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 交易效率与城乡二元经济转化

分工, 交易效率与城乡二元经济转化

ID:9881133

大小:115.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13

分工, 交易效率与城乡二元经济转化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分工, 交易效率与城乡二元经济转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工、交易效率与城乡二元经济转化刘文超白永秀*刘文超(1983-),男,陕西省西安市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经济关系;白永秀(1955-),男,陕西省清涧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710127)摘要:交易效率是影响分工演进的决定性因素。交易效率的提升推动了分工的演进和城市的兴起。由于城市集聚经济和农村分散经济的不同特性,城乡经济之间交易效率和分工水平的不平衡是导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根本原因。理论分析和对来自中国各地区(1985-2008)的省级

2、面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都表明,交易效率的提升对于促进城市化发展,推进城乡二元经济转化具有积极意义。交易效率的提升会使城市化和二元经济对立程度呈现出“倒U形”的发展趋势。随着交易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城市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呈现出缓和态势。关键词:分工交易效率城乡二元经济一、引言经济发展在本质上可视为一个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现代化,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升级自身经济结构,通过结构调整来达成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在调整经济

3、结构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此,传统二元经济理论曾提出过一系列关于破解二元经济结构冲突的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然而,受到理论缺陷和背景差异的局限,传统观点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有鉴于此,本文拟借助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相关思想,从分工视角出发,试图阐述一个相对完整的城乡二元经济分析框架,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以期深化人们对于城市化发展和城乡二元经济成因及其转化途径的认识与理解。传统二元经济理论,从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并存的经济现实出发,在分析两部门所具有的诸多不对称性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推进二元经济转化的途径和方法。无论是

4、古典主义的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1,2],还是新古典主义的乔根森[3]、托达罗模型[4],都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视为外生给定变量,导致城乡经济在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在城乡两部门配置的不对称与不合理。据此逻辑,传统理论认为,促进剩余劳动力从乡村传统部门向城市现代部门转移,城市现代部门快速扩张和乡村传统部门生产率不断提高,是实现城乡二元经济转化的根本途径。这其中,又以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为核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城乡二元经济转化就是一个乡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持续转移的过程。11

5、不可否认,传统二元经济理论所开创的分析框架,对于把握发展中国家经济特征,理解二元经济及其转化途径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同时,传统理论也存在着重大缺陷,由于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视作既定事实,而没有探寻二元结构形成的内在深层原因,致使传统分析框架的自身逻辑并不完整。在缺少对形成机制深入理解的情况下,传统理论对二元经济的分析只能浮于表面,仅仅揭示了其转化的“部分片断”,而没有展示其形成与转化的“全部图景”。事实上,城乡二元经济及其转化不仅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更是一个组织生成演进问题[5]。因此,要从本质上全面深入理解城乡二元经济

6、成因及其转化,就需要从分工组织演进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异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最为重要的特征,如果能抓住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自然就能从根本上揭示二元经济的成因并找到其转化途径。“斯密定理”及“斯密猜想”表明,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率的源泉,而分工又受制于市场规模;农业上生产力的增进,总跟不上制造业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的主要原因,也许就是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6]。由此可以从生产组织的角度推论出,城乡两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主要源于分工水平的差异。此后,通过对分工的具体形式——迂回生产方式扩展与产业间分工的考察,杨格进

7、一步充实了分工思想,提出了分工一般地取决于分工的重要观点。该观点从动态意义上揭示了分工所具有的自我强化、循环累积的特征,它以广义的市场,即与商贸活动联系的生产活动的总和为中介,内生着分工演进的动态增长效应[7]。近年来,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NewClassicalEconomics),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将分工思想加以形式化,不仅使其重新焕发光彩并得到进一步发展[8],而且这种努力还为从分工视角研究城市化与城乡二元经济问题开辟了新的道路[9]。以此为基础,高帆、秦占欣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分工的两项主要特征——迂回生产程

8、度和中间产品使用在工、农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建模分析后发现,诚如“斯密猜想”所言,两部门分工水平的差异是导致二者出现劳动生产率差距,进而形成城乡二元经济反差的基本原因[10]。至于二元经济的转化趋势,高帆认为,随着分工水平的提高,二元经济的转化体现为一个工业化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