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905-2009甘薯脱毒种薯(苗).pdf

DB51T905-2009甘薯脱毒种薯(苗).pdf

ID:98600

大小:246.0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06-21

上传者:U-255
DB51T905-2009甘薯脱毒种薯(苗).pdf_第1页
DB51T905-2009甘薯脱毒种薯(苗).pdf_第2页
DB51T905-2009甘薯脱毒种薯(苗).pdf_第3页
DB51T905-2009甘薯脱毒种薯(苗).pdf_第4页
DB51T905-2009甘薯脱毒种薯(苗).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51T905-2009甘薯脱毒种薯(苗).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65.020.20B23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905—2009甘薯脱毒种薯(苗)Thevirus-freesweetpotatoseed2009-03-05发布2009-03-10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905—2009目次前言…………………………………………………………………………………………………………Ⅱ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控制和汰除的病虫害………………………………………………………………………………………25脱毒种薯(苗)质量指标要求………………………………………………………………………………26检验方法………………………………………………………………………………………………………37判定规则………………………………………………………………………………………………………58收获……………………………………………………………………………………………………………59包装、标签……………………………………………………………………………………………………510运输…………………………………………………………………………………………………………511贮藏…………………………………………………………………………………………………………5编制说明…………………………………………………………………………………………………………6I DB51/T905—2009前言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由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四川省农科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大一、周孝强、梁南山、谭文芳、阎文昭、蒲志刚等。II DB51/T905—2009甘薯脱毒种薯(苗)质量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甘薯脱毒种薯(苗)质量指标及检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甘薯脱毒种薯(苗)生产的核心材料,即甘薯脱毒试管苗的质量指标及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甘薯脱毒试管苗及脱毒种薯(苗)繁育、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质量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406-84种薯GB7413-87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NY/T402—2000脱毒甘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3.1脱毒试管苗Virus-freein-vitroplantlets指应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试管苗,经检测确认不带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等,才确认为脱毒试管苗。3.2脱毒种薯(苗)Virus-freeseed利用脱毒试管苗,按照脱毒种薯(苗)繁育技术规程经逐代生产出来的种薯(苗),分为原原种、原种、生产用种三个级别。3.2.1原原种Pre-basicseed用脱毒试管苗在防虫网室、温室条件下生产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苗)。3.2.3原种Basicseed用原原种作种薯,在良好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苗)。3.2.4生产用种Certifiedseedorseedling用原种作种薯,在良好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苗)。3.3病毒病株允许率指各级脱毒种薯(苗)繁殖田中病毒病株的允许比率。1 DB51/T905—20093.4真菌、细菌病株允许率指脱毒种薯(苗)繁殖田中真菌、细菌病株的允许比率。3.5虫害株允许率指脱毒种薯(苗)繁殖田中虫害株的允许比率。3.6混杂植株允许率指脱毒种薯(苗)繁殖田中混杂的其它甘薯品种植株的比率。3.7脱毒种薯块根整齐度单块重100g~500g甘薯种薯块根重量占总重量的比率。3.8有缺陷薯机械损伤、虫鼠伤、畸形薯块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3.9杂质一批块根中所含的浮土、块根上所沾的泥土、无种用价值的块根,以及其它有机、无机物质。3.10腐烂除去本标准中因根腐病、软腐病、镰刀菌干腐病造成的腐烂外,其他原因造成的腐烂。4控制和汰除的病虫害4.1控制的病害可以通过控制病害的指标以达到脱毒种薯(苗)质量要求的病害。4.1.1甘薯病毒病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potatofeatherymottlevirus,SPFMV)甘薯潜隐病毒(Sweetpotatolatentvirus,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weetpotatochloroticflecksvirus,SPCFV)4.1.2黑斑病(Blackrot,病原CeratocystisfimbriataEll.&Halst.)4.1.3疮痂病(Scab,病原SphacelomabatatasSawada)4.1.4蔓割病〔Stemrot,Fusariumwilt,病原FusariumoxysporumSchcecht.f.sp.batatas(Wollenw.)sDBd&Hans〕4.1.5茎线虫病(Stemnematode,Brownring,病原DitylenchusdestructorThorne)4.2汰除病虫害:不能在达到质量要求的脱毒种薯(苗)上发生的病害。