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保单,谨防被误导

填写保单,谨防被误导

ID:9931781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16

填写保单,谨防被误导_第1页
填写保单,谨防被误导_第2页
填写保单,谨防被误导_第3页
资源描述:

《填写保单,谨防被误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填写保单,谨防被误导  在投保时,你知道如何填写“被保险人”与“受益人”吗?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却隐藏着“陷阱”。今年已经73岁的沈老伯不久前发现,自己被“忽悠”了。  错填“被保险人”保单意义大减  一次偶然的机会,沈老伯认识了一位保险代理人,在她的热情介绍下,沈老伯花了2万元投保了一份人身保险。不过代理人告诉他,因为沈老伯的年龄“超标”了,故不能作为“被保险人”,同时,若沈老伯为自己的儿子、女儿投保,或是为外孙、外孙女投保是份很好的礼物。在保险代理人的循循诱导下,沈老伯最终将女儿填写为了“被

2、保险人”,而自己作为“受益人”  之后,沈老伯在这位保险代理人的推荐下,以相同的方式又投保了多份保险。  直到最近,沈老伯才发现,这样填写保单的结果是,只有当女儿发生了保险事故,也就是去世后,自己才能获得赔偿。“这可与我当初的想法完全相反啊!”沈老伯说,他所希望的保单,是在自己出险后,比如身故后,家人能得到理赔的一种保障,但现在,却成了孩子出事他获益,“我女儿那么年轻,我要等到她出事才能受益,这不是很荒唐吗?”他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无独有偶,沈老伯身边不少老年朋友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因为本身年龄较高

3、,所以保险代理人都会建议将老人的子女作为“被保险人”,这样一来,实际受到保障的是年轻人,而出险后的受益人则成了老年人。  “被保险人”、“受益人”含义很明确  为什么说这样的填写方式违背常理呢?我们先来了解下“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含义。  所谓“被保险人”,就是保单实际保障的对象,也就是当这个“人”发生保险事故后,保险公司会根据约定予以赔偿。赔给谁呢?赔给“受益人”。所以按常理,父母通常会将自己作为“被保险人”,而子女作为”受益人”。这样做,就能在自己出险后为子女送上一份关爱。当然,我们有时候也会

4、将年幼子女作为“被保险人”,父母作为“受益人”,这则是希望万一子女出险,父母能有个精神安慰。  但类似沈老伯这样填写寿险保单就很不科学了。因为沈老伯的年龄较高,发生身故的风险远高于子女,根据生命的自然规律,要等到子女身故时他才能领取保险金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更重要的是,这违背了他原本的保障愿望。  科学买保险亦能送祝福  那么,老年人究竟该如何科学买保险,让家人感受到自己的一份关爱呢?  考虑到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年龄有严格限制,通常超过60周岁后就无法买到寿险保单,因此,老年人可以考虑将子女作为“

5、被保险人”,再将第三代作为“受益人”。比如沈老伯可以将女儿填写为“被保险人”,再将外孙或外孙女填写为“受益人”。这样既符合生命的自然规律,又能对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进行保障(通常“夹心族”是家庭的顶梁柱,最需要保险保障)。更重要的是,一旦顶梁柱出险,他们的下一代也能得到照顾。特别对未成年人来说,在获得保险金赔付后,生活上至少有个实实在在的依靠,这也算是作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他们准备的一份特殊礼物。  [友情提醒]  1、以生命为保险标的的保单,应由被保险人亲自签名。故长辈在为晚辈投保时,切不可代为签名。 

6、 2、有些投保人买了保险却当成“秘密”不告诉家人,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只有家人了解了保单的存在,才能顺利得到保险公司理赔。  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