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ID:10180566

大小:36.5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设计地区学校授课教师课题名称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课题来源□年级:高二□教材版本:人民版□所属章节:专题一设计思路本课在学习内容及教学环节上将根据教材及学生能力特点按照“直观到微观”“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循序渐进推进:(1)本节课是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的第1课,在导入设计中从全册书和第一单元开始说起,引领学生进入新学期历史课的学习。然后组织观看视频《商鞅论战孟子》,将学生带回到“百家争鸣”的现场,营造历史情境,请学生谈观后感,并利用生成性资源,及时引导,使学生对百家争鸣的概念、内涵等有一个初步认识。(2)教材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春秋战国诸

2、子百家,因此在设计时主要按照流派顺序介绍,使教材和设计两者结合相互补充。落实本课基础内容,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等,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史料解读、表格比较的方法推进。(3)主要流派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内容繁杂而且抽象深奥,为突出重点和便于学生理解,在设计时重点是儒家思想的学习。其他流派中重点学习老子和韩非子,并且对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光芒在当时或者今天的影响做较多关注。讲解抽象观点时通过选取材料,论从史出,注意结合身边的实际生活更好地理解诸子思想的特点。(4)通过史料解读,探究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家争鸣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合理性(背景)和重要性(意义),从而使

3、学生对百家争鸣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深刻理解。课标与学情分析(一)课标要求1.知道百家争鸣;2.了解儒、道、法、墨四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3.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意义;4.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和重要意义;5.认识到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完成高中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两个模块的学习,对春秋战国的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深入探究春秋战国时各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提供知识基础。通过以往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思维也更活跃,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能更理性地去理解、分析和解决问

4、题。这些都有利于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探究思想家的思想成果,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但由于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过于久远,相关史料并不充足,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学生要真正理解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及其特点会比较困难,因此需要提供视频、图片等材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7)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人思想的异同,从而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3)概述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2.过程与方法(1)阅读图

5、文、文本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探究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2)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图文材料,概括归纳知识,提高史论结合、解答问题的能力,分析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自主探究问题,并学会用比较法等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分析百家争论的焦点,进而巩固知识。(4)课堂点拨,课后学生自主分析百家争鸣对当时和后世的重要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感悟先秦哲人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智慧,他们为人类思想宝库

6、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学习,意识到这是时代的需要,并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培养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境界和爱国情操。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剔除糟粕,吸取精华。重点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三个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时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教学过程导入:介绍本节内容时空坐标及教材地位后,组织学生观看《稷下学宫·商鞅论战孟子》视频,建造历史情境,通过最直观的方式把学生带回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现场,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争鸣气氛,开启学派思辨模式,快速建立本课学习所需的情感和思维基础。

7、请学生发表看法,引导提炼出百家争鸣的含义:一、初识百家争鸣(含义)(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驳。(3)“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和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驳,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彼此诘难,互相论战,出现了思想上、学术上空前繁荣的局面,后世将之称为百家争鸣。二、了解争鸣百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