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理念下如何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法理念下如何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ID:11125495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经济法理念下如何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_第1页
经济法理念下如何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_第2页
经济法理念下如何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_第3页
经济法理念下如何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_第4页
经济法理念下如何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法理念下如何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法理念下如何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法是基于公平的社会安全的价值取向,解决某些特殊社会群体的生活困难或提高生活质量而发生的经济互助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完善农民工城市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核心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截至2015年,我国农民工总量2.7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亿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最高,达40.6%

2、.由此可见,农民工对于城市的建设、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是迫切的课题,而通过立法建立和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和助推农民工合理地规避医疗、工伤、养老、失业等方面的社会风险,构建公平合理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是当务之急。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首先是明确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取向。[1]  社会保障法是基于公平的社会安全的价值取向,解决某些特殊社会群体的生活困难或提高生活质量而发生的经济互助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应秉持公平优先、兼顾效

3、率的理念,这与传统经济学所提倡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有着本质的不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旨在通过立法体系和经济手段,使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更加趋于公平合理,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通过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统一,搭建一整套完善的社会福利设施与服务体系,促进形成合理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和公平的分配机制。  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中,既要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社会保障职责,也要强调个人的责任承担,而不是单纯地将全部责任归于政府和企业,从而构建起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担社会保障责任的体制机制。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公平理念。比如在现行的社会保险立法中,养老保

4、险、医疗保险建立在用人单位与参保人缴费的基础之上,再加上政府补贴,实质上是三方分担责任;在强调政府承担社会救助责任的同时,民间的慈善公益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在各项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中,福利彩票公益金也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缺失  (一)农民工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缺失  中国社会保险法目前在险种分配上尚未足够波及各类人群,尤其是农民工,甚至失业保险中并不包含农民工这一群体。目前,许多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城镇私营企业就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尚未参加社会保险,而这部分人群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却在逐年增大。部分省份的统计数字表

5、明,仅有1.2%的农民工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6%的农民工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1%的农民工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目前的社会保险法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立法规定,且其缴费基数较高,制度设计不够完善,比如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工居住地和参保地往往不一致的情况,导致保险费用报销方面成本增加。社会保险制度并没有在全国各个省份之间建立有效的接轨体制。目前在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仍然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统一的、适用范围广泛的法律制度,保障程度较低。农民工是流动性较强的群体,而现行的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6、规定缴费群体跨地区流动只移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移转社会统筹资金,导致农民工社保关系的移转困难重重。而且现行的失业保险条例还没有将农民工这一群体囊括进来。不仅如此,目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城乡分割、责任负担失调、不能异地流动、缺乏风险预防等问题,尤其是缺乏针对失地农民的有效而统一的政策或法律规范。  此外,由于缺乏社保纠纷解决机制,当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争议纠纷时,往往寻求不到法律的援助。  (二)农民工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缺失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两大块。在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社会保险法律体系的改

7、革和重塑,而对社会救助体系的改革则研究较少。按照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社会保险项目与社会救助项目由不同的部门管理,这使得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缺乏统一性,没有充分考虑到某些无劳动能力、无固定工作单位、无法定赡养人这一类的农民工,使这类人群在现行社会福利援助制度下无法获得法定的救济。2014年5月1日我国出台了首部《社会救助法》,该法律主要涉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制度以及自然灾害救助制度,而并没有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作出差异性的规定,也并未有效地建立农民工应急救助基金制度,致使农民工在遇有突发和紧急情况时无法求助于法律迅速解决问题。城镇居民和农

8、民工的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所依据的法律规范也不一致,城镇居民适用的是国务院颁布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农民工所适用的则是国务院发布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