      其实我们不要认为店子多,竞争多就是坏事,相反,这是好事。      一、店子多,商品多,对购物者的吸引力是增大了的,购物者会选择去商业区购物,而不会选择去社区店购物,因为店子多,购物者可以有所比较,能挑选到自己需要的,因为购物的时候,除了明确的某种东西(比如说要买一罐可乐,你只能买百事可乐或可口可乐,所以社区店通常就以这类明确的产品作为主营产品)外,多数人不会有准确的想法自己到底要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多数买东西都是比出来的;因此,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皮具市场里可以聚集上千家做生意的商户,而他们做的都是皮具生意。你如果要采购皮具,你一定会选择去皮具市场,而即使你身边有一个店子可以满足你的需要,你也可能不会去买。      二、店子多,人多,去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不管是来买东西还是不是来买东西。人有一种乐群心理,人们喜欢聚在一起,这样热闹,想想为什么闹市区总是市中心商业区?是因为他首先作为中心商业区然后才成为闹市区。有看到过闹市区没有大型商业中心的没?中心商业区天然有一种吸引力,人们即使喜欢在人少的环境中休息,但却会喜欢在人多的环境中购物。商业中心区一定配备了比较完善的购物环境和各种设施。而事实上,还会有很多人,来这里仅仅是想来走走看看,而不想买任何东西。      三、店子多,商家的竞争就会激烈,消费者获得实惠的可能性就更大,因此,作为精明的消费者而言,他会选择店子多的地方。货比三家不仅是精明消费者的行为,更是一些人的爱好,这就叫购物。       四、店子多,对外的整体影响就会加大。比如上海南京路,我们虽然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店子,但我们肯定可以推测他那的店子一定比五角场要多,因为南京路成了商业街的代名词;比如深圳华强北,我们买手机应该不会跑到哪个小店里去买吧?我也相信有人开店也绝对不会在社区里开个手机销售店,他绝对会选择开到华强北去,即使华强北做手机生意的可能已经上万户。因为,人们买手机都会第一就想到去华强北。      那么,腾讯所占据了这么多用户的地方叫什么呢?这叫社区。腾讯近期的战略“大品牌,大回响”战略是正确的,加强社区建设是腾讯能做到的;但作为一个商业区,腾讯的社区就不大合适了。不仅淘宝占了先入的优势,拍拍还进行抄袭模仿,更把自己降格了,根本就形不成商业区。淘宝就是一个商业区,有着商业区的鲜明特征,而拍拍的出路只有进行创新,像当初淘宝完美地解决了购物的支付问题,才在免费策略配合下把易趣打得一蹶不振,拍拍的抄袭和模仿只能越来越加强淘宝的中心地位,根本奈何不了淘宝。      3、什么是商业?我估计腾讯只恐怕是不清楚的。      商业不是一群人在这里就可以有商业。商业是带有一个明确目的的进行利益重新分配的行为。关键点就是:目的、利益、重新分配。但从腾讯的策略来看,从腾讯过去说免费多长时间、搞什么蚂蚁搬家等等,腾讯仍然是一个初级玩家,对商业不懂。      腾讯能说出拍拍免费的目的是什么?我估计恐怕是说不出。要说也绝对是说淘宝免费啊,易趣因为收费被淘宝击溃之类,所以我们要免费。如果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认为拍拍不如不运营了,老活在淘宝的阴影下,那多不爽快,还搞出“蚂蚁搬家”这样让人耻笑的趁火打劫的事情来。淘宝现在已经进行品牌店直销了,拍拍还踏步在淘宝今年年初的水准,这样人家更新一下你就改一下,何时才能赶到头啊?遥遥无期的。      为什么免费?第一、用户进行商业活动,来拍拍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而不是无聊,免费的动宾搭配的焦点是费用,基于费用的目的;第二、用户的利益就是尽量少的费用产生尽量多的收益;第三、重新分配的含义就是免费意味着拍拍不参与分配,减少了中间环节损耗。因此,从用户的角度考虑,拍拍进行免费策略是基于商业的目的。      这样来理解拍拍的免费,才是真正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的,否则,拍拍永远是竞争不过淘宝的。因为淘宝懂得要让用户赚钱这个根本目的,因为淘宝懂得他们做的是商业,因为淘宝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的!而拍拍仍然很肤浅地以为腾讯的用户数量如何如何!拍拍永远是从他自己考虑,可以做过淘宝吗?不可能。      凭什么叫QQ用户去拍拍买卖东西?      真不太好说腾讯。