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舒合剂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

肝舒合剂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

ID:12139334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5

肝舒合剂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_第1页
肝舒合剂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_第2页
肝舒合剂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_第3页
肝舒合剂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_第4页
肝舒合剂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舒合剂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肝舒合剂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关键词】肝舒合剂;苦参素;慢性乙型肝炎1992~1994年中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000万,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我们应用肝舒合剂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3例来源于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单盲随机分两组:治疗组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15~50岁,平均(32.69±10.41)岁,病程13~50个月,平均(3

2、3±19)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2~325IU/L。对照组71例:其中男44例、女27例,年龄16~52岁,平均(30.63±9.51)岁,病程11~48个月,平均(31±20)个月。ALT34~351IU/L。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5全部病例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肝病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且病毒呈活动性复制:①肝炎病史半年以上或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慢性肝炎;②HBsAg(+)、HBeAg(+)和HBV-DNA(+)

3、。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ALT≤正常值10倍,总胆红素(TBIL)≤34.2μmol/L;③年龄14~60岁。1.4排除标准①重叠嗜肝病毒感染;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肝硬化或癌症;④乙醇性肝炎、药物性肝炎。2治疗方法2.1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肝舒合剂(基本药物:党参15g、黄芪30g、茯苓12g、白术10g、山药30g、当归12g、柴胡15g、赤芍15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紫草15g、菟丝子15g、女贞子10g、黄精10g、全瓜蒌30g、丹参15g、甘草6g等)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酌情加减。由我院制剂室用天津三延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ZY150K

4、-1型自动煎药包装机煎药并包装,每袋150ml,2次/d,150ml/次。于餐后半小时服用,连用180d。苦参素注射液(宁夏绿谷药业生产,200mg/支,批号20030118)600mg,1次/d,肌内注射,连用180d。对照组单用干扰素安福隆(IFNa-2b)(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S20000020)500MU肌内注射,前10d为1次/d,此后为隔日1次,连用1805d。治疗期两组患者均不使用降酶药物及其他抗病和免疫调节药物。2.2观察指标及方法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T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b)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在治

5、疗阶段的0、3、6个月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各检测1次。血清病毒学指标包括HBV-M(ELISA法)及HBV-DNA(PCR法)。同样在治疗阶段的第0、3、6个月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各检测1次。3治疗结果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①完全应答(显效):ALT复常,HBV-DNAHBsAgHBeAg均阴性;②部分应答(有效):ALT复常,HBV-DNA、HBeAg阴转,但HBsAg仍阳性;③无应答(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者;④持续应答:完全应答(显效)或部分应答(有效)者,停药6个月仍为显效或

6、有效者。3.2两组总体疗效比较疗程结束时治疗组72例中HBeAg、HBV-DNA同时阴转伴血清ALT正常者23例,部分应答率32.39%。对照组分别为21例,占29.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6个月治疗组显效2例、有效18例,持续应答率27.78%,对照组分别为0例、10例,占14.08%。治疗组持续应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3两组不同时间HBeAg、HBV-DNA阴转率比较5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率在治疗阶段的第3、6个月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分别为16.67%、12.5%、36.11%、33.33%、40.28%、30.56%;

7、对照组HBeAg、HBV-DNA阴转率在治疗阶段的第3、6个月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分别为15.49%、11.27%、33.8%、30.99%、23.94%、15.49%。治疗6个月,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4两组血清ALT复常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ALT高于正常者分别为70%和68%,治疗后两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70%、5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两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78.75%和60.29%。与治疗后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递增,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