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传递及其控制的论文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传递及其控制的论文

ID:10305294

大小:5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6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传递及其控制的论文_第1页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传递及其控制的论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传递及其控制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传递及其控制的论文  [摘要]本文首次系统地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传递,涉及风险传递的概念、成因、运行机制、危害以及防控。经济关联性、环境同一性、信心辐射性是风险传递的主要成因。提出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制度对风险传递进行防范。由于存在“穿墙”等行为导致“防火墙”可能失效,因此,还要自身加强内部控制,加之金融监管当局实施有效监管,共同来实现对风险传递的控制。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传递;“防火墙”制度    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与前几年  三、风险传递的运行机制    (一)风险传递源和被传递区。金融控股公司这一组织形式,由于以银行

2、体系为主体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的不断积累或以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债务问题或其某实业子公司的资不抵债等原因首先发生金融危机,则这一部门或子公司被称为“传递源”。受传递源影响,危机迅速蔓延至母公司或其他健康的子公司,这些健康的部门被称为“被传递区”。  (二)风险传递的运行方式  1.控股公司的问题可能会通过逆向交易的形式传递到银行。即使存在专门防范此类交易的法律,银行监管部门也无法在所有的案件中对此加以防范,因为监管者无法完全肯定某些交易是否处于对银行完全公平的条件下。  2.银行与其主要股东之间发生的贷款及融资活动,银行从维护股东关系的角度出发,或者股东董事单位与银

3、行高级经营管理层的良好沟通关系与利益制衡因素,银行会发生对股东优先贷款的情况,或者对其风险审查不完全严格遵照银行内部规范操作程序和执行标准。.同时,对股东巨额贷款及融资行为时有发生,这一点在信用社的业务中表现更为突出,不少发生问题的信用社就是由于大量贷款给股东和关系人企业,并内外勾结将资金转移出境,从而逃废金融债务。  3.银行对企业集团内的成员企业提供信用融资额度过大,特别是各关联企业相互担保,造成对某一集团的融资规模过量。这种债务链是十分脆弱的,对银行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同时,企业从银行获得的信贷资金通过转移给“关联企业”形式,隐蔽地直入股市,增加了银行信贷

4、市场的政策风险。  4.金融控股公司的成员企业对成员银行的关联融资缺乏按时归还的意愿,银行受控股公司干预或维护集团利益,不愿通过正当法律途径追索,也无法停止再融资方面的支持。  5.金融集团或银行大股东出于自身利益驱动,会迫使有关关联方作出有损银行等金融主体自身利益的关联交易,如要求银行对集团提供低息贷款、协助逃废银行债权、坏账核销支持等。特别是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成了调节利润的“财务杠杆”,财务利润指标的人为操纵特征极为明显。关联交易的动机不纯和作价不公允,严重损害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  6.各金融关联交易的主体在大股东的协调干预下,开展内幕交易和黑箱操作,利

5、用关联交易来掩盖违规行为(如财务造假、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等),将上市公司已被查觉有问题的资产通过关联交易置换出去,从而逃避监管部门的调查。  7.由于人们往往将银行和控股公司视为一体,控股公司的财务困难可能导致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丧失。    四、风险传递的控制    1.建立“防火墙”。“防火墙”(fire].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4]夏斌.设置防火墙监管金融控股集团[j].银行家,2004,(2).  [5]熊波.金融控股公司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6]安志达.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6、社,20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