有时候觉得他默不做声是踏实务实,可到头来一看他出来的东西,却相当让人失望。当然了,腾讯自己肯定会认为是务实的,因为这能让腾讯节省大量的费用,获得不少的收益,然而,腾讯的务实就如我在“互联网的务实主义”一文中所指出的,这是主观上的务实,而如果要求得长远发展,需要客观务实,也就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但腾讯做的从来就是以自己为中心,却号称是为了满足亿万用户的需要。      拍拍目前的失败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你说,用户用淘宝用得好好的,你开出一个拍拍来,是满足QQ用户的需要了吗?恐怕未必。淘宝难道就没满足用户购物的需要?QQ用户难道就不会用淘宝?拍拍不过是为了满足腾讯赚钱的欲望而出来的一个冠冕堂皇的产物罢了,谈不上哪个用户需要拍拍。       而如果拍拍真的认真考虑了用户的需要,进行了电子商务上的创新,或者给出了更好的商业模式能让用户更好地开展网上购物,这样才是真的满足需要,而大家看看拍拍,除了Logo不同,跟淘宝又有什么两样呢?你能说腾讯是为用户考虑吗?太悲哀了。      拍拍被压制是必然的,且不说淘宝是非常有经验的电子商务运作高手,就从拍拍以自我为中心,不从用户的根本利益的出发点来说,拍拍永远别想超过淘宝,超过了淘宝除非淘宝不干这个了,有QQ又怎样?有QQ用户又怎样?用户不会为了贪图这么一点与QQ结合的小便利而去用拍拍。      腾讯老是拿自己的用户量说事,老觉得这个了不得,做什么业务都以亿万QQ用户为前提,这个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我不止一次地敲腾讯的警钟,我也非常反感腾讯这样的做法,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腾讯不出几年必定会沦落的。而现在,腾讯又在自我思想的指导下,开展门户策略,真不知道腾讯是否真知道用户需要的“在线生活”是怎样的?腾讯是否有过用户“在线生活”理解的调查,是否有过对“在线生活”的论证,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做“在线生活”?腾讯品牌策略能构成“在线生活”的一个部分吗?学校、工作、生活,为什么要这样构建未来的服务?抄袭的那些产品是真的是“在线生活”的组成吗?如果整个腾讯产品服务提供的就是一种在线生活的话,那么不用腾讯提供,把各种服务提供商集合起来,他们早就实现了“在线生活”,腾讯这样搞没有意义。不是因为用QQ统一一下就是“在线生活”,而不用QQ统一就不是。      我想,腾讯的这些决策,只恐怕是脑袋一热想出来的吧?有句话我记忆深刻:“无线有XX的盘子,游戏有XX的盘子,电子商务、游戏也不能放弃。”腾讯没有这么多才多艺。你看阿里巴巴至今只做了一件事:让生意不再难做,就专注地做这么一件事,阿里巴巴已经取得伟大的成就,而且为整个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事情却还远远未做完!腾讯的事情就做完了吗?我看就连IM都还没做好,更别说其他的了。      而拍拍,不要再去搞什么“蚂蚁搬家”了,把做人做事的基本功练好,认认真真做人,扎扎实实做事,为用户考虑一切,这样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行商先做人,大成因有德。腾讯研究之十:腾讯的核心竞争力:强关系社会关系——社会化网络狂潮的理论思考    很久没有写分析文章了,自从10月初写的关于淘宝的文章后,到现在已经3个月了。每次被朋友们问起的时候,总觉得心里少了点什么,其实也很想多写写,但苦于工作和学习比较忙,没有太多时间去更新,而我每次写都不会随便地去写,总是在写的时候想一想这个问题是什么,我要解决什么,我希望朋友们在看到我的文章后会觉得有用,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其实这些分析腾讯的系列文章已经计划了很久,心中也早就打了腹稿,但就是迟迟未能下笔,让大家久等了,很对不起大家的期待。    在此,我谨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不吝赐教,进行探讨,与大家一起提高(注:文章本打算用以前定的名字:SNS,鲜花天然为腾讯开放,但本文更多的是一些理论性的思考,因而改了名字加了附标)。     