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期末考试心得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期末考试心得

ID:9976019

大小:8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7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期末考试心得_第1页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期末考试心得_第2页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期末考试心得_第3页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期末考试心得_第4页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期末考试心得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期末考试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期末考试心得0.土:地球表面的整体岩石在大气中经受长期的风化作用而形成的、覆盖在地表上碎散的、没有胶结或胶结很弱的颗粒堆积物。1.土的主要矿物成分:原生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次生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包括三种类型高岭石、伊里石、蒙脱石2.粒径:颗粒的大小通常以直径表示。称为粒径(mm)或粒度。3.粒组:粒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和性质的土粒集合。4.粒组的划分:巨粒(>200mm)粗粒(0.075~200mm)卵石或碎石颗粒(20~200mm)圆砾或角砾颗粒(2~20mm)

2、砂(0.075~2mm)细粒(<0.075mm)粉粒(0.005~0.075mm)粘粒(<0.005mm)5.土的颗粒级配:土由不同粒组的土颗粒混合在一起所形成,土的性质主要取决于不同粒组的土粒的相对含量。土的颗粒级配就是指大小土粒的搭配情况。6.级配曲线法:纵坐标:小于某粒径的土粒累积含量横坐标:使用对数尺度表示土的粒径,可以把粒径相差上千倍的粗粒都表示出来,尤其能把占总重量少,但对土的性质可能有主要影响的颗粒部分清楚地表达出来.7.不均匀系数:可以反映大小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Cu越大表示土粒大小分布范

3、围广,级配良好。8.曲率系数:描述累积曲线的分布范围,反映曲线的整体形状9.土中水-土中水是土的液体相组成部分。水对无粘性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影响较小,但粘性土中水是控制其工程地质性质的重要因素,如粘性土的可塑性、压缩性及其抗剪性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含水量有关。10.结晶水:土粒矿物内部的水。11.结合水:受电分子吸引力作用吸附于土粒表面的土中水。12.自由水: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影响范围以外的土中水。13.表示土的三相组成部分质量、体积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指标,称为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主要指标有:比重、天然密度、

4、含水量(这三个指标需用实验室实测)和由它们三个计算得出的指标干密度、饱和密度、孔隙率、孔隙比和饱和度。14.稠度:粘性土因含水量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稀稠、软硬状态的性质称为粘性土的稠度。15.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同一种粘性土随其含水量的不同,而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由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叫界限含水量16.可塑性是粘性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可塑性的大小用土处在可塑状态时的含水量的变化范围来衡量,从液限到塑限含水量的变化范围越大,土的可塑性越好。17.塑性指数:指液限和塑

5、限的差值(省去%号),即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用IP表示。18.塑性指数是粘性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其大小取决于吸附结合水的能力,即与土中粘粒含量有关,粘粒含量越高,塑性指数越高(粘土矿物成分、水溶液)。19.液性指数: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用IL表示。20.液性指数表证天然含水量与界限含水量间的相对关系,可塑状态的土的液性指数在0~1之间;液性指数大于1,处于流动状态;液性指数小于0,土处于固态或半固体状态。21.渗透:土孔隙中的自由水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的现象

6、称为水的渗透,而土被水流透过的性质,称为土的渗透性。22.土渗透性的影响因素:土的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合水膜厚度、土的结构构造、水的粘滞度、土中气体23.渗透水流施于单位土体内土粒上的力称为渗流力、动水压力。24.当渗流力和土的有效重度相同且方向相反时,土颗粒间的压力等于零,土颗粒将处于悬浮状态而失去稳定。这种现象称为流土,此时的水头梯度成为临界水头梯度icr。25.流土: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隆起,或土粒群同时起动而流失的现象。它主要发生在地基或土坝下游渗流逸出处。26.管涌指在渗流作用下土体的细

7、土粒在粗土粒形成的孔隙通道中发生移动并被带出的现象。主要发生在砂砾土中。27.土的压实性:指在一定的含水率下,以人工或机械的方法,使土体能够压实到某种密实程度的性质。28.当含水率较小时,土的干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当干密度增加到某一值后,含水率继续增加反而使干密度减小。干密度的这一最大值称为该击数下的最大干密度,此时对应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29.地基变形的原因是由于土体具有可压缩性的内在因素和地基受到附加压力的作用的外在因素。30.只有通过土粒接触点传递的粒间应力,才能使土粒彼此挤紧,从而引起

8、土的变形,而粒间应力又是影响土体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粒间应力又称为有效应力。因此,土中自重应力可定义为土自身有效重力在土体中引起的应力。土中竖向和侧向的自重应力一般均指有效自重应力。为简便起见,常把σCZ称为自重应力,用σC表示。31.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也称基底接触压力。32.影响基底接触压力大小和分布的因素:A、地基土种类(土性)。B、基础埋深。C、荷载大小及分布情况。D、地基与基础的相对刚度。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