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生物活性探究

新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生物活性探究

ID:11201697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0

新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生物活性探究_第1页
新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生物活性探究_第2页
新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生物活性探究_第3页
新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生物活性探究_第4页
新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生物活性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生物活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生物活性探究【摘要】目的:探讨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的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及抑菌活性。方法:目标化合物配置成溶液,用“培养皿法”和“打孔法”研究其调节植物生长作用和抑菌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对受试种子的萌芽及根苗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活性,浓度在10-0.01mg/L,效果较2,4-D好;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效果较其对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强,浓度在100mg/L。结论:目标化合物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及体外抑菌活性。【关键词】二茂铁酰基硫脲;生物活性酰基硫脲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

2、,具有极好的杀虫、抑菌和调节植物生长等生物活性。有资料显示芳基取代硫脲衍生物活性显著〔1〕,因此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二茂铁衍生物具有低毒性,亲油性、芳香性且抗炎、抑菌,并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在生物酶作用下参与各种代谢〔2〕,在医学、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实现活性成分的优化叠加,10拓宽和提高原单个分子的生物活性,根据新药研究中的等排体原理与活性拼接的原则,将芳基硫脲基团与二茂铁酰基基团有机地结合,合成了两个新的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3〕,通过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证实这种新合成的二茂铁酰

3、基硫脲化合物有良好的调节植物生长作用及抑菌作用。新合成的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结构式如下:化合物〈I〉化合物〈II〉1实验部分1.1实验材料1.1.1仪器、试剂无菌金属打孔器、培养皿。两个新合成的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均用文献1方法合成,实验所用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1.1.2供试种子及菌种小麦、大豆、绿豆、苜蓿草(市售);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河南中医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1.2样品液的配制将样品用10滴DMF溶解后配成100mg/L水溶液,以不加样品的DMF水溶液为空白进

4、行抑菌活性实验;将100mg/L水溶液再依次分别加水稀释成10、1.0、0.1、0.01、0.001mg/L各浓度,同时以纯水、相应浓度的2,4-D溶液为参比,进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实验。1.3实验方法1.3.1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测定实验10采用培养皿法[4]研究植物调节活性(单子叶植物以小麦为代表;双子叶植物以绿豆、大豆、苜蓿草为代表)。将两张直径9cm的滤纸放入培养皿底部,加适量*的水或药液均匀润湿滤纸,置种子于滤纸上,使每一粒与滤纸很好地接触,盖上培养皿盖,将培养皿放入塑料袋内密闭,以防止水分蒸发。在室温18

5、℃~20℃下,于暗处静置萌发。5天后观察种子萌芽、生根情况,7天后测其苗高。药液加入量:小麦5ml/份;绿豆5ml/份;大豆10ml/份;苜蓿草5ml/份。各类种子用量:小麦100粒/份;绿豆55粒/份,大豆50粒/份,苜蓿草300粒/份)。1.3.2抑菌活性的测定实验采用平皿打孔法研究样品的抗菌活性。参照文献《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5],在无菌平皿内加入已融化的MH培养基20mL,待其凝固后,分别将培育18h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菌液,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

6、,然后用直径7mm的无菌金属打孔器在平皿内均匀打孔6个,每孔加药液0.2mL,置37℃电热恒温培养箱中培育24h后观察抑菌圈的大小。参照《微生物学检验技术》[6]判定抑菌效果。2实验结果2.1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研究2.1.1单子叶植物调节活性测定结果见表1、表2.10表1化合物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cm)样品化合物浓度(mg/L)100101.00.10.010.001苗根苗根苗根苗根苗根苗根化合物Ⅰ000.92.01.03.31.42.91.12.70.51.1化合物Ⅱ0.30.21.02.21.32.60.93

7、.20.93.00.41.22,4-D00.100.200.200.200.200.1蒸馏水1.02.21.02.21.02.21.02.21.02.21.02.2表2化合物对小麦发芽率的影响(%)浓度(mg/L)100101.00.10.01化合物Ⅰ496949397化合物Ⅱ998999098蒸馏水972.1.2双子叶植物调节活性测定结果见表3、表4、表5.表3化合物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苜蓿草与绿豆发芽率(%)样品浓度(mg/L)100101.00.10.0110苜蓿草绿豆苜蓿草绿豆苜蓿草绿豆苜蓿草绿豆苜蓿

8、草绿豆化合物Ⅰ0021.883.635.880.031.683.628.481.8化合物Ⅱ0028.876.429.576.421.476.433.367.32,4-D―――67.3―――81.8――蒸馏水30.070.930.070.930.070.930.070.930.070.9表4化合物对苜蓿草苗高的影响(cm)浓度(mg/L)100101.00.10.01化合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