在早段时间Facebook被爆炒火得不行的时候,其实我也曾想说两句,因为在校内还是刚上线不久没有名气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校内,而那时候我们已经抄袭过一遍Facebook(那时候Facebook没放开注册,我还是通过一个美国朋友的学校Email帐号才可以使用,当时就已经很火了,时间是2005年末),但由于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我们是在香港),我们的发展和校内的发展截然不同。我们采取的是务实的方式来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活动平台,博客、相册之类的功能全部砍掉;而校内则紧紧地跟随Facebook,采取抓流量引投资的方式来发展。那时候我们也重点研究过校内的发展,同为模仿Facebook,但产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原因就在于社会环境的不同。    就香港特殊的环境(人们网络活动不积极,但社会活动多,社会活动设施齐备,社会基础较好),我们那时候采取了变通的策略,主抓活动,事实证明变通是恰当的;而从现在来看校内,与Facebook几乎完全相同,最近看到校内上了Marketplace,但很多功能,如插件这些,可能校内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校内的功能主要收敛于与网络相关性比较大的博客、相册、社交关系等比较成熟的互联网应用方面,这样教育用户的成本也比较低,事实上也证明校内这样也是正确的,因为国内线下活动环境非常不成熟,大家大多进行网上活动,校内的策略对于校内的快速圈地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但事实上,如果校内如此地发展,那么他的后继力在哪里呢?因为校内可以抄到的产品,是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可以抄到的,产品本身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校内的壁垒就是一个谁早入谁晚入的问题,这似乎也不算是什么壁垒。竞争对手是谁?    校内的问题可以归结为SNS的问题,说到底,凡是做人际关系服务的服务商都是校内的竞争对手,而最大的竞争对手莫过于腾讯了。    如果我们认为腾讯只是一个IM服务提供商,那是我们看得太简单,那我们就只是把腾讯看作成了一个论坛,上面可以私聊罢了。腾讯事实上是最大的SNS服务提供商,QQ做的就是人际关系管理。我在之前的SWOT分析中就提到过,QQ是一个人际关系管理软件而不是聊天软件,即时通信只是其基本功能之一,这个软件加载了各种梳理和保证人际关系的服务。QQ上承载了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    很多人在研究腾讯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大家怎么研究来研究去,总会发现腾讯在每个方面都不是最好的,除了用户数量以及用户数据之外。那么腾讯的竞争力是用户数吗?除了用户数之外,大家似乎发现不了其他更好地说明腾讯竞争力的数据了。    我觉得腾讯的竞争力本质上不表现在用户数上,而是表现在用户数的后面,用户数仅仅是一个指标。腾讯真正赖以发展的基础是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扭结在一起的强关系(参见腾讯分析之六:拍拍与淘宝篇)。一群松散的用户是没有用的,只有这群用户相互之间不断交流,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他才真正成为竞争力。如果说新浪的用户有多少和QQ的用户有多少这是不可类比的,腾讯可以凭借这些用户围绕用户的人际关系处理这个核心做更多文章,但新浪不可以,因为新浪的用户不是强关系用户,相互之间没有依赖关系。    所以,大家如果要竞争腾讯,拿其他产品来抢他的用户是不对的,竞争不过腾讯的,除非这个产品的确可以让大家更方便地处理他们的社会关系;虽然陈寿福本无意与腾讯竞争,但只有陈寿福做的是正确的,他凭借腾讯的用户来分享腾讯的收入,对腾讯产生竞争,所以腾讯很害怕陈寿福,因为陈寿福根本就不用考虑用户强关系的壁垒,腾讯最为坚固的壁垒对陈寿福没有任何作用。     为什么在早段时间的Facebook的评论狂潮中大家似乎都忽略了腾讯,腾讯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力是很强的,尤其是在SNS上。看上去,腾讯提供的是个人关系管理的服务,但实际情况是,腾讯的个人关系已经固化为现实中的关系,这是一种高度稳定、社会化的关系。