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ID:9901181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4

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_第1页
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_第2页
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_第3页
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_第4页
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吴晓求 宋东霞 安志伟 中国人民大学是第三批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高校之一,学校对此项改革高度重视,认为这是自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的制度变革,对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将产生重要影响,也为从整体上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经过讨论,学校认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是研究生教育理念、培养方式和管理体制的统称,包括招生制度、培养过程、资助体系、导师权责和管理模式等内容;所谓“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就是对上述研究生培养各环节中方向不明、职责不清、激励模糊、资源

2、配置效率低下的状况进行根本改革。此项改革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立足长远,对原有的研究生培养制度采取全方位的、系统化的改革措施,核心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立足学科特点,确立改革整体思路  中国人民大学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研究型大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难度非常巨大。一方面在于人文学科的特点要求从事专业学术研究需要有深厚的学术积淀,而博士研究生作为学术研究助理远比理工学科的实验助理难得多;另一方面在于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人文社会学科的科研经费非常少,无论是国家社科项目还是部委科研项目,甚至于横向项目,经费都非常有限。对于以人文

3、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在这样的科研经费基础上全面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难度非常大。因此,寻求符合学科特点的独特的改革思路成为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通过审慎研究和充分论证,中国人民大学立足自身学科专业特点,明确提出了“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分类指导、分层管理;科研导向、权责明晰”的改革指导思想。“统筹资源、优化配置”是指统筹使用研究生培养经费和招生名额,并进行动态优化配置,建立具有激励功能的研究生奖助体系。经费资源包括国家财政拨付的研究生培养经费、部分学生交纳的学费、研究生导师的部分科研经费以及以其他形式筹集的资金。“分类指导”和“分层管理”是指充

4、分尊重各学科的学术研究规律和特点,建立切实可行、区别对待的管理体系。其中“分类指导”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人文学科、理学以及经学校审定的社会学科中基础理论和史学特点比较明显的学科给予一定的政策和制度上的倾斜,以保证和促进这些学科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上。“分层管理”是建立新的学校、学院研究生培养分层管理模式。学校设计、制定总体改革方案,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及各项措施的实施进行宏观把握和总体管理;学院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负责本学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具体方案的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科研导向、权责明晰”

5、是指树立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以科研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通过建立以学习成绩、科研成果(能力)和综合表现为评价基础的动态奖助金制度,培养和激励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同时进一步明晰导师在试行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中的权力和责任。  这样的改革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发展实际,充分反映了改革的中心和重点,突出了改革的目标和路径,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始终的核心精神和重要理念。  二、建立全新的招生名额配置机制,大力提高生源质量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在研究生招生环节全面树立以科研为导向、合理配置导师资源和

6、学生资源的理念。学校从2008级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招生开始,改革了以往招生名额在学院、专业和导师之间平均分配的状况,在综合考虑学科建设需要、导师科研项目和经费以及专业就业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动态调整了各学院、各专业的研究生招生名额。在保证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必要的招生名额的基础上,研究生的招生名额向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一些社会需求大的学科作适当倾斜,向研究水平高、科研项目多的导师作适当倾斜。  按照学校规定,自2008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开始,博士研究生导师根据实际招生数量,按既定标准从其科研经费中向博士研究生提供部分助研津贴。为具体落实“分类指导”原则,不同

7、学科的博导招收博士研究生时需提供不同额度的助研津贴资金,其中人文学科、理学学科和经学校认定的个别史学特点明显的社会学科的博导招收第一个博士研究生时可不提供助研津贴资金。同时,有科研立项、课题经费的导师在提供一定额度的助研津贴资金基础上可以招收第二个或第三个博士研究生。这项规定从制度上保障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科研导向,也对博士生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学校根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要求,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求进一步改善生源结构与生源质量。例如,在研究生免试推荐工作中,采取“招生教师走出去,优秀生源引进来”的措施,赴外地部分重点大学招收推荐免试生,以争取优

8、秀生源。在研究生复试面试环节,规范复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