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月考检测试题

高一历史上册月考检测试题

ID:9918273

大小:138.7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5

高一历史上册月考检测试题_第1页
高一历史上册月考检测试题_第2页
高一历史上册月考检测试题_第3页
高一历史上册月考检测试题_第4页
高一历史上册月考检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册月考检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满洲里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上﹞月考历史试题出题人——高一历史教研组第一题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史记》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C商朝卜辞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2周高考资源网初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贵族和功臣的权力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的国家政权3“参天

2、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4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嫡长子继承制   B民主选举首领   C世袭制   D分封制5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6《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

3、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7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8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

4、用泥制陶的事实9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势力未能起到限制作用的是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C.唐朝设置节度使D.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10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考¥资%源~网沿用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11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有关郡守县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地方行政长官             B由皇帝直接任免C可以在辖区内铸造钱币       D是皇帝加强对全国各地权力控制的工具12柳

5、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亦”。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3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4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5西汉前期,丞相为“

6、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16西汉前期的治国措施中动机与效果发生了明显矛盾甚至尖锐对抗的是 A 休养生息政策   B沿用秦朝的郡县制C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D对匈奴的“和亲”政策17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18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

7、用的是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④元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A 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9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C加强了皇权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

8、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21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22历史学家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