事实上,腾讯是中国最大的SNS提供商,早就在SNS网络上一路先行,紧紧围绕着社会化关系做了大量事情,像QQ秀、移动QQ、QQ空间等等,这里也不对校内和腾讯交锋谁胜谁负作评论(两者实际上一个是从个人做到社会,一个是从社会做到个人),我心中最好的是两个都发展起来(校内也在紧锣密鼓地做IM,以实现沟通的即时化),在竞争中为中国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文章接下来我主要阐述一下有关SNS的一些我的看法。    分以下几个部分:    1、为什么中国成就了腾讯,美国成就了Facebook    2、SNS与互联网产品的属性    3、社会化网络的核心和特征    4、腾讯继续发展的优势在哪里    1、为什么中国成就了腾讯,美国成就了Facebook    当年OICQ的时候,ICQ其实也是一个吸引过我的一个聊天工具,但是ICQ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聊天工具而已,就像MSN以及yahoo通之类的,并没有产生质的变化。这些我倒不认为是ICQ不好,我认为,一个社会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产品的发展归属,就如我们在香港模仿Facebook最终得到的结果是活动平台,而校内却是互联网社区一样。    由于中国和美国社会关系的不一样,造成了ICQ、MSN、Yahoo通均未能单独成为巨头。    在中国,中国人更讲究团体性。中国人从一诞生开始就天然具有一个人际交往圈,除了直系亲属外,还有三姑四舅五姨妈什么的,这个社交圈成为了中国人最初始的人际交往圈,中国人一开始就会在自己的亲人群体中培养一些社交行为。在美国可能就不太相同了,美国社会都较为独立,除了直系的几个亲属之外,旁系亲属不会如此亲密地组成一个宗族,因而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这样的社会环境来形成初始社交圈。所以这样的环境也就造成了中国人从小就会在一种小社会环境下成长,一直到他长大为止,中国人都还是习惯这样的小社会环境,我姑且称之为集体;而美国人从小就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成长,从一开始就习惯社会的大环境,我称之为社会。因而我们看到在中国,中国人独立性不够,集体主义很强,尤其是小集体主义,在集体之外没有规矩;而在美国,美国人很独立,社会观念很强,一开始就遵循社会规范,带有很强的社会化观念。    在中国的环境之下,我们很顺利地看到QQ上面固定的好友当中,绝大多数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同学等,这种关系是大家带到QQ上来的,通过大家相互之间不断地带来这种非常强大的小集体,QQ开始不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当规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关系已经在QQ上稳定了,开始成就腾讯。    而在美国的环境下,人们用ICQ也好,用MSN也好,大家始终没有感觉到如QQ一般强大而牢固的社会关系网的存在,大家依旧只是使用他们进行沟通,从而很难商业化,很难诞生腾讯。中国这种围绕一个人的核心社交层次的一个圈子的质量要比美国可靠得多,因为这个圈子的维系所依靠的更多的是一个天然的力量,而非物质化的力量,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交在中国的特点可以视作是:个人化的社交而不是社会化的社交。社会环境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从而导致了QQ和ICQ截然不同的命运。     而反过来说,正由于中国是个人化的社交而不是社会化的社交,所以Facebook的身价不断上升,并被誉为挑战Google的对手。以我组织过的香港活动来说,那就是:在香港可以很轻松地组织一个陌生人的聚会,但在内地却非常难。因而校内是在网络上活动的,到了线下就非得借助传统的团体力量不可(比如说使用学校的名义)。在国内,目前看不出校内会具有如Facebook那样的价值,决定性的不是说校内抄得不好,而是中国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环境。    2、SNS与互联网产品的属性    由于互联网的特性,互联网的本质是让信息流动起来,信息传递的过程也就是互联网产生作用的过程,因而对于互联网来说,传达的过程非常重要。因而对互联网来说,信息是基础,传递是本质。    我们首先根据信息属性的不同,将信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交流性质的信息,一类是交易性质的信息。