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木拱桥种类与结构例析

传统木拱桥种类与结构例析

ID:10193984

大小:2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传统木拱桥种类与结构例析_第1页
传统木拱桥种类与结构例析_第2页
传统木拱桥种类与结构例析_第3页
传统木拱桥种类与结构例析_第4页
传统木拱桥种类与结构例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木拱桥种类与结构例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木拱桥种类与结构分析种类一、有柱的梯形木拱桥在山东、河南和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常可见有柱支撑的三跨折板梯形木拱桥。这类桥的外观类似折边拱券,结构分类则应归于边跨斜升、中跨高平的多跨支柱梁式桥。中跨离水较高的原因,显然在于桥下有船通航。画像石上此类桥梁图形颇为常见,足以说明曾经流行。东汉桥梁的实物不存,文献语焉不详,画像石图案便是推测当时结构的主要依据。汉代水上交通发达,高大楼船的通航,需要桥下高耸空间。《汉书·薛广德传》:“(元帝)酎祭宗庙,出便门,欲御楼船。广德当乘舆车,免冠顿首曰:宜从桥。……先驱光禄大夫张猛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汉元帝于前48~33年在

2、位,便门在央宫西侧,出门过濠即临皂河。北上渭水之阳的宗庙,既可车马取道陆路,也可舟船顺流皂河。两相比较,陆路安全而舒适不足,水路反之。汉代大一统,车马与舟船的畅通同等重要。可是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桥梁是车马过河的必备,却是大船通航的障碍。如此,低平近水的梁式桥,必须加以改造。梁的出现在桥之前。人类观察树干的自然倒伏,再故意地伐木为梁,是顺乎情理的。西安半坡新石器遗址环绕宽、深均达到5米多的濠沟,居民出入,势必凭借横梁。或小木拼接成功,或大木独自造就。《诗经·大雅》:“亲迎于渭,造舟为梁。”当河流过宽过深时,周人的对策是建造舟桥。《史记·苏秦传》:“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

3、去,抱柱而死。”柱在其下且可让人抱紧,可能是木构两跨支柱梁式桥,梁字古形大约就是其摹写。传说此梁在今陕西蓝田县,俗呼“蓝桥”。《说文解字·梁》:“用木跨水也,即今之桥也。”东汉时中原桥梁的名称已从“梁”向“桥”转变,也许还包含从水平向梯形或拱形的转变。二、无柱的梯形木拱桥支柱抬升桥面,使楼船得以通航,却带来自身与船碰撞的问题,张猛进曰“乘船危”大概就包含这层意思。自汉代开始,人们致力于清除桥下障碍。在汉代画像石上,间或刻有无柱的三跨折板梯形木拱桥。如山东嘉祥县东汉武氏祠第六室下层石刻“水陆攻占图”、山东临沂县白庄汉墓石刻“车骑出行图”,都刻绘得十分清晰。不过包括桥梁专家在内的很多人

4、,对其持有怀疑。从一般结构着眼,这类桥梁难以成立,因而似乎不可能有过实物。无柱的三跨折板梯形木拱桥的结构的确存在问题;但超越结构,则不难发现汉人对无柱高耸桥梁的强烈追求。在此追求的长期激励下,后代叠梁木拱桥的出现只剩下技术上的一步之差。历史告诉我们,实用需要是技术发明之母。汉至宋代一千年中,中国各地木工就此可能都曾做过努力,山东人付出更多。并非偶然,巧夺天工的发明后来真的在山东得以弘扬。三、弧形的拱桥提升桥面的另一办法是建造弧形的拱桥。郭沫若研究甲骨文,释形似拱桥的一字为蜺(虹的一种)。李亚农推论,殷商时期已有石拱桥。工程专家们多持反对意见,金大钧认为铜器时代无法进行精确的石材加工

5、,故不可能建造石拱券。由于缺乏实证,中国拱券源于何时至今仍为悬案,但工具说亦难以令人信服。古埃及精确的石建筑、古西亚成熟的砖拱券都完成于铜器时代。祁英涛认为中国已知最早的拱券实例是,战国末年洛阳韩君墓的石门。依据是先前欧洲传教士的记述,实物已经不存。在1950年后发掘的洛阳战国古墓中,从未发现过石拱券,故多数专家认为实证不足。西汉留下了实物,在武帝元朔二年(前127)朔方郡(今乌兰布和沙漠)墓葬中,出土用楔形砖砌筑的弧形拱顶。此墓年代在张骞凿空以前,又为早期中西交通的可贵实证。东汉时,地下墓室普遍采用长方形的筒拱结构。不少学者认为,将其跨度加大用于地上桥梁,应该说没有太大困难。可是

6、东汉拱桥的实物从未发现,而采用折板梯形结构的地下墓室却从此时沿用很久。在山东嘉祥与河南新野出土的汉画像砖上,刻有单孔裸拱桥,不过难以将其视为石拱桥的摹写。从图上看,桥面很薄,近地两端略呈反弓状,似为独木弯曲而成,与砖石砌筑的拱桥差距较大。《水经注·卷十六》引朱超石《与兄书》:“桥去洛阳宫六七里,悉用大石,下圆以通水,可受大舫过也。题其上云:太康三年(282)十一月初就功,日用七万五千人,至四月末止。”又引晋干宝《搜神记》:“太康末??。凡是数桥,皆累石为之,亦高壮矣,制作甚佳,虽以时往损功,而不废行旅。”这是可信文献记载最早的一批石拱桥。四、无脚桥、飞桥、虹桥、叠梁拱桥与贯木拱桥北

7、宋界画发达,桥梁是常见题材,有些支柱桥与汉画中的梯形木拱桥相似;有些支柱桥呈弧形。无论梯形还是弧形,支柱都严重妨碍大船通航。在仰赖水运的都城,桥下支柱与漕船碰撞的问题,甚至成为朝廷关注的焦点。《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8》:“内殿承制魏化基言,汴水悍激,多因桥柱坏舟,遂献无脚桥式,编木为之,钉贯其中。诏化基与八作司营造,至是,三司度所费功逾三倍,乃诏罢之。魏化基所献“无脚桥式”的细节不得而知,推测类似600多年前甘肃出现的“飞桥”或“河历”。《水经注·卷二》引《秦州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