4.2.1根结线虫病(Root-knotnematode,病原Meloidogyneincognitavar.acritaChitwood)4.2.2细菌性萎蔫病(甘薯瘟)(Bacterialwilt,病原PseudomonassolanacearumE.F.sm.)2 DB51/T905—20094.2.3根腐病〔Rootrot,病原Fusariumsolani(Mart.)Sacc.f.sp.batatasMcClure〕4.2.4甘薯蚁象〔Weevil,Cylas.formicarius(Fabricius)〕5脱毒种薯(苗)质量指标要求5.1各级别脱毒种薯(苗)田间植株带病指标允许率应符合表1要求5.2各级别脱毒种薯块根质量指标应符合表2要求。表1各级别脱毒种薯(苗)带病植株的允许率病害及混杂株%检验种薯根结茎线甘薯病毒甘薯根腐蔓割黑斑疮痂混杂时期级别线虫虫病蚁象病瘟病病病病植株病分枝原原种0000000000期检原种≤5.000000≤1.0≤5.00≤1.0验生产用种≤10.0000≤1.00≤2.0≤8.0≤5.0≤4.0封垄原原种0000000000前检原种≤3.000000≤1.0≤3.00≤0.5验生产用种≤10.0000≤1.00≤2.0≤5.0≤3.0≤2.0收获原原种0000000000前两原种≤2.000000≤1.0≤1.00≤0.5周检生产用种≤10.0000≤1.00≤2.0≤2.0≤1.0≤2.0注:种苗质量应符合第一次检验质量指标表2各级别脱毒种薯(苗)块根质量指标项目允许率(%)原原种原种生产用种纯度100.0>99.5>98.0薯块整齐度≥90.0≥85.0≥85.0有缺陷薯≤1.0≤3.0≤5.0杂质<1.0<2.0<2.0软腐病00<1.0镰刀菌干腐病和腐烂00<1.0茎线虫病00≤1.0根结线虫病000甘薯蚁象000根腐病000黑斑病0≤1.0≤2.06检验方法6.1脱毒试管苗的检验6.1.1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淘汰阳性反应株3 DB51/T905—2009目测淘汰弱苗和显症苗。当单株的试管苗展开叶达6片以上时进行。按株取其上、中、下部叶片用于酶联检测,剩余植株部分继代培养。用酶联免疫检测法初检后,淘汰显阳性反应的单株。6.1.2指示植物检测确认通过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的健康株继续扩繁,经指示植物检测,指示植物不显症的才能确认为脱毒试管苗。通过检测的脱毒试管苗继续扩繁。6.1.3脱毒试管苗的种性鉴定将脱毒试管苗种植于防虫网室内,每株系3株,对照原品种的特征特性,剔除变异株系和混杂株系。收获时检验块根质量,与原品种性状一致的株系进行扩大繁殖。6.1.4扩繁苗的检验随机抽取1%~2%脱毒试管苗再次检测,经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淘汰阳性反应株后,再经指示植物检测确无症状后,方可用于扩大繁殖。6.2脱毒种薯(苗)的检验6.2.1脱毒种薯(苗)植株的检验6.2.1.1真菌、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甘薯蚁象的检测在种植脱毒种薯(苗)的田间目测植株进行质量检验。6.2.1.2病毒病的检测经过真菌、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甘薯蚁象检测后的田块,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或指示植物检测法进行病毒检测。6.2.2田间抽样方法6.2.2.1原原种和原种抽样于分枝期、封垄前、收获前2周,在目测全田基础上,采用五点取样法,抽样数量为1000㎡以下200株,1100㎡~10000㎡500株;超过10000㎡面积,划出另一检验区,按本标准规定面积取样,每株取茎蔓上、中、下部叶片各1片,低温保湿存放,24h内检测。6.2.2.2生产用种抽样于封垄前、收获前2周,在目测全田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取样法,1000㎡以下检验2点,每点100株;1100㎡~10000㎡检验5点,每点100株;11000㎡~50000㎡检验10点,每点100株;超出50000㎡面积,划出另一检验区,按本标准规定面积取样,取样方法及样品保存方法同原种。6.2.2.3样本处理进行病毒检测时,原原种每5株混样;原种或生产用种混合后二次抽样,随机抽取10%~50%的混合样品检测,抽取样品最低数量为100株。6.2.3脱毒种薯(苗)的块根质量检验6.2.3.1经过植株检测的种薯(苗)必须进行块根质量检验(表2)。6.2.3.2块根质量检验抽样方法:根据脱毒种薯(苗)块根的不同存放方式,采用分层设点取样或随机取样,抽样数量见表3。表3脱毒种薯(苗)块根抽样数量标准表4 DB51/T905—2009种类总量抽样百分率%抽样最低数量种薯≤10000kg6~10100kg>10000kg3~5注:不足抽样最低数量的全部作为混合样品6.2.3.2将第一次抽取的样品混合后进行二次抽样,随机抽取10%的混合样品检测。7种薯级别判定规则7.1脱毒种薯分级以脱毒种薯繁殖田播种的种薯级别、带病植株比率、混杂植株比率为定级标准。7.2带病毒病、蔓割病、黑斑病、茎线虫病、疮痂病以及混杂植株比率六项质量指标,任何一项不符合原来级别质量标准但又高于下一级别质量标准者,判定结果均按降低一级定级别,只要有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甘薯瘟、甘薯蚁象检出,即不能作为种薯。7.3经田间目测植株质量检验合格后,其块根质量还应符合各级别脱毒种薯块根质量指标。8收获当地温稳定在15℃左右时,适时收获。剔除病、烂和无种用价值的块根。不同品种单收单放,严禁混杂。9包装、标签9.1包装9.1.1用清洁的双层网袋包装。9.1.2每一网袋装入脱毒种薯25kg~35kg。9.2标签9.2.1标签用材为柔软且有韧性的塑料薄膜制造,不同级别种薯标签用不同颜色区分。原原种、原种、生产用种分别用黄、蓝、绿标签区分。9.2.2标签正面印有品种、级别、生产单位、质量等项目,在标签正面项目栏中,用记号笔填写记载的事项,标签反面为空白。9.2.3将标签置于双层网袋之间,正面朝外。10运输10.1不同品种、不同级别的种薯在一起运输时严防混杂,网袋外种薯一律作杂薯处理。10.2防止机械碰伤、防雨、防10℃以下冷害。11贮藏11.1贮藏前剔除病、烂薯。11.2网袋堆放高度不超过窖高2/3,单窖贮藏量较大时,可在薯堆中留出巷道或放置风筒。11.3入窖20d内要通风排湿、降温,温度降至13℃~15℃,相对湿度95%以下。可以入窖时实行高温愈合处理,防治软腐病和黑斑病。入窖20d后,保持窖温12℃~14℃,不低于10℃,相对湿度保持85%~90%,在薯堆上盖草帘等吸湿物。11.5贮藏期间防治鼠害,定期检查。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