而根据这两类信息,我们将满足人的交流需求的产品称为社会性产品;满足人的交易需求的产品称为商业性产品。    这两类产品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使用社会性产品时,用户目的并不一定清晰,用户根据随机信息作出使用决定,用户行为具有随机和不确定的特征,使用的结果通常对信息本身没有改变和影响,但却产生社会影响。比如使用新闻、论坛、博客这些产品时,用户都是依据其所遇到的信息产生行为如点击、浏览、评论、献花、扔鸡蛋等;    而在使用商业性的产品时,用户在明确的目的下,根据数据来决定使用行为,用户行为具有明确而且准确的特征,使用的结果对数据本身有改变和影响,不产生社会影响,但产生商业影响。比如使用淘宝、支付宝、银行网站等,用户都是依据实际数据来产生操作(包括线下操作),如购买、支付、转账等,使用之后,金额、数量等交易数据发生变化(线下操作不体现在网络中)。    依据这两种产品的区别,互联网企业本质的收入结构莫过于这两种:一类是广告宣传类的收入;一类是劳务佣金类的收入,这两类收入就是依据这两种产品的属性而决定的。互联网之所以产生收入要么是扩大了宣传覆盖,要么就是降低了交易费用。    SNS与互联网产品属性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我们在上面阐述互联网属性时,过分强调了信息作为基础的作用,而没有提及传递这个本质。    事实上,SNS之所以可以被看好就是因为传递的过程可以缩短、传递的成本可以降低。    其一:社会化关系网络是建立在一定信任基础上的关系网络,这种信任的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互联网的无序性,从而为传递成本降低提供了可能。因而,当我们在考究SNS的发展前景时,确实可以看到它是一个特别有针对性的高效的宣传平台;    其二:社会化关系网络基于信任的机制可以导致其交易的监管风险相对降低,交易成本相对降低,因而第二类收入也是可以产生的。    但是,话说回来,我们在考虑基于信任机制可以实现两类收入时,同时也必须考虑这两类收入对于信任机制的影响,因为太强的强关系下,由于信任机制极度牢固,反而容易因为很小的问题就出现关系遭受破坏的局面(参见腾讯分析之六:拍拍与淘宝篇),这样信任体系就容易解体,信任机制不存在了,那么随之而来传递成本就会急剧抬升,SNS就会遭受毁灭之灾。因而,在设计这样的宣传平台或交易体系时,一定要存在信任的保证机制,比如像阿里巴巴的诚信通机制。     从产品属性上看,QQ的整个产品体系(除拍拍和财付通)确实是一个社会性的互联网产品体系,作为强烈依赖社会关系的产品,腾讯做拍拍并不会因为腾讯的用户多就会很好做。当然了,拍拍如何在强关系下做好,我相信是有办法的,也许从我提出那个问题开始,腾讯现在已经考虑得很全面该如何做了。    3、社会化网络的核心和特征    从宏观上讲,社会化网络的核心就是:社会分工的极大发展激发了沟通需求和管理的极大增长。社交的目的是通过沟通而达成分工协作(注:协作是广泛意义上的称谓,不仅指工作上的分工合作)。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人越来越不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了,这时候沟通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现代社会无一不是以沟通为基础的,各种管理学所研究的无一不是以沟通为基础,以达到更为高效和有效的协作为核心目标。社会分工的极大发展,造成了沟通的无处不在。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的诞生,电子邮件的诞生,IM的诞生,为沟通的更加顺畅准备了外部条件。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远程的协助或者部分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人们寻求分工和协作的范围扩展到整个网络。这样极大地刺激了对沟通的需求,使得沟通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人们为了寻找可以分工和协作的对象,也为了方便为其他人提供分工或协作,便逐步开始了网络的社会化,逐步建立网络上的社会关系,并将这种社会关系演化成为现实中的关系,逐渐演变成为社会化网络。    