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鼠血压波动及其对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论文

老年大鼠血压波动及其对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论文

ID:10350318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老年大鼠血压波动及其对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论文_第1页
老年大鼠血压波动及其对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论文_第2页
老年大鼠血压波动及其对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老年大鼠血压波动及其对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年大鼠血压波动及其对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论文韩丽段俊丽郝长宁潘志红陶蕊刘蓓菁顾祎袁世俊【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对血压波动的影响以及血压波动对下肢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3组:老年组(18月龄)、成年组(16周龄)和幼年组(6周龄)。在清醒自由活动的大鼠上采用计算机化测压技术连续记录各组大鼠的24h血压。血压波动值是由24h内每搏血压值的标准差表示。测压结束后,手术结扎切除各组动物的左侧股动、静脉造成单侧下肢缺血,于术后第15天用血管造影法、毛细血管评分记数观察下肢血管生成情况。结果老年组的

2、收缩压波动值(SBPV)明显高于幼年组(P<0.05);而与成年组无明显差异,成年组SBPV与幼年组也无明显差异;3组的舒张压波动值(DBPV)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5天,毛细血管计数评分表明老年组明显低于幼年组(P<0.05)。结论血压波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血压波动越大对缺血后血管新生抑制作用越大。【关键词】血压波动;老年;缺血;血管新生第一韩丽(1983),女,在读硕士,主要研究缺血性疾病的血管新生血压波动是心血管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freelg/kg和地西泮5mg/kg混合后同时

3、腹腔注射麻醉。麻醉后大鼠仰卧位固定,左侧腹股沟处剪毛,75%酒精消毒,行约2cm长的皮肤切口(切口方向与股动脉垂直,距腹肌约1cm),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暴露股动脉鞘后,仔细分离股动脉。先结扎远心端,再用动脉夹夹血管近心端,用眼科剪在封闭的血管段上开一小口,插入充满肝素化聚乙烯毗咯烷酮(PVP)液,一端金属针封闭的PE10导管,直至低位腹主动脉,这样既不影响腹主动脉血压信号采集,又可防止经股动脉插管一侧的肢体发生缺血坏死。接着将股动脉导管缝合固定在导管下方股部肌肉上,并以引针将导管从皮下至颈项部皮肤穿出。连

4、续缝合腹股沟处皮肤切口,消毒创口。至上机检测期间所有大鼠均自由饮水与摄食。1.2.3下肢缺血模型的建立老年组和幼年组的SD大鼠以1%戊巴比妥钠60mg/kg腹腔注射麻醉,麻醉后大鼠仰卧位固定,75%酒精消毒,切开左侧腹股沟处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暴露股动脉鞘后,分离股动静脉,结扎并切除股动、静脉及其分支至膝关节上方,制成单侧肢体缺血模型。连续缝合腹股沟处皮肤切口,消毒创口。共持续14d,期间所有大鼠均自由饮水与摄食。1.2.4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术后第15天老年组和幼年组SD大鼠用1%戊巴比妥钠(60mg/

5、kg),皮下注射麻醉,沿肋骨下缘及腹中线做T形切口,切开皮肤及肌肉组织,暴露腹腔脏器。将腹腔中肠管用棉签拨至腹腔左侧,找到位于腹腔后侧的腹主动脉。结扎腹主动脉近心端,远心端插管,同时剪断旁边伴行的静脉。用含100U/ml肝素的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下肢血管至冲出无色液体,以防止血液凝固造成血管阻塞,然后将造影用钡剂溶液10ml通过插管注入下肢血管,放置标尺后X线摄片,造影观察其左侧下肢血管情况。用血管造影计数法计算侧支血管的数量〔1〕。1.3统计学方法数据以x±s表示,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单因素ANO

6、VA分析、SNKq检验及Studentt检验。2结果2.1各组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波动值比较3组收缩压波动值(SBPV)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老年组明显高于幼年组和成年组(P<0.05),而后两组间无差异。3组舒张压波动值(DBPV)差异不显著(见表1)。表1各组大鼠的SBPV、DBPV比较(略)2.2下肢血管造影毛细血管计数评分缺血侧下肢血管情况见图1,幼年组缺血下肢内侧可见较多的来源于髂内动脉的侧支血管,而老年组则较少。缺血大腿内收肌处毛细血管的情况,.freeliainhibitsangiotene

7、sisinresponsetohindlimbischemia.Nitricoxidedependentmechanism〔J〕.Circulation,2000;102(Suppl.lll):3706.2ManciaG,DiRienzoM,ParatiG.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inhypertensionresearchandclinicalpractice〔J〕.Hypertension,1993;21(6):51024.3ManciaG,Ferrari

8、A,GregoriniL,etal.Bloodpressureandheartratevariabilityinnormotensiveandhypertensivehumanbeings〔J〕.CircRes,1983;53(6):96104.4SuDF,MiaoCY.Bloodpressurevariabilityandorgandamage〔J〕.ClinExpPharmacolPhysiol,2001;28(9):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