我们粗略地认为这就是社会化网络诞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础的就是社会分工的极大发展,而核心的是沟通,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社会关系,不管是网络中的社会关系还是现实中的社会关系。    可以以社会关系来作为社会化网络的主题,一定程度上说,社会关系就是一个微观的社会化网络,它也表现出社会关系在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特质和特征:    3.1社会关系具有修复性    由于是网络状的结构,所以社会关系从一个节点到另外一个节点的通路不会只有一条。所以,当社会关系的一条通路中断之后,还可以通过另外的节点寻找到新的通路。就如六度理论所讲,可以通过6个人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一样。我们直观一点来理解就是,当我的QQ上丢了某个人的号码,我可以通过其他人辗转相告而找到这个人,重新添加。这种社会关系具有修复性。因而,我们可以看到QQ上即使盗号如此地凶猛,人们仍然不能放弃QQ,因为社会关系在不断地修复,你已经不可能脱离出这个网络了,你要是脱离了,人家也会把你找到。    3.2社会关系具有一度性    六度理论是一个美好的理论,但在现实情况下,永远有作用的就是一度人脉。所有的N度人脉都必须要转化为一度人脉才可以有价值。我们直观一点地描述就是,当我要找一个人帮忙,我可能会通过某个朋友找到他,但我必须跟他直接沟通交流,建立起较为可靠的关系,这个忙才可能帮得成,否则会很难,另一种情况就是我朋友以他的名义将我的事情转交给其他人,这种情况就是我朋友在中心给他两边的一度人脉帮忙。在2006年火爆异常的SNS狂潮当中,中国的SNS在下半年迅速遭遇寒潮,出现了UUzone倒闭,浩天转型做粉丝交友,联络家惨淡度日,天际冥思苦想,更有很多大家可能听都没听过的九帮网,四度网络等我们研究范围的网站从来就没怎么有过声音。为什么在中国解决不好N度人脉转化为一度人脉的问题?这是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因为在中国,连一度人脉都不是可靠的,所以寄希望于N度人脉转化为一度人脉是完全不可靠的。所以,阿里巴巴才会处心积虑建立诚信通,这在中国的社会背景下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诚信通,阿里巴巴就会变成地摊市场。     所以,我们看到腾讯非常具有竞争优势的地方就是:QQ上面的人脉大都是一度人脉,不是一度人脉的也都渐渐转化为一度人脉,这样QQ上的社会关系非常稳固,而且非常有作用,这些是在其他互联网服务商所建立的关系所不能比拟的。    3.3社会关系具有分类性    我们从现实情况来考究,可以发现我们的社会关系具有分类性。分类性是指我的关系会按照不同的属性划分为同学、同事、朋友、亲人等类别。这些类别是具有天然性的。为什么要这么分呢?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社会环境要求我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寻求不同类型的人的帮助。不同类型人的亲密程度、合作程度、分工能力都有不同,导致我们需要区别对待。分类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管理的问题。我之所以说QQ一个人际关系的管理软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好友有着管理,比如说分组、添加好友批准、屏蔽、陌生人、防打扰、对人隐身、关注好友等等管理功能,实际上,大多数的SNS提供商都提供这些管理功能,这些功能是基于社会关系的分类性,进行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    3.4社会关系具有多样性    以大家切身的感受来说,大家在QQ、51的好友是不同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多数人的QQ上的好友不再是随意交往的陌生人了,QQ好友越来越固化为一种个人人际关系,有一定年纪的人一定也不会随意添加好友了,再要这些人用QQ来随意找网友很难,他们要这么干也会用马甲。正是这样一个演化过程,导致QQ成熟化,而且随着腾讯提供服务的全面化,比如QQ空间、拍拍、财付通、问问、QQ邮箱等等皆与QQ号码关联,现在想要以真实的QQ号码来做几年前我们常见的见网友然后发生事故这样的事情要少多了,网民成熟了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上面所说的也是一个原因。    现在说QQ娱乐化的声音已经渐渐不如以前那么响亮了,因而定位为娱乐化的51有了机会,51上的社会关系可以说就是定位为一种虚拟的陌生的以娱乐为主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尚没有转化为像QQ上那样固化的强关系,也不是像校内那样倡导的真实的关系,因而在51活跃着异常多的年轻人,这些人虽然都有QQ,但却基本不会用QQ来干51上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有时候,人是需要这么一种多重的角色,在不同的环境里去做不同的事情。就像在公司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回家来好好地到网游里压制别人宣泄一下一样,不同的角色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3.5社会关系具有层次性    社会关系带有分明的层次性,这也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每个人在其他人心中的重要程度都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的重要程度人们在对待的态度上是会产生差异的(说明:层次和分类是两个概念,层次是指优先级的不同,是外在的评判标准;而分类是指固有属性的不同,是内在的评判标准)。    以我们的实际例子来说,你可能对QQ上的A爱理不理,但可能对B却会言必回复;可能A发消息给甲总是石沉大海,而发消息给乙却会有问必答。这就是层次的不同造成的问题。关系在其他人眼中的重要程度直接决定了关系的有效性。层次问题是现实社会中分工合作有效性的重要体现,一般来说,合作的有效性越高,对解决问题越有帮助,其层次就越高,其优先级越高。     而我们再看看QQ,由于QQ的好友大部分是一度的人脉,其合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合作的有效性也较之其他网络人脉要高,因而其社会关系层次所处的位置也较高。这类较高层次的关系确实是对促进现实合作非常有用的关系。腾讯在这个方面是有发力的着力点的(只是目前腾讯在这方面还没有太大作为)。    4、腾讯在社交领域发展的优势在哪里?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腾讯的产品主要集中表现为社会性产品,腾讯的核心优势也在于其固化的强关系,正是这样一种优势促进了腾讯的不断发展。    我们也看到,由于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本身的特征,腾讯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面临的转型压力越来越大。由于QQ的成熟化,导致51等娱乐化的社会关系有可能兴起,但腾讯成熟化却准备不足,不仅面临成熟商业关系的阿里巴巴的强大阻力,也面临来自其他社会网络服务商的细分市场竞争压力。这种背后的推动力量已经不能由QQ秀来解决问题了,这是一个根本问题,问题的核心就是:腾讯已经逐步脱离年轻化,正在走向成熟化,对于成熟化的社会关系腾讯尚准备不足。    由于QQ上的小集体逐步累积成为了巨大的社会网络,QQ已经形成一个社会,社会关系的各种特性在QQ上表现得非常明显,而社会关系的修复性、社会关系的一度性、社会关系的分类性可管理性、社会关系的层次性这些都是明显对腾讯有利的特性,腾讯非常可能利用这些特性来取得细分市场的成功。不管其手法是将QQ拆分为TM和QQ两大部分还是部署RTX进行企业管理协作还是进行华丽的大回响的品牌转型,我们都可以看出腾讯在主动适应社会关系的成熟化,按照成熟化的社会关系来调整其发展策略。    我之前的文章也讲过,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成熟化,应用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社交网络的应用就是协作,对于腾讯来说,是不可避免要走“协作应用”这条道路的。我相信腾讯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准备一定是充足而充分的,对腾讯来说,在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下,拥有如此多竞争优势,紧紧围绕其固化的强关系社会关系,紧紧抓住达成协作这样一个核心,是其可以继续高速成长的砝码,SNS的鲜花,天然为腾讯开放着,只等待